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奶牛教案(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6:50:15
神奇的奶牛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3 06:50:15     小编:书香墨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教师在教案中,还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机会,积极引导,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来开展教学活动。”本活动就是利用了幼儿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来开展活动的。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我们已经进行《和纸玩游戏》的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已经探索并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在他们眼里,玩纸就像玩魔术一样,变化多端又妙不可言。从卫生纸、纸巾到纸盒、纸袋,从绘画纸、报纸到书籍,从折纸、撕纸到剪纸,他们发现了不同的纸的区别,了解了人们是如何制造纸和使用纸制品的。他们还尝试用不同的纸进行小制作,如制作小书等,还利用废旧报纸制作各种锻炼器械,给幼儿锻炼身体,让幼儿知道报纸变化多端,非常神奇,本活动就是利用报纸开展的体育活动。

1、练习快跑15—25米,发展跑的.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2、积极动脑,一物多玩,扩展思维的创造性。

3、在奔跑时注意安全,不相互碰撞,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人手一张旧报纸,纸球若干,纸棒若干,区域游戏图示(规定人数),录音机,磁带,羊角球一个,小红旗一面。

1、活动导入:

玩游戏:“报纸变魔术”,引导幼儿将手中的报纸变成一根魔术棒。

2、热身活动:

带领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有针对性的做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全身运动等运动操节,来热身做热身准备。

3、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用报纸练习走和跑,探索各种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报纸练习走和跑的动作,看谁能想出奇妙的玩法。

——幼儿分散自由探索。

——集体展示,请幼儿展示不同的玩法。

(2)引导幼儿利用报纸练习快跑。

教师把报纸提在胸前,手一松,报纸就落地了。提问:“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掉下来,紧紧地贴在胸前呢?”

——幼儿练习用报纸贴着身体快跑。

——师生探讨动作要领:跑的时候速度一定要快。

(3)游戏:夺红旗。

幼儿再次练习贴报纸快跑,从起点跑到终点,在终点插一面小红旗,谁拿到小红旗谁就获胜。(距离15—25米)游戏1—2次。

(4)区域游戏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用报纸做成的纸球、纸棒给小朋友们玩”。出示区域游戏图示,介绍每个区域的玩法,并提醒幼儿注意每组的游戏人数。教师加以组织和协调。

——投纸球:幼儿要站在线后向指定方向投。

——骑马:幼儿双腿夹住纸棒,向指定方向跳跃。

——压路机:几名幼儿将报纸平铺连接在一起,幼儿做“压路机”,从上面滚过去。(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4、放松活动:

(1)引导每个幼儿都将自己的报纸平铺连接在一起,幼儿躺在上面休息,教师用羊角球给他们按摩放松。

(2)、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报纸变成小纸球,投放到我们的晨间活动中,教育幼儿要有环保意识。

在晨间活动中投放各种用报纸做成的器械,给幼儿用来锻炼身体。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牛奶和奶制品随处可见,牛奶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而对于“牛奶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什么离不开牛奶?”等等,孩子们却很少问津。结合当今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习惯于接受和索取,却不懂得感激、尊重和珍惜的现象,在大班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感谢奶牛》这个科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对人们的益处;在情景化的活动中,自然萌生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目标: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2、在情景化的活动中,自然萌发感谢奶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已积累有关牛奶的.经验,并自带两种奶制品;

2、幼儿情景表演准备,录像准备,“奶牛妈妈”角色准备;

3、歌曲《小奶牛》磁带、录音机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广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们还喝过什么牛奶?

3、讨论:这些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走近奶牛;

1、观看第一遍录像,提问:

(1)奶牛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纹以及硕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还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2、观看第二遍录像,提问:

(1)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2)你想对奶牛说什么?(激发幼儿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3、讨论:草、奶牛与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教育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交流讨论,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个别介绍自己带来的奶制品。)。

2、集体互相交流自带奶制品的种类、包装、味道等。

小结:奶制品种类多、包装精美、味道好,它们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们都很爱吃。(再次激发幼儿对奶牛的感谢之情。)。

(四)欢快体验,亲亲“奶牛妈妈”;

1、“哞,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与小朋友亲切交流)。

2、“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幼儿与奶牛妈妈交流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小结:牛奶中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质,它几乎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吃酸奶还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长得高、身体棒,我们应该感谢谁呀?(幼儿谢谢奶牛,与“奶牛妈妈”亲切拥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达对奶牛的热爱之情。

(五)延伸活动,共享美味。

师幼共同品尝好吃的奶制品,表达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重点:了解奶牛和奶制品的特点。

活动难点:知道为什么要感谢奶牛,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三

1、体会故事的夸张与想象,学习用“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句式说话。

2、借助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与作用。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ppt课件《神奇的奶牛》、奶牛手偶、蔬菜指偶、蔬菜图片。

1、利用奶牛手偶,引出故事。

提问:

(1)牛大叔带来的奶牛什么地方很神奇?

(2)故事里说道了那些小动物?

(3)有那些颜色的牛奶?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2、分段理解故事。

利用ppt课件《神奇的奶牛》,逐步出现图片,教师边讲边指图,注意故事夸张的语调,及语速,给孩子观察思考的空间。

提问:

(1)橙色的牛奶是怎么来的?小白兔喝了橙色的变成了什么兔?

(2)绿色的牛奶是怎么来的?谁喝了?结果是怎么样的?(紫紫的牛奶、红红的牛奶)。

小结:牛大叔带来的奶牛真是太神奇了,吃了不同颜色的蔬菜就挤出不同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就变成什么颜色小动物。不同颜色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要什么菜都吃,身体才会健康强壮。

3、学习用句式说话。

(1)幼儿自由说一说:吃过的各种颜色的蔬菜名称和颜色。

(2)教师操作指偶,示范使用句式说话“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

(3)幼儿选自己喜欢的蔬菜图片练习用句式说话“我给奶牛吃××(颜色)的××(食物),就挤出×颜色的`牛奶。”

4、讨论:这个故事有趣吗?你觉得哪里比较有趣?

小结:这个故事实在有趣,奶牛吃了不同颜色的食物就挤出不同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就变成什么颜色的小动物。自然界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神奇的植物,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们下次吧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把它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四

1、充分发挥图片认知作用。通过图片可以让幼儿清楚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用途。我让幼儿对图片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讲述,先对奶牛的一切有个深刻的印象。

2、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图片的出示容易局限幼儿的绘画思维,我在幼儿绘画之前,图片认知之后,充分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多方面的画图内容启示,如亲亲奶牛一家、散步的奶牛、游戏中的奶牛等等。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五

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了解一些蔬菜的颜色特征。

2、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进行大胆仿编,自主表达。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四头奶牛(身上有变化过程),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它们是谁?(奶牛)有几头奶牛?(4头)现在我们到了奶牛场,我是这里的挤奶师,挤奶师是干什么的?(挤奶)是啊!香香的牛奶就是我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

2、我的'这四头奶牛可喜欢吃蔬菜了,而且他们都有神奇的本领呢,神奇在哪儿呢?

(一)以第一头奶牛了解神奇在哪?

1、小白兔喂奶牛吃了?(胡萝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后两幅图)看看这两幅图,想想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自由讲述)。

2、原来小白兔喂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现在你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小白兔怎么变小黄兔的?(幼儿)原来神奇在这儿,小动物喂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蔬菜,奶牛就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喝了就变成了什么颜色,真神奇呀!

(二)猜猜讲讲其他奶牛的变化。

1、真的是这样吗?森林里的小花鹿、灰狐狸、小黑猫(出示)听说了这件事,也想来试一试,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变了没有(出示变化后的动物)。

(1)小黑猫变成了什么样?谁想上来看看?(幼打开)变成了?(小绿猫)。

(2)这只灰狐狸会不会变呢?(幼打开)变成了?(红狐狸)。

(3)那小花鹿变了吗?(师打开)一起说说看(小紫鹿)。

2、他们是怎么变的?

(2)灰狐狸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变成了红狐狸?(红红的牛奶),奶牛怎么会挤出红红的牛奶,可能吃了?(猜测红色蔬菜)——(验证:红红的西红柿)。

三、欣赏故事:彩色牛奶。

1、这么多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彩色牛奶”的故事里,我们一起听一听,也可以跟我一起说说。

2、欣赏故事。

2、个别幼儿说说:如红红的西红柿等,并及时给他:红红的西红柿给你。

3、认识个别不熟悉的蔬菜:如紫甘蓝:紫紫的紫甘蓝。

4、幼儿挑选蔬菜:看看你拿了什么蔬菜?和爸爸妈妈编个神奇的故事吧。

5、幼儿自由编故事。

6、交流:谁愿意来喂喂奶牛。

你拿了什么蔬菜?(绿绿的菠菜)绿绿的菠菜喂给哪头奶牛吃(贴上)。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六

1、积极创编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呲——地一按按钮,车子变得……”经典句式,大胆想象、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3、体验帮助他人与接受他人帮助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1、ppt课件。

2、幼儿游戏用的动物胸卡。

3、开汽车的音乐,塑料圈10个。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神奇的出租车》ppt课件。

下载地址:

一、猜想导入。

2、师:小猴的车到底是怎么改造的,我们一起跟着小猴的出租车出发,去看一看吧!

二、创编故事(第1段)。

(一)创编人物对话。

1、师:咦,前面是谁呀?(出示ppt小熊)小猴会怎么邀请小熊上车呢?幼儿模仿司机招呼顾客的语言。

2、师:还能更热情点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猴。(师幼共同表演)。

3、师:小熊说“好好好”。(小熊上车)哎呦!小熊怎么了?(车太小,小熊太胖了。)。

4、师:小熊还愿意坐车吗?小熊会怎么说?(你的车太小了,我要等大一点的车。)。

5、师:小猴却说“别急,包你满意”,小猴会怎样改造让小熊满意呢?

(二)欣赏精彩句式。

1、师:小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它在车上装了一个神奇的按钮,只要一按按钮,“呲”的一下,车子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来试一试,一、二、三,呲——(教师点击ppt“变大”按钮,把车变大。)。

2、师:咦,车子怎么了?这样,小熊愿意上车吗?小熊坐在车上感觉怎么样?

3、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在座位上伸展四肢,放松一下。)哎呀,真舒服!

4、师:现在,谁来说说刚才小猴的办法?(引导孩子讲出经典句式:呲——地一按按钮,车子变得……)。

三、创编故事(第2段)。

(一)创编人物对话。

2、师:看到蛋宝宝哭的这么伤心,小猴会怎么问?蛋宝宝会怎么说?我来当小猴,你们当蛋宝宝,我们来表演一下。

3、师:小猴听了蛋宝宝的话又会怎么说?

4、师:蛋宝宝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它坐车有什么困难?

5、师:蛋宝宝会怎么说?小猴会怎么帮蛋宝宝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点评时语言要丰富,如:这个办法很安全,这个主意不错,这样一定很舒服,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司机,等等。)。

(二)套用经典句式。

2、师:现在谁能说说小猴的好办法?幼儿讲述第二段故事内容。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出租车》含ppt课件。

5、交流游戏中的创编。

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你们是怎么玩的?

六、结束活动。

师:小司机带着你的乘客到外面去玩吧!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应如何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因此我除了运用图片让幼儿想象讲述外,还设计了情境游戏环节,我带着幼儿一起开着神奇汽车出去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可出情况,请幼儿再次大胆想象并讲述,这样达成了目标。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七

1.启发幼儿画奶牛的形象,注意表现奶牛的特征。

2.鼓励幼儿用深浅变化的涂色方法涂出草地和天空。

重点:画出奶牛的形象特征。

难点:用深浅变化的涂色方法涂色。

【活动准备】。

教具水彩笔,油画棒,奶牛图画一幅。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奶牛的形象,特征。

(1)说一说,奶牛长得怎么样?

(2)学会表现奶牛的.儿歌:“奶牛爱穿黑白衣,爱吃青草不挑剔,专门产奶了不起。”

2、老师示范画奶牛,边画边提醒幼儿要注意表现奶牛的主要特征。

3、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鼓励幼儿用深浅变化土出天空和草地。大胆用油画棒涂色。

(1)草地是什么颜色的?(深绿或浅绿)。

(2)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浅蓝)。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八

牛奶盒、少量毛线与彩绳、各种纺织品边角料、一次性木筷三根、纽扣玩具若干。

制作方法:

1、在牛奶盒底部开洞,将木筷插入并装上纽扣作车轮。

2、在牛奶盒后部上方开洞,装上用毛线编织的牛尾巴。

3、将彩带插入牛奶盒口,装饰奶牛。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九

一、导入活动。

1、它们是谁?(奶牛)有几头奶牛?(4头)现在我们到了奶牛场,我是这里的挤奶师,挤奶师是干什么的?(挤奶)是啊!香香的牛奶就是我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

2、我的这四头奶牛可喜欢吃蔬菜了,而且他们都有神奇的本领呢,神奇在哪儿呢?

二、猜猜讲讲形式感受神奇的奶牛:

(一)以第一头奶牛了解神奇在哪?

1、小白兔喂奶牛吃了?(胡萝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后两幅图)看看这两幅图,想想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自由讲述)。

2、原来小白兔喂奶牛吃了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现在你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小白兔怎么变小黄兔的?(幼儿)原来神奇在这儿,小动物喂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蔬菜,奶牛就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喝了就变成了什么颜色,真神奇呀!

(二)猜猜讲讲其他奶牛的变化。

1、真的是这样吗?森林里的小花鹿、灰狐狸、小黑猫(出示)听说了这件事,也想来试一试,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变了没有(出示变化后的动物)。

(1)小黑猫变成了什么样?谁想上来看看?(幼打开)变成了?(小绿猫)。

(2)这只灰狐狸会不会变呢?(幼打开)变成了?(红狐狸)。

(3)那小花鹿变了吗?(师打开)一起说说看(小紫鹿)。

2、他们是怎么变的?

(2)灰狐狸喝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变成了红狐狸?(红红的牛奶),奶牛怎么会挤出红红的牛奶,可能吃了?(猜测红色蔬菜)——(验证:红红的西红柿)。

三、欣赏故事:彩色牛奶。

1、这么多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彩色牛奶”的故事里,我们一起听一听,也可以跟我一起说说。

2、欣赏故事。

四、编编神奇的故事。

2、个别幼儿说说:如红红的西红柿等,并及时给他:红红的西红柿给你。

3、认识个别不熟悉的蔬菜:如紫甘蓝:紫紫的紫甘蓝。

4、幼儿挑选蔬菜:看看你拿了什么蔬菜?和爸爸妈妈编个神奇的故事吧。

5、幼儿自由编故事。

6、交流:谁愿意来喂喂奶牛。

你拿了什么蔬菜?(绿绿的菠菜)绿绿的菠菜喂给哪头奶牛吃(贴上)。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4、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4、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像……”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还有……”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

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蓝天高。

太阳美。

我让人快乐。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一

:工具和资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同学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小朋友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示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保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胜利感。

观察各种工具和资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资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协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考虑 发现新的工具和资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资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7、怎样保护这些工具和资料。

课件:工具和资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保护工具、维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同学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资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保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资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考虑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资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资料。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中央广播电视塔的样子,了解它的一些功能,产生对北京建筑成就的自豪感。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文。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实告诉你们,我国有三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和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教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和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三

1、通过穿鞋的游戏,激发幼儿想有一双"神奇的鞋"的欲望。

2、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里运用的想象手法,学习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象,知道爱惜鞋的一些方法。

3、初步认识汉字:鞋。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并了解鞋的作用。有讨论的意识和比较好的讨论习惯。

2、物质准备:大小不一的鞋数双、鞋架。字卡:鞋。鞋的图片。原创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音乐。

一、开始部分。

(游戏导入)游戏:"我想试试你的鞋"。配音乐师幼互动。

(设计意图:充分感受、体验试穿各种鞋的不同感受;唤起幼儿对鞋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究鞋的兴趣;掌握新的知识点--初步认识汉字:鞋。)师:今天,shelly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了很多的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些鞋。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师: 你穿了哪些鞋?有什么感受?

幼:我穿了小朋友的小鞋,很小,一点都不舒服,好夹脚啊。

幼:我穿的爸爸皮鞋,象穿的小船不方便走路。……师:出示字卡"鞋"。

师: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幼:鞋可以让我们的脚暖和。

幼:鞋可以保护我们的脚不被划伤。……(评析:认识汉字"鞋",幼儿在尝试中对"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现鞋的不同特点,还了解到"鞋"对我们的作用及萌生想有一双神奇的鞋的念头;为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理解诗歌内容做了充分的铺垫。)师:小结引出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二、基础部分。

1、学习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里运用的想象手法,为第二个环节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想象作铺垫。)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出示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地鞋》。

师:a、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b、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幼:诗歌里说了一双神奇的鞋。

幼:会长大的鞋……(评析:第一次朗诵诗歌时, "鞋"用图片来表示,帮助幼儿形象的去理解诗歌内容;由于诗歌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和理解,幼儿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幼:诗歌中的小朋友想有一双会逗我开心的鞋。

幼:觉得很有趣,很好玩。

幼:觉得很神奇……c、什么叫神奇呢?

幼:神奇我们没有看到过的。

幼:神奇就是很奇怪的东西,有魔力。

幼:神奇就是会变魔术……师:神奇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很趣的……(评析: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思考"神奇"的含义,不仅调动、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师生对话中,我们欣喜幼儿的生成答案是丰富、生动的。)

(3)幼儿学习诗歌,并轻声朗读诗歌。

2、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想象、创编。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再次为幼儿提供讨论的机会,目的是想满足每个幼儿都有说和表现的机会。)师:你们想不想有一双神奇鞋呢?你想有一双什么样神奇的鞋?为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我想有一双跑的很快的鞋,遇到坏人时,可以跑的很快。

幼:我想有一双洗澡的鞋,我洗澡的时候,能帮我洗澡的鞋。

幼:我想有一双飞机鞋,我想上天时,可以带我飞上天。……师:启发幼儿讨论,尽量与同伴说的不一样幼:我想有一双挡狂风的鞋,狂风来了,可以帮我挡风。

幼;我想有一双环保鞋,地脏了,可以帮阿姨拖地。

幼:我想有一双彩虹鞋,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幼: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一双可以弹钢琴的鞋,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评析:由于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神奇"理解较深入,因此大部分幼儿思维很活跃,部分幼儿在此环节运用了诗歌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说明幼儿被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深深地吸引,他们自主地采用了仿编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创作到诗歌里了。)师:总结:有的小朋友想有一双……有的……还有的……。

3、活动结束。

师:假如我们有了一双神奇的鞋,那么我们该怎样爱惜鞋呢?

幼:把鞋穿好了才走,不斜着穿鞋。

幼:放在保险柜里,呵呵。(瞧,我的想法特别吧。)幼:把鞋刷干净。

幼:我们应该轻轻走路,鞋就不容易破损了。

大家的办法很好,请你们把想有一双神奇的鞋和爱惜鞋的方法,记录下来,下次我们一起把你们的想法仿编到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里。

(评析:活动最后留给幼儿一个小作业,为下次延伸活动,仿编诗歌做铺垫。)

活动分析: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四

1、第一次欣赏音乐,感受重音出现的惊奇感。

(1)情境语:奶牛和小老鼠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最喜欢在一起打鼓啦。听!

(幼儿倾听,师用手偶演示)。

(2)师:“哎哟!刚才我们都被(吓了一跳),连奶牛和小老鼠也吓得躲了起来。心里有点(害怕)!曲子最后一个音声音很(大)很(重)。这个重音宝宝藏得可好了,我们一起来把它找一找吧!”

2、第二次欣赏音乐,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随音乐有节奏表演,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出平时在生活中听到的类似曲子中“惊愕”的现象。

(1)师:“重音宝宝原来藏在曲子的最(后面),把我们突然吓了一跳。你觉得会是谁来了?(幼儿自由猜想)出示大狮子图片,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看!原来是森林之王大狮子来啦!”

(2)师:“请你想一想,你平时听到什么声音,也会把你突然吓一跳?”

(3)教师小结:凶猛动物的吼叫声、天空中的打雷闪电声、鞭炮声都会把我们突然下一跳,但我们是坚强勇敢的孩子,不害怕。

二、结合图谱,感受乐曲表现的强弱变化。

1、学习用身体动作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1)师:“今天天气真好,奶牛和小老鼠又在一起打鼓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指图,幼儿欣赏,感受曲子强弱变化。

回忆交流:故事里谁先打了鼓?(奶牛)奶牛打鼓的声音比小老鼠要(大、重);奶牛打鼓结束了谁接着打鼓?(小老鼠)它打鼓的声音怎么样?(小、轻)。重音宝宝原来是谁来了的声音?(大狮子)。

(2)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打鼓)来感受曲子强弱,第二遍时加入声势“咚咚”

师:“我们也来学学老牛和小老鼠打鼓吧!小鼓棒准备好!”

师:“如果你在打鼓时发出好听的咚咚的鼓声就更能干了!”

2、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通过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瞧!我们的打鼓声把瓶子宝宝给邀请来啦!”

第一遍时完整演奏,第二遍时分组演奏。

师:“瓶宝宝玩累了,让它在椅子下面休息一下吧!”

三、结合故事,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特色。

1、师哼唱,幼儿分角色一拍一下向前走学老牛和小老鼠打鼓。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音乐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奶牛和小老鼠去表演打鼓的节目吧!谁愿意学奶牛打鼓?请你站在这边。”

2、随音乐完整玩游戏。

师:“表演真精彩,现在动物音乐会正式开始啦!让我们面向客人老师”

“看!谁来了?”(教师弹奏大狮子出场音乐)配班老师扮演大狮子,幼儿蹲下或跑下座位以示保护自己。

3、教师弹奏轻松欢快的曲子,幼儿跳舞欢庆,结束活动。

师:“大狮子走了,奶牛、小老鼠我们出来跳一跳、玩一玩吧!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五

杨老师点评:这篇续写从内容上来说与原文非常契合;从语言上来说,化叙述为生动的描写。而且给我的感觉是小作者富有想象力,两段续写分别像两个电影镜头很有表现力,有细节性的特写,有丰富的画面感,时间上且有跳跃、有延伸。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赵丽宏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之门,巴金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隽永的小诗带我们漫步了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延森的步伐,轻轻地叩开小说之门,去感知小说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走近作者。

约翰尼斯q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谁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干瘪七皱八褶撂下木屐锃亮翕动。

找茬瑕疵小犊锱铢必较踌躇不决。

3.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学习新课。

1.初识安恩。

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2.走近安恩。

根据表格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这些语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课件展示下表)。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3.评价安恩。

能否从奶牛的角度再来评价安恩?

五、拓展延伸。

丁克家宠。

近些年,随着丁克家庭的增多,很多丁克家庭在放弃生育下一代的同时,却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他们养了宠物,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日三餐像对待孩子那样给宠物配餐,增加营养。每天要给宠物洗澡换衣服。闲暇时还抱着宠物逛街,旅行。还自称是宠物的爸爸妈妈。

安恩和丁克家庭,你更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六、小结: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当做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给以精神的关怀,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让我们读到最后非常感动,安恩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随着我们对人物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七、布置作业。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初识:年迈、贫困、勤俭、自尊、安静、从容。

走近:善良、慈爱、有尊严、无私、淳朴。

评价: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从奶牛的角度。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跳绳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发展幼儿。

的上下肢力量、弹跳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3、学习花样跳绳,掌握其动作要领并能较好的跳绳。

活动准备:跳绳、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自由玩跳绳。提问:你会几种跳绳的方法?幼儿尝试。

二、展开:

1、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

双脚跳、单脚跳、行进跳、向后绕绳跳等。

某一幼儿展示后,教师讲解跳的方法:重点注意手和脚的协调动作。

请幼儿都来尝试这种跳法。

注意:跳绳时固定一个位置,防止绳子抽到别的小朋友。

2、组织幼儿一一尝试后。谁还有别的跳法?激励幼儿进行创新。

根据幼儿想出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跳绳。

3、分散跳绳。你觉得哪种跳法最难?

组织幼儿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练习比较难得跳绳方式。

4、跳绳比赛。幼儿可按照自己喜欢的跳绳方式,参加比赛。

比赛时间:20—30秒,比赛结果以跳的次数多者为胜。

三、结束:

组织幼儿进行四肢放松运动。

鼓励幼儿平时多练习,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

活动内容:科学——帮蜘蛛结网。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线组成的蜘蛛网的兴趣。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认识蜘蛛,知道蜘蛛吐丝结网的特性。

活动准备:各种绳子、胶水等;蜘蛛模型。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八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重点)。

2.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

二、自主预习。

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

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情节设计。

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

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

(二)探究主题。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结束了。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三)写作技巧。

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

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对于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板书设计。

安恩――淡泊、坦然的人。

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

五、课外拓展。

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

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

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

“它不卖的。”安恩平静地说。

“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

“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安恩依旧平静地说。

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离去了。

奶牛最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十九

1、画出奶牛明显的外形特征,尝试表现奶牛的不同动态。

2、乐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一、讨论:看过奶牛图片后的感受

我们看了奶牛之后,谁来说说你看到的奶牛是什么样子的?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与鼓励幼儿说出奶牛的明显特征,如:大大的身体、黑黑的花纹、大大的乳房等,并帮助幼儿了解奶牛身体各部分的基本形状,以利于幼儿通过绘画表现奶牛的基本特征。)

二、布置任务

教师:我们已经在活动室墙上布置了一个奶牛场,下面,我们每个人来画一只自己喜欢的奶牛,把它放在墙上的奶牛场里,让它们和我们做朋友。

三、教师示范讲解

四、幼儿画奶牛,教师巡回指导。

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21页“花花奶牛”指导幼儿观察作画步骤示意图,说说作画的步骤,学习用两种方法画奶牛。

重点引导幼儿画出奶牛的明个显特征,并表现奶牛不同的动作形态。

五、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奶牛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说说你画的`奶牛是怎么样的?在干什么?

师:给你的奶牛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六、展示作品

引导幼儿将自己画好的奶牛剪下,粘贴在布置好的奶牛场里。

奶牛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孩子们都知道我们平时喝的牛奶是从奶牛上挤出来的。但现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都没有接触了解过真正的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奶牛,了解奶牛的明显特征。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说出奶牛的明显特征:大大的身体、花花的身体、弯弯的牛角,还有许多能挤出牛奶的乳头等等。花花奶牛只要通过一些几何图形来构成奶牛的主要特征,如方形的头,长方形的身体,等等。虽然教师强调了身体要画的大,但在实际过程中幼儿却1存在比例不协调,以及身体与头部呈列车状,导致奶牛非常别扭。但是好些孩子的积极性却非常的高,及时画的不那么完美,但是从他们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在作画中心情非常的愉悦,边画还边说:“你的牛角没画。”“奶牛还有好多乳头呢”在幼儿的作品中,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奶牛的乳头,而且是很多。可见孩子们知道奶牛因为有许多乳头,所以可以一下子能挤出许多的牛奶。因为好些孩子每天都喝牛奶,牛奶对他们是每天的必须营养来园,因此印象特别的深刻。幼儿对花花奶牛的基本特征,基本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虽然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这与幼儿能力有限有关。

神奇的奶牛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q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

《希默兰的故事》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概括故事情节。

(要求: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初识安恩。

1、请一位同学朗读小说的第1小节(要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2、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五、走近安恩。

1、自由阅读第3――19小节。思考:

(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明确: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2)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1: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示例2:四拨人都要买安恩的奶牛,都同样遭到安恩的拒绝,但拒绝的语言和语气是有区别的,对于屠夫她用了四个字,坚决予以拒绝:“它不卖的!”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关怀。)。

2、分角色朗读3――19小节。(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

第二课时。

一、评价安恩。

1、在我们初识安恩、走进安恩后,现在来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安恩。

(示例: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2、小结: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二、拓展延伸。

三、师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关怀,还应有精神的怜悯。

四、布置作业。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板书设计。

约翰尼斯q延森。

初识:贫困、简朴、整洁、年老、瘦弱、勤快、安闲、从容。

走近: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462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