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传记的写作需要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对事实的真实再现。下面是一些时间管理的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一
寒来暑往,弹指一挥间,驻村已经两年有余,从一个初入仕途的毛头小伙到将近而立之年的有志青年。当初领导找我谈话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应上级部门要求,我局需要派年轻人去驻村,你要不要去试试”。我想反正在哪里也是工作,也就做好了准备,背上行囊,奔赴普安镇阳基村这片热土。
要致富不仅要先修路,还要有产业引领,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解决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在与村支两委的协作下,率先在的刁大坝种植极地雪萝卜、稻田鱼养殖、枇杷种植。但工作开展并不是很顺利,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群众起先不是很支持,因为他们怕看不到切实的利益,土地流转不仅分文不得,还要自己去收拾烂摊子。在我和另一名同志用心用情地劝说下,群众才答应下来,好在萝卜收成大好,群众又领得务工费与土地流转费,一个个喜笑颜开,我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家对文化活动的追求也多样式,的刁大寨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变得迫在眉睫,在村支两委以及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文化活动中心初步建成,篮球场缺少相关器材与场地规划,但由于后续资金紧张,一时间成了难题,我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是经营体育器材的,便打电话请他询问篮球架、兵乓球桌以及球场规划等方面事宜。得知是为村里建文化广场,且资金紧张后,他积极向总部询价,最终,在他的帮助下,篮球场规划顺利完成,现在,看到村民闲时与节日里能有个举办活动的地方,我觉得曾经的那些苦涩也就不值一提。
驻村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的刁一组的一位老奶奶,已经八十岁左右,由于担心她年纪大,无人照看,她儿媳不得不放弃厂里的工作回家照顾她,但是其孙子又在外读大学,家庭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后来,我经过与镇里协调,为他的儿媳申报了村级护林员名额,缓解了她家经济困难状况,老人很是感动。今年阳基村举办“七月半”活动,老人的孙子便打电话邀请我去她家作客,第二天她儿媳来村里值班,还给我带来两个鸡蛋,那时候感觉心里暖暖的。
驻村两年来,从入村入组时群众冷漠的眼神到现在热情的招呼让我觉得莫大的欣慰,因为我不再是他们眼中的“石领导”,而是他们眼中点滴事情都能诉说的“石哥”。
驻村两年多来,最多的是对家人的亏欠,但是每次电话打来都是劝我如何努力工作,不要担心家里。在驻村的过程中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才有了今日前行的动力。很有幸能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来,如今,看着群众的生活亮堂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幸见证,亲身经历,不负此生,一切也都值得了。正所谓:神州掀起攻坚浪,席卷华夏贫困沙。有幸得为弄潮儿,喜看人间富贵花。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二
“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是选择了高尚。”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话激烈着无数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勇就是其中一个,90后的他就职于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月,被派驻到么站镇香厂村任第一书记、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牢记使命勇担当。
接到“第一书记”的任命时,张勇很兴奋,他说:“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国有企业的职工,一路走来,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现在是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时候了。”他出生在沿河自治县农村家庭,老家也是贫困县,从小感受到农村的苦、农民的难,知道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他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惠民实事成效明显。
盘点张勇的驻村工作台账:一个星期梳理完148户建档立卡户的资料;半个月熟练运用《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手册》政策知识点;一个月走访完建档立卡脱贫户148户;两个多月熟悉全村603户3350人;三个月完成三白蔬菜基地建设,从动员、土地登记造册98户,流转土地157.05亩,务工就业50余人。
村容变样文明兴。
依靠党建引领,围绕志智双扶,提升环境形象。张勇刚到村里时,香厂村没有公共卫生设施,村民不重视环境卫生,垃圾随意倒、污水到处流。他跑项目、拉资金,筹集40万余元安装了210盏太阳能路灯,使全村亮化工程全覆盖;积极争取金控集团支持5万余元修建了6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筹集7.5万元,修建了1.3公里的排污沟;拉来5万元赞助,购置车载垃圾箱21个;今年完成串户路和院坝硬化4898平方米。
配套施设有了,宣传效益和奖惩机制也必须跟上,在他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党建宣传工作。在全村6个村民小组开展“美丽乡村、从我做起”及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集中宣讲,同时为提升脱贫攻坚勤劳致富氛围,制作50余条宣传标语和51幅脱贫攻坚宣传墙画在全村各小组、乡村公路两旁、活动场所、人口集居地等进行宣传;全面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成赵家院组和阳泥地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组织“查卫生、比干净”奖惩机制,并将评比结果在村“红黄榜”上进行公示,以此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进步的目的。目前全村6个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民已经自发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一年多来,张勇亲自驾车负责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站来回14公里,山路崎岖,但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群众幸福感,他一直坚持着。
先锋模范赢口碑。
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张勇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宣传抗疫知识,走十几公里山路那是常事,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0小时,饿了就泡一桶方便面吃。天寒地冻的夜晚,坚守在村口排查车辆与人员。但张勇没有一丝埋怨,用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坚决打赢阻击战、攻坚战两场战役。
今年2月20日文化管理员耿合荣生了重病,张勇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驾车赶到,送到隔村33公里的县医院,直到耿合荣病情稳定后才返回村公所,回到村上继续走访摸排工作。
“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难题。”张勇说。
开展脱贫攻坚讲习所,架起干群“连心桥”。组织群众会、院坝会、小组会这是张勇工作的一部分。在会上,他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户生产发展措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对群众进行详细宣传和解读,逐一回答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重点突破抓产业。
为了创新产业机制,更好地引导乡村经济发展,今年,在张勇的倾力帮扶下,香厂村积极探索,以党支部引领,建强红色引擎,脱贫有了方向。首先稳定粮食收入,驻村干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增加花椒种植,加强引导农技培训,增大农作物田间管理指导的频率,为缺劳力贫困户助耕助收,实现稳产稳收;其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采取“村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375532111”产业规划,即花椒种植3000余亩、南瓜种植700亩、辣椒种植50亩、洋芋种植500亩、烤烟350亩、蔬菜种植200亩、芸豆种植100亩、红花种植100余亩、旱烟种植100余亩,还养牛785头,实现户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用足用活小额信贷政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实现收入安全稳定有保障。
今年,党支部与威宁荣协合作社合作,动员村民流转土地220亩种植辣椒,如今辣椒长势良好。香厂村97户村民以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费用入股合作社,其中涉及土地流转建档立卡户23户115人,村民们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工资,种植、采收时段可以解决50余名闲置劳动力。
为了真正做到扶贫出成效,拓宽产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张勇积极奔走,向“娘家”寻求帮助。香厂村党支部根据区域环境优势,精心研判后,决定创新产业机制。今年3月,张勇向派出单位申请5.72万元,用于合作社购买第一批瑶山土鸡2800羽,在松树和花椒树下发展林下养鸡项目。
8月19日,在派出单位贵州省金控集团帮扶下,香厂村养殖的瑶山土鸡卖了!第一批爱心采购540羽,村民夏怀银开心地说:“我们只管养殖,帮扶单位帮我们找好了销售渠道,帮助我们增加了收入。这一次我们家就增加了8000元收入,感谢张书记的帮助。”
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通过干群齐心奋战,今年脱贫24户76人(均达到脱贫标准),香厂村的贫困发生率从的27.5%降至“零”发生。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三
万全城区西行约20公里,便是郭磊庄镇水庄屯村了。2月23日,我和工作组另外两名同志乘坐大巴车赶赴万全区与乡镇领导进行了对接,当天进驻包扶的水庄屯村。
当时村内“两委”干部刚刚换届,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刚搭班,他们认为我们来只是例行公事,一个月去几回村里,到年底给村里跑点资金就算交差了,象征性地把我们的工作驻地安排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破旧的门窗和拼凑的床铺,着实让我犯了难。
春寒料峭中,我们几个披着被子围着炉火,缩成一团度过了第一个夜晚。村委会看门的武大爷说,大教室里住下了三个“团长”!
村民们对工作组的态度变了,由冷眼旁观到积极参与,从评头论足到建言献策,大家的劲儿都使到脱贫上来了。乡村的路宽了,人与人的心近了,村里的环境美了,村干部的心齐了。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四
新闻里的消息除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最“火”的词便是“决胜小康”和“脱贫攻坚战”吧。
早在中国古代《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这诗句很好地解释了小康的含义。
在1979年,邓小平爷爷提出了要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蓝图。
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是重要收官之年。回望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地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人时刻感受着小康带给我们的美好。
在我生活的厦门市区,只要我走出家门,就能看见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铺满街道的绿植让人神清气爽;遍地开花的商超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
但是,听爸爸说在大山里还有不少“贫困户”还未摘帽。
一天,爸爸拿着一大箱东西走回来,上面写着“扶贫订单”。
我疑惑了:“这是什么?”
爸爸回答:“是为了扶贫而买的食品。”
“为了扶贫而买食品”这种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的,国家利用“电商”购物精准扶贫,帮那些尚未脱贫的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样一来,扶贫就不再是捐钱和施舍了,扶贫也加快了全面小康的脚步,让社会变得温暖,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二三十几年前,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房子的寒酸样随处可见,三十年后的今天,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走进一看犹如进入了一片钢铁丛林,这不仅体现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还体现了中国梦直奔小康的梦想。有了安居的房子,中国人离小康梦就又近了一步。
那高大的楼房,那干净的山村,那一份份扶贫订单,那一颗颗共筑小康的信心,这些动力无一不推动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予一个重创。但我坚信,中国一定能走出阴霾,奔向小康!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五
今天早上接到通知,2月22日上午在会泽县城举行20xx年会泽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本来与儿子约好了中午爬一趟寥廓山,晚上到珠江源广场放孔明灯、吃汤圆。请假留下满足儿子的愿望,还是收拾行李奔赴会泽,怎么办?考虑到我的驻村扶贫点刚刚从大井镇马鞍村调整到迤车镇中寨村,只好再次与儿子失约,提前踏上去会泽的高速路。从曲靖到会泽有200多公里,明早出发来不及参会。
2月21日下午,市委办下派会泽县中寨村驻村蹲点帮扶的3名工作队员相约14点出发,驱车来到会泽城时还不到17点,嵩待路打通新的隧道后,大大缩减了路程节省了时间。
趁着时间还早,我们3名队员商量决定,直奔迤车镇中寨村帮扶点。路上堵车,晚上18点,我们才来到中寨村委会破旧的二层办公楼前,看到施工队正在打桩划线,准备在村委会侧面的山脚下建一栋200多平米的便民服务综合楼。10多米高的石挡墙边预留了一片小广场,广场上堆满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说,村“三委”班子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修好,再考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现在中寨村党总支有11个党支部117名党员,每次开党员大会都要到别的地方借场地,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样如此。经过村民代表会商议决定,年底前建好便民服务综合楼,方便群众办事。今年改善村民活动场所,得到“8。03”地震迤车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支持,大大减轻了筹款压力。
迤车镇有“会泽的江南”美誉,境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靠近昭通方向的中寨村,地处迤车镇北边,距迤车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邻马路乡,南邻中河村,西邻迤北村,北邻小河村。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927户7007人,其中现有贫困户639户188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7%。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农作物。
面对脱贫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产业结构单一等严峻现实问题,村委会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寻求脱贫新路子。在与村干部交谈中发现,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对“农产品电商”钟爱有加。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农产品品种及规格,通过_网店等新的销售形式,实现核桃仁、南瓜子、大豆、松子、蚕豆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20xx年,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年销售120余吨,收入480余万元。核桃仁、南瓜子和蚕豆等30余吨产品,远销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27万美元。这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路子。
另外,中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酿酒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主研发“二次蒸馏”、“酒中加蜂蜜进行二次复烤”等酿酒工艺,着力打造“小锅杂粮酒”、“铜锅二次蒸馏酒”等品牌。目前,有大小酒厂43个,全年产酒20xx吨,实现产值20xx余万元。这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六
我的家乡在天水市麦积区琥珀镇杨家湾村,那里以前是一个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贫穷的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小山村。可就在最近两年,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家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坐车难。要坐车得走上四五十分钟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那本来就窄小陡峭的泥土路就更难以行走,村里的乡亲们赶个集都要跑到十几里之外的地方去,真的很不方便。
以前一进村子,一眼望去都是老旧的土坯房,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还有那破旧的学校,甚至有些学生用的课桌都是从自己家里搬过去的,教室地面坑坑洼洼,高低不齐。而且村子里没有医生,生病了买药都很难。
我已经好几年没回过老家了,今年暑假,姥姥跟我说村里发生了好多新变化,让我回去看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了老家。一下车,便看到六七米宽的水泥硬化路,还有马路两旁一排排迎风站立的小树苗,仿佛在向我招手,我的心情一下子雀跃起来。
我顺着水泥硬化路,没几分钟就走到老家的村子里了,放眼一望,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青瓦房,甚至还是二层的小洋楼。学校也改头换面了,由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现在的红瓦房,教室里宽敞明亮,黑板和课桌椅全换成了新的,而且还有大大的新操场,学生们一个个神采飞扬,就像搬了新家似的,笑的合不拢嘴。
村里也新修了卫生室,卫生室里有专业的医生为村民们看病,方便多了。村上的巷道也硬化了,小汽车可以直接通到村里,乡亲们再也不用跑到几十里外的地方赶集了,隔三差五就有新鲜蔬菜和一些日常用品送到村子里来,村里也新开了几家百货店,和以前相比,吃穿住行都方便多了。
新农村新气象,短短几年内,家乡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真让人不敢相信。但眼见为实,这就是我的家乡,它如雨后的春笋,突飞猛进的成长着,变化着。我相信,不出几年,我的家乡会更美。
我的家乡,我爱你,我期待你每年都能有新变化,我期待下次回去的时候你能带给我更多惊喜。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七
__,男,汉族,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12月入伍,获得部队管理专业和农学专业双学历,现任__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种质资源科科长,在《种业导刊》、《种子世界》等省级刊物上发表过《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的几点思考》、《加强种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__种业快速发展》等多篇专业论文。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其《弘扬__精神永葆政治背色》一文在“__精神与廉洁政治”征文活动中被省纪委、省监察厅、__市委等单位联合评为三等奖。2016年7月至今任__县云岩镇瓦子村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面对个别村民存有的这个第一书记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干不长就要走的质疑,这个军人出身、怀揣科技富农梦想、性格豪爽的咸阳汉子明确向大家表示,“既来之,则安之,我既然来了,就不想混日子。”他在每天走访调研、处理村务之余,就一门心思扎在试验田里干农活,一个人住在党员活动室,满足于最简单的馍馍、洋葱炒鸡蛋和小米稀饭,让村里的男女老少由衷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
在紧靠村党员活动室的3.3亩试验田里,今年新栽植的300株矮化苹果笔直挺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据__介绍,这块试验田的矮化苹果树苗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包含5个国内品种、3个国外品种,按照1.7_4米的株行距种植,并且套种黑豆、玉米借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于嫁接的砧木是酸枣树,所以特别耐干旱,如果采用滴灌技术,用水量也不是很大。预计3年后挂果,盛果期亩产可达2万斤。一般农户家庭的5亩果园,有3个劳动力就可以完成全年的种植管理全部环节,无需另外雇人,可以减少当前乔木苹果疏果套袋、卸袋摘收、修剪树枝等所需大量人工的弊端。
大家在果园里饶有兴趣地听着__的介绍,不时咨询相关技术难点等农业知识,纷纷表示,这场生动的田间教学使自己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树立了科技务果、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信心,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充电”机会,受益匪浅。来年要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各自村组开辟小块试验田,带动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早日实现小康。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八
我叫李智雪,是县农业农村局派驻丰乐镇新田村“2+n”帮扶干部。9月底,外地的我只身来到丰乐镇新田村,走上了我与脱贫攻坚工作割舍不开的驻村之路。
刚来到村里时,我被安排在了办公室,只负责收集整理全村资料这一块工作,看着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的战友们,我的心里既是羡慕但也不免有些失落,因为我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加入了这一场伟大的战役中。
没过多久,迎来了工作重新分配,这一次我得到了包组的机会,然而包组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那时正是人居环境改造工作进行的关键时刻,虽然之前的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相差甚远,之后每天的入组入户走访成了家常便饭,每天与群众的交流成了了解群众需求的必由之路,尽管我所包保的组东西南北高低远近均有分布,但我还是坚持自己心中信念,坚持走访了解群众,因为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而我愿意将我的青春之花绽放着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对扶贫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清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真正含义。而我包保的有一户贫困户就住的比较高,自来水的水压不够,那就只能另辟蹊径采用分散供水的形式,当我有一次走访时,他家里水没有来,我心里就想没有水生活就不方便,我一定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想着想着我就自己走到了水源地一探究竟,那是一条山间小溪,走在小溪两侧边上青苔丛生,一不小心就从边上滑了下去,当时脑子一片空白,随后我缓过神回到了村里,战友们急切的关心,加上村支书第一时间将我送到了医院检查,心中暖意顿时油然而生,感觉心中委屈不再。
检查过后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扶贫工作,突然有一天正在食堂吃午饭时,这户贫困户背着背篼来到了村里,让我感动的是她虽然头脑不是很灵活,表达能力也不强,但是她从背篼里拿出了一袋鸡蛋,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补一下身体,尽管最后我说服了她把鸡蛋带回去给小孩吃,但那一刻一向坚强的我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她的淳朴与感恩、热情与善良深深的打动了我。
刚开始工作的我也会抱怨工作压力大,也会质疑我们做的工作意义何在,也想着打退堂鼓,可是越到后面我就越明白我们所有战斗在脱贫攻坚中的战友身上都肩负了太大的使命。通过我们了解政策、宣传政策再到帮助群众争取政策,看着他们房子漂亮了、生活变好了、腰包鼓起来了、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卫生厕所,我的心里也有一份自豪感,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为我能加入这样一场伟大的战役而自豪!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九
11月,贵州毕节大方县脱贫攻坚最关键的“百日攻坚战”期间,我被抽派到了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猫场镇新民村担任脱贫攻坚常务副指挥长,这段艰苦的岁月,注定让我终生难忘。
冰雪中扶贫。
新民村有贫困户213户87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19%。全村山高坡陡,土地切割破碎,交通闭塞。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无法达到脱贫标准,建设基础所需的原材料全靠人背马驮,背着钢筋、水泥、砂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仅仅是满头大汗,身上都磨出了血,而肩膀上更是血迹斑斑布满深深的血痕,疼痛难耐,但是无论多么艰苦,我始终坚守初心,没有放弃。
修建危房。
为了争分夺秒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时候我一天要徒步行走几十公里的泥巴路去推进工作,要在寒冷的冬天骑摩托车行走几十上百公里的山路去完成任务,手和耳朵都被冻伤,脚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肩上布满深深的血痕,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双脚踩在冰冷刺骨的淤泥中,鞋上、裤子上全是泥巴,鞋子里灌进了水,冷酷难耐。但至少还是安全的。
骑摩托车行走在泥巴路上,很不安全,滑倒摔倒是时有发生的,去扶贫的路上,我就摔倒过几次,安全帽子上都磕上烙印,膝盖上还留下伤疤,白天顶风冒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晚上还要骑着摩托车到镇上参加研判会议,无数个夜晚在寒冷的冰雪中来回行走近50公里的山路,很多时候半夜三更还在扶贫的路上,根本顾不上吃饭,再艰苦也要坚决完成扶贫任务。
寒冷的冬天,艰巨的任务,我的脚指甲都走翻了,鞋子也走破了,心也几乎崩溃了,无数个深夜我在寒冷的冰雪中骑着摩托车,听着《在艰苦的岁月里》《丰碑》《金色的鱼钩》等红色故事激励自己往返在村镇之间、村组之间、组与乡亲之间。为了父老乡亲如期稳定脱贫,面对所有困难,我没有退缩,只是坚守初心,始终做到“越是艰苦越奋进,越是困难越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百日攻坚”战期间,我们完成组组通公路14.15公里,完成房屋改造209栋(其中危房改造66栋、旧房整治121栋、两改22栋),完成两硬化36000多平方米,实施了白芨、冬荪、养猪三个扶贫项目,同步推进电、水、讯等项目实施,随着新民村的发展变化,我得到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更得到了省扶贫办和国家抽查组的高度肯定和表扬。
乡亲们从不理解不支持到积极主动配合,从不打招呼到主动打招呼,主动给做饭吃,主动到村里送菜、送核桃、送腊肉等等。乡亲们听说我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纷纷跑到村里来找我的电话号码,说想我的时候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也经常接到乡亲们打来的电话。过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新民村的10名乡亲自发组织来大方看望我!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
在这几天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因懒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游手好闲、赌博,造成家里生活艰难。
现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疾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业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对这个家庭来说,生活将被彻底打乱,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地没人种了,不能出外打工了,更何况,为了治病,为了救命,可能把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全花出去,还可能拉下几年也还不完的债务。这样的家庭生活随即就会陷入困顿,陷入无奈,陷入绝望。
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搞两年,当前,群众盼什么,以后扶贫工作咋搞,我想除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村户,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换要通过有效方法加大扶智扶志力度,加大带动作用,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去拍几张照片,嘘寒问暖,更不是天天开会,整天纠结资料。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应该如何加强完善:
1)如何通过个人贷款,调整小产业,如何通过引导调整一个地区整个大产业。
2)如何继续推广企业带动和企业分红;
3)如何完善医疗体制使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每个人看大病,国家都能多报销;
4)随着农村老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如何加大和提高每位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
5)如何提高给国家现在生活在贫困地区作过贡献的人员,如农村退伍军人、优抚对象、烈士的遗属,抗洪救灾,见义勇为等类人员的生活补贴或者救助。弘扬社会正能量。
6)如何更大利用现有普惠政策帮扶群众,而不是普惠政策稍没有执行好,就追责;
7)如何把等靠要变成我要致富,提高广大贫困户个人素质,对党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要有诚信。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一
带着疑惑,我们去找村干部。刚到村口恰好碰见一个——村主任,说明情况,他说:“让我给你们叫去”,我们就跟随他来到了田间。
在麦地地头拔草的一个大妈看见我们一行,说是找二狗的,朝不远处喊了一声“晚春,有人找二狗。”然后对我们说:“你们扶贫单位来得好,二狗外就是个呱呱、聋子、哑巴,娃乃个时候恓惶着哩,幸亏有个好嫂子,要不然……”
说话间,只见一四十多岁妇女,黑色的裤腿上几处泥渍清晰可见,风风火火、大大咧咧地拉着一个个头不高,穿着还算干净整齐的也近四十岁左右男子来到我们跟前,“给,这就是你们要见的人,我还忙着浇水哩,我先走了”。说着转身便要就走。
村主任忙喊:“晚春!别急,就耽搁你几分钟,他们就来了解一下二狗的情况,看有啥忙需要帮的。”此时的二狗象一木桩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我们,神情有些紧张,也不时的看看那个叫晚春的女人。
晚春着急的说:“那快点”。村主任给我们解释说:“开春了,村里人正忙着浇麦哩,再说二狗自己也没有啥要你们做的,咱就在路边照张相好了,让政府知道一下他的近况,好相信大家真的帮扶过他就行。他嫂子到地里还得把他带上哩,不然她不放心”。
于是,我们就和一直站在那里一动未动、神情紧张的二狗照了张合影,然后把带给他礼物送给他。期间拉家常,才知道原来我们去的那个门上锁的是二狗嫂子家。同来的同事说:“就说么,我还疑惑半天呢,二狗是聋哑智障,是低保户,房子咋还盖的这么美。”
一照完相,晚春一个手势,二狗立便跟着晚春走了,看来是经常这样,十分默契。
后来,我们登门拜访别的贫困户时,从中了解到,二狗他爸在铁路上工作,很早已经去世了,十七岁的哥哥被单位招走上班了,不到四十岁的妈妈带着三四岁的妹妹改嫁了,对方坚决不要二狗这个残疾的可怜娃,当时二狗大概还不到十岁吧,衣衫褴褛的和近八十岁的奶奶常常靠村民救济度日。
距离闫家村不到二里地的王家庄便是二狗妈妈改嫁的村子,呱呱二狗不知道怎么找到了妈妈,可是,每次二狗去找妈妈时,他妈都不见他,还被那家人给打的,更别说进人家的门了,可怜的二狗连一口饭馍都没有讨到过,好在二狗每次还能找到回来的路,否则后果不敢想。这不由我想到了《三娘教子》这部戏中狠心的亲娘和狠毒的二娘。
经过几次被打骂后,二狗那傻傻的心理大概有点明白,就再也不去找妈妈了。说实在的,村里人大多数心地善良,怜悯婆孙二人几乎生活都不能自理,就常常给送馍、送饭、端菜的,勉强的过活下来了。
四五年之后,他哥大狗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他是个很懂事的小伙子,为了二狗和奶奶,没有在城里找媳妇,而是找了个农村姑娘结婚了,也就是现在的晚春。
那年,晚春20岁,比二狗仅大7岁,二狗奶奶也有八十四五岁了,走进了这个寒门,她看到的事几间破旧的屋子,一屋子狼场(方言:脏乱之意)。
晚春二话不说,脱下嫁衣来主家。修修整整,洗洗涮涮。村里人都说,难为那个小媳妇了,生的单薄,男人又不在家里,一屋子老的老,瓜的瓜......
晚春的努力,这家一下子像个家了,婆孙二人从此不再也不愁饿肚子了,也能干干净净衣着整齐的站到人面前了,村里人也都替他们高兴。不料,就在晚春生了第二个孩子不久,刚过了几年幸福日子的二狗的奶奶因病又卧床不起了。
那些日子,晚春又要管两个孩子,还要伺候病重的奶奶和二狗,可想而知那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奶奶去世了。村里人都说,晚春把奶奶伺候的确实好,拖着刚出月子没几天的虚弱身子,给老人喂吃喂喝,端屎端尿,老婆婆几个月没有下炕,身上一点烂的地方都没有,真是不容易,因此对这个小媳妇更是刮目相看了。
此后,晚春便带着两个孩子和二狗这个傻弟弟一直在家过日子,大狗心里很是感动,也是只要放假就赶紧回来给晚春帮忙,一家人很是安然。村民说,要是晚春一个不愿意,这家里都得乱套,可她从来没二话,对傻弟弟尽心尽力,二狗也十分依恋她,每次见到她,像是孺慕的孩子。
提起晚春对二狗这十几年来的照顾,那村里人的话可就更多了,可真真是让村里人都很佩服,春夏秋冬的衣服,每天的几顿饭,尤如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还教会了傻二狗一些简单家务,比如说扫地,收拾自己的炕铺等等。难怪二狗的房子及炕上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村里人人都夸晚春对二狗真是比亲娘都好,也正是村民的这些述说,才使得我以后每次见到晚春时,戏称她“嫂娘”。
这天又是周六扶贫日,屋内的温度和室外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近40度,一样的热,我们再次来到了晚春家,可能是因为我们来的次数多了,二狗见了我们也不像以前那么的拘束了,竟然示意我将手中的扶贫政策宣传画贴到他房子门的右边,原来是之前贴的左边已经贴不下了。我们刚贴完画,晚春回来了,我便告诉晚春是二狗让我们贴到门右边的,晚春哈哈哈大声的笑了,笑的是那样的豪爽朴实,而近四十岁的二狗,看晚春的眼神和表情就像个得到了奖赏的三岁孩子一般的高兴。
“要我说,国家这脱贫政策是好的,可是,这么大热的天,你们连个星期六也不得休息,还得跑到我家里来帮忙,我这心里还真的是”,晚春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看你们以后就不用每周都来了,二狗虽然是低保户,但是,二狗的一切还都是我管着,他一个人也没有啥要帮的,再说,那些年我都能把他从十二三岁管大,说实在的,二狗是不是低保户都无所谓,到是你们一天辛苦的,见天儿上班,还跑这么远到这儿,让我觉得过意不去。”
我们几个被她的一席话说的也确实感动。有很多的人,都觉得我们扶贫是应该的,唯有这个女子,心怀感激与理解。一直以来,只要晚春在家,对我们都是非常热情招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热开水,我们再三的推辞都不行。其实,我们能为二狗做的真的有限,政策和钱都是国家给的,我等大不了有时偶尔遇到需要帮忙的家务,就顺便帮帮而已。
炎日天气里的扶贫,因为这个叫晚春的女人而格外感人,而她用实际行动演绎的真实版的嫂娘故事,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二
遂川县高坪镇明坑村地处湘赣边界,位于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脚下。全村有12个小组,336户12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6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9%。当地有言:“高坪高坪,高低不平;明坑明坑,明明是坑!”
年10月,南昌海关派我到明坑村驻村扶贫,担任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从此我踏上扶贫路,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关“扶贫人”!
扎下根来,成为“摩托书记”
为方便工作,我自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整整一个月,我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访民情,交朋友,手绘了“贫困户分布图”,做到了93户贫困户走访全覆盖。多数村民也因此记住了我,都说“有事就找来自海关的‘摩托书记’张振平”。在“第一书记”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达到100%!
因村施策,开发“金竹子”“金叶子”
治穷病,挖穷根,还得靠产业。我积极推动茶叶、毛竹专业合作社发展,力推“党组织+基地+贫困户”产业模式,引导当地茶叶种植向生态环保、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现在,全村建成茶园1500亩,建成毛竹林6000亩,全村贫困户都能分红受益。推动“农村e邮”电商服务站建设,“互联网+”让明坑村农副产品插上翅膀,飞出大山,电商站销售农副产品15万元。
面对村民鲜茶叶采摘后难以及时销售的实际,南昌海关投入45万元援建茶叶加工厂,同时引进专业茶叶公司投资、生产和经营。明坑茶厂的建成,既实现茶叶鲜叶就近销售,又解决部分贫困农户就业,还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有扶贫产业、户有致富门路”。2018年,明坑村首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万元。
毛竹要变“金竹”,打破“交通瓶颈”是不二选择。今年6月,镇村通村公路拓扩工程开工,通村公路将拓宽硬化到5米以上,丰富的毛竹资源将不愁出运外销。“山上种竹、山下种茶”的产业格局完美形成,将毛竹、茶叶打造成脱贫致富的“金竹子”“金叶子”的“脱贫致富梦”终成现实!
志智双扶,做贫困农户的“知心人”
“全力争取支持”,是我的工作法宝。南昌海关各级领导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访民情,解民困,做到了慰问贫困户全覆盖。提供慰问金(品)10万多元;协调社会爱心机构捐赠扶贫物资10万多元;开展消费扶贫,关警员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购买明坑村农产品10万多元;开展扶贫助学,捐资捐物9万多元,助学81名小朋友;帮扶干部精准对接,实现“微心愿”5万多元。
“扶贫必须志智双扶”,是我的扶贫感悟。我们召开“干群连心会”“村民茶话会”,为贫困户脱贫鼓劲,为明坑村致富聚智。开展“勤劳智慧尚德”主题活动,评比“勤劳致富好榜样”“敬老孝老好榜样”。组织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电商培训、健康扶贫讲座等,让贫困农户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激发脱贫致富“源动力”。
“以真心关爱换真情”,是我的亲民之道。贫困户伍某,83岁高龄,因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老夫妻二人和一个患精神病的儿子居住在大山深处。我为其一家三口申请办理了低保、免费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联系医院治愈了其儿精神病,在圩镇集中移民点“幸福苑”为其申请了一套安居房。2018年12月27日,伍某一家搬进了环境优美的“幸福苑”。搬迁当日,关领导登门祝贺,赠送慰问金。伍某热泪盈眶,口中不停唠叨“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好政策”。
整村改造,助力贫困乡村“大变脸”
“饮水安全”是脱贫“摘帽”的硬要求,“用上自来水”是村民的真渴求。大家积极努力,争取南昌海关援助18万元,协调地方资金70万元,建造了两套集中供水系统,让偏辟山村的村民用上了“城里人用的自来水”。有了自来水,开始消灭“旱厕”,推行“厕所革命”。全村95%农户完成卫生厕改造,所有贫困户用上了水冲厕。
春节期间,外出务工回来的村民惊喜发现:明坑村的夜晚不再那么漆黑,村口还多了个避风遮雨的休息亭。这得益于南昌海关出资32万元,在5公里长的村主干道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出资8万元,在村口主干道修建“民心驿站”候车厅。在遂川县教体局鼎力帮扶下,明坑村还建成全县第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
如今,走进明坑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农家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敞亮,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山上的毛竹郁郁葱葱,山下的茶垄蜿蜒绵长,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8年12月,我被遂川县评为“最美扶贫干部”;201月,明坑村高质量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年4月,遂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6月,南昌海关机关党委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7月,明坑村被遂川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
一路走来,感触良多,一年的扶贫工作让我懂得了“芝麻官,千钧担”的道理,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面对组织的肯定、群众的信赖,我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牢记作为一名海关扶贫干部的职责使命,当好明坑村的“摩托书记”。
扶贫路上,有我洪关人!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三
当清晨的第一屡阳光从东方露出,中国移动驻闫家村扶贫工作队早已梳洗完毕。一杯牛奶,一个面包过后,开始了驻村帮扶平凡的一天。
桦南县闫家镇闫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经过几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村内“三通三有”已全面达标。住房、饮水、教育、医疗保障已落实到位。于2018年底脱贫摘帽。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目前村内仅剩的8户20人未脱贫人口,这是驻村工作队王灿义、冯永全、杨志国三人的心头大事,也是他们驻村帮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上午8点,每天开展工作的第一件事,是工作队王队长带领着驻村队员们跟村干部开个碰头会。做好走访前的商议工作,定好一天的走访规划。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队员小冯根据会议内容做好走访计划,今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村上几户贫困户进行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8点半到11点半,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走访计划,大家开始分头行动。首先,工作队员小冯来到曾庆英老人家,老太太一个人住,前段时间因为肠梗阻进行手术,刚恢复出院回来。她有冠心病、高血压的老毛病,中国移动曾前后两次来到曾大娘家中为老人现场义诊,并赠送药品与物品。大伙儿对曾大娘家的情况也十分挂念,隔三差五的去看看她,问问家里有没有什么苦难,帮扶责任人帮助其购买的鹅苗,经过曾大娘的精心饲养,也已经长大了。工作队员们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得知其身体状况良好,前段时间住院报销也快报销好了。随后,工作队一行又来到了杨桂财家,杨大爷因病致穷,但是这几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委的帮助下,也建起了明亮的新房子,工作队员和杨大爷亲切交谈起来,大爷一直感谢党的政策好。现在大爷家养了四头牛,并且也养了好几十只鸡,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大爷家因为没什么年轻劳动力,村上还为他的老伴儿申请了公益岗位,大妈一直夸政策好。
在小冯走访曾大娘和刘大爷家时,工作队王队长去走访了王淑琴家里。一路上,她家的情况在驻村工作队的脑海。大孩子24岁了,小儿子12岁。前两年大闺女还没有毕业在读书的时候,给家里。村里给申请了贷款等;夫妻二人的身体都不算太好,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队联系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入户看诊,做到小病不出村,同时,工作队还帮助他们申请一些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也为也力所能及,为村里做些贡献,也能增加些收入家庭收入。
在村上和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军家栽种了自家李子园。他家种的李子甜脆可口,每年结下的李子工作队帮助其送到县里售卖,年可增收4000到5000元。
13点半到15点,短暂的午休过后,队员们又深入田间地头去和农户交谈,了解今年收成,看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村里越来越整洁的道路和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带式,大家辛劳的最好回馈。
15点半到17点,回到村里的党员活动室,指导村民们利用电脑业余时间。上网查阅惠民信息并学习各类农业知识,闲暇之余,他们也和村民拉拉家常,拉近拉近关系。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四
我叫路峥学,55岁。退伍转业后一直在赫章县古基镇工作。
镇党委决定派几位老同志联系村担任驻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组织找我谈话时我坚定地说:“坚决服从安排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古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就这样我担任了古基镇水塘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
水塘村,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山村,距县城约37公里,距镇政府12公里,平均海拔1520米……有村民486户2520人,贫困人口多。在深入了解村情后,我才发现让全村脱贫任务很艰巨。
在认真分析驻村队员的情况后,我发现他们有经验的年纪太大,年轻的又经验不足。部队的历练和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是,我组织召开工作队会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扶贫先洗“脸”。分完工后,我首先聚焦于环境卫生。水塘村的环境卫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贫困户的卫生由帮扶人负责落实,公共区域和非贫困户的,由村组干部负责落实。作为队长,我主动帮扶了9户贫困户。由于我的带头示范,做到分工明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水塘村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我相信水塘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五
11月2日,我和左拉村包村干部张志荷一同走访了城关镇左拉村精准扶贫户敏而不都一家。左拉村位于临潭县城郊4公里处。由于路途较远,早上,我和张志荷搭乘一辆出租车来到了左拉村。秋季的左拉村,道路两旁落满了金_的树叶,已穿上秋衣的杨树枝上时有麻雀在三三两两嬉戏玩耍。由于近年来的环境卫生整治,左拉村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民房外观是白墙青瓦的徽派风格,虽然建设的不是那么整齐有序,却也霎时给人一种走进江南小镇的感觉。
在村主任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敏而不都家,一座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陈旧的桌椅,敏而不都和老婆奔达曲西正在热炕上喝茶吃馍馍,地下火炉上的热水壶在不停地沸腾,偶尔发出“呲呲”地响声。见到有人进来,敏而不都连忙起身招呼我们坐下。看到我们,他显得非常激动,向我们述说了他家的困难和基本情况。他说:“儿子都二十好几的人了,给家里挣不了一分钱。全家的生活就靠他这个65岁的老头子和老婆种庄稼维系。年初他家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买了两头奶牛和五只羊,奶牛产奶较多,卖牛奶挣来的钱可以补贴家用,全家人的生活稍微有所好转。面对今后的日子,他们一家不知道该怎样发展。”我们鼓励他要坚强生活,勤劳致富,政府会尽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敏而不都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相信政府不会弃我们不顾的。现在我们一家也拿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在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了他家的一点一滴,我在想,像他这样纯朴善良的一家人,应该过上好日子,应该过的幸福,应该得到帮助。顿时感到我们作为国家干部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将帮助群众摆脱困难放在工作第一位,努力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走的时候他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他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六
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有何诀窍?她笑道:“只要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群众就会向着你,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了!”
4月,28岁的崔静可带着组织的信任,怀着忐忑的心来到被当地群众称为“麻烦村”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苗沟村。三年来,从一个喜欢文艺气息的“小文青”蜕变成沾满泥土味道的驻村“女汉子”,从群众眼中干不成事的城市小姑娘变成被全村村民尊重和信任的“小崔书记”,不仅摘掉了“麻烦村”的“贫困帽”,还与群众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以真心换真情,切中矛盾化解“金点子”
苗沟村位于鱼化镇南部,距场镇10公里,海拔较高、地势偏远,人均收入水平较低,20全村仅有一条全长6公里、3米宽的水泥路,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元。初到苗沟村,由于观念差异、口音不同等原因,一些群众不愿意配合工作。但崔静可没有气馁,她努力把自己融入群众,始终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经常走村入户“拉家常”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同劳作,还为残疾人代领辅助器具、查询各种政策资金到账情况、电费和话费的代缴、农特产品代销等。谁家有困难,谁家就有崔静可奔忙的影子。20夏天,二组村民们每日必经的小桥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缝成为危桥,影响到100多户群众的出行安全,崔静可了解情况后立即跑上跑下动员村民集资修桥,并率先出资捐款。此举深深感染了群众,全村群众踊跃地捐钱捐物出工出力,很快完成了小桥的修缮。“小崔书记一个城头来的小姑娘都要出钱给我们修桥,我们还有啥子理由不出钱出力呢”,二组组长陈登强感慨道。崔静可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群众认可,和村民们的关系一天天融洽起来,方便群众出行的小桥也变成了他们之间的“连心桥”。
以信任固信心,把准村貌改善“好法子”
得到群众信任的崔静可信心大增,更加坚定要改变苗沟村落后面貌的信念。年以来,她积极开展上争外引工作,争取资金和项目,从交通、饮水、用电等方面着手大力改善苗沟村人居环境。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新建通村通组硬化路14.4公里、生产便道和入户路20.2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产业,贯彻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带领群众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商蓄水池建设方案,修建集水井和蓄水池43口,安装管道41公里,彻底改变了全村2000多群众喝水靠天的历史;通过多次对接反映和沟通协调,促使苗沟村农网改造项目提前一年实施,共新建变电站10个,改造高低压线路24.75公里、户表0.04万户。全村人居环境大力改善,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也大幅度提升。
以实干获实效,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为彻底扭转群众传统“靠天吃饭”的种养观念和耕作模式,崔静可积极奔走,多次邀请农业专家、驻村农技员对全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检测,邀请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寻找适合苗沟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变劣势为优势。2017年引进四川绿态康生态农业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建成天知椒产业园500亩,全村劳动力在园区就业1000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600人次,实现收入40余万元,帮助28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15户红卡贫困户每户分红600元。启动建设1000头马头羊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带动群众增收。20,崔静可还用自己的积蓄,帮助致富带头人解决启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发展种植大葱30余亩,带动贫困户种植大葱50余亩。截至年底,苗沟村7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500元以上,村“一低五有”全面达标。村民陈先进感动道:“崔书记帮扶我家,现在我家吃穿不愁,养猪产业发展起来了,娃娃读书成绩不好都帮忙解决,读了百工技师项目,太感谢了。”
崔静可在3年多的驻村扶贫时间,走遍了苗沟村的山山水水,访遍苗沟村的每一户农户,化解矛盾纠纷400多个,争取落地的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她说:“看到今天苗沟村的新局面,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没有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对得起苗沟村400多户2000多名村民,对得起第一书记的荣誉,我的驻村生涯没什么遗憾了。群众给的‘女汉子’称号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七
“刘书记这么一个大好人,比我的儿子对我都要好。他要是走了,就没有谁能对我这么好了!”听说刘金海病危,80岁的封玉英老人紧紧拉着扶贫专干的手,双腿不停地颤抖着,悲痛的泪水立刻涌出了眼眶。封玉英是一位孤寡老人,丈夫和唯一的儿子相继去世后,孙子和孙媳都有智力缺陷。常年独居,再加上年迈多病,封玉英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刘金海入户走访时发现封玉英因摔伤独自躺在床上无人照料,从此便开始了持续三年的“月看望”,给了老人生活的希望。
村民曾玉琴前几天给刘金海制作了一面锦旗,正当她为锦旗受雨污损而懊恼的时候,得知了刘书记病危的事情,懊恼全部转化成了悲痛。20春节假日期间,刘金海在走访时了解到曾玉琴的儿子在监狱服刑,儿媳妇抛下还没满月的孩子一去不回。因为没办出生证明,曾玉琴的小孙子一直没能上户口。刘金海多方协调,亲自帮他们到外地监狱去做亲子鉴定,所有费用都是刘金海自掏腰包,最终,孩子顺利上了户口。
村民们都还记得刘书记刚刚上任时的情景。那年秦集村贫困户种植的土豆大量滞销,刘金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公司,经集团公司讨论决定,以高出市场两倍多的价格收购13万斤“爱心土豆”,并把26万元购货款提前汇到了指定帐户。
随着“爱心土豆”被分批运往十七冶的各个施工点食堂,秦集村79户贫困户种植的马铃薯销售一空,户均增收3000多元。疫情期间,养殖大户方永静眼瞅着自己家里的鸭子卖不出去,每日损失数千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在刘金海多方奔走努力下,帮助方永静一举销售了35万元的鸭子,不仅挽回了损失,还使方永静获益不少。
群众盼望心中的好书记能够早一点醒来。
三年时间,刘金海在蒋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秦集村的村民们做了太多解急难的实事好事,为集体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壮大秦集村集体经济,刘金海积极争取集团公司的支持,先后投入65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秦集村温氏养猪场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还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为了尽可能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刘金海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到集团公司180万元资金用于蒋集镇扶贫车间建设。目前,该镇扶贫车间已带动近22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0余人,每位贫困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同时每年增加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51万元,为全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夯实了基础。
其实在秦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心里还藏着一个刘金海不知道的秘密,他们要等刘金海任期满时和村民们一道按下红手印把这位好书记给留下来,因为秦集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能没有这样一位好的当家人。令秦集村群众所痛心的是,这位好书记还有许多未尽的事业,现在却累倒在了扶贫的路上,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他们期盼着这位群众心中的好书记能够早一点醒来!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八
10月22日,湖南省20“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
会上,保靖县迁陵镇陇木峒村党支部书记彭运江、衡阳县扶贫办主任刘鸿雁、桂东县青山乡人民政府干部黄琰清、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驻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历冰、湘西“七绣坊”巾帼扶贫车间负责人石佳等5位与会代表先后作先进事迹报告,讲述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
“村社合一”,全村集体产业直接收入281万。
我是保靖县迁陵镇陇木峒村党支部书记彭运江。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湘西土家山寨,山多地少又缺水,有一首民谣是这样传唱的:“有女不嫁陇木峒,一水要当三次用”。因为生产生活条件差,村民在外都抬不起头。我当选村主任时,就郑重对村民许下承诺:一定要让陇木峒人在外面抬得起头!
为了发展产业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全村义务投入一千八百多个工大家起早贪黑用铁锹、锄头硬生生刨出了2.2公里产业路!
路通了,心齐了,就能齐心协力干大事!
4月,村两委决定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水果种植。我们实行“村社合一”,“统一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村里的集体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然而,奋斗之路并无坦途,创业的艰难也一次次考验我。记得花海生态园建设时,播进地里的花种子迟迟长不出花苗,火辣辣的太阳晒死了一片又一片的猕猴桃。我的情绪,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就在这时,村班子和党员站出来号召大家:村书记几次放弃出国发展的机会,家都不顾,带领我们一起干,为的就是大家共同致富。接下来的日子,乡亲们都自觉地来到地头,顶着高温酷暑,一起抗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花海生态园顺利如期开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敢于追梦终会圆梦!,我们建成了湘西州第一个滑草场,引爆了当地的乡村旅游;20,全村集体产业直接收入281万元,全体村民人人受益。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增收、股金分红、村公益保障等利益联结,村民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全村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当好参谋,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
我是衡阳县扶贫办主任刘鸿雁。,我被组织选派担任衡阳县扶贫办主任。
208月上旬,一个村民来扶贫办反映情况,见到我扭头就走,我感到纳闷,一问,原来他举报的是我舅舅的邻居洪某,他们村的支部书记,洪某违规将自己加进贫困户,还弄了一套易地搬迁房。核实情况后,我要求乡镇按程序清退。这时,舅妈的电话来了:“洪书记可是看着你长大的,他房子都搬了,你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我与舅妈情同母女,她来讲情,让我有些为难,但我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给她这个面子。我想,作为扶贫办主任,只有守住底线,才能挺直腰杆。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我因摘除一个拖了两年的良性肿瘤,还在住院。想着省里新出台的应对疫情十条措施,鼓励建设扶贫车间,我再也躺不住了,拆线后第二天就返了岗。首先邀请宝泉鞋业到全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金兰镇泉隆村,考察办分厂,仅用一个月扶贫车间就顺利开工,吸纳300多人就业。
同时,我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建议县里组织专门班子,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一个职能部门对接一个乡镇,负责引进一家企业。在我的推动下,全县今年新建扶贫车间62家,900多名贫困劳动力得到安置。
目前全县4738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44351人,余下的3033人也通过验收,完全可以如期脱贫。
鲜血染红青山,你是扶贫一线最美的姑娘。
我是桂东县青山乡人民政府干部黄琰清。我和方璇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方璇奉命来到青山乡,担任副乡长。我与方璇,在脱贫攻坚一线,并肩作战了一年零三个月。
我们青山乡山多地少,常年云雾缭绕,难得看见哪里有块平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后,经过实地考察,乡里认为宋家村木梓林组一块8.8亩的平地,是集中安置点建设的最佳地点。在宋家村驻点的方璇主动承担起了征地拆迁的重任。一开始,当地村民就不同意,这块地涉及木梓林组的11户村民,方璇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动员村民顾全大局,积极支持乡里的工作。
青山乡教育扶贫任务同样很艰巨。由于硬件设施落后,很多年幼的孩子都被送到外地就读。方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曾经跟我说,“决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她辗转于县城,找教育、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协调,经过不懈努力,青山乡唯一一所幼儿园在年3月破土动工了。建设过程中,她经常到工地上检查工程安全和质量。她常说,山里孩子,励志很重要。在她提议和推动下,青山中心小学围墙变身为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增添了46条励志标语。
青山中心小学四年级女生玉婷,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被姑姑收养,经常想妈妈。这件事牵动了方璇的心,她找到电信部门,在学校创建了两间亲情电话室,为全校71个留守儿童,搭起了一座亲情之桥。不久,亲情电话室又升级为视频聊天室,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更加频繁了。
2017年8月2日,天下着大雨,方璇下村验收产业扶贫项目,因雨大路滑,她乘坐的汽车坠入山涧,额头被撞出一个窟窿,鲜血不停地往外流。经过二十多天的抢救,我们渴望的奇迹还是没能降临,方璇终因伤势过重,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
现在,三年过去了,方璇牵挂的宋家村74户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孩子们就近入学,扶贫产业越做越大,乡亲们都摆脱了贫困。但这一切,方璇永远也看不到了。如果上天有灵,我想对你说:“你用鲜血染红了青山,你用生命诠释了坚守和情怀,你是千千万万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你是我们扶贫一线最美的姑娘!”
“你们和他们,我都放不下!”
我是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驻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历冰。20初,我刚带队完成新邵县花竹村三年扶贫工作。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启动时,组织上征求意见,是否再去带队搞一轮。
妻子发微信:“已经3年了,还要干3年,孩子毕业,老母生病,你放得下吗?20建光伏电站摔伤的后遗症,你要吃得消呀!”我发去贫困村民的照片,加上一句:“你们和他们,我都放不下!”
我们翻山越岭,鞋子跑坏好几双,在海拔1273米的金龙山北麓,发现大片原生态的野生茶树。心里顿时敞亮:“村民们采鲜叶,就近建茶厂,光伏发电做能源,一定能做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可村里地少人多,茶厂怎么建才能少占地?作为电气工程师,我就想到把光伏板铺在制茶车间顶上,两个项目一块地,搞“农光互补”。
面对这个颇有挑战的项目,质疑声扑面而来。我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和厂家代表召开“圆桌会议”,以我多年做电力工程的实践经验,用计算出来的数据反复推演,打消了大家的疑虑。半年后,一座透明的玻璃厂房拔地而起——棚顶是光伏板,棚体是玻璃加钢结构,棚内恒温恒湿,还有光伏发电驱动的机械化制茶设备。
硬件设施建设不容易,软件跟不上就会掉链子。果然,由于村民缺乏质量观念、贪多图快,用蛇皮袋送来的鲜叶和成一坨,随心所欲设置加热温度,结果不合格产品出了一大堆。于是,我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带队辗转建瓯、句容、安化等茶乡取经,多次试验后,茶叶检测报告显示“九项零农残”。现在我们注册了“老山凼”商标,取得了sc食品生产许可证、商品条形码,还即将获批绿色食品认证,包装精美喜气的小河野茶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和国家民委外事礼品。
现在的小河村,楼房星罗棋布,道路宽敞通畅,扶贫产业欣欣向荣,网络直播、展销会、旅游+消费扶贫措施各显神通,村集体所有的合作社累计分红近16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长到1.2万元,村集体纯利润突破20万元,全村医保由合作社出资缴纳,村级班子得到强化,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环境越来越美。
返乡创业,“让妈妈回家”
我是湘西“七绣坊”巾帼扶贫车间、“七绣坊”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石佳。我的家乡是个美得让人心动,也穷的让人心痛的苗寨。,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大三,那时就开始创业了。
三年前一次返乡探亲,我被母亲强行留下了。她要我放弃城市里优越生活回到村里,带着乡亲们做苗绣。我的内心很抗拒,但最终没拧不过母亲的执拗,我妥协了。
2017年7月,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公司在石栏镇成立了,最初我只打算投入200万,带动几十个人,当是为母亲心愿买单,亏完就算了。没想到这条路一旦进入便停不下来。
当看到石栏镇总人口19000人中,竟有1200多名留守儿童,大部分年轻的父母为生存迫不得已外出打工。那一幕幕不忍直视的离别剧都深深刺痛了我。
于是我发起实施了“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号召外出打工的妇女返乡来公司基地,每人配额5200元带薪培训三个月。合格后与公司签约上岗。她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到基地来上班,或者是在家承接公司的订单。
听说家门口就能工作了,妇女们纷纷赶回来。200万不到一年就花光了,而我们刺绣作品几乎无人问津。想要达到长效、造血式的扶贫,必须要以商业的行为来做。于是我调整思路,再追加万投资,在3个县建立了5个扶贫车间。先代加工来稳定生存,用以工代训的方式培训了各个工种一千多人,同时在城市里组建产品设计团队、开实体店、推广自营产品。
我们收集了上万种传统图案,建立数据库。再通过设计创新,运用到现代的服装、鞋、箱包、文创上,受到市场的欢迎,还创新了管理和销售模式,线下直营、线上社群电商分销。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低成本爆发式的增长。今年7月我们网店开业,仅仅1个多月时间销售达1380万元。
返乡创业的这三年,“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帮扶贫困户1272人次,让300多个孩子的父母返乡就业。全产业链的产值达5320万,其中1400万元支付给了当地百姓。
接下来,我们计划将现有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来打造非遗特色小镇。用苗绣、旅游、农业、康养四重复合产业构成的扶贫包来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板。
我的脱贫故事初中生篇十九
__,现工作于__中医医院__医院。10月至5月到科左中旗人民医院参加“京蒙扶贫”工作。
自收到来科左中旗对口支援的任务,我的心情忐忑万分,一方面是对新工作环境不熟悉,担心与当地蒙古族居民沟通不顺畅,另一方面担心不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听说科左中旗冬天比较冷,怀着这种心情,我于十月初来到这里,当天晚上下飞机后,医院特意安排一名司机接机,然后我们又开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目的地,大概晚上十点多我们到了宾馆,这里的气候真冷,而且很干。第二天一早医院派人接我们来到了科左中旗人民医院,我来到中医科门诊,这样我对口支援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不知不觉来这里已经近半年,对这里的患者特点有了一些了解,这边居民高盐高脂饮食,同时喜欢喝酒,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这里部分患者庭条件差,有病不能及时就医,很多患者来医院只是咨询,没有能力支付挂号费及医药费,针对这种状况,在医院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进行以下尝试:鉴于患者家庭经济水平差,我们为患者免挂号费,义务为患者看病;很多患者为了省钱,有病不就医,我们义务工作者去社区乡镇,上门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同时进行健康宣教,让老百姓多了解医学常识,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我们支援医生为他们带来的帮助与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福利,能为他们解决一个问题,真是高兴万分!
期间诊疗患者百余人,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及义诊,同时举行学术讲座,为当地患者缓解病痛的同时扩大了人民医院的影响力,感受到本地就医之难同时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给当地病人带来温暖!得到患者的好评及科左中旗人民医院的认可,荣获“京蒙对口帮扶杰出贡献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4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