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激励。教案的修订和更新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些教案来自于多位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性。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一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锡纸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创新和再造能力。
1、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教具学具:图片、锡纸、废旧电线、泡沫等。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很独特的画,睁大你们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
师:它与我们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师:你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
平面作品与浮雕作品不同的特点。
2、新授:
(1)探索浮雕(出示浮雕作品)。
a、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b、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2)看一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有凹凸感?
(3)面对这些闪闪发亮的锡纸你认为可以打算用它来制作什么形象?
(4)作品欣赏。
(5)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
1、构思完善。
2、形象大胆.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尝试了锡纸制作的浮雕,其实制作浮雕的材料有很多种,观察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二
1、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印画游戏。
2、欣赏自己制作的小背心上的图案,享受创作的快乐。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水粉颜料、擦手毛巾。
3、收集的有漂亮图案的背心的图片,教师事先印好的小背心一件,废旧的白色背心人手一件。
4、一段活泼的音乐。
1、请幼儿欣赏收集的有漂亮图案的背心,认识上面的各种颜色。
3、出示教师制作的彩色小背心,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出来的?都用了什么颜色?
4、组织幼儿制作彩色小背心。
(1)指导幼儿印画的方法: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蘸上一种颜色,进行印画。
(2)幼儿进行探索:你选择的工具能不能印出图案,印出的图案像什么?
(3)提醒幼儿在印画时,将各种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会更漂亮。
(4)教师提醒幼儿,一个工具只能蘸一种颜色,在印画的同时注意画面、桌面、衣服的洁净,对保持清洁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5、作品完成后,请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我用的什么工具和什么颜色印出的这个形状。
6、等颜料干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穿到自己的身上随音乐,以时装表演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并把幼儿作品挂在作品栏进行展示。
孩子的世界是七彩的乐园,他们对色彩绚丽的物体极为敏感、关注。这节活动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和颜色,将白色的背心装饰一新,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幼儿体会其中的快乐。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
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
第四讲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玉器工艺:
礼玉佩玉“佩玉为尚”
琢玉碾玉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四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一同进行多方为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幼儿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表象,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基础上以趣激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绘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一定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作画中,非常自如,积极主动,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创造。
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往往非常直接的视觉现象,于是,我在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角落留出空间,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戏玩时的所见所闻充分展示,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多感受周围的一切,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宽广的马路上》时,有的画出了人来人往的场面,有的画的是大大小小的车辆、房屋、树木,还有的则画的是在买东西的场面……,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幼儿的创作激情高,画的人物,内容也不一样,一派热闹的景象,画完后还饶有兴趣的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增长幼儿知识,还促进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发展,激起了思维主动性。
一、利用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每当幼儿听完故事后,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故事的题目内容及角色特征,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表现故事的某一部分,这样可以激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地思索。如:绘画《龟兔赛跑》时,提问:小兔和乌龟谁跑得快?谁最后赢了?为什么?它们的身体都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等问题,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创设几个情节画面如:!、小兔在树旁睡觉的场景。2、小兔与乌龟出发的场面。3、乌龟胜利领奖的场景。4、小兔落泪难为情的场景。根据不同场景情节指导幼儿构图不同的画面,增强趣味性。
幼儿模仿性较强,通过表演、模仿,还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当在表演情境时,就异常兴奋,回产生强烈的欲望,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就可在玩中学,学中玩,是教育内容具体化,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习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运用丰富联想,活跃幼儿的思维。
一次在画《图形变变变》时,有个幼儿把它变成许多个圆圈,但画得较多,于是我说:“你怎么变这么多圆圈啊?”他马上说:“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着问:“那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他马上意识到利用色彩丰富画面的单一,涂上五颜六色的圆圈。有的孩子则把小圆圈变成布娃娃,不倒翁,并给娃娃添上了劳动工具,随即添上背景,画的内容丰、生动了许多,于是,简单的小圆形变成了各种内容不同的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在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师有信心,都可以成为联想的产物,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
幼儿是一个个体,个体不一,能力有别,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幼儿以便高热情学习,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如:绘画《有趣的蜗牛》时,当幼儿画了一只幼儿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语言,使幼儿产生联想。“你画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一家中的哪个成员啊?蜗牛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啊》什么样子怎样区分他们啊?”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绘画创作高潮。“我现在要画蜗牛爸爸、蜗牛宝宝在蜗牛爸爸的背上去逛动物超市、我画的是……”幼儿边说边画,其乐无穷。
四、利用文学作品,触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还可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如:童话是具有幻想性质的故事,可首选幼儿听童话故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利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还可每组讨论情节,根据情节设定画面,这样,活动丰富后,根据每组不同的画面内容,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加以整理排序,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连环画册,一合订,就变成了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内容连贯的故事创作画,这样的活动,是幼儿独立创造形象的过程,幼儿在翻阅自己设计的“书”时,都津津乐道,乐此不彼。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幼儿的想象范畴更宽广,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排序、整理,既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总活动不受限制,面向全体,有利于缺乏自信心的幼儿让其有一个能说、想说、敢说、爱说的空间,在这个活动中,相互交流,不断学习,积累语言,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感。
五、正确引导,并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纲要》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该一幼儿为本,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情感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这就需要教师各方创造条件与机会,为幼儿学习提供环境。在《水果》《蔬菜》活动中,我就先带幼儿去菜地观察,然后让幼儿参与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与水果,布置“水果世界”,把它们拟人化,画上眼睛、嘴、鼻子等,并用语言引导幼儿探索,“黄瓜上面有刺、青椒长的像灯笼、苹果红红的、香蕉弯弯像月牙……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相关知识,为美术创作积累经验。
在前夕的休息活动中,给幼儿灌输一些科普类的知识,为幼儿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利用一切可以有用的机会来表现、交流、分享,并且融入剪、撕、贴等多种方法和技能来表现美术作品。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如:快到“三八“节,就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我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粘贴纸、剪刀、小红花、皱纹纸……幼儿表现出来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剪出或撕出小红花,准备献给妈妈,有的画各种各样的妈妈,为妈妈制作花环等等,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给予鼓励、表扬,让孩子不断树立学习信心,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儿童的世界是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以幼儿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与条件进行探索、实践,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总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绘画活动,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教育中,让我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愿美术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钥匙!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析作业:小组互评。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六、拓展:
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教学反思: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课上积极动手,动脑,能小组合作的完成作品。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六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锡纸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创新和再造能力。
1、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教具学具:图片、锡纸、废旧电线、泡沫等
一、组织教学:
---平面作品与浮雕作品不同的特点。
三、讲授新课::
(1)探索浮雕(出示浮雕作品)a、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b、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2)看一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有凹凸感?
(3)面对这些闪闪发亮的锡纸你认为可以打算用它来制作什么形象?
(4)作品欣赏
(5)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尝试了锡纸制作的浮雕,其实制作浮雕的材料有很多种,观察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有些学生找不到锡纸,可以利用身边有的东西,如烟盒中的锡纸,报纸或其他硬一点的纸。在练习中要多鼓励学生,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接触此类创作。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七
教学。
目标:
1.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认识热带鱼的特点。
2.运用夸张等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
3.培养学生喜爱热带鱼,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绘画或拼贴出美丽的富有情趣的热带鱼形象。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热带鱼的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蜡笔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录像、范画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录像。
(1)播放录像《海底总动员》。提问:热带鱼有什么特点?
(2)播放课件:热带鱼与普通鱼。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小结热带鱼的特点。
2.欣赏范画。
(1)播放课件:热带鱼的作品。提示:热带鱼整体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身体表面图案自然和谐,色彩鲜明。
(2)教师小结并指出作画要点。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热带鱼。
(2)提出创作建议:创作一条或几条热带鱼,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
(3)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并进行热爱海洋的教育。
4.课外拓展。
(1)收集有关热带鱼的分类、特点和生活习性等资料。
(2)准备好下节课的拼贴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拼贴的材料(布料、纸张、蜡笔、水彩笔等)。
(教师)范作等。
1.拼贴作品。
(1)学生分两人一组拼贴一幅热带鱼作品。
(2)创作建议:可以适当添画;可以夸张、变形与想象;可以创作故事作连环拼贴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并指出注意点。
2.互相交流。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热带鱼乐园。
(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3.装扮教室。
全班同学一起装扮一个热带鱼乐园的教室。
4.课外探索。
对热带鱼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热带鱼和海洋的秘密。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第2课走迷宫(活动二)。
教学目的:同前。
教学过程:
一、现场组装迷宫。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二、展示其他迷宫。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三、
提出制作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2.归纳:
(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2)除了书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
(3)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四、了解立体迷宫的制作奥秘。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1)底板(平面的、非平面的);
(2起点与终点;
(3)路线;
(4)障碍物。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3.:根据障碍物(如插卡)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五、合作制作立体迷宫。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1)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
(2)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
(3)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
(4)讨论、设计景物。
(5)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
(6)组装配件。
(7)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六、欣赏迷宫。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
2、通过欣赏废物巧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孩子们通过动手折篮子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了解垃圾的危害、篮子的编折。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对垃圾的分类进行调查。
2、学生对垃圾的危害进行整理,查找。
3、废旧报纸。
四、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渐入新知。
教师分别向学生出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探讨主题,变废为宝。
1、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说说自己的小调查)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2、了解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师:那么,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我们通过上网了解到,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第一、占地过多,同时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如塑料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3、认知冲突。
师:看来啊,垃圾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还真不少呢。那有什么办法减少危害呢?(揭示课题:变废为宝——废物巧利用)。
那我们如何变废为宝呢?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两种途径,课件展示)。
(三)、欣赏借鉴,观察学习。
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感受他人的智慧的同时,接受变废为宝的理念。(课件展示)。
(四)动手操作,集体评价。
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我们也来个废物巧利用呢?请看视频《废旧报纸折篮子》。同学们做。
随机评价几个同学的作品。
(五)、收获总结,拓展作业。
今天你又有哪些收获呢?今天放学后跟家长一起做一个由废旧品做的小物件,咱们比一比哪个家庭做得好!
下课!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
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
总结。
方法。
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
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学生互评。
3.总结。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的:
认识各种种样的线,在学习各种各样的线的画法中感受到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教会学生以线不为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感受,并能运用线将画面组织好。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线所具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作线表出丰富的画面,防止画面单调。
教学过程:
1。欣赏美术作品。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在欣赏中让学生感受线,体验线的不同表现力。
2。学生谈感受。
直线给人一种坚硬、挺拔的感觉。如高大的建筑、板凳等。曲线给人一捉柔软、流畅的感觉。如衣服、面料等。
3。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线。
4。欣赏p6、7的范画:
5。请学生在黑板上画这些线。
6.同学们说说这些线可表现什么,让学生谈感受。
太阳光线画苹果毛线打碎的玻璃厚重的墙。
7.理解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受。
直线给人有一种力量,笔直刚劲;曲线生动大方灵活多变;交叉线有厚度,给人一种亲密合作的感觉。
8.布置作业。
风景、交通工具、建筑、装饰、人物、小工艺品都可以表现。
9.学生作画。
鼓励不知如何下笔的学生大胆去表现。可把不会画的学生带到黑板前启发他的思路。
10。展示学生的作品。
将好的作品收集起来,让学生们欣赏。表扬画的有创新的学生。讲评时,重点放在线的表现力方面。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二
教材分析:。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水果的品种繁多,形状多样,色彩艳丽,累累的硕果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加之水果形象简洁,特点突出,易于学生观察、概括和表现。因此,教材设置了《水果宝宝》一课,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以泥工的方式表现水果形象,这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泥工课,通过学生捏塑水果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对可塑性材料有所了解,初步领悟捏、团、搓等泥工的基本技法。本课比较适合以彩泥为造型媒材,彩泥色彩丰富鲜艳,可塑性强,利于学生做较为细致的刻画和表现。在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黏土或深层土,用泥塑的方式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1.用彩泥或黄泥表现出水果宝宝的形象,培养学生概括和夸张的能力。
2.通过捏塑水果的活动,了解可塑材料的特性和基本造型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好多小礼物,放在了你们的桌子上了,快打开盒子看看,你们喜欢吗?(盒中是各种水果造型)生:(齐说)喜欢!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橡皮泥!)。
师:对!他们都是用橡皮泥做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水果宝宝》。(点击鼠标,出示课题)。
二、引导制作:
师:看了刚才的礼物,你们一定知道了用橡皮泥可以做成我们爱吃的水果、还有蔬菜,其实它还可以做成美丽的小女孩,可爱的小动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等等,除了刚才的这些礼物,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礼物呢,你们想看看吗?生:想!
师:咱们要一边看一边想,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播放多媒体)。
1.香蕉草莓、桃、橘子、菠萝、苹果、西瓜及各种水果造型的娃娃)。
2.其它的泥塑造型如毛毛虫、小狗、小火车、太阳、小丑、黑人娃娃等。
(师生共同欣赏橡皮泥作品)。
师:好!咱们就先欣赏到这,谁先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发言)。
师:(指着作品)看来他们都很漂亮,我们也都非常喜欢,看完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吗?(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学生自由捏,一会儿纷纷举起橡皮泥说)。
师:看来橡皮泥真神奇,用我们的小手简单一加工,就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再把各种形状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变成刚才我们看到的可爱的水果娃娃、漂亮的小火车等许多生动形象的造型。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件小礼物,你们可要仔细看哟!
(教师在实物投影前,边讲解、边示范,做一个穿着漂亮外衣的苹果娃娃)。
师:我相信一会儿你们都能做出比老师的还漂亮的娃娃,有信心吗?生:(齐说)有!
师:那我们先思考一下,你打算做什么?(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到学生中间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大约3分钟。)。
师:好,我们先思考到这,谁来说说你或你们打算做什么?
三、动手创作: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好要做什么了,现在我们就充分发挥想象,开始动手创作吧!
(老师到学生中间巡回辅导,了解情况和学生一起制作。)。
四、鉴赏作品:
师:(看到大多数同学做好了。)好!这节课我们先做到这儿,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约有2-4个同学展示并介绍作品,同学互评,教师趁机点评,适时引导。)。
学生自由欣赏,评出各项奖项,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取长补短。
五、交流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想法或感受要跟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多动脑筋,勤于动手,我们的手一定会越来越来巧,做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方法。
2.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
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色彩的纯度又称色彩的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察觉出来了。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三、欣赏。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四.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红色加灰色、红色加绿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纯度渐变的图案画。
5.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五.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效果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六.延伸。
寻找色彩的纯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四
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
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制师范《美术》教材《造型.表现》第八章第二节《浮雕》第2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生活中我们常用浮雕来装饰环境,浮雕因材料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美感。汉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节课我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徐州汉画像石引进课堂,让学生结合画像石的技法进行泥刻浮雕的制作。
2、本课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是集欣赏、合作、互动、实践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版画等。本单元安排了《概述》、《浮雕》、《圆雕》三个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概述》,了解了雕塑的基础知识,欣赏了中外雕塑作品。上节课学习浮雕的定义和分类,并亲自制作泥塑浮雕,而后面将要学习《圆雕》,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既起到延伸,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浮雕技法的多样性。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拓展泥浮雕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利用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拓展表现。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等师范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造型能力,他们已经学过版画,掌握了刻刀使用的方法。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会独立思考,会合作、会借鉴。我给他们发放了《课前准备》的有关材料,安排他们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徐州画像石馆、歌风台等),收集有关的图片、邮票、首日封和文字资料,目的也是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提高师范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会欣赏、分析石刻浮雕作品,会借鉴徐州汉画像石浮雕的艺术特点,拓展浮雕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在参观、收集等综合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制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感悟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法分析:
指导思想: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愿学;
欣赏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乐学;
开放式探究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学生会学。
从地方美术资源中汲取营养,引申到对生活的学习、文化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善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画像石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取石为材,以刀代笔,图画天地,有古朴、厚重之美,这节课就围绕一个“美”字设计教学。优美的课堂情境激发创作潜能;课前开放式探究和课内欣赏带领学生欣赏美;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美;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创造美;作业品评中让学生学会评价美;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学会探讨美。
(一)聆听美的声音。
课前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教师巡回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出示图片让学生辨别作品是圆雕还是浮雕,巩固浮雕的分类。总结泥塑浮雕的制作方法。接着提示还有一种制作浮雕的表现形式,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入课题。
(二)欣赏美的画面。
用课件展示徐州画像石。分别出示汉画像石实物照片、汉墓内景图和徐州汉画像石视频片段。声画并茂的视频片段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徐州汉画像石古朴的艺术之美。然后请几个学生谈谈通过参观对画像石有了哪些认识,参观过画像石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受,学生的主动发言把课堂推向第一个高潮。
(三)探求美的内涵。
通过大屏幕显示导学题目,和学生一起从线条造型、题材、构图和雕刻技法四个方面讨论徐州画像石的艺术特点。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查阅这方面的资料,请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出现,我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畅所欲言。,师生间幽默风趣的交流把课堂气氛推向第二个高潮。
讨论造型时,出示画像石拓片《有翼的犀牛》。为了说明画像石的选用题材多表现现实生活时,给学生提供拓片《建鼓舞》,让学生充分认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汉代人信仰厚葬的习俗出发,让学生懂得古代人想让死者死后能升天,和活着时候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所以画像石题材多表达神话故事和吉祥图案。在讨论雕刻技法时,让学生用画像石浮雕和上节课所学的泥塑浮雕相比较,找出二者在制作技法上的异同。
(四)实现美的创造。
为了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我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的方式制作一个《马头》的形象,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第一步制版(课前完成)。
第二步起稿。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象的形态,要夸张又不失其真。
第三步描形。把稿纸蒙在泥版上用针扎出轮廓。
第四步刻制。雕刻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减地(也叫剔地)”,什么地方用冲刀,什么地方用切刀,要刻出层次。
第五步调整。
作品完成后展示给学生看,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先给学生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借鉴并不是模仿,要力求有所创新。
然后学生之间讨论制作构思,让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自己准备做什么样的形象,借鉴了画像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含义?在学生踊跃发言中,会有五花八门的构思和各种奇特的象征寓意,欢快的课堂气氛让课堂进入第三个高潮。
学生制作时,继续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小组制作,对敢于运用夸张手法、有创意的同学及时表扬。作业制作过程中会出现泥版过干或过湿等情况,过湿就让学生结合雕、塑等技法制作。过干的泥版刻起来会使学生非常吃力,我会告诉学生画像石是在比这硬百倍的石头上一凿一凿敲出来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劳动人民的不平凡。
六、课堂评价。
1、品评美的创想。
这一环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放在作业自评上。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雕刻技法,哪些结合了画像石的特点,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讲给大家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2、学生自评后请学生互评。
3、教师简评。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主要从层次变化是否清楚、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大胆夸张几个方面来谈。
2、进行美的探索。
最后教师总结:
徐州汉画像石是先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徐州人的骄傲,它和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利用它,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今天运用了它的制作技法进行创作,以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汲取营养。
附1:板书设计。
附2:《课前准备》。
附1:板书设计。
泥版浮雕。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1、造型夸张,线条简洁。
1、制版。
2、题材多样。
2、起草。
3、构图饱满。
3、描形。
4、多采用剔地浅浮雕和平面线雕。
4、刻制。
5、调整。
附2: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任何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你们的密切配合。在《泥版浮雕》一课前,我请你们要做的是:
1、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3、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收集有关的徐州汉画像石的邮票、明信片、首日封、文章等。
4、了解徐州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用途,了解徐州汉画像石在徐州的分布。
5、画像石浮雕题材广泛、风格独特,看看你收集的画像石拓片资料在造型、构图、题材特别是雕刻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6、准备课堂作业所需的木刻刀、刷子、泥版。泥版用粘泥掺棉花和匀,做成长宽各约10-20cm,厚度约为3cm的平整泥版,放在背光处晾至八层干。记住:太湿了泥粘不容易刻,太干了刻起来费劲,飞溅的碎末也容易伤眼。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教材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2.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以学生的自觉感受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做,以促进学生思维更活跃。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动物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导入:《苗岭的早晨》。
2.聆听活动。
(1)初听音乐:《快乐的小熊猫》清晨片段。
提问: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
(教师随着音乐做起床、搓眼睛、伸懒腰等动作)。
学生:小熊猫刚睡醒。
教师:小动物们起床的动作都不一样,你们能听着音乐做你所扮演的小动物早上起床的样子吗?(请个别学生表演)。
再次播放音乐,请全体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目的: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
(音乐节奏缓慢,比较自由、舒缓,启发学生想象这部分既是描写大森林早晨宁静、美丽的景色又是对小熊猫的.描写。描写小熊猫刚刚起床的情景)。
教师:老师今天扮演的是什么呢?
学生:熊猫。
教师:我的百货商店今天要开张了,你们愿意到我的商店来祝贺我吗?我得去准备一下。(放音乐)。
(2)听音乐:《快乐的小熊猫》骑车的片段。(多媒体骑车图)。
(老师随音乐做骑车的动作)。
提问:小动物们,在这段轻快的音乐里,你们猜到我在做什么吗?
学生:骑车。
教师:我是骑自行车到百货商店的,那你们喜欢怎样去?
(各别学生表演,注意动作与节奏)。
再次播放音乐让全体学生随老师跟音乐出来做动作。
目的:让学生自由编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停)教师:你们觉得累吗?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听听熊猫又在做什么?
(3)听小熊猫愉快劳动的片段。(多媒体出示打水图)。
(表现水桶激起的浪花声和泛起了一圈圈的水波)。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了吗?
学生:水的声音。
教师:为什么会有水的声音?
请你们再听这段音乐,看看小熊猫在做些什么?
(再播放音乐)学生:过河,打水。
教师:你们能用声音模仿吗?
目的: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编创结尾。
教师:接下来,你们说我该做些什么呢?(多媒体问号图)。
目的:让学生自由编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5)整体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并进行表演。(分组进行,每组表演一段音乐)。
教师:你们能把小熊猫快乐的一天表演出来吗?
3.小结。(多媒体出示故事全图)。
教师:今天你们都到我的商店祝贺我,我真的很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开百货商店吗?
学生:为森林里的小动物服务。
教师:你们真聪明,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希望常来美丽的大森林里玩,小动物们再见。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粉掌的外型和形态特征,学习用不同线、面来表现花、茎、叶、瓶子等。
2.培养幼儿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物体的习惯。
3.感知不同线型对比产生的形式美,体验写生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到户外写生的经验。
2、材料准备:一瓶美丽的粉掌。
活动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鹅掌师:你见过哪些花?它们长什么样子?
师:老师这里有一瓶美丽的花,请你来欣赏。
师:你见过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粉掌,猜测它的名字,感受它高雅、清淡的气质。
二、学画粉掌。
师:我们到户外写生的时候,你有没有画到过花朵?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帮助幼儿收集已有经验。
师:这瓶花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受花卉的根、茎、叶、花带来的视觉享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的白纸上尝试绘画,最后完整体现一幅粉掌。
三、看一看、画一画。
师:想要自己来试试吗?老师有两个地方要提醒你们:
1.拿到画板后找一个自己看得到的位置,坐下来,先看再画。
2.一边看一边画,将你看到的画出来,要耐心和仔细。
教师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巡回观赏别人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泥浮雕美术教案篇十八
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 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绘画工具和材料。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 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
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 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 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 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09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