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是一种介绍和解释产品用途、组成和使用方法的文档,它能够帮助用户正确使用产品。在写总结时,要注重条理清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方式组织材料。以下是一些人际关系处理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一
梦想是每个孩子对自己未来的憧憬,也许它不会存在于现实,也许它不会被他人承认,也许……唉!对于梦想有太多的也许。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但父母总是对我的梦想不屑一顾。
我左右为难,但,最后,父母,对不起,我是不会屈服你们的。我一定会为了我的梦想而坚持下去的。因为我是典型的双鱼座,我的文学天分是很棒的哦!
我会坚持我的梦想!
我会永远坚持我的梦想!不会放弃!
或许,这条路会很难走,但是,没关系,我会坚强的走下去……。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二
二十一世纪,身处以知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社会,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已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秘的活动。它是传统的自然常识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从单纯注重知识的教学到全面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这是教育观念的一次根本飞跃。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仅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提出若干思考。
一、精心合理安排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现在的科学教育与传统的常识教学不同。随着科学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我们必须重新建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通过实践,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科学教育应体现时代特征,贴近幼儿生活实际,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科学教育活动要将社会变革和幼教改革的新观念以及时代的变迁融入教育活动之中,以帮助孩子们适应与了解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同时,其内容应体现以人为中心,以“生态”和“科技”为载体的特征,主要包括:(1)关于人体。如“我是怎样长大的”、“能干的小手”、“可爱的小脚丫”、“吃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等问题,都能激发幼儿关注与探索人体的兴趣,并从中愉快接受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2)关于物质世界(包括环境和动植物等)。如“沙漠上的骆驼”、“南方的水果”、“清洁的水和不清洁的水”、“可怕的白色污染”、“空气中的杀手”等。(3)关于自然科学现象以及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雨后的彩虹”、“冬天的朋友”、“神奇的电脑”、“各种各样的家电”、“灶具的变迁”等。
2、科学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浅”、“少”、“趣”的原则。
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初步阶段。因此,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探究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不应超越儿童的认知水平,否则,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糊涂观念,甚至错误观念,此谓“浅”;幼儿科学教育不应以大量知识充斥幼儿头脑,要减少知识的难度(包括知识的量与深度),但可增加智力难度(包括适当增加认知过程中智力活动密度和水平),此谓“少”;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和方案设计要新颖、活泼、有趣,要尽其所能引导幼儿去接触物质世界,认知生活,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求知精神和爱观察、爱提问、爱思考的科学素养,此谓“趣”。为此,我们应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分阶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3、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应有较多的发现点,能让幼儿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找答案。
任何科学现象都揭示着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幼儿在认识科学现象时,有自己的认识规律和发展进程。因此,幼儿学习的科学知识应该是广泛多样的,而不是狭隘单一的。如认识萝卜,教师向幼儿展示的不应只是一个红萝卜,而应该是大小、形状、颜色、品种不同的各种萝卜。又如关于颜色,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摆在幼儿面前,孩子们最想做的就是混合,他们会一直兴趣盎然地制造各种神奇的色彩,了解颜色的混合可变;他们同时也会对色彩的固定搭配感兴趣。有了这些充分的经验积累后,孩子们还会进一步去探究颜色深浅与量的关系。这一系列过程丰富了幼儿的感知与认识,使幼儿在表象水平上建构“颜色”的概念,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效性。
二、创设科学教育的氛围,提供恰当的活动材料。
科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和科学思考的情境,投放能够支持幼儿发现的材料,提出有促进作用的问题,诱发其科学情绪,使他们不断受到科学熏陶,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如:开设“科学画廊”、“自然角”、“实验角”、甚至“科学发现室”、“饲养区”、“小小种植园”等。在不同的区域,我们分别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操作材料。例如在“科学发现室”中,我们提供了手摇发动机、磁力迷宫、木工箱、放大镜、磁铁等,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认识来建构自己的“一方天地”。在“小小种植园”内,我们提供了各种花草、植物的种子,带领幼儿种植萝卜、蚕豆、葱、蒜等,另外还鼓动孩子把自己的小乌龟、小蝌蚪、小兔、小刺猬、小金鱼等带到幼儿园,除要求幼儿爱护和精心照料这些动植物外,还特别指导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做好观察记录,画出相应的图,让幼儿获得具体事物变化过程的有关知识及相互联系,训练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广泛深入、多渠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
1、巧妙组织教学,利用幼儿兴趣生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能巧设活动,妙作安排,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踩鸡蛋”活动中,当我慢慢踩上用四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孩子们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却毫无损坏,这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接着,我又提起两桶水,当幼儿发现鸡蛋在重压下依然完好无损时,拍手叫着:“罗老师会气功,真神!”这时,我用神秘地口吻告诉幼儿:“老师并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下,积极投入到观察和操作过程中。
2、走进大自然,让幼儿感受生机勃发,绵延不息的“生命”搏动。
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蕴含着无穷无尽科学素材的教科书。陈鹤琴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春天,带幼儿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去观察绽放的新绿、鲜艳的野花;秋天,带幼儿欣赏大雁南飞,落叶飘舞,去观察长绿树和落叶树的奇妙与不同。散步时,可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或用双臂合抱等方法来比较树的粗细和高矮。。。。。。这种开放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以及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这与仅仅在课堂上用几具实物或几幅图片来认识事物的教育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3、运用“每周一题”、“动脑筋小博士”、“每天一个新发现”、“新奇角”、“智力百分百”等多种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每周一题”是在每周一公布一道趣味科学问答题,幼儿可以在一周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与家长一起讨论,共同寻求答案,并以家长回条的形式反馈回来,在周末的下午进行“科学问答答题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科学问答题的选择要依据各年龄班的实际能力和接受水平,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拓展、拓宽题目的深度和广度,并要具有趣味性。“动脑筋小博士”、“每天一个新发现”活动是引导幼儿积极观察和关心周围事物及其变化,多提问、勤动脑,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老师或说给小朋友听,让他们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其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新奇角”是将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小东西(如小叶片、小石子、松果、贝壳、动植物标本等)收集在一个固定区域,使幼儿在观察、探究、尝试、交流和表现中不断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神奇和奥妙。“智力百分百”活动,则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或饭前、饭后的间隙时间,让幼儿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或个人抢答,或二人组合,或分组比赛,进行各种随机的科学教育活动。
4、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内容,把握随机科学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玩乐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科学现象和教育的动因。教师应把握一切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契机,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晨练时,孩子们对影子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早晨,旗杆开始在地上留下一个影子,幼儿描下影子,并在旁边画上“娃娃拍球”的记号;集体教学活动时,影子变动了位置,幼儿又描下影子画上记号。。。。。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自主学习及教师的从旁指导,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与材料和同伴相互作用等方面,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探索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有针对性地设置情境,设计导向性问题,引导幼儿提出假设。
在进行一个科学活动前,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某一件物品、某一种自然现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情,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例如,在认识“风”的活动中,我先带幼儿在户外玩风车,孩子们发现风车有时转有时不转,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当孩子产生了问题后,我再适时引出关于“风从哪里来”的探索活动。
在孩子发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孩子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在操作之前先动脑,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使实验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例如,在进行“风从哪里来”的活动前,我先启发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尽情地假设哪些东西能产生风,并对幼儿的假设不作置评,而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个过程正是为了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探索求实的精神。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引导幼儿体验、讨论与表述。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实验是运用最多的方法,也是孩子学科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以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为主,灵活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同时应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自己的探索历程。例如在“不碎的鸡蛋”活动中,我先请幼儿观察蛋托的主要特征和作用,然后请幼儿依据所提供的海绵、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等材料进行实验,探索鸡蛋在抛、扔、起落等过程中怎样才会不碎,从中引导幼儿积极尝试,相互启发,展开讨论,最后幼儿得出结论:易碎的物品在细软且有厚度的材料保护下,就不容易碎了。
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幼儿详细地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表格,也可用绘画,由孩子表述自己的图画,教师予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的思维过程及发展水平,有助于对下一步活动计划的安排和材料的投放,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
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述时,要强调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允许幼儿在操作中自言自语,或与同伴进行交流。对幼儿的表述应该认真倾听,及时引导和鼓励,使幼儿的言语伴随在操作过程中,从而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3、勤作巡视,细作观察,适时指导,重视教育评价。
在实施教育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绪,倾听他们的谈话,及时了解他们探索的进展、探索的阻碍、探索的发现,然后,依据观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在一次玩磁铁的活动中,有个幼儿告诉同伴,他的磁铁能够吸住火柴盒。我就请他演示一下,原来有几个图钉放在火柴盒里,磁铁就推动了火柴盒。于是,我提示他先将各种物品分类,再用磁铁进行实验,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懂得了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特性。
教师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重视幼儿探索的过程,当发现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时,教师可适时向大家介绍,并可利用非言语信息对幼儿作出评价。如: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此外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与幼儿一起分析和评价,从而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
4、合理适度安排科学教育的延伸活动。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应该成为幼儿进一步探索获取新经验的开始。延伸活动就是幼儿继续探索和广泛实践的良好契机。如“认识电话”以后,我们带幼儿参观电信局和ip电话超市,了解投币电话、ic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等不同类型电话,感受电话的更新、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进一步让幼儿了解110、119、120这三个急救电话的特殊用途,并能运用电话来保护自己或为他人服务。同时,我们还通过延伸活动与其他活动紧密联系,进行开放式的互动。如,让幼儿设计未来的电话,制作电话、讲述电话发明家的故事等等,使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表现对电话的认识。这样,使科学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幼儿真切感受和体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进步,同时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关心周围事物和关心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科学教育活动,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如居里夫人所言:“要把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变成现实”,真正做到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充满智慧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符合时代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罗黎君总后武汉后方基地机关幼儿园)。
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心理的培养。
海门市东洲幼儿园黄涤乃。
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学习的智能心理结构说”,强调了学习者主体的智能的和可发展的能动性。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就是以这样的学习心理为依据,建构“确定目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积极创造——评价分析——强化心理”的自主探索结构模式。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习的能力,全面发展学习的整体素质。
在幼儿的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探索”,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效率,就应该从幼儿独特的心理特点入手,相应地采取教学对策,有效地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学习心理。
一、尊重和信任幼儿,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幼儿喜欢学习什么,怎样学,都可以和老师、和同伴共同确定下来,使幼儿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为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幼儿,允许幼儿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比如在中班幼儿的主题活动中,很多幼儿对汽车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就抓住“汽车”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和孩子制定了学习目标,请幼儿自己设计,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分列目标。目标包括关于汽车名称的网络图,关于汽车用途的网络图,有围绕“汽车”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可能性的网络图,十分清晰地呈现了阶段学习目标和整体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注意,要让幼儿无拘无束,坦露心声,并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在这个基础上,幼儿会对学习目标充满兴趣和欲望,学习目标自然容易达到了。正如“汽车”这个主题活动,由孩子们自己提出了各种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活动积极有序,效果非常地好。
二、创设和激发“两境”,积极增大学习动力。
“两境”是指学习环境和学习心境。“两境”的创设和激发能力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其坚强意志力。“自主探索”中“两境”的创设就是要求教学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同时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唤起幼儿良好的学习心境。在数学教学活动“认识大小”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优良的教学情境,春天的花园里有着五彩缤纷的大小花朵,令幼儿身临其境,轻松愉悦,再加上电脑设计的数学答题令幼儿觉得活泼有趣,同时教师扮作可爱的春姑娘,用亲切的态度,恰当的表情,有效地增大了幼儿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果。这样的“两境”创设,就是以最大限度调动与增大学生学习的意向动力,促使智力与能力快速、稳步地提高。
三、支持和强调激疑拓展,努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激疑拓展”强调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产生创造的欲望,获得创造的成功,这是“自主探索”中尤为重要的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创设问题提出的情境,启发思维,启发质疑,要创造一种“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多思”教学模式,通过激疑拓展这一环节,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心理。比如在科学教学活动“磁铁的秘密”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特征的磁铁玩具,让幼儿在初步的玩中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拔后认识了磁铁,然后再在磁性的问题拓展幼儿的思维:“两块磁铁,为什么有的相吸,有的相斥?”请幼儿带着问题的质疑步步探索,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步步激发,问题提出了,思路开拓了,乐于自主探索的思维品质也就逐步养成了。
四、调节和控制教学思维,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心理,除了要求教师创造有利于幼儿自身学习的情境之外,还非常强调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和自己解决。这“三自一体”能够使孩子有效学习的各种心理认识能力,得到综合的锻炼,促进幼儿学习心理因素的形成。教学活动应该以幼儿的活动为主,让幼儿学会学习。如何调节和控制教学因素是教师的艺术,更是培养幼儿学习心理的着急在控制教学因素中,要注意三个并重:智与能的并重;动脑、动手的并重;智能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比如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我会说话”中,教师要让教师讲述的课堂变成幼儿讲述学习的课堂,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有足够时间去参与对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热情,来发展幼儿口语能力。其次,要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心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参与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走出封闭的课堂,不能滞留于师生间,同学间的横向参与,还要逐渐开展形成多样的纵向参与。
五、注重和提高评价效果,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幼儿不断的成功,不断的满足,不断的激励,导致不断的努力,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心理的良好体现。这就要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和提高评价效果,进一步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评价要以激励学习为目的,可采用即时性评价激趣。如在教学过程中,某幼儿的即时表现出色,教师就可以这样评价:“你说得真好!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或者采用阶段性活动评价激趣。让幼儿根据阶段性的学习表现,采用个人表扬、小组推荐、全班表决的形式,定期推选“优秀小评论员”,让幼儿在自我评价中进一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在评选“绿领巾”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评价得到了最佳体现,他们在向他人学习,对自己完善中,进行对比与评价,思索与学习,幼儿学习状态被彻底激活了,学习心理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对于幼儿而言,养成了“自己探索”的学习心理,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作为探索者,在当今“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育思考下,要扎扎实实培养好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心理,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发展。
发表于名师之路。
浅谈如何引导幼儿对美术课程感兴趣。
摘要:幼儿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针对班级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班级幼儿活动的课程,幼儿对美术活动都是有兴趣的,但不会持久,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这时我们应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视觉表象;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地想象。
关键词:观察;兴趣;欣赏;想象。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学会观察,分析。
观察分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特征,用脑思考,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积累在图式,深化表象,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形象,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分析是指认思维工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的本质。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及创作分析的乐趣。
2、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1)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灵活多样,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如“给小树穿新衣”就带幼儿到树林里,引导幼儿自己调试自己喜欢的色彩,粉刷树干或大片的泼洒小树,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使得幼儿的学习兴致会更高。
(2)活动中还要增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泡泡画、印章画、吹画、沙画、手工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学会欣赏和评价。
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1)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为了呵护这棵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允许先画好的幼儿,自由参观别组同伴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2)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3)经过两三年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充分挖掘不同形式的活动供幼儿操尝试,我发现幼儿孩子们越来越非常喜欢上美术课,报美术特长班的幼儿也随之增加了,看到家长欣赏幼儿美术作品是,个个喜形于色,美术活动时也很少听到“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画得对吗?”之类的话语,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地构图、添画、涂色,大胆探索、能独立、自信的表现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想象的源泉。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中班《太阳公公》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不同种类的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例如:大班画《美妙的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
2、让其它源泉成为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动物园里有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等,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艺术是人心灵的升华,是人美好心灵的向往,借助美术的色彩美、造型美、形态美让幼儿能对周边的环境及人类的内心赋予美,从而感受,体验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身兼重任,如何让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实践,不断丰富吸取理论知识,更好的让幼儿感受美,内心充满美的细胞。
在园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园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作者:费世津单位: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加强幼儿园教师教育信息素养、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对幼儿园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认识能力,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园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是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在全区幼儿园中处于领先水平。随着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被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教师拍摄的数码影像往往不清晰、不能确切反映主题内容,没有很好地捕捉幼儿活动的瞬间。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拍摄的专业技能技巧,不能把握拍摄的最佳角度和捕捉幼儿精彩瞬间的绝佳时间。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最需要得到的是这方面的培训,但这不仅仅是现成的信息设备与技术的使用,还涉及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因而,威海路幼儿园领导在分析幼儿园现有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现状后,提出了开展“幼儿园教学影像资料的拍摄和积累”的园本培训活动,希望通过培训,不仅提高教师的拍摄技能和编辑技能,而且能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从而使拍摄的影像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
一、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技能。
幼儿园领导邀请了儿童摄影专家来园为教师作专题讲座,如“如何了解自己照相机的性能”“拍好一张照片的三要素”“照片取景的不同角度与方法”“如何评价一张照片”等,让教师通过多次培训,了解不同照相机的性能和拍摄技巧。
在培训中教研获得了许多新知识,如以往我们都不熟悉数码照相机的iso拍摄模式用途,通过培训我们才了解到iso有不同的感光度:100/200适合在天气晴朗的室外,400/800适合在傍晚和多云的天气,而1600则适合在夜间或黑暗的室内。iso感光度越高,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就越大。这样,教师对自己原来为什么照片拍摄失败找到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同样,同一人物和景点拍摄取景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平视、仰视、俯视……这些拍摄的技巧让教师受益匪浅。
当教师掌握了照片拍摄技能后,我们又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如“非常好色”“光影魔术手”“绘声绘影”等软件的`学习,使教师能将所学的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发展。
在园本培训中,如何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角,是关系到培训成效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在继承传统培训方式优点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对新途径、新方法的追寻。
“参与式”培训是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教师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我们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要求教师根据要求拍摄不同角度和内容的照片,让教师在实际的操作中提高照片拍摄的专业技能。
“案例分析式培训”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讲解式培训,主要是运用案例去激发教师思考和探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将每位教师拍摄的照片回园后一一归类并请专家和其他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进行现场点评和互评,通过点评使教师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这样一来,培训并不是把专家的意见直接灌输给教师,而是组织教师先讨论,最后汇总得出结论,由专家进一步引领。
三、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成功。
在园本培训中,教师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园本培训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困惑和需求,因此培训的内容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受到教师的欢迎。
如由于“非常好色”“光影魔术手”软件的学习易上手,操作简单、方便,立刻赢得教师们的推崇,学会使用“非常好色”“光影魔术手”软件以后,教师们将平时拍摄的照片运用已学的技能进行编辑与装饰,上传到幼儿园班级网站上,立即受到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如蒙五班的教师运用“非常好色”软件制作了富有班级特色的月历。在培训交流过程中,每位教师的作品都让我们为之赞叹,他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这里每个人都获得成功,每个人都获得自信,每个人通过培训享受到无尽的乐趣。
在走向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提高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园本化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园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真正推动我们的学前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
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的一个致命原因。
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的一个致命原因。
作者:朱家雄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导致幼儿园教学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原因很多,诸如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齐整、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师运用的课程本身存在问题等。但是,在不少地区,导致幼儿园教学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一个致命原因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幼儿园教学进行了不适当的审定和评估。对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是“牵牛鼻子”的事情。把握着教育、教学的导向,如若这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教育、教学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由自上而下的控制所产生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教育行政运行体制受到工业组织管理中“技术理性”的影响。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一直是作为一种“行政性概念”和“控制性概念”被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总是自上而下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实施课程和教学的有效性会直接体现在能否使课程、教学计划与教育实际产生较高的切合度上。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实施有三种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看作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学忠实地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能达成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看作是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通过协商相互适应的过程。即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作出最为适当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看作是课程实施者自身创造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而课程计划只是为这个经验创生过程提供的平台而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三种取向本不存在孰优孰劣、孰对孰错的问题,在实施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持有哪种取向。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今,在我国不少地区,教师实施课程和教学的取向并不取决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也不取决于教师的实际水平、能力以及教育资源。而是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换言之,这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运用其行政的合法性以及行政资源,推动和支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既定的课程和教学实施取向,而这样的实施取向还可以通过对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等措施和途径得到保证。
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会使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问题:(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较高级别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合时合理成为关键。如若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不正确,不合时合理,就会导致很大的问题。(2)对于差异性极大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现状,任何划一的教育政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定、评估标准和要求,都会导致教育、教学的不适合性。(3)由不适合的课程和教学的审定、评估导向的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取向,会导致幼儿园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
例如,在我国不少地区,甚至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幼儿教育机构中,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比例并不高,要求所有教师在实施课程和教学时都持相互适应取向甚至创生取向,并以与相互适应取向或创生取向一致的审定和评估标准加以监督和管理。必然导致幼儿园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
来自教学审定和评估人员的问题。
在实施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创生取向,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审定和评估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人员也有很高的要求。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使课程的价值取向从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能力的获得,使课程的管理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转化为注重课程开发和发展的多元化、自主性等方面。这样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向,会使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在本质和类型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会使对幼儿园教学的评估从目标取向转向过程取向或主体取向,从外部人员评价转向内部人员评价。
这种以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观的转化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要求审定者和评估者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要求审定者所持有的标准和要求以及他们在评估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且不说我国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观的转变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状况相切合,应该看到,在我国教育行政运行体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多年来大部分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者和评估者自身并没有完成与课程基本价值观转化相一致的转变,他们使用的标准、要求、方法和工具也没有完成这样的转变。
对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是极为复杂的,它是对教育、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而价值观是相对的,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对同样的教育实践作出不同的判断。如若审定和评估幼儿园教学实施的标准和要求是混乱的,其依据的价值观之间存在难以消除的矛盾,就会导致审定者与被审者、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陷入难以对话的状态。由于不少幼儿园教学的审定者和评估者本身没有完成与课程基本价值观转化相一致的转变,他们一方面会以“上传下达”的方式要求教师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既定的要求实施幼儿园课程和教学,另一方面却以自己也不很清晰的方式去审定和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状态使已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准的教师哭笑不得,甚至思维混乱。也使水平一般的教师堕入云里雾里,处于左右不是的境地。
笔者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与此相关的教研部门的人员对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审定和评估。由于他们中的不少人对实施教学的不同取向的概念以及操作方式不是很清楚,因此,他们的审定和评估工作不仅没有帮助幼儿园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而为教师的教学制造了麻烦,增加了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
此外,在我国不少地区,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虽然资源不甚丰富,但是权力很大,而且还常常会去控制和监管不该去管理的事情。不少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似乎无须精通业务,只需根据一些没有经由认证的标准和要求,甚至只是自己的偏好,即可发号施令,要求教师根据他们的要求行事,他们将审定和评估的“杀手锏”牢牢地把握在手里。不仅把教师折腾得苦不堪言,而且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改变幼儿园教学审定和评估的“行政性概念”
对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运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去审定和评估幼儿园教学的,是不可能去要求所有幼儿园都以某种课程和教学的理念和取向去实施教学的。例如,用于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标准和方法,就不可能直接用于发展中的城市;用于城市的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标准和方法,也不可直接用于农村;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农村,用于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而今,在我国。各级政府正在逐渐改变自身的职能,在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的问题上,正在逐渐改变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说了算的状况。包括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在内的专业性工作更多地由专业人员把关。
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改变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迄今为止,将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作为“行政性概念”和“控制性概念”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因此,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改变自身的职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幼儿园教学审定和评估的“行政性概念”。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鼓励和支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园而异地进行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的公平、公正、多元和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由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引起的折腾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因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家雄,从幼儿园评估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幼儿教育,,(5).
(3)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区域环境体现师幼互动。
内容摘要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关键词创设教育价值区域环境师幼互动。
正文幼儿在园的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与人、与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更重要的事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幼儿布置所能事先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
幼儿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符合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深究。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实物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因此,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
(一)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提供幼儿乐于探究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需求和兴趣的变化不断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比如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布置了一个汽车城,里面放置了很多幼儿带来的汽车玩具,在玩耍中,一个孩子说:“这辆车上有一个大桶,这是什么车哪?”教师就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讨论,有的孩子说是垃圾车,有的说是洒水车,孩子们对车的兴趣一下子高涨;另一个孩子说:“我们比比看哪辆车开得快好吗?”于是,孩子们把车放在地板上、桌子上、地毯上开,接下来他们又发现玩具车在不同的地方开得速度不一样,就这样关于“车”的问题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二期课改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一次在区角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在合作布置“各种各样的路”,大家觉得还可以建高架桥和南昌大桥,这样车可以开得快些,但为怎样搭高架桥而意见不一。第二天我们老师就在探索角里提供了一些有关“桥”的图片,并关注着他们的一切。
卢博文:“看这座桥,我知道它是‘生米大桥’,妈妈带我去过的。”
吴浩宇:“这有什么稀奇,我知道很多桥,有‘长江大桥’、‘南昌大桥’。”
冯博:“我爸爸也带我乘过高架桥。”
民民:“可是我们不会搭桥,怎么办?”
冯博:“我家里有一本书上有搭桥的样子,星期一我会带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生成新的内容,作为我们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现和引导,像各种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就要鼓励幼儿进行收集,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环境。多种渠道的材料和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深入及拓展延伸。
比如在研究“搭大桥”中,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教师提供了双面胶、彩泥、各种大小形状材质的月饼盒、绳子、模板、积木等物,孩子们一开始用彩泥粘,可是根本粘不住;他们又尝试用双面胶,也不行;再用绳子扎,由于绳子的区别,有的扎住了,有的滑掉了。还有的孩子用各种月饼盒堆高进行试验,研究出了用盒子当中堆高,两边成斜坡的方法搭成了一座简单的桥,不过汽车在上面开,滑下来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可以一下子开得很远。孩子们因此兴奋起来,他们又建构了许多不同的斜坡,比赛哪辆车开得远。
不同的材料,使孩子有了不同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教师不能用语言直接给予的,而是需要幼儿自己在对材料的探索、操作于实践中获得的。
(二)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和资料仅仅是为了布置墙面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明确,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首先,幼儿可以通过收集材料了解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比如在进行“清清水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拿来了自己家里的vcd,有的拿来了画报,有的拿来了图书,有的拿来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就了解了水的种类、水的用途,以及一些先进科技下净化出的纯水等。他们学会了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纪录,孩子们在主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
其次,对于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幼儿格外珍惜并乐于探究,从而使学习变得富有乐趣。在“海洋生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一次性纸杯等制作了“章鱼”的玩具,他们用这一玩具讲故事,发现原来身边的废旧材料可以变出这么好看的东西,对搜集材料的兴趣也更高了。
二、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育目标的需要设置环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支持和引导。
(一)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经过与幼儿的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幼儿能想的让幼儿去想,幼儿能做的让幼儿去做。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以作为资源的)、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每一个墙饰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例如,我班“游泳真快乐”的墙饰专栏记载的是幼儿学游泳的经历和感受,是幼儿自己的故事。它鼓励和支持着幼儿乐于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表达出自己游泳时的害怕、勇敢和喜悦;使幼儿为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而主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使幼儿相互了解和沟通,看到同伴也和自己一样怕水而感到一些安慰,看到同伴勇敢而暗下决心向他学习,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而自豪和更加努力。这样的墙饰实现着激励幼儿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习绘画技能、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自我监控和激励等教育价值。
(二)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
二期课改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环境创设的研究,谈到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我在研究与实践中,理解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美化环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所以主题的进展,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从而不断的逐渐丰富。我们班级墙面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
在9月—11月中,我们做的主题是“水的世界”,我们的教室环境处处体现这个主题。除了平时组织学习活动后,孩子们留下的种种痕迹,在游戏区域我们也为孩子准备了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材料。比如:在做做玩玩活动中,我给孩子准备了各种材料,大都是废旧的材料,如:盒子、各种纸、铅丝、木珠、吸管、一次性纸杯等等,让孩子们制作各种海洋生物。小朋友很感兴趣,他们用广告纸折鲨鱼,装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做“海洋”,用磁铁在垫板下来回移动,好象鲨鱼在海洋中游泳;用纸杯和吸管做章鱼,用彩泥、木珠和铅丝做螃蟹,布置在墙上。再如:说到水的沉与浮,我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放在探索角里,让他们进行实验,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并不能理解这些材料的用处,但因为有的孩子试验后分类布置出来,其他的孩子便能从环境中获得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
孩子们在走过主题一个个站点的时候,他们也会萌发与之有关的创造性的想法,很自然的在环境中体现出来。如:秋游时看过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后,孩子们就在建构游戏中开设了一个“开心公园”,里面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住在各种不同的房子里;还有一个水族馆,住着很多“海洋生物”,连海狮和海豚表演的皮球、套圈等道具都有。孩子们不仅玩,还有角色的游戏行为,在再现主题内容的同时,更推进了主题的进展,有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在反思中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直让教师们感到困惑,即我们并不缺乏对新课程教材的认同与实践,但为什么成长有限?我的答案是: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幼儿的经验。
我曾经尝试在两个不同的中班开展同一个数学活动“过生日”。
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他们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并且已经开始相互调查了解,制作交换生日卡片。所以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了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基础。在交流“谁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个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谁和谁同月过生日”等问题时,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且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话题,如“为什么2月29日过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挂历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儿园过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儿也喜欢过生日,不少幼儿也有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日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挂历上看年、月、日的经验。因此,尽管一开始在回忆和交流过生日的快乐体验时也很热闹,但之后的报生日找朋友,在挂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环节就出现了冷场。教师事先预设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也难以深入展开。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该幼儿非那幼儿。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1.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
如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儿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幼儿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晴转雷阵雨的天气呢?幼儿顿时回过神,非常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根据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问题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角度时,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让幼儿来提出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动物照相馆”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近大远小”这一概念非常缺乏经验,就马上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长颈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张集体照,可是熊猫大叔拍出来的照片总是不能让三个朋友都满意,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熊猫大叔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幼儿的提问也充分反映出了他们对“拍照”的已有经验,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儿经验了。
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付诸于行动。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1.教学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的相近性。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学后的反思可侧重分析教育现场即时调整或活动后还需调整之处。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我们的秋季运动会”中,第一次分组教学时,幼儿对刘翔夺冠等话题交流得非常热烈,但是对接下来如何设计开展自己的运动会却缺乏经验。当时教师的调整是捕捉幼儿现场交流的热点,如“我们比比谁跳绳跳得多”来重点设计如何开展跳绳比赛,从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第二次的调整是,教师有目的地推出“跳绳排行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使教学目的得以较好地实现。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三
如果你已经制订了一个远大的计划,那么就在你的生命中,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吧,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如果一个好的梦想,不采取行动,哪怕你的梦想再宏伟,计划再周详,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比尔・盖茨在印度技术协会50周年庆典聚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行动指南。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要实现它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四
梦想总是在现实中起舞,望着门前的大树在风中疯狂地掉叶子,我的心又一次惆怅起来,啊!又是一个寂寞的冬天,一年又要过去了,心里不免为前程感到担心。
从小,我的心里便一直酝酿着各式各样的梦。那些梦,就像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在阳光下,一个一个,色彩斑斓,在我宽阔的心灵天空中肆意飞翔,直至破灭。
想起以前那个拿着注射器的小女孩,她说她要做再世华佗。当梦想的舞曲演奏到一半时,大家说:“犯什么傻啊,医生有什么好的?”于是她又重新开始新的追梦之舞。她拿着话筒,她想做个邓丽君。但她梦想的演出才刚刚开幕,就被母亲从台上拉了下来。她只好又开始寻找新的梦想,直至今日,她长成了现在的我。
翻开课本,再一次阅读日本作家的作品:《清兵卫》,相同的遭遇,同样受伤的心,同样半途嘎然而止的梦想舞曲,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梦想总在现实中起舞,时快时慢的节奏,让人跟不上脚步。
梦想总是在现实中起舞,每一个梦想,都穿着华丽的舞裙。我终于释然:用心去聆听梦想的舞曲,用自己的方式跳出最美丽的舞步,自己的舞台靠自己建造,总有一天要所有的人都看到,在人生中学会快乐地过日子,做坚强的自己。那些逝去的梦,就让它化作至深的祝福,随着这叶蜂送给所有的人!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五
30多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保罗・艾伦(paulallen)创建了微软公司,我们当时对软件产业的发展充满着种种梦想,我们希望自己的软件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让每一张办公桌和每一个家庭拥有电脑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令我们感到惊讶和兴奋的是,梦想中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从没想过一家令人难于置信且异常重要的公司竟然源于这些最初的想法。
背景分析。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大他两岁的保罗・艾伦是与他关系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1975年1月,当《大众电子学》杂志宣布英特尔推出比altair8008芯片快10倍的altair8080芯片时,比尔和保罗在新芯片背后已看到了对每个人来说堪称是完美电脑的辉煌前景:个人化、适应性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超出个人购买力。
“计算机到底能干什么,计算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用途?”因为这个问题,1975年7月,盖茨和艾伦创立了微软公司,为“微电脑软件”之意(micro-computersoftware),而公司的宗旨就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1976年11月26日,微软(microsoft)正式注册了商标。
当时在整个电脑软件行业内“微软”是唯一的一家专业公司。21岁的盖茨和23岁的艾伦成为微软公司的老板,写进世界历史的财富神话从此开始。
行动指南。
将你所有的梦想写在纸上,就好像列购物清单一样,而且越明细越好。这会决定你将要做什么,只要努力下去就能梦想变成事实。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六
梦想,一个幼稚且不现实的词。但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如同三只雄鹰没了那对令它骄傲的、展翅高飞的双翅,徒留一副凶狠的外相,并底之蛙般的在王块儿地方徘徊着,注定没有希望。
若是有什么想做的事,那便去做。趁我们还少年、趁我们还年少,趁我们还时轻狂、难得糊涂,趁我们还没忘记,这个年纪里,我们将无所不能。“城市慷慨亮整星光,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偶然间听到陈粒的一句歌词,承载着我那无穷尽的震撼。不要害怕时光与岁月的长短,如果你可以经受住洗礼,那么到时候我们彼此都还会怀念曾经的那些经历。
若是每个人都有一件值得去奔赴的梦想,那该是个多美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不会自甘堕落,都不会放弃挣扎。年轻人最该具备的就是一股冲劲儿,一股能够冲破宇宙的“中二气息”。自信使人心潮澎湃,不管是你的,还是我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一蒲松龄。
若不拼搏,怎能心怀志向?只要肯不负光阴,那便是最好的努力,那便是最好的做自己,那便是最美好的美好。“愿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如今网络上多么流行的句子,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我们的年轻足以让我们豪赌这一回,哪怕是千金抛去换不来任何,那这也是一份不负韶华的回忆。哪怕再多人说你不正确,不现实,请默默在心里的“小本”上把此人姓名后打个叉,等哪天我们的勇敢足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再把成果狠狠甩到他们脸上。
一说来,第一次看见这个习作题材时,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巫哲原著的《撒野》中的这么一句话。并“希望我们都能像对方一样勇敢。”最后,祝你我,前程似锦,美梦成真。祝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七
梦——一个奇怪的东西,他是什么?似乎没有人能告诉我。我似乎一人走在漫无边际的人生道路。梦——只是睡着后的大脑想象,而梦想,却是一股喷泉一样的能量。大街小巷的每一个人都为它可以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年少无知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数年后的我阅读了无数的中外名著,我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却可以无限的,也许七十年后我已年过古稀,但是数千年后还可以有人说:“嘿,你知道曾经有个叫什么什么的伟人吗?”这就是梦想。岁月的长河中,一个个为年少的梦付出一切,这才是梦想。
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想过法官,和妈妈她们一样伸张正义,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挽救早就迟了,对人们的伤害早已刻在人们的心里。我想过特种兵,保家卫国,多威武,可我又不是超人,而且不打仗的时候就废物一个。我还想过科学家、发明家、医生,甚至想过钢铁侠,但是,现在我有一个终极目标——企业家,有人说:“企业家只是一群视钱如命的变态投机者。”有人说:“他们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爱钱,爱的是一个目标,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台塑集团总裁王永庆说过:“不赚钱的公司是不道德的”。
洛克菲勒是我的梦想偶像。他年轻时只读过三个月的财务学校,16岁当记账员,1870年创办标准石油,任ceo时当年他才30岁。1880年,标准石油占美国市场百分之九十,1920年,洛克菲勒成为美国第一个十亿富翁,晚年创办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芝加哥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是美国历史上捐赠私人财产的最大楷模,1936年去世,享年98岁。
我的梦想是企业家,但是我不全是为了赚大钱,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但是我一个人却可以管成千上万人的饭碗,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尽管史蒂夫·乔布斯在对待那些全身心为他工作的人时有点不顾情面,苛刻至极,但他仍是我们这个时代企业家的领袖,他深具远见,鼓舞人心,才华横溢,却又反复无常。
比尔·盖茨是极少数能有机会在一生中两次改变世界的企业家:第一次,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怪才,他帮助了个人电脑革命。如今,他作为全球最慷慨的慈善家正在积极应对全球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两大长期挑战。
史密斯是在耶鲁大学论文中提出联邦快递。1967-1969他两次被驻派海外服役,一次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步枪排长,一次是航空管制官。他的回答往往让人吃惊,就是他在越南服役期间从海军陆战队学到的管理原则。
我为了我的梦想读了许多类似的书,有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摩根给儿子的32封信,查斯特菲尔……我读这类书堆起来有半面墙。
我的梦想不是身家千万,不是名垂青史,我只是希望成为社会的栋梁。小时候,梦想是一条路,看似羊肠小道,走起来却怎么也走不到边。少年时,梦想是一本书,告诉我人生的价值。中年时,梦想是一条船,在大海中扬帆起航。年老时,我能像保尔·柯察金一样自豪的说:“当回忆往事时我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八
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溺在自己的梦想当中,也不能让我们的梦想凐没在无情的现实之中。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酗酒来逃避现实,却因一篇无意之作而遭受世人的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名扬天下。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到阮籍的醉酒只需后退一步。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如此迥异。倘若两者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稍加中和,就不会落得前者隐入迷幻,后者融入苍穹,只留下后人的慨叹。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里,沈从文先生目睹着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湘西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的世外桃源,现实并没有凐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最完美的结合。在现实中,我们要用心体味生活,他给你的,不仅有残酷的现实,还有梦想的美好。或许,他会打碎你的'梦想,却在另一种形式把它重新拼凑起来,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它叫做蜕变,叫成长。
在现实之中实现梦想需要坚强,果敢,以及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对一位热衷于舞蹈的年轻舞者来说,失明无疑是最大的打击,然而她—阿隆索却在一次次的重复练习,经过百万次的单调,在舞台上创造独属于她的辉煌。是梦想,就逃脱不了艰辛与枯燥,这其中,需要我们的实际行动做桥梁,方可渡过茫茫沧海,到达梦想的彼岸。
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我们只有平衡脚踏实地地行动起来才能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九
第一点,我们要牢牢记住:我们是中国人!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我们身为人,应有的本能。
第二点,我们要学会做人!
第三,我们要有所追求!说的通俗一点儿,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说的高雅一点儿,我们要有理想。我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至少一件,无论什么时候他想起来,都会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懵懂无知,对未来充满幻想;小学的时候,我们慢慢成长,对社会环境一知半解,面对朦胧的世界,我们有了自己的梦想;初中之后,我们逐渐成熟,不断学习的知识让我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这时的我们有理想;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时候,我们忙忙碌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坚毅、刻苦、执着……可是现在呢,上了大学之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迷茫、堕落,这是为什么。。。建议每个同学晚上睡觉之前都能用几秒的时间,想想这样几个问题:我想要得到什么,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需要做些什么?生活有梦而精彩!
衷心的祝愿所有人,早日迎来,重叠的这一天!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十
总是要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奏出和谐的最强音。
——题记。
我还记得,你说,我们两边是悬崖,我们只能前进;我还记得,你说,梦想幻想不努力都一样;我还记得,你说,当你最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当初为何坚持到了现在。
梦想并非天马行空式的逍遥游,自由它滋生的现实土壤。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的,有什么样的现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梦想。
汉朝名将霍去病终身不娶,一生以“直斩楼兰报国恩”为梦想,而诗圣杜甫的梦想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何两人梦想有如此的大差别?这取决于两人身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汉武帝时天下安定,只有北方匈奴不时侵犯边境,武帝大举对匈奴用兵,于是当时社会竞相以军功为荣,才有了霍去病的“直斩楼兰报国恩”的梦想。而杜甫所处的时代则是安史之乱,大唐国运直转急下,纷争四起,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十分困顿,饥寒交迫,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所以,现实是滋生梦想的土壤。
然而,现实并不是梦想的温床,很多时候,现实也是残酷的。一代英才诸葛亮,穷毕生之心血,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终于病终五丈原,兴复汉室的梦想随着他一起被长久埋入地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想来真令人惋惜。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年轻时意气风发,怀一腔热血南渡,幻想借南宋王朝收复北方失地,一展宏图。可惜统治者们偏安南方,苟且偷生,致使辛弃疾报国无门,在无情的岁月流逝中磨尽英气,只好空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发生激烈的冲撞,格格不入时,其内心的苦闷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屈原投江了,陶潜弃官了,李白醉了,杜甫哭了,柳永沉沦了。
现实包裹梦想,梦想游离于现实之中,现实与梦想缠绕交错在一起,我站在历史的晦明之间,看着他们渐渐模糊起来,摸着自己的胸口,总是要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奏出和谐的最强音。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十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需要面对的现实。你是选择梦想了,还是选择了现实,抑或是在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同的选择,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有些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之中,却不考虑现实的残酷,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难以自拔。这样的人是难以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因为他们没有着眼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难以获取成功的机会。就像一名参加星光大道节目的陕北民歌歌手,她只执著于自己的梦想,欠下巨债,难以偿还,换回的只是蝉连周冠军、月冠军而已,看似达到了梦想,其实却不然,这样的成绩虽看起来不错,却无益于她偿还债务。为梦想付出这么多并不能说不应该,但至少不应该用欠巨债去实现梦想,梦想是要与现实结合,才是真正的梦想,脱离于现实的梦想,那叫幻想。除了生活在梦想中的人以外,更多人却还是只生活在现实之中。
很多人的梦想只是青少年时期拥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会被生活消磨殆尽,留下的仅有现实罢了。现实使他们学会生活,使他们放弃梦想,使他们变得现实。就像老舍写的《骆驼祥子》里面的祥子。刚开始对生活是多么期待啊。梦想着赚够钱能够买一辆自己的车,可是好几次他的梦想遭受了生活的打击,最终使他放弃梦想,麻木地生活,没有目标的生活。没有梦想,只有现实,就会让人变得麻木,没有目标的生活,每天得过且过,没有对未来的规划,这样了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让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所以,没有梦想只有现实的生活照样不是真正的生活。
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在着眼于现实的同时也在为着梦想而努力。就像方文山,即使喜爱作词作曲,也依然面对现实,在努力生活的同时一点点为自己的梦想而积累力量,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无法分离,共同存在着,当你能够把你的心很好地在间移动时,你们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十二
20xx年3月,我终于以429分的全所最高分敲开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大门。是那么紧密地走到了一起。
我常常用激情来形容生命的每一次绽放,喜欢那种喷薄而出的豪迈。考研,让我更加明白了其中的艰辛。激情不是目空一切的张狂,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这样的"激情"只是冲动与鲁莽。真正的激情,是用理性支撑起的坚毅的火种,是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奋斗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感觉,是在经受挫折之后依旧乐观的心态,是在别人放弃时咬牙坚持的决心。总之,考研的风雨历程中我体会到了:激情是一种智慧,就像一位哲人曾告诫我们的:把抱负放在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煎熬,再用判断做调味料。
心,似乎还悬浮在20xx年1月,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此刻却呼吸着首都自由的空气,在中国科学院的天空里放飞理想,续写激情篇章。我按捺不住心头的感动:一路艰辛,我终于来了!
有人说考研是一次涅槃,我并不苟同。考研的每一天,阳光雨露和汗水做伴,有的只是精彩!考研是什么,我很难定义:是对现实的挑战,是对梦想的执著,而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同。我的考研是用激情支撑、用时间堆砌、用汗水实践、用理性判断的梦想体验。
我的本科成绩不错,因而获得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十拿九稳。面对着别人看来至高无上的荣誉,我放弃了。我梦想着中国科学院,梦想着在这里和智者对话、和高手过招,梦想着自己的视线能和国际对齐。可我的决定立刻迎来了多方反对。一些近乎绝情的斥责却更加坚定了我入主中国科学院的决心。我相信,要做不平凡的事就必然要忍受世俗的排挤,勇敢地撑起一片孤独与坚韧的星空。
于是,我开始了奋斗的征程,为的是那个孤注一掷的梦想和一个成功的理由,当然更多的是想为自己的将来寻找一个更高的平台。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复习计划。尽管一天要学习15个小时以上,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疲倦。
那时候,保研的同学都已经如释重负,尽情享受生活的安逸。我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默默地为20xx年的那场战役添加必胜的砝码。空气凝重得让人窒息,我的头脑却一直高速运转于兴奋状态。数学,思维的体操,我无数次陶醉于这种形式逻辑的完美与圆满之中,忘却了时间已经将我带入第二天的凌晨。我钟爱的海洋学更是让我时而沉思、时而痴狂、时而感动,即使在睡梦中也会依稀浮现大洋环流的图像,美轮美奂,精妙至极。
我梦想着中国科学院,梦想着在这里和智者对话、和高手过招,梦想着自己的视线能和国际对齐。
考试进行得跌宕起伏,我却异常平静。平静地拆开试题册,平静地面对自己会的和不会的、确定和不确定的,最后平静地等待老师收完试卷、平静地走出考场。时间正在考验一个人的壮志雄心:他是否真的执著于自己的梦想,他是否能够享受生命的极致之美。正如我的老师所言,极致之美意味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分数时间最终我以全所最高分敲开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大门。
20xx年考研已经远去,然而一个奋斗者的脚步不会停息。我依旧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北极星:我的梦在更远的未来,我的生命要享受更完美的极致。
后记:风雨考研路,光有激情我肯定走不了那么远。在大洋彼岸的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有一位教授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关心着我。
我认识黄瑞新老师是在20xx年的海洋论坛上。在和他的一次交谈之后,我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黄老师的教诲,为我的学习提供了高屋建瓴的视角,也使我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成为可能。黄老师全力支持我报考中国科学院,欣赏我挑战现实的做法。每一个越洋电话都包含着黄老师的关切和教诲,让我在备考的冬天不再绝望,让我前行的脚步异常坚定。复试的前一天,我刚到北京就接到了黄老师的电话,他的鼓励,他的建议,我铭刻在心。
即使现在在中国科学院我依旧会得到黄老师的关心。他说,"我希望你能成为科学家,超过我和你的老师"。我真的很幸运,感谢上帝,那次论坛,那次交流。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十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产生了严重冲突。在这一时刻如何去选择,成为了人生的分界点。
博士放弃了自己的科研,跑去当一名教师,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诚然他在一开始进行科研的时候,一定是心中怀有美好的梦想,想要在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可是现实往往很残酷,生生地撕裂了他的梦想,让他退出了梦想的舞台,变成了一个教师。虽然这让他的梦想一度搁浅,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积极地去寻找实现梦想的方案,那么这一次梦想的搁浅,很有可能是他再次整合自己,深化自己的能力,整体提高的一个机会。如果他把握住了这次机会,那么他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并且绽发出令人羡慕的光彩。
一天,我看了一个励志电影,讲的是一个副市长的高考经历。由于家境贫寒,副市长刚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打工,挣钱养家,干过商贩、瓦工等好几样杂活,最后终于在运送货物的工作上稳定了下来。每天他都要承担辛苦的工作,瘦弱的肩膀几乎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但是他心中学习的梦想并没有减弱,渴望通过学习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地平线上,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曾经的老师,以及他的朋友、亲人的帮助下,他开始了艰难的求学生涯。
就这样,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四年的时光里,他一边挣钱养家,一边坚持用点滴时光学习。学累了,学困了,就用各种办法来刺激自己,甚至连头悬梁,锥刺股这种极端的方法都用过。他没有气馁,在最失落的时候他将目光投向远方,憧憬着大学的景象。在最后的几十天里,他每天都要学到两三点钟。在学习期间他去过两次高考,一次没考上,还有一次因为上山下乡的原因而仓促上阵。天道酬勤,他的努力没有被上苍忽视,成功地考入大学。有艰辛,有伤痛,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追求梦想的脚步,只要有梦,就没有极限。
之间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但这个选择不意味着放弃,而是更深一步的雪藏,更深层次地提升自己的实力,等待下一次机会,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把梦想变成现实篇十四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杜牧那怀才不遇的感慨。
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从未有过,我并不持有反对,但没有实现梦想的“先知者”又何尝不占多数?深受其害的后者,我也是一份子。
金钱、名望、地位,就是这个社会评价人层阶级的迂腐手段,同时它们也占据了梦想的先前条件。没有了金钱,就没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没有名望,就失去实现梦想的推力;没有地位,就丢掉实现梦想的人力。三者就像是“天生三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想大家听了我一番说教也是切有体会,现在的中国确实已经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必会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引领世界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文明富裕。但,没有某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国家的小社会也是,太多的社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梦想者、才华者前进的轨道。好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智慧者,真正所谓的先知者。
我必须要强调声明,我并不是要批评什么,或者讽刺什么,我只是想用这些简陋平凡的词句,改变什么。想必也有什么人也受到了社会弊端的残害,而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告诉你,虽然现在你的梦想难以实现,但也不能怨恨什么,你必须要去改变,改变迂腐人们的思想,改变“它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什么的所买的到,名望、地位,不是我们所要生存重要的目标。
什么样的努力,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社会需要公平,人人平等地竞争不要妄想着靠着所谓的人际关系或者金钱收买,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润上天的神奇造化正是我们所感叹的,她总是巧妙地安排了每个人一生的机遇从前有两个小生命在同一天降临在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境遇,一个孩子从小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一个孩子从小就扛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两种不同生活的人,成就了不同未来的人后者最终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大老板,前者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普通职员。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不能,也要想着,哪怕努力还是无法成功,还需努力。总有一天,你会遇上欣赏你的“伯乐”,社会弊端也许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要改变,就要从自己的思想开始改变,从上下一代的思想开始改变,从……改变。公平地竞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脚踏实地地努力。
这样的差距还会遥远吗?记得,我们还需努力,还需改变,还需“变革”……。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1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