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对教学思路、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记录。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一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二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三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件”“具”两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秃宝盖。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读中识字,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在病床上的感受。
字卡、学生喜欢的一两件玩具。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在读文中初步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3、试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文章中的主人公生病了,他把被子看成了大地:被褥能铺成山林,铅制的兵丁在上面行军;床单就像海洋,舰队在上面行驶;枕头可以叠成高山??他是快乐的被子大地的主人。)。
三、学习第一小节,认识、书写两个生字“件、具”。
1、(第一句中的“只好”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出示一件件玩具)指读,齐读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件”“具”。
2、指导书写“件”、“具”。
(1)引导观察“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具:上半部分不要写得过宽,具里面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分均匀。
(2)学生练习书写。
四、作业。
1、玩心爱的玩具。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件玩具被子大地山上。
山谷平原喜爱被子大地。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四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五
对于刚上小学的小朋友来说教学方法很重要,这时候教案就异常重要了,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老树的故事》。
词语。
方法。
《春天的手》。
学生。
(三)。
一粒种子。
教师。
课本。
学生。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六
一、看一看,谈一谈"笑"的图片。
1、课件出示笑的动态图片,谈谈感受,引出课题——笑。
2、笑是脸部表情,脸部表情除了笑,还有怒、哀、惊讶、害怕等。对这些脸部表情变化的描写都叫做——神态描写(板书)读课题。
二、比一比、说一说"笑"的词语。
1、笑一笑,十年少,笑是我们在生活中最经常出现的表情,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也有许多的词语来形容笑的。下面男女分组比赛说说"笑"的词语,不能重复。
3、齐读"笑"词。
三、演一演、评一评"笑"的脸庞。
游戏:笑脸模仿秀。选几个同学上台模仿笑脸。
1、出示光头强"喜笑颜开"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给表演者一些建议,怎么模仿才像?
2、学生模仿,其他同学点评。
3、出示"开怀大笑、笑不露齿、回眸一笑"笑脸图让同学来模仿,其他同学点评交流,师随机指导说具体,说生动。
4、同桌相对模仿"憨豆先生"的笑脸,互相纠正模仿不到位的地方。
四、写一写、改一改"笑"的片段。
(一)、课堂练笔:
你看,他(她)笑了:。(具体写出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变化)。
(课件出示九张笑脸图,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老师:今天的小练笔,可以写刚才我们看过的笑的图片,也可以写同学们表演的笑的样子,还可以写在你生活中曾经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笑容。可以写小孩的笑,可以写老人的笑,可以写男人的笑,也可以写女人的笑。
(二)、生写,师巡视,挑选习作进行评议。
1、点评优秀片段,提炼总结"直接放大法":五官+动词。
2、出示范文:
光头强嘴巴张得大大的,笑得都合不拢了。他的嘴角向上扬,那嘴型就像一个大大的金元宝。圆溜溜的眼珠子笑得都快要掉出来了,一定是又接到了一笔赚钱的好生意,那眼珠子看见的都是钞票。两片黑黑的眉毛往上翘,就像一只扇动翅膀的大鸟想要飞离他的额头。
提炼总结"展开想象法":比喻+夸张。
3、共同修改一篇描写不具体不生动的习作片段。
4、学生自主修改。
5、修改后再展示。
五、理一理,谈一谈"笑"的课堂。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积累了很多笑的词语。
(2)、学会了描写笑,同样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进行其他的神态描写。
(3)、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笑一笑十年少。希望大家每天都要笑,笑对生活,笑对人生。
2、回去后,把今天的课堂记录下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板书:神态描写——笑。
直接放大法:五官+动词。
展开想象法:比喻+夸张。
附学生片段描写:
你看,她笑了,她轻轻地回眸,如碧波般清澈的眼神,洋溢着淡淡的温馨。她的眉毛弯的弧度恰到好处,嘴巴轻轻一抿,是那般的妩媚。脸上的两个小酒窝,笑意都装不下了。耳朵被两旁柔顺的头发轻轻地挡住,或许这就是天使的微笑,让人赶走所有的阴霾。(刘烨欣)。
你看,他笑了。额头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眶边的肉都往里聚,好像挤在一起开会似的。鼻翼两边鼓了出来,像是两个小皮球在跳动。鼻子边的笑纹组成了一个大圆圈,把鼻子都包起来了。耳朵笑得上下抖动,像在为快乐而舞蹈着。(赵曲巧)。
你看,她笑了。那瘦小布满茧的手拿着手机,脸上乐开了花。可能是他的儿子带来了喜讯。她的眉毛舒展成了"八"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鼻翼一鼓一鼓的,大大的嘴巴笑得怎么也合不拢了。没了牙,倒感觉笑得更开心了,耳朵和满头的银发似乎也在一颤一颤的跟着笑呢。(陈高枫)。
你看,他笑了。他笑得如此灿烂,嘴巴往上翘,小小的舌头吐了出来。下巴上的肉一层一层的,就像是折叠好的被子一样。他的鼻翼舒展开来,就像是一个"八"字。眼睛睁得溜圆儿,眼珠子仿佛就要蹦出来的一样。两个小酒窝也随着他的笑声在打着旋儿。(王福梅)。
你看,他笑了。眉毛就像用素描画上去的线条,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我真怀疑,他还能看得见吗?他鼻子旁的小沟随着他的笑声越来越深,似乎能把一切的东西都给装进去。鼻子微微上翘。嘴角也往上翘。这一笑,似乎要把脸上的器官都挤在一起去了。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通过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写话练习。排演课本剧,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深刻感受人物思维敏捷、语言委婉之妙。绘声绘色地朗读、背诵课文。拓展训练,深入感悟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品人物言行,想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写话训练。
1、导入:
预设:表情不是很丰富神态不是很到位缺少服装。
师:同学们说的对,(不过还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我们曾演过的课本剧中的一个片段,看看是不是对你会有所启发。边欣赏边思考这个小演员在向观众表达什么呢?(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
板书:心理活动。
2、如果我们在演《杨氏之子》这个课本剧的时候,也能够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清楚,是不是就更加到位了。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人物精妙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们在说之前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呢?这在本文中是空白点,现在请你再读读这段对话,边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3、思考之后,请你试着写一写,写之前老师也给你一些提示。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想象一下故事情境,想想人物的身份,以及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等,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清楚。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提示试着写一写。
写话提示:
联系课文内容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要合理。
(1)符合故事情境。
(2)符合人物关系。
(3)符合人物情感。
2、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清楚。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听后想: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学习伙伴听听,看看想象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
5、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孔君平有可能是怎样想的呢?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请你按照以上要求来评一评。
预设:
孔想:(1)早就听说这个孩子特别聪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来试试他。
(2)这小孩聪明又懂事,我来逗逗他。
(3)这水果里有杨梅,正好能和这小孩的姓联系起来,何不逗逗他呢?
评价点:(1)想象是否合理,请学生根据提示评一评,是否符合故事情境,符合人物关系,符合人物情感;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
(2)在想象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谁的表达更好。引导学生比较相同点,不同点,体会那种表达更好,更为生动、具体的更好。
教师小结:你看,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君平的幽默风趣,以及他对杨氏子的喜爱之情。
过渡:杨氏子的语言如此精妙,他又是怎样想的呢?
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还是请您按照以上标准来评一评。
预设:
儿想:(1)孔伯父把杨梅和我的姓氏联系起来逗我,我也将计就计来逗逗他。(发现联系,理解透彻)。
(2)孔伯父欺负我是小孩,千万不能让他小看了。(是想表现自己的聪慧而不是想给孔伯父难堪。)。
(3)我姓杨,杨梅就是我家的果,那孔伯父姓孔,孔雀就是他家的鸟吗?我要来逗逗孔伯父,还不能惹他生气。(想清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评价点:(1)想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故事情境(长辈在跟晚辈开玩笑,晚辈礼貌的回应);是否符合人物关系;是否符合人物情感(礼貌、敬重);表达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
(2)在想象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体会谁的表达更清楚,更生动。
教师小结:你看,通过我们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发现杨氏子之所以能说出如此精妙的语言,是因为他经过了这样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却是在瞬间完成的对吗?(从哪看出来的?儿应声答)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明与智慧。
6、通过走进人物内心,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那通过交流我想也帮同学们找到了自己写话中存在的问题,请你修改修改自己所写的内容。修改好之后再好好读一读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
(二)再排课本剧,深入领会人物之聪慧,语言之精美。
1、改好之后,请大家再排课本剧,这一次一定要把我们刚刚写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加入进去,应该怎样表现呢?再给大家提供一段我们曾经演过的课本剧的视频,看看这个小演员是怎样表达人物内心想法的,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2、给了你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通过对观众说的方式,表达人物内心想法,还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语气,来塑造人物。
3、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排演提示,再排课本剧。
排演提示:演“活”人物。
加入人物内心独白。
动作表现人物。
表情表现人物。
语言、语气表现人物。
4、汇报表演:请三组表演,表演后请同学们根据排演提示进行评议,哪演得好,哪还需要改进。
(三)回到文中,通过绘声绘色地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我想如果给大家更充裕的时间去排练,大家一定能演的更好,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练习,还可以制作道具和服装,在升旗仪式中还会给大家提供展示的机会。
2、同学们表演帮我们在脑中建立了这个故事的画面,让我们脑中想着刚才的画面,通过绘声绘色地读,展现你的理解与感悟。一定能比刚才读得更好。自己试试。
3、自己练习。
4、指名朗读。
5、这个故事学完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是呀,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文中精妙地语言深深地吸引了。
故事有意思,人物有趣,语言吸引人,总之,大家特别感兴趣。
(四)拓展学习:
1、那再给大家推荐一篇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继续去体会其中人物语言的精妙。
出示:自己借助注释读读看看能读懂吗。
徐孺(小孩子、幼儿)子年九岁,尝(曾经)月下戏(玩耍),人语之曰:“若令(让)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同“耶”,表示疑问)?”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指眼中的瞳仁)必不明。”
2、把你的理解跟同桌说说。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理解之后,读一读,注意合理断句。
再读读,边读边想这个徐家小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精炼得当的语言、机智巧妙的回答)。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8、喜欢这个故事吗?这篇文言文和我们刚刚学的课文《杨氏之子》都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述人物的轶闻(世人不知道的传记,指没有正式记载)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很多人物的语言都是妙语连珠。今天老师只是给大家推荐其中的一篇。如果感兴趣你还可以找来这本书读一读。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八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九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2、能复述课文。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
2、同桌讨论。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4、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我田老师。
描红,学古诗编故事,讲故事。
爱好文学培养兴趣。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了解全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龟、兔、蜗牛、蚯蚓的图片各1张。
1.激情导入:
(1)老师拿出龟、兔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呀?”
学生回答:“乌龟、兔子。”
师:“看到这两个小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故事?”
学生:“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结局是乌龟胜利,而小兔失败了呢?”
生:“因为小兔自以为是,而乌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师拿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问: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请学生讲一讲)。
生:讲故事。(师引导:蜗牛要干什么,蚯蚓对蜗牛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跟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两座大山移走,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谁又对这件事报以嘲笑和反对呢,愚公面对打击有没有停止行动呢,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遍14课: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之后,请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组内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语气。
3.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2)师:愚公跟谁商讨的呢?请同学读第2—6自然段,读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相机板书:直插云霄,渤海。)。
(3)师:愚公带领大家是怎样移山的呢,移山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请大家读7—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生:读后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师引导:结合现代社会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对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难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讥与愚公说的话对比,体会愚公的坚忍不拔的品格与定会成功的信念。相机板书:大半年、箩筐、锄头、痴心妄想、风烛残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说: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动了玉皇大帝,大家细细想想,到底是什么让玉皇大帝感动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师问:“什么精神?”
生答:“遇到困难不后退,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4.讨论、交流。
师:“如果玉皇大帝没派两个大力士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移走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谈体会。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请同学们说给大家听,可以举相关的例子,也可以说名人名言。
生举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白色的金盏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顿(英国)。
6.布置作业:
师:“我发现本文里有至少20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多?”
7.结束:
师:“请同学们唱一遍《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来结束这节课。”
生:唱。
直插云霄。
箩筐锄头。
愚公移山痴心妄想成功(坚持不懈)。
风烛残年。
本节课开篇就用孩子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喜闻乐见,这样,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又乘胜追击引入了“蜗牛和蚯蚓”的故事,让学生们初步感觉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接下来,趁热打铁,引入本课《愚公移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习活动进行起来是学有所导,学有所依。这种学习活动是自主的,是有内驱力的。学生始终带着疑问主动去学,学得有方向,有目标,不但能够清晰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能够体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说起相关故事,如“滴水穿石”,“蜗牛与黄鹂鸟”等等,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最后,以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来结束本课,使本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情景教学,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而不是背负沉重的压力和与痛苦作斗争。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愚公移山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知,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决定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感受课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优秀寓言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用现在的眼光客观评价愚公,对此展开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崇尚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不能愚蠢地蛮干.办事要有勇,要知道变通.
文言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掌握了故事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文言文语句及知识的积累.
在评价愚公的行为是否愚蠢的问题上,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有创意地看问题.学生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自信、负责地表达观点,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三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教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掌握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
(出示图片:猪八戒吃西瓜1)。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说一说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并请你想一想,接下来会出现。
什么情况?根据你的想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吃了1块,还剩几块?
生2: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一块也没吃,还剩几块?
生3: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全都给吃了,还剩几块?
……。
2.教师:那么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出示图片:猪八戒吃西瓜2)。
教师提问:看图请你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1)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一口气吃了5块,现在还剩几块?
(2)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一口气吃了几块,现在还剩3块,它吃了几块?
(3)猪八戒一口气吃了5块,现在还剩3块,原来有几块?
3.学生自选解答。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图提出了三个数学问题,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题或几题解答出来.。
4.小组内部互相交流。
教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交流。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二:解决学生开始提出的数学问题.。
教师:开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还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们小组任选你们喜欢的。
三、活动三: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列式解答的结果,老师有意有序的排列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竖排列便于观察)。
8-0=88-1=78-2=68-3=58-4=4。
8-5=38-6=28-7=18-8=0。
教师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2.小组讨论。
规律:被减数都是8,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少1.。
四、活动四: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1.教师:冬天到了,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操场有许多同学在练习跳绳,我们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跳绳)。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3.全班交流。
(1)同学们跳绳,摇绳的有2人,跳绳的有6人,一共有几人?
(2)同学们跳绳,戴帽子的有1人,不戴帽子的有7人,一共有几人?
(3)同学们跳绳,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4人,一共有几人?
(4)同学们跳绳,穿裙子的有3人,穿裤子的有5人,一共有几人?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五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探究与争论:
4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送元二使安西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动于高适与董大知己相别的感人情景,今天,让我们再走进清雨纷纷的渭城,领悟王维的送别情怀。
(板书课题)。
二、以读促悟,探究新知。
1、课题入手解题析意。
师:同学们和老师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读文。
师:好,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谁能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学生读文,并互相进行点评。并齐读。
3、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们想真正读出诗人的情怀,那只有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文的具体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诗文意思。
学生自学后有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汇报。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师:有了理论支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一定更声情并茂,谁愿意读一下?喜欢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生自愿读文。
师:再读诗文,你对诗或者是诗人与元二之间的情谊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回答。
[此环节有太多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比如在设计上作到了从题目入手,带着目的去读,每一次读都有一定的任务,使学生从课的开始便保持着一种阅读期待,直到课程的结束。尤其是在分析诗句意思的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从字到句,由句及篇的进行分析。除了在设计上自认经高老师指导后有了一定的进步外,在学生的表现中我更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惊喜:首先学生能够认真的倾听别人的谈话内容了,并且能够针对其发言内容补充谈的不够具体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学还能够根据他人的发言激发自己的全新体验,听来让人耳目一新,像杨爽同学对“渭城朝雨悒轻尘”一句独特的理解,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又充满那种儿童对友谊的珍重。
三、对比探究,拓展研读。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六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1.识字423个,写字230个。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合作、探究。
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1.元宵节6-7课时。
2.家园6-7课时。
3.春天8-10课时。
4.植物6-8课时。
5.动物6课时。
6.爱护6-8课时。
7.愿望7-8课时。
8.认真8-9课时。
9.车的世界5课时。
10.雨7-8课时。
11.星空7-8课时。
12.朋友6-8课时。
13.时间7-8课时。
14.丁丁冬冬学写字8课时。
15.长大7-8课时。
16.快乐7课时。
周次。
日期
课时数。
备注。
单元。
第1周。
3/1--3/5。
第一单元。
1元宵节。
第2周。
3/8--3/12。
第二单元。
2家园。
第3周。
3/15--3/19。
第三单元。
3春天。
8课时。
第4周。
3/22--3/26。
第三单元。
3春天。
2课时。
第四单元。
4植物。
6课时。
第5周。
3/29--4/2。
第四单元。
4植物。
2课时。
第五单元。
5动物。
6课时。
第6周。
4/5---4/9。
第六单元。
6爱护。
第7周。
4/12--4/16。
第七单元。
7愿望。
第8周。
4/19--4/23。
第八单元。
8认真。
第9周。
4/26--4/30。
第九单元。
9车的世界。
5课时。
第10周。
5/3---5/7。
第11周。
5/8--5/14。
第十单。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八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师恩难忘》。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畔杖描。
光伴仗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刘绍棠)。
编故事行礼。
让我入迷感念。
让我开了窍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2、《孔子和学生》。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北师大语文教案篇十九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为大家分享了社戏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导入。
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教师语: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可从网上下载)。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知识。
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4.挑战擂台,问题抢答。
男生女生分别挑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课文内容,向对方提问,以考查对方对课文信息的获取程度。回答的一方应先合上书。(此环节既可检查提问学生对课文信息提炼和处理的.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熟悉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悟。
1.整体感悟故事情节。
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b.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
课文记叙了“我”在乡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
2.整体感悟课文意图。
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整体感悟。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对课文意图的感悟观点。(学生的感悟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不作统一要求。)。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本文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风景美。那里的人:聪明、能干、热情好客、纯朴憨厚、无拘无束;那里的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
这节课是结合“话题教学”来设计的,与惯常的授课方式不一样,以往就是用一些特定的问题去让学生思考,学生只能回答特定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就是被束缚着的。而话题则是给了一个中心,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只要围绕话题来谈就可以。因为对“话题教学”的实践不多,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实践课,课堂呈现的东西有优有劣。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在教学设计上,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设置得较为成功。
话题作为设计点,简化教学环节。由于要结合“话题教学”的方式来上课,在。
写教案时就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要把“知识点”改造成合适的话题。我将知识点列出,然后将其一一归类,包括情节、人物、景物、感情等等,而话题又不宜过多,多且碎的话题不易让学生把握全文的中心。所以我把话题分成了两类,一个是“谈戏”,一个是“谈乐”,分出两个重要的板块,将小知识点融合进这两个话题中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就会意识到“戏”与“乐”是文章的两个重点,心中有“纲”才能进入细节的品读。
话题作为切入点,注重教学逻辑性。课堂教学时,我将话题融入到每个环节中,
“整体感知(谈戏)――细读课文(谈乐)――总结课文(谈写作特色)”。在设计话题时,我依据由“面”到“点”的方式去设置,由“戏”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重要情节,由“三乐”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学生对话题的思考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话题设置需要逻辑性,谈“戏”与谈“乐”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倒置的,学生在把握课文知识时才能形成系统性。
第三,话题作为思考点,锻炼学生思维。话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而这个“说”是针对个性阅读的,例如在谈“乐”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行选择话题——乐景、乐人、乐情,让学生自行品味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并作分析,在交流时又能听取不同学生不同角度的解读,知识得到了丰富。这里是将品读回归到“文本与学生”上,而不是老师规定学生读出些特定的感悟。在这节课之后,某个学生的周记中就作者“我”这个人物进行了分析,而且是结合杂文中突显的鲁迅形象和这篇文章的形象来说,分析出一个既“冷若冰霜”又“温情可爱”的鲁迅。这就是话题教学过后对学生思维的“刺激”。
当然,在实践“话题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教材的研读要更加仔细,才能应对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设置不同,话题教学里学生会对一些老师都意想不到的细节作分析,比如在这节课上,学生在谈“社戏”时会说到白篷船与乌篷船的区别,也提问“为什么不愿和乌篷的船在一处”,如果老师对此没有查找相关资料的话,就难以判断学生找的资料正确与否,也无法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其次,话题设计的表述要更为准确,并作适当的提示。在谈写作特色时,有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一时无从下手分析,而我作的提示又略显不足,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说不出所以然。另外,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要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品读的时间。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时间设置方面略显不足,有些学生没有作充分的预习,就无法对话题谈得深入,因此要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品读与思考。
“话题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思维上的相互碰撞,更是让思考变得广阔而深刻。在“话题教学”方面我还是一个新手,我仍需要更多的课堂实践去完善自己的缺漏,在不断的改进中让自己和学生都得到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94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