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指导性文稿,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希望以下教案范文对大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参考。
画草原教案篇一
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3)结合这一段。
画草原教案篇二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的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的活动和美术作品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符,请幼儿安静欣赏。
3.启发幼儿根据音乐与画面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4.鼓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
5.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这首歌词共分三小节,歌词中描写了草原的无限美丽风光,赞美了牧民们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件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体现草原的美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画草原教案篇三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掌握节奏并会创编节奏。
2、幼儿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草原的美丽,及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课件、歌曲、头饰、小鼓、手玲、沙锤、蒙古服饰、节奏图、圈、幻灯片
活动过程实录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一起骑着小马去好吗?
小朋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草原)
实录:此环节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草原我的家”,大大的背景图,当幼儿坐在地毯上时,就好像自己做在草地上一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曲,感受着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1、教师介绍蒙古族的特点。
广阔的草原可真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们勤劳、善良,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喜欢吃乳制品、羊肉,喜欢骑马,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上,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蒙古族的舞蹈好吗?(1)、骑马、2摔交(小骑手)3、哄羊(蒙古族)4、雄鹰(蒙古人)
2、幼儿听歌曲,创编动作。
现在我们是草原上的舞蹈家,我们一起把舞蹈动作编到歌曲里好吗?
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实录:由于我班幼儿非常好模仿与表现,因此这个环节我就设置了全体幼儿表演的机会。孩子们认真的学着老师的样子学习各个舞蹈动作,认真的做好一个小骑手,在听音乐创编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蹲着做笑肩、有的做踏点马步、有的干脆趴在地毯上做一只小羊羔,看着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真为他们高兴。
小马跑起来也是有节奏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节奏图,
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
画草原教案篇四
3、介绍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动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4、教师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学生单独展示
硬肩、提压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马手、小马步、吸跳步、骑马步
总结本次课的优劣之处,课后进行舞蹈复习
画草原教案篇五
根据乐句学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请幼儿坐。
提问:哪个民族的人们喜欢骑马与唱歌呢?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蒙古的民族音乐清小朋友欣赏。
二、幼儿安静倾听第一遍音乐。
提问: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那就请小朋友根据音乐的节奏,用你喜欢的音乐来表现音乐吧!
三、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
提问:刚才你都做了哪些动作?大家一起尝试!
今天我们就来跳草原儿女这个舞蹈,先让我们听听音乐有几部分?
四、再次倾听音乐,教师绘画图谱。
五、分析图谱,前奏,第一部分,间奏,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奏。
六、出示筷子,教师示范《草原儿女》舞蹈。
七、与幼儿一同回顾动作,学八、出示队形图谱,请幼儿练九、加音乐及队形完整表现舞蹈,对出现对难点处给与指导。
十、分组进行舞蹈。
十一、活动自然结束。
画草原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感受草原风光的美。
2、在学习观察中了解草原的特点,会根据所观察的图片给草原上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情感。
1、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湛、博大。
2、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美好的记忆。
3、通过观察了解,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感受草原风光美。
|1、谈话:同学们见过草原吗?一般在什么时候能够看见草原牛羊?有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兴趣?我们一起来了解草原。
2、学生模仿牛羊的叫声,增强课堂气氛。
1、草原它的突出的颜色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牛羊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讨论草原的绘画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小结:草原美吗?既然草原那么美,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草原?
1、学生自由看图,讨论从图片上获得什么么信息?
2、感受草原的精彩,从中找出两种以上的基本构图,如圆、长方形等。 3,、抓住事物的主要色彩,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
4、颜色的种类:天,蓝色的;云,白色的;草,绿色的。
1、我们体验了草原的美丽,也初步懂得了其中的意义。下面老师给你
们准备了一幅画,希望你们独立来完成,学会给图画涂上相应的色彩。
2、讲解作业,不要求学生画得有多逼真,关键是要动手。对颜色上得
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草原?更愿意在哪种环境下生活?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天蓝蓝,草青青,野花遍地,牛羊成群。草原上的牛羊自由自在,多快乐!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绿色的大草原!
画草原教案篇七
2. 学习写景的语言特色。
3. 学习写景顺序。
重点:课文写景语言的特色
难点:课文写景顺序的特色
一课时
这是一篇自读课,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自学前提下,结合“思考与练习”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及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并把握一些生词及多音字。
一、 整体感知
1. 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
教师补充:《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独特的写集。其第一部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现代人》杂志,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名出版,本文选自最后一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3. 基础知识训练。
4. 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
二、赏析课文
1.品味语言
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请你把你认为精彩的修辞句子从文中找出来。
2.课文采取第二人称写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
可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作者不必现身说法,却能使读者在一组组电影镜头似的画面中达到与主人公沟通的目的,具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3.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a.“沾满了露珠的发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变干了”
c.“青草、灌木丛,周围一切顿时变暗”
--描写角度:以时间为顺序
4.学生质疑,合作解答
a.“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开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狗在黑暗中隐隐发白。”
三、作业
画草原教案篇八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掌握附点音符、休止符、装饰音的演唱。
钢琴、电脑课件、打击乐器。
“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
生:他们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鲜艳;住蒙古包;蒙古人骑马。
2、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吧。
3、(播放课件)师: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绿海中慢移,马儿也悠闲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业为生,他们喜欢摔跤、射箭、骑马,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他们放牧离不开马,外出也离不开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师:蒙古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骑马动作就经常在蒙古族舞蹈里出现。(现在,同学们请起立,每个人摆个骑马的动作)看谁的小马跑得又快又轻(脚下要轻)如果想让小马跑得快点呢?小马的速度减慢了,小马停下来了。生:学生马上举起一只手扬起小马鞭。师:(老师做硬肩动作)大家看这个动作叫做硬肩,跟老师一起做,这个动作是由一个传统的活动演变而来,谁能猜一猜?(学生猜)那就是——摔跤!(老师做挤奶动作)再看这个动作,(教动作)我们一起做,猜出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呢?(师生一起做)。
1、初听歌曲
师:了解了蒙古族,当然还要听听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在歌声中你的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呢?(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生:我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生:.
2、二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乐趣?(想)好,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请同学们轻轻起立,小牧民们请骑上你们的小骏马,和蒙古族小伙伴放牧去喽!(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怎么样?(好)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板书)
3、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还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跟老师一样拿好啊!认真听。(生打)老师又换一个,注意听,会不会呀,孩子们。(师生共打)我又换了,认真看(一起做)。
2)(出示课件)
师:这个呀就是刚才老师领大家敲打的节奏,我们在分别来敲一敲,第一行节奏就是老师敲的第一组节奏,(师示范,生学打)第二行(继续打)第三行(继续打)。
3)分组打节奏
师: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你们根据自己对应的节奏敲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合奏好不好?现在听老师指挥,我指挥到哪组,哪组就演奏。(师哼唱打击)两遍。
4)听伴奏打击
师:下面我们随着伴奏一起演奏一遍。(师生演奏)谁听出来了,哪组同学演奏了两次?第二组同学先接了哪组,又接了哪组?这回我们听着音乐再来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听一遍。(听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因为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我们只有把歌词清晰流畅的朗读出来,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老师边敲双响筒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
(2)同学们完整的读一遍。(学生完整读词。)
们平时“哼哼”小曲时的样子。所以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怀着怎样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乐)速度上应该怎样把握?(稍快)
5、再次聆听歌曲
生:在“草儿”的上面多了两个零、在歌词“肥”字上出现的小音符。
师: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老师把它放大在屏幕上。“草儿青青,羊儿肥”歌谱上出现的这两个红色的符号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老师来唱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认真分辨)
师: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6、哼唱旋律。(用学生名字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以前咱们都是用“啦、啊”来哼唱旋律,今天老师突然有个想法,那就是用咱们班同学的名字来唱行吗?注意要选择适合模唱的开口音,先用谁的名字呢?大家推荐一位。(学生推荐)xx同学你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董”轻声的哼唱旋律。咱们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哼唱。一句一句的哼唱。完整的哼唱。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现了四分休止符,听老师弹一遍前奏,在心里喊空拍,咱们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7、带词演唱。
(1)学生轻声带词半句演唱。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老师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唱。
(2)学生整句演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用悄悄话的声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师的前奏。。
(4)解决难点:
师:通过唱词,同学们感觉哪里不太好唱?生:“啊哈,啊哈嗬”等(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师:(课件出示这句歌词)“啊哈啊哈嗬”在第一个音处出现了大附点节奏,要唱得长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我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一唱。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唱一唱。
(5)让我们把声音放开,用自豪、欢快的声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
师:刚才在演唱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随着老师的琴声愉快的演唱,好吗?(好)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
(2)放音乐跟唱
师:下面我们跟随音乐在唱一唱。
(3)加入打击乐器跟唱
师:孩子们,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
(4)接龙游戏师:歌曲大家已经基本上学会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仙女棒我来唱”。我来起头,仙女棒对准谁,谁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对准的是两名同学,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学或者是大家,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开始游戏)(放伴奏)师: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说了,我们的歌唱得不错,但唱得还不够神气。让我们再听听小牧民是怎么唱的。
9、聆听歌曲,跟伴奏演唱师。
(播放歌曲)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大家服气吗?(不服气)让我们也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生唱)除了采用合唱的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唱呢?(独唱、小合唱、男女生对唱)下面我要请一名同学上前面来唱一唱,看看谁最勇敢?(生边唱边做动作)老师把大家分成男女两队,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第二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放录音伴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做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师:从大家的歌声中让我感受到你们越来越像个小牧民了。大家还记不记得“硬肩”是什么活动演变而来的?我要找一名男同学和我一起来跳摔跤舞,大家在用愉快的歌声演唱好吗?(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本课教学推向又一个高潮,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陶冶高尚情操。
师:快乐的四十分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请大家骑上你们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歌声走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是,体验音乐的环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学生面前。视与听的结合,营造了强大的震撼力,激起学生随歌起舞的情感。这时拿出我自费为他们准备的筷子,边讲解边示范,很快地把他们引入音乐,变身为骄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乐带给自己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从而为民族音乐感到自豪。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的时候,总是忽视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学课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分布不均,顾此失彼了。还有就是新学歌曲,唱的熟练度还不够。从这也看出一个优点,那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是真实的。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运用这样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促成更强的学习音乐的能力。
画草原教案篇九
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掌握其民歌特点,力求做到旋律连贯富有弹性
3、能力目标: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结合歌曲,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
1、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钢琴 教材
1课时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连音训练
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作品简析:
此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内蒙古民歌中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与曲调配合得天衣无缝,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人们面前。
2、艺术处理:
歌曲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且两个乐句都具有鲜明的内蒙民歌音调,舒展、开朗、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画草原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用具:挂图.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草原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到我国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学习生字词
五、自由读,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它留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2、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说说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这里抓住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2、师范读。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4、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6、小结。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画草原教案篇十一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a:经验准备:
b:材料准备:
cd光碟、拉拉彩球、口哨、道具火堆、动物图卡、动作图卡。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
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暖身入场(音乐:幸福拍手歌)
(二)故事引导
师:今天宝宝家要举行一个宴会,来了许多客人,宝宝很高兴,拿出他最喜欢的玩具请小客人玩,这时,甜甜阿姨和她的女儿小点点也来了,宝宝很热情地招待了她们。家里好热闹呀,宝宝的爸爸妈妈决定举行一场篝火晚会。
提问:小朋友,还记得在我们在电视上看过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应音效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
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
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a. 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b. 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动物叫声
(四)口技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宝宝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
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欢呼声
(五)篝火游戏
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持拉拉彩球跳舞。
哨声:向空中抛接拉拉彩球
(六)结束活动。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该回家啦!咱们走吧……(听音乐出场)
画草原教案篇十二
1、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和图片,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对蒙古族产生好奇感。乐意随着音乐表演蒙古舞蹈。
1、收集关于蒙古族风情的影像资料。
2、中国地图一张。
3、蒙古音乐舞蹈《小小骑兵》。
1、播放蒙古族影像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1)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3)引导幼儿学习一句蒙语,例如:“你好”。
2、分段欣赏,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歌曲欣赏。
(2)欣赏蒙古族的民族舞蹈。
(3)了解蒙古包。
教师:蒙古族住在哪里?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1)教师(出示食物图片):你知道蒙古人喜欢吃什么?认识酥油、奶酪等。
(2)教师(出示马头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由什么用?
(3)让幼儿欣赏一段马头琴的弹奏的音乐,让幼儿感知马头琴悠扬的琴声。
4、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1)教师出示地图,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并贴上标志。
(2)启发并引导讲述自己知道的民族,教师总结。
5、音乐舞蹈:《蒙古舞》。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学习表演简单的蒙古舞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2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