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凤城导游词(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0:54:03
潮州凤城导游词(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3 10:54:03     小编:GZ才子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从复杂的事物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东西。如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优美的文字?下面是一份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一

凤凰山山城位于凤城镇东南5公里的凤凰山和高丽山之间,南距沈丹铁路边门车站2.5公里。城南半部是以凤凰、高丽2山悬崖为壁,山低处和悬崖沟谷之间,用加工的楔型块石垒砌成坚固的城墙,城周长16公里,东北角1面城墙4公里,残高6—8米,顶宽约3米。城设有东、南、西3门。南门正当谷口。

凤凰山在唐朝前称为乌骨山,因此乌骨城因山借名而来。西汉末年,中国东北高句丽民族建立了了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权,并陆续在其周边地区修筑了许多易守难攻的高山城隘,乌骨城就是其中之一。站在凤凰山最高峰攒云峰鸟瞰乌骨城,可见此城中心低洼,四周高峭,呈一巨大盆地状。如果站在北门向里望,就会发现整个乌骨城像一个不规则的簸箕形,三面被突兀的山峰和陡峭的岩脊围起。北门由人工石块堆积夹道而成。攒云峰和东大顶子峰东西相对,从而使乌骨城更加险峻、坚固。山城随山就势而建,由城门、城墙、天然屏障和附属设施等组成,计有86段人工城墙和87段天然屏障,周长约16公里,占地约10多平方公里,是地处鸭绿江右岸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

城内广阔,北部有积石墓群,东部地势平坦,多有建筑遗址,出土有绳纹和指压纹瓦片,具有高句丽的特征。西北部有高埠,通称点将台。埠下有河水由北向南蜿蜒而下。点将台上至今还留着明代外使龚用卿题写的“攒云岩”的遗迹,还有民国时期的题刻“磊落光明”。群众称此台为“高丽脚”,传说是古代点将、练兵的指挥台。

1982年文物普查时,在凤凰山北部发现外城,范围虽不及内城规模宏大,但也可观。

1963年9月30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二

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可是后来清兵人关,明朝亡国,这些举子中大多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当时,潮州还处于不清不明的时期,潮人每过此地,便指着石中降清者痛骂。久了,连岩石也感到同这些人连在一起十分羞耻。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电闪,“轰隆”一声,把岩石崩裂了,那刻着十二举子的石头,就像遭刀劈一样,从高处跌落在岩脚,半截埋进泥土里,这些名字也就需横看才行.

在石块裂开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两句诗。粗读好像一般的咏景诗,但仔细品味,却别有寓意:“山柏翠”与“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与“痛胡清”又谐音。看看字迹,又仿似在岩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究竟清代谁敢刻这首藏有“反骨”的诗,谁也说不清,故大家只能称之为“仙客留题”罢了。其实这只是一个附会的传说,十二举子里有明万历年间壬午举人林熙春,他是癸未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户部左侍郎,荣归乡里后造福地方,兴修水利,倡建江东急水塔等,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到80岁去世,并没有为清廷效力。

畅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这里曲径通幽,荷花溢香,颇具苏州园林的韵味。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馆”,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亭桥西侧现为西湖园林管理处,旁边小屋的左墙壁特别厚,壁上有蓝色嵌瓷的“寿安古墙”四大字,这古墙足有360多年的沧桑史迹,也隐含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宋初,这地方原是州学地址,后州学搬进府城的金山,此处便成了“净慧寺”。元朝净慧寺被兵毁,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寿安寺。有一年海阳知县高某怀疑自己的妾与寺中和尚私通,怀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于寺中,并扬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宝。后又请一个死囚伏于寺中,把珠宝盗出置于寺僧人住所,知县带兵伏击,率兵勇围寺,逮捕了寺僧,判他们盗棺中珠宝罪,并毁了寺院,仅存一面墙。清代又有人靠着这面墙重建一个小庙,名为九天娘庙。民国20__年(19)九天娘庙塌。而今,这里成为游人品尝西湖鱼及潮州菜的风味小吃馆。

沿着这菜馆向北10多米处,便是西湖最为闻名的“处女泉”。处女泉泉洞如井,有三尺深,泉水极其清冽甘甜。在湖山开辟之前,因这里原是个山坡,泉眼在山坡草丛中正如深居幽谷羞于见人的处子,故被称为“处女泉”。潮人多喜欢品饮工夫茶,专雇人来此挑泉水,据说用此泉水烹茶特别甘淳溢香,别无杂味。过去潮人林大川在此品茶,有诗曰:“不知陆羽来到此,品作人间第几泉?”更使处女泉名声鹊起。现在园林职工在此经营潮州极品凤凰单枞茶座,名茶配上最上等的泉水,使游人在此品茗,既清神益思,又歇息舒畅,一边欣赏西湖奇光异趣,一边品赏潮州工夫茶艺,同时,又能听到一些西湖的今古奇观、轶闻传说,令人流连忘返。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三

正月初五的一大早,我就妈妈拉上车按照原计划去潮州。即使很困,却挡不住要去旅行的兴奋。

老爸拜访完他的老同事后,我们就一起去玩了。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瓷展。当地最著名的瓷展,以前只闻其声,不见其物的,现在终于有机会大饱眼福了。

刚进到大门我们的眼睛就被粘住了:每个玻璃罩下面都有精美的瓷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件青花瓷,它那纹痕非常精美,图中的龙栩栩如生,像是快要飞出来了,不禁让我想起画龙点睛的故事,细看这条龙的眼睛仿佛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再看看那白瓷,冰晶玉洁,无一丝纹痕,那无瑕的外表宛如一面镜子,好像能照透这世间的一切。转眼又看到玉瓷,感觉又比白瓷略胜一筹,晶莹剔透的外表使人爱不释手,那纵横交错的纹痕使人不免有点怜香惜玉,却又带着点奇异的美感。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他们馆的镇店之宝的玻璃罩下,“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它是青花瓷和玉瓷的结合体,纹痕更是精美,那是由绿宝石磨成的粉抹上去的,绿得犹如茫茫草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那冰清玉洁的外表犹如小雪过后的泛着点点绿波的山坡,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不知不觉地,随着解说员的精彩解说中,我们把整个会场中的瓷器都看了个边,走出大门后仍沉浸在这些瓷器的美好中。

我回到家已经第二天10点多了,我瘫倒在床上,回想着这两天的点点滴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到“瓷都”游玩,挖掘更多有趣的事物,感受瓷器的美好。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四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东经123°32′-124°32′、北纬40°02′-41°06′。北邻本溪满族自治县,南与丹东市振安区和东港市接壤,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与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毗连。南距丹东市区71千米,北距沈阳217千米。凤城全市总面积5513平方公里。

凤城地区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北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侵蚀构造地形。中部是遭受中等切割的山地丘陵,属构造依次降低的阶段状地貌,向南至黄海沿岸,逐渐变为低丘宽达数十公里的波动起伏的带状平原。属海蚀和堆积地形。

凤城市属于中湿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7.9℃,平均最高气温14℃,平均最低气温2.6℃;无霜期最多为173天,最少为138天,平均无霜期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44mm,最大年降雨量1509.4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372.2小时。

凤城境内山多林密,野生资源繁多,拥有高等植物81科404属998种(其中野生果就有13科20属52种)、哺乳动物14科28种、鸟类39科162种。有人参、细辛、天麻、龙胆草等中药材620种;木耳、榛蘑等食用菌几十种;蕨菜、大叶芹、刺龙芽数十种野菜和板栗、核桃等干鲜果,有天女木兰、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凤城市现已发现煤、铁、金、铜、硼等金属、非金属矿藏59种,其中之一砂金和脉金储量较大,分布面广,开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9年被列为全国黄金生产重点产区之一,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初步探明蕴藏金资源量20.5吨,属于大型金矿;硼矿储量占全国固体硼矿总储量的63﹪,刘家河翁泉沟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红柱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丹东绿”“凤凰绿”等大理石产品被东南亚国家誉为“理石之冠”(毛主席纪念堂的部分装饰就选用了“丹东绿”大理石)。花岗岩板材有十多个品种。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五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朝设立潮州以来,长期是粤东潮汕地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

建制之前。

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是目前粤东潮汕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4]。

潮汕潮安池湖的贝丘文化,距今约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状况。

潮汕普宁虎头埔窑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证明潮汕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着自己的先进文化,经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综合,从而得以壮大。虎头埔窑群的发现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粤东地区是蛮荒之地”的观点[5]。

潮汕饶平浮滨文化遗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商文化遗存。[6]。

秦汉。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一说揭阳戍),揭阳县因揭阳岭而得名。

西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建制南海郡揭阳县,揭阳县统领今潮汕地区全境、梅州及福建闽南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

晋、南北朝。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揭阳县境析置海阳、潮阳、海宁和绥安4县,属东官郡。

东晋义熙九年(4),东官郡海阳县北部五营地设置义招县,原揭阳县境设置义安郡,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5县,治所驻海阳县(今潮州市),管辖范围今潮汕地区全境、梅州及福建闽南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名称共用了260年。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义招县析置程乡县,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义招、程乡5县,治所驻海阳县。

隋唐。

隋开皇十年(590年),原义安郡境立潮州,统领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治所驻海阳县,管辖范围仍是今潮汕地区全境、梅州及福建闽南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成为潮汕地区的政区名称始于此,以后1400多年都沿用。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全国罢州复郡,潮州复改为义安郡,隶东扬州,再次划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第二次称潮州。

唐承隋制,仍称潮州,辖海阳、潮阳、程乡3县,治所驻海阳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州驻地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因此易名为潮阳郡。唐开元十年,西元751年,从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度改称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宋元。

宋代仍称潮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置揭阳县,统领海阳、潮阳、揭阳3县合称“潮州三阳”,治所驻海阳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为潮州路,仍统领海阳、潮阳、揭阳三县,治所驻海阳县,属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梅州隶入潮州路。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辖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治所驻海阳县,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县邑扩容,海阳、潮阳、揭阳3县析置了饶平(别称饶阳)、惠来(别称葵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大埔(别称茶阳),合称潮州八阳也称潮州八邑,程乡县析置了平远、镇平2县,崇帧六年(1633年)潮州府统领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潮州府商民经商于海内外各大商埠,并设立潮州会馆,名号潮州八邑。

清承明制,仍称潮州府,仍辖11县,治所驻海阳县(今潮州市)。

清康熙22年(1683年),潮汕商人在苏州建潮州会馆,在会馆正门口立碑刻文:“本馆系潮州府属8县商民所组织,专谋本帮商业之利益”。这是潮商和潮州八邑最早正式称谓书面体现之一[7]。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3县另设立嘉应州,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合称“嘉应五属”。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置丰顺县,潮州府统领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澄海、大埔、丰顺9县,均是从北宋潮州的海阳、潮阳、揭阳潮汕民系3县析置,名称均带有“阳”字,即海阳、揭阳、潮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惠来别称葵阳、饶平别称饶阳、丰顺别称新阳、大埔别称茶阳。由于北部山区的大埔县居民是客家人,故置丰顺县后仍称潮州八邑。丰顺建县的同时期,潮汕商帮达到一个鼎盛时代。随着潮州八邑的名号被四海口碑相传,潮州八邑成为了潮汕的代名词和界定标准。潮州八邑即是潮汕民系、潮汕商帮和潮汕地区,是今海内外潮汕人最广泛认同的界定标准。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进入中国近代史,1850年清代爱国政治家林则徐逝世于潮州府普宁县行馆。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定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8]。

19,从潮州府治所地直达汕头埠的潮汕铁路筑成,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潮汕名称广为人知是在1907年5月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1907年5月22日,因由孙中山指派华侨潮裔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汕黄冈起义爆发,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

民国。

民国初,废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抚使,驻汕头;后改潮梅镇守使、潮循道、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等,曾一度改驻潮安县潮州城。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安县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1936年改设为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改为第六区,1949年4月析为第七(和第八)区,治所均驻潮州城。

解放后。

1949年解放后设潮汕专区、治所驻潮安县,管辖潮安、饶平、南澳、澄海、潮阳、惠来、普宁、揭阳8县。

1952年置粤东行政区,行政公署驻潮安县,管辖原潮汕专区所属潮安、饶平、南澳、澄海、潮阳、惠来、普宁、揭阳8县,原东江专区所属惠阳县、紫金、河源、龙川、海丰、陆丰6县,原兴梅专区所属的梅县、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兴宁、平远7县等21县,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55年9月,粤东行署治所由潮安县迁往汕头。1956年改粤东行政区设为汕头专区(汕头作为潮汕地区的政区名称始此),治所驻汕头市,汕头管辖潮安、饶平、潮阳、普宁、澄海、南澳、揭阳、惠来、梅县、丰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15县,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梅州4市。海丰、陆丰2县1958年属汕头专区。

1965年07月,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析置梅县专区,汕头专区管辖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

1970年改汕头地区专员公署设为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管辖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

1983年改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设为汕头市,同年9月海陆丰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海陆丰设今汕尾市),汕头市管辖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3市。

1991年汕头市经济特区扩围批准,同年12月国务院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原汕头市分置为今潮州、揭阳和汕头3市(合称潮汕三市),统称潮汕地区,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管辖新设立的湘桥区(原潮安县析置)、新恢复的潮安县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六

《史记·封禅书》:“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唐·杜甫《夜》诗:“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赵注:“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释义用法。

传说秦穆公女弄玉吹箫,有凤凰降临,于是称其城为丹凤城。汉代皇宫内又有楼名凤阙,后来便把京城称作“凤城”,把皇宫称作“凤阙”。参见“弄玉吹箫”。

用典形式。

【凤城】唐·刘禹锡:“铿锵楫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宋·张景修:“章台系马,灞水维舟,谁念凤城人远。”宋·陆游:“凤城书到锦江边,故里归期愈渺然。”明·陈子龙:“中星五夜回龙驭,丽日千门对凤城。”

【凤阙】唐·李白:“冠剑朝凤阙,楼船待龙池。”

【丹凤城】唐·沈佺期:“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凤凰城】唐·李嶷:“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唐·杜甫:“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丹凤朱城】唐·骆宾王:“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潞斐径取”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七

很久很久以前,在长白山的支脉凤凰山的脚下,住着一户赫姓人家。老两口带着四个儿子生活。终日日出而做,日落而归,辛勤劳动。生活过得不算富裕,但也不算很穷。四个儿子也很孝顺勤劳。但是他们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总是不满足自己的生活现状。

当他们看见那些经常去长白山挖棒槌的邻居,满载而归,即而过上了好日子显得非常的羡慕,总是蠢蠢欲动,似乎也想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也私下里不止一次的讨论过。然尔,看到父母年老的身体和家中的田地,也无可奈何。

但是,最终有一天,他们看着这块因天灾而颗粒无收的土地,终于和父母摊牌了。

“我们也要去长白山挖棒槌!”

哥四个一起站到父母的面前。

其实,父母早就知道儿子们的心事,只是没有点破。

“去挖棒槌可以,但是你们知道哪里有?怎么挖?怎么保存吗?”老父亲提出问题。“如果遇到虎狼,怎么防身?”

“那里山高路险,一旦走失,你们怎么找回家来?”母亲含泪低声问到。

父母的问话,让四个小伙子冷静了不少。便不再与父母争执。在大哥的带领下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商量对策。

第二天,哥几个开始分别行动。大哥去找曾经进过山的邻居请教各种技术,老二,去张罗进山的马匹衣物,老三去打制防身用的刀叉剑戟。老四则准备挖棒槌的工具。

三天过后,哥儿四个经过了精心准备,又站到了父母的面前,要求去长白山挖棒槌。

当父母重新提出那些问题,哥儿几个都有了从容的办法;接着他们又让父母看了他们准备的一切包括马匹、粮食。器械和冬夏衣物。

最后,哥四个齐刷刷跪倒在父母的面前,说只有一事不能解决,请父母决断。

“兄弟四人,深感父母养育之恩,决定留下两人侍候二老,另两人进山劳作,但是自己又不好表白,敬请二老断定。”

二老又问:“如果你们四人分开,多年以后拿什么作为凭证你们曾经是一奶同胞的兄弟?”

“二老请看!”

哥四个一起举起了一张字据。上边写有二十八个大字;。

德承吉林贵崇荣。

英明景会乐辅清。

忠良维国安全志。

世守纯贞保太平。

“这就是我们准备的相认的字句,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证明,见字如亲兄弟,视长辈如父母”。

父母一看,再也无话可说。只好放儿子出门,并留下了大儿子和老儿子,让老二和老三结伴而行。同时把大儿子和老儿子准备的衣物器械都给了准备出行的哥俩个。

第二天,在亲人依依不舍地送别下,两兄弟走上了去长白山的道路!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八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州开元寺。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考。

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xx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开元寺的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宝塔,而奇特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有众多的信众。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九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

现在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___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

今年过年,我和妈妈、小姨一起去潮州西湖游玩。

那天早上,我们步行来到西湖。

西湖的湖边到处是绿树绿草,美丽极了!湖的右边,绿树成阴,我们从左边一眼望去,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湖的左边,有许多的"小叶榕"。

那的"小叶榕",最小也有一百多岁大。

"小叶榕"长得非常茂盛,绿叶密的没有一点儿缝隙!

西湖的湖很平静,静得像一面碧绿的镜子。

那湖的颜色碧绿,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绿得犹如成千上万片碧绿的叶子,漂浮在水面,漂亮极了!湖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湖底的石头:清得能看见"小叶榕"美丽的倒影。

湖里还有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鲤鱼,有金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最可惜的是:没有看见那一朵朵姿态不一的美丽的荷花,那一片片圆圆的翠绿色的荷叶,那一个个绿绿的莲蓬!

西湖可真美啊!下次,我还要去那儿玩!你觉得潮州西湖美吗?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潮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潮州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区。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14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136公里。

1991年12月7日,潮州市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隶属广东省。潮州市现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管委会。全市常住人口268.37万人,户籍人口262.78万人。聚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约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

潮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21.4℃。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县北部。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山脉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山峰。韩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和潮安县,黄冈河自北向南贯穿饶平县境。

【行政区划】。

下辖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和饶平县,共有9个街道、41个镇。市政府驻湘桥区枫春路。

枫溪区:1995年12月枫溪撤镇建区(县级区)辖4个居委会和26个村委会,成立枫溪区管委会,是潮州市的派出机构,行使县级区的职权。

【历史沿革】。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闽族和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但此时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头一带汉族人稀少,从唐朝后期开始汉人数量才有较快增长。西汉元鼎六年(前1),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4)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隋帝大业三年(6)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6)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此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设州)北到江西赣州,南到大海,西到惠州。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

现在,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新罗县(今龙岩市长汀县),另一个源头,是在循州的兴宁县(今紫金县,兴宁县今属梅州)。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潮阳郡,唐天宝3年,(闽中)割潮州归岭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复潮州。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见潮汕莆田渊源。莆田移民,从语言来看,潮州话与现今的莆仙方言有差异。原因在于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继续受到福州省城话的影响,原先使用的方言-闽南话受闽东方言影响,莆仙方言成为有闽南语底子的又带有闽东色彩的混合兼过渡型的闽语。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19,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现在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以及丰顺县等。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广义潮州的概念里面,包含了狭义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与丰顺县讲潮州话的民众。另外陆丰市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讲惠来口音的潮州话的民众,属于广义潮汕人的概念,不属于狭义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升格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方言”、“潮州功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说法有失学术意义上的公允。不过,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

潮州市气候概况。

潮州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髻为粤东最高峰,海拔1497米。主要河流有韩江和黄冈河。韩江自西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流经潮安县,在澄海入海;黄冈河自北向南流贯饶平全境,于黄冈镇东风埭入海。两江河为潮州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韩江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和潮安北部。北部山区适宜茶叶种植和杉、桐、栎、柯等林木生长;丘陵及低山区主要适合竹、橄榄、桃、李、梅、菠萝和薯类的生长;韩江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利于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萝卜、柑、杨桃、香蕉等的栽培。历史上已是“稻得再熟,蚕也五收”的福地。

潮州市处低纬度,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4℃,日照为1986.1小时,雨量为1685.8毫米。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0.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常绿,四季如春。

春季(3~5月份)是过渡季节,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正因为这个时候是冷暖天气交替的变化季节,所以它的不稳定性很大。有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在某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旱。但从常年的情况来看,雨季在4月份便开始了,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

夏季(6~8月份)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广东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有89%以上出现在这个时段内。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29℃。极端的最高气温曾出现过42℃(1953年8月12日,韶关市)。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9~11月份)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潮州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开始进入干季。热带气旋活动的次数减少。11月份虽不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季节但仍有出现的可能。

冬季(12~2月份)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增温、增湿,强度大为减弱,到达广东时风速已经变小、气温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较温暖。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也可出现霜冻天气。冬季是潮州市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9~16℃,南北部的温差达7℃以上。极端的最低气温曾记录到零下7.3℃,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为0℃。在潮州,冬季虽有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但因所处纬度较低,1月份平均气温仍有13.5℃,故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概述】。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据《潮州府志·寺观》的记载: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

现在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分布在寺院的中轴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传说,释迦牟尼佛外出传法时,常有五百金刚随行护卫,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因为金刚殿空间有限,不能把这五百金刚全摆出来,所以只能由他们的卫队长来作代表。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两大金刚与其他寺院的金刚在造型上有所不同。一般寺院的密迹金刚是开口,手持金刚杵,那罗延天则是合口、持棒。而开元寺的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前排柱子与后排柱子在式样上又有所不同。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这和我国传统的用柱来承载屋顶重量的做法又有所不同。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当时潮州的城池损毁尚未修复,不能够抵御倭寇侵犯。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在我国的寺院内供奉的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和化身像三种。开元寺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佛的化身像,即“大肚弥勒佛”。

般是“伞”。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据说,四大天王每个天王手下各有八名神将,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中庭】。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传说,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苦想了七日七夜,终于大彻大悟成佛的。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这种形式的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由于年代久远,经幢上的字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了。

【大雄宝殿】。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把他叫做“如来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当代中国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据说,众生只要诚心诵念他的佛号就能够消灾去病!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称为“弥陀”,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在中国佛教徒大多数都希望来世能够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据说,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来世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之一。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佛经上说,这些人已经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并且留在人间替佛祖弘扬佛法。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因此被佛教徒尊为“比丘第一”;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藏经楼】。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从经书的数量可以看出经书的珍贵,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在地藏阁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传说,他曾经为救其母脱离地狱之苦发下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们也把他称为“大愿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人世间,得到众生的爱戴,有众多的信众。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像是一位慈祥端庄的妇女,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据佛经说:因为众生对佛理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这也是开元寺又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二

潮州,是一个古城,也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城市。那里的夜生活,简直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这个周末,借着表哥结婚之际,我和妈妈回了一趟潮州,好好地体验了一番潮州浓浓的生活气息。

古城“牌坊街”,是潮州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到了晚上,整个古色古香的街道都张灯结彩,照亮着一个个不同特色的牌坊。街上人流如鲫,摩肩擦背。每一个小吃店、特产店都灯火通明,背面的古城楼也荧光闪烁,一直持续到半夜三更;街上商店的小喇叭还是滔滔不绝地唱着,___烤摊还冒着缕缕炊烟,丝毫没有一点晚上休息的气息。

当夜色慢慢笼罩了潮州城,晚上八点左右,游客们和当地的民众都会聚集在“牌坊街”,掀起一股股夜生活的浪潮。那时候,正是街上五花八门的潮州小吃最红红火火的时候。香喷喷的蚝仔烙、炸春卷、猪脚圈,热辣辣的牛肉丸汤、粿条汤、馄饨汤,美食的香味吸引了每一个路人,锅铲的碰击声,像美妙的音乐在耳边回荡。街上摩托车川流不息,多人单车伴随着音乐在街道上慢慢地行走着。特产店里更是吵杂声不断,每一个外地的游客拎着大包小包的特产,兴奋地谈论着潮州的特色。

时间慢慢地推移,钟声敲响了十一下,但街上的人们和商铺的老板丝毫没有要“撤退”的迹象。而吃夜宵的人们不断涌进了牌坊街,男人们豪爽地坐在路边,边喝啤酒边吃小吃;女人们则在精品店里精挑细选,寻觅自己喜欢的潮州特产。而这时候,几百公里外的广州已经是一片寂静,人们都纷纷上床睡觉,开始自己的美梦。潮州,真是一个具有多么浓郁生活色彩的城市啊!

潮州“牌坊街”夜生活,真是与众不同,丰富的生活,使这个古城变得充满了活力。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三

今天,我和妈妈、弟弟一起去西湖公园游玩。一走进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树木。让人觉得满眼都是绿色。走进树木中,你仿佛就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细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树木长得非常的茂盛。这里的树木真高啊,高得似乎要将天捅破;这里能抱得过来,连幼苗也是那么粗;这里的树木种类繁的树真粗啊,粗得要几个人才多,有的高大白杨,有婀娜多姿的柳树……真是数也数不清。远望去,有浅绿的、有翠绿的,明的、暗的……它们绿得发光、绿得纯净、绿得鲜亮,,真让人无法形容啊!

穿过小道,就来到了西湖边。一眼望去,湖大得一眼望不到边儿。湖面水平如镜,可以照出影子来。细心观察,你会看到有许多小鱼正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有的悠闲地摆动着尾巴;有的还故意露出肚白翻着跟斗,好好像在展示本领。忽然一阵风吹过,湖面起了波纹。突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望去,在湖的尽头,有一个荷花池。那里的荷花荷叶可真是多呀!荷叶挨挨挤挤的,好好像是有许多的绿色磨盘聚在一起。荷花从荷叶和荷叶中钻出来,有的荷花开放了,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含苞待放,好像是害羞的精灵。这时,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的林围绕这样的湖,这样的湖倒映这样的林,再加园中红花绿草,湖中小桥游艇,仿佛让人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中。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四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

现在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xx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开元寺的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宝塔,而奇特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有众多的信众。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这也是开元寺又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五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

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

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

在贯彻实施“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城建方针中,两者当互相兼顾、齐驱并进。假若潮州的城建规划已定位在山水园林式之中,那么,西湖便是古城区一片碧绿的园林肺叶,堪称新世纪环保城市的绿色明珠。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

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置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

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驃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

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

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

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

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

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乱。

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

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

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迹,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的园林。

且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

“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

现已多数无踪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颇具传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寿安岩下的仙客留题。

在北岩的“李公亭”后,有一个狭长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内

却可容十多人。

从靠“李公亭”一端进去,沿着狭长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还镌刻有逸史诗,这个洞便叫“活人洞”。

据说明万历年间(1592年),有人到此游玩,正为拟这个洞名而三思,忽见有一个孩子掉人湖中,赶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为“活人洞”。

洞内还有记叙当时事件的石刻题记:“万历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乔松、张志可,刘兴学、陈明登此,午见苍童渡溺湖中,拯活书。”这也许是小孩的亲属为鸣谢这四个“英雄”而刻的。

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

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

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

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

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

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

可是后来清兵人关,明朝亡国,这些举子中大多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

当时,潮州还处于不清不明的时期,潮人每过此地,便指着石中降清者痛骂。

久了,连岩石也感到同这些人连在一起十分羞耻。

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电闪,“轰隆”一声,把岩石崩裂了,那刻着十二举子的石头,就像遭刀劈一样,从高处跌落在岩脚,半截埋进泥土里,这些名字也就需横看才行.

在石块裂开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两句诗。

粗读好像一般的咏景诗,但仔细品味,却别有寓意:“山柏翠”与“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与“痛胡清”又谐音。

看看字迹,又仿似在岩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

究竟清代谁敢刻这首藏有“反骨”的诗,谁也说不清,故大家只能称之为“仙客留题”罢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附会的传说,十二举子里有明万历年间壬午举人林熙春,他是癸未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户部左侍郎,荣归乡里后造福地方,兴修水利,倡建江东急水塔等,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到80岁去世,并没有为清廷效力。

畅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这里曲径通幽,荷花溢香,颇具苏州园林的韵味。

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馆”,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

亭桥西侧现为西湖园林管理处,旁边小屋的左墙壁特别厚,壁上有蓝色嵌瓷的“寿安古墙”四大字,这古墙足有360多年的沧桑史迹,也隐含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宋初,这地方原是州学地址,后州学搬进府城的金山,此处便成了“净慧寺”。

元朝净慧寺被兵毁,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寿安寺。

有一年海阳知县高某怀疑自己的妾与寺中和尚私通,怀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于寺中,并扬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宝。

后又请一个死囚伏于寺中,把珠宝盗出置于寺僧人住所,知县带兵伏击,率兵勇围寺,逮捕了寺僧,判他们盗棺中珠宝罪,并毁了寺院,仅存一面墙。

清代又有人靠着这面墙重建一个小庙,名为九天娘庙。

民国13年(1924年)九天娘庙塌。

而今,这里成为游人品尝西湖鱼及潮州菜的风味小吃馆。

沿着这菜馆向北10多米处,便是西湖最为闻名的“处女泉”。

处女泉泉洞如井,有三尺深,泉水极其清冽甘甜。

在湖山开辟之前,因这里原是个山坡,泉眼在山坡草丛中正如深居幽谷羞于见人的处子,故被称为“处女泉”。

潮人多喜欢品饮工夫茶,专雇人来此挑泉水,据说用此泉水烹茶特别甘淳溢香,别无杂味。

过去潮人林大川在此品茶,有诗曰:“不知陆羽来到此,品作人间第几泉?”更使处女泉名声鹊起。

现在园林职工在此经营潮州极品凤凰单枞茶座,名茶配上最上等的泉水,使游人在此品茗,既清神益思,又歇息舒畅,一边欣赏西湖奇光异趣,一边品赏潮州工夫茶艺,同时,又能听到一些西湖的今古奇观、轶闻传说,令人流连忘返。

西湖风景区指的是位于潮州城区的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南面是碧波荡漾的玉带似的西湖池,北面是峰峦起伏的西湖山。

西湖山因远看如横卧的葫芦,故也称葫芦山。

西湖公园的中间地带有广场,花圃、荷池、乐园和各种建筑物,是整个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湖自唐代开辟以来,一直是潮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这里峰岩石刻自成一体,亭台楼阁千姿百态,四时花卉争妍斗艳,古迹传说丰富多彩。

潮州西湖曾被称为全国三十六处西湖之一,又是潮州一处有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

全省三大著名摩崖石刻群之一——葫芦山摩崖石刻便在西湖公园内。

西湖的葫芦山主峰上,有以飞凤伫立为造型的新塑建筑物——凤座。

西湖湖水清澈,波平如镜。

春日里,春光明媚,岸柳飘舞,湖中游鱼,忽聚忽散;如遇春雨霏霏,空朦一片,湖中之鱼,若隐若现,渔翁乘筏,抛网捕鱼,甚有诗意。

因此,“西湖渔筏”向来被列为潮州八景之一。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六

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尤其是潮州八景,让人陶醉。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湖。

而西湖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春天,西湖两岸的柳树随着春风轻轻飘动,像是少女扬起的头发,十分迷人,还有挺拔的白桦和栎树,苍翠的松柏。

西湖里面的鱼成群结队的游着,好看极了。

金鱼在这个队伍里最为引人注目,它的一身金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美丽极了。

夏天,一个个小船驶进湖里,许多人都来参观西湖了。

湖里倒映着葱葱茏茏的柳树,蓝天,白云,还有树木,都在湖里了,真像一张美丽的图画。

秋天,白桦和栎树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飞舞,美丽极了。

空中飞舞着一群燕子,给蓝蓝的天空添加了一道新的风景。

冬天,是西湖最安静的季节,因为天气寒冷,人们都不愿意出来,平常呱呱叫的青蛙,也躲到水下的洞里去了。

整个西湖像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不哭也不闹。

潮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我家乡水灵灵的眼睛。

今年过年,我和妈妈、小姨一起去潮州西湖游玩。

那天早上,我们步行来到西湖。

西湖的湖边到处是绿树绿草,美丽极了!湖的右边,绿树成阴,我们从左边一眼望去,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湖的左边,有许多的"小叶榕"。

那的"小叶榕",最小也有一百多岁大。

"小叶榕"长得非常茂盛,绿叶密的没有一点儿缝隙!

西湖的湖很平静,静得像一面碧绿的.镜子。

那湖的颜色碧绿,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绿得犹如成千上万片碧绿的叶子,漂浮在水面,漂亮极了!湖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湖底的石头:清得能看见"小叶榕"美丽的倒影。

湖里还有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鲤鱼,有金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最可惜的是:没有看见那一朵朵姿态不一的美丽的荷花,那一片片圆圆的翠绿色的荷叶,那一个个绿绿的莲蓬!

西湖可真美啊!下次,我还要去那儿玩!你觉得潮州西湖美吗?

因为天气寒冷,白云,西湖两岸的柳树随着春风轻轻飘动,像是少女扬起的头发我的家乡在潮州,好看极了,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给蓝蓝的天空添加了一道新的风景,真像一张美丽的图画,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美丽极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夏天。

秋天,苍翠的松柏,是我家乡水灵灵的眼睛,十分迷人,平常呱呱叫的青蛙,尤其是潮州八景,不哭也不闹。

西湖里面的鱼成群结队的游着。

金鱼在这个队伍里最为引人注目,蓝天。

而西湖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冬天,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飞舞,一个个小船驶进湖里,还有挺拔的白桦和栎树。

整个西湖像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

湖里倒映着葱葱茏茏的柳树,美丽极了。

其中,都在湖里了,白桦和栎树变黄了,也躲到水下的洞里去了,还有树木。

空中飞舞着一群燕子,人们都不愿意出来。

春天。

潮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秋风吹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湖,许多人都来参观西湖了,它的一身金色的鳞片,让人陶醉,是西湖最安静的季节.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七

刚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潮州西湖公园。

春天的潮州西湖公园见者正如一片叶的海洋,树的世界……走过西湖公园正门的拱形虹桥,俯视着脚下平静的湖水,听诊不远处传来的声声鸟儿婉转的啼叫声,问到头顶花儿飘逸而来的淡淡的香气,心中有说不出的悠静。

因为下了一夜的雨,地上洒满了腐烂的鲜花和枯黄的落叶。但是,此时,书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树精神抖擞的站着,宛如一位位皇家士兵,树上,嫩绿的叶子正在努力的生长,期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片“成熟”的叶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我们在一处空地歇脚。在空地边沿着栏杆一直走过去,能看见西湖的一边,那儿饲养了许多品种不一,形态各异的鱼群。所有的鱼儿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享受着春天赐予他们的清新空气。

潮州凤城导游词篇十八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位于潮州市区笔架山西麓,韩江之滨的韩文公祠。唐玄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但他并没有因政治上的打击而消沉,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便是对他的极高的评价。

这个祠前广场,是修建的。在台阶的中间,有一座古书形式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这两句话,可以说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通真理!

一共有51级,纪念他51岁(是按周岁计算的,如果按古人的算法,应该是53岁)时他百病缠身,且已过50岁知天命之年还受到这样的打击,从京城被贬潮州,困境可想而知,那里(手指江边)是韩文公当时坐船第一次登临韩山的地方面军,前面是韩江。韩文公被眼前美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更被潮人纯朴的民风所打动。于是在此种下一棵亲自从中原带来的树——橡木,后来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从宋代以来,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可惜到清代嘉庆年间,这棵神奇的橡木枯死了,后人于是在橡木的故地种上了现在这棵木棉树,以缅怀韩公。

韩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最初建在金山,后来迁到州南七里,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迁到这里,算起来也有八百年的历史了。韩祠的主体建筑,墙面用水磨青砖砌成,砖缝温和紧凑,平直整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何等高超。韩祠现存有历代官员文人所留下的37块石刻。请看上面:“三启南云”‘是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出自苏东坡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之句“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另一层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来到广东。

“百世师”为刘海粟所题。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大殿正面是根据明朝《永乐大典》所记载的韩愈画像塑成的泥像。韩祠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废几建,每次修建都是当地政府百姓一大盛事,在至今所遗留下来的37块石碑中,有的就记载了修建韩祠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一块是宋代苏东坡写的。如果有兴趣的话,请大家一会儿自己找一找,我们先看这两边一副楹联:

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上联说他到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官,但逐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原来当时韩江生长着一种鳄鱼,经常吞食人畜,是当地的一大公害,韩愈到任后第一件事便是祭鳄鱼。怎么祭呢?据说他在恶溪百边亲自宣读自己所写的《鳄鱼文》,就仿似古代声讨敌人的檄文一样,并一猪一羊投入江中。据史书记载,当时几乎全城百姓都前往观看,场面庄严肃穆,现场鸦雀无声,所以潮州有句俗话叫“静过祭鳄”。说也奇怪,韩愈祭鳄鱼的第二天江水尽涸,于是鳄害从此消失了。为了纪念韩愈祭恶的功绩,后人便在韩愈祭鳄鱼的地方(手指祭鳄鱼台方向)修建了一座祭鳄台,台中树起了一块石碑,刻上《鳄鱼文》全文。

这块明碑的碑文是:“功不在禹下”,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不错,他来潮州之后除办学校,驱除鳄鱼,释放奴隶之外,还积极发展农桑,修筑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样,率领民众疏导韩江,因为当时的韩江叫恶溪,不仅有鳄鱼,而且洪灾肆虐,民众为逃避洪涝灾害而远走他乡,韩愈带头开水渠修水利的创举为后来潮州历代官员带了一个好头,他们都以韩文公为楷模。

当然,“功不在禹下”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那就是:意识形态中的异端邪说也有如洪水猛兽一类的灾害,而治理洪水,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思想界的,关键在于疏导而不能一味地堵塞。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儒家的大师们包括韩愈在内,他们的功绩确实不在治洪水的大禹之下。韩祠左侧的“天南碑胜”碑廊,是当今我国著名书家和政要称颂韩文公的诗文碑刻,可见韩愈的影响力并非潮州一方。

下面让我们一起登上后面的侍郎阁,登高望远,饱览潮州古城的风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1057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