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清晰明了的段落和句子,不论读者是谁都能轻松理解。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论文原始依据篇一
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法治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升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法律素养,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对协调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法律素养。
高校里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是学生管理规定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是与学生们直接接触、面对面解决问题的人,也是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人。如果学生事务管理者有较强的法律素养,日常事务中能够用法治的精神来处理问题,势必会对学生们今后处理问题、解决纠纷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学生管理机构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用以调整学生事务管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用民主法治的观念构建合理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权利结构形式和制约机制,调解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实现规范化、合法化、民主化,使高校的指导、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合法有序进行。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在处理学生事务中,通常的工作依据是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自身的经验判断。实际操作中,由于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大,会导致同一件事情,因不同的人处理,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往往还会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事件。因而在学生事务处理方面,急需一种统一、规范的标准,这就是法治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法治化,从国家层面上说是依法治国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从学校层面上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从公民个人层面上说,是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法治化的管理学生日常事务能够有效的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自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一案后,专家学者们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多数人认为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既有行政法律关系,又有民事法律关系。学生事务管理者自身的法律素养,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工作能否法治化管理。树立法治观念是构建学生管理法治化体系的前提与基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依法办事的重要前提,可以使管理者明确行使权力的职能、范围和运作程序,防止权力的滥用、逾越和无序运行,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避免对学生的侵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法律素养的构建,可以有效的规范自身的工作模式,避免经验式、权力式、随意性的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学生事务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现代法律精神的体现,也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管理意识向服务意识的转变,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将学生的权利追求、保障与实现放在首要位置。在设定大学生义务时,必须考虑与该义务相对应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用权利至上的理念对一些传统行为方式进行重新审视。
首先,管理者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有充分学习并掌握了与学生事务管理方面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_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才能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做到游刃有余。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把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升学生事务管理者开展工作的视野高度。另一方面,这些法律、条文与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充分理解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对于管理者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增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传统的中国教育一直强调尊师重教,在校园里学生的基本权利屡屡受到侵犯,学生即便去申诉往往也不了了之,权大于法的思想在不少管理者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当法治教育普及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被唤醒,民主和法治的意识也逐步提升,重学生责任、轻学生权利的做法逐渐被依法治校取代。在日常管理中,既要强调学生的责任,更要突出学生享有的权利,特别是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重大决策,都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将管理中的民主与法治落在实处。
再次,增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证据意识。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和人。在处理这些问题学生时,管理者一定要培养证据意识,以便后期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与问题学生谈话时,至少有2名教师在场,做好谈话记录,条件允许的话做好录音;学生在校期间如有处分、学业警告等重大事情时,不仅电话告知家长,还要以书面通知的形式邮寄给家长;处理突发事件时,事情进展的每个步骤都记录下来,方便后期的分析、总结。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勤动笔、勤思考,做好每日工作的台账记录。管理者证据意识的培养,既是对平时工作的梳理、总结,也是对日后出现纠纷的一种防范。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法律素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法律素养的目标在于管理者能够在工作中具备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知识,促使管理者自身和大学生的行为都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在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同时化解高校与学生的矛盾,进而有效的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论文原始依据篇二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关于商标侵权案件的主观方面的认定问题;对“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认定;印刷有商标的外包装盒。能否认定为“商标标识”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构成故意犯罪的前提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实践中比较难判断的是接受委托定牌加工商品中发生的商标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界限、关于“同一种商品”的判断标准、对“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中的“相同的商标”的理解、刑法分则涉及到“非法”的罪名、公诉人、法官均对为什么依照刑法定罪的结果会出现这样的“悖论”百思不得其解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年来商标侵权犯罪案件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侵犯注册商标犯罪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时对于“明知”、“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等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应该完善关于商标犯罪的法律规定,实现与有关注册商标、商品分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的衔接,正确理解“明知”、“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的含义.从而正确区分商标侵权行为中犯罪与行政违法、民事侵权的界限。
关键词:商标侵权;注册商标;商标标识。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我国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商品的原产地,许多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接受外贸定单.为境外公司定牌加工完商品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因商标侵权而被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也日益增多。
而商标的可转让性、商标所涉及法律之外的专业知识.给刑事司法人员准确判断商标侵权案件中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问题增加了难度。本文拟对处理商标犯罪案件中经常发生争议的法律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关于商标侵权案件的主观方面的认定问题。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的商标侵权行为只承担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的法律后果的.不能认定为犯罪。
构成故意犯罪的前提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商标犯罪来说,就是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所实施的是商标侵权行为。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的故意,在认识因素上要求行为人必须对犯罪对象的性质有所认识,必须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有所认识。在意志因素上要求行为人积极追求违法所得的利益。由于我国刑法对“明知”的含义未予阐明,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认和断定“明知”,便成了极为复杂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l2月22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解释》)中第9条第2款规定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属于刑法第214条规定的‘明知’:(一)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二)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三)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四)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笔者认为.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曾被告知所销售的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或者根据行为人本人的经验和知识。知道自己销售的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也可推定行为人明知。”《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解释》确定了认定“明知”与否的标准,为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认定提供了标准。但是,《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解释》所解决的“明知”问题仅限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主观故意中的“明知”.并不能成为衡量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主观故意中“明知”的标准.没有完全解决实践中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的难题。还有待最高司法机关作出进一步的界定。
实践中比较难判断的是接受委托定牌加工商品中发生的商标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界限。受委托定牌加工是指:接受他人的委托。根据委托方要求加工生产某种牌号的商品.自己并没有这种牌号商品的生产销售权的行为。合法的受委托定牌加工的企业在生产定牌的商品时.又时常要转委托其他企业生产配件或者印制外包装.如发生商标侵权.定牌加工中的受托人与自己擅自生产并出售标有他人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人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明知自己没有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所以其主观方面就是直接故意。然而.由于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可以将商标的使用权许可给他人使用.商标的合法使用权人并不一定是商标的专用权人。因此,在受托定牌加工行为中.只有委托方才会明知自己是否有注册商标的使用权。对受托方而言,除非有证据证明委托方明确告知受托方。定牌加工的是假冒的注册商标,才能认定受托定牌加工的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故意。否则.受托方没有履行法定义务,没有要求委托人提供合法的商标证明的而发生商标侵权后果时,受托人的主观心态也只能认定为过失。目前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但凡被许可使用商标的人没有要求委托人提供商标证、委托书,而发生商标侵权后果时。就应认定被许可人具有侵权的故意。笔者认为该观点是不正确的,商标法及实施细则仅规定了商标的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时.负有签订许可合同并将合同副本交工商机关存查.报送商标局备案的义务。但出现转委托行为时.第二受托人有何种审查义务,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以印刷企业为例,对印刷企业而言。虽然《商标印制管理办法》规定印刷企业负有审查委托人的商标证或者商标所有权人的授权证明的义务。但如果因双方有长期业务往来.轻信对方而没有审查相关证明:或者因急于拉业务而疏忽大意忘了审查时。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会发生侵权后果。在此情况下.只能推定受托人主观上具有“应当知道”没有审查有可能造成侵权的后果的过失心态,而不能推定受托人具有“明知”的故意。因为此时故意的心态只是违反义务的故意.而对于侵权结果的出现则是过失的。根据我国刑法第l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犯罪故意的内容不仅包括对行为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还包括对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
因此。在受托定牌加工的情况下。除了有证据能证明受托方事先被告知所生产的是假冒注册商标,或者委托人委托制造的是驰名商标的商品。而依行业经验完全有理由推定委托人不可能有驰名商标的合法使用权的情况外.受托人被委托人欺骗.或者受托人没有尽到审查义务而产生侵权后果时,只能认定为过失。依法不构成犯罪。
二、对“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认定。
(一)关于“同一种商品”的判断标准。
除了主观心态与经营数额高低的区别.假冒注册商标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只要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的就构成行政违法:而只有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才有可能构成犯罪。
在日常生活中.“同一种商品”通常是指原料与功能基本一致的商品.比如工业生产所用的胶水与家庭所用的胶水.在原料上区别不大。在功能上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称为“胶水”或者“粘合剂”,在生活中将两者认定为“同一种商品”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在商标法或者刑法意义上也将两者认定为“同一种商品”就会发生错误。商标法意义上的“同一种商品”是指与商标所有人所申请的商品类别相同的商品.即商品的性能、用途和原料等都相同的商品。
从商标法第19至21条的规定来看,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申请商标注册的,应当按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商标注册申请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申请注册同一商标的。应当按商品分类表提出注册申请。注册商标需要在同一类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应当另行提出注册申请。因此。商标法第21条规定的“商品分类表”才是判断两件商品是否是“同一类”或者“同一种商品”的法定标准。关于商品分类表。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8条第3款规定.“商标注册的商品分类表,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实行商标注册用商品国际分类的通知》中“决定于1988年l1月1日起,实行商标注册用商品国际分类”并将“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作为该文件的附件另外国家工商总局还颁布了更详细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从1988年l1月1日起任何人申请商标的注册.都应根据“商标注册的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规定的商品分类进行申请。比如.根据“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同样是胶水。工业用胶的法定商品名称是“工业用粘合剂”属于商品国际分类第一类:而家用胶水的法定商品名称是“文具用或者家用粘合剂”属于商品国际分类第十六类.两者连“同一类商品”都不是。就更不用说是“同一种商品”而刑法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规定.完全来源于商标法第59条的规定,因此。刑法上的“同一种商品”与商标法规定的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同一种商品”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判断两件商品是否同一种。只能以“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中的商品分类为标准.而不能以日常生活经验为标准。
(二)对“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中的“相同的商标”的理解。
判断两个近似的商标是否相同.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人们均是以注册商标为参照物.对涉嫌侵权的商标通过目测,进行主观判断。理论上对“相同的商标”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相同”是指两个商标的内容和形式的完全相同。如果假冒的是文字商标.则假冒商标和注册商标的文字完全相同:假冒的图形商标和注册商标的图形完全一样;假冒组合商标的和注册商标的文字和图形的结合体完全相同。这种观点可以称为狭义说。第二种观点为广义说.认为“相同”除了指两个商标完全相同之外。还包括“基本相同”的情形。
《解释》第八条规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基本上采用了广义说的观点。在“相同”的认定中。“完全相同”的情形。笔者认为并非指两个商标在客观存在上的完全相同.应该是指公众在认识上的相同因为在客观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即便是商标注册人自己在同一台机器上作出的两个注册商标.要达到完全一致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区别非常小。肉眼无法区分。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可能携带真正的注册商标去进行比较.他只能凭记忆或者印象选购商品。对于“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合理界定“基本相同”的含义。需要从注册商标的功用,以及刑法设立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目的作解释注册商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有利消费者作出抉择;另一方面在于维护商品生产、销售者的产品声誉;刑法设置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目的.在于惩治严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这里的“基本相同”应理解为:两个商标在读音、外形。意义方面基本相同。因此。对于认定注册商标是否“基本相同”。只能以消费者的通常识别能力为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容易发生混淆、产生误导的,就可以认定为与注册商标“基本相同”
三、印刷有商标的外包装盒。能否认定为“商标标识”
《刑法》第215条规定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该罪的犯罪对象是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所谓商标标识是指“使用文字、图形或其组合而成的有显著特征的识别标记.它既是商标专用权的标记.也是商品质量和信誉的标志,是一种无形财产”哟。在行为人为他人印刷商品外包装而涉及商标侵权时.印刷标有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外包装,能否认为是“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标识罪”中的“商标标识”?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标识是否要以“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为前提.实践中认识也不一致。
论文原始依据篇三
1、破坏原始森林,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2、这些骨针和骨镞,是原始人力求征服自然的有力见证。
3、走进原始森林,身旁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树隙中透过缕缕阳光,让人流连忘返。
4、至于说五行学说的原始本性已不足挂齿。
5、这片山脉有一条羊肠小防,穿过各个隘口和原始丛林。
6、鬼斧神工:使原始材料变为成品。
7、在原始社会,大地上到处是飞禽走兽。
8、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今天我们只能从后人的记载中窥见得一鳞半爪。
9、透过这些蛛丝马跡的线索,我们可以约略想像原始人的生活。
10、原始社会虽然人人平等,但刀耕火种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挨饿受冻的时候很多。
11、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十三年,真是不可思议。
12、旅行家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次原始森林大漫游。
13、在大片的原始森林中,有很多珍禽异兽。
14、原始森林里有许多奇花异草。
15、原始艺术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
16、有人把原始社会的人说成是“含哺鼓腹”,逍遥自在。其实,那时要吃饱肚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17、在21世纪,还有断发文身的原始部落。
18、百闻不如一见”,以前老听人说九寨沟原始自然景观如何如何,这次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19、在非洲,有些原始部落到今天还残存着少许茹毛饮血的风俗。
20、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真是不可思议。
21、在这一片原始森林中迷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2、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23、阶级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24、五行的相生相克,本来都是从自然现象导引出来的,它的原始观点并非唯心的胡诌。
论文原始依据篇四
泰加林分布在我国包括大兴安岭和伊勒呼里山以北的林区,以及新疆阿尔泰山北端的喀纳斯区域,而喀纳斯河谷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泰加林分布区,它也是西伯利亚植物物种在第四纪冰后期,北方植物沿山向南延伸的极限位置。
泰加林区的特点是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植物生长期较短,以松柏类占优势,叶均缩小呈针状,具各种抗旱耐寒的结构,是对生长季短和低温引起的生理性适应。喀纳斯区域的泰加林以新疆落叶松占优势,新疆云杉、新疆冷杉、新疆五针松等树种混生,并有疣枝桦、山杨次生林,林地土壤以山地泥炭质、棕色针叶林土、山地普通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为主,气候冷湿,年降水600~800mm。
喀纳斯区域的泰加林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外貌特殊。松属的树冠呈近乎圆形;云杉属和冷杉属组成的针叶林,树冠是圆锥形或关塔形;落叶松属的树冠与云冷杉相似,树冠塔形而稀疏,但由于其冬季落叶,极易与云杉林和冷杉林相区别。泰加林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群落结构极其简单,常由一个或二个树种组成,下层常有一个灌木层(各种浆果灌木)、一个草木层(悬钩子、欧洲越林等)和一个苔原层(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泰加林还可据它们的耐阴程度和郁闭状况分为“明亮针叶林”(松林、落叶松林)和“阴暗针叶林”(云杉林和冷杉林)。由于松树和落叶松喜阳,组成的针叶林也较稀疏,林内光线比较明亮,所以称其为“明亮针叶林”。;而云杉林和冷杉林属于较耐阴的树种,比较郁闭,林内较阴暗,故称“阴暗针叶林”。而阿尔泰山的森林是西西伯利亚暗针叶林的延伸。
阿尔泰山的`泰加林在喀纳斯区域分布面积最大,它是在不久前第四纪最后一次大冰期结束之后才生长起来的物种,这些寒温性的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人迹罕至的中山带所,生物种类比较少,生产力也非常低。但该区域的针叶林比其它森林保存的更加完好,珍惜的生物物种资源得以繁衍。
喀纳斯区域的泰加林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和生物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和生态环境价值。
相关链接:喀纳斯湖葡萄沟。
论文原始依据篇五
要把新课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
从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在示意图中:
(2)表示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
(3)表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方面。
(4)和(5)表示教师在综合学生和教材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
(6)和(7)表示教师所设计的新课导入既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游离于其外。
论文原始依据篇六
28、政府与大众媒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9、城市形象与政府。
30、政府、传媒与公众的关系管理。
31、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战略与策略。
32、政府和企业的议题管理研究。
33、现阶段公关理论与公关实践的不足。
34、公共关系与商业化社会。
35、公共关系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6、服务行业公关特征。
37、社会不正之风与公共关系。
38、公关人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39、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
40、广东省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播研究。
41、舆情分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42、政府危机传播困境研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
44、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探讨。
45、抗非典过程中的舆论导向研究。
46、试论其他相关学科对公关学科的影响与渗透。
47、媒体上的国家形象。
48、中外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
49、企业的危机传播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50、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研究。
论文原始依据篇七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诞生,会给每个人带来好心情,因为新生儿会是给人带来新希望,长辈也会因此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托付给新生儿。当准妈妈怀孕以后,我想家里的每个人都一定很想知道宝宝在肚子里的发育是怎么样的。虽然胚胎还未发育完全,没有办法做彩超,但是可以通过原始心管搏动来看。
原始心管搏动指的是胚胎还没有发育成型,就是说还没有发育到有分得很清楚的心脏和血管的时候,只有一条准备向心脏发育类似于血管的组织,这个组织有像心脏一样搏动的特性,在妊娠50天左右,b超可以看到,这就是原始心管搏动。有原始心管搏动说明胚胎是存活的。
心管搏动出现的时间。
一般5周:胎儿长到0.4厘米,进入了胚胎期,羊膜腔扩大,原始心血管出现,可有搏动。b超可看见小胎囊,胎囊约占宫腔不到1/4,或可见胎芽。
6周:胎儿长到0.85厘米,胎儿头部、脑泡、额面器官、呼吸、消化、神经等器官分化,b超胎囊清晰可见,并见胎芽及胎心跳。
您的检查数据已经看见卵黄,那么至少妊娠8周了。
8周:胎儿长到1.66厘米,胎形已定,可分出胎头、体及四肢,胎头大于躯干。b超可见胎囊约占宫腔1/2,胎儿形态及胎动清楚可见,并可看见卵黄囊。
临床意义。
也是以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心血管是胎儿成形的一个标志之一。
原来宝宝在准妈妈的肚子里不同的时期里心血管搏动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准妈妈一定要记住这些不同时期时宝宝的心血管搏动次数哦,这样就可以知道宝宝在肚子里的发育情况咯哦。每个妈妈都是很伟大的,为了宝宝能够顺利的出生,付出了很多。
论文原始依据篇八
宪法部分1.
我国宪法关系初探2.
试论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3.
试论我国宪法监督体制4.
地方人大党委会在宪法监督中的作用初探5.
试论统一战线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6.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宪法依据7.
试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8.
试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关系9.
我国地方立法10.
公民权利与社会安定的初探11.
民族区域地方自治机关建设12.
我国基层政权建设13.
我国宪法性法律初探14.
论国家的管辖权15.
论宪法中的'权利与权力结构体系16.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17.
国家求偿权初探18.
人民代表素质刍论19.
宪法诉讼制度初探20.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权利的发展21.
论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22.
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3.
论授权立法24.
新闻立法与言论自由25.
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26.
论平等权的宪法内涵27.
论宗教信仰自由28.
论公民的财产权29.
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30.
论公民的隐私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1.
论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
论行政立法体制3.
市场经济下行政法的功能。
4.
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5.
行政处罚程序研究。
6.
论行政法与行政机构改革的关系7.
论机构改革与公务员制度的完善8.
依法行政构成要件的探讨9.
论行政合法性原则10.
论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自由裁量权11.
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12.
行政侵权责任探讨13.
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4.
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5.
论行政主体的资格要件16.
论行政行为的分类17.
试述其他规范性文件18.
地方性法规与地方规章的比较研究19.
论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政府合同研究20.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研究21.
程序合法性的法律要求22.
行政执法的公开化、统一化研究23.
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24.
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25.
wto与中国行政法改革研究26.
行政许可法构想27.
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的优先权探讨28.
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完善29.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构想30.
论行政复议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法理学部分1.
系统论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2.
评析资产阶级法的自由、平等原则。
论文原始依据篇九
3旅游景区知识管理的初步研究。
4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景区管理的应用。
5道家文化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6城郊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7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市场开发研究。
8都市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及开发模式的探讨。
9城市旅游街区产品与市场开发模式的研究。
10探险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11对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2南京长江路旅游街区开发模式的实证研究。
13对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环境管理的探讨。
14风景名胜区餐饮市场特征及开发对策。
15都市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研究-南京市为例。
16苏北红色旅游深度开发的探讨。
17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考。
18城郊休闲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9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20某市旅游企业的地理分布分析。
21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
22旅游景区产品创新研究。
23生态旅游与生态教育的实证分析。
24老年旅游特征与市场开发。
25高职高专餐旅教育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26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27饭店管理与发展的新趋势。
28区域旅游规划的创新形式研究。
29旅游景区经营策略研究。
30科技旅游的研究新动态。
31我国(区域)科技旅游市场的分析。
32科技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33区域农业旅游研究。
34南京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研究。
35文化旅游的创新形式研究。
36区域休闲旅游业的分析。
37旅行社行业发展分析。
38导游员的培养与监督体制分析。
39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调查研究。
40南京红色旅游的开发。
41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实证。
42旅游产品策划探讨。
43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研究。
44城郊旅游的开发分析。
45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发展的促进关系探讨。
46区域休闲经济发展的思考。
47休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48区域旅游形象的研究。
49湿地旅游的研究进展。
50旅行社国内旅游产品(线路)创新。
51修学旅游产品发展趋势探讨。
52关于导游生存现状与发展之路的思考。
53景区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
54区域旅游市场开发的研究。
55国内旅行社现状分析。
56星级饭店员工问题对策研究。
57旅行社价格竞争现状与对策探讨。
58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59市级旅行社诚信度的研究。
60试论南京民俗旅游的体验式开发。
61区域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思考。
62酒店文化塑造与创新思考。
63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分析。
64旅游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65旅游产品设计与文化体现的思考。
66旅游开发中的体验文化探讨。
67节庆旅游发展思考。
68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69文博旅游的开发与产品塑造。
70遗产旅游问题研究。
71体育旅游的机遇与发展。
72购物旅游的开发研究。
73区域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74旅游地产分析研究。
相关阅读。
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拥有完善的教育程序是对每个教学模式的最基本要求。
但关键在于,教育程序一定要运用灵活,要根据不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在旅游管理学科方面,应该采用情感教学以及后现代知识论等方面与旅游管理学科相融合,以此基础来搭建一个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体验式教学通过调查与研究,教育工作者发现,目标管理法可以与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相融合。
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要结合着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来做最终决定。
这样的话,学生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解决了从前只能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困扰。
而且不仅是学生,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
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中得到满足。
应该说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而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上,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二是关于各部门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
在师生的这一环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评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非常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了解,这对以后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而且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自我的评价,能够很好的起到自我鞭策,这对于今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去完善自我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
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
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
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
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
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
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
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
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
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
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
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
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
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
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
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
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
2、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机制设计。
3、会计环境与会计发展。
4、会计确认计量与会计信息揭露。
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控制。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7、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
8、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9、国有企业改革与会计监督、财务监督。
10、政府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与协调。
11、会计行为理论探讨。
12、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
13、反倾销会计研究。
14、国际海运事件理算会计。
15、所得税会计研究。
16、中外会计比较研究。
17、物价变动会计的应用研究。
18、中外管理会计比较研究。
19、避税(节税)问题研究。
20、公司税务筹划。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一
一、开题报告是一篇论文的总体方向,在动笔之前弄清楚思路和技巧很有必要。
1、选题方向与题目。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既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
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
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的学术要求和规范。
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
2、文献选择与阅读。
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基金项目。与此同时,要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著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
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
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
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
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
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
3、研究内容与提纲。
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
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
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
4、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分析模型,推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化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就要努力去构建一个创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一个创新的技术路线,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或借用,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找到课题的创新点。
二、开题报告的文本格式与报告重点。
《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论文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
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中英文文献。
在进行开题报告时,要重点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选题价值与意义,重点讲你要研究和讨论的学术问题是什么;
二是研究内容与方法,重点讲你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重点与创新点是什么;
三是研究基础与困难,重点讲你的研究准备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与疑惑有哪些,希望得到参加开题报告评议专家的哪些指导。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二
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他们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
纵观历史:守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1898年6月8日慈神速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神速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型。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1、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
2、不为利动,不为威劫。黄兴《在驻洲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词》。
3、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孔子家语·儒行解》。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冬认杂咏·青松》。
5、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6、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7、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弘一大师《寒笳集》。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1、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1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13、履富贵不淫,处贫贱而不戚。明·庄元臣《督元臣》。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5、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礼记·孔子闲居》。
16、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词》。
17、威严不足易其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战国策·赵策二》。
18、士穷节乃见,一一董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9、岁寒松柏,至老弥坚。孙中山《建国方略》。
20、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古希腊谚语。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2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3、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金谷园怀古》。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26、富贵易得,名节难保。《三朝名臣言行录》。
28、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唐·刘因《辋川图记》。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三
摘要:舞蹈和武术一样,都是在人类生产劳动中孕育出来的。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上来看,歌舞主要表现在艺术表演的方面,武术则主要表现在实战运用的方面。武术和舞蹈都朝着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向上发展并对社会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今,在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下,武术和舞蹈两者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说明了武术与舞蹈的共同性质,充分展现了武术与舞蹈融合之美。
关键词:武术;中国舞蹈;发展;影响武术和舞蹈。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在武术与舞蹈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实践风格,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意义与对象。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上面来看,武术和舞蹈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统一,而后分化,再到后期的统一这样一个过程。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武术与舞蹈两者的表现形式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内涵,但是二者在发展的历史上却有着不可否认的共同性质。如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层次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武术与舞蹈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借鉴就越来越普遍了。以武术对中国舞蹈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找到两者的相似性可以明确两者之间未来的走向。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获取更多关于武术和舞蹈研究的具体方向,方便更加正确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2)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专家的访谈进行归纳和分析武术影响舞蹈发展的主要内容,使研究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2武术与舞蹈的概况。
2.1武术的概况。
2.1.1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首先武术属于传统的技击,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和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2.1.2武术的特点中国古典舞蹈里面的基础训练就是旋转的技术,然后根据舞蹈的动作结构形状扭曲为主要特征,漫长而舒适的运动,强烈的伸展,身体驱动臂驱动,跨越驱动是非常重要的,旋转主要取决于全身的协调。强烈的表现力,这也可以改变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动作的节奏,里面有着不同的联系和展现不一样的个性在其中,产生不一样的艺术既视感,可以从其中体现舞蹈的情感。
2.2中国舞蹈的概况。
2.2.1舞蹈的概念舞蹈是一种行为的艺术表演。它主要通过表演者的身体去完成一些动作,并在行为艺术上面又有美感的动作来给人展示,有时候也需要配上音乐,主要是用音乐的节奏来带动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以此作为表演手段的`艺术形式。2.2.2中国舞蹈的特点中国古典舞蹈里面的基础训练就是旋转的技术,然后根据舞蹈的动作结构形状扭曲为主要特征,漫长而舒适的运动,强烈的伸展,身体驱动臂驱动,跨越驱动是非常重要的,旋转主要取决于全身的协调。强烈的表现力,这也可以改变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动作的节奏,里面有着不同的联系和展现不一样的个性在其中,产生不一样的艺术既视感,可以从其中体现舞蹈的情感。2.2.3中国舞蹈的分类从舞蹈的功能上面看可分为表演舞蹈、行为舞蹈、自我娱乐舞蹈、娱乐舞蹈。还有取悦神灵的、祭祀祖先的舞蹈。然后根据舞蹈的类型和种类,从我国传统的古典舞蹈里面来看,其中主要是古典舞蹈,还有传统民族舞蹈以及现代古典舞蹈。这些舞蹈里面都具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的审美。民间的舞蹈使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之处以及和在传统文化中继承舞蹈的形式,民间舞蹈是我国古典舞蹈的创造之母。
3武术与舞蹈的相似之处。
3.1武术与舞蹈同源性。
舞蹈在所有艺术类型当中最古老的文化,它的历史悠久也是最为神秘的,在我国的人文史上面,武术和舞蹈也是互为通用的,武术与舞蹈是同源的已经是史学家们已经辩证过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西周时期的武舞大都是表达自己打败对手的喜悦之情,用于鼓舞自己为自己庆功。显示出他的军事力量并展示了其辉煌的成就。
3.2武术与舞蹈的意境。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武术以及舞蹈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武术与舞蹈也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美。武术和舞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染和表达来体现意境之美。舞蹈是通过形式、形态和动作的转换,通过眼睛和面部肌肉表达内心意图,从而展现了美的魅力。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四
2我国传媒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解读。
3我国传媒产业的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4论传媒产业发展整合所带来的影响。
5我国传媒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6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
7传媒市场细分化的历程与影响。
8当前我国传媒业投资机会分析。
9我国传媒产业进入证券资本市场研究。
10我国传媒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与走向。
11媒介产品消费者特征及产品扩展。
12媒介产品使用价值特性分析。
13传媒业人力资源市场分析。
1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全球化。
15就泛珠江经济圈媒介现象,谈媒介全球化与本土化发展。
16论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17论报纸媒体影响力及构成。
18从报纸价格战看报纸产业的竞争策略。
19从都市报看媒体市场化运作。
20美国报纸产业的发展进程。
21报纸产业化发展组织结构分析。
22都市报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开拓。
23电子杂志的平台建设与营销方式。
24电子报纸的发展及市场预测。
25论电视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
26电视产业多元化经营及资本运作。
27有线电视产业及运营环境。
28我国电视记录片市场化探析。
29电视媒体数字化实践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30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经营理念与模式。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五
纪律,是为了维护社会利益和保持正常秩序而制订的一种行为规则。它是法律和道德的补充。要求全社会所有成员,都要各自遵守自己应该遵守纪律。
纪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能否自觉遵守它又是衡量社会的文明高低的标志。纪律和自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对于不守纪律的人来说,纪律是一种约束,限制。对自觉守纪者来说,纪律是自由的保证。
事实论据。
孙武力斩王妃。
敢违抗命令了。
后孙武为吴帅,五次攻打楚国,并且一度占领了楚的都城。著有(孙子兵法)传世。
纪律严明的戚家军。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所率领的戚家军,英勇善战。相继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荡平东南沿海的多年倭患。后来又镇守北方,使塞外统治者不敢南犯。这一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主要是靠铁的纪律保证。戚继光执行纪律铁面无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他的舅舅也在军中任职,有一次他犯了纪律,戚继光毫不留情,当着将士的面,按纪律罚治了他的'舅舅。
由于军纪严明,军中将士,不敢随便违纪,所以戚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拿破仑论纪律。
历史上精于骑术而善于单个格斗的马木留克骑兵却被骑术不精但有纪元律的法国骑兵击败了。对此,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是这样评述的:“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造成这种强弱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马木留克骑兵缺乏纪律,而法国骑兵有严格纪律。严格的纪律,把许多人组织起来,溶合为一个整个力量,这种力量就不只是单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大得多的新的力量。
理论论据。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2、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韩非子)。
3、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毛主席。
4、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之中。(德)马克思。
5、五寸之矩尺天下之方。(荀子)。
6、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
7、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
9、公民的行为应以不扰乱法律规定的公共秩序为限。(人权宣言)。
10、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毛主席。
11、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江河若没有堤岸,便不成其为江河。(美国)金斯伯格(镣铐)。
12、摆接吻土壤的束缚,对于树来说并不是自由。(印)泰戈尔(流萤集)。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六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
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
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七
2、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
3、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
4、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
5、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
6、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
7、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
8、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9、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
10、人文旅游资源的审美性阐释。
11、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2、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3、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14、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
15、论旅游服务心理与旅游服务技能。
16、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
17、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
18、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9、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0、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
21、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22、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23、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24、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
25、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26、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27、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
28、基于文化体验的丝绸之路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9、亳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30、苏家屯区东部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31、沈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研究。
32、分享经济背景下旅游供应链关系的信任机制研究。
33、基于游客感知的韶山市红色实景演艺优化研究。
34、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36、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
37、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
38、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梵净山景区旅游开发与运营分析。
40、政府责任视域下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论现代环境设计中的逗留空间。
2、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实现理性消费的思考。
3、原始部落翁丁古寨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4、文化遗产旅游中游客的真实性感知对怀旧心理的影响。
5、茶文化旅游中的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
6、恶性肿瘤心理治疗对我国医疗旅游开发的启示。
7、辽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8、从社会文化功能角度谈茶乡生态旅游的构建。
9、老年群体“候鸟式”旅游心理研究及开发策略分析。
10、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11、基于游客认知视角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
12、常州城区老年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分析研究。
13、老年旅游消费需求调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14、基于感知公平的景区服务补救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15、旅游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16、基于环境心理和定向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设计研究。
17、基于游客感知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研究。
18、旅游心理与民族传统节事的契合--以西双版纳州橄榄坝“泼水节”为例。
19、伊春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20、“边界”效应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21、青岛栈桥旅游纪念品设计浅析。
22、目的论视角下郑州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失误分析。
23、贵阳市青岩古镇旅游区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24、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调查分析--以三亚市高校为例。
25、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学价值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26、基于绿色营销观念下的西安市体育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27、黄山市乡村旅游者后悔心理满意度服务补救的特点及关系。
28、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
29、基于消费心理的茶生态旅游广告设计初探。
30、旅游信息系统的前台界面研究。
31、北京地区博物馆旅游体验研究--基于大众点评网的网络文本分析。
32、基于改进ahp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鼓浪屿景区为例。
33、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
35、城市旅游意象的解构与重构--兼论旅游形象与旅游意象的异同。
36、非惯常环境及其体验:旅游核心概念的再探讨。
37、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进展与启示。
38、人格生态特质的构成及其对生态旅游行为的影响。
39、基于顾客体验理论的博物馆纪念品设计研究。
40、体验经济时代会奖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41、旅游者购买意愿和满意度模式研究--基于旅游行为构造的视角。
42、大学生旅游后悔心理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43、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44、浅析购物中心室内创意街区设计中顾客心理需求。
45、非惯常环境下旅游服务投诉补救理论模型的构建。
46、“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韶关为例。
47、社区赋权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48、基于个案分析的旅游摄影心理及自性化研究。
49、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
50、基于心理模型的移动端旅游类app的用户需求获取研究。
1、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研究。
2、城市湿地生态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南沙湿地为例。
3、海南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基于生态旅游扶贫理念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为例。
5、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6、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7、天津七里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8、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
9、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比分析——澳门氹仔与广东茂名红树林景观旅游案例。
10、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为例(英文)。
11、陕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研究。
12、生态旅游视域下的岷江上游贫困山区生态安全评价。
13、芦芽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ahp的实证分析。
14、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
15、从人文主义角度解析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6、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7、统筹整合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以打造“国际集美节”为例。
18、供给侧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创新模式探析——以广东佛山为例。
19、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丹东白鹭自然保护区为例。
20、可持续生计视域下的岷江上游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21、银发经济视角下的苏州生态旅游养老产业布局策略研究。
22、生态旅游与环境绩效审计问责的探索与分析。
23、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庐山区生态旅游用地策略。
24、中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5、天津大神堂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26、生态旅游资源识别及旅游线路开发研究——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
27、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28、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广东最美度假天堂盘龙峡为例。
30、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的研究进展。
31、浅谈运动休闲体育产业与茶园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32、建海洋牧场带动休闲渔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新标杆海洋牧场只是修复,还不够。
33、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的移动电子商务策略。
34、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有效融合研究。
35、全域旅游视角下升金湖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36、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37、“一带一路”倡议下张掖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38、浅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39、“互联网+”时代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探析。
4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及应用。
43、生态旅游涉入、群体规范对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以观鸟旅游者为例。
44、公路选线生态适宜性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以东山环岛生态旅游公路为例。
45、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46、鄂西土家族生态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47、中部六省国家级保护地生态旅游区位优势测评。
48、基于dea-模糊综合评价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以秦岭地区生态旅游景区为例。
49、我国生态旅游对农牧户减贫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50、世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经验及借鉴。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八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论文原始依据篇十九
3、微课对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
4、体裁分析视阈下旅游外宣语篇对比研究--以贵州省和香港旅游英语官网为例。
5、对我国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6、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旅游英语专业“校企双主体”教学组织形式构建。
7、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看旅游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8、基于情境认知的主题任务型旅游英语微课设计。
9、基于词汇习得的旅游英语阅读材料选编研究。
10、网络环境下旅游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11、高职旅游英语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12、高职旅游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研究。
13、基于微信平台的旅游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14、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旅游英语教学意义浅析。
15、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6、“双导向”视角下旅游英语课程群建设。
17、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8、旅游英语翻译与文化传播实证研究。
19、承德区域内旅游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20、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待旅游英语翻译。
21、基于cbi教学模式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探究。
22、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共享平台建设。
23、中职旅游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24、旅游英语口语的知识内化研究。
25、微信支持下的旅游英语教学优化探析。
26、互动模式基础上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初探。
27、职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旅游专业英语分层教学探究。
28、旅游英语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9、浅谈旅游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和处理。
30、关于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研究思考。
31、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32、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33、以旅游英语为例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34、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35、旅游管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
36、本土文化融入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37、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38、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探究。
39、论中职旅游英语情境化教学的课堂评价模式。
40、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探析。
41、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42、海南省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衔接调查。
43、从旅游业的发展探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44、旅游英语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45、浅谈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修辞和中西方文化差异。
46、中、高职旅游专业英语课衔接研究。
47、中职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及教学对策研究。
48、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9、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
50、湖州旅游景点英语标示翻译不规范现状调查与对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2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