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7:26:07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3 07:26:07 小编:JQ文豪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教案编写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和时间的合理分配,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借鉴下面的教案范本,你可以提高你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一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百分比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3.情感目标:体验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激发制作的扇形统计图的兴趣。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具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课件出示旅游景点“云瀑洞天”美丽的风景图片)。

老师调查了20**年1到7月游客人数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原始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并让生说一说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为了更清楚的呈现每月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件演示找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先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板书)。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那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意思呢?(点表示具体的数量)。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

让生明白线段表示的是数据的增减变化,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增减变化的大小就不同。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交流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折线统计图更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5)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原有的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绘制8-11月的统计图,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6)找学生总结1-11月份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分析预测12月份的游客人数。

升,并让分析12月份的游客人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出示1-11月份的气温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气温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出示1-11月份的降水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如果你是景点的总经理,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最近5年来的游客人数并作出合理的预测,【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2,练习十一第2题。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理解折线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探讨、交流。

出示教科书第68页两幅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这两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谈感受。

学生可能会谈到:

a和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第一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很快,第二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较慢。

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看起来虽然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统计数据却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两图不同,原因在于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左图1格代表50元,右图2代表100元。

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2.

2.补充练习。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谈你的收获。

(本课注意事项:从折线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标准是否统一,以免影响到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四

《扇形统计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

五、教学法分析。

1、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六、教学流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制成条形统计图,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观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说说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3、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使统计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应用能力。

七、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作业:请你当统计员:统计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五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十、课后反思: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六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2、(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让我们为他唱支生日歌(请小乐队上来伴奏)。

二、主动探索 体会领悟

1、小朋友,刚才的乐器伴奏很好听,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种乐器有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3、看见这么多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什么?

4、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些问题呢?

5、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小动物,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小动物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6、(每小组的图展示在黑板上)我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组理的最好?为什么?(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小组)

7、(屏幕出示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深化认识

2、(学生贴、理、下位说)(出示花的象形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些什么?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把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后有什么好处?象这样给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就叫做统计.(出示课题)

四、 联系生活 应用拓展

1 、今天,某某小朋友过生日,他想请大家吃水果.你喜欢吃什么水果?(问若干小朋友)为了让他方便,就选一种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吃的,好不好?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大多数同学爱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每一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各小组选人上来展示并汇报)大家说,让他买什么最好? 我们帮助某某小朋友解决了难题.现在食堂师傅来请我们帮忙了.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八

1.能简单分析并描述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2.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水果图片,统计表,展示板,视频仪,彩色即时贴。

1.创设情景。

(视频出示随意摆放的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幼:不能。

师:你们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

(幼儿在表格上排列水果,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排法展示在视频仪上,并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看上去好像西瓜最多,其实草莓最多。

师:谁有好办法?

幼:可以用画圆圈来表示西瓜,有几个西瓜就在几个格子里画圆圈。

幼:可以用短线表示,比如有几个梨就在几个格子里画上短线。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教师展示幼儿的方法。)。

师:这三张图片哪一张看起来最清楚?

幼:涂颜色的看起来最清楚。

师:为什么?

幼:用涂颜色的办法记录这四种水果的多少,纸上就会出现四种颜色的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幼:在图上标上数字。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xx莓最多,西瓜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菠萝有6个,比草莓少2个。

1.创设情景。

师: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冷餐会”,我想知道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用刚才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一下吧。

2.抽样调查。

师:如果一个个问小朋友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先调查一半小朋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在4种水果中挑一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贴在展示板上,每人只能贴一张,再请一个小朋友整理水果图片,一个小朋友用即时贴在表格内表示色柱,制作统计图。

3.分析应用。

互相探讨。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前布置学生先调查六年级学生人数,再制成统计表。教师在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引出扇形统计图。能激发孩子们地学习欲望。体会到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说明问题的优越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积极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初步感知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能力目标也得到提升。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一

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

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

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

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

1、提出问题: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统计?”(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

(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分组验证。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

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幼儿分组验证。

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二

1、喜欢这个故事情节,乐于解决问题。

2、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的形式,能看懂两种图表所表达的意思。

3、具有简单的统计、推理等数学逻辑思维。

培养幼儿按要求回答教师问题的好习惯。

1、重点: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

2、难点:能表达出两种图所表示的意思。

3、关键性语言:通过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1)教师准备:故事《送给恶猫的礼物》、一张实物图表、一张条形图表、内容(同《幼儿用书》p35---36)。

(2)幼儿准备《幼儿用书》。

一、玩一玩:

1、看图讲故事导入:地下仓库住着16只老鼠。仓库里温暖舒适。鼠爸爸管理着仓库,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着游戏,幸福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今天。因为它们收到了一封信,看看上面的内容,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3、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简单说一下怎么对付恶猫的办法。

4、继续讲述故事——鼠爸爸听说在恶猫脖子上挂个会响的东西,那恶猫一走路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小老鼠就不会再害怕它了。可是,挂个什么东西好呢?引导幼儿简单的讨论。

二、说一说: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图标。

(1)教师出示一个小铃铛和一个小闹钟图标,提问:这两种会响的物品你同意哪个呢?同意小铃铛的小朋友举手,同意小闹钟的小朋友举手。引导幼儿通过举手表决来比较。(图标贴在黑板上,统计数字)。

(2)小朋友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小老鼠们是怎么来选择的呢?

(4)小结:这是一种实物图表,是小老鼠们用石子表示了自己的不同选择。

2、引导幼儿学习柱形图表。

(1)故事继续:什么时候把铃铛送给恶猫呢?大家提出了三种选择:

a.清早农场主拿牛奶的.时候;。

b、中午邮递员送信时;

c、晚上大家都睡着时。

(3)小结:这是一种条形图表,图表上一侧是表示三种时间,另一侧表示的是同一人数。

(4)通过柱形的高度你能发现什么?大家最后决定什么时候送出铃铛呢?

(5)故事结局:第二天中午趁邮递员叔叔送信时,老鼠们将准备好的铃铛放在门口,农场主看到铃铛很高兴,马上为恶猫带上铃铛。从此,老鼠们一听到桄榔桄榔的声音就藏起来。他们又过上了安全快乐的日子。

三、做一做: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课前交流: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四

1、了解数据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1、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1、初步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初步了解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投影片、小黑板。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五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篇十六

p96、97、98。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图、表等。

一、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二、生活应用。

1、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三、开放实践。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四、全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559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