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我们应该重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写一篇扣人心弦的作文?来听听我的建议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范文中学习到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一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1、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小学音乐歌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2、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教学目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分割线。
我在教学中准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第一个环节:音乐形式师生问好。
第二个环节:大屏幕显示美丽的夜晚,星星闪烁,师生一起做《小星星》律动。通过律动导入了游戏照镜子,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三个环节:综合训练。
我吟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导入当山林公公披上青绿色的礼服,当鲜花姐姐换上鲜艳的裙子,当小草弟弟从泥土里钻出来,当漂亮的小黄鹂在翠柳上鸣叫的时候,它们都在做什么呢?哦,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它们是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你听:小黄鹂在唱“嘀哩哩……”这时我放动画显示小黄鹂的歌声,然后引导学生唱这两句也就是歌曲的难点,通过动画形式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个环节:学习歌曲。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春天”:包括看春天、说春天、唱春天三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1、用语言描绘多彩的春天。
我首先采用提问的方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问题要问问你呢?你听:屏幕显示小黄鹂问:“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来到了吗?春天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春天呢?”
学生发言,说春天: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冰雪融化了,很多小花也开了,有的学燕子飞回来了,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把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
看春天: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小结:嗯!春天真美,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只要大家用心去看,去感受,其实春天就在咱们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里,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就来到了,春天有许许多多好看的好玩的,大家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首跟春天有关的歌曲,想知道是什么歌吗?请认真看看,仔细听听。学生随着媒体展示的动画《嘀哩嘀哩》,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2、唱春天。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我给予指点,情绪提示,然后让学生为歌曲起名字,由于这首歌版本很多,歌名也不少,所以我在这里设计了学生起名,既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发言后,我再小结:我们经常在一些光盘和磁带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歌名,它们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还有刚才小朋友们起的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都可以作为这首歌曲的名字。
3、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让学生自学歌曲第二、三段歌词,真正实现学习自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我启发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然后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用歌声告诉老师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
4、教学延伸,创编歌词,体现创新。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小朋友的眼睛里……,下面让我们走进春天,找一找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为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收集图片语言资料展现春天的各种风光景色,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另外还有一个小组为打击乐队,用小乐器为歌曲编伴奏。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第五个环节: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谢谢春姑娘带来的春天的礼物,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下面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这时课虽终,思未了、趣未尽,情更浓。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二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三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
2、教学目标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4、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我的想法。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着简洁、形象、直观、概括的原则,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四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歌曲的演唱形式》,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说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策略及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及分析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老师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教学设计的。
1.说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新课标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听、唱、想、创作等形式体验、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展示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完成任务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歌唱分清各种演唱形式。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刚进中学大门,对初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求知欲特别强,上课也能认真听讲,这是上好音乐课的基本条件。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以唱游为主,注重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加强,课堂教学更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和引导。所以,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音乐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本课我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为此我精选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魅力的同时,享受亲历知识产生过程的快乐。
2、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带着对歌曲的体验进入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歌曲的体验去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暗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1、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唱、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3、 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运用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辟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让学生运用会唱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将组内各个成员的意见统一成小组意见”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
1、让学生运用baidu 、ggle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每个学生作为歌曲的研究工作者都动手查阅资料并将资料整理,小组为单位以口述的方式上交研究报告并在全班交流。
2、让学生在教师的网站上测试。测试的内容是根据你所听到的歌曲说出其演唱形式,在每次提交答案后都可以得到评判,还可以重复答题。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趣研究
(1)教师给大家送一份本周的见面礼:为大家唱一首歌《雪绒花》
(2)提问引出课题,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整理。
(3)创设情境,将学生设定为特定的身份,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
(1)学生集体为老师唱一首《雪绒花》 作为回赠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并学着整理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料。
(2)共同整理出独唱、齐唱的特点。导入新课
(3) 小结出几种典型的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设定为特定的身份,要求他们完成以下任务,由于特定身份学生会很积极去完成任务。
活动二 探究学习,口述交流,听唱体验
(1)组织学生分组各自按不同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
(2)组织学生用口述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并以个人观点参与到其中,进行小结。
(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并将其整理,整合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用听、唱、创编等方式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
(1)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感受到歌曲可以由这么多不同的演唱形式的同时,自己的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展示,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又能较好地落实教学重点。
(3)对本土歌曲的体验,与乡土教育相结合。复习了第一单元歌曲,让学生有想把会唱的歌曲都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愿望。通过想象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三小试牛刀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好测试的网站并将其放在服务器上运行学生在网站上测试自己本节课里的研究成绩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量规,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
六、说对教学效果的预测
1.通过教学,我预计会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学生能准确地辨别各种演唱形式,并能较好地掌握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
(2)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快乐,这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后没有及时对整理结果和体会进行文字性或ppt形式的小结,导致课堂讨论活动的结果无法形成文字,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所查找和展示的资料比较丰富,导致教师对每个活动时间分配不好。
以上是对《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在交流与表演中,学习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确定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我的总设计思路是激趣导入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练习赛来分段欣赏、感受乐曲,通过表演、游戏等艺术活动欣赏、感受全曲,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去自主参与、自主探索、掌握新知,重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与表现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一)激趣导入: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理念,所以我一开始的过渡语设计如下:很高兴又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所以呀我今天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个礼物是老师的一个外国朋友送的,我还来不及打开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分享?然后请一位学生来点击课件打开礼物(即一套精美的玩具兵)。
(二)节奏练习: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艺术教学要重视活动性、实践性的新理念。因此我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思考玩具兵行走的神、形,并让学生尝试着表现一下,体会行进的步伐。
1、请个别学生模仿着走一走。然后选择一段乐曲(a或b)配合着操练一下。
2、请两小组比一比,哪组走得最神气?要求配合着乐曲进行。
3、再请个别学生模仿骑兵行军的神、形。然后选择一段乐曲(a或b)配合着操练一下。
4、也请两小组比一比,哪组模仿得最像?也要求配合着乐曲进行。
5、指导学生分析二段音乐,比较适合配哪一种玩具兵行走?为什么?然后配合着乐段演一演。
(三)欣赏练习:首先,向学生介绍乐曲:过渡语:你知道这位外国友人为什么送我们这份礼物?原来是让我们来分享他的一个甜美的梦。这个外国友人是德国的作曲家:莱昂·耶塞尔,这套精美的玩具是他小时候的钟爱。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是这样的:晚上,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根据这个梦这位作曲家就写了一首有名的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乐曲。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乐曲:这首乐曲与以往的乐曲有个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作曲家创作了引子与尾声。我们先来分别听一听。接着,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一遍,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段可以站起来演一演。
(四)实践创作: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艺术教学要重视实践性,鼓励音乐创造的新理念。因此,我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游戏《超级变变变》首先多媒体展示四个玩具兵,让小组选择点击一个变成另一种学生喜欢的玩具,然后小组讨论设计表演动作。(四个主题:动物玩具兵、瓜果玩具兵、水族玩具兵、卡通玩具兵)然后组织学生上台展示表演,自选音乐伴奏(乐曲主题音乐a、b段)。
(五)拓展感受:指导学生感受《解放军进行曲》领略我国解放军的雄姿。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最后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玩具兵走出音乐室。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六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2、学唱学堂乐歌《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
1、了解李叔同。
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歌谱。
1、学生聆听器乐曲《送别》,说出乐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古筝)乐曲迷漫着怎样的色彩?(抒情、忧伤)。
2、听着音乐朗诵小诗(《送别》的歌词配器乐曲《送别》),说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3、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送别》影像)(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
二、新歌教学:
1、学唱《送别》(出示歌谱)。
(1)初听歌曲,你可以用“lu”跟着歌曲哼唱歌曲旋律,并找出歌曲换气的地方。
(2)按正确的换气再次哼唱旋律,并要求声音连贯统一。
(3)让我们保持这个状态,并用高位置的声音,送去我们对李叔同的怀念与仰慕之情。一起高位置有表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意境。
(4)尝试自己学唱,找出你唱得最美的一句。
2、教师纠正不足,学生练唱。
3、全班齐唱,唱后师生评价:是否连贯深情。
4、用柔美的歌声演唱全曲。
5、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6、学生跟琴再唱。
7、播放音乐,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歌曲。
8、同学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吧……(《城南旧事》影像)。
三、课外拓展:
1、简介“学堂乐歌”
师:从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来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年代,你知道吗?(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作者李叔同。
2、简介作者李叔同及其作品风格。
李叔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他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成就非凡,颇有造诣。对于李叔同的歌曲,有学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等;抒情歌曲,如《春游》《送别》《早秋》等;哲理歌曲,如《落花》《晚钟》等。
3、师:李叔同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荡人心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充满了豪言壮语与爱国激情的《祖国歌》,《祖国歌》又名夕歌,是他编写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立志爱国的最好体现。(《祖国歌》(夕歌)影像)。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诗的意境是让人沉醉的,而谱曲后的诗更是意味深长,久久萦绕心头。你不妨也试一试,用《送别》的曲调,填上一段你喜爱的诗词,唱给大家听,或许它也会成为一首校园歌曲呵。最后让我们在《送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七
【课时】1课时(40分钟)。
【学生数】46人左右。
【授课类型】声乐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
1、歌曲的作者。
2、关于学堂乐歌。
3、歌曲的创作背景。
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
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
1、气息与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
(2)3?2?︱1?—。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
(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
(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
(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
(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
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八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或殴打能够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而来的一首幼儿歌曲,小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所选择的音乐将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另外,活动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音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呕吐能够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脱班幼儿很喜欢一边哼唱一边做模仿动作,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及感兴趣,并好模仿动物的动作,因此对这首歌有强烈的兴趣成了游戏的基础,目标2是目标1的基础上进行,又是目标1的突破口,而遵守游戏的规则幽将是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对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加强节奏感等,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情景课件。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一、引出课题:听小鸡叫,问“谁来了?”幼儿回答,打开课件引出小鸡及音乐。
二、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学做小小鸡。
托班幼儿正处在听觉感官发展时期,听觉的发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对音乐能表示出明显的情绪反应,这一环节是幼儿的听觉感受及动作感受,使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印象。
1、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2、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3、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1、边听音乐,边哼唱歌曲进行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2、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今天,我组织了小班音乐游戏《小小鸡》。在活动前,我认真的揣摩教材,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的设计了教学环节,并为此次活动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幼儿与同伴愉悦的玩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和美,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个目标顺利完成。
本节课我利用课件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和幼儿在看课件的过程中让他们想各种办法学习不同动作的小鸡,并想办法藏起来。通过这一环节,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并且幼儿对动物的模仿非常感兴趣,所以本环节对之后的学习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首歌曲的第三乐句是让幼儿把自己藏起来,通过课件及教师的引导,幼儿能想象到不同的办法进行躲藏。
1.带孩子听音乐,做律动入场。我利用《小鸡走》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下边的活动做准备。
2.看课件,学习“小小鸡”歌词,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因为课件的形象直观,幼儿对这个活动的特点特别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模仿小鸡的不同动作。
3.让幼儿根据图谱学唱歌曲。我首先以清唱并拍打节奏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和幼儿一起边拍边唱歌,加深幼儿的记忆。在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幼儿边唱最后一句边回到座位上,在这里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加上了游戏规则,这样就为突破难点,也为下一环节的游戏进行做了充分的准备。
4.交待游戏规则,学习完整的做游戏,因为小班的控制能力差,所以我觉得这个环节是此次活动的难点。应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难点,我就抓住了孩子比较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告诉幼儿:“你们藏起来的时候能不能说话?”幼儿回答:“不能”“为什么?”“说话会被抓到!”这样的谈话形式让幼儿自己讲出游戏规则。所以在进行的时候大部分幼儿都能遵守游戏规则,也会在最后一句时边唱边回到座位上。
5.活动结束的时候,在音乐《小鸡走》中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选择的这个音乐又与本次活动的主题相呼应。
本次的教学展示是我第一次参加,在说课的时候因为紧张而说的不够完整。之后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上有点欠缺,到最后的玩游戏时结束的有点仓促。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活动课,之前的各项准备都很重要。要提前了解幼儿的各项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环节,设计出有趣的情景。让孩子快速的融入活动中去,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孩子们也更加喜欢这样的活动设计,更加喜欢这样的幼儿教师!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九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1、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2、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3、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能否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把《长亭送别》这折戏概括一下?
2、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3、文中哪几支曲子体现着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
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诗词并且与口语结合的?有何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前与大家见面,并且能够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机会。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安徽是我的故乡,绩溪是我的最爱,你们是我的朋友。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尽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发展。看到安徽的巨大变化,想到它的灿烂前景,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在这里安心地学习,想到现在的海湾战争局势,我很担心。真的。真诚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诚地希望爱满天下!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讲到“长亭送别”,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不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欢这《送别》,所以,用小篆写了这幅字。我带来了,给大家看一下。当然,这次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这字写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把它作为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能够唱的同学就一起来唱吧!谢谢!
(教学设想:通过充满深情的导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做人联系”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熟悉的影片唤起学生的联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磁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基础。)。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三、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把握两个目标。
(教学设想: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可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下,大海中,罗丝在杰克的引导和鼓励下,爬上船头的栏杆,张开双臂,闭目呼吸。也可举学生送别朋友,学生与父母分别的场景,因为有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明确:景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
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讲析时一可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滚绣球]。
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借景抒情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身心憔悴怨恨。
过渡语: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
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教师展示书法作品。
(教学设想:通过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通过再次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增加兴趣,获得美感。)。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简单赏析[二煞]。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
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3、拓展学习视野,欣赏越剧片段。
(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语: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能否作专题研究?
3、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4、能否从文中找出几副对联?或者根据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拟几副对联?
5、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能否写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
(设想:作业本着“因人制宜”原则,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小组完成,给予充分时间,体现开放性,独立性,合作性,注重过程,讲究体验,力求质量。)。
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叛逆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气氛诗情画意化用诗词加深意境促人想象)。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
1.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说学习重点】。
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说学习难点】。
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说方法指导】。
诵读法点评法。
【说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a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筵席()玉骢()迍迍()蹙眉()萋迷()。
玉醅()金钏()靥儿()谂知()青鸾()。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级)。
1、《长亭送别》这一折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场景?(请用四个小标题加以概括)。
2、《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反映“。
”(提示:用课文原话)的送别主题。)。
三、阅读与品味(c级)。
(一)赏读“途中之境”
赏读曲词《端正好》。(先背诵,后赏析。)。
1、有哪些意象?组成了并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哪俩个字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明确:前者不仅把离别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昨夜伤心到天明,血泪竟染红了整座山林!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非霜林醉,乃人不能自禁也。至此,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情由景生,境由情出,世传王实甫写到这里“思竭,扑地而死”。)。
3、这幅图画中哪句话展现了主人公的主观感情?又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二).赏读“滚绣球”
1、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会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三).恋恋不舍、痛苦担心是夫妻分别是的人之常情,莺莺在送别张生时还有一种特别的心情是一般情侣分别时不一定有的,是什么之情呢?一起品读“朝天子”。
1.在这里,崔莺莺还表露了这样的情感?
2.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是两情相悦,长相厮守,她这种对爱情的认识在课文中表现了多次,请分别找出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思想的句子。
(四)赏读“目送之境”回答问题。
1、《一煞》《收尾》写了哪些景?
2、《一煞》《收尾》中的那景是怎样体现莺莺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的?(提示:可以从“极目而不见,欲语又无人,闻声人无迹,见马不见人”四处入手,这支曲子句句写景,句句含情,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四、探究与对话(d级)。
1、对待爱情和科举功名、莺莺、老妇人、张生各有什么想法?(最好应用“幺篇”和“朝天子”中的话回答。)。
2、结合全文,概括文章所揭示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c级)。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简单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1、朗诵、背诵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理解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人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君问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离别,因而备酒践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别愁绪,因而,送别诗情感低沉,但李白的《送友人》却毫无缠绵悱恻的悲伤情调。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大李杜),他的诗以抒情为主,诗风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后人辑有《李太白全集》。
(三)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并范读全诗,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中传达的感情。
2、教师提示诗中的生字读音,点拨词义。
3、学生齐读,教师评读。
4、教师划分朗读节奏。
5、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读。
(四)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教师明确:
(1)点出送别地点和环境,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别。
(2)“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3)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青”对“白”相间,色彩明丽。
2、分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孤蓬,这个意象,借喻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3、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
(1)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寻味。“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2)浮云飘动像是游子不宁的心绪,落日迟迟如同友人难舍的情深。
(3)情景交融,“浮云”、“落日”作比喻表明心意,隐喻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心情。
4、你认为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什么特色?
教师明确:
(1)化用典故,以景衬情。
(2)挥手,离别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觉没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马尤如此,人何以堪!暗写了李白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诗的特色是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论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2、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六)拓展延伸。
离别之情的比较:
1、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比较。
教师明确:《送友人》豁达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哀伤凄凉。
2、与高适的《别董大》比较。
教师明确:《送友人》豁达乐观;《别董大》豪迈、激昂。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1、可取之处:
(1)以朗读穿插于全文学习中,有助于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按照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顺序梳理诗歌,有助于学生理解。
2、不足之处:学生年纪较小,无法深刻体会到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五月的夜晚》,这是一篇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能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 、 说教材
首先是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儿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五月的夜晚》。它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起伏委婉,颇具特点,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2、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五月的夜晚》,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神秘、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欣赏图片并伴随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 学唱歌曲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2、介绍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信息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
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4、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5、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6、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 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的方面我首先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然后,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 创编活动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 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五月的夜晚》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五月的夜晚》的愉快声中的结束本课。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风俗民情,并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2、参与歌词创编,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3、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体验和感受藏族风俗民情;
2、参与创编歌词的活动,并能积极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强弱部分的处理。
2、感受藏族的风俗民情。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碰铃、沙锤、串铃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我的朋友就是你》(进教室)。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动作、器乐)。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师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听,他们现在正高兴地歌唱呢!
听(播放课件《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师舞蹈)。
2、介绍西藏。
师:小朋友们能够听出,这群快乐的小孩,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吗?生:……。
师:真棒。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一员,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外来的朋友都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饰品多样,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很高,大约有8848千米,据说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们勇敢坚强,也非常朴实。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平日的活动中,藏族人民善于赛马,所以他们非常的快乐。
师:今天,徐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唱。
(1)听(切换alt+tab)。
(2)读歌词{师:你们能跟着徐老师把歌词读一读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
生:……。
师:对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的意思。
(3)节奏练习。
师:现在徐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我来做一个拍手跺脚的练习,你们来模仿我。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四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索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基础版第二版第一单元声乐选曲《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1、说内容:
《银屏之歌》即电影、电视剧里的歌曲。本单元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影视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自主分析其中影视音乐的作用。这节课就是通过学习电影《城南旧事》里的插曲《送别》来了解影视歌曲的。
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城南旧事》荣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影片选用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也就是《送别》)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表达了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为此,《送别》这首歌曲的主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歌颂了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
3、说学习目标。
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背唱歌曲《送别》。并能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德育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送别》,理解主题音乐的内涵。
难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
学生对《城南旧事》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和视频,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启发探究法。
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潜能。主要从听、说、唱、演四个要素入手,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和表现欲,让学生能达到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展示音乐的效果。
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是什么电影的什么歌曲?
2、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银屏之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银屏之歌——《送别》。
(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且点明了这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学习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a、什么是学堂乐歌?(教师播放第三章幻灯片)。
2、教师对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播放第六、七、八、九章幻灯片,让学生知道李叔同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以及他从事艺术的经历。
3、欣赏课件播放音画,回答问题:
a、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和特点?(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b、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声音轻柔含蓄)。
(目的:让学生通过聆听来熟悉音乐的旋律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通过视频来感觉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上找出《送别》这首歌的作者,出处,地位。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课外知识说出歌曲的相关信息。)。
4、出示简谱,播放第十三章幻灯片。
教师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如:c调、4/4拍、附点音符、半音7和4唱法等。
5、教师范唱和教唱简谱一至二遍。
6学生跟音乐唱一至二遍。(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7、老师伴奏,学生哼唱。
(再一次熟悉歌曲,通过哼唱让学生更能感受歌曲的意境,使中上游学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很想大声音唱出来,跃跃欲试的想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5、老师伴奏,学生大声齐唱。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最完美的声音表现了出来,老师也掌握了学生的自学程度,并能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
6、纠错:
(齐唱后,个别小节可能有唱错的地方,如:第三句和第六句的结束音分别是2和1,容易错;最后一句的附点四分音符,唱不足一拍半。半音7唱不准。)纠正:先启发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学的好的同学范唱,其它同学学唱,这样生教生,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补充了差异,张扬了个性。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实在纠正不好的,老师来精讲点拨。
(三)巩固补救。
a、男女分唱。
b、小组分唱。
c、男女轮唱。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学生,这些同学个别地方还唱的不熟,通过以上措施使会唱的能带着感情背唱,不熟的能达到会唱、熟练的效果。)。
(四)拓展知识。
1、新编歌词,唱给你的好友听。
(本环节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用多彩的形式来展示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充满了活力,让音乐与其它艺术紧紧的融合为一体。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这样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掌握程度有个正确的分析)。
整节课,老师只教唱一两遍,学生就能圆满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了才华,水到渠成地就达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五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纠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
五、做游戏。
萝卜蹲游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新歌。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如果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仔细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六
班级:20xx级学前教育2班。
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枉凝眉》。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背唱歌曲《送别》。并能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送别》,理解主题音乐的内涵。
难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电视吗?你们喜欢看哪些影视剧呢?《西游。
记》、《地道战》、《流星花园》。大家会唱里面的歌曲吗?(会、不会)。
《红楼梦》——枉凝眉。
《水浒传》——好汉歌。
3.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导学生兴趣。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电影歌曲《送别》。
二、讲授新课。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学习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什么是学堂乐歌?
播放第三章幻灯片。
2.教师讲解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播放第六、七、八、九张幻灯片。让学生知道李叔同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以及他从事艺术的经历。
3.教师让学生来欣赏这首歌曲。
播放电影片段《城南旧事》。欣赏完后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和特点?
4.老师讲解演唱这首歌曲的要求。
播放第十二章幻灯片。
5.教师出示歌曲简谱:第十三章幻灯片。
教师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如:调式、4/4拍、连线音符、附点音符等。
6.老师范唱和教唱简谱、歌曲一至二遍。学生跟音乐唱一至二遍。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7、老师伴奏,学生哼唱。
(再一次熟悉歌曲,通过哼唱让学生更能感受歌曲的意境,使中上游学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很想大声音唱出来,跃跃欲试的想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8、老师伴奏,学生大声齐唱。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最完美的声音表现了出来,老师也掌握了学生的自学程度,并能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
9、纠错:
(齐唱后,个别小节可能有唱错的地方,如:第三句和第六句的'结束音分别是2和1,容易错;最后一句的附点四分音符,唱不足一拍半。半音7唱不准。)纠正:先启发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学的好的同学范唱,其它同学学唱,这样生教生,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补充了差异,张扬了个性。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实在纠正不好的,老师来精讲点拨。
(三)巩固补救。
a、男女分唱。
b、小组分唱。
c、男女轮唱。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学生,这些同学个别地方还唱的不熟,通过以上措施使会唱的能带着感情背唱,不熟的能达到会唱、熟练的效果。)。
(四)拓展知识。
1、新编歌词,唱给你的好友听。
(本环节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用多彩的形式来展示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充满了活力,让音乐与其它艺术紧紧的融合为一体。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2.完成创作作业,下节课老师检查。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这样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掌握程度有个正确的分析)。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七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能穿透时空,触动人心。每当面临离别,音乐总能用独特的方式抚慰内心的伤痛。近日,我在离别的时刻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深刻体悟到音乐送别的意义。在经历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五个方面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音乐送别能缓解离别之痛。离别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在分别的瞬间,无论是对离别的恐惧还是对未来的迷茫,人们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然而,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曲调轻柔、旋律舒缓,仿佛是一双无形的手轻抚着内心的伤痛,让人们在离别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安慰。我曾经经历一次离别,在朋友的送别聚会上,音乐响起,温柔的曲调将我的悲伤全部抚平,带给我一丝坚强和勇气,真正减轻了离别之痛。
其次,音乐送别能传递深情。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将人的情感转化成美妙的旋律。当面对离别,人们常常说不出更多的话语,音乐成为了最好的沟通方式。一段动人的音乐旋律,能够把内心的思念和祝福传递给他人。在我的一次离别中,我选择了一首深情的歌曲作为送别礼物,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准确地表达了我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当我弹奏完最后一声,朋友的眼中闪现出了感动的泪花,我知道我用音乐成功地传递了我内心的情感。
第三,音乐送别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心灵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然而,在音乐的陪伴下,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离别时的音乐交流让人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好友分别去不同的城市工作,我们选择了一首共同喜爱的歌曲,在电话里同时播放,就像面对面聆听音乐一样,我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仿佛变得近了许多,离别时的思念也因此得到了宣泄和抚平。
再者,音乐送别能唤起回忆。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记忆媒介,在听到某一首曲目时,人们的记忆会瞬间被唤起。当在离别的场景中播放曾经共同聆听过的音乐时,人们的回忆仿佛被打开了一道门,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涌现。这些回忆像是过往时光的宝藏,有笑有泪,有欢乐有忧伤。我曾经离别过很多次,每一次的别离都会让我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这些回忆将与我一同长存。
最后,音乐送别能留下美好的记忆。离别是痛苦的,但是当那熟悉的音乐响起,让人们忘记了别离的悲伤,只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舒心的感受,更是一种能够记录时间的力量。我记得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时的那一刻,校园广播中响起了送别的音乐,所有同学的眼神中都写满了不舍和感激。那一刻,音乐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留下了一段珍贵的记忆。
总之,音乐送别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缓解离别之痛、传递深情、增强情感联系、唤起回忆,并且留下美好的记忆。在今后的离别中,我相信我会为自己和他人选择一首深情的音乐,通过这份特殊的礼物,用心去表达那份深挚的情感,将音乐的力量带给每一个离别的人。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八
1、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学习歌曲,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乐于参与集体舞,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与小朋友间的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小蚂蚁头饰。
2、让幼儿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3、幼儿已有跳集体邀请舞的经验。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l)让幼儿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小朋友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幼儿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幼儿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1)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小朋友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
(2)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大声朗诵歌词,让小朋友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幼儿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小朋友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幼儿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不同的特点。
4、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小朋友便于记住歌词,让幼儿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小朋友接龙,然后小朋友间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幼儿掌握记熟歌词。
5、跳集体邀请舞。
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头上带着小蚂蚁的头饰,再找出几个幼儿当邀请者组成里圈,教师示范里外圈动作,讲明要求,组织小朋友都参与,都分别当几次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充分体现小朋友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6、小结。
提问小朋友,你们通过上这节音乐课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或体验到了什么?表演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教育等),幼儿基本上都能说出来,这种总结方式,让幼儿善于动脑、善于归纳学习内容,也便于记忆、领会。最后教师期望小朋友都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内容:
《鼓和号》。
教学目标:
1、用自然、快乐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乐感;
2、用拍手、拍肩等方式感受、表现歌曲的节拍与乐句;
3、认识多种不同的鼓和号,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各种乐器,鼓励学生动手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乐器制作”。
教学重点:
1、准确并有表现的演唱歌曲;
2、感受三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关系。
教学难点:
1、歌曲最后一句旋律音准的把握。
2、三所学校学生互动时的配合;
3、运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乐器,并参与音乐表现。
学生学情:
三所学校的同步课堂,中心校区的学生是一年级学生,乐理知识还很浅,但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且直接面对主讲老师。教学点学生是二年级学生,地处偏远农村,音乐课基本从去年11月同步课堂开设才开始,接触音乐的机会和途径也远不及中心学校,但他们年龄要长一岁,理解能力和自制能力要好于中心校区。三校学生对三拍子不熟悉,但只要初步感受即可。不在同一个空间上课,涉及到设备的时间差、声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三校学生学习和互动,要尽量仔细,多预留时间,注意力也要多放在教学点。教学内容尽量精简。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出示号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师:这些乐器都属于?(号)师板书:号。
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鼓和号》。
二、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
1、初听歌曲,谈谈感受。
a、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欣赏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
b、再仔细听一听,看看刚才同学们说的对不对。
c、有谁注意到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你能用动作表现这种节奏吗?
2、读一读。
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吧。
(设计意图:先有强弱的、美美的读,再拍手拍肩读,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强弱弱的节拍感,并理解歌词,熟悉歌词。)。
3、唱一唱。
a、教师唱歌谱,学生唱歌词。注意最后一句“鼓”字,一字两音的准确演唱,和整句音准的准确把握。
b、唱好字音,字正腔圆。
c、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了解、感受三拍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1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