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作者观点、情感体验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加深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感悟,对自己的思考和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既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与书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对话和对比。阅读读后感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三国纪读后感篇一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封建社会的周期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西蜀后主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成为“康乐公”,“乐不思蜀”了。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先说关羽。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蜀汉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关羽的性格里缺乏的是大局意识。
作为一个平常的人,缺乏大局意识并无大碍,但对于关羽来说,那就太糟糕了。
他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拜把兄弟,是刘备赖以生存的荆州守将。
当时的形势来说,孙刘联盟是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和国家大计,这个战略具有长远眼光,是蜀汉赖以生存的明智之举。
但是作为位高权重的关羽,却没有这种眼光,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性格使然。
孙权主动来提亲,要与他结为儿女亲家,被他一顿臭骂,“虎女不嫁犬子”,气坏孙权,弄坏了吴蜀联盟,结果在他伐魏樊城获胜的时候,被东吴勾结曹魏从背后袭了荆州,自己不得不“败走麦城”。
关羽失败后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人才不济的蜀汉变得更为凋零。
关羽的死,直接导致张飞为了复仇,气急败坏,暴跳如雷,鞭打部下,被部下所杀;也直接使刘备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劝阻,举兵复仇,进兵东吴,导致彝陵之战的全军溃败,最终病死白帝城。
蜀汉本来就是弱国,靠着诸葛亮智谋和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得以在三国中鼎立。
但是经过关羽这样一折腾,把本来就不厚的一点家底败得差不多。
如果关羽能够站在全局看问题,深刻理解孙刘联盟的战略意义,与东吴修好,北拒曹操,安抚百姓,发展生产,那么三国的历史就不是那样了。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缺乏大局意识,刚愎自用,结果不但断送了前程,也给整个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关羽性格中缺乏协作精神,也显得非常明显。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协作精神不强,团体的合力就无法体现。
曾经的辉煌,使关羽看不清自己,那种居功自傲,目无他人的作派,还有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是关羽性格中一个致命的弱点。
作为蜀汉集团的重要领导成员,应该有更宽宏的度量,能够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够把天下英豪聚集在刘备的靡下,那才是真正的助手、真正的兄弟。
然而,关羽的表现却令人非常惊讶,刘备要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心中非常不满,最后是诸葛亮写信把他吹了一通,他才心满意足。
在取西川、东川中,老将黄忠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欲拜黄忠为后将军,又怕关羽不高兴,先拜关羽为前将军。
关羽知道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这种作派,哪有以国家利益为上,以刘备集团的利益为上,只有个人的沽名钓誉和居功自傲。
如果集团里有这样一个人,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由于平日里目空一切,与周边的守将关系处得不好,导致败走麦城时,得不到救援,陪伴他的只有关平等几个亲信,不知关将军落到孙权之手作何感想。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是,人无完人,他的缺点一是:明知马谡是一个纸上谈兵的那么个人,在关键的时候还是用了马谡来守街亭,结果导致北伐的流产。
二是:蜀国后期,五虎上将一一离去后,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三是:拒绝用魏延的建议,冒险出兵子午谷,采用钳形攻势,从背后偷袭许昌,还要借机杀掉魏延,当时魏延并没有叛变。
四是:用自傲的关羽去镇守荆州,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蜀国的败亡也就是从关羽被东吴杀害开始的。
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曹操能征惯战,唯才用人,先后消灭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张绣等势力,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原,抑制豪强,屯田养兵,发展生产,使他的北魏成为三足鼎立中最为强大的一方,曹操也有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赤壁之战,中了“连环计”,用铁索连船,被烧起大火,几乎被连锅端,赤壁之战惨败了,形成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例”。
后来周瑜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
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
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但会提拔人才;刘备,爱民如子,却不善于用兵;孙权,称霸江东,但缺了点计谋。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
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
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
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
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孙权、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
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
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要记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避免三国人物出现的错误。
要学习关羽的英勇善战,诸葛亮的机智,和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的精神!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出场约400个人物,《三国演义》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其中细致生动地展现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
书中主要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史,从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共经历了五大时期。
黄巾之乱是讲从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不理国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张角创立了“黄巾教”,发起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桃园三结义,出现了枭雄刘备、奸雄曹操、少年英雄孙权等人物,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
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到后来三国鼎立,形成魏蜀吴三国,历经多年战争,终于蜀吴先后投降于魏,再后来司马昭病死,儿子司马炎逼曹奂让位,做了晋朝皇帝,魏亡。
天下又一次改朝换代了。
三国纪读后感篇二
《三国》主要讲述的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和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不过,在〈三国〉里面我最欣赏的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足智多谋,尤其是诸葛亮使用的`那招空城计,就是诸葛亮一个人站在城里,司马懿带着千军万马攻他,这时候诸葛亮把大门一开,司马懿就收兵了。
至于刘备、关羽、张飞就是我提醒关羽和张飞不要以为自己武功很高强,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反正我感觉,都要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
三国纪读后感篇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暑假里,我看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那里面描写的一些气势磅礴的场景真是让我回味无穷。这个假期,我又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因为我太喜欢看了!
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胸怀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刘备为“复兴汉室,复兴天下”而战、关羽“威风凛凛,智勇双全”、赵云“赤胆忠心,骁勇善战”……但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诸葛亮。
的才能与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人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他非常善于用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和“空城计”……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可谓是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冶家。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三国纪读后感篇四
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阅之,作者用现代的眼光解读三国的历史,且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更加产生了兴趣。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
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你在员工的心中把这两样都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
三国纪读后感篇五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白话版)时,才五岁。从那时到现在的八年中,《三国演义》被我翻了不下二十遍。
记得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遍。随着浏览,我渐渐明白了故事情节,各种感情油然而生:我赞叹关羽的义、张飞的勇;我喜爱孔明的智、赵云的忠;我痛恨曹操的奸、董卓的暴……一切感情抒发完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认为那一次我读懂了《三国演义》——那只是本故事书。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逐渐形成了个认识,战争是智力的较量。怀着充实我的大脑的目标,我又开始读《三国演义》。那一次,我读得格外认真,它的字字句句都震撼着我,我的感情有了巨大的更新:关羽的水淹七军让我赞叹不已,吕蒙的白衣过江使我赞不绝口,孔明的火烧上方谷的小漏洞令我扼腕叹息……加上我读过的《长征》中毛泽东战时经常看《三国演义》,我更认为那一次我读懂了《三国演义》——那是本兵书。
突然,我又发现:一本书,永远无法彻底读懂。你读多少遍,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见解。读一本书,一个人读不到最懂的境界,但能读得更懂。
三国纪读后感篇六
“东汉末年分三国……”林俊杰的这首《曹操》,我早己耳熟能详,是呀,三国,一个群雄纷争的乱世,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扑朔迷离的疑团。
疑团总需人来解,于是就有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一个个雄才伟略的三国英雄风云人物在《品三国》中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清晰明了。易中天教授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以一家之言详细的解晰三国中的各个人物。小到人物的仪态容貌,大到对各个经典战役的剖晰,无不引人入胜。
我在《品三国》中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因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虽然是被天下人指为奸雄,背了上千年的骂名,但他实在是一个坦荡并且极有个性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对曹操描写的笔墨很多,篇幅也很大。曹操在《品三国》中甚至是一个很洒脱、很随和、很幽默、很可爱的人。看得出来易中天教授很欣赏曹操这个人物。
《品三国》品出了三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为我们揭示了几千年前的三国历史。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这句广告词打得很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实说《品三国》是好酒,倒不如说是香茗,蕴含着浓厚的香醇——中国文化。
三国纪读后感篇七
读了成君忆的水煮三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新颖、风趣。而又不缺妙论。这本书是以营销管理学位为底料,戏剧性的把三国中的人物串联到现实社会里,把三国中的智慧和道理无一批漏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许多读者认为,这种另类的三国的确如同一道川味名菜“水煮肉片”一样,辛辣而又让人感到痛快,正是别有一番风味。让我们一起笑谈三国现代史,慢慢回味那幽默、麻辣的风味。
不要怀疑,永远激情澎湃。
人生不如意者,事十有七,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自己如何去面对,面对才是最关键的。有一杯代表积极思想的`清水,一杯带有沙石代表消极的浑水,如何让浑水变清,让消极变积极呢?办法是在水龙头下用水冲击,过不了多大一会儿,谁就会变清。水龙头的水就代表快乐。活力和积极的想法,它能稀释你的烦恼;冲走你的困惑;排除所有消极的东西。那么有人会问,我们到哪里去找那源源不断的动力呢?书中有讲:很简单,只要你不怀疑,那些快乐。肯定。哲理名言。对事物的美好想象。对自我的赞许。甚至仅仅是一句座右铭,都能够源源不断的激荡你的心灵。
回眼观望我们自己那些往事。是否曾经在消极时积极的寻找激励自己的方法,还是在不断的沉积;实在激流前佣金,还是在遇到挫折时选择逃避。必须承认,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有许多令人失望迷惑的困境,但是又恰恰是这些是困境在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如同我们现在的工作一样,暂时遇到了挫折,客户提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拒绝。如果这时你选择放弃,则一点机会都不存在了。公司提供给我们广阔的营销平台以及优秀的产品,一切先决条件都已具备。这时,以你积极的态度,强大的决心,在同一起跑线上,终点的那根红线会离你越来越近,你的成功概率随之上升。态度决定一切,最终的奖牌属于充满自信的你。
三国纪读后感篇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转头空……随着熟悉的开篇词,我徜徉在三国乱世的海洋中,深深陶醉。《三国演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线索是一个策略,主角是一个英雄。让我感受到战场上的剑影,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军事家之间的智慧策略。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最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看到书中关于他们的文字,一个个从书中走出来,不断生动起来。
诸葛亮,估计是整本书中最有名的人物。在我正式阅读之前,我听到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自从他告诉刘备隆中对,被三请出山以来,几乎所有的策略都是他制定和实施的。烧博望坡、烧新野、烧赤壁造就了“新官上任三火”的传奇。尤其是赤壁之战,就是他“借”了东风,帮助周瑜打破曹军。书中有诗为证:“不是孔明施妙计,而是周郎安的才华?”。一句话,立刻比较了两者之间的高低。成功帮助刘备摆脱东吴,回到荆州。之后推荐庞统,取汉中都是他的汗马功劳。
刘备死后,托孤给了他,他也尽力支持刘禅。七擒孟获成功招降蛮夷,守卫边疆;六出祁山,几乎成功,给了曹军很大的打击。用空城计退敌,死后遗计吓跑司马懿,用刀杀魏延。其余的木牛流马都是小事。智慧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关羽以其忠诚而闻名于三国。最重要的是通过五关斩六将和华容道义释曹操。骑着尘土,千里寻主,不背当时的兄弟盟约;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一开始并没有断绝友谊。这样一个忠诚、勇敢、善良的'英雄,死后被后人封为武圣也不为过。
最后,三国乱世最奸雄曹操。当他年轻的时候,别人有一个评论,随着他走完整个东汉末年“子治世只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既有灭吕伯豪一家的残忍,又有宽恕许渚的仁慈。以天子为诸侯,哪一个能争锋?青梅煮酒论英雄,不是狂言。官渡一役,他处于弱势地位,只因为求贤之性得了许游,火烧乌巢,战败袁本初,平定了长江以北。即使赤壁一败,他也能迅速走出打击,吸取教训,挑拨孙刘两家。纵观他的一生,有人说他奸诈狡猾,也有人说他审时度势。但不管你怎么评价,死者已经走了,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遐想。这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共性,也是整本书的魔力。
三国纪读后感篇九
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周锐老师写的《幽默三国》,这本书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而来。周锐老师把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也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近。唯一不同的是,这本书主要是用魔法打仗,魔法钻研;而《三国演义》没有涉及到魔法。画家郑凯军把里面的人物画的可爱极了,胖胖的曹操,诡计多端的曹丕,文采出众的曹植,身手矫健的曹彰,擅长雕虫小技的曹熊……郑凯军叔叔画得好,周锐老师写得更好!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魔法游戏,故事是这样的:右老师的女儿左雀斑来找曹熊玩,左雀斑用妈妈教的魔法在地上画了一条长长的方格,里面画上老鼠,然后用两只脚夹住一块板砖,向格子里的老鼠砸去,砸掉所有的老鼠就算胜利了。而且,第一关只有五块砖,接着往上递增。一关比一关难,最后一关的十二只老鼠不仅会“一隐一现”术,还会“缩地”术,困难极了!
但是曹熊很快就被这个游戏迷上了,第一天,曹熊轻而易举地通过了第一关,来到第二关,第二关的两只老鼠跑得更快了,曹熊从放学玩到晚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通过了第二关。
可是,第二天曹熊学也不上了,只顾着打老鼠。于是,左雀斑在格子里画了一个小人,让曹熊打掉他,其实,那个小人就是曹熊自己。从此曹熊再也不玩魔法游戏了。
我喜欢周锐老师写的《幽默三国》,它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
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开场白——大江东去的第一段话吸引住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国,究竟应当是怎样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话语,不禁想让我揭开三国的面纱。
易中天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当然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这几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吕布,赵云,周瑜,鲁肃,这几个人物当中我最欣赏的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最让我感兴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战。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奸雄的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他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整个团体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提议为自己所用,并且赏罚分明。刘备为了诸葛亮这样小他十岁的'人才,能够屈身三顾茅庐,可见知人善用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能够使集团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
还有一个人使我很欣赏的,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但我赏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划才能,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大军就要灭刘备,刘备无处可去,只能联合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作为刘备最器重的人才,自荐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也使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作的第一件大事,能够说是做的相当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划本事,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鲁肃,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误,但诸葛亮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了,并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这是我十分欣赏的。
经过读《品三国》一书,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怎样用人。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一
刚读了题目,就会想读,才看了开头,就马上想往下读,看完了心中是无限的感慨,这就是幽默大侠周锐写的——幽默三国。
原来的三国,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里面充满的是杀戮,尔虞我诈,你死我活,你争我夺的战争场面。而《幽默三国》没刀光剑影,语言是时尚的,和罗贯中写的人物都一样。比如曹操的多疑:一次曹操休克了,要用心脏心脏起心跳,路上的牌子上写着离蜀国还有8000米,另一个牌子上写着离吴国还有14000米,两国都有心脏起搏器,曹操又看见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吴国正宗心脏起博器,让你‘心动’!”曹操想:“我过的一定是正宗的,蜀国的一定是盗版!去吴国吧。”结果我国美把曹操救醒反而心跳更加快了,还是好心肠的诸葛亮把真正的心脏起搏器给了曹操。
小肚鸡肠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好人鲁肃……这些著名的三国人物被周锐老师描写的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
每当我读完一篇故事都会大笑不止,有时还会告诉同学,作业多时看一篇,还可以放松心情呢。
周锐老师,以幽默的口吻,把《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写的幽默,写出了他们的特征,让我们从生活中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二
听了这个三国讲座,我深受感触。它让我认识了许多的三国人物,如:关于、张飞、刘备……它为我们简述了一个个的历史故事,它饱含着正义、勇敢、坚强、至死不渝的顽强精神,这正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它让我学会了一个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它是一则“童话故事”,是让每个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它是一则“教育书”,是让每个家长向往的书。
我除了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喜欢武艺高超的关羽、尊重人才的刘备、狡猾的曹操。虽然曹操在书里面扮演的不是一个很好的角色,但我还是喜欢他,他的狡猾很巧妙,他使得奸计很让人敬佩。他打了多次败仗,还永不放弃,这点正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有的人他却越输越猛,直到胜利为止,而曹操也一样,直到拿下江上为止,有这种精神是好的。
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不必要一下子就做得最好,只有努力了,你才是最棒的。只有经历过挫折,你才会发光,有些人没经历挫折就会放光,这纯属是偶然,他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下次还会放光吗?他不能。在春天,你拨下了希望的种子才能在秋天收获,人生就是这样,有付出,才有收获。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三
《三国》是很受欢迎的一本书。《三国》要从官渡之战讲起那时江东小霸王孙策统40万兵马占5郡。袁绍统70万兵马占9郡。曹操统30万兵马占5郡。马腾统35万兵马占3郡。刘表统30万兵马占3郡。袁绍举65万兵马攻取陈留城,曹操屡屡战败,忽然曹操听袁将荀攸来降心中大喜,荀攸建议曹操火烧袁绍粮库曹操同一。
这一烧烧的袁绍断粮65万大军全饿死了。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四
今年寒假,我细细地读了拼音版彩图本《三国演义》,这部“四大名著”之一的历史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我喜欢的人物有料事如神并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有聪明机智但心胸狭窄的周瑜,有雄才大略却又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有英勇善战且粗中有细的张飞,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最有感想的人物是关羽。看来,“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训真是真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吸取关羽失败的教训,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五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第一个里程牌,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1间的历史风云。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书中写的刘备,吕布、赵云、袁绍、周瑜,鲁肃,张飞、孙权、典韦,关羽,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物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温酒斩华雄中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最重要的还是他勇武过人,义重如山。
三国里最有智谋的非诸葛亮不可,因为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星灯,以空城计退司马懿,以锦囊妙计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诸葛亮让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还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周瑜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想把刘备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觉周瑜气量狭小,不像一个英雄。刘备很重视人才,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他终于归到了刘备门下。后来,多亏赵云单枪匹马从曹营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险。所以这些事例让我知道刘备很重视人才,赵云对刘备很忠诚。
三国演义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曹操赤壁之战之所以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曹操没有听取并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让我知道一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六
在中国四大名著里,我一向觉得三国写的最好,也对它最感兴趣。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事件和战争都是其他3大名著不可比拟的。
易中天因为《百家讲坛》而一炮走红。的确,他讲的三国很好,其中也夹杂着现代幽默。之前我看过《百家讲坛》其他历史部分,有些很生硬,像普通的讲课。而易中天的讲评更像是评书。
《易中天品三国》还原了真实的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与人们眼中《三国演义》里人物形象有些许差别。有些人是英雄,但文学把他们污蔑了。例如曹操,周瑜。《易中天品三国》采用的是各位历史学家和历史上的资料,还了“奸臣”一个清白,也写出了蜀国大将的许多文学没写出的错误。比如,书中写到: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十分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十分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所以他不可能因为妒忌别人而被气死。
《易中天品三国》中幽默元素大概也是易中天成名的元素之一。例如:
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我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
但保守派的人大概对这种评论很反感。但总之电视前和读者中的保守派是占少数的。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物,是非成败扭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虽然历史时间变化,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伟绩依然被后大家所流传着。假期里,我拜读了这部我国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它是由明代前期小说作家罗贯中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章回体小说。书里描绘了汉末吴、魏、蜀三国角逐天地的小故事,勾勒了一个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雄才大略的三国诸葛亮,强悍的赵云,敏感多疑的三国曹操,智勇双全的鲁肃这些;勾勒了一个个尽人皆知的小故事: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煮酒论英雄这些。在诸多角色中,我非常赏析的角色非关云长莫属了。他智勇双全,也是一生赤胆忠心。一次与曹军对战中,关云长、赵云、三国刘备被敌方冲开了。关云长带著三国刘备的妻子被曹军围住。
三国曹操十分爱护关云长的才可以,就要关云长的盆友张辽劝降。以便保留三国刘备的妻子,关云长迫不得已留到曹操那边。虽然三国曹操对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奇珍异宝,封汉寿亭侯,竭力想挽留,但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当他获知三国刘备的动向后,就过五关斩六将,不畏艰难返回三国刘备的营里,忠诚三国刘备。赤壁大战后,三国曹操惨败,逃到华容道,被关云长阻拦。关云长见到曹军斗志消沉,各个破衣烂衫,三国曹操又向他论往日之情,仗义的关云长念及三国曹操对他的养育恩,就把三国曹操放了,回来向三国诸葛亮请罪。
三国纪读后感篇十八
翻开那本厚重的《三国》,便一眼看到你。
书中你羽扇纶巾,衣带飘飘,端坐于四轮车上。好一幅运筹帷幄,悠然自得的模样。
思绪渐渐飘到那远逝的岁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指点江山,定天下三分;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你绽放出了最绚烂的历史烟火。
我还记得你——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
刘备三顾茅庐,你为汉朝天下和百姓,毅然挥手自兹去,告别悠闲的农耕生活。你为蜀国尽力二十余年,扶持后主,上下国事一手操办。你官至丞相,却从不居功自傲,每天只吃几升饭,却连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亲自过问。为报答先主,你几次伐魏,令魏主忐忑不已,连司马懿也几次自叹不如。临死前,你望着星空叹道:“苍天啊苍天,我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你可知,我读到这句时,是怎样的泪如雨下!
我还记得你——那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你。
你对人生的前二十七年挥手自兹去,后半生征战无数,传为美谈。你引导了赤壁之战,杀的曹操百万大军落花流水!你使用空城计,使司马懿百万大军对你五千精兵不敢进攻。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八卦阵图……一串串奇思妙想;六出祁山、智取汉中、火烧博望坡……一个个锦囊妙计;隆中对策、舌战群儒、几献出师表……一句句妙语连珠!丞相啊丞相,你是何等智谋呢!
我还记得你——那个宽厚仁义的你。
你挥手自兹去,使得蜀国人民得享太平盛世。你对孟获,七擒七纵,没有因为他是蛮族就鄙视他。你去世时,全国哭丧,男女老少无不悲痛不已!
我还记得你——那个特别的你。为江山社稷,为农民百姓,为建功立业,为青史留名,你毅然挥手自兹去。
我仿佛看到那个晚上,面对刘备诚恳的眼神,你挥手自兹去。
——天上的星那么亮,就好像谁的心一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93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