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2:48:12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3 12:48:12 小编:雅蕊

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刻相处。如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以下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一

【导语】本站的会员“bailang”为你整理了“七夕节古诗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1.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七夕(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4.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5.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7.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9.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二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唐•李中•《七夕》。

7.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唐•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

8.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唐•崔涂•《七夕》。

10.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三

七夕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近些年来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小编收集了有关七夕节的古代名言,欢迎阅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开过南枝花满院。——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四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五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

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许敬宗。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人。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六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

-->

-->

-->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八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元·佚名。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

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

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清·纳兰性德。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九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3、风习袅袅,盈水展千华,飞檐亭角清铃响。犹记当初,你回眸莞尔,一笑倾城百日香。

14、飞花飘絮,霓裳翩翩舞,几多情愫心飞扬。广袖流云,琴曲指尖凝,清水芙蕖脱尘嚣。

15、红尘紫陌,纵寻千百度,回首万年,情衷伊人。

16、从别以后,几回梦缥缈,执手若无,泪溅花上。

17、红烛共谁剪影,交杯尽,缠绵饮,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18、谁执笔但记情成卷,只空忆此去经年。

19、情更浓,缘如风,锦微冷,翠袖凝寒扶病月容中。

20、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一

古代就有七夕节了,你知道古代七夕节送的礼物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古代七夕节送的礼物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沉香。

我国古人很早就已将沉香视为珍贵之物。到了明清,宫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笔筒、木瓶、觥杯等工艺精细的摆件,特别是小巧玲珑的雕件,捏在手上可以把玩,挂在身上可散香味,这种艺术品特别时尚。如鸳鸯暖手既可用于贵妇闺秀,又可用作夫妇、恋人之间爱情的信物。

清代国宝——乾隆沉香狮子喻意吉祥浪漫,背后还有一段乾隆皇帝的浪漫故事——据说这件国宝和有着传奇身世的香妃有关。香妃来到中原后一直茶饭不思,闷闷不乐,直到看到集市上的舞狮表演,才嫣然一笑。香妃的一颦一笑被暗中观察的乾隆看在心里,据说从此以后乾隆对狮子便情有独钟了,后宫中的许多摆件饰品都有狮子的影子可寻。

荷包。

诗词。

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

在民间,一般以巧果及花瓜作为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还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

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有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其神奇的药丸就是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的,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

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食用。

丢巧针。

《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或名丢巧针。清代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诗》:“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供摩侯罗。

清代中国台湾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官运亨通。清郑大枢《台湾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钱琦《台湾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当地人称织女为『七娘』;文昌又称文曲星,掌管文运之神。

晒书翻经。

伏天晒书,魏晋时早已兴之,不过是农历的七月初七,“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世说新语·排调》)以后,才逐渐演变为六月初六晒书。无论是“六”还是“七”,晒书这种习俗都已经少见了。

关于晒书翻经的小故事流传至今: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二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6、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9、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三

3、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4、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唐·刘禹锡《七夕二首》。

5、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8、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9、开过南枝花满院。——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0、半夜灯残鼠上檠。——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2、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13、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14、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1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6、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8、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1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20、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唐·刘威《七夕》。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四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五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节古代七夕的诗词篇十六

徐凝(唐)。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卢挚(元)。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杨璞(五代·后唐)。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李商隐(晚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权德舆(唐)。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李商隐(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1326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