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每个阶段都值得我们对过去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在写总结时,要注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一份好的总结范文可以为您提供思路和参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一
七夕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近些年来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小编收集了有关七夕节的古代名言,欢迎阅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开过南枝花满院。——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天阶”另一版本为“天街”。
卧看:卧着朝天看,“卧看”另一版本为“坐看”。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
-->
-->
-->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四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五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唐•李中•《七夕》。
7.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唐•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
8.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唐•崔涂•《七夕》。
10.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清)纳兰容若。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
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
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
只恐重逢,明明相视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竚。
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
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吴文英。
懒浴新凉睡早。雪靥酒红微笑。
倚楼起把绣针小。月冷波光梦觉。
怕闻井叶西风到。恨多少。
粉河不语堕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严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顾贞观。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
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
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王建。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
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车。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陈师道。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乔吉。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
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七
六七岁那年,是我第一次到外祖母家中。记得那时还小。什么节日啊,一概不知。唯一记忆最深的就是七夕节。
夕阳西下,迎来了星光照耀的晚空。玩耍着,看到正在望着星空的表姑,问她:“表姑,你看什么。”她回答:“萍,你看,那两颗正在靠近的星星,牛郎织女会合了。”抬头看,真的,有着两颗星星正在靠近。近了,近了,直到完全相依。
但童年的我,不懂。问:“这有什么好看?”她微微的一笑,牵着我,回到家中。说:“你知道么,今天是七夕节。”童年的我,不懂七夕节是什么。我问:“七夕节干什么用的。”表姑微微一笑,笑罢,跟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完,又问:“织女的外祖母为什么要拆散他们?”至于表姑说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我知道,那天,听完故事我又看了一次星空。但表姑讲了好长的一段时间,牛郎织女会面的时间已经过了。
那天,我仰望着星空,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星空,充满的小星星的七夕夜的星空。好美。
又是七年后的七夕夜,同样的七夕夜,可我却看不到满天都是小星星的七夕的星空了。只是偶尔有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只剩这么几颗星星,不过是为星空多加了几分凄凉的景色罢了。
我好想再看一次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星空,可是,现在污染严重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啊!那片充满了小星星的星空啊!你好美,啊!七年前的七夕夜啊!你真美。
望梦中能见到你,七夕夜。
七夕,与爱携手。
我和姐姐决定去繁华的大街上,体验一下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围。
出了小巷口,一股浓郁的爆米花香迎面扑来,我和姐姐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香味挤到了买爆米花的队伍中。平日冷冷清清的小摊在今夜却显得格外的热闹。趁着排队的空余时间,我们怀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身边排队的小情侣们:只见男男女女们今夜都打扮的十分美丽或帅气。这些小情侣们有的是十指紧紧的相扣着,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的是幸福的相拥着,眼里饱含着浓浓的爱意;有的是你追我赶的嬉闹着,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了此时的快乐。
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借着风儿吹入了人们的心里。现在的七夕也不是小青年的专属节日哦!我与姐姐漫步在马路旁,就在昏黄的路灯下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楼下的吴伯伯与吴奶奶么?他们也是来过七夕的吧。
只见吴伯伯从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颗糖,将糖纸小心翼翼地撕开再放进吴奶奶的嘴中。对哦,伯伯跟我们说过,吴奶奶她从年轻到现在一直很喜欢吃糖,伯伯当时就是在30几年前的今天用几颗稀有的进口糖跟奶奶求婚的,当时奶奶可是高兴得都要蹦起来了。这件事情我们虽然已经听着伯伯念了几年了,但都还是不厌其烦的一直央求伯伯再讲一遍。昏黄的灯光照在奶奶脸上,照着她嘴角的笑意,时光也仿佛回到了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城市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亮了整个夜空,我抬头看了看头顶那一片闪亮的繁星,心想:牛郎与织女现在一定很幸福地相会在鹊桥上吧。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谈笑声以及天上的烟火声,此刻在我们的耳朵里,心里都交织成了一曲浪漫的七夕之曲。
七夕,让我们与爱携手吧!
七夕絮语。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七夕!多少文人墨客乐此不彼,歌颂着千年不变的神奇!那一些美好镌刻在心底,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吧:那就是你若安好,我便永恒!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风景都随着岁月一起匆匆远去,偶尔想起,那只不过是一段经历,刻骨铭心又怎样?生死离别亦不过是一段插曲,总不能让那些心碎陪着一起过,也总不能让忧伤一直打磨!平凡的平平淡淡的日子还得过,为了家,为了生活!
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去想那个曾经的顽皮身影,那张娃娃脸深刻于心!曾经的温馨如昙花一现,再想不是一种奢侈的妄想,就是神经质的癫狂!不过,曾经因为分离,思念如一根绳索,牵引着走向果实的深处,深入到果实的内核!如远行的人在你落寞的背面走过!想念在月光下,啜饮轻吟!
每一次听到《一剪梅》心底深处就会浮现出那个幸福的场景,那一刻红红的画面镌刻成一个美好的定格!那张英俊帅气的脸早已经模糊不清,你去了天堂,你在那里可曾记起过我的曾经?几千个日夜我总是默默为你祈祷,来生不要再有病痛!曾经你无奈离去,天人永隔,七夕牛郎织女还有相见的日子,如今你我再见已属楼头望月,梦里弄影!
或者,我爱上了自己的想念。那些可以在笑声中融化的笑声,那些可以跌倒可以受伤可以无所顾忌的爱情,人到中年之后都可以成为风景。
这样的夏日,总是很火热,但是这个夏季是特殊的火热,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了一点温存,这个夏季我爱上了伊丽莎白的味道,那香香的甜,沁人心脾!盈袖!沾襟!
也许不该在这样的日子去回忆,去想曾经,但是却是真实的心理路程,偶尔记起,祭奠一下失去的曾经!即使想念田园,也不能像陶潜一样采菊东篱!只为岁月曾经那样芬芳!
七夕了,告诫有情人,如果爱,不要离开,只要相惜,如果爱,不要追问,请深爱!牵手走一生!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八
1、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唐•李商隐•《七夕》。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唐•崔国辅•《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唐•李中•《七夕》。
7、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唐•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
8、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唐•崔涂•《七夕》。
10、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1、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唐•杜甫•《七夕》。
12、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唐•卢纶•《七夕诗》。
1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唐•李贺•《七夕》。
14、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唐•刘言史•《七夕歌》。
1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6、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7、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唐•刘禹锡•《七夕二首》。
18、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1、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唐•卢殷•《七夕》。
22、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唐•刘禹锡•《七夕二首》。
23、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唐•卢殷•《七夕》。
24、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唐•白居易•《七夕》。
25、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26、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27、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唐•卢纶•《七夕诗》。
29、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30、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31、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唐•杜审言•《七夕》。
3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李贺•《七夕》。
3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34、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古意》。
35、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宋•杨璞•《七夕》。
36、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唐•刘威•《七夕》。
37、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唐•刘威•《七夕》。
38、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3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40、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4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4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5、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6、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47、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4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51、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52、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53、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54、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56、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57、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58、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59、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60、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61、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63、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64、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65、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66、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67、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68、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69、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70、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71、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72、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73、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74、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75、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七夕爱情诗词精选。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北宋·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鹊桥仙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九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
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许敬宗。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人。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
古代就有七夕节了,你知道古代七夕节送的礼物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古代七夕节送的礼物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沉香。
我国古人很早就已将沉香视为珍贵之物。到了明清,宫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笔筒、木瓶、觥杯等工艺精细的摆件,特别是小巧玲珑的雕件,捏在手上可以把玩,挂在身上可散香味,这种艺术品特别时尚。如鸳鸯暖手既可用于贵妇闺秀,又可用作夫妇、恋人之间爱情的信物。
清代国宝——乾隆沉香狮子喻意吉祥浪漫,背后还有一段乾隆皇帝的浪漫故事——据说这件国宝和有着传奇身世的香妃有关。香妃来到中原后一直茶饭不思,闷闷不乐,直到看到集市上的舞狮表演,才嫣然一笑。香妃的一颦一笑被暗中观察的乾隆看在心里,据说从此以后乾隆对狮子便情有独钟了,后宫中的许多摆件饰品都有狮子的影子可寻。
荷包。
诗词。
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
在民间,一般以巧果及花瓜作为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还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
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有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其神奇的药丸就是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的,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
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食用。
丢巧针。
《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或名丢巧针。清代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诗》:“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供摩侯罗。
清代中国台湾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官运亨通。清郑大枢《台湾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钱琦《台湾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当地人称织女为『七娘』;文昌又称文曲星,掌管文运之神。
晒书翻经。
伏天晒书,魏晋时早已兴之,不过是农历的七月初七,“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世说新语·排调》)以后,才逐渐演变为六月初六晒书。无论是“六”还是“七”,晒书这种习俗都已经少见了。
关于晒书翻经的小故事流传至今: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一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古人比较含蓄,他们也会吃一些传统的食物庆祝,你知道古代七夕节吃的食物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古代七夕节吃的食物,一起看看吧!
1、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6、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拜魁星。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
散文。
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浙江:七夕香桥会。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湖南、浙江: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胶东:拜七姐神。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中国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广州:迎仙。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二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你知道古代七夕节过法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古代七夕节过法,一起看看吧!
乞巧节。
纵观七夕民俗活动,多与七夕民俗的两大主题:“乞巧”、“婚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七夕民俗都是从这两大主题发展出的习俗。同时又因为这两大主题与女人关系密切,所以七夕民俗纪念活动的主体是年轻的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称作“女儿节”,或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清代《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大家闺秀一年12个月的贵族生活。其中一幅名为《桐荫乞巧》的,正是对京中“七夕”风俗的描绘。全画细致地展示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这就是清代七夕节盛行的“投针乞巧”,也叫“丢巧针”。与针线有关的“乞巧”活动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主要有“蛛丝乞巧”、“穿针乞巧”、“投针乞巧”、“兰夜斗巧”等。
蜘蛛乞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宋代《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穿针乞巧。
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即牵牛也)织女。”
唐诗。
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醉翁谈录》:“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
“穿针乞巧”,是较早的出现的乞巧方式之一,即首先制作不同类型的多孔针,有双眼、五孔、七孔、九孔等不同的乞巧针,然后由年轻女性在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关于乞巧穿针的民俗最早始于汉,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最早记载了穿针乞巧的民俗:“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的记载。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则记载得更为详细,不仅记有七夕彩楼,还有祭祀摆设,更包括了穿针乞巧的竞赛规则:“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作为后续发展,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中则有:“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后世的穿针乞巧民俗基本以此为准绳。
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古代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花瓜。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豆沙等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同心结。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言为心声,所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这个汉字就象是一张“不舍心怀、情用牢结”的网,却网不尽天下痴儿女故事的万一,目睹神伤。
团扇。
越国大夫范蠡到诸暨城南苎萝山寻觅贤良,却与赤足浣纱的西施一见钟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心灵手巧的西施便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范郎。
古人在以。
诗词。
表达自己心声时,也不忘用团扇作指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它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如意。
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三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四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五
孟浩然(唐)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孟郊(唐)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权德舆(唐)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佚名(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权德舆(唐)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白居易(唐)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七
徐凝(唐)。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卢挚(元)。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杨璞(五代·后唐)。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李商隐(晚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权德舆(唐)。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李商隐(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八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6、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9、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4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