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筝教案(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3:46:17
做风筝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3 13:46:17 小编:灵魂曲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是一些教师编写的精品教案,供大家共享学习资源。

做风筝教案篇一

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1、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能力目标: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一、设境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作者简介。

三、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

(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

(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生交流。

(2)师总结。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

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十、体验反思。

对待早年的鲁迅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老先生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十一、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做风筝教案篇二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1——6自然段是写什么?从7。

——11自然段是写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

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课件]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为了什么事吵架呢?值得吗?

6、[课件演示它们分开的场面]。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你会怎样做?让我们来看一看是谁先主动伸出了友谊之手的?

10、[出示课件小松鼠收到风筝的情景]。

师:松鼠高兴的哭了,这泪水包含着什么?(是幸福、再度和好兴奋的泪水)让我们带着幸福、兴奋齐读这一段吧。

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五、拓展。

六、总结。

师: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诚,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建立一段友谊很容易,维护一段友谊却不容易。当友谊出现裂缝时,如果赌气,一走了之,只能使裂缝越来越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办法。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能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去建立和维护你们的友谊。

七、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去和你有过矛盾,尚未和好的朋友和好。

做风筝教案篇三

春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的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放风筝活动激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每每周一来园,三五名幼儿都会聚在一起交谈放风筝的经历。结合这一社会娱乐活动,我班请幼儿每人自制了一只风筝。在第一次尝试放风筝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场地所限不能自由奔跑,奔跑时相互撞击,风筝被树枝刮住等等。利用幼儿浓厚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不要求幼儿将风筝放得多高,只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材料准备: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环节: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幼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幼儿的认可,因而做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可以在活动时请幼儿轮流做裁判,对其他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对不守规则者以一定惩罚如停止一次等。以巩固这些规则,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延伸:放风筝活动可以在每天的晨间体育游戏中进行。每组幼儿一周内流放风筝。

做风筝教案篇四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时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只能够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飞风筝的喜悦。

1、幼儿有和父母放风筝的经验,欣赏过各种各样的风筝。

2、教师准备放风筝的图片、绘画纸、水彩笔。

(一)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交流与他人放风筝时的生动场面。

你见过放风筝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放过风筝吗?和谁一起放的?是怎么放的?请你学一学放风筝时的样子。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表现方法。

(三)幼儿进行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放风筝的人画在什么位置?风筝画在什么位置?

重难点:借用参照物(云朵、树梢、楼房)表现高飞的风筝。

(四)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不同的构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教师:谁的画面构图更合理、更漂亮?谁画的风筝飞的最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继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做风筝教案篇五

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日常观察,时常看见孩子在点数仍然存在于唱数阶段,没有办法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计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小班幼儿在点数时经常会出现重数、漏数、乱数等手口不一致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而造成的。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5以内的基数是符合小班下学期需要与发展水平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呢?所以此次活动我选用了既具有乡村特色又通过园本课程春天中的的风筝。通过公园里的花和小朋友初步接触4以内的数,接着有风筝的线断了增加难度感知5以内的数,在活动过程中手口一致的点数。

1、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发展观察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1、教学挂图

2、4的数字卡一张

(引导幼儿点数)老师:来,我们一起来数吧,1,2,3,4,5我们数到几了呢?对!数到5了!广场上有5朵花!

老师:我们再来数一遍吧!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注意引导幼儿要手口一致地点数)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草地上还有什么呀?哦,有小朋友,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哦,广场上有四个小朋友。

老师:还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找出风筝。)老师:有风筝!有几只风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原来啊广场上开了4朵花,还有4个小朋友,有4只风筝呢。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两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那四朵花用数字几表示呢?对啦用数字4来表示,小朋友们看一看数字4,跟它打个招呼吧。

二、引导幼儿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拟定的路径。

1、引导幼儿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

三、活动结束。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数字4,请小朋友们要记住它跟它做好伙伴哦!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做风筝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与学法指导:质疑法与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

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感悟、体验、讨论、交流。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二)教学思路: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利用已学知识,理清线索,了解记叙文六要素。这篇散文思想深刻,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在情境剧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教法: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再现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表达。

(二)教学流程及学法

一导入:

听歌激情:播放歌曲《三月三》。

作者简介。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学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字词的注解,然后抢答竞赛。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

学法:合作讨论,交流。

四播放情境剧一:

思考:(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的态度?

(2)从哪些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小兄弟对待放风筝的态度?

学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播放情境剧二:

思考:(1)本文的记叙要素(出示课后第二大题表格),

学法:对于思考(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然后进行抢答。

对于思考(2),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做风筝教案篇七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 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蜜蜂

蜻蜓

蝴蝶

花儿

做风筝教案篇八

新课标下的语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怎么编写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字词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学习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师:板书(憧憬)孩子通过工具书认识该词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与童年有关的故事,这个词就贯穿了全文。孩子们,看大屏,这是什么?(边说边播放有风筝的课件)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是风筝。(板书:风筝)读轻声,筝是竹字头,这说明风筝是用竹子和纸做的。

师:风筝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就写过有关风筝的诗篇,一起欣赏一下吧。说不定你早会背了。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个人读。

请你认真读课文,待会我们一起来谈谈感受。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问问老师或同学,把课文读通顺,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什么。

行间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写下学生难理解的词语。

憧憬倏等(相机指导)。

师:畅所欲言吧,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甚至是对词语的理解,疑问都行。

过渡:对于每篇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大家应该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课文,这个幸运的机会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竖起耳朵听听,老师随时点到你的名字噢!

二)分自然段读。

认真思考:

这篇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什么?

抽生读。出示课件:(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齐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我们在做风筝与放风筝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能够体会到心情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出示有要求的课件)。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精读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师:谁来说说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读一读你找到的心情的句子。

相机出示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我们--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师:对于什么都不像的“幸福鸟”为什么还要把名字写在上面呢?

《风筝》一课讲的是作者儿童时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事情,文中写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写了因风筝丢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课文充分展现了儿童时代的天真、快乐,也展现了儿童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中我主要应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读中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在学生说课文叙述顺序时,我没有一味要求学生对课文做高度概括,也没有要求语言必须精练,而是充分重视学生的表达欲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话、凭自己读后的印象将课文的内容按叙述顺序讲述下来,当然,也鼓励概括能力强的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叙述顺序理清以后,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那么,也就是围绕“孩子们做风筝的时候快乐吗?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在“是否快乐”这样的宏观问题的调控下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做风筝教案篇九

一、词串复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词串。

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满足。

2、指名读词语,概括每组词语所描述的事件及全文主要内容。

3、师:对了,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伴乐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教师深情朗读,学生倾听中进入文本情境。

4、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咱们先来学习刘老师放风筝的内容(第8、第9自然段),去感受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

二、学习第8、9小节,感受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2、学生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所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重点语句。

句子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师:刚才有同学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刘老师的不肯放弃。哪个词最能给你们这种感受?

师:你从“决不肯”感受到什么?

师:请你带着快乐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名朗读。)。

句子2: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生想象回答。

师:也就是说,刘老师把他的理想与愿望寄托到这风筝中去了。

2)、师: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怎么样?(体味“漾”字的用法妙)。

师:我们平时用哪些动词刻画笑容?

师:作者为什么用“漾”字,你体悟到什么?

生:我读到一个童心未泯的刘老师。(无忧无虑、人老心不老、心中充满阳光、快乐的刘老师、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句子3: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一蹦一跳地飞跑。、

1)师:刚才我听你们读这句话时很投入,这句话震撼着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读这句话你们最想强调哪两个词?

师:你能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吗?

2)指导个别读、齐读。

句子4:他笑着,叫着,……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动画课件展示刘老师追风筝情景。

师:从他追逐中的笑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从刘老师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

师:是啊,他像孩子一样天真,一个老顽童形象,笑出了他的乐观,叫出了他心中的快乐,天真,叫出了挑战困难的决心。

2)请喊出他的心声来。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喊出他的忘我与自信来。(指名读)能喊得更自信点吗?

指导男女生读、齐读,赞赏评价。

3)(品味刘老师的动作,指导读书)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使你们震憾?

生:“蹦跳着”,我从这个词看到了刘老师超乎寻常的毅力。

生:刘老师蹦跳着,他却全然不顾自己,他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中了。

师(指导再读):读出你的震撼,读出刘老师的执着来!(指名读,齐读)。

4)(品评追逐结果)师:这样蹦跳着的结果怎样?

引读“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他脸上流淌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是因为什么?

生:刘老师觉得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生:那是追风筝胜利后的喜悦!

三、品读第4、5节,感受幽默、敬业。

生:谈腿疾、写板书。

师: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3、指名学生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汇报读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4、引导品味朗读第4自然段句子:

1)从谈腿残疾感受幽默坚强:

师:刘老师是怎样谈他的腿疾问题的?

师:你们觉得故事怎么样?

师:其实,刘老师丢腿肯定不是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的,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师:痛苦是他一个人扛着,却把悲伤化作趣事,而且你们发现没有,刘老师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注意他的神态。

2)指导读书:你从这个“笑”看到刘老师的什么?

生:乐观幽默。

师:老师的笑,刘老师的幽默也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句子5: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刘老师的尊敬。

师:笑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什么?又为什么泛起酸涩?为什么更增加尊敬?

课件出示填空补充题,学生填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泛起酸涩,是因为______;更增加对刘老师尊敬,是因为______。

5、品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辛。

1)过渡: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2)指名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句子6: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再转向讲台。

(生找出关键词,课件红色字体显示)。

生:刘老师板书艰难、板书很累,刘老师很坚强、刘老师的敬业。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同学读文,指名学生动作演示理解,教师采访刘老师扮演者。)。

师:刘老师板书是这样不容易,甚至很吃力,但他却竭尽全力,因为什么?

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仅仅是靠那根圆木拐杖吗?还靠什么?

6、师小结:30年过去了,刘老师上课时的笑容以及写板书的情景一直浮现在作者眼前,他用圆木棍撑地、跳跃旋转,成了同学们心中最美的舞蹈。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过渡: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生带问题自读后谈感受,指导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赞美与思念。

3、品味“风筝”:

生:刘老师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实有意义。

生:他还放飞了放飞自己的理想。

生:他放飞了自己的快乐与信念。

……。

师:是啊,一只只风筝寄托了自己对事业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与不懈追求。风筝就是他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标志。

4、拓展延伸,深化风筝:

1)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2)教师介绍苏叔阳如何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的资料。

3)课件出示苏叔阳作家感慨,学生齐读。

师:这正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正是刘老师借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的。

5、指导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顾开头,升华情感。

1、师:30年的不见,30年的思念绵延,正因为这份浓浓的思念,所以每逢春天,每逢人们放风筝时作者就会怎样?(引读)。

生(齐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

3、伴乐课件出示小诗(小诗是由课文中刘老师的几件事改编而成),学生诵读。

4、师:我希望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入你们的心中,希望你们树立信心和理想,努力拼搏,飞向你们更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和志向。

做风筝教案篇十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3、[出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两家的位置,欣赏它们美丽的家,并引导。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小松鼠收到的仅仅是一个草莓吗?这风筝和草莓代表着什么?(友谊、祝。

福)所以,它们俩都乐了。谁能再读一读,把这快乐也送给大家?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做风筝教案篇十一

孩子们在谈话的时候,很多孩子说到公园、广场放风筝,风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溢于言表。《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风筝》这节活动,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让幼儿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把场地布置成“风筝展”。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1、幼儿和教师走进活动室欣赏风筝展。

教师:孩子们,这儿是我们大家制作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情况。

(教师先请大家说出自己喜欢那一只风筝,再请风筝的制作者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一些情况,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二、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1、教师出示“龙”形风筝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形风筝)龙代表什么?(代表中国)。

教师:没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教师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三、幼儿欣赏风筝的幻灯片。

1、教师: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大自然里放风筝。你们有放过风筝吗?老师这里有一些风筝图片,一来欣赏一下。

教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风筝?(五颜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状左右是一样的,有什么特点?(对称)是的,这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对称的蝴蝶风筝。

图二:鱼形风筝。

教师: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鲤鱼、荷叶、荷花……)人们在制作风筝时为什么会画上这样的图案?教师:这是一只具有年画特点的风筝。红鲤鱼在我们中国代表着吉祥、富裕,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画在风筝上,是希望年年有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图三:小狗风筝。

教师:这只风筝是有几只小狗组成的?(三只)这种象糖葫芦一样由几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风筝。

图四:夜光风筝。

图五:最大的风筝。

图六:最小的'风筝。

教师:看见风筝在哪了吗?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我们平时用的硬币还要小。

教师: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谁做出来的?都是咱中国人制造的,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聪明、能干……)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何感想?(骄傲、自豪……)是的,我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风筝教师:看了刚才的风筝,你还见过和它们不一样的风筝吗?(幼儿答)。

1、幼儿观看风筝节幻灯片。

教师:现在制作的风筝样式可真多。春天到了,人们便喜欢聚集在一起举办风筝节,进行放风筝比赛。

教师: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风筝,对风筝感兴趣?回复。

3、教师小结:风筝很美,可以装饰环境;放风筝给我们带来快乐;风筝还可以帮我们传递信息,放飞心愿。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有这样的习俗,把心中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风筝上,在放风筝的时候把风筝线剪断,让心中美好的愿望随风筝一起放飞。

五、放飞心愿。

1、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京剧脸谱风筝。

教师:我也制作了一只风筝,我喜欢京剧,因为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我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风筝上。

2、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心愿,并说一说。

教师:你们的愿望是什么?

3、教师:孩子们,带着我们的心愿,拿着我们的风筝,一起放飞心愿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户外放风筝。

2、把放风筝时的情景画下来。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谈不上体验劳动的快乐。为此我想到教幼儿自己亲手制作美丽的风筝,从而让幼儿在此活动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两声部轮唱。

2.借助图谱、指挥,保持两声部的和谐。

3.培养专注的学习态度。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演唱歌曲。

2.两声部轮唱图谱。

三、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1.幼儿看图谱或指挥演唱。

2.幼儿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二声部轮唱1.欣赏范唱,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声部图卡,引导幼儿摆放在图谱相应位置。

3.师生、生生合作用二声部形式演唱。

﹙三﹚全体幼儿用轮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做风筝教案篇十二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

),有(。

),有(。

)…就是没有(。

)。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那碧绿的“大蜻蜒”,(),犹如()。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2)独立背诵。

(3)集体背诵。

1.总结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做风筝教案篇十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点击课文主题图)。

齐谈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风筝的哪些事情?

2、检查词语,认识词语朋友。

点击词语: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哪些事?

相机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学习课文,感悟情感。

1、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并找出那一段中描写他们心情的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读喜欢的部分。

3、个别汇报:集体学习。

出示: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从这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和这些孩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和学生一起发现朗读中的问题。

(3)谈谈感受到的放风筝的心情。

(4)联系生活,深究文本。

理解“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放飞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讨论交流,随机点红词语: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品读词语:

讨论明确: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激动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自豪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

师引导: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5)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段话。

过渡: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

出示: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上拼命地奔跑。

结合你放风筝的体会,说说他们此时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呢?

a幸福鸟!幸福鸟!世界上最伟大的幸福鸟!

b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

多么开心啊!谁还想来开开心心地读读这段话?

(6)欣赏放风筝的片段,感受快乐的心情。

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想起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和学生齐背诵。

(1)风筝找到了吗?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风筝还准备继续寻找,他们会找到吗?

(3)布置小练笔,回去写一写《风筝》的续写,把这个故事再编下去好吗?

做风筝教案篇十四

1、尝试放风筝,提高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1、幼儿自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手臂左右交替摆动,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两脚分开,双臂像画“8”字那样挥动,一起往前走,再往后走,左右方向转动膝盖和腰部。

1、引导语:我们来开飞机了。

2、准备起飞(蹲姿)——起飞(走步到跑步)——升空(快速跑)——改变飞行方向(边跑边展开弯腰)。

——穿过云层(边跑边展开身体)——到达目的地,降落。

引导语:刚才我们学做了小飞机,飞机能在空中飞,那么还有什么也能在空中飞?

(1)幼儿自由玩风筝。

引导语: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牵风筝的手是否上举,手握风筝线的位置。

交流分享: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幼儿边讲边示范。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出汗情况,及时脱去外衣。

引导语:刚才你们在放风筝时又什么新发现吗?

一起讨论谁的风筝飞得高,为什么会飞得高?

引导语:现在,请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放风筝的方法吗?

交流分享:请1~2名幼儿表演。

做风筝教案篇十五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做风筝教案篇十六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忘却”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5、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 。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

1、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去放风筝。(比赛放风筝或个人放风筝)。

2、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入文本。

1、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

1、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2、出示词语: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忘却(引导学生注意“丧、坊”是后鼻音)。

3、采用各种形式全班检查抽查读,在读书过程中纠正读音,认识生字。 。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默读两分钟,想想课文围绕风筝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2、学生汇报。分组分别读三部分内容。 。

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

1、观察书中要求书写的生字,说出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教师堂上指导。(“村、材”形相似,但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丧”课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没有一撇,例:“丧”像一个人拜祭亲人,弯腰常跪不起,“竖提”就是人的背,背上没有尾巴——撇。)。

第二课时。

一、交流导入 。

1、学生交流放风筝的乐趣、心情等。

2、引出本节课重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放风筝的的心情的。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放风筝时的高兴,焦急、担心、失望、等情绪,引起学生走入文本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体会心情 。

1、“我”和小伙伴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快乐、伤心、希望等。

2、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心情的句子。先抓住感情的基调,再找出有关句子。

三、细读课文,具体感受 。

1、请一个学生读划出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感受在有关句子旁写出来(写旁注)。

2、同桌互读划出句子,交流感受,写出旁注。

3、全班交流描写心情的句子,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心情。

4、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朗读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通过查字典理解“憧憬”)。

b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上去。(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

c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偏偏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d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环,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影踪。(理解“倏地”)。

e我们都哭了,……(通过表演理解“垂头丧气”)。

5、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把“我”和小伙伴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写具体了,让我们随着他们一起快乐,一起伤心,一起放飞希望。

6、感情朗读。指导学生写旁注,体会“我”和小伙伴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写具体的。

四、整体感知,续写课文 。

1、朗读: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联系全文体会孩子们对幸福的向往。

2、续写:孩子们找到了吗?没找到,心情如何?找到了心情如何?尝试着学习作者写写孩子们的心情。 。

做风筝教案篇十七

1、学习用各种材料来画美丽的风筝。

2、表达对风筝的喜爱之情,抒发幼儿对人类的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1、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2、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各式各样的风筝,给幼儿展示风筝的图案美。

1、师激发幼儿绘画风筝的欲望,请幼儿说一说:班级有什么变化?风筝美吗?

2、介绍今天活动的名称“绘画风筝”以及可运用的绘画材料。

3、组织幼儿商讨:我要画什么风筝?怎么画?

4、幼儿动手绘画风筝,师观察指导。

5、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色彩来表现风筝的图案美。

6、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左右图案要对称。

7、幼儿绘画结束,师展示幼儿作品。

8、全体幼儿参观作品,并进行评价:谁画得风筝很漂亮?什么地方画得好?

9、师总结。

10、收拾整理绘画工具,活动结束。

做风筝教案篇十八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实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潘融和符耀熙的诗句。)。

潘融:春天在那蔚蓝的天空上,你看那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地跳着春的舞蹈。

符耀熙:春天在那各式各样的风筝上,她给了风筝无尽的生命,让她们在天空中尽情飞翔。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两到三遍,认生字,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课件出示生词)。

师:这些词语都会认了吗?先自由地读一读。

(指名读生词。)。

师:生词都认好了,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指名分节读全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正音。)。

师:现在明白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吗?

生:风筝指的就是彩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

生:蝴蝶和蜻蜓围着花儿飞来飞去,就像花儿放的风筝。

生:不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实录》。

师:那么怎么才算是读好了这首诗呢?(板书:读)。

生:要有感情的读。

生:要读出问题。

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光要读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读我们就叫“品读”。(板书:品)。

你们看这个“品”字,三个口字,不正是让大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读吗?

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品读一番吧!

三、品读诗歌。

第一节。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节。

生读“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

师:当你读这一句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生:我觉得很高兴,很快乐。

师:那你就试着把这种感受读进去。

(生再读。)。

天空蔚蓝而辽阔,风儿轻轻地吹过脸庞,多么让人舒服呀!大家一起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诗句里去吧。

(生齐读)。

生接下去读“我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盈盈的草坪。”

师: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生:这样写有意思一些。

生:这样写读起来顺口,又容易记住。

师:我们读一读看看是不是真是这样。

(生齐读)。

生:“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显得更加轻快一些。

师:谁来表演一下“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是怎么样的?

(生上台表演。)。

生:我认为他表演得不好,他只有动作没有语言。

师:那你来试一试吧!

(这个学生上台来表演,边蹦蹦跳跳边喊着“哦!放风筝咯!”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样轻快的感觉来。

生接着读“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生: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师:那我们首先来说说“渴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常希望的意思。

生:就是渴望,非常想得到。有个成语叫“求知若渴”。

师:好,弄清楚了渴求的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生:他们渴求自己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些。

生:他们渴求风筝把他们的理想也带上蓝天。

生:他们渴求更多的快乐。

生:孩子们一个冬天没有放风筝了,现在终于到春天了,总算可以放风筝了。所以他们很渴求。

师:我们怀着这种激动和渴求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一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1461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