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下是一些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1)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读后,教师提问: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2)讨论: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儿,(听的过程中说)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板书北京齐读课题。
3、谁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可以是你亲眼看到的,听别人说的、还可以是你从电视上知道的。
二、朗读课文。
过渡:听小朋友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到北京去看看。你们呢?(想)。
要想进北京城可不容易,必须拿到通行证才行。
1、出示四字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高楼大厦。
这几个词语会读吗?
指名读-生齐读。
过渡:恭喜大家都拿到了通行证,还不赶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直线把重要的名称勾下来。
2、生自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随机点拨,理解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
a、那我这张天安门该贴在哪儿呢?(中央)。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标志。)。
(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
c、离开广场,你又好象来到了哪儿,看见了什么?
又宽又长:你见过的最宽的路是什么样的?北京城的柏油马路比它还要宽好几倍呢。
你见过的哪儿的树最多?
你在哪儿见过鲜花盛开的景象?
d、立交桥:美吗?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美?
4、反馈检查:再听同学们这么一讲,我都知道刚才大家勾了哪些重要的名称,我来说,你们看课本,听我说得对不对,有: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树、花、立交桥、草坪、花坛、车辆、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5、同学们,刚才我们跑着在北京城里看了看,你觉得北京怎么样?
6、课文写得美,你们说得更美,我也想去看一看,请你们用读带我进城去开开眼,再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好吗?注意读出你自己美的感受。
生齐读课文。
music“读可以表达我们喜欢的感情,唱同样可以,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唱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师生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三、欣赏图片。
1、生看图。
2、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们的北京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充满了智慧和文化的城市,它用鲜花用绿树装点着自己的外衣,它用现代化的建筑、交通展示着自己的成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发出这样自豪的声音:(出示第五段)。
生齐读。
四、指导背诵。
这么美的图画,我真想把它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袋里,你们呢?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边想美丽的图画,边把它美美地背下来。
指名背。
五、总结。
写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课前准备词语本子)。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四
一、了解说明文和通讯既有区别,又有关联的特点。
二、了解通讯的特点。
三、了解改革开放后,北京立交桥的发展。
预习提纲。
一、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二、查字典,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匝道翌日迥异鸟瞰湍急老妪并行不悖疏浚。
三、掌握课本注释的词语。
四、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座立交桥?
五、立交桥有什么作用?
六、体会通讯的特点。
七、观察一座桥,能准确描绘出桥的构造和特征。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思考。
二、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1、本文的文体是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本文是以记事为主。
2、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学生口头描绘自己观察的立交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部分(1-8)主要写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
1、提问:作者为什么先写护城河桥?
作者在开头先写护城河桥的破旧而很不牢固,意在告诉读者,修建安全可靠、便利交通的新桥,是人们的强烈愿望,和后文描写的保障安全、美化环境的立交桥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赞美了立交桥。
历数见过的三座桥,并由此得出桥的概念--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建筑。接着,按时间顺序写了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发展状况。
2、提问:作者对各立交桥建成时间写得非常具体,为什么?
说明建桥之快,建桥之多。体现了改革开放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通讯写真人真事,力求真实准确,连用时间词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提问:怎样理解“长虹飞架遍京华”?
“长虹”比喻立交桥,突出桥的壮丽;“飞架”表现出立交桥的雄伟景象;“遍”,遍布,表现立交桥数量之多。突出表现了首立交桥的壮丽雄伟和数量之多。
五、讲读第二部分(9-14)写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彩。
先用了一个过流段,由立交桥的.发展转入到立交桥的造型和姿态,再分别具体描写了四座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桥的特点及风格。
1、提问:建国门立交桥的特点是什么?
桥“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草坪“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桥的造型特点。细读本段,建国门立交桥绚丽、雄伟、壮美的景象,就会显现于眼前。
2、提问:西直门立交桥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空腹转盘桥比足球场面积还要大。“犹如满月”,“好似盘龙”。
3、提问:三元桥风格特点和造型特点是什么?
“开阔、舒展、豁亮”,是三元桥的风格特点。“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则是造型特点。而街心公园“俨然一座立体花园”又是和其它桥的不同之处。
4、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玉蜓桥的?
这段文字共5句话。首句点明玉蜓桥的位置和更加壮美的特点,2、3句用总分结合法介绍桥的组成,突出了桥的壮,第4句运用比喻写桥的别致造型,想象丰富,生动形象。第5句描写桥区的优美环境,这五句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意表现出玉蜓桥“更加壮美”的特点。
5、学生指出课本扉页上的图片是哪座桥?
玉蜓桥。
1、提问:立交桥是一件艺术品,是画,是诗,没有它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在15自然段写出了没有立交桥时的情形用“长蛇阵”总写出汽车排队之长,以老妪迈步形容汽车速度之慢,以“自行车流”形容自行车聚集之多和绵延不断,以“冲破堤坝的洪水”形容自行车流的冲激之猛,行驶之快,以“哭笑不得”形容堵塞给人们带来的苦恼。
2、提问:立交桥建成后平交路口有什么变化?
“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和前面的路口堵塞形成鲜明的对照。
最后,从四个方面归纳了立交桥的作用,跨越时间的桥,节油养车的桥,保障安全的桥,美化环境的桥。
七、本文叙述了1974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发展状况和作用,描写了立交桥的丰姿,赞美了立交桥对便利交通、美化市容、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功能。
八、在表现手法上有独到之处。首先,描绘事物生动形象。较多的运用比喻,如写建国门立交桥“宛如一个巨大的苜蓿叶”,三元桥“组成一个巨大的蜻蜓”,在写立交桥之多时,用了“长虹飞架遍京华”。这里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和借喻,用得恰到好处,可见作者驾驭语言能力之高超。
其次,运用对比手法。作者写立交桥之前,先写护城河桥的破败不堪,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两种不同的桥,反映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描绘四座立交桥之后,又细致描写了立交桥建造之前平交路口交通混乱的局面。而立交桥则“改变了这一切”,“动脉栓塞”和“动脉栓塞通”两个形象的比喻,恰好表明了立交桥修建前后的变化。
九、结合课文,找出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1、表达方式不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记叙文以记叙为主。
2、写作目的不同。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以情动人为目的。
3、写作内容不同。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记叙文以写人叙事记景为内容。
4、写作要求不同。说明文要求具有客观性,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冷静地对客观事物解说,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为了达到表达效果,有时可以加入想象和夸张。
说明文中有时含有记叙成分,记叙文中有的含有说明,这种现象被称为说明与记叙的交叉。其作用是说明文中记叙是为了更好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为记叙服务的。
〔板书设计〕。
桥之多桥之美桥之用。
1978年-1988年建国门桥如苜蓿叶跨越时间。
1988年西直门桥如满月、盘龙节油养车。
长虹飞架遍京华三元桥开阔、舒展、豁亮保障安全。
61座玉蜓桥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美化环境。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五
1、感受立交桥的形态,进一步了解立交桥的功能。
2、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交流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儿童经验基础。
都见过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桥。
环境准备。
城市里常见立交桥的图片若干。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桥。
二、欣赏漂亮的立交桥。
教师小结: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通过一个个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红绿灯,免去交叉路口拥堵的烦恼。现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桥,城市立交桥越多城市现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师幼讨论:立交桥的作用。
高高架起在空中,
沟通东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顺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畅通。
四、作品介绍参观。
1、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2、引导幼儿在建筑区搭建各式立交桥。
课前幼儿对各种立交桥已经有所认识,对立交桥也产生了比较高地兴趣,尤其是双重立交特别感兴趣,通过师幼讨论,我发现幼儿对立交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一活动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六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文学诗歌的理解能力。
能较完整地朗诵、表演诗歌。
组织幼儿到家乡较繁华地段游览,参观新的建筑。
请幼儿、家长一起搜集地区标志性建筑图片,如桥、路、楼等。
绘画纸、笔及积木若干。
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出示自己搜集的图片,相互交流近期家乡的建筑有哪些?
基本部分: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新建筑?它们在哪个地方?叫什么?为什么要修建这些路、桥、楼?引导幼儿明白人们生活提高了、车多了、房子大了、空间小了,修这些路、桥、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的通行。
与幼儿一起说儿歌《立交桥》,
边表演边说。
请幼儿为家乡设计新型立交桥,用积木拼搭立交桥。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日常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搜集的'图片布置“家乡的新建筑”专题展。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七
1、尝试利用曲线和直线的穿插进行构图,表现盘绕的立交桥。
2、知道立交桥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体会立交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一、观看ppt,认识立交桥。
你们认识这三个字吗?什么是立交桥?
这些桥一样吗?它的形状像什么?
为什么要造立交桥?想一想如果现在没有立交桥上海的道路会怎样?
教师小结:立交桥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通过一个个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红绿灯,免去交叉路口拥堵的烦恼。现在上海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桥,城市立交桥越多城市现代文化程度越高。世博会的时候各国来宾来到上海可以在道路上畅通无阻的行驶。
二、欣赏范例,设计立交桥。
嘉定有立交桥吗?你觉得嘉定的哪些地方可以造立交桥?
这座立交桥有几层?哪层在最上面,哪层在最下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20xx年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立交桥会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什么?
请你为嘉定也设计一座立交桥,使嘉定的道路更通畅,更好地迎接世博会的到来。
三、相互介绍,传唱立交桥。
小朋友相互说说自己设计的立交桥。
老师介绍立交桥的儿歌。
高高架起在空中,
沟通东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顺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畅通。
留疑:立交桥可以分成哪几种不同的种类。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逗号,进一步落实句号和句子。3、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初步学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重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和两种句式的训练。
难点“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训练;字形难点:北、前、升;字音难点:京、前、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时间备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指导写字。
2.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课时
1.课前让学生了解一下北京近几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字卡片,有关北京夜景的图片。
3.简单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1.引导学生说说通过上学期学习《北京》一课,对北京有什么印象。(启发学生回忆,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
2.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北京景点的资料、图片及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学生结合自己查阅资料,体会,有搜集图片的上台展示,并简要介绍)
3.白天的北京很美,夜晚的北京更美!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吧!(出示课件,北京夜景)
1.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把生字的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有困难的多读几遍。
3.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4.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组织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及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情境)
5.写字指导
(指导束、单、勾、夺、府、宫6个字,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指导写正确写美观。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主要抓住这些地方的什么景象来写的?
(2)找出最能表现北京夜景特点的词语。
(根据学生回答,按顺序板书天安门、长安街、广场四周立交桥、商业街、故宫辉煌明亮)
2.回读全文,感受、辉煌、明亮
教学过程:
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句。
2.齐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北京城特别美。(引导学生理解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再让学生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地方?并要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及不明白的词语。
引导看图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银河也可以联系实际理解词句)
3.指导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多种形式读)
4.组织合作学习第三五自然段及理解词句。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犹如一词并引导学生抓住犹如道道彩虹这个比喻句,想象出立交桥,拱型的桥身,凌空飞架,彩灯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及引导学生抓住照明灯、草坪灯等,体会灯的形状和色彩,体会街道的美丽,繁华并指导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焕然一新、五光十色体会如白昼一般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汇报古老的故宫为什么变得年轻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抓住倒映、银光闪闪等重点词语,体会古老的故宫年轻而美丽,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6.齐读最后一段(读北京的明亮、辉煌)
给出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多。(教参p69高大的建筑物)
用一幅画表现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生字卡片
二 次 备 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自由说。
其实,夜晚的北京城也很美。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 络绎不绝 华灯高照
长安街 勾画 喷泉 王府井 紫禁城 一束束 一幢幢 繁华 辉煌
3.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讨论交流: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就亮起来了。
3.你觉得夜晚的北京城里什么地方最美?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吧。
4.师生赛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2.生读,交流:
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紫禁城。(在黑板上贴出四个景点的名称)
3.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开始今天的游览吧!别急,先看看导游的要求。出示自读提示:
(1)从2-5段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由读。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了这个景点的美,画出来,读一读。
(4)同桌交流学习体会,并美美地读一读你选择的内容。
4.全班交流,师点拨突破难点。(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说到哪个景点介绍哪个景点)
(1)东西长安街
a.你看到了哪些地方的美景?(指导说话:来到长安街,我看到了-----引导读句子。)
b.哪些词语写出了长安街亮起来了?
借助图片感知: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及相关句子的意思。
c.如果现在正是华灯初上,你漫步在长安街街头,身处点点灯光之中,闪烁的灯光如银河从天而降,想象你就身处其中,你能美美地读出这一段吗?自己练一练吧!
(2)环形路
a.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犹如”换一个词读一读吗?
b.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c.读,评读,引读,男女分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商业街、王府井、紫禁城。感知“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等词语。
(4)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
二、回顾全文,深化情感。
1.看插图,让学生再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的赞美之情。(说一句赞美北京夜晚美的话)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
三、拓展延伸。
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书籍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我们居住的城市美丽的夜景。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一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1~2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学习9~11段
1.自读9~11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前后照应)
2.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五)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二
学会"梨、桃"两个 字,学会本课的词语 子,感悟到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
1.学习和积累词语。
2.复习识字方法,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3.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有的生字笔画较多不好掌握。
1.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画的这些都叫什么呀?板书: 水果
师:秋天到了,这么多水果都成熟了,真是水果 大丰收呀!板书:丰收,跟老师一起认真写。
2.多种形式读书 师: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一起去看 看(打开书41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水果的名字。
(2)你们都认识这些水果了吗?读给同桌听,一 定要叫对水果的名字呀!
(3)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各种各样的水 果丰收了。各种各样,都有哪些水果呢?一边轻声读 一边用笔圈出来。
(5)没有圈对的同学,赶快改一下。谁改完已经 坐好了?
(1)你还认识吗?自己读读。
(2)谁领大家读读。
师:我们看,这几个字里有的是说水果名字的,你能帮他们找到小主人吗?
第一次:菠、梨、桃; 那这几个字呢?应该贴在哪?
第二次贴:弯、沙、甜
3.笔顺。
师:你们还挺聪明,我们再一起读读这6 个字吧! 你们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师:为了记得更清楚,我们一起看看笔顺跟随。
(1)实物投影:桃这个字写的时候容易倒下笔, 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2)像这样,边说边写,把剩下这几个字的笔顺 记清楚。
师: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记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说怎么记(板书:说)可以描一 描书中的红字(描)还可以在本上写写(写)。 你们能记好这些字吗?真能? 不过,先别着急记,这有两个字提醒大家一下。
(1)弯:怎么记住它?下面的弓不太好写(变红), 和老师一起写写。弯弯的什么样?作动作告诉我。
(2)甜:这个字呢?怎么记? 右边的字是甘,甘蔗的甘,它也不太好写,再跟 老师一起写写。 瞧,舌头品尝甘蔗,味道甜又甜,跟老师一起说。
(3)小结:闭上眼睛你能想出弯和甜的样子吗?如果你能想出来,就说明你记住它们了。 孩子们,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我给大 分钟,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6个字,就评他 为识字大王,还有精美的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那就赶紧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吧!一会可要听写呦!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记)
(4)记住了吗?还用看这些字吗?准备听写了: 第一个字要猜个谜语:桃(浑身长满小细毛,歪 着小嘴对我笑)想想,是什么?快写下来吧。 第二个字还是一个谜语:梨(长得像葫芦,颜色 黄澄澄) 下面的字看拼音写,课件出示。
(5)老师在课堂上判一判,写完全收上来。
(6)展示学生的听写,纠正错误。
1.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木)
师:看,木加兆字组成桃,木加利字组成梨;谁 表音来,谁表意,请你留心多注意! 别看它们都有木,可是,一个是瘦瘦木字旁,一 个是扁扁木字底。写好它们可不容易!
2.整体观察,你发现什么? 课件显示:桃:左窄右宽;梨:上高下扁
3.师范写 5.展示一个人的,比刚才听写时写的进步多了。
学会这么多字,你高兴吗?我们也丰收了,让我 们一起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三
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什么媒体报时,总是说北京时间几点钟?想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
二地方时。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正午12时的规定:当太阳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时,那里就是正午12时。
地球上相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
请做模拟实验:
将地球仪北极朝向自己。
1在不同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2~5根)观察时间。
2在同一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观察时间。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读图与填空。
地方时: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为什么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
三、时区的划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地方时问题,讨论。
同一瞬间不同地方的不同时刻不同,为什么?
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这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根据。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中央经线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所有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吗?
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的划分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划分的?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左右各多少度?
计算:
1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2北京午夜23:00时,我国新疆、巴黎、纽约、东京、等地的时间是多少?
四.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怎么办?
为什么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线?
日界线在那个时区?
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这条线不是直的?
相反,向东航行呢?
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填空。
提示:日界线所在东西十二区的时刻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人为规定的,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日界线西侧开始,自西向东每跨过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到日界线东侧时加了24小时,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线西侧是5月2日0点,日界线东侧是5月3日的0点,根据地球每转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时刻,日界线以东的区域已经转过一天,进入第二天,而日界线西侧还是该天的起点。如:在东西十二区里,如当日界线西侧为上午10点时,日界线东侧也为上午10点,它却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五一节的讨论。
新课结束,小结。
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和科学作业本上的练习。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教案2》,来自网!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五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课时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六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北京教案教学设计好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article/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
(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2)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北京的立交桥教案篇十八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0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