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论文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8:34:18
职业农民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2 08:34:18     小编:BW笔侠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和挑战。接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写总结时,我们常常需要一些例子作为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职业农民论文篇一

[摘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文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多起点、有重点,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形成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提高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两点三联;新生代农民工;多起点;联合体;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提出到,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鼓励和要求企业要和地方职业教育的学校进行合作,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大约有1亿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业培训为重点,针对农民工自身的背景和特点采取措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他们内心不再愿意像第一代农民工靠卖体力打拼,更渴望有一门技能。《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研究》报告指出,对受教育程度满意状况53%认为不满意,认为还需要继续学习;对未来受教育的期待,61.7%渴望接受职业技能教育,39.1%渴望接受知识教育。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现状调研和分析。

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有阳光工程模式、三单模式、职业学校模式、社区工作模式。他们对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缺乏,教学模式和手段单一,缺乏互动,忽视农民工多元化的社会技能知识的需求等问题。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的制约、职业岗位技术含量的提高,然而他们知识和技能不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匮乏,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诉求职业教育,打破知识壁垒,才能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三、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性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仅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而是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建设相应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学历起点不一,有小学、初中、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中专和大专等起点,其基础不一,接受能力也不一。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多起点(一点),尽可能地全面覆盖他们,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有重点(另一点),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其中部分农民工率先市民化、城镇化,找到城市归属感、幸福感,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由点到面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来,使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是政府、企业、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既是农民工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要形成“联合体”(三联),共同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

1.“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总体要求。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特点和职业背景,采取“两点三联”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打破过去传统格局,针对其特点,资源整合,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多方联动,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一是要有利于为每一个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有途径选择职教教育培训;二是该种教育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及社会各界多方联动,以政府组织、企业和学校为实施主体,形成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有政策保障,制度要求,使新生代农民工愿意且能够参加与他们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使他们职业技能得以提高,获得职业发展,从而使培训教育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政府和职业学校长效发展的内在需要;四是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要有丰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类型以及相应的培训内容。

2.多起点、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多、区域背景不一、成长经历不同,导致他们基础不一,起点不同,职业教育需求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特征,构建多起点、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形式,继而构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一是要有学历提升教育。地方中等学校和高职学校要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学历提升教育的途径。让学习基础好、学习需要强烈且有经济基础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新生代农民工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应由城市转移农村,关注更多的农村青少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重点要逐渐转移到企业中有一定学习能力和一定技能基础的企业技术工人,提高职业教育比重,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延伸职业教育内涵。二是要有短期专项技能培训,使急需获得某一特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短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获得一定的专项技能。三是非定期职业继续教育,针对在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业强化教育,拓展专业视野,接受相关新知识、新技能,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四是要有各种形式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选择资源。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技能教育,选择其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学习,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多样的学习基础。

3.重点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培训。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以及未能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应届毕业生,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途径,进一步介绍职业培训和教育。因此,需加强政策支持、财政资助,使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面向这个群体,积极推进该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鼓励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不断创新和建设相应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支持没有职业院校的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4.构建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体。

相比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种“昂贵”的教育,需要的成本和资源更多,特别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起点低、接受能力低、分布比较分散,要给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不同起点的职业教育,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成本。因此,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联合体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目前有效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职业院校外延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政府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统筹管理,发挥主导作用;职业院校作为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实效;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培训力度,支持和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5.建立保障制度,切实落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构建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需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护航。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全局导向和引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加以积极的引导;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为向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提供财政支持;三是针对企业制定激励政策及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四是逐步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持有职业教育培训的毕业证书或合格证书,才能就业,并配套“城市准入”“年龄准入”制度,使新生代农民更加清楚认识和接受职业教育,转变对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中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新生代农民工等诸多主体,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构建适合他们的“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并根据区域特点、行业特色加以调整和完善,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动态机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2]马月珍.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5).

[3]吴济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0(19).

职业农民论文篇二

(一)国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正确。

国人职业教育理念落后,在高考录取时,本科学校优先于专科职业学校录取学生,只有考不上本科学校的学生才去专科职业学校读书,专科职业教育成了部分学生没有选择的选择,教育制度无情的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专科职业教育的学生被我们的社会打上“低本科生一等”的烙印,导致我国人才资源高度集中于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高技术性人才匮乏,阻碍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加拿大,他们认为专科职业学院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一样的重要,只是社会分工不一样,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各有所长。

大学本科学校培养的学生偏重于理论,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偏重于实践技能。在加拿大,专科生如果还想学到更多理论知识就再去读大学,而本科生毕业后如果觉得实践技能不够,还需要多学些实践技能就再去读专科职业学院。加拿大教育更多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将本科教育与专科职业教育有效的资源整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为社会、为学生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加拿大的学生和社会在对待职业教育和文凭上更加务实。比如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文凭的高低不是录取员工与否的主要指标,更多的是看岗位的性质,人才需求与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是否相匹配。一个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岗位,绝不会录取一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而没有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更多会录取一个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的专科生。如果这个本科生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那他还需要到专科职业学校去学技术并取得相关技术职业证。相反,国内对学生的认定更多的是看文凭,把学生引导到文凭竞赛的道路上,使得学生不是在为社会需求、自身兴趣而学习。结果是,学生们非常辛苦的考取文凭,但高文凭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一定能更好的胜任工作,这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二)我国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后,还是采用“严进宽出”的教育理念,现在由于招生原因,很多职业院校已经转变为“宽进宽出”。“严进宽出”是指,学生通过严格的考试等方式进入学校学习很难,但毕业很容易,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毕业率都在95%以上,这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不到80%的学生毕业率形成反差。加拿大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宽进严出”是指学生通过考试、申请等方式想进入学校学习很容易,但要拿到毕业证书必须达到学校严格的考核标准,否则不能毕业。我国职业教育管理理念与加拿大职业教育管理理念最大的区别就是“宽出”与“严出”,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管理、考核时,会带来巨大区别。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对文凭、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国人对文凭的热衷,主要是缘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现代社会错误的选人用人观。在传统思想方面,由于我国古代读书好的学生,最终可以做官,读书成功意味着事业成功,渐渐使国人对读书形成了巨大的期望,高学历高文凭成了一味追逐的目标。在现实中,家长在培养子女方面,很少关心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方面,一味鼓励考大学、考名牌大学,而子女如果选择读职业类院校,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成功。在社会选人、用人观方面,我国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是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不但导致了人力资源的错配,也产生了错误的社会影响。典型的案例是,某市环卫部门招聘环卫工人时,有研究生竟然成功应聘。我们不否认研究生也能做合格的环卫工人,但这与现代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相违背。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要唤醒国人对文凭的认识,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样是人才!对我们的社会来说,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二)改变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加拿大的“宽进严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职业类院校的学风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教育管理问题频发。我认为要彻底改变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风问题,必须要转换我们的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加拿大的“宽进严出”。

下面以加拿大安大略省“卡纳多学院”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为例。在加拿大“卡纳多学院”学习期间,平时接待我们的是已经从“卡纳多学院”毕业的两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在国内则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在国内读2年后转入“卡纳多学院”继续学习2年。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及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卡纳多学院”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在“卡纳多学院”学习的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国内学习成绩并不是一流的学生,可以说是高考文化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国内职业院校读了两年,他们大部分英语四级都没有能通过,那么在国外学习面临语言压力的情况下,是怎样完成学业的呢?留学生坦言,在国内两年是“混”过来的,在国外两年是“学”过来的。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一到国外就认真学习了呢?是因为在“卡纳多学院”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学年两学期中,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则必须留级,全部课程通过后进入下一年级学习,至于具体毕业的时间则完全取决于学生全部课程通过的时间,在“卡纳多学院”有读了5年还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中国留学生。所以,当中国留学新生进入“卡纳多学院”时,与师兄师姐们一交流就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才能顺利毕业,而且“卡纳多学院”的课程通过率一般不超过80%,比较难的专业,学生顺利毕业的甚至只有约50%,严格的考核树立了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为学校发展打好了基础。和国内学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有补考,补考不及格甚至还有毕业清考,而且毕业清考的通过率极其的高!学生们届届相传,学生对学习没有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怎么能得到保障?好的学风自然很难建成。学校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要树立更好的学风,要从对学生认真严格的考核开始。通不过考核的,则不能让其毕业,这既是对社会人才质量负责,也是对学生自身负责。

(三)打通本科学校与专科职业学校之间的通道,实现本科与专科教育资源互补。

在加拿大,本科学校与专科职业学校之间是互通的,本科的学生想多学职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申请进入专科职业学校学习。专科职业学校学生想多学理论知识,可以申请进入大学本科学习,以弥补本科与专科职业学校相互之间的不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为了便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流通,各学校之间实行学分制和学分互认。我们中国的高校,绝大部分也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学分基本不互认,本科学校与专科职业学校之间的通道,仅是专科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升入限定的本科院校学习。希望我国能尽进一步打通本科与专科之间的通道,实现本科与专科之间的教育资源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职业农民论文篇三

(1)跑市场市场作为一种商品流通的场所,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只会紧随着正常的经济规律产生波动,王小帅在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印刷企业成为基层员工。在职期间,他积极探索市场发展方向,为创办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创办博远包装有限公司初期,依靠引进的少量先进的印刷设备致力于商业印刷工作,短短两年时间,博远包装有限公司就紧随市场发展趋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礼品包装领域并相应地引进大量先进设备。调整的结果很快见效,企业产品稳定,积累增加,实现良性运转。,还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博远又新上马了酒类包装,同样斩获颇丰,这两块业务现已成为博远的立足之本。

(2)做品牌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相应的生命周期,但是一旦该类产品成了品牌,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其寿命。包装作为产品形成品牌的重要途径,得到了王小帅的充分重视。做品牌就要做精做实,名副其实。具体体现到包装环节,即要使包装物既精致又牢固,具有高质量。为达到此目的,博远在生产中进行质量教育、实施质量监管、坚持质量跟踪,使出厂产品百分之百处于优良和可控状态,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3)用骨干博远现有员工一百一十人,核心骨干20人。骨干们默默地各司其职、忠于职守、打理企业,日常运转有条不紊,王小帅外出非常放心。骨干靠的是王小帅的挖掘、培养,包括从其他企业引进人才。单枪匹马的年代早已过去,精诚合作才是治企之道。王小帅按此认知身体力行,使用骨干放手不疑,关心骨干细微周到,最近又在考虑建立内部股权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

1.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

创业是一个很难具象表达的词汇,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但是,就目前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看,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目前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没有充分认识到能力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除此之外,由于创业教育属于新兴学科,缺乏成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较空泛,教学手段十分单一,一般以案例分析结合课堂讨论为主体,辅之以简单的情景化教学。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校经过各方面努力,开展了“挑战杯”、“诚莲杯”创业大赛及“黄牛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场地紧缺等因素,这些活动仍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充分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创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就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具备专项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而是需要多项技能与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保证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创业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关的改革工作仍然未能落到实处,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陈旧,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不足在创业教育课中得到充分体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件只是教学过程或教案的翻版,教学改革滞后,对教学环节缺乏规律性认识,教学热情不高,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评价机制的缺失。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会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在教学初始阶段,学生往往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教师布置的一些作业一般只是小组中部分人员合力完成,其余同学则仅仅在完成的作业后面署名,明显没有达到小组实践合作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就在于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缺失,没有科学、系统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

三、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为社会输出某个领域的.专项人才,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与当前专业、社会需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构建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整个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包装与印刷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要充分重视自身技能的应用,更好地达到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相关标准。

2.构建特色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不同专业都有其不同的职业素质特点,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专业、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学习摆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充分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完美地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

教学改革作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应付考试为生,缺乏对于人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重视,针对这一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学生进入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成小团体进行社会实践,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出真知。

职业农民论文篇四

农机人员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进行分工分业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装备将大量地应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对于农机人员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倘若农机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劳动技能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无法顺利操作先进的装备,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最终阻碍农业的机械化发展。由此,农机校进行农民的职业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向农业领域的渗透程度日益增加,现代农业科技已经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必须实现农机技术和工程技术间的协调发展,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之需要,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要保证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改变农机化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方面研究不足的现状;加强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完善协作攻关机制;加强对于人才、项目的长效投入机制,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有效转化科技成果。人乃社会生产力基本要素,进行农机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发展。近几年,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早日实现现代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及扶持方案,致力于改变传统的“重工轻农”思想,提升农民和农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同时,本省的一系列配套性章程也相继制定,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机械或规章体系。由此,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有法可依,依法促进的全新时期。这些法规对于县级农机校进行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起着鼓励和支持的作用。农机校进行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并获得政策支持,在农民就业扶助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职业农民论文篇五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总体呈现“现实紧迫需求,但是开展难度较高”的现状:一是教育者组织单位(主体)缺失;二是教育体系(介体)不健全;三是主体受教育(客体)意识淡薄;四是教育环境不良。因此,基于职业教育活动探索农民工健康教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让行业新入门者获得一种或者多种岗位或生产劳动所必须具备的岗位常识、技能手段和从业道德的教育活动,其中,岗位常识包括业务规范、行业法规、职业危害以及健康预防等知识,这就决定职业教育不仅具有教会人“如何做”的功能,还有教会人“如何防”的功能,而且是大众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此说明,职业教育具备教育行业从业者进行健康管理和防护的功能。然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农民工健康教育却在制度、法律甚至生产规范中被遗忘。在生产过程中,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是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要安全生产政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但是在实施农民工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同时,却将管理与防护的基础———教育忽略不计,致使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成为行政管理体系中被遗忘的角落[1]。以至于制度和政策缺失下的学界研究,也将农民工健康教育忽视。农民工健康问题虽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归纳总结学界对农民工健康问题的关注要点,却更愿意将职业健康问题设想为职业活动必然结果,从而竭力从完善医疗体制、改善农民工医疗条件等方面来解决[2][3][4],难道不是亡羊补牢吗?而对于通过教育来提前预防农民工健康问题的“扎紧篱笆”措施研究相对匮乏。基于上述论点,结合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如何防”功能,通过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进行防护性的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二者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耦合联动。

在我国,职业教育活动中的农民工健康教育相对匮乏,构筑农民工抵御职业健康风险的预防体系的基础薄弱,就连我们法定政策中提出“保障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的目标,即“以人为本、综合进步、持续发展”,都难以有效地实施。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已成为企业管理制度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工作场内职工受到职业健康危害,建立“健康的工作场所”。但是,由于技能相对较低,同时缺乏在城市里的关系网络,农民工进城之后以从事脏、苦、险的工作为主[5]。在起初阶段,由于此类工作对劳动者体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往往具有健康的体魄,他们还能够透支生命资本来维持生产。但由于这些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面对更恶劣甚至危险的工作环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健康优势也就逐渐消失。因此,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一代进城农民工年龄逐渐衰老,经历过恶劣生产环境洗礼的农民工呈现职业病危害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在全国粉尘行业从业人员调查中,从事金属矿山、隧道施工、建筑、硅酸盐等行业的农民中超过80%患有尘肺病,尤其是近年来群体性发病事件不断出现,“农民工已成为职业病主要高发群体”,已经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推进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健康教育耦合联动已经势在必行。

(一)职业教育能够推动农民工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由于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整体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各类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我国农民工健康教育开展较晚、发展较慢且相对匮乏。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长期城乡二元分隔机制长期约束,农村地区蕴藏着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加之长期受贫困的肆虐,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向城镇的转移是盲目的、激进的,无任何自我保护意识,能在城镇找到弥补家庭开支的工作岗位比什么都重要,多数农民工连工作合同都不签,更谈不上要求企业提供劳动安全保障设施等。由于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在工矿、建筑等高污染行业干活,往往得不到最起码的'生产防护条件,无任何保护措施作业是常有的事。无保护作业在短期内无职业疾病征兆,但是长此以往导致其职业亚健康甚至恶性职业病问题不断产生。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民工往往选择自认倒霉不去追求企业责任,企业也抓住这一点频繁更换作业人员来降低自身责任。正是农民工的自认倒霉、企业的自保行为以及社会信息不对称等认知障碍因素,职业健康问题一直未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农民工职业健康问题并没有在社会矛盾中得到激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第二代农民工群体整体职业素养较高,自我维权意识增强。特别是第一代农民工回到家乡后各种职业疾病逐渐在他们身体上显现,产生21世纪之初尘肺病高发,也导致产生第二代农民工群体的健康恐慌,“剖胸验肺”等职业疾病的隐疾逐渐在沉寂中爆发出来。针对“民工潮”后期所产生的农民工职业健康问题,我国制定并颁发一系列卫生安全法规,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至此,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保护才逐渐开始得以重视。很显然,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保护法规体系的确立相对较晚、发展较慢,而且内容较为匮乏。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被提上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应加强生产场所职业健康的宣传教育,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6]。由此可见,教育在职业健康保护中起到重要载体作用,此后我国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中均将职业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极大推动职业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健康防护机制日渐完善21世纪以来,我国根据职业健康发展状况颁发一系列职业健康的防护性规定,但均是从管理学角度开展,农民工职业疾病的安全防护措施、管理制度建立很多,似乎均是将农民工职业疾病看成必然结果,而缺乏从应然因素出发建立农民工职业疾病的预防机制,呈现一个“重管理、轻预防”的状态。一个完整的防护机制应是“预防—管理—治理”等三个环节,侧重管理而忽视预防显然是不适应的。因此,农民工职业健康防护机制首要考虑的是预防,预防的前提是有防护意识,防护意识来源于教育,职业教育就要起到关键作用。

(三)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由于我国农民工职业疾病防护工作一直由企业负责执行,企业为追求过高盈利而忽视职业健康教育,将职业疾病防护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不利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疾病防护机制。同时,企业也没有构建职业健康教育体系的动机,更不用说确定教育者、教育介体,甚至教育客体都无法确定,致使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一直处于主体、介体、客体缺失的状况,最后形成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组织载体不明确且缺乏教育路径”的窘状[7]。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作为培养农民工基本技能的职业教育恰能承接这一任务,成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载体是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在职业教育范畴内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就要求遵守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制定符合农民工健康教育现实的实施路径,形成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为三级主体、以培训机构—企业工会—职工小组—家庭为四级介体、以农民工为首要客体、以社会组织为全方位环体的教育体系,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健康教育相耦合的联动路径。

(一)明确主体范畴,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三级教育主体职业教育由国家分配任务且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首先应确定主体、介体和客体。将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拓展至农民工健康教育,首先应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即主体。从职业教育的分层来看健康教育的学习层次[8],职业教育分为技能初次教育和就业再教育,职业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技能初次教育则以政府为主体,就业再教育以企业为主体,辅助教育以社会组织为主体,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三级教育主体。以政府为主体组织初次教育。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首要主体,凭借政府资源和社会管理者身份组织农民工职业健康初次教育,突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就业再教育。雇主企业针对农民工的具体工作岗位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既能保证农民工作业活动的安全,又能保证企业有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组织维权教育。譬如,一些社会专业团体、职工工会等组织,能够有效补充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遗漏之处,帮助农民工职业健康的宣传、资助已受职业疾病折磨的农民工治疗工作(见图1)。

(二)搭建教育桥梁,确立“培训机构—企业工会—职工小组—家庭”等四级教育介体教育介体是教育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实现教育主体、客体之间的联结,需要教育介体的介入。教育介体一般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等载体要素,往往体现在教育承载空间、物体和组织,譬如,教育机构、学习小组以及家庭等。具体到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上,教育介体就应包括培训机构、企业工会、职工小组和家庭等。培训机构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学习的场所,在提供技能教育同时,强调职业健康教育也是可行的,要将培训机构作为农民工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企业工会是企业联系广大工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利用工会开始各类职业健康培训、实践活度以及竞赛,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始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径。职工小组是紧密联系农民工之间关系的重要组织,既可以是朋辈关系,也可是老乡关系,由他们组成的职工小组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借鉴、相互扶助将会非常有益于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家庭是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最后堡垒,配偶与孩子的期盼是对农民工注重安全的重要提醒。基于此,在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中,各类介体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将有助于形成“培训机构—企业工会—职工小组—家庭”等四级教育介体体系。

(三)划定教育对象,确定农民工为首位教育客体教育活动是由于社会需求而产生,那么哪个群体的需要是首要阐释的问题,即划定教育对象(客体)的问题。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毫无疑问是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的教育活动,那么教育客体就很明确为农民工。但是,在目前的农民工职业健康活动中,农民工的客体角色往往是隐性的,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农民工担心影响生产活动而规避教育活动。然而,正是由于农民工客体角色的缺失,导致一个个悲剧的产生。因此,在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中,必须明确农民工的客体首要地位,绝不能够任意篡改。同时,制订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学习计划,规定职业安全教育学时与作业时间存在正比例相关关系,即在完成一定课时的职业健康教育后,才允许其参加生产活动。

(四)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公益组织为全方位教育环体教育存在的社会环境对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需要优化基本环境,明确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环体。环体是指影响教育活动以客体认知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可创性等显著特征,它的存在对教育活动具有充分的感染、约束、促进作用。公益组织不仅具有教育主体的作用,还有教育环体的作用,能够有效承担起对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媒体和ngo等公益组织。因此,优化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环境,应形成以农民工个体、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的环体体系范畴,形成监督态势,及时将监督信息反馈至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测机构(疾病预控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建国,等.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26-28.

职业农民论文篇六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民出现结构性短缺,迫切需要出现具备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特征的群体,将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新形势下,二胎政策的实施,将直接拉动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这无疑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考验。过去传统的农业往往重视的是农产品种植问题,对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学习体系。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积极面对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使自身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源,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是农业。因此,农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任何阶段,其基础作用都要不断加强,且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是在提高农业现代化基础之上实现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迈出了农业现代化最关键的一步。这一群体是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市场规律,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并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新型职业农民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是希望在市场环境中,用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发挥农业新技术的最大力量。首先,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农民的看法总夹带着“贫穷落后”思想,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没有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在生产、深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技能,重视农业生产过程,忽视了对农产品加工、营销技能的培训。其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内容中有着丰富的理论,但缺乏支撑理论的实践操作。培训老师和新型农民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同,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农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并且目前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政策较少,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得不到根本保障。最后,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意识普遍还比较淡薄,对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能力,导致农产品销售面狭窄,经济利益缩水。

职业农民论文篇七

(一)工程投资决策过程。

我国已建或者在建的建筑工程中,在项目投入方面都存在有投资过度的问题,进而增加了建筑工程建设的造价与成本,这非常不利于对建筑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管理与控制。这种在投资决策过程所出现的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其主要缘由在建筑项目建设前期并没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依据,往往是参考一些专家对建筑项目的经验估算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最终造成了建筑工程竣工后的总投资要远远高于预期的情况。

(二)工程设计招标过程。

在对建筑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并没有将工程的设计招标工作做到位,往往只重视这一过程中方案的制定,没有对施工与技术图等进行招标,进而使设计单位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导致很多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失去了动力。与此同时,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设计的收费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所设计的方案也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人为提升造价的现象与行为。在工程造价的设计招标过程中,有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工程内容的考虑不够周密完善的现象,缺少合理有效的方案评估方法与标准,后续的管理跟踪工作也不到位,一些材料的价格设定不合理,最终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的情况发生。

(三)工程竣工结算过程。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在这一阶段,会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包括现场签证工作管理混乱,定额计价的差异性较大等问题,进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成本远远高于实际所需支出情况,造成工程投资失去控制的现象发生,最终会引起工程施工完成结算过程中的问题,例如不合理的定额换算、高估冒算、工程类型收费标准、材料标准价格等提高等问题,导致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很难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工程竣工过程中的结算工作也难以有效的开展。这主要是由于预算机制的薄弱而弱化了工程报价的决策基础,不规范的工程承包体制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也需提升自身的素质,不规范的造价管理服务中介体系与工程造价较低程度的信息化使得造价信息的质量堪忧。

二、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困境的有效应对策略分析。

(一)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在工程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就应将造价管理所需的基础资料准备好,对资料进行准确、详实地收集、整理,不管是材料的价格还是电路、水路的状况,都要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与分析,并且要保证这些用于决策工程投资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盲目性投资情况的出现,应实行集体决策的规则与制度,使工程的相关人员与相关部门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程的技术论证中去,发表各自的见解与意见,这不但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且有利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对这一过程中的一重要的环节进行较好地掌控与把握,即有效地把握与掌控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的各项指标,同时将各设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力进行设计招标体系与制度的推广与执行,全面且详细地控制分析各流程,从而制定更为可行且合理的招标方案。另外,还要实行限额设计的策略,定量分析所设计的内容,改变设计的.收费方法,建立健全对应的激励奖罚机制,增强施工图的审核工作,若有必要,可以适当地调整投资的内容,并且更为严格地进行设计变更的控制与管理。在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应加强对招标文书编撰的管理,更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对于招标文书编撰的义务与责任,景招标前期的造价管理工作做好,同时也要将招标中期与后期的造价管理工作做好,以保证整体的工作效果与质量。

(三)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在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为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是对工程造价实现有效管理的核心。具体的说,应对工程的洽谈商议有较好的把控,对工程承包单位的索赔诉求进行严格地审查,做好材料的订货与加工工作等。而对开发商所形成的变更,要建立建成适当的签证管理体系与制度,明确权利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位,强调签证的及时性与客观性,不能随意地进行变更。在工程竣工结算的过程中,应进行严格地把关,让工程的造价人员对造价合同进行认真地阅读,使他们能够仔细地辨认有关的发票与资料,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提高造价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造价管理人才,提升造价咨询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最终使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更为及时、高效与准确。

三、结语。

对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切实有效地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把控建筑的建造成本,提高建筑的建造质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矛盾的发生。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优化加强在工程投资决策、工程设计招标以及工程竣工结算三个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力度,实现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困境的突破。

职业农民论文篇八

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的社会化农业方式。传统的人畜劳动被现代技术性能优良的农业机器所取代,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紧密联系,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放眼于市场大环境,拥有一定的农产品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由战略规划、战略决策、资源整合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等组合而成。应用于现代农业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2.1战略规划―――了解市场、学会分析市场。

新型职业农民在以市场为主体的大环境下,明确农业未来发展走向。了解农产品从产到销全过程中市场所起的作用,熟悉流程,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多渠道收集信息,调查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分析市场上某一农产品目前的供给状况,合理判断,进行正确的预测,降低农产品上市后出现的各种销售风险。

2.2战略决策――摆脱传统观念,做出正确决策。

市场多变环境下,规律的发现与自身的决策能力密不可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要通过不断比较、研究才能发现其本质,从而指导自身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做出正确决策。

2.3资源整合能力―――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将生产及人力管理资源不断整合发展。

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对于掌握金融方面知识的意识比较薄弱,对生产成本没有一个合理的控制且农业生产计划不明确。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系统学习了解金融知识,学会控制成本。在农业发展规律下,协调生产与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从种植、培育、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4研发设计能力――农产品创新培育模式,向高品质、高产量、低风险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让农产品市场对产品检验更加严格。农产品的质量从种植到营销中要有全面的质量监控。网络时代,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对农产品的各个环境实行精准监控。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数据支持,创新培育模式,为农产品的高品质创造条件。

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针对其培训要讲究策略。地方相关部门首先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要求、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合理开展培训活动。培训计划要事先拟好,内容的选取要根据培训主体的需求进行分析。在调查中,了解农民对于经营管理培训方面的期望和需求,总结新兴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状况,提出新形势下培训的需求与期望。从实际出发,在符合农民的期望下,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培训中。培训形式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变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展出一些新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负责在课后收集培训主体对培训内容的反馈。其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想达到一个新高度,需要集经验知识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综合素质强的教师团队,除了具备深厚的经营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最后,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意识,国家要同步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案,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在政策支持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给农民一定的产业发展空间,鼓励创新。构建新型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地方相关部门整合各种农业培训资源,定期检查农业培训机构,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1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指导方针。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新型农业体系的发展,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纳入现代农村建设发展的'规划中,提出利于农民培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基层农民培训教育条件,鼓励农民根据本地区的发展进行自主创业。

4.2法律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保障。

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区域农业经济出台相关法规,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有法可依,用法律的形式进一步细化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使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新兴职业逐步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4.3资金投入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会导致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难以开展。资金除了可以运用在农民培训学校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可以对在新型职业农民中评比出学习突出,并具有一定创新技术的先进分子进行奖励,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邀请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定时进行讲座,同时将考核放入农业部门年度总结工作中,让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成果,用制度的力量提升双方的效率。

5结语。

当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设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合理有效的策略讲解,并引入竞争机制,构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平台,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理解经营管理,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乐杰,沈蕾.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构建[j].西北人口,(3)。

2童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4)。

3赵彦彬,陈醒.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人教育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

4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业教育责任及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z1)。

职业农民论文篇九

新时期的农民工由于成长环境、家庭环境都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对于城市的渴望程度更深。他们不满足于在城市打工攒够钱之后回到农村去生活,他们更加希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扎根于城市中。但是由于农村发展水平、教育水平较城市还需提高,这使得这批有梦想的新时期农民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一定困境。也正是因此,他们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内心的困惑也比市民更大。针对这一情况,社会需要关注农民工的利益,特别是新时期农民工的梦想。站在新时期农民工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梦想。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增加。只有重视这个问题,才能改善新时期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新时期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经费问题。

虽然目前社会对于新时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也很大,社会投入与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差额往往需要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来承担。而真正履行教育培训农民工这一法定义务的企业并不多。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很大,用人单位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不会在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上投入太多那么对于有意愿接受教育培训的新时期农民工来说,这笔费用便需要自己承担。农民工的工资不一定承担的起这笔费用,同时,由于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影响,他们也不一定愿意投入这笔费用。

(二)认识度不够。

只有新时期农民工有教育培训的需求是不够的,社会必须要对此问题重视起来。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的市民化也就是城市化。需认识到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可间接的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并明确自身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责任以及主导地位。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这一劳动力人群流动性较大。一般用人单位都不会把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当作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担心这笔支出收不到回报。这种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上。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是提升企业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手段,同时也能凝聚农民工的心,降低他们的流动性。

(三)培训机构机制不完善。

对于新时期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育培训的专业多、领域宽,需要对受教育培训的农民工进行细分之后进行,必要时需要针对农民工的不同教育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但是现有一些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缺乏一套完善的教育机制,忽视了农民工对于教育的需求以及曾经的受教育水平,在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不分对象和层次,统一进行教育培训。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教育资源。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忽略农民工自身的职业规划,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以农民工为主体考虑他们实际的教育培训需求,并以此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一)完善机制。

要想达到对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目的,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需要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更需要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制定一套全面、协调的激励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主动积极的组织农民工去参加教育培训,鼓励农民工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培训。教育机构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深入研究,力求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就业准入制度,让农民工就业制度逐过渡到“先进行培训后就业”的形式。同时建立咨询平台,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大投入。

农民工教育培训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构的建设和体制的完善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这就需要政府和用人单位提高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由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有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人力、土地的投入都是必要的。政府可以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之中,并且整合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用人单位需要考虑长远的经济利益,加大对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对于有上进心、肯努力的农民工,更需要当作人才资源进行重点培养,改变农民工流动性大这一局面,让农民工进过教育培训后提升技能和素养,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

(三)分类教育。

分类教育指的是将农民工细分化,根据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所处行业以及对城市的向往程度将农民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农民工对于教育培训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培训方案。让农民工在教育培训中能够学习到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作用的知识,让农民工教育培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新时期农民工年纪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这类新时期的农民工,政府和用人单位应该重点关注。教育机构也需要针对他们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培训之后能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际操作经验,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成为专业人才。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也为了农民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教育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培训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农民工进行不同的教育培训。让他们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自己,学会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并且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

安塞农民画,故名思义,是农民自己画的画。安塞有民间画家千余人,他们都以农家妇女为主。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描绘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

安塞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色彩效果十分明显,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安塞农民画参加过“法国独立沙龙美展”和世界各地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展出,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其中《牛头》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了部分作品。《美术》、《人民画报》、《人民日报》等数十种报刊进行介绍。

安塞农民画家到过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菲律宾等国进行表演交流。,安塞县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之乡”。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一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社会个体发展的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一方面,个体全面发展和自由公平的实现要求进城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城镇较高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要求进城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诚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具有更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然而,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只是城市的建设者和“过客”,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也将逐步变成城市的“主人”,构成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当前,虽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但由于能力相对不足,使其徘徊于城市“边缘”,难以融入其中。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仅能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要求的教育程度,而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所需工人的受教育年限为10.4年,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需13.3年。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总体上处于义务教育初步完成阶段,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尚未展开,无法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现实中,农民工工作技能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干中学和加强熟练程度来实现,这也是造成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工作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义务教育的完成使得他们具备了进行继续深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因此,通过强化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就业能力,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要途径。

1.缺乏规范和系统,难以形成合力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组织者有政府、企业和社团。这些组织者所提供的大多数是重视实用的简单的短期培训,而缺乏对被培训者长期的知识技能、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企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只是局限于就职前的简单的岗位培训。而转入地政府出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速度过快的考虑,也不愿为此付出更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缺乏长期系统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实质上,几乎所有的培训仍然是把新生代农民工定位于一个“打工者”,而不是未来城镇化的构成主体。这种临时的简单培训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和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经常流动以期寻求更为合适的就业和进城机会。

2.教育目标短期化,与城镇化需求脱节。

培养长期稳定的就业能力是确保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提高收入并扎根城镇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就业问题,其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适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其他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的继续教育基本上是短期的上岗前培训,这些零散的临时的培训难以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经费紧张、培训主体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和培训形式不灵活是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求与现实矛盾所在。因此,结合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偏好和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差别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长期目标,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3.激励机制不完善,教育缺乏推动力。

不管是对于教育主体还是客体而言,良好充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都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制缺乏的恰恰是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和企业都缺乏合理的激励。由于信息不完善和不对称,转出地和转入地政府以及企业均难以获得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和偏好的有效信息,而提供长期的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一旦接受教育后的受教育客体选择离开,提供教育的所在地政府和企业就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巨额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缺乏,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无法预测进城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流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由于政府对农民工一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疏于管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往往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短期用人合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接受长期系统的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新时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方式和目标定位取决于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和内在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逐步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未来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其继续教育必须能够满足城镇化的发展和需求。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要摒弃过去那种短期临时的教育培训模式。过去的这种模式只是将农民工作为城市的“过客”来对待,而没有将他们作为未来城镇“主人”和发展主体。农民转化为市民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和支撑,同时也需要农民自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有效转移,需要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等三个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必须重视其全面素质的提升,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社会。其次,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要从批量生产型经济向质量生产增长型经济转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必将定位于质量增长型经济模式。一方面,追求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企业用人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许多企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对企业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企业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新产品开发的空间。据统计,我国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比例仅占全部职工的4%,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导致当前我国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的重要原因。而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意识到文化水平低和专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他们就业的主要因素,有近一半的农民工有接受职业培训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已完成的教育为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建立良好的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其技术技能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其融入城市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未来的“市民”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双重身份,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目标应该定位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最重要的是职业技能教育。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收入问题。

四、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生代农民。

工继续教育的路径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知识、有文化、有着更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更加关心培训机会特别是接受继续教育等。但应该认识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同所有教育相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必须视为一项社会性公共系统工程。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由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过整合和改造现有继续教育资源,设计和制定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顺利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进行整合与改造,在农民工居住集中区建立社区学院。

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各地为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已经相继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并在当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破产和改制,该体系正逐渐被瓦解。当前,政府可以重新对这些已形成的原来针对城镇职工继续教育的资源和机构,如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等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整合和改造,建立主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可以提供与更高收入相联系的大专学位、职业证书和短期培训证书教育等。

2.采用社区学院与新生代农民工所在企业联合培养的继续教育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掌握和提高技能水平而扎根于城市,城镇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并留住技能人才。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对继续教育的收益或回报存在疑虑,都不愿意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进行投入。为此,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双向选择,政府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制订相关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和继续教育规划、政策和管理细则,明确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根据技术和发展需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技术偏好制订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与社区学院进行联合培养,明确规定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服务年限、企业和受教育者的学习费用分担等,并与培训合格的农民工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建立充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和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农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农民职业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职业具有辛勤劳动、顽强不屈和乐观豁达的特点,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感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段:辛勤劳动与艰辛付出(300字)。

农民的职业精神在于辛勤劳动和不屈不挠的付出。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严寒冬天,他们都不辞劳苦地耕种、收获。他们耕田、耕种、收割,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换来一份丰收的希望。在农忙期间,他们甚至要放弃休息时间和家人团聚,为了农田的生产和农作物的安全,他们付出了太多。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艰辛付出,是我们学习和敬佩的榜样。

第三段:善于与自然和谐相处(300字)。

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密切,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民通过长期耕种的经验,掌握了很多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和窍门。他们依靠天文气象的变化,灵活调整耕种时间,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以此确保农田的高产。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土地和生态环境,善于利用农业科技手段,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农田景象,他们的职业心得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段:乐观豁达与勇于担当(300字)。

农民的职业心态乐观豁达,勇于担当责任。无论面对市场风险、自然灾害还是其他困难,农民都能够乐观面对,勇于担当。他们以农田为舞台,以农作物为表演,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同时,他们也敢于承担农田的责任,愿意为了自家的农作物付出更多的努力。农民的乐观豁达和勇于担当精神,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学习的品质。

第五段:结尾(150字)。

农民职业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既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境界。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善于与自然和谐相处、乐观豁达与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和学习。在现代社会,农民作为重要的劳动力群体,他们的付出和收获不仅关乎农业发展,也关乎国家的繁荣和民生的幸福。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他们的职业心得和职业精神,并用自己的努力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让我们共同关注和尊重农民,共建美好乡村和富裕社会。

(注:本文的字数为957字,为您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您可以根据需要,对该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扩展,以满足您的需求。)。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三

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倍增,既要注重招商引资,发展各类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各类人员进城安家落户,也要兼顾中心城区现有大批已经进城的“零散劳动者”的实际状况,为他们特别是进城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就医、小孩入学等多方面便利,争取促成这个群体早日成为中心城区常住市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他们在加速中心城区人气集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渐做大城市规模。

一、中心城区农民工现状。

——据调查统计,全国农民工在整个二产中占现有职工人数的58%,在加工制造业职工队伍中占68%。××中心城区工业及加工业也不例外,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中,几乎所有职工都来自农民,原有城市人口在其中就业所占比例很小。××经济开发区、袁州医药园区目前有大约1.5万人就业,这些从业人员严格意义上仍不是中心城区常住居民。

——近几年,××中心城区每年竣工的基本建设规模约80万平方米(住宅约60万平方米,其它商品房和公共设施约20万平方米)。据建筑商及专家估算,每平方米从土建到简易装修需要2个工作日,按每个农民工年300个工作日计算,仅建筑行业每年用工就在5300人左右。

——××中心城区现有运营出租车404辆,按平均每辆出租车2个司机计算,约有司机800人,他们中70%来自高安市农村乡镇,已经在××工作、生活多年,有不少人还带来老婆、孩子租房居住、生活,但目前仍然不是中心城区市民。

——××中心城区有数百上千的丰城、进贤籍木工、油漆工,常年在城里为市民装修房子、做家具,但没有带家眷,也没有购房落户,晚上常常在出租屋内聚众打牌,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

——××中心城区还有大量的搬运工(俗称“板车佬”)、收旧利废者(俗称“捡垃圾”)、修车补鞋、擦皮鞋和零星摊点经营者,他们大多数来自袁州区的偏僻乡村,往往男的搞搬运、做苦力,女的擦皮鞋或捡垃圾,勤快者夫妇俩每月能挣两三千元甚至更多,他们也尚未成为中心城区市民。

二、对“零散劳动者”需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

以上这几类“零散劳动者”,人数不少,成员复杂,在中心城区流动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对这些“零散劳动者”,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他们是合法的劳动者,有进城的欲望,不甘于困守老家的一亩三分地,希望进城谋生甚至安家落户;其次,他们中多数人还没有完成进城的“原始资金积累”,在城里买不起房,只能在城中村租房居住;第三,他们中多数人仍然把城市户口看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更不知道进城以后也可进医保、社保、低保等;第四,他们当中多数人在市民面前还有严重的自卑感,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不敢表露自己是农村人和现在在城里做什么、住哪里;第五,由于目前这个群体寄居城市,远离农村,“上不服天管,下不服地管”,不少家庭成为“超生游击队”,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此外,因为种种原因,政府及有关部门尚未关注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使他们在城里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更没有对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几点建议。

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系数测算,工业企业对人口的带动率为1:4,即一个企业吸纳1名工人,实际可以增加4个城市人口。目前,省外一些城市已经或多或少开始注意或已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如武汉市已从20xx年开始全面推行外来人员公寓式管理;宁波市成立了专门的外来人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并出台了《宁波市外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重庆市南岸区由政府牵头,做了“棒棒公寓”,让广大搬运工入住,每晚象征性收房租1元;杭州富阳市政府在城郊树林茂密处,用500万元做了废品收购一条街,每户50平方米,楼下20多平方米仓库门面,楼上20多平方米小套房,让收旧利废者入住(迄今未收房租),有效地促进了废品再生利用,又可以防止偷盗破坏市政公共设施。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把如何对待中心城区“零散劳动者”尽早摆上议事日程,尽早关注他们的工作、生计问题,并尽量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帮助他们在中心城区过得安稳、舒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安全稳定,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促进中心城区繁荣发展。

一是建立登记管理台帐。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并具有流动性大、人员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对这些人,若管理不好,他们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若管理得当,他们就可能成为中心城区一支不可低估的建设力量。建议由市劳动就业部门牵头负责,制定措施,发布通告,并联合××经济开发区及建设、房管、城管等部门,分类归口、统一登记各类零散务工人员,免费发证,挂牌上岗,既可以有效增强这些从业者的自信力和自律性,又能准确统计中心城区流动人口数量。

二是纳入住房保障范畴。居有其屋,安居乐业,是保持社会安定、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重视解决“工者有其居”的问题,在工业园区及周边建设一批员工周转房、廉租房或经适房,以低价、廉租的形式租借给“零散劳动者”居住,为他们安心就业解除后顾之忧。要创造条件,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农民建筑工、搬运工、出租车司机、收旧利废人员的“安居公寓”,让他们分行业相对集中居住,过上市民生活。

三是实行灵活规范管理。“零散劳动者”虽然在城市中从事的是不起眼的工作,但当前一座城市的发展非常需要他们。对他们的劳动,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份宽容,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一味的排斥、驱赶。要在统一登记发证、挂牌上岗、指定地段和规定时限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当中的小摊、小贩摆摊设点经营,并保持周围市容环境整洁,若规划得当、管理到位,不仅能够增加城区人气、商气,而且还能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繁荣市场。

四是完善配套服务措施。要根据需求组织“零散劳动者”参加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为他们办理综合保险,发放医疗帮困卡,帮助他们解决医疗保健、孩子就学、劳动维权等实际困难,使他们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要打破以户籍为界限的公共服务体制性障碍,为“零散劳动者”成为城市新市民开辟政策通道。要积极营造善待“零散劳动者”的舆论氛围,使“优者有其荣”、“工者有其誉”成为一种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农民工是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的。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四

(一)内容的不足:重私德轻公德德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家庭道德教育的目的的实现,家庭道德教育的任务能否完成。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他们平时更多的教育子女要孝顺父母、孝顺爷爷奶奶、要尊老爱幼、听老师的话、不说谎、不打架等,以及遵守交通规则、团结友爱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至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这种“公德”教育却很少在家庭中刻意提及,认为这些应该由学校老师进行教育。有些农民工家长甚至曲解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处事圆滑,中规中矩,明哲保身,因为他们自己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走访过程中,当被问及“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不知道”,能把24字核心价值观背出来的也是少之又少。十八大的召开,开启了新阶段和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传统道德中的某些精华被重新提及与重视,新的道德判断标准出现,此时,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爱国主义、诚信、责任心、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公德”内容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和指导,加强他们的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现代公民意识等,对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一份子、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也是尤其必要的。

(二)方式的单一:重言传轻身教教育方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呈现单一的特点。在调查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方式与父辈相比,虽态度言辞缓和了很多,但依然呈现单一的特点,重言传轻身教,主说教缺引导。在被问及“您平时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时,依然有68.5%的人选择了“说道理”。大多数年轻农民工虽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却忽视了自己的身教,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得把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轻则“老生常谈”“喋喋不休”,重则“厉声喝止”甚至“棍棒以对”,比如被问及“如果发现孩子做了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比如说脏话)时,您一般会如何做”这一问题时,还有33.5%的人选择了“厉声喝止”。事实上,要知道,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她行为的对与错,善与恶,其实反映的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些农民工家长甚至自己都没有做好表率,在家里口无遮拦、爆粗口、乱发脾气、抽烟、熬夜打游戏等,回头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道德失范行为出现时还觉得不可思议,殊不知正是日常生活中自己的那些不良道德行为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事实上,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仅是靠理论来支撑,更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贯彻实施。给孩子讲一百个大道理,不如身体力行地成为孩子学习的道德榜样。

(一)社会外部环境纷繁复杂,使家庭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1.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家庭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实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得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等正日益朝着功利化、物欲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变异,过于迷恋对物的崇拜、享受与占有,而对财富的获得方式,却不受人们太多的关注。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们,自身面对这些挑战,都有些招架不住,时有困惑,因此势必影响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2.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的原有功能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电脑和电视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辛苦工作一天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回到家往往通过上网看电视来缓解工作压力,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关爱,导致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还有些新生代农民工整日工作忙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同时孩子因为没有朋友,长期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将空余时间也大量花费在看电视、打游戏上。加之对于网络、电视、报刊、电影等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媒体缺乏有力的监管和约束,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电视网络的影响,比如连云港市一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与小哥俩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兄弟俩被火严重烧伤事件。这些悲剧让人想都想不到。有时候,家庭道德教育在无孔不入的媒体介质面前,对一些负面影响往往防不胜防。

(二)教育主体自身困难重重,使家庭道德教育力不从心。

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低,子女德育资金投入少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刚在社会站住脚,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由于没有技术专长、没有工作经验、流动性强,他们大多只能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工资起点低,涨幅小,增速长期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这样,与市民收入和城市消费水平相比较,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明显偏低,而且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在子女上学、就医等诸多方面还需要支付比当地市民更多的成本,所以生活压力较大。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资金的不充裕,直接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的投入。在被问及“您会给孩子买一些专门关于道德教育方面的故事书或者影像资料”的时候,有59.5%的人选择了“基本没买过”;而“不买的原因”中选择“工资就那么点儿,哪还有闲钱买这个”的占到52.9%。

2.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子女德育质量难提高文化水平不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很难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对随迁子女的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自身经验和自己小时候接受家庭教育的经验,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很多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教育的年轻的农民工家长,自己小时候就多半成长于“棍棒教育”,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的教育手段,他们就会潜意识里套用父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当被问到“您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在子女道德教育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33.5%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方法,想教育却不知从何下手”。一些年轻的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待商榷,他们有的往往只会告诉子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于为什么这样,他们却很难解释清楚,使得孩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态度和蔼时,孩子一般能接受;但如果家长管教时缺了耐心,态度比较专横时,孩子往往会心生反感,甚或引起叛逆之情,进而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家庭教育效果必然不佳。

3.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大,子女教育时间难保证教育子女,督促指导他们学习需要较大的时间、精力投入。尽管现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的要求较老一辈都更高,他们的工作环境较上一辈也有所改善。但由于自身技能水平的限制,他们大多仍在低端的劳动市场就业,工作时间相较于城市里的普通单位工人更长。在调研中,问及被访人员“您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在子女道德教育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46.5%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而且有时候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由于压力大,一些不好的情绪也会被带回家,带给孩子。被问及“当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吗”,有47.5%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偶尔有过”,32.5%的人“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使得农民工工作之余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休息的时间都没法保证,更别说静下心来好好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了。

切实提高农民工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而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是全社会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工程,需要构建“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需要各方同心协力,群策群力。

(一)制度政策扶持,为家庭道德教育保驾护航道德建设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新生代农民工家庭作为弱势群体,离不开相关政策制度的扶持,因此,国家层面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制度监管,为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比如以十八大的召开为契机,逐步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使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农转非”,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同时也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对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进行,包括《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涵盖生育、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免除一些后顾之忧。

(二)家校通力合作,为家庭道德教育创新形式家校合作在道德教育中始终是备受关注的措施。因为学校本身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且学校有其一定的优势,能掌握道德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在孩子的道德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在观念和目标方面首先必须达成一致,然后运用各自优势,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作为学校,应该不断拓宽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倡导年轻的农民工父母们科学地进行家庭德育,通过家访、印发告家长书等形式,介绍、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编写一些简单易懂的册子给农民工家长,给他们以技术上的指导。反之,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要主动与子女所在学校取得联系,要多跟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每次的家长会要争取参加,积极地和班主任配合,发挥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三)整合社区资源,为家庭道德教育添砖加瓦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利于家庭道德教育的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家庭聚居相对集中的社区或街道应加强社区及街道环境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橱窗进行先进文化和文明道德宣传;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的阅览室和活动室,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和子女进行有意义的活动,融洽亲子关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家庭与当地市民家庭间的沟通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感情;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尝试创建有关家庭道德教育咨询室,真正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及时为他们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支招等,努力营造一个环境干净整洁、民风文明友好的社区氛围。

(四)提高家长素质,为家庭道德教育夯实地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核心地位不可被替代。为了提高教育成效,新生代农民工家长自身应该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的素质,主动加强学习,学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理论,了解一些有关道德事件的来龙去脉与相关评论,提升自己的道德评判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学方法,了解诸如“罗森塔尔效应”、“超限效应”、“霍桑效应”、“登门槛效应”等常见的儿童心理规律,掌握家庭德育方面的实践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中去。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坚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子女做好表率,平等、真诚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当然还要积极配合好各方的工作,与社会和学校一同,为自己随迁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织就一张结实的保护网。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农民工家庭自身的事情,它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关乎中国社会的有序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更需要制度政策的配合实施。学校、社会也应极力配合新生代农民工家长对这些随迁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他们健康成长,将来更好地融入城市中,成为真正的城市一员。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五

1、了解金山农民画,感知其独特的中国民间绘画的风格。

2、尝试用动作表现金山民画拼图。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了解金山农民画。

1、说说各自对春节的印象。

2、了解金山农民画的由来。

3、出示不同风格的画面,让孩子找出金山农民画,感受金山农民画的风格:平面构图、颜色鲜艳等。

二、玩一玩——欣赏金山农民画。

1、3—4人结伴拼图。

2、边拼图边观察图上有些什么,人们怎样欢庆春节。

3、展示拼图,各组介绍拼图上的内容。

4、欣赏金山农民画。

小结:金山农民很喜欢画画,他们不但画春节,也画平常的生活,不但我们喜欢看他们的.绘画,就连外国人也非常喜欢。

三、猜一猜——看动作,猜图画。

1、了解金山农民很喜欢画画。他们不但画春节,也画平常的生活,不但我们喜欢看他们的绘画,就连外国朋友也非常喜欢。

2、欣赏金山农民画:各自分别欣赏6—8张金山农民画,了解其内容。

开展“我们在做什么”的游戏。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六

当婴儿降生后,睁开眼睛首先感知到的是光、形与色彩,经过呀呀学语,又慢慢地学会了握笔,这时,不少孩子就试图将意念中的形与色涂描到纸上,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小儿涂鸦”。由此可以看出,绘画乃是不少人的一种天性,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推移,以及生存的实际需要,这一天性被逐渐抑制了。但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潜能,却不会彻底泯灭。一旦有了适宜的条件,它还会再度萌发,就如同深埋在冻土中的种籽,一值三春化育,总会破土而出,释放出生命的能量。近些年农民画的出现与红火,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千百年来,农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劳于斯,息于斯,百般苦乐亦无不系于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即使远离了故土,或是改变了生活方式,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那山,那水,那承载了祖祖辈辈苦难与梦想的土地。为此,当他们从事创作时,无论表现什么,依然脱离不了这山,这水,这片永远割舍不得的热土。也惟其如此,才使他们的作品具备了非此不得的品格。

这些农民画家,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孩提时代起便喜欢美术,对状物摹形有着执着的迷恋。如今终能以全部身心投入这一事业时,尽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驰骋想象、施展才智,他们自有一套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人们述说发生在土地上的故事。这语言独特在哪儿呢?我们又如何破译这故事中的“情节”呢?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大体有两种不同的构成模式,一种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握,不受特定时空的局限,依循“本该如此”的理念,将要描绘的事物依照主观意愿一一地展示出来;一种是捕捉事物在特定时空中的视觉感知,遵照“原本如此”的法则,将形象按照客观实在定格于瞬间。前者表现的是心中所想,注重的是理念;后者描绘的是眼中所见,强调的是写实。重理念,故作品中多的是体验的合成,美的荟萃,从而会出现时空叠加、影像再造;而重写实的作品由于强调实景的再现,所以要讲究透视关系、时空秩序等。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的传统绘画更倾向于前者,农民画受其影响,加上求全、求整、求丰满的民众的审美取向,在表现手法上就更为突出。农民画家不懂、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去讲求什么影像透视、黄金分割、三停五眼、六长四要等等在专业画家看来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则。他们认为,画画不就是将心中的影像转移到纸上吗?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好了,何必在诸多的限制中削足适履,遮前挡后,掐头去尾呢?于是,他们就真的怎么想就怎么画了,就像姑娘绣花,巧妇剪纸一样。

而储存在画家脑海中的影像、情节、景致是得自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如今却同时合而出之,被集中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就必然会出现时空的重迭和错位,即出现过去和现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同时显现,以及俯视与平视两个观察视角的相互切换,而这种显现与切换在欣赏过程中却是一次性完成的。为此欣赏农民画时,我们仿佛被画家引导着,时而置身高空,俯视通观全境;时而又立足平地,察看局部细微。这种时升时降,时近时远的鉴赏习惯,有时还真的让人不太适应,再加上形象的夸张变形,构成的平面化与装饰性,以及色彩的斑斓绚丽,每每会让人将其与西方的现代派艺术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无论在艺术观念、创作动因和价值取向上都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现代派艺术的发起与指归,是出于对传统经典的挑战与背离,是在解构与颠覆中张扬不无乖戾的艺术个性。农民画创作可不是这样,它是建立在民族传统绘画的观察方式和民众的审美追求的基础上,是在努力提示生活的本真与事物的至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他们的作品中,尽管形象夸张,构成奇异,但却绝不忤于情和悖于理,丝毫不见某些现代派艺术作品中的诡谲、迷离、荒诞与丑陋,充溢于农民画中的是一贯到底的清澈、明快、率真与诚挚。他们是在用孩子般的眼睛看取生活,也在用孩子般的手法表现和赞美生活。也正是这颗难得的艺术童心赋予他们的创作以特有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国内外广大民众的认可与喜爱,甚至将一些有着专业素养的职业画家也吸引到自己的创作队伍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创造出一方文明。如果说陕西户县农民画涵容着西安古都的文化积淀,作品中多的是寓意,是象征,以沉酣古朴、热情高亢为特色的话,那么江南水乡江浙区域的农民画则更多地受到了传统书画文脉的薰陶和时代新风的洗礼,多能于秀润雅致、温馨蕴藉中投射出清新与靓丽。而天津北辰区农民画地域特色的形成,应是在古运河与新海河两河文明的共同陶冶下得以彰显的。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既禀赋着质朴深厚的乡土情怀,又从京城门户天津直辖市的城市文化中得到感召,不失先民的古道热肠,又具备当代人的洒落通脱,质朴而机敏,执着而豁达。而毗邻京都,又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几个方面反映在作品中,便形成自己的地区特色,这就是贴近生活,契合时代,立意新颖,结境宏阔,其情也真,其意也切,生动活泼,庄谐互见,如同至真至朴的乡音,亲切入耳,怡然释怀。如果以花作比的话,在津郊随处可见的布满沟坡、爬满篱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牵牛花,就是它的生机与活力的显现;而在运河两岸、公路两旁那大片大片的葵花方阵,就是它的风姿与气派的表征。

或许是因为牵牛花太普通了,普通到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葵花又太实在了,实在到把本应该得到的赞美都让给了沉甸甸的果实。但从事物种和生态研究的人都清楚,正是这些上不了名录的山花野卉,传承并延续着最顽强的生命基因,它们不仅是构成绿色世界的主体所靠,亦是那些被护养的珍卉奇葩的母本所依。

为此,不要因为农民画属于平民艺术就瞧不起它。当我们看够了圈内的事,或是被旧浪新潮颠簸得晕头转向、筋疲力尽时,不妨到农民画的“艺术田园”中逛一逛,看一看,“道失求诸野”,说不定还真能从中有意外的发现与收获,毕加索、高更、梵高不都分别从非洲的黑人艺术、古埃及壁画和日本的浮世绘中受过益吗?即使没得到启发,也损失不了什么,起码从中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放松了身心――我们有些画家由于画不出来画和画出来的画委实是太苦累了自己,在这方面,还真得向农民兄弟和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学习学习。

职业农民论文篇十七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追求融入城镇化进程,他们没有返乡务农的意愿;追求融入现代化进程,更愿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员,享受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可是在他们身上却面临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为独生子女且没有务农经历,不愿干脏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打工不再只是为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而是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可是没有接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又将如何融入到这个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生活呢!

新生代农民工到底愿不愿意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探讨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问题,具体有:

1、政府宣传不够、缺乏政策引导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调研了解,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接收到职业教育的相关信息,参加的职业教育培训也比较少,也不了解什么是职业教育。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宣传不够。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在外打工,经济基础较差,很少考虑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职业教育,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宣传的也不到位,政策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农民工。一些好的政策是需要政府引导和落实的,作为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必须用好的政策去吸引他们,让他们看到职业教育对他们未来的收入影响,只有这样在政府的宣传下,在政策的激励下,才能够有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走进职业教育,才能有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到城市。

2、职业教育不接地气,看不到收益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考虑最多的问题,不是学什么?不是干什么?而是会获得多少收益,作为职业教育,让他们体会到了吗?让他们感受到了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呢!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让他们学会挣钱的本领,而进行职业教育,就应该农民工们看到让门想要的技术,让他们看到通过职业教育以后的收益有多大,通过这种直观的说法,只希望让大家明白,新生代农民工的期待是什么?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很多职业教育不接地气,既然要服务新生代农民工,那么专业设置就应该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需求,职业教育开设航空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开设轮船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开设空乘专业等,可是多少农民工能用得上。农民工需要的很多职业教育给不了,那么又怎样让他们愿意参与职业教育呢!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企业经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现场工作经验,所以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有限,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没有吸引性。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到具体的应用技能,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而目前这些华而不实的教育,无法实现新生带农民工的预期目标,当然也就影响了新生带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化建设进程,如何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团队调研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政府补偿政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都远离家乡,为了赚钱而四处奔波,没有经历和资本参与职业教育,这将极大的影响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那么政府可以考虑建立流入本市农民工职业教育补偿政策,通过政策补偿,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各种福利,让他们看到融入城镇的希望。通过这种职业教育补偿政策,让这部分流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热情的参与职业教育,提升这部人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落户城市,肩负起城市建设的任务。

2、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职业认证的方式,把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化建设的技术工人阶层。职业资格的认证,让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自身的社会地位通过职业教育,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通过提升职业资格的技术含量,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水平。

3、建立课程与师资准入制度新生代农民工是一只涌入城市的强大队伍,必须要将尽快的将他们进行转化,转化成城市的建设者。必须要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他们需要哪方面的技能,就开设哪方面的课程,确保他们快速提升自我。与此同时,要配备强大的师资队伍,要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师资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建立课程与师资准入制度,谁开发的课程受欢迎就采纳谁的课程,哪位教师受到的评价高,就让谁参与。政府要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格考核,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质量。

4、建立企业宣传与教育责任制度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单位,只要存在新生代农名工,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宣传,引导参与职业教育。监管部门要定期了解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情况,企业要承担起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责任,对没有承担起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宣传的企业,要进行追责。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确保每一个融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身边实时都有职业教育,时时都能够参与职业教育。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化建,我们要动用一切力量,让他们转变观念,我们要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让他们快速提升生活品质,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69574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