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7:59:09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2 07:59:09     小编:FS文字使者

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分析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用于展示全面的信息。最后,我们可以请同事或专家对报告进行评审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报告的质量。报告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升写作报告的能力。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一

虽然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是食品流通两大安全通道,但目前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上仍存在以下需加以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员加强食品安全意识虽有,但普遍存在麻木侥幸的心理,不能切实回归消费者安全至上的理念上。

(二)、超市中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不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三)、超市配送中心和门店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适应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

(四)、连锁超市对代理商的食品安全控制需要加强。

(五)、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六)缺乏对供应商直接送达门店食品的食品质量监控。

(七)食品质量控制中的管理执行力度弹性大,伸缩性强。

(八)大部分超市缺乏基于haccp(全球食品工业最佳卫生安全质量管理工具)的质量控制,弱化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保证。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二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去麦当劳吃东西,一向贪吃的我竟然对妈妈“sayno”了,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一向被外国人称为“垃圾食品”的麦当劳、肯德基等等的外国快餐店都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这是因为人们有一种“崇外迷洋”的心理,认为外国的“垃圾食品”都是非常高级的食品,认为外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所以,麦当劳和肯德基才如此火爆。不止这样,这些“垃圾食品”背后还有几条“罪名”呢!

一只炸鸡腿=吸六十支烟?!

很多同学都认为吸烟是不好的,是一种危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慢性自杀。可是你们相信吗?一只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的炸鸡腿,如果你吃了下去,就等于你吃了致癌物质和吸了60支烟,这是多么的可怕啊!!一只烟吸下去,你的血液就会变黑,那么六十支烟吸下去,简直是没想都已经吓晕了。我们班上的同学一去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地方,起码要吃上3——5只,那就等于他们这一天吸了150——300支烟。回想起我以前吃过炸鸡腿,我感觉我的血液就在漫漫的变黑............

引发“富贵病”=慢性自杀!

大家知道“富贵病”是什么吗?没错,人见人怕的糖尿病也是它其中的一种。以前我以为,糖尿病只是一种像发烧感冒之类的小病,其实糖尿病可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而且还是在这么多种病当中,排名第二的呢~糖尿病是无法医治的,只能靠药物来控制你的病情,而且一顿饭只能吃两口,面对这么多美味佳肴的菜前,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啊!那你们知道那些“垃圾食品”能让我们的身体营养失衡,导致引发各种各样的病吗?你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被一些“垃圾食品”所“侵蚀”吗?这无疑是在等于在慢性自杀阿!

各位朋友们,如果你的家人要带你去吃麦当劳,我希望你也能坚决的“sayno”后,和家人到饭馆里品尝一下真正的中国菜。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些菜比“垃圾食品”更加好吃!!!!!

在我的身边有九成的同学爱吃零食,常吃的零食几乎全部是膨化小食品,碳酸饮料等“垃圾食品”而这些“垃圾食品”又多为三无产品。我在电视上看过在“3.15”前夕,就一项学生零食调查结果中,我知道了三无产品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我呼吁同学们告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因为在“3.15”这个活动中主要围绕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做报道。该校的九成同学都喜欢吃零食,受访的60多人仅一人在最喜欢的零食中选择了蔬菜和水果,其他人则选择了饮料和虾条等膨化食品。从这项调查中,我知道了这些食品大多来自学校周边的小卖部与个体摊贩,大多数学生购买来的零食根本不看食品的包装上是否有生产日期,地址等标识,而在学校旁边小卖部检查的部分“三无”食品中,色素和添加剂普遍超标,其中一些小食品大肠杆菌严重超标,个别的小食品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因为这些食品外表光鲜,价钱十分便宜,所以它们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但它们严重的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作为学校的一名少先队的大队长,我呼吁工商部门在对此类“垃圾食品”清理整顿的同时,也要对那些小黑作坊清理整顿。我决定和我的队员们对“垃圾食品”做一系列的宣传,使全校的学生不要光顾街边的流动摊点、校门口的小卖部购买食品。要养成购买食品时查看商品标签的习惯,正确食用各类安全食品。我呼吁全校的同学们告别“垃圾食品”。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三

自古就有人们以食物为第一要务。,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接连发生毒奶粉克伦特罗有毒黄瓜增塑剂和其他事件一样,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然而恶性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和国家的未来。赞皇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平乡芳村和石头头村当地村民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研究人员的地方性知识形成的。

(a)性别比例。

在随机调查中,40.16%的受访者为男性,59.84%为女性。

(2)年龄分布。

在随机调查中,3.15%的受访者年龄在18岁以下,31.50%在18-30岁之间,23.62%在31-40岁之间,21.26%在41-50岁之间,12.60%在51-60岁之间,7.87%在61岁以上。

(三)家庭月收入分配。

(4)教育背景。

在随机调查中,28.35%的受访者具有小学及以下学历,64.57%具有中学学历,5.51%具有大学学历,1.57%具有本科学历,0.00%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在随机调查中,28.35%的受访者非常关注食品安全,55.12%的受访者更关注食品安全,16.54%的受访者不关注食品安全。

(二)对当地食品市场的整体感受。

在随机调查中,9.45%的受访者对当地食品市场感到非常舒适,45.67%的受访者对当地食品市场感到更舒适,40.94%的受访者对当地食品市场感到不太舒适。此外,有些人非常担心当地的食品市场。

(一)关注当地食品安全问题。

只有28.35%的当地人对食品安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其中生活着女性;购买食品时,45.67%的人总是看自己购买的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地址,也有少数人说根本不会看这些内容。这与当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和教育背景密切相关。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历越高越受重视,家庭收入越高越受重视。同时,数据还显示,31岁至50岁之间的人比其他年龄的人更关注食品安全。

(2)地方美食渠道。

在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大部分食物是在小超市购买的,而相当一部分食物是自己的家庭种植或养殖的。大多数当地人在购买食品时会选择塑料袋,而有些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食品。其中,家庭食物渠道与家庭月收入、成员年龄密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在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3)当地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无标签食品、标志和假冒产品的卫生问题。而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处罚不明确、买家识别假冒产品能力低下;同时,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对不诚信的工厂和个人缺乏处罚,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4)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3.39%的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会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而86.61%的人选择不投诉。只有一小部分选择投诉的人得到了满意的解决;在选择不投诉的人群中,37.27%的人不知道如何投诉,32.73%的人认为投诉解决不了问题,30.00%的人认为投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同时,也有少部分人表示会投诉食品安全问题,但尚未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农村部分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较高,非常关注。

(五)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友了解,但缺乏报纸、海报等平面媒体。而当地居民也想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等信息。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采用小超市散装和塑料袋包装,卫生条件差,来源不明,质量无保证。此外,员工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监管不力,导致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识别假冒产品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少,当地居民无法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清,食品检验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工作力度小,投诉程序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

(2)一些建议。

1、加强监管,完善食品经营许可证颁发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定期检查食品超市和网点,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和日常法律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当地居民识别食品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大农村信息宣传投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广播、海报、海报、横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方面的监管工作。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彻底消除此类食品安全隐患。

6.整合资源,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首先要整合监控资源。整合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资源,建立市食品监测中心、县食品检测办公室、乡镇投诉点模式,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及时处理问题。第二,要检测资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检计划,由安委会牵头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做到结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抽检和检测。第三,完善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遏制违法犯罪。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四

今年2月,一份来自于美国消费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食品标签调研报告显示:

——73%的消费者倾向购买纯天然食品;

——70%以上的消费者会阅读加工类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的内容;

以上足以说明美国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的重视。下文具体说明食品标签的安全标准。

相信gras标准意味着食品成分是安全的。

目前食品企业将新成分推入市场主要是通过gras系统,gras标准(美国fda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指标)代表着一般意义上公认的食品安全。认为gras标准代表fda已经对食品成分进行评估并确认其安全的消费者占77%,认为fda会对新成分的安全性和使用进行追踪调查的消费者占66%,但事实上这些评估和追踪调查并不存在。在71%的消费者看来,gras意味着食品企业使用的成分是安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usda有机认证是由美国农业部负责的全美最高级别的有机认证,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均严格把关,保证所认证的产品没有任何危害人体的成分,100%有益。取得usda标志的前提是,该食品必须100%为有机成分。

当消费者知道美国农业部常常允许生产企业为肉类食品设定自己的标准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占94%)提出,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应该在肉类食品上遵循同样的标准,并在标签中体现,而不是自行设定相关标准。

很多消费者认为对标签中标注“有机”字样的鱼类产品,联邦标准应保证鱼类为百分百有机饲养(占87%),不可使用抗生素类或其他类药物(占82%),不能在饲料或鱼产品中添加色素(占80%)。

七成消费者认为美国农业部不应该允许在有机食品生产中使用含非有机成分的材料,如果这些成分并不是十分必要。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希望肉、家禽、鱼、农产品的标签上体现产品的原产国(占87%)或原产州(占74%)信息。93%的消费者想在标签中了解动物在哪里出生和长大,以及在哪里被宰杀。相当多的消费者(占33%)希望在食品上看到对此类内容的要求更加严格的标签。如果某种动物在其他国家出生或长大,那消费者可能就会认为源自该动物的食物是该国产品。

在被问到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是否有权对在美销售食品的标签信息提出异议时,消费者产生了分歧。几乎一半(占45%)的消费者不同意最近国会做出的撤销牛肉和猪肉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动物的出生、成长和宰杀国的决议;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对该决议表示赞同,29%对此不发表意见。

很多消费者称,经常给健康的动物喂食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可能是由于动物身处一种拥挤且卫生堪忧的环境中。68%的消费者对此十分关注,且65%的消费者认为这样的条件可能滋生出大量抗生素也束手无策的新细菌,认有机食品美国认证标志为这会导致环境污染的消费者占53%,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促进动物生长的消费者占51%。

当消费者看到食品标签中标有“不使用抗生素”类字眼时,他们中的一半会认为该动物没有被喂食任何抗生素类药物,而这也是事实;但四分之一看到类似标签的消费者则会错误地认为该动物既没有喂食过任何抗生素,也没有喂食过其他药物。

大多数(84%)消费者希望政府对肉类食品标签出台规定,如那些来自经常喂食抗生素的健康动物的肉产品标签中应注明“曾使用抗生素”等字眼。绝大多数(88%)消费者认为,源自饲养过程中使用过激素或莱克多巴胺的动物的肉食品,同样应在标签中予以标注。

还有87%的消费者称,动物不应该被喂食激素、莱克多巴胺或其他促进动物生长的药物。

84%的消费者称转基因食品应贴上相应的标签(86%),或符合政府的安全标准才能在市场销售(84%)。

要求政府强制在转基因三文鱼产品标签中进行标注的消费者占93%,如果三文鱼标签不标注是否是转基因食品,过半数的消费者(53%)表示可能不会购买。

对贴有“纯吃草”标签的肉类产品期望很高。

对于贴有“纯吃草”标签的肉类产品,69%的消费者认为这意味着动物主要是吃草长大,66%的消费者认为动物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只吃草,60%认为动物在牧草生长季以草为生,但其他时候则吃谷物,58%还认为这代表着动物不会被经常喂食抗生素和激素类的药物。

六成消费者提出:如果动物的饮食不是百分百由草构成,那么企业应该对此做出声明。

很多消费者表示无法理解“无硝酸盐”标签,近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认为“无硝酸盐”意味着食品完全不含硝酸盐,不管是人为添加的还是天然拥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结论,一些加工过的肉类会增加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但只有三分之二的消费者对此有所了解,另外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并不知晓。

近八成消费者希望果糖标签上能标注其来源。当被问到果糖的原材料时,选择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消费者占76%,选择甘蔗或甜菜的占66%,选择水果的占53%。

消费者对贴有“公平交易”标签的食品看法不一。认为该类产品涉及到的农场工人能够拿到一份可观的工资收入的消费者占61%,认为农场工人拥有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消费者也占有相同的比例,一般消费者认为这类食品是由小规模独立农户生产加工而成,43%的消费者认为此类食品不会使用有毒农药。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五

现在我们学校门口有许多卖小吃、辣条的小店,可是大部分小店没有“卫生安全许可证”,同学们还是疯狂地购买。辣条安全吗?怎么做的呢?吃了会中毒吗?对此,我对辣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访问同学、老师以及爸爸妈妈。

2。上网查阅。

3。阅读有关书籍。

三、调查情况以及资料整理。

1。同学们说,辣条怎么做的我不在意,只要好吃,我喜欢就行!

2。老师说,辣条不卫生,它们都是用变质的油、烂肉等做成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吃辣条。

3。爸爸妈妈认为,辣条卖得便宜,说明其成本极低,因此,卫生和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

四、结论。

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们小学生不懂,还在吃辣条,大人和了解事情的人都说辣条是个“健康杀手”,而且辣条中含铅很多,一不小心就会中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吃辣条,也希望小店在卖食品时能够严格把关。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检查,不要让不健康的东西来伤害我们幼小的身体!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六

根据省老科协关于开展对发展绿色农业进行调研的要求,牡丹江市老科协重点对发展绿色食物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99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称三品)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认真组织引导农民,专题推进,攻坚破难,使大家对发展三品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三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品生产的数量大幅增长,生产三品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我市绿色食物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我市生产绿色食物有长足发展,成绩应加以肯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和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国家和省对发展绿色农业摆在十分重视战略地位。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黑龙江省看,发展绿色农业自然环境和条件十分优越,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可以说得天独厚。为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花气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要从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立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高标准的谋划绿色农业基地框架,龙头企业框架和园区建设框架,使规划有明确目标,实施措施,方法步骤,有序的推进。要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和农业高科技人员,瞄准世界有机绿色农业发展前沿,着眼全省生态资源优势,从基地、龙头、品牌、园区等角度全方位对发展绿色农业进行深度规划。要按照区域化、专业化的原则,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一品村、专业村,使之做大做强。在规划中要搞好产业衔接配套,注重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好的产品品牌就可以驰骋国内外市场,牵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应抓好已有的品牌产品的整合,对同一产品、有几个品牌的要整顿、调整,进一步提高品牌的质量和档次,同时注入科技因素,提高附加值;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一品村、专业村;其次,应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这也是把品牌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效益,实现产、加、销、种、养、加一条龙,发挥聚集力量。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全国食物加工龙头企业,借助他们的力量,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大;再次,加大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力度。围绕农业种植业果业、蔬菜、奶畜、特色养殖、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绿色、有机认证和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多种形式,普及三品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打造出让人民信得过的绿色农产品,必须加强检测,严格监管,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县、乡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充实专业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和设备,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绿色食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尽快制定出市场准入、安全追溯、信息发布、安全预警、公共安全文件处理的规定办法,把这些机制建立起来,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前限用农药及包装物的使用不规范,问题很多,不按标准使用,造成水、土、空气的环境污染,直接危及绿色农业生产,已成为民众之忧、民生之大患,对此要从源头上管住。对滥用农药做出惩治规定,实施问责;责任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的高毒农药的责任人严厉惩治;技术监督部门和农药管理部门要重新修订农药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定。同时要加大对农药及包装物回收力度,科学处理有毒包装物,以净化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农业生产。

发展绿色、有机食物产业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通力协作,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本地绿色、有机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税收、信贷、财政、科技等方面,扶持农民和企业建立扩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要通过采取减税、减费、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等综合措施加大对绿色、有机食物产业开发的投入,推进企业、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物,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绿色、有机食物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要加大对产品标准、认证程序、国内取得认证的情况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物的认识。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结合本地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尽快培育好典型,建立绿色、有机食物生产示范基地,抓好绿色、有机食物的示范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托绿色有机食物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七

我国近几年来,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故,这使国家对食品安全更为重视。但是,在生活中,小的食品安全事故仍经常出现。在此,我们有必要作一次研究报告,从而提高大家的警惕。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书籍、报刊等了解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

2、听听邻居们说食品安全事故,说说造成这些事故的重要原因。

3、我们探讨探讨,怎么样才可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怎么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网络、报刊。

涉及方面:食品安全情况。

具体内容:在近年来,爆发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如双汇瘦肉精事件,雨润烤鸭问题肉,塑化剂风波,可口可乐中毒,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等。

信息渠道:走访,询问。

涉及方面:引起事故的原因。

具体内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不法商贩为了个人利益;第二、化学物质的不良污染;三、脏水水源污染;四、购买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能力不高。另外,部门也要加强监管。

信息渠道:爸爸的讲述。

涉及方面:防范方法。

具体内容:国家要完善监管,加强检查,并且对不法商贩加大处罚力度。我们买方也要注意,对不良食品一概杜绝。

四、结论。

2、在国家方面,也要一律杜绝并排斥这些商家的不法行为,并加以严重处罚,否则不法商家会更猖獗,失去了万人甚至更多人利益,国家将会不得民心!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八

沃尔玛(江南摩尔)。

食品历来被认为只具有两种功能:第一,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和能量,即营养功能;第二,提供人对食品色、香、味和质构的享受,从而引起食欲上的满足,即感官享受功能。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随之而带来的各种文明病的发生,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因此,近二十年来,功能性食品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起来。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

我国是十分崇尚保健的国家,传统饮食中就有很多具强身健体和阻抗衰老的食品。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种广告也是铺天盖地,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而做出此次功能性食品调查。

xx、xx、xx。

我们对于不同的年龄层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他形式,如饮料、糕点形式;。

10)群众对功能性食品能否代替药品的认识:1%的人选择了能代替;96%的人选择了不能代替;29%的人选择了不清楚。

2)很多人对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受广告宣传的影响很大;。

3)对于功能性食品的作用的认可度较高;。

4)对于功能性食品的适用人群认识不准确;。

5)较看重功能性食品的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

6)功效和价格是影响群众购买功能性食品的主要因素;。

7)更多的人更倾向于去药店购买功能性食品,而不是超市或保健品直营店。

8)大多数人知道功能性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大的阻力。

1、沃尔玛(江南摩尔)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大多是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其他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比例太少,甚至没有。

2、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很少,消费者对其概念薄弱。

3、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

4、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5、研究功能因子的构效、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功能因子,发展第三代功能食品,提高我国功能性食品的科技含量。

6、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学理论,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其有机结合,加强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食品体系。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九

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卖部食品的调查报告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健康。

:在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喜欢到小卖部去买零食吃。在学校,除教室,小卖部就是同学们第二个“天地。

为此,我对校园素辣食品安全进行了调查。

了解学生对垃圾食品(主要是素辣一类)危害的认识,学生购买垃圾食品(主要是素辣一类)的原因,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否与吃素辣食品有关。

20xx.04.06至20xx.04.26(每天中午12点)。

xx小卖部。

:在校学生。

1.抽取买垃圾食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7份,回收率达87%;)。

2.深入了解小卖部素辣食品包装上的配料及成分,进行抽检。

3.询问小卖部老板销售量情况。

4.采访部分家长,问问为什么反对我们吃那些零食。

素辣食品在小卖部里有一把排,我随手抽检了三包:辣条“麻辣王子”的、素辣片“海苔辣死你”、球形素辣“乌龟下蛋”。单看包装确实很诱人,包装里都是辣油,非真空包装。翻到包装背面,光是“甜蜜素”、“丙酸钙”、“食用香精”“山梨酸钾”、“单甘脂”等食品添加剂就有四五种,而且qs标志有重影。小卖部的零食是绝对不卫生的,配料中我看到了许多食品添加剂,吃多后可能会得重病,现在感觉不到,以后知道就晚了。

老板说每天同学们上学的生意都非常好,特别是星期五。

家长不赞同卖垃圾食品,主要理由是不卫生、对身体不好、配料方面有很多食品添加剂。建议不要吃,同学们以后可以从家里带些饼干等零食,不要在小卖部买。孩子正在长身体,吃这些垃圾食品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没有好处的,建议平时适当给孩子多喝一些益生菌酸奶,多吃果蔬,尽量避免吃上述东西。它们又占据了我们的胃,其他有用的食品必然就吃得少了,最终就会导致人们营养缺乏,妨碍健康。

家长总的认为这些素辣垃圾食品不能发挥应有的营养作用,比如说,要钙没钙,要钾没钾,维生素少得可怜。一般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造成孩子的口腔溃疡,或者是咽喉炎胃炎的情况。另外这个卫生也不好,或者是容易造成孩子铅高的情况,注意需要有个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是疾病预防的关键。这种辛辣食物长期吃会导致胃病,再就是这些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是否含有违禁的食品添加剂尚不得而知。因此,尽量不吃为宜。

从家长口中可得知,平时孩子的零用钱都是自己保管,家长根本那他没办法,教育引导也等于白费,会尽量回减少给孩子零用钱。

1.初步了解,大部分学生还是有按要求在学校饭堂进餐,理由是食堂饭菜较有营养;小部分同学是把小卖部当食堂的,理由是方便、卫生、合胃口;还有些甚至不吃饭,多数为女生,理由是没胃口、当减肥。很多同学是完全不知道三无食品,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是很少很少的。

2.从食堂篇来看,只有少数同学对食堂表示满意,大部分还是认为可以。食堂的餐具每次都是先由学生冲洗一遍后再统一由工作人员进行再一步地消毒,所以有一半同学觉得餐具安全性可以保证的,就餐环境良好,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良好,有佩戴好口罩。对于食材是否新鲜的问题大部分认为一般般,最担心的环节是食品原材料的新鲜度,因有时会在饭菜中发现有头发或苍蝇、蚊子、蟑螂等恶心物,所以大多数人也比较担心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大多数同学还是不喜欢由学校自己煮饭菜。

很多不吃饭而去小卖部买素辣食品吃的女同学,其实是她们对这些垃圾食品不了解,虽然这些食品营养素含量比较低,促进人体发胖的成分却很高。比如说,高脂肪,高糖,大量淀粉,而且吃起来还不容易觉得饱,所谓“好吃你就多吃点“。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

为了充分了解我县食品加工、生产、经营及流通各环节的基本情况,切实打好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今年年初,我局对我县食品加工、生产、经营及流通等各环节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的情况,我局做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我县的食品安全状况形势严峻,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主要将xx县食品生产企业的调查情况向上级报告如下。

我县共有各类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共548户(不含躲藏生产加工者),其中:食品生产、加工171户,其他食品摊点夜市摊58户,凉粉摊57户,鲜肉摊95户、冷饮88户、其他食品摊(胬肉、凉拌菜、饱子、豆腐摊)75户,上述企业均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我县卫生监督所上报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报表列示的食品生产企业有45户,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6户,包括制糖、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各1户,其他3户;食品制造业6户,包括焙烤食品制造3户,糖果蜜饯、液体乳及乳制品、调味发酵制造业各1户;饮料制造业33户,包括酒精制造1户,食用酒制造24户,软饮料制造8户。

我局到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查了解的情况显示:同时持有《生产企业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只有30户,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主要集中在城区,共16户,占企业总数的53.3%,其他6个乡镇共14户,占企业总数的46.7%;上述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4户,占企业总数13.3%,包括制糖、饲料加工各1户,其他2户;食品制造业5户,占企业总数16.7%,包括糖果蜜饯制造4户、调味发酵制造业1户;饮料制造业17户,占企业总数56.7%,包括酒精制造1户,食用酒制造14户,软饮料制造2户。

上述30户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共计293人,占我县的总就业人员比例不清;职工总数在10人以上的食品企业有4户,共213人,占全部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72.7%;职工总数在10人以以下的食品企业有26户,共80人,占全部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27.3%。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总产值14857万元,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不清。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是云南翰泰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1500万元,职工人数160人,主要生产食用糖和糖类综合产品,产值14076万元;最小的企业南门酒厂,固定资产数千元,职工总数2人,产值1万元。达到百万元产值的企业2户,产值14526万元,占所有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的97.8%;其余28户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总值仅占总产值的2.2%。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显示,持有《生产企业许可证》企业的环境、生产设备、监测设备和人员资质均基本达到开办的条件,在日常监管中产品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

1、食品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确保监管到位的难点。在我县171户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企业占绝大多数,隐匿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尚未计算在内。我县有大量的食品小作坊很多是前门销售后门生产加工、即做即售的小食品加工企业,基本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管理落后,市场准入门槛低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设施陈旧,一些小作坊粗制滥造,以质次价廉的食品投入市场,谋取利润,是我县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的主要因素。

2、未取得《生产企业许可证》而进行食品生产、加工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全县各地。据调查,家庭式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只需凭卫生监督所发放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就可以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无《生产企业许可证》也可以“合法”的生产、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发部门对其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未能进行查处,仅从产品质量方面进行一些监管。

3、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相对薄弱。农民是食品消费的最大群体,假、劣和过期食品往往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小卖店,由于接触、学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少以及基本上无假劣食品的鉴别能力,是最容易蒙受损害的群体。

4、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陈旧、落后,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3号)精神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各监管部门依然沿用以前的监管模式,监管工作仍然存在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监管重叠的现象,没有较好的贯彻落实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原则。

1、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3号)和《云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云食安委〔20xx〕1号)文件精神,该文件对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作了明确的指示,对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责也作了明确的要求,是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大政方针,各部门应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

2、要制定食品生产的行业准入标准和产品标准,严格准入关口,具体要对小作坊的环境、设备设施、检测手段和人员严格要求,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停业整顿或取缔;加强产品检测,铲除小作坊生产食品过程的隐患。

3、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提高监管效率。对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小作坊必须从严监管,从源头上遏制粗制滥造的食品流入市场,威胁群众的饮食安全;要对食品批发企业加强监控,掌握“问题食品”的流向;提高农村集贸市场、小卖店的监管频次;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的处罚力度。通过上述工作,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劣食品者的高压态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4、要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惩次扬好”,依法对违法的食品生产企业和违法食品进行曝光;加强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假劣食品的鉴别知识的宣传;发动群众提高饮食安全的警惕性,转变饮食消费观念,让全社会对违法食品企业和违法食品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根除非法食品生产企业和小加工作坊存在、滋生的环境和条件。

5、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6、要保障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的经费投入,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案件进行查处”的职能,是一个常设机构,其开展工作的经费应纳入政府的财政年度预算。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一

1、切实树立起“消费者至上”营销观念,打造“百年超市”谋“长期利润”发展之路。

2、进一步健全超市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的设计。

3、加大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大力推动零售商的第三方检测。

4、加强对超市联营和招商部分的食品和对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安全控制并加大管理执行力度。

5、加强对超市自制的或自采食品的haccp控制,即注重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作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食品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经营能力,适应国际化竞争。

6、加强商品信息电子化管理,建立食品经营各环节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7、对有能力的超市公司可建立自己农副产品的基地,推出自有品牌,提高自身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直接控制能力。

8、建立一整套食品卫生安全明示制度,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

10、加强员工的经常化、惯例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二)对政府行政监管部门的建议。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食品监管的行政部门在分工明确基础上,强化协调,成立松散型统一的机构消除存在的部门壁垒现象,杜绝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

2、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统一规范的食品安全的法定检测网络体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与异地协调,改变目前检测机构、水平不到位的尴尬现象,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关。

3、政府引导、扶持超市公司、大型批发市场进行产销一条龙经营,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自有品牌农产品形式的零售终端型组织和批发分销型组织,正本清源。

4、发展电子政务,落实完善食品信息公开制度。

5、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为真正沟通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6、完善食品经营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

7、发挥新闻媒体人民的喉舌的作用,大力普及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更要作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跟踪,为规范经营企业树立好形象,对非法经营者进行惩治的利器。

8、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地方公众转变角色,由维护消费者利益单一功能转变为服务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双向功能。

9、依靠群众,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齐抓共管,打好一场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争。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二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调查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针对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学生的消费特点,制作了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于2月底3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问卷84份。

根据问卷表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一些情况:

1、有74.6%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餐,22%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53.2%,不满意的占30.7%。觉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10.2%;觉得食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占72.9%,不满意的占10.3%;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65.5%,不新鲜的占30.2%。

2、认为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卫生状况一般的学生占58.7%,认为较差占27.2%。认为学校周边有存在不卫生的餐饮摊点的学生占89.8%。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许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3、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国家质监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规定,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英文简称qs)”标志才能上市销售。)。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1、学校周边小饭店、商店和小杂货摊点屡禁不绝。

部分中小学校的管理不严格,有些学校食堂供应能力不足,默许就餐的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小吃店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具备经营加工食品的资质,食品卫生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增加了学生群体食物中毒的隐患。还有些学生课间到校外的杂货摊点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这些摊点的食品卫生情形极差,食品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2、进货渠道混乱,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货渠道主要有自购和配送两种形式。从食品来源看,有的是从小食品市场批发的,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者在进货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卖,食品质量难保证。

3、部分学校食堂承包后管理不善。

目前,我市学校食堂均为市场运作,承包给个人经营。个别承包人受利益驱动,在采购食品原辅料时追求,忽视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在购买食用油、调味品时多为无商标散装的不合格产品;采购索证意识不强,大部分学校食品采购三证不全,即: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不齐全,个别采购人员对食品索证有关规定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食堂。有些学校食堂操作设施陈旧,餐具配备落后,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容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不规范使用甚至不使用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还存在原料随意堆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或有损坏,操作人员卫生意识不足等多种问题。

1、学校周边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高。不少经营户为了获取盈利,购进一些三无产品,以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卡片、小玩具吸引学生购买,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隐患。

2、一些流动摊贩由于经营场所不固定性,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工商部门执法、监管造成一定的难度。流动摊贩经营设备简陋成本低,执法部门即使没收了经营工具,短时间内他们又会“卷土重来”,长效整治和彻底取缔难度大。

3、学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食品卫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二是有的学校没有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没有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不能做到有效监控。三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不健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无法进行及时、有序、有效的处置。四是未建立完善规范的食品留样制度。

4、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据“某文具店”店主介绍,该店内出售鸡翅、麻辣豆干、膨化食品等各种小食品,每袋只卖5角钱,极受学生欢迎。在检查中,看到几个小学生拿着刚买的麻辣小吃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当问及“这个是不是很好吃”时,孩子们笑嘻嘻地说:“可好吃了,辣辣的香香的,我们班的同学都爱吃。”当问到这些是不是卫生时,他们一脸茫然说:“不知道。”由于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又贪图便宜和好奇心,往往都是买很便宜的食品,经营者往往投其所好,这也是流动摊点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

5、政府的治理和处罚的力度不够。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综合整治。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卫生、工商、教育及学校等部门单位,单一部门、单一手段的整治很难有明显的成效。甚至很多部门在相互推委责任,不履行本部门的职责,更谈不上各部门联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6、社会、学校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没有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多数学生不具备食品安全自我保护常识。

1、加强消费安全教育,提高守法经营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法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等内容,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要开辟维权法制课堂,要让工商执法人员走进校园,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指导师生科学饮食、营养消费,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食品安全人人讲,食品安全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2、落实食品安全培训,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由基层卫生部门牵头,要求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不合格者坚决不予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同时对学校师生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组织专业人员走进学校,采取讲课、传单、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齐抓共管,加大联合整治力度,形成整治合力。加强与质监、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不断规范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各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开展联合整治和统一治理,对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商店、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经营者,对情节严重的进行立案查处,违法轻微的责令改正,对无证照的责令限期办理,取缔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共建安全、和谐的校园消费环境。

4、学校应加强学生在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维权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学生们若在校内外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若物品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

5、完善“三位一体”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合力。要建立学校、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三位一体”监管机制,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一是学校负责日常监督。学校主要领导为食品消费安全第一责任人,成立校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经营行为负责监督,发现经营者违法经营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及时制止食品消费安全隐患。

二是经营者强化自律监管。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户”及优秀“校园放心店”评比活动,引导校园食品经营者树立“文明诚信光荣、欺诈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树立经营者自我监管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用活职能平台,铸造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利器。要加大与教育部门的协助,形成工商、校园共建形式,强化业主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三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和上海进口商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xx年进口食品行业调研报告》。报告对百余家食品进口流通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对企业关注的进口食品产地、品类、渠道等作出分析。

报告显示,在进口食品在我国的品牌力尚未完全建立之际,产地成为消费者最看重的标签。对于进口食品产地,进口企业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关注度分别为58。2%、43。0%,主打有机、健康为特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产品深受消费者的。追捧。值得注意的是,20xx年6月,中澳两国签署了自贸协定,目前超过85%的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产品享受零关税。20xx年,零关税比例将升至93%,协定完全展开后将达到95%;20xx年4月,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第一轮升级谈判在北京举行。中新自贸协定是中国同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的启动也为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欧美产品因为执行严格的产品标准,其安全性也深受企业信赖,欧美国家的关注度均在35%左右。

在细分品类中,45。6%的企业认为进口葡萄酒前景明朗,在排名中领先优势明显。有数据显示,从20xx年开始,法国、西班牙、智利等进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进口量与进口额都在提高。国民消费能力逐渐提升,对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在旅游的带动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葡萄酒的饮用习惯也开始深入人心,推动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澳自贸协定明确体现,高达20%的葡萄酒关税将在4年内削减至零关税。仅20xx年,进口瓶装葡萄酒共进口4。8亿升,即约6。4亿瓶,较20xx年上升22%。总体价值22亿美元,上升17%,约合3。42美元/瓶。另外,散装葡萄酒进口量为1。4亿升,起泡酒为0。12亿升。

乳制品及生鲜食品的关注度均超过30%,是企业关注程度最接近葡萄酒的大热品类。在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中,健康优质的乳制品、进口生鲜在国内拥有众多粉丝,前景可期。6月,中国和美国fda达成了谅解备忘录,这表明在短期内可能有200多家美国奶制品出口商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将大大激发国内食品进口流通企业的热情。另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上海和江苏是进口生鲜消费者最多的`省份,其中最受欢迎的进口海鲜品类,包括阿根廷红虾,南美白虾、巨型淡水虾、进口三文鱼、鲍鱼和鲟鱼等;热销的进口水果包括太平洋东岸的智利车厘子,新西兰猕猴桃和美国新奇士橙等。乌拉圭牛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肉等也很受欢迎。

在渠道关注度中,全家从电商的围攻中脱颖而出,达77。2%,紧随其后的是京东、天猫、一号店,企业关注度分别为69。6%、67。1%、62。0%;华润ole、city'super、g—super、d。i。g。等精品超市的受关注程度也都超过45%。便利渠道大受欢迎并非偶然,一是国内零售渠道竞争已趋于饱和,便利渠道成为行业新通路;二是进口食品已非昔日高端奢侈品,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篮中日常消费,且向便利包装发展。

在上海,便利店密集,诸多社区便利店,满足了一些居民日常的进口商品的需求。而商务楼便利店,则更多地针对一些商务a的日常需求:中午的白领午餐、平时零食还有一些日常生活需求。因此,这也导致了很多进口商品商,纷纷将目光聚集到了便利渠道。

从20xx年开始,进口食品市场增长迅速。根据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xx年,上海关区进口食品累计金额达1626。85亿元,同比增长15。6%,而20xx年仅增长0。6%。

20xx年1—5月,进口食品累计金额为747。5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进一步明显。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进口食品的最大市场之一,来自世界143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品种在5万—6万种左右,品牌超过15000个以上。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20xx年中国将成为最大进口食品消费国,市场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进口食品消费,已从之前的礼品和炫耀性质消费,发展到到个人的品质性、犒劳性质消费。

目前,上海已经成立了上海糖烟酒茶商业行业协会进口商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将推进国际食品产销对接平台建立,推动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四

近年来,国内相继披露了“地沟油”、“毒胶囊”、螺旋藻重金属超标、美白类化妆品汞超标、“速成鸡”等事件,这些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当前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时专门指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较多”, 并要求“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最近,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监管职能进行了相应调整。这些都体现出党和政府对食药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对食药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做好食药监管工作,保障民生,护航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全市目前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457家,其中,大型以上餐饮企业41家,中型餐馆247家,小型餐馆432家,快餐店108家,小吃店397家,饮品店48家,机关、学校、企业食堂184家。

涉药械单位共有1021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家、药包材生产企业5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8家、医疗器械零售专营企业12家、零售药店217家、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14家、持证个体诊所97家。餐饮食品药品监管覆盖全市35个乡镇(包括开发区),614个行政村。

近年来,在兴化市委、市政府和泰州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保障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这条主线,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一)以健全体系为核心,全面夯实监管工作基础

1.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局充分发挥餐饮服务放心工程创建办的组织协调作用,与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及餐饮服务单位签订创建责任状和食品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完善了一级抓一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三方负责的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明确乡镇(社区)协管员54名、村级信息员614名,建立了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的网络体系。出台了《兴化市乡镇餐饮食品安全协管员考核奖励办法》,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了基层监管力量的工作积极性。

2.药品质量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区零售药店诚信星级管理和农村零售药店安全信用分级管理机制,提高运行质态。二是奖惩结合,狠抓药师在岗管理。一方面,我们树立先进典型,评选出19名“爱岗敬业好药师”,予以公开表彰;另一方面,坚持实行药师“黑名单”制度。20xx年因被列入“黑名单”而被拒绝聘用的药师增加了6 名,对挂证经营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三是强化对医疗单位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对辖区内一、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了药品安全信用等级现场检查评定,就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20xx年共有53家医疗机构通过信用等级评定。

3.药品远程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已安装“药管家”远程监管软件的零售药店,通过强化督查促进其规范使用和维护;对新开办的零售药店,以安装“药管家”软件为硬性要求,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全面规范零售药店的经营行为,实现了零售药店药品质量远程监管100%全覆盖。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涉药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以人员培训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和水平,20xx年共收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反应41例、药品不良反应830例,其中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254 例,在线呈报单位98家。

(二)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全力解决食药安全难题

1.开展餐饮食品重点品种和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以食品添加剂、肉类、酒类、食用油等为重点品种,以学校食堂、小餐饮等为重点行业,共检查餐饮单位20xx多户次,发放承诺书、张贴公告和宣传画报共1000多份。先后联合市教育局、建工局组织开展了两次学校食堂大检查和工地食堂集中检查,其中对全市学校食堂的检查率大于200%。

2.开展餐饮单位无证经营专项整治。20xx年共查处以无证经营为主的违法违规案件 50多起,累计罚没金额达18万元。督促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334份,培训从业人员4000多人次。通过整治,全市餐饮单位持证经营率由原来的47%提高到85%以上。

(三)以科学防控为关键,大力提高日常监管水平

1.严格审核抓准入。加强对拟新办药店的准入管理,把好“两关”。一是把好“资格关”。凡是新开办企业的负责人以及质量负责人必须通过培训考试,不及格者不得进入下一程序。二是把好“现场关”。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现场验收,逐项检查,确保把关严格,不留死角。全年依法办理药品各类许可73件、医疗器械许可9件、餐饮服务许可312件,发放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4142份、小餐馆小摊贩备案证569份。所有许可事项无一起被提起复议、诉讼,群众满意度达100%。

2.量化分级抓基础。在餐饮食品监管方面,一是对城乡1400多家餐饮单位实施了量化分级管理,占各类餐饮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其中中型以上餐饮单位,企事业单位、机关及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同时,督促各餐饮单位将量化等级结果及时公示上墙,引导公众树立寻找笑脸就餐的消费理念,强化社会监督。二是着力抓好重大活动保障。先后对两会、小高考、菜花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实施全程餐饮安全监督保障,实现了零失误、零事故和零投诉。三是加强对食品摊贩餐饮服务备案管理和农家宴备案管理,分别实现了100%和98%的覆盖率。

3.抽验监测抓案源。一是积极开展餐饮环节食品抽检。以凉菜、熟卤菜、食用油等为重点品种,实施抽检100多批次,全面完成了泰州市下达我市的抽检任务。二是积极开展药品和保健食品抽检。完成基本药物评价性抽验120批次、药品监督性抽验120批次,通过抽验发现假劣药品24批次。先后对大型超市、化妆品店、保健食品批发单位、药店进行保健食品监督抽样,通过抽样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8种次。三是加强违法违规药械广告监测与移送。20xx年共录制非法药品广告22个、非法医疗器械广告6个、保健食品非法广告5个、其他类4个,所有非法广告均已依法移送工商部门。

4.典型示范抓提高。积极开展餐饮食品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成1家省级餐饮示范单位、3家泰州市级示范乡镇和8家泰州市级示范单位,并建成14家达标乡镇和106家合格单位,顺利完成了餐饮放心工程第一周期的创建任务,有力促进了我市餐饮食品行业安全水平的整体升格。

近年来,市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运行较为规范有序。总体看,药品好于食品,大餐饮好于小吃店。但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餐饮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监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食品药品监管形势和体制的新变化, 食药监部门监管理念、监管能力、监管方式与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同时,监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也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监管执法队伍势单力薄

我局虽然整合成立了监督稽查大队,但餐饮监督核定编制仅16人(目前仅8人到位,还有8人待招录)。基层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体系尚未形成。(原卫生系统在各乡镇都有防保所,而食药监系统在乡镇未设办事机构)我局承担着全市城乡20xx多家餐饮服务单位,近千家涉药单位和近千家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专项整治和每年一系列重大活动的餐饮监督保障任务,监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实现监管的全覆盖。

(三)餐饮安全经费严重不足

与过去我局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相比,餐饮环节监管执法半径长,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执法成本明显提高,更需要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支撑,因此,我局在监管执法车辆与经费上常常感到捉襟见肘,有心无力。

(四)监管对象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监管对象“企业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缺失,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差,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餐饮食品药品安全存在主观方面的隐患。另一方面,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餐饮食品药品安全存在客观能力方面的隐患。

(五)技术装备支撑明显不足

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检测技术落后且资源分散,不能为食品药品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一)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议市政府能在将餐饮食品药品监管专项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经费基础上保证逐年增加,以便今后的各项食品监管工作举措能够在必要的经费保障下得以顺利实施。二是尽快配齐配强餐饮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同时要对现有的执法人员加强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完善监管网络。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步伐,建议在各乡镇配备专职的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通过有效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和监管力量,把分散的监管集中起来,把具体的监管统一起来,切实使现有监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体系,真正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二)强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进一步加大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创建的支持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创建成效。在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到位之前,由市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加强沟通,统筹协调,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相关问题。对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权限,对监管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切实加强食品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空白,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大力扶持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将食品安全的管理延伸到农户。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标准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食品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名牌产品企业和质量认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要坚持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理念,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支持食品、医药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帮扶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充分利用泰州医药城的辐射效应,发挥我市医疗器械及药包材生产的优势,以张郭镇药包材特色生产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形成医药规模经济。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

食品药品监管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共同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对餐饮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之熟悉并掌握必要的餐饮食品药品知识和技能,知晓本行业科学发展的动态和信息,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要加大媒体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促进依法、诚信经营。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分期分批对不同人群进行餐饮食品药品安全健康教育,让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药品,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餐饮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五

食源性疾病现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食源性致病菌[1]。不同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不同,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特色食品不同,导致不同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为了解大连市金州新区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该地区部分食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20xx年7月—8月对大连市金州新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农场出售的食品进行集中采样,抽样的食品包括猪肉、牛肉、禽肉、卤肉、散装食品、凉菜、活体海产品、鲜冻海产品、生拌海产品。每类食品采样数为85份。

1。2方法按照《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实验室操作技术手册》中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对所有的样品采集后,分离培养鉴定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

2。1不同食品中致病菌的总检出率猪肉、牛肉、禽肉、卤肉、散装食品、凉菜、活体海产品、鲜冻海产品、生拌海产品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2%,9。4%,17。6%,3。5%,1。2%,3。5%,16。5%,3。5%和71。8%。

2。2不同食品致病菌的种类分布猪肉中致病菌以沙门。

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分别为12。9%和10。6%;牛肉中分离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2%,4。7%,2。3%,1。2%;禽肉中分离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11。8%,2。3%,1。2%,2。3%;卤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和1。2%;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低,仅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凉菜中分离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株,检出率为3。5%;海产品致病菌均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生拌海产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到69。4%。见表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以及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连市属于沿海城市,具有丰富的食品资源,发生的食物中毒及食物食用不适的投诉事件主要是由于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引起[5,6],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可导致一系列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该地区居民健康构成威胁。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金州新区主要食品受致病菌污染较为普遍,检出的致病菌包括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共5种。检出的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少数食品如牛肉、卤肉、凉拌菜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禽类食品中还检出了2株产单核李斯特菌。这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布主要是由大连金州新区自身的地域特点和食品构成有关,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但本研究采样食品范围较广,同时由于采样数量差异,致病菌分布及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本调查结果显示,猪肉致病菌以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分别为12。9%和10。6%;三类海产品致病菌均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生拌海产品致病菌检出率达到69。4%,与文献报道的70%相近[8]。沙门菌是引起食源性疾患常见的致病菌,其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主要的食源性疾患之一[9]。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当中,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其极易污染食品[10]。

产单核李斯特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以家禽和家畜为主要宿主,且很容易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和李斯特菌病暴发。食品业应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副溶血弧菌主要存在于海带、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本研究调查显示,生拌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特别严重,是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之一。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金州新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针对这一现状,食品安全部门应该对食品加工生产企业、食品销售市场加强监督和管理;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食品监测力度,定期进行食品风险评估。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范围和力度,提高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意识,自觉做到少食或不食生拌海产品,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六

冷冻品市场(本文专指“肉类冷冻品”)是我区的一个特色行业,但近几年受疫区私货影响,一度成为中央级媒体反映的焦点,对该市场的态度是保留还是取缔,是困扰近两届政府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近日,根据区政府办领导指示,我科对冷冻品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在2004年调研的基础上,走访了区肉类协会,听取了区打私办、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意见,重新拟写了调研报告,希望会对政府决策有所帮助。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区有经营冷冻品的大大小小冷库、店档278家,其中大罗塘各冷库的经营占地面积约74100平方米,总库容量57800吨,较大型冷库有食品、大业、大罗、新昌、永顺、和兴、联发等十多个,其中储量7000吨以上的较大型冷库有4间,最大型的冷库是大业冷库和食品集团冷库,储量各为10000吨。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营品种集中。主要以鸡只和猪副产品为主,佛山以牛肉为主,其他地区冷冻品市场也各有主营范围,这是专业分工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二是冻品来源以进口为主。但也有一大部分来自内地,两者的比例约为6:4左右。鸡只主要来自美国和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猪副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丹麦。

三是我区冻品市场是珠三角冻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据区肉类协会介绍,深圳冷库面积超过我区,东莞正在扩建冷冻品流通市场,佛山和广州的冷冻品市场也颇具规模,经过多年的运作经营,番禺区已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大型低温储库市场,与珠三角其他地市冷库组成交通便利的冷库网络,构成整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四是带动了一批就业人口。冻品市场直接从业人员包括冻品仓的经营者、管理者、进出口公司从业人员和中间贸易商等,随着冻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货运市场、搬运市场、饮食娱乐、物业出租等相关市场,聚集了一批从业人员。区肉类协会估计,我区冻品市场直接从业人员和服务人员约1万人左右。据现场目测,冻品市场人流、物流密集,市场表现畅旺。

五是对税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冷冻品市场缴纳国税、地税和工商管理费,主要包括房产税、部分定额税和其他交易税费等。以区食品集团冷冻仓为例,该仓每年缴交税费包括两部分:一是房产税和定额税约为80万;二是该仓分租给100多个租户,每户每月缴交的工商管理等税费约2000元,一年约总计约200万元。两部分汇总,则该该仓每年产生的税费约300万元左右。以此估算,全区冷冻品行业每年产生的直接税费约2000万元左右,此外还有一些配套行业产生的税费。

六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我区冷冻仓分定点仓和流通仓(非定点仓)两类,定点仓只有食品冷冻仓和新昌冷冻仓两家,容量约为13000吨,其余都是流通仓。凡在我区通关进口的冻品,必须先存放在定点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查验后,再进入流通仓或进入市场。流通仓主要承接定点仓或经其他关区通关检验的货物以及国内生产的冻品。在职能分工上,进出口公司引进货源,冷冻仓负责存储,分租户负责经营,中间商搞活流通。我区餐饮和食品行业发达,冷冻市场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渠道。

二、继续允许冷冻品市场存在或给予取缔的风险分析

任何一个市场的存在,对地方政府来说,都会既有风险又有收益,关键是能否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对冷冻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市场的监管风险,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一是要对国家政策要有一个准确的解读。国家打击和媒体关注的重点是来自疫区的siyun冻品,而不是整个冻品市场,不是反对冻品进口。二是要对我区2004年前后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背景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突然爆发,引起了国家和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关注。2004年初禽流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后,我国立即决定自当年2月7日起暂停从疫区国家及地区进口禽畜冻品。由于美国、巴西、中国香港等地对冷冻禽副产品实行期货交易,大量经香港转口进入内地的冻品滞留香港,仓储费用日益上升,冻品货主急欲出货,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压力下,允许部分冻品进口,导致整个市场比较混乱,部分被拒进口的冻品纷纷从海上siyun入境,并进入我区冷冻品存储市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其后,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多地考虑了政策的合理性,增强了政策的前瞻性,避免了“急刹车”式政策的出台,同时我区也加强了管理,规范了市场,因此2005、2006两年我区冷冻品市场总体表现比较平稳。三是要对冻品市场监管的重点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明确其重点和主要环节,抓住事物发展的要点,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我区冻品市场共由三块组成:一是定点仓存放的通关后待检冻品;二是流通仓存放的流通环节进口冻品;三是流通仓存放的国内生产冻品。定点仓是由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一定条件和标准认定的,管理工作比较规范完善,定点仓存放的通关后待检冻品,均为通过正常途径报关进口,而流通仓存放的国内生产冻品,不属于打私工作的对象。因此,打击冻品siyun的重点非常明显,就是流通仓存放的流通环节进口冻品。据区肉类协会反映,我区工商部门在打私工作中,对定点仓存放的正常途径进口冻品也一并查封,再一件件查验,既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偏离了工作的正确方向。四是要对冻品市场的可监管性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冻品市场能否进行有效监管,是确定冻品市场去留的核心问题。而能否简易快速识别出siyun冻品,是对冻品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关键环节。根据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信息,受进口环节关税不断降低和siyun进口成本偏高影响,除了疫区产品外,一般其他冻肉都是通过正常进口,因此siyun货基本上都是疫区产品。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反映,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定期公布疫区名单,明确指引如何辨别疫区产品。他们认为,一般情况下,只要货物与通关单或通关单复印件上的信息描述一致,可以认定是正常进口货物。因此,siyun冻品辨别起来比较容易,冻品市场的可监管性较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要工作方向正确,措施得力,允许冷冻品市场继续经营,风险是可以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的。现在市场内的大部分业户是守法经营的,区肉类协会也希望配合政府坚决打击siyun行为,如果仅仅因为少数业户的不法行为,而对整个市场给予取缔,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此外,我区冷冻市场是美国家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主渠道,美国家禽协会组织和驻华使领馆经济、农业部门一直非常关注,在缺乏足够依据的情况下取缔市场,可能会引起一些国际贸易纠纷和摩擦。因此,对我区政府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管理,规范市场。

三、加强冻品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区打私办和检验检疫、缉私分局的关系打私办主要负责全区打私工作的综合协调,牵头推进涉及面广、与地方结合紧密、群众性特点明显siyun活动的打击工作。检验检疫、缉私分局要协助区打私办开展工作,并按规定独立负责涉及进口环节的siyun、价格欺诈、检验检疫工作,要对定点仓的监管承担主要责任。

(二)充分发挥检验检疫部门的作用检验检疫部门具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先进的检测设备、完善的法律依据和成熟的工作办法,是疫区产品认定的权威部门,他们在大罗塘还设立了检测监督机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打击冻肉siyun工作由区打私办牵头,突出检验检疫部门的位置,其他部门配合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建设冻品市场专业园区参照沙湾珠宝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在大罗塘建设冻品市场专业园。派驻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海关、检疫、税务、工商、畜牧、打私等一条龙服务,通过服务促进管理,规范经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四)坚决取缔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逃避了纳税责任,往往会产生siyun贩私等不法行为,建议坚决予以取缔。对于确实不需要进入仓库而直接过货的,也要由政府划定区域,实施场内交易,加强交易监督。

(五)建设冻品市场视频监控系统区食品集团冷冻仓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番禺检验检疫局和省检验检疫局都能收到信号,可以实施24小时监督,该做法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建议结合我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单独在冻品市场并以各冻品仓为重点,建设视频监控系统,以便于区打私办和检验检疫、缉私等部门实行实时监管。

(六)加强冻品市场税收征收工作据估计,每年进入我区交易的冷冻品总量可能达到130万吨(包括场外交易),货值过100亿元,这是一笔十分巨大的税源。但目前冷冻品市场总体产生的税额较低,这一方面与大量存在的场外交易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税收监管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冷冻品交易产生税收的能力,促进冷冻品市场发展和政府监管服务的良性循环。

四、基本结论从大的方面来讲,冷冻市场符合我区“优二进三”的产业发展定位,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具备深入开拓税源的巨大潜力,是我区餐饮和食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但不宜简单予以取缔。正如改革开放初期,不能因为泥沙俱下,而重新闭关锁国;佛山的牛肉冷冻市场,也没有因外国疯牛病肆虐,而予以简单取缔。经济市场更应用经济手段来调节、监督,要尽量少用、慎用行政手段。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在坚决打击siyun行为的同时,保护和促进正常贸易的发展,我区冷冻品市场是可以健康发展的。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七

酸奶大学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酸奶这一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市场上的酸奶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而消费者对酸奶的包装和质量也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到底会购买那个品牌的酸奶呢?消费者更看重酸奶的哪个特点呢?一般会去哪里购买酸奶呢?本次市场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伊利酸奶在烟台南山学院的消费状况、品牌形象、包装、价格等方面了解大学生群体对酸奶的消费意向、消费偏好。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研历时10天,调研范围是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被访对象是烟台南山学院在校生。根据调研计划采用定性研究(二手资料研究、访谈)和定量研究(街头拦截式访问)相结合。

本次问卷共发放65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3.8%。

本次调查实施自始至终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对完成的问卷进行了100%的当场检查,并对验收后的问卷进行了30%的复核。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相关图、表的制作主要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整个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数据、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共有65人参与调查,有效问卷为61份,其中男女生比例较均衡,男生占45.9%,女生占54.1%。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早饭后,参与调查的人员多为大二人员,比例高达68.85%,其次为大三学生,比例为19.67%,大一与大一四学生比例较小,分别为9.84%与1.64%。

四、消费者的酸奶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对酸奶喜爱程度较高。

据报告统计,61人中喜欢喝酸奶的人数达到45人,比例占73.77%;对酸奶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有15人,占24.59;仅有一人态度为不喜欢,比例为1.64%。这说明大学生的对酸奶的态度趋向积极,多为喜欢态度。被调查者喝酸奶的频率在2次以下/周和2-4次/周的人数各占总调查人数的45%,而每周五次以上的人数较少,占10%。

(二)大品牌更受欢迎。

被调查者喜欢的酸奶品牌主要是蒙牛跟伊利,人数各占总体的63.33%和61.67%;其次是光明牌选择人数多,占18.33%;三元牌的酸奶不太受欢迎,仅占6.67%;另外,有8.33%的人选择了其他品牌。因此可见,大品牌如蒙牛和伊利比较受大众欢迎跟信赖。

(三)消费者购买的心理价位。

调查显示大众最能接受的每袋酸奶(150ml)的价格是2-3元,有3/5(约占63.93%)的大学生认为每袋酸奶的合理价格为2-3元,其次是3-4元,占总体的19.67%,1-2元的占总体的14.75%,最后是4元以上,占总体的1.64%。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品牌想要获得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认可,每袋的价格在2-3元之间最为适宜。

(四)包装形式----大学生最喜欢利乐砖。

(五)益生菌牛奶比普通酸牛奶更受欢迎。

被调查者喜欢的酸奶品种,选择益生菌酸奶的人数最多,其占比例为53.33%;紧跟其后的是选择普通酸牛奶的大学生,占48.33%;还有人选择了大果粒,占总调查人数的30%;只有一人选择了其他品种占1.67%。由此可见,益生菌酸奶和普通酸牛奶相对而言是比较受欢迎的,喜欢人数较多的。

(六)大学生一次性购买的酸奶数量在六个以下并且选择酸奶时最注重保质期。

调查显示,过去三个月内每次购买酸奶的数量为三袋(盒)以下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6.67%;四到六袋(盒)的占43.33%;六袋(盒)以上的有只占20%。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人购买酸奶的数量在六袋以下。另外,经统计分析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按照选择酸奶品牌时会考虑的因素,保质期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口味、营养、价格、包装。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在选择酸奶时比较注重保质期。

(七)影响大学生购买酸奶的因素----品牌、价格、亲友影响、电视广告、明星代言。

影响大学生购买酸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品牌”提及率为65%,其次为“价格”为51.67%,“电视广告”影响的占25%,另外购买酸奶时受“明星代言”影响占18.33%,受“海报宣传”影响的,占11.67%。

此项数据表明,伊利酸奶要想成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畅销的品牌除了建立品牌效益外还要考虑增加产品层次性,对于除了家庭供给外基本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讲价格也是相当重要的,另外必须重视电视广告的宣传推广作用。

(八)伊利酸奶的优势品种----安慕希。

(九)大学生最容易接受伊利酸奶的促销方式----购买时送赠品。

五、小结。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对酸奶喜爱程度较高大品牌更受欢迎2~3元的价格水平(150ml)最易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最喜欢的包装形式是利乐砖益生菌牛奶比普通酸牛奶更受欢迎大学生一次性购买的酸奶数量在六个以下并且选择酸奶时最注重保质期。

明星代言。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八

现在我们的身边,都是一些不健康的油炸食品,如:羊肉串,哩肌肉串,牛肉串炸春卷、炸薯片、炸丸子、炸麻花,等等。

1、查阅新闻和报纸看有关油炸食品的来历。

2、上网浏览多吃油炸食品到底好不好。

3、去大街上走一走,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在吃油炸食品。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1、新闻,报纸。油炸食品成分:炸薯条羊肉串、哩肌肉串、等油炸淀粉类食品中所含有的丙烯酰胺成可能会导致dna加合物形成,进而引发基因而导致肿瘤。

3、上网浏览、油炸食品是怎么来、一些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不论从其材料。

可能是过期或腐烂,而且加工过程中,很不卫生。

1、营养的损失:食物被高温加热后,其本身所含有的很多营养物质(维生素等)都会遭到破坏,营养物质很少。(2)导致肥胖:如果过分贪吃油炸食物,很容易造成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2、制作的过程:一些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材料等都可能是过期或腐烂,而且,加工过程,很不卫生。尤其像现在的一些麻辣油炸食品,很多都是不合格的。而很多的疾病都是由此而传播的。还有很多油炸食品会引发一些疾病等。

所以尽量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多吃不正宗的油炸出的食品。

食品后厨调查报告参考篇十九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1、定义及分类。

(1)据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对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义,将其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及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的解释是:当以正常的日摄入量食用某种食品时,只有有证据证明它有益于人体健康,或者以有效摄入量摄入某种食品时,其有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食品才能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2)分类: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诸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或维持活力与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种功能性食品(特种保健食品)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脏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以解决所面临的“健康与医疗”问题。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这些成分的物质则称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质,即功能因子。

已确定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9大类,具体品种有上百种。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抗肿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内能性甜味料(剂):包括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多远糖醇和强力甜味剂。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胆碱等。

(4)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非酶类清除剂和酶类清除剂等。

(5)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锗、铬、铁、铜和锌等。

(7)肽与蛋白质: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进钙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等。

(9)其他活性物质:如二十八烷醇、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保护胃黏膜)、改善骨质疏松、促进排铅、抗突变、抗肿瘤、抗疲劳、提高应激能力、清咽润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减肥、美容、促进乳汁分泌、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进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视力、耐缺氧作用、抗辐射等。

4、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食品。

自开发功能食品以来,各国各企业热衷研究的课题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肿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专用食品、老年护发食品和护肤食品等。

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针对其作用而生产﹑销售。常见的有补充微量元素、补血、补钙等。

5、目前存在的问题。

(1)总体问题。

a、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22类功能性保健食品,无论从审批数还是实际生产情况看,产品结构都很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b、企业分布不平衡。北京等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的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还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说明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地域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全年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55%;而广告宣传费平均占销售收入的6、54%,由于科技投入少,所以技术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产品就很少。

(2)企业问题。

a、保健食品不实宣传问题十分严重:广告用语明显带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广告中还以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名义,为产品的功效做证明,违反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误导了消费者。《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食品广告中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违禁物品问题时有发生。添加违禁药品比较突出的情况包括:在生产调节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药;在生产减肥保健品时添加兴奋类药物;在生产抗疲劳保健品时混入“伟哥成分”;在生产改善睡眠保健品时添加安定;在生产“增高”类保健品时掺进激素;在生产免疫调节保健品时添加一些中枢食欲抑制剂。

c、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较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d、非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问题率禁不止。

(3)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需尽快加强对生产条件的审批,设立复查制度,对新功能的审批进行规范,对转让产品进行限制。

(4)消费者的误区。

许多消费者把功能性食品当成药品。其实功能性食品不是药品,其区别主要体现在:

a、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它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b、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c、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求自由摄取。

三、发展功能性食品的措施。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是保健食品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发展中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保健食品发展的特殊机会,因此规范保健食品市场迫在眉睫。

1、加紧进行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力争取得好成果。

(1)与工商部门联手整治广告宣传;

(2)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自查自纠;

(3)进行保健食品质量抽查;

(4)组织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重新审查。

2、完善保健食品审批工作。

(1)利用卫生部网络,征求意见;

(2)审批过程和情况,能上网的尽量上网公开;

(3)建立检验机构“问责”制;

(4)完善毒理和功能评价程序,加强对保健食品功能与功效成分的研究。

3、尽快出台新版《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1)省级初审内容的调整;

(2)申报单位生产条件的审查;

(3)设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

(4)检验机构认定和责任的规定;

(5)必要时对保健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4、促进企业自律和诚信行为。

(2)加强行业组织和领导;

(3)政府要规范企业的行为,有法可依,执法要严;

(4)加大科技投入,创造中国名牌;

(5)发展规模经济,打造中国保健食品的“航母”;

5、消费者的注意事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9497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