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讨论教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6:38:24
统计讨论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4 06:38:24     小编:XY字客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统计讨论教案篇一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相关挂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讨论教案篇二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9900010203

人数(万人)34688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作业本p48

教学内容:书p110~1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陈东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陈东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作业本p49-50

教学内容:p112-p113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根据已有折线图发现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

学生先观察气温变化,交流气温变化规律

估计我们现在气温应该在几度左右?

回答书中三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根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作业:课堂作业本p51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6、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7、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1、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2.交流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2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这两道题虽然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3.变式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统计讨论教案篇三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统计(一)。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系统的学习,并且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长大去航天等各种活动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巧妙地结合活动、实践操作、分工合作、快乐评价等几个环节做到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问题为先导"构建开放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分析数据的能力,处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知道横轴与纵轴表示什么和一个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神舟"六号飞天录象和宇航员训练录象、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1、引出课题

情境谈话: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经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谁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国家大事?回顾“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壮观场面。

以放录象的形式提供"神舟" 六号飞天的情境。看完录象,启发学生畅谈感想,引出课题--长大我也去航天。

2、活动导入

情境谈话:要当一名宇航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要经受许多特殊的训练。

播放宇航员进行身体素质多方面的训练的录象情境,引出宇航员需要进行挑战人体极限的平衡能力训练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能转几圈呢?"从而激发学生急于亲自体会一下,调动参与转圈平衡试验统计活动的积极性。

3、收集数据

按小组分头进行转圈平衡试验活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好记录。

1、 展示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交流各小组记录的原始数据资料。

2、 整理数据

小组合作把刚才活动中所收集的数据稍做整理(如下图)。

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圈数 圈4圈及4圈以下 5圈 6圈 7圈 8圈 9圈及9圈以上

人数

到实物投影上交流各小组统计情况,互相评价整理的情况。想知道全班的转圈平衡情况,怎么办?启发学生想出合计的办法。并在实物投影上汇总全班的数据信息。

3、探求新知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不但可以整理成这样的统计表,有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统计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半成品的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你发现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图上有的箭头、分别是它的纵轴、横轴、一般表示什么?每个小格子都各表示什么、数据怎么表示?注意它的一个格代表多少。

4、动手操作

你能根据刚才全班同学转圈平衡情况的数据把它整理成漂亮的条形统计图吗?

给学生们纵轴、横轴表示不同的半成品图纸,同桌俩合作探究,制出统计图。然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统计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5、分析获取信息

学会看、会分析条形统计图。启发学生会看图中的信息,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评价一下这个条形统计图:更形象,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6、统计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统计知识的地方,通过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 分析条形统计图

谈话:通过上面的统计,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很具备了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有的同学转的不多也不要紧,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训练也能如愿以尝。可以讲讲杨利伟苦练长跑最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小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出示课件:我国历届奥运会得金数的条形统计图)

分析:这个统计图是统计的什么呢?一个小格代表什么呢?你还能从中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图中信息的发展趋势,预测下一届北京奥运会我国会取得多少枚金牌?发展学生们的预测能力,并预祝2008奥运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2、 综合练习制图、分析图

(多媒体课件显示随机输入的调查单)项目有:跳绳、跑步、球类、其它

要想统计全班同学经常参加这几项体育锻炼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用同学们喜欢的办法,举手统计各项的人数,填表。独立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交流展示。读信息,谈点对咱班同学体育锻炼情况的适当建议。

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亲情激励:做一个宇航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及很多专业知识,象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外语、数学等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统计讨论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件数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xx。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性别人数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5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出示例题,学生齐读,思考: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进行达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

统计讨论教案篇五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时间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统计讨论教案篇六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以出示课件的形式代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想一想:你知道用统计还可也调查什么?”学生可能有好多好多的方案与想法,虽然幼稚,但仍需鼓励。并提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进行调查,有困难的可以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出示“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懂得多吃蔬菜多健康。再出示“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图片。提议学生搞一个“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项目调查,调查咱班同学最爱吃以上五种蔬菜中的哪一种。其中所需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学具袋中已有。

统计讨论教案篇七

例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例1中各种数据的增加变化是随机交替出现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数据,使用画“正”字就是经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下面加一划。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例1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统计表中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称。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至于比较大小,方法可以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

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老师这里有4种动物卡片,请同学们每人选一张你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统计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同学们先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整理的数据?找几个同学进行统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例1的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小组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完成例1。教师再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及怎样查找数据完整地小结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1题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第2题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第3~5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学时,第1题提示学生根据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把数据在统计图表中表示出来,独立回答问题。

统计讨论教案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讨论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周二下午开展的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使大家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都参加过,你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2)收集答案,展示。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一齐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给四个小组长提供记录表格纸)。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

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实践能力。

1.课标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的观念日趋重要。《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学段要求的是“有所体验”。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体验中,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活动过程的体验,来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好处。

2.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统计数据的增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是重点;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3.学情认识

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应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汲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要经历的过程中重点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学法点拨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选择喜欢的统计方法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处用情景引入,激起学生兴趣。从要求学生帮忙,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所以,陈老师要在我们班进行调查。你们说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1.你觉得你们在进行小组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先思考后行动的行为习惯。】

2.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样又快又好的开展小组调查?给每个小朋友一分钟时间。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讨论做基础。】

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选一种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调查。我们将评选最佳合作奖与最佳创意奖。在进行调查之前先把相关的表格介绍一下。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一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二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脑课件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讨论的方式继续深入认识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课件显示如下统计表和讨论4个小问题

(1)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2)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

(3)预测到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读懂统计表

2、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1)、(2)、(3)、(4)四个小问题。

3、全班交流

(1)小军的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3)预计8岁时高5cm,有117+8=122cm

(三)、巩固练习

书p89“练一练”练习题

1、指导学生读懂统计图

2、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哪天卖得多,哪天卖得少?

(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多少台?

3、全班交流

(四)、统计实践活动

1、制成统计表

2、制成统计图

3、展示学生填写的统计图表

4、讨论、交流

5、质疑、解惑

(五)、全课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很重要的途径,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从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中获得的,所以我们从小要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1、按实验要求认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如定时观察、定时记录有关数据等。

2、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要泄气,能虚心请教他人。

3、能灵活统计表示实验中的相关数据

(六)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表。

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四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五

以下是一年级数学《统计》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六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水彩笔、水果图片、统计表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美丽的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春季投篮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播放比赛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

生:看不清楚。

师:大家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想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师:就是要把小动物投进的球记录下来。

师在黑板上贴出比赛的三种小动动物的图片。

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时,就在谁的上面贴一个篮球图。(边播放课件边贴篮球,强调篮球最好对齐,这样便于比较)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收集、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师生共同统计出:

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进2个球,小猴投进3个球,小象投进4个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进的球最多,小熊投进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篮冠军。……课件演示比赛结果。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师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每种小动物进球的数量及胜负情况,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小统计员”。

二、教学例1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鲜花)。

师:为了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

生:有红花、蓝花、黄花、粉色花。

师:你能很快看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吗?(生:不能)。

(8)盆。(教师在电脑中演示统计红花参数的过程:得出8盆,在方框里涂上8格)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不确定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这种统计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打开书本第93页,统计出每种颜色的花。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就在方格里涂上几格。

集体评讲,得出统计结果,再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及时利用课件进行反馈,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自信心。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分析1、让学生能体会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2、增强学生的感知操作经验,使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象形统计图。

课时划分。

2课时。

题目最喜欢的水果。

备课人。

教学。

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教学难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统计讨论教案篇十九

1.认识简单的条行统计图与统计表。

2.知道一格可以代表数量几。

1.会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比较。

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电脑课件。

2、苹果小树。

蜡笔。

金色的10月,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过完了她51岁的生日,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呢?

谈话。

引出课题。

2、谁想立即把手中的纸条,贴在你出生的月份上?(奖励苹果)。

3、谁想和他一样?注意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对整齐。

4、刚才我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二(4)班小朋友出生月份人数统计图。

(奖励苹果)。

学生动手操作。

制作统计图;并对“一小格表示一”这个难点埋下伏笔。

5、同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讲的有道理)。

6、7月至9月出生的小朋友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每小格表示1人”)。

7、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人?请你任选一个数数看。(板书)。

学生讨论。

8、我们已经会看统计图了,让我们来看图填表。

9、想一想怎样填?先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填写手中的表格。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完成表格)。

10、和他一样的小朋友贴个苹果,表扬一下自己。

我们完成的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会将统计图和通计表对照起来看。

1、下面我带你们到停车场去,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种车辆最多?哪种车辆最少?

2、自行车有几辆?数数看。数不清,我来给你们想个办法。(电脑演示)。

现在每小格表示几辆?

3、谁能很快的告诉我自行车有几辆?(出示)。

4、其它车的数辆呢?(出示)。

学生观察电脑演示。

让学生明白每小格表示5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5、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手势)。

小小马儿快起来,找找你的好伙伴。

学生自由互说。

6、好,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小伙伴或各位老师听,如果你说对了,就可以得到。

一个小苹果。

学会比较数据与用数据求和。

小小马儿快回来,对的贴上小苹果。

1、现在通过了小朋友的努力,小树上接满了苹果,数一数你们得到了几个苹果?(生汇报)汇报一下。

学生自主活动。

2、现在我们要看表做一张各小组苹果个数统计图。

根据你们得苹果的多少,给格子涂上颜色,每小格表示1个。然后把多余的格子剪去,贴在自己的组号上,最后写上数字。

会不会?请组长分配一下,谁涂、谁剪、谁贴!

3、统计图完成了,看哪个小组苹果最多?(你们真棒!其它小组也不错!)。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表,还会看图和进行简单的比较,小朋友学的很用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1968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