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案中应当合理安排评估和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一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二
很多幼儿认为废旧物品是没用的东西,我想通过故事,幼儿的说说谈谈,欣赏以及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虽然是废旧物品,可是有的废旧物品通过我们的动手,动脑能让它们再次成为有用的东西,知道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垃圾,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有用的物品,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物、果奶瓶、一次性杯子、纸盘、图等。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大口袋,我们看看里面有些什么?”(教师一一出示桃核、瓜皮、葡萄籽、废纸)。
2.“这些东西原来是什么?你认为这些东西现在还有用处吗?如果没有用的话,我们应该把它们扔在哪里?为什么要扔在果皮箱里?”
1.“这些东西真的没有用了吗?我们的大象伯伯可没有这么想,它用灵巧的手将这些废旧的物品变成了一个个宝贝,到底变成什么宝贝了呢,让我们听个故事`奇妙商店`就知道了。”
2.教师通过边分段讲故事后提问,边出示图,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当教师讲到“大象伯伯,这个桃核(西瓜皮、鱼骨头、葡萄籽、废纸)能变成什么礼物呀?”(可让幼儿大胆设想并讲出自己所想内容),教师出示图,让大家知道大象伯伯会把它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船(瓜皮帽、鱼骨发夹、葡萄籽项链、彩色风筝)。
3.教师完整有表情地再次讲述故事,提问:
(1)“大象伯伯为什么要将这些废旧物品变成宝贝呢?”(让幼儿知道有的废旧物品还可以再次利用,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垃圾,能保护环境)。
(2)“你喜欢大象伯伯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3)“如果你拿到这些东西,你会把它们变成什么宝贝呢?”
1.教师出示一些用废旧物品做的东西(如用瓶子做的花篮、用牙膏盒做的公共汽车、用药瓶做的'风铃等)“瞧,老师这里有些宝贝,你们看看是什么,知道这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吗,你怎么知道的?你们自己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呢?”
2.教师出示果奶瓶、一次性杯子、纸盘、牙膏盒等,让幼儿说说这些可以变成什么?
3.请幼儿每人自选一样物品,说说自己会用什么方法把手中的废旧物变成什么样的宝贝。
活动延伸:幼儿动手操作,将自己选择的废旧物变成平时生活中有用的物品,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大胆想象,充分知道废旧物也有它的可利用性,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三
1、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及两两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调配颜色、并记录。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体验认识色彩活动的快乐。
1、物质准备:魔法瓶三个、ppt课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调色杯人手一份、颜料水共14份(红、黄、蓝)、记录单、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颜色的经验。
3、环境准备:适宜操作的室内环境。
1、重点: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
2、难点:能准确的用“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出三间色。
(一)活动导入,渲染活动气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水的矿泉水瓶,请幼儿察验后开始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2、这三个颜色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幼儿回答……。
3、教师: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的色彩。我们通常说的美术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4、你们来猜猜老师为什么去学这个魔术,然后今天在这里表演变魔术?幼儿回答……。
5、师:因为这三个美术三原色宝宝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图。
1、师:但是想进彩色城堡必须打开城门。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彩色城堡的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风车门才行。现在你们的老师已经变出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教师提问:
(1)现在只有三种颜色,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2)请你们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分别需要哪些颜色呢?幼儿回答……。
3、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还是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吧。“)。
4、师:什么是”两两等量相加“?幼儿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矿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矿泉水,现场请幼儿演示、记录,特意确定如何”两两相等“。)现在你们学会了”两两等量相加“这个本领了。
5、师:你们愿意帮助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吗?那请你们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调色杯及你们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水,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将这些颜料水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在一起才行。不然我们就进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儿操作、记录、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讲解。
(1)红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紫色、
(2)红色和黄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橙色、
(3)黄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绿色。
2、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五)介绍”三间色“。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彩色城堡的主人让我们找的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紫色、橙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间色“。原来,这些美术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等量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美术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2、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呢,请进来吧。“)。
3、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师选出了三种水果,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西瓜、茄子、橙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师:因为今天你们上课表现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我们来听听是什么任务。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你们回到你们班教室用今天你们学习到的美术三原色和美术三间色来装饰你们班的教室,我相信你们会完成得很好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务呢?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队回教室思考思考要怎么装饰,一会儿罗老师回教室时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哦。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四
1、感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知道拱形物体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2、实验时能小心操作,会将猜想和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一、导入活动:通过小鸡出壳的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讨论:
“到底是鸡姐姐从外面啄破了蛋壳?还是鸡妹妹从里面啄破了蛋壳?”
幼儿猜想并记录。
二、幼儿通过动手实验来感受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
1、引导幼儿想象,用笔尖代替小鸡嘴,用吸管统一高度,保证每次用力大小一样。
2、幼儿每人拿几个蛋壳,用笔尖代替小鸡嘴在蛋壳凸凹两面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记录。
师:“是谁啄破了蛋壳?”
“蛋壳是从外面啄破的还是从里面啄破的?为什么从外面啄不容易破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蛋壳是什么样的?”(是拱形的、半圆形的、……)。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原来拱形的物体表面都能承受很大的力,不信,我们用这张小纸条来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三、幼儿体验拱形的纸桥所能承受的压力。
1、“这儿有两张纸条,一个把它做成直桥,一个做成拱桥,我们来看看哪种桥的力气大?”
2、教师介绍示范制作方法。
2、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个做直桥,一个做拱桥,然后实验(在桥面上放小积木)并做好记录。
3、大家把自己的记录结果说出来,得出结论: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三、拓展经验,知道拱形的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师:“小小的蛋壳里面藏了这么多秘密,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蛋壳造出了许多建筑物,我们小朋友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
1、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拱形建筑物,丰富幼儿的经验。
教师一一出示拱形的建筑物,如拱桥、拱形的屋顶、拱形隧道……)。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五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
2、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感受扎染的奇妙。
3、尝试用捆扎大小不同的珠子扎染t恤。
1、收集纯棉浅色t恤。
2、各种扎染作品(花布、衣服、围巾、包等)。
3、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玻璃球、皮筋或毛线,染料。
谈话:你见过好看的花布吗?为什么好看?
1、欣赏扎染。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引导幼儿讨论花布上有哪些图案?花布上图案的颜色特点。
(2)欣赏用裹珠子的方法扎染而成的t恤,感受图案的奇特。
2、教师示范扎染的材料与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学习扎染。
3、尝试在t恤上进行扎染,布置图案。
(1)鼓励幼儿用大小珠子在t恤上进行扎染,设置图案。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并给予指导。
1、把扎染的作品晾干的同时阅读幼儿用书加深对扎染的认识。
2、欣赏同伴作品并点评。分组整理材料作品。
幼儿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六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束花,好看吗?谁能说一说这束花都是什么颜色的?”
(如:大海是蓝色,国旗是红色,草地是绿色……)。
二、有趣的调色实验。
1、两种颜色调色(三原色)。
(1)、师:“今天,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几种颜色调料,看一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红、黄、蓝)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把它们其中的两种颜色调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如果我们把红色、黄色调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依次说出:蓝色、黄色;蓝色、红色分别调和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2)师:下面你们就把自己猜想的结果用彩纸圆圈贴在第二行的格子里。
(3)、教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结果。
(4)、幼儿进行调色实验。(黄+红、黄+蓝、红+蓝)。
(5)、让幼儿说出实验结果和预想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6)、教师小结。
2、三种颜色调色。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把三种颜色放在一起?看看又会调出那些颜色。
(3)幼儿间相互交流调色体会。
三、教师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用幼儿调出的颜色进行一次绘画比赛。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七
1、引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添画,使之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课前已认识有各种圆形组成的动物。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3、由圆变成的动物范例。
4、勾线笔、蜡笔、白纸。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圆形)它的名字叫做圆圆。圆圆可神奇了,它可会变魔术喔!
小朋友想不想和圆圆一起来变魔术啊?
幼:想。
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学习在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添画,使之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1、师:那请小朋友小眼睛看好咯!圆圆将变成什么呢?
幼:认真看。
师:出示一个圆,进行添画,添画鱼的头、眼睛、尾巴以及泡泡,变成一条小鱼。
咦,圆圆变成了什么呀?
幼:圆圆变成了小小鱼。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圆圆真神奇!看!圆圆还变成了小瓢虫呢!
2、师:小朋友们想想看,圆圆还可以变成哪些小动物?
幼:发挥想象,自由讲述。如:乌龟、章鱼、小兔等等。
幼:一位幼儿上来尝试在圆上进行添画,添画小乌龟的头、四肢、尾巴,以及背上的花纹。其余幼儿认真看好。
师:适当引导幼儿正确添画出小乌龟。及时表扬幼儿。
这位小朋友真棒,他很快的就把圆圆变成了小乌龟!
3、师:圆圆除了可以变成这些小动物呀,它还可以变成两个圆、三个圆、……、许多圆,然后变成更多的小动物。
幼:大胆想象,发表意见。如:可以变成小鸡、熊猫、小鸟等。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棒!如果要把圆圆变成小鸡,我们应该怎么变?
幼:大胆讲述。
师:小结并示范,我们将小圆做成小鸡的头贴在白纸上,大圆做成小鸡的身体与小圆接起来贴在白纸上,然后在小圆上添画小鸡的眼睛和尖嘴巴,在大圆上添画小鸡的翅膀和脚。一只可爱的小鸡就变出来啦!
幼:认真看教师示范。
4、师:圆圆本领真大,已经变出了这么多的小动物!那小朋友,你想将圆圆变成什么小动物呢?请你与身边的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讨论幼:自由讨论,初步确定主题。
师:请幼儿讲一讲,你准备用几个圆,变成什么小动物?
幼:大胆起来讲述。
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多!可以用一个圆变成螃蟹、蜗牛、狮子、小鱼、乌龟、小兔等等;将两个圆变成熊猫、小鸟、蜻蜓等等;将四个圆变成蝴蝶、蜜蜂等等,将许多个圆变成毛毛虫等等。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那接下来请小朋友和圆圆一起来变魔术吧!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动物,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一个圆、两个圆,或者许多个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贴在纸上,再将它进行添画。
幼:认真操作。
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将废纸扔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物。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展示幼儿作品师:请小朋友大胆地告诉大家,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小动物?
幼:介绍自己作品,欣赏他人作品。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人体感觉的探索精神及学习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能力及用不同语言表达感官经验的能力。
3、认识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习运用听、看、摸、嗅等感觉途径探索事物。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健康活动:身体触觉爱护眼睛。
2、语言活动:故事《颜色真奇妙》小线索大侦探。
3、社会活动:神秘箱假如我看不见。
4、科学活动:嗅觉瓶眼睛变魔术复习8以内数的形成。
5、艺术活动:歌曲《猫戴帽》制作香香袋。
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区角,各种五官表情卡片、娃娃脸谱(无五官)、彩色透明卡、眼镜架。
家长工作:
1、和幼儿一起搜集日常生活中颜色鲜明、气味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供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探索。
2、外出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不同的感官了解周围环境。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九
1、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物品的数量。
2、学习细致的观察和比较。
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伞的数量。
能够准确的进行分类,并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13页《花伞商店》三组花伞的图片和6张花伞图片。
一、导入师:小熊新开了一家花伞商店,这些伞放的乱乱的,小熊把它们放放好,可是这些伞吵架了,它们说我们要一样的住一个家。小熊很着急,现在请小朋友快来帮帮忙,怎样把他们放放好。
二、活动流程。
1、分一分商店的雨。
(1)将6张花伞图片随意的贴在黑板上(幼儿说说分类的方法)。
(2)方法一:黄伞和绿伞。请个别幼儿按颜色将雨伞图片分类放入"两格货架"。黄伞有几把?绿伞有几把?教师示范,用圆点记录数量。
方法二:圆柄伞和弯柄伞。幼儿按伞柄的形状将图片分类放入"两格货架"。圆柄有几把?弯柄有几把?请个别幼儿示范,用圆点记录数量。
(3)师:在这些伞中,黄色的弯柄伞有几把。绿色的圆柄伞有几把?
2、哪把不一样。
(1)教师出示第一组伞,马虎的小熊把伞放对了吗?这些伞都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一把伞的伞柄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2)出示第二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上的`图案数量与其他伞的不同。
(3)出示第三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的图案与其他伞的不同。
3、整理花伞"货架"。
(1)幼儿按照货架左则的图案,找出相应的雨伞。
(2)第一组先教师示范,(数一数黄色4星伞有几把?幼儿点数,并在右侧的格子里用。
(3)余下几组教师再请几个幼儿依次上来寻找。用同样的方式记录、统计每个货架上伞的数量。
(4)全部统计完后,教师发下幼儿教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体验折纸,粘贴活动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2、综合运用多种折纸技能,折出圆的各种形状,锻炼动手能力;
3、尝试用圆变得各种形状,粘贴图案来装饰盘子。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图形若干,盘子,糨糊,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盘画,欣赏盘画。
师:桌上有什么?(盘子,原形)。
“老师用圆形在盘子里做了几幅画。”(出示范例)。
“在盘子做画我们叫盘画。”
二、这些圆可神奇了,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出示:
让幼儿看图解,探索的折的方法,并在出示的盘画中找出与其一样的地方。鱼的身体用图(一),帆船的帆用图(二),大树的树冠用图(三),花茎用图(四)。
三、幼儿作业。
我们知道这些折发后,再用这些形状来拼图,你们想拼写什么?今天,我们来当回盘画设计师,用这些圆在盘上设计一个图案。
提出要求:
(1)要想好设计什么图案;
(2)用什么图形来表示,选什么颜色搭配漂亮;
(3)拼得时候要想想,谁先拼,谁后拼;
(4)拼好后再来装饰盘边。及时展示制作新颖,独特的'盘画,以启发别的幼儿的思路。
活动结束:
(1)对幼儿制作的构思新颖、独特的盘画,加以肯定。
(2)对制作细致的幼儿以给予表扬。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自然界,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的增长声音越来越大,有的幼儿甚至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
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乐器一件。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2、让幼儿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叫乐器发出声音。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叫手中的乐器发声。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4、利用实验游戏,叫幼儿懂得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体碰撞后发生震动产生的。
配班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为什么吗?配班教师: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用这面大鼓来伴奏。”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震动而发出鼓声)。
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叫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幼儿尝试叫所有的物体发声。
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在自身和活动室找出声音,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叫它发出声音的。
(1)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叫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2)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寻找发声的物体。(幼儿自由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叫它发出声来)请个别幼儿说出发声的物体是什么,怎样叫它发出声音的。例如,桌子会发声,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发生碰撞就能发出声了。
2、操作活动。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种子、橡皮筋等制作乐器。教师出示自制乐器,请幼儿说出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老师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相互讨论并进行乐器制作。
提问: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样发声的?请有代表性的幼儿回答并进行乐器演示叫自制乐器发出声音。
三、分辨声音。
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小鸟的叫声。第二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刮风和打雷的声音。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鸟叫的声音好听,风声和雷声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听到风声和雷声很害怕。
2、听录音“大自然的声音”幼儿找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幼儿懂得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
4、教师小结:大自然中万物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了好多声音,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当中轻轻的说话,不免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进行伴奏。
五、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想象这像谁发出的声音。
2、提供动画片,听一听有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动物走路的声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一、活动目标:
1.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及两两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调配颜色、并记录。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体验认识色彩活动的快乐。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魔法瓶三个、ppt课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调色杯人手一份、颜料水共14份(红、黄、蓝)、记录单、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颜色的经验。
3.环境准备:适宜操作的室内环境。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
2.难点:能准确的用"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出三间色。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渲染活动气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水的矿泉水瓶,请幼儿察验后开始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2.这三个颜色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幼儿回答……3.教师: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的色彩。我们通常说的美术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4.你们来猜猜老师为什么去学这个魔术,然后今天在这里表演变魔术?幼儿回答……5.师:因为这三个美术三原色宝宝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图。
1.师:但是想进彩色城堡必须打开城门。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彩色城堡的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风车门才行。现在你们的老师已经变出了红、黄、蓝三种颜色。)2.教师提问:
(1)现在只有三种颜色,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幼儿回答……(2)请你们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分别需要哪些颜色呢?幼儿回答……3.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还是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吧。")4.师:什么是"两两等量相加"?幼儿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矿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矿泉水,现场请幼儿演示、记录,特意确定如何"两两相等"。)现在你们学会了"两两等量相加"这个本领了。
5.师:你们愿意帮助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吗?那请你们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调色杯及你们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水,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将这些颜料水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在一起才行。不然我们就进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儿操作、记录、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讲解。
1.师:请小朋友讲解自己调出来的颜色以及自己用到了哪两种颜色。你们调出来的颜色是不是开锁需要的?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堡的主人,好不好?(1)红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紫色、(2)红色和黄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橙色、(3)黄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绿色。
2.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五)介绍"三间色"。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彩色城堡的主人让我们找的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紫色、橙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间色"。原来,这些美术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等量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美术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2.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呢,请进来吧。")3.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师选出了三种水果,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西瓜、茄子、橙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美术三原色和三间色,哪位认真听课的小宝贝能告诉罗老师美术三原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美术三间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五、活动总结、延伸。
师:因为今天你们上课表现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我们来听听是什么任务。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你们回到你们班教室用今天你们学习到的美术三原色和美术三间色来装饰你们班的教室,我相信你们会完成得很好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务呢?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队回教室思考思考要怎么装饰,一会儿罗老师回教室时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哦。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二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三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孩子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孩子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孩子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孩子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孩子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孩子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五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六
1、通过操作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否吸水,吸水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2、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3、增强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1、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锡箔纸、雨衣布每小组一份。
2、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一、小实验——会吸水的纸条。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
将纸巾拧成的纸条竖着放进装有彩色颜料的盘子里,纸条慢慢变色了。
讨论:
1、把纸条放进颜料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水会“爬”上去?
二、认识材料,讲解操作方法。
1、逐一出示物品,并加以认识。
3、幼儿分组记录猜测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讲述,每组选一个代表讲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幼儿分组实验。
1、幼儿分小组操作。
把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试试它们到底能不能吸水,并在表格第二行记录实验结果。
2、验证猜测结果。
大家把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比较有争议,可以再次实验。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锡箔纸、雨衣布没有吸水性。
活动延伸:
老师将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没实验过的物品投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利用其他时间自己去尝试,并做好记录。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七
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
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蜡笔。
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
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
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
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
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
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
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操作、记录。
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照一下,是否一样?
3、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三、游戏:踩影子。
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经验。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八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篇十九
1、认真观看绘本图片,想象绘本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三只小母鸡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大胆地想象,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猜测过程的快乐,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最奇妙的蛋》ppt、鸡蛋、图片、《最奇妙的蛋》视频三、活动过程1、出示鸡蛋,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1、出示图片:
师:这是什么?我们见过的鸡蛋是什么形状的?个头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
师:今天高老师也带了一本和蛋有关的图画书,先来看看封面上有些什么?头上戴皇冠的人是谁?这个国王的头上是什么,怎么会在过往的头上呢?我们就去看看这本名字就叫做《最奇妙的蛋》的图画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1)出示图1—4,教师讲述故事的开端,介绍三只小母鸡。
师:三只母鸡在干什么?为什么吵架?
(2)教师出示三张母鸡的图片,观察三只母鸡的不同特征。
(3)出示图5,了解国王牌。
(4)出示图6。
师:国王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分出谁最漂亮很难。于是,国王想了一个办法,原来让它们各自下一个最奇妙的蛋。
学生想象操作。
(3)出示图9,观看书上的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绘本上,毛毛到底下了一个什么样的蛋呢?你看到过这样的蛋了吗?
原来三只母鸡又都下了各自不同的蛋,国王能不能评出谁是最漂亮的母鸡?那怎么办?
(4)出示图10、11,结束。
国王要从这三个蛋中选出最漂亮的蛋,这可是太难了,所以国王决定让这三只母鸡都当上了公主。从此以后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继续各自下最奇妙的蛋。
4、看视频,欣赏完整故事。
师:圆圆、琪琪、毛毛三只母鸡都当上了公主,可是还有很多母鸡也想下最奇妙的蛋,当上公主,你能帮她们想想什么样的蛋是最奇妙的呢?我们到教室用撕纸的方法告诉她们!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4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