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还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方便自己备课和讲课。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设法解决。良好的教案编写能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一
一、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3)4.9+5.1-13.7+2.3()。
(4)32.17-0.45-4.17()。
一、用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
10.74-0.25=62.1-3.444=100-0.09=。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5.85+1.89+2.15(2)24.8+14.6+15.4。
(3)42.5-22.17-7.83(4)3.8+1.37+6.2+12.63。
五、应用题:
甲班捐款100元,比乙班多捐10.8元,乙班捐多少钱?甲、乙班共捐多少钱?
以上就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二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试着求出结果。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教后记。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三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四
例题3,练习八4、5、6。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
+29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
+21918。
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
+41415。
743。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五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六
本课初备。
课时。
共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先列出算式。二新授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5、归纳小结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三练习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教和学的过程教 师 活 动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7、做49页试一试题目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五课堂作业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七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课件,尺子。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八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同学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6+78+64。
438+173+62+27。
547-32-68。
746-(246+187)。
1.请学生说说这样算的依据。
2.同时说明整数加减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1.用简便方法计算4.36+17.3+0.64+2.7。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议一议。
a、简便计算的`依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b、简便计算的方法。(把能凑成整十的小数先结合起来)。
(3)注意简算时的书写格式。
(4)试一试。
7.38+5.85+1.62。
3.83+1.75+8.25+5.1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8-5.76-2.24。
组织讨论。
a、能否进行简算?
b、进行这种简算有什么条件?(a、连减b、减数能凑成整十、整百)。
(1)1名学生板演,其余自做。
(2)反馈。
(3)试一试18.2-7.69-2.312.78-(1.78+0.94)。
(4)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些计算有什么特点?规律是什么?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准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34+4= 5+32=
4+( )=66 60+( )=68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 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 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 65-4=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
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做“练一练”
1、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并验算。
2、重点讨论7/12+1/4的计算过程,提醒学生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1、做第1题。
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题。
学生完成计算后,可以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别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做第3、4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自己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其中第4题提醒学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五、全课小结。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一
设计理念: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p47—48练习八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例2。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四、练习。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六、课后延伸。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
教学目标:
2、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的第五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难点: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二、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学生练习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p52练习九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学习用计算器计算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二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卡片及课件。
2、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三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可以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解释估算的过程。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体会数的运算的广度,不仅在整数的领域中可以有加减法,在其它数的领域中同样适用。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小数加减法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生1:
0.77米=77厘米。
0.03米=3厘米。
77厘米+3厘米=80厘米。
也就是0.8米。
生2:
0.77。
+0.03。
0.80。
(5)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第一种算法的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这同样遵循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第二种算法,把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末尾的0在横式中可以省略。
1.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演算中用减法演算法)引导学生:
1)计算。
2)反馈。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键键长多少?
1)审题。
2)列式。
3)计算。
4)反馈。
3.壮壮出生的管围比键键长多少?
1.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答案,师总结)。
2.相互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反省一下自己在计算时是否自觉将小数点对齐。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四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一、知识整理。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和减法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35+8=67-5=57-8=92-2=29-2=。
2、填数:32比6多()19比()少59()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得数的个位是4。
得数比80大得数在60~70之间得数比20小。
4、()里可以填哪些数?
54-()=4()75+()=8()。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五
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4页“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机和是8分,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并初步感知加感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看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蓝猫)。
()蓝猫: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今天,我要试一试你们的本领。
2.同学们,蓝猫要试的第一个本领就是请小朋友们和老师对口令,合成8。
(出示卡片8的合成)。
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蓝猫决定带你们去参观游泳馆,想不想去啊。
1.教学例1:(出示)。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桌交流)。
生:有5个小朋友在池中和3个小朋友在池边。
生:有5位男小朋友和3位女小朋友。
生:有7位不戴帽子和1位戴帽子。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呢?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板书)5+3=(8)。
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给大家听听。
小朋友们们说的很好,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5和3合成8,所以5+3=8。
(2)你还能再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3+5=8。
说说这道算式里的3、5、8各表示什么?
(3)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先在小组里说说)。
生:一共有8位小朋友在游泳,其中5位是男小朋友,那么女小朋友有几位呢?
板书:8-3=()。
生:一共有8位小朋友在游泳,其中3位是男小朋友,那么男小朋友有几位呢?
8-5=()。
说说8表示什么?5呢,3呢?
3、比较算式,加深理解。
小朋友们看,根据这一幅图,我们一共可以列出几个算式?(很多)并读一读这些算式。
4.及时反馈:一(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一幅图就可以写出4道算式,真当蓝猫夸小朋友的时候,小白兔听到了,小白兔不服气的说:“这算什么,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难题,如果你们能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请看屏幕(出示54页试一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闯过了小白兔的难关,蓝猫可高兴了,它想带你们去开汽车,踢足球。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方法:说图意,列式。
2.游戏:摘苹果(每个苹果后面有一道算式)师出示苹果,指名回答。
生说算式,师板书。
师:读刚才的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得数是8的算式。
师:再读刚才的减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8减几。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55页第4题。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六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课件、小棒等。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七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30+35。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八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材第23、第24页)。
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黄色、红色花片若干,课件。
一问题情境。
师:我们学校每周三都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纪律卫生大评比活动,看,二年级卫生评比表已经出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情景图)。
生:我想知道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师:面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面)。
生2: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二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面)。
生3:我觉得“二班比一班多”是关键,因为只要二班的多,那就要在一班的基础上加上多出的部分。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摆12个黄色的花片表示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然后我们用红色的花片表示二班的小红旗数。因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所以在摆红色花片的时候就要比黄色的多摆出3个,那么求二班的小红旗数就要用加法,也就是12+3=15(面)。同学们,自己一边说一边再摆一遍试试。
学生尝试操作讲解,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试试看,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面)。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扶”到“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1.启发、引导学生,只要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过去解答这类问题一般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别摆花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猜猜我是多少。
b类。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2)裤子比裙子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3)答案不唯一,如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50+37=87(元)。
教材习题。
第24页“做一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11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