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经验的反映,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下是一些教育机构提供的一些教案编写培训课程。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一
1、能观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道理。
2、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能分析盲人摸象的情节,培养想象力。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
3、“神奇的箱子”,内装各种物品、玩具若干。
一、引出盲人。
1、他们是谁?(盲人)。
2、你怎么看出来的?
3、盲人是怎么看东西的呢?
小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所以看东西都用摸。
二、欣赏故事,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盲人们在路旁休息,被国王邀请去王宫欣赏国王的动物宝贝。第一个盲人用手一摸,说:“这个宝贝像条绳子。”
提问:这个动物宝贝到底是什么呢?盲人摸到的可能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
2、(第二个盲人摸到了,“不对、不对,这个宝贝大的像一堵墙。”)。
提问:盲人觉得是一堵墙,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
3、(第三个盲人摸了摸,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动物宝贝像一个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个盲人也过来摸摸它说:“其实最像一个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
重点提问:第三个、第四个摸到了什么部位?觉得是动物宝贝究竟是什么呢?
4、最后一个盲人大声的说,“你说的也不对,它呀,就是一个大萝卜。”
重点提问:这个盲人摸到了什么?它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呢?
5、这到底是只什么动物宝贝呢?为什么这五个盲人说的都不一样?(将五张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幼儿一起去看推测是什么。)。
小结:每一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猜不出是什么,要想猜出大象,必须要每一个部位都去摸摸看,这样这样才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6、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来用四个字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二)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寓意。
重点提问:
1、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结: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三、参与游戏,提升感知事物要全面。
1、第一次游戏。
(1)出示纸盒,讲解游戏方法:小朋友装成盲人,只可以用手摸,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物品的名称。
(2)你现在摸的是几号箱子几号洞口?摸到的是什么呢?你单凭这一点能肯定是什么东西吗?(提示幼儿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要全面地感受物体特征。)。
2、第二次游戏。
(1)再进行一次游戏。摸一摸同一个箱子的不同洞口,可以尝试多摸几个动。
(2)根据两次的经验猜想物品。
3、开箱验宝。
小结: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才能完全了解一样物体或者是一件事情。
四、经验迁移。
1、出示图片1,问: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2、出示图片2,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图3,原来小男孩是生病了。
小结:我们看事情可不能看一部分,自以为是地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了,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环节的先后进行了调节。将“盲人”的理解放在了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初始就能够站在盲人的立场上,更快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能整个活动围绕活动主旨。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听故事、猜动物时。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不能只看局部就随意判断事物的整体。我将事物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猜测难度,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孩子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在第三环节参与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道理,我对孩子在游戏时的要求进行更改,进行两次游戏,第一次初探——摸一个洞口,记住箱号及洞号。第二次核实——摸同一箱子,所有的洞口。通过反复游戏提升孩子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则将图片改为视频,用无声和有声。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生动更形象。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孩子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只是宝箱中的材料还需提供的特征更明显,更方便孩子操作。
小百科: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寓言中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二
《盲人摸象》一课通过五幅图展示了盲人摸象的过程。这是一则佛教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根本没有深入实际,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没有弄清客观事实的真相,而仅仅片面地乱摸一下,就自以为已经了解,主观地妄下结论,就如“盲人摸象”一样。
这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几个盲人要摸象。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个人摸象的结果。第三自然段以问句结尾,引人思考。“他们谁说的对呢?”到目前为止,学生们还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以问题为结尾的文章。而这一问,也恰是我们要为其揭示道理之所在。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说,然后适机渗入寓意。
这则寓言是向学生进行浅显的哲理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的思想。鉴于本课只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哲学原理的启蒙教育,因此教学中我力求多运用一些实例和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在原认知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教学反思。
《盲人摸象》是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寓言的教学应该在识字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体会。一是激趣导入。一上课,我先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你知道它的样子的吗?能不能说一说?”接着板书课题《盲人摸象》,我们师生共同理解了题目《盲人摸象》的含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很快明白了这一节课讲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摸象。然后设疑:“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中的盲人了解到的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学生认真读文的兴趣。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寓意。先让学生读文后说一说:有几位盲人摸象?他们了解到的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盲人摸象时所感受的大象的样子。他们说的对不对?”当学生说盲人的观点提问:“为什么不对?他们错在哪儿?”引导学生抓住句式“……摸着……就说(大叫)……”来挖掘寓意,使学生认识到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不经深入思考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大象的形态,所以说错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盲人所说的话,读出他们的自以为是的特点。最后,我让孩子们结成小组分角色朗读,孩子们兴致很高。在学生熟练掌握文中人物对话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到前面来表演,让五位同学扮演五位盲人,孩子们都非常愿意表演。而且也在表演中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孩子们的表演,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蕴含道理的理解。他们体会到了只有深入实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弄清客观事实的真相。我的简洁明了的板书也大大加强了同学们对寓意的感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采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望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生字卡片等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吗?
指名讲一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
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教师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字
理解课文
1、再次仔细读课文,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
教师随机板书:
摸到了身子: 像一堵墙
摸到了牙齿 : 像棍子
摸到了腿: 像柱子
摸到了尾巴: 像绳子
3、小组讨论解决:
(1) “你认为四个盲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他们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就下了结论了。
(2)我们来一起看看最后一段,他们四个谁都不服输,最后牵象人说了什么。大家读一读吧。
(3)他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象的样子呢?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的方法多,方法好。
仔仔细细的摸全了
把他们四个的意见合到一起就对了
……
老师觉得他们太可笑了,刚摸到一点,就说(就大叫)……太着急了,很不认真,我们同学们做事不会这么不认真、不全面吧!
4、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今后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法写在小本本上。
通过细读课文和在文中勾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大意。
激发孩子表现自己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回答问题是很光荣的,并找到四个盲人错误的原因,从中感悟道理。
老师总结性的话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了。
布置小本本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把认为难一点儿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出现问题班内交流。
4、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主动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2、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大胆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2、《盲人摸象》故事动画3、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大三班,猜猜看,它是谁呢?
(在幼儿猜测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反馈,激发幼儿参与性、积极性。)再出示尾巴,请幼儿进行猜测。
集体小结操作获得的直观经验:刚才出现的是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后来把各个部分拼起来,我们看到了大象完整的样子,就清楚了。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主动理解故事内容。
2、播放ppt(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2)幼儿学着盲人的样子摸一摸,说一说。
3、播放ppt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并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1)、看,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哪里?他又会认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会说什么?
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
(2)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内容。
(3)提问:故事里的盲人是怎么说的?
(幼儿学着盲人的样子一起摸一摸,说一说。)4、播放ppt4,引导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讨论。
(1)提问:第三个盲人摸了大象的哪里?他会认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会怎么说呢?
先请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
(2)幼儿猜测后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
(3)、幼儿集体学一学、说一说。
(2)、直接请幼儿猜测并讲述盲人说的话。
(3)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集体讲述。
6、播放ppt6,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看,盲人们还在争执呢,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怎么告诉他们呢?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假装盲人,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大象的主要特征)。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复述故事。
1、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复述故事,教师讲旁白,幼儿讲故事对白。
2、提问:看完《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结合幼儿的讲述,帮助提升成语寓意: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五
《盲人摸象》是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寓言的教学应该在识字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体会。一是激趣导入。一上课,我先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你知道它的样子的吗?能不能说一说?”接着板书课题《盲人摸象》,我们师生共同理解了题目《盲人摸象》的含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很快明白了这一节课讲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摸象。然后设疑:“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中的盲人了解到的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学生认真读文的兴趣。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寓意。先让学生读文后说一说:有几位盲人摸象?他们了解到的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盲人摸象时所感受的大象的样子。他们说的对不对?”当学生说盲人的观点提问:“为什么不对?他们错在哪儿?”引导学生抓住句式“……摸着……就说(大叫)……” 来挖掘寓意,使学生认识到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不经深入思考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大象的形态,所以说错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盲人所说的话,读出他们的自以为是的`特点。
最后,我让孩子们结成小组分角色朗读,孩子们兴致很高。在学生熟练掌握文中人物对话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到前面来表演,让五位同学扮演五位盲人,孩子们都非常愿意表演。而且也在表演中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孩子们的表演,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蕴含道理的理解。他们体会到了只有深入实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弄清客观事实的真-相。我的简洁明了的板书也大大加强了同学们对寓意的感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采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六
1、了解班级小伙伴的外形特征。(重点)。
2、能用手指触摸的方法辨认同伴。(难点)。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1、自制高矮胖瘦的图片。
2、眼罩。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观看的兴趣。
师:1、图片中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高矮胖瘦)。
2、请幼儿举例说说身边高矮胖瘦的小朋友,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外形特征。)。
二、准备活动。
(1)游戏之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朋友的外形特征及衣服的特点。
(2)教师进行角色分配并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指导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自主推选一名幼儿为盲人,站在圆圈的中心,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转圆圈,等“盲人”说停的时候,所有的幼儿不能动,盲人向前去摸人并说出其名字,若猜不出来,去摸摸别的幼儿。
(3)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转圈。(在教师的引导下游戏第一次。)。
三、摸人比赛。
教师将选出两名幼儿在中间做盲人,两人进行比赛看谁猜的最快。
游戏循环进行。
重点分析:在过程一中体现出来,提过提问、观察的形式,让幼儿对班级朋友有初步的了解。
难点分析:在过程二中体现出来,通过幼儿的感知觉来判断,让幼儿能分辨男女。
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周围朋友的外形特征及服饰的特征,以便游戏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幼儿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获得了不少的快乐。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导致个别幼儿容易违反游戏规则,在以后的游戏中一定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七
我们的生活都是由无数条信息组成,即使是同一件事物,每个人所得到的信息也不会完全相同。而《盲人摸象》这一课题就是让孩子们人道到需要从不同方面收集信息,并体验到信息分享所带来的益处。
故事往往是让孩子对事物有所体验,对道理有所明白的最简单甚至也是最有实效的途径。活动一的故事导入,借四位盲人从不同部位对大象的抚摸收集到了不同的信息,也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论,很容易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所获取的信息是一部分的,是片面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充分的分享、有效的整合,才能识得大象的真正面目。
有了这个故事的铺垫,孩子们在探讨完水的各方面的信息时,再回答“水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就有意识地整合各个组、各方面的信息。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八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明白寓言故事揭示的道理。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导入揭题,出示学习目标)。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大象。你能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吗?
有几个盲人他们看不到大象,就用手去“摸”(板书“摸”),结果他们的看法与你们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补充课题并板书。
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摸”字。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墙”字的笔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五个盲人争先恐后摸象的情景。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先学后教。
1、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首先我们来进行第一次比赛(比读书)。
(1)出示自学提示一。
一读(读正确):认真读文,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并多读几遍。
二读(读流利):再读,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读正确读流利):正确读流利地读文,注意停顿,并标出自然段。
(5分钟后指名读,比谁读得好)。
(2)按提示自主读书,师巡视帮助差生。
(3)指名分段读文,师生纠正、点评。
2、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课文读得都不错,接着我们进行第二次比赛(比识字)。
(1)出示自学提示二。
用我们学过的“识字四步法”(一画:用规定的符号标注生字;二读:先拼再读;三讲:讲自己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四用:扩词或说话。)学习本课生字。
(2)自主识字,师巡视帮助差生。
(3)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3、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识字效果真不错,下面我们要把这些生字归回课文看谁读得好,同时我们开始第三次比赛。
(1)出示自学提示三:
b、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可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分钟后比谁说得对,说得好。
(2)自主学习。
(3)后教。
a、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五个盲人摸象的部位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来明白:看事物不能只看局部,要整体地看,这样才能看清楚。
b、指导理解“争先恐后”“各执己见”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4、第四次先学后教(比写字)。
(1)用学过的“写字三步法”写“棍”“扯”“墙”三个字。
一看(结构,每个笔画在虚宫格的位置、粗细)。
二描(书中虚宫格的这三个字,注意笔画轻重)。
三写(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写3个)。
(3分钟后展示,比谁写的对,写得好)。
(2)按要求写字。
(3)后教:看板演,评议订正。同时展示作品讲评,重点指导“墙”的笔顺。
三、课堂训练。
重点指导朗读,指导读出五个盲人不同的语气。时间允许的话可进行表演。
四、检测环节。
1、按原文填空: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第四个。
第五个。
2、写出“墙”字的笔顺。
墙:
五、结束环节。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九
1. 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熟练认读10个生字,理解寓言内容。
体会语言蕴含道理。
课件、字卡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大象的图片。)
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没见过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于是,他们就用手去摸大象,他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一)、交代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墙字。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意义。
(二)、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一遍,认读二类字一遍。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讨论,教师行间指导。
课件出示词语检测自学情况。
第一段:认识“宫”、“恐”两个字。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根棍子!”(认识“根”量词)
第二个盲人:“不对。”另一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像一把大蒲扇。”
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嚷起来:“你们都错了,它像个柱子。”(认识“腿”、“错”)
第四个盲人:摸着象肚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认识“墙”“嘛”)
最后一个盲人:抓到象尾巴的却说它像根绳子。
究竟谁说得对呢?盲人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认识“究”“执”)
(预设:说明盲人摸完象以后没有经过思考,只了解一点点,就轻易的下了结论。)
盲人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不对?他们错在哪儿?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结论呢?讨论总结:看事物要全面,不要只是了解了一点点,就轻易下结论。
小结本课内容,读生字
生字回
出示幻灯片:宫、摸、恐、腿、错、堵、嘛、执、究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
1、了解班级小伙伴的外形特征。(重点)。
2、能用手指触摸的方法辨认同伴。(难点)。
1、自制高矮胖瘦的图片。
2、眼罩。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观看的兴趣。
师:1、图片中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高矮胖瘦)。
2、请幼儿举例说说身边高矮胖瘦的小朋友,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外形特征。)。
二、准备活动。
(1)游戏之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朋友的外形特征及衣服的特点。
(2)教师进行角色分配并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指导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自主推选一名幼儿为盲人,站在圆圈的中心,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转圆圈,等“盲人”说停的时候,所有的幼儿不能动,盲人向前去摸人并说出其名字,若猜不出来,去摸摸别的幼儿。
(3)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转圈。(在教师的引导下游戏第一次。)。
三、摸人比赛。
教师将选出两名幼儿在中间做盲人,两人进行比赛看谁猜的最快。
游戏循环进行。
重点分析:在过程一中体现出来,提过提问、观察的形式,让幼儿对班级朋友有初步的.了解。
难点分析:在过程二中体现出来,通过幼儿的感知觉来判断,让幼儿能分辨男女。
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周围朋友的外形特征及服饰的特征,以便游戏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幼儿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获得了不少的快乐。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导致个别幼儿容易违反游戏规则,在以后的游戏中一定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1、能观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道理。
2、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
3、“神奇的箱子”,内装各种物品、玩具若干。
1、他们是谁?(盲人)。
2、你怎么看出来的?
3、盲人是怎么看东西的呢?
小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所以看东西都用摸。
(一)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盲人们在路旁休息,被国王邀请去王宫欣赏国王的动物宝贝。第一个盲人用手一摸,说:“这个宝贝像条绳子。”
提问:这个动物宝贝到底是什么呢?盲人摸到的可能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
2、(第二个盲人摸到了,“不对、不对,这个宝贝大的像一堵墙。”)。
提问:盲人觉得是一堵墙,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
3、(第三个盲人摸了摸,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动物宝贝像一个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个盲人也过来摸摸它说:“其实最像一个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
重点提问:第三个、第四个摸到了什么部位?觉得是动物宝贝究竟是什么呢?
4、最后一个盲人大声的说,“你说的也不对,它呀,就是一个大萝卜。”
重点提问:这个盲人摸到了什么?它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呢?
5、这到底是只什么动物宝贝呢?为什么这五个盲人说的都不一样?(将五张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幼儿一起去看推测是什么。)。
小结:每一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猜不出是什么,要想猜出大象,必须要每一个部位都去摸摸看,这样这样才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6、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来用四个字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二)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寓意。
重点提问:
1、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结: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1、第一次游戏。
(1)出示纸盒,讲解游戏方法:小朋友装成盲人,只可以用手摸,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物品的名称。
(2)你现在摸的是几号箱子几号洞口?摸到的是什么呢?你单凭这一点能肯定是什么东西吗?(提示幼儿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要全面地感受物体特征。)。
2、第二次游戏。
(1)再进行一次游戏。摸一摸同一个箱子的不同洞口,可以尝试多摸几个动。
(2)根据两次的经验猜想物品。
3、开箱验宝。
小结: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才能完全了解一样物体或者是一件事情。
1、出示图片1,问: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2、出示图片2,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图3,原来小男孩是生病了。
小结:我们看事情可不能看一部分,自以为是地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了,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环节的先后进行了调节。将“盲人”的理解放在了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初始就能够站在盲人的立场上,更快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能整个活动围绕活动主旨。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听故事、猜动物时。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不能只看局部就随意判断事物的整体。我将事物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猜测难度,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孩子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在第三环节参与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道理,我对孩子在游戏时的要求进行更改,进行两次游戏,第一次初探——摸一个洞口,记住箱号及洞号。第二次核实——摸同一箱子,所有的洞口。通过反复游戏提升孩子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则将图片改为视频,用无声和有声。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生动更形象。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孩子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只是宝箱中的材料还需提供的特征更明显,更方便孩子操作。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1、能观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道理。
2、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
2、成语《盲人摸象》视频
3、“神奇的箱子”,内装各种物品、玩具若干。
一、引出盲人
1、他们是谁?(盲人)
2、你怎么看出来的?
3、盲人是怎么看东西的呢?
小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所以看东西都用摸。
二、欣赏故事,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盲人们在路旁休息,被国王邀请去王宫欣赏国王的动物宝贝。第一个盲人用手一摸,说:“这个宝贝像条绳子。”
提问:这个动物宝贝到底是什么呢?盲人摸到的可能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
2、(第二个盲人摸到了,“不对、不对,这个宝贝大的像一堵墙。”)
提问:盲人觉得是一堵墙,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
3、(第三个盲人摸了摸,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动物宝贝像一个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个盲人也过来摸摸它说:“其实最像一个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
重点提问:第三个、第四个摸到了什么部位?觉得是动物宝贝究竟是什么呢?
4、最后一个盲人大声的说,“你说的也不对,它呀,就是一个大萝卜。”
重点提问:这个盲人摸到了什么?它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呢?
5、这到底是只什么动物宝贝呢?为什么这五个盲人说的都不一样?(将五张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幼儿一起去看推测是什么。)
小结:每一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猜不出是什么,要想猜出大象,必须要每一个部位都去摸摸看,这样这样才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6、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来用四个字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二)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寓意
重点提问:
1、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结: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三、参与游戏,提升感知事物要全面
1、第一次游戏
(1)出示纸盒,讲解游戏方法:小朋友装成盲人,只可以用手摸,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物品的名称。
(2)你现在摸的是几号箱子几号洞口?摸到的'是什么呢?你单凭这一点能肯定是什么东西吗?(提示幼儿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要全面地感受物体特征。)
2、第二次游戏
(1)再进行一次游戏。摸一摸同一个箱子的不同洞口,可以尝试多摸几个动。
(2)根据两次的经验猜想物品。
3、开箱验宝
小结: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才能完全了解一样物体或者是一件事情。
四、经验迁移
1、出示图片1,问: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2、出示图片2,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图3,原来小男孩是生病了。
小结:我们看事情可不能看一部分,自以为是地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了,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环节的先后进行了调节。将“盲人”的理解放在了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初始就能够站在盲人的立场上,更快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能整个活动围绕活动主旨。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听故事、猜动物时。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不能只看局部就随意判断事物的整体。我将事物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猜测难度,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孩子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在第三环节参与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道理,我对孩子在游戏时的要求进行更改,进行两次游戏,第一次初探——摸一个洞口,记住箱号及洞号。第二次核实——摸同一箱子,所有的洞口。通过反复游戏提升孩子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则将图片改为视频,用无声和有声。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生动更形象。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孩子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只是宝箱中的材料还需提供的特征更明显,更方便孩子操作。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1.认读本课生字9个,力戒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3.懂得成语盲人摸象比喻人们看问题片面或只凭自己的经验妄加推测。
学会本课生词,复述课文。
懂得盲人摸象的寓意。
一.揭示课题
问: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他们感知事物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摸象的结果怎样?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借助注音认读生字词,注意簸箕第二个字读轻声。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
3.小组汇报,并提出疑难字,师重点指导。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一说文章写了什么事?(文章记叙的是五个盲人根据自己摸到的大象身体的不同部位,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部分,就是大象的样子他们各执一词,争论半天也没弄清大象的样子。
3.指名读第一段
4.了解王宫的`样子,理解围观一词的含义。
5.小结升华:据说这头大象是一个外国使者进献给国王的,当地的人没见过大象的样子,那么有人从王宫把这头大象牵出来时,会是什么样的场面呢?(想象)
6.通过想象了解争先恐后的含义,并朗读。
7.指导朗读第一个盲人说的话。理解盲人的心情。
8.自由读2.3.4.5个盲人说的话。
9.出示盲人说话的内容,多种形式朗读。
10.理解各抒己见的意思。
五.讨论思考:为什么这5个人同摸一头象却争论了半天,谁也没弄清楚大象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体会这5个人所描绘的是没有错误的,但这都只是大象身体的局部,都是片面的,从而使学生领悟中心;看问题不要片面或只凭自己的经验妄加推测。)
六. 设计情景:
现在,你是一个旁观者,体会对他们说些什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七.理解寓意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了解看一个物一个人一件事,要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本节课后,我让孩子们结成小组演一演这个故事,孩子们兴致很高,而且也都演绎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其中,严钊演的“牵象的人”最为成功。表现在开始时让盲人知道象来了,让开一点时,他的'声调较高,表现出对于盲人要用声音去传递感情;在盲人们摸完象之后,教育他们不能根据事物的某一方面去判定事物的真相时,那番话说得流利有声,至情至理,发自内心。
严一博演的盲人最像了,在“摸”大象的时候,还踮起了脚,让人感到大象的高大和人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向上摸,并且还眯起了双眼,真是个“盲人”。
通过孩子们的表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课文所述道理的理解。以后还要多多采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事物要全面。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还记得它们是什么样的吗?能不能说一说?(学生发言)。
2、(出示大象图片)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大象,你们要认真观察大象的身体、牙齿、腿和尾巴。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同学们默读或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同组同学或老师。
2、师引导学生按照生字的结构、部首等归类来识记。打破原来的生字顺序,多媒体出示“摸、栓、棍、柱、堵、错、绳、服、盲、齿、差、象”。
3、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生字顺序,交流识字方法,比赛识字,师巡视指导。
4、小组长检查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认识的奖一朵小红花,师抽查。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图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大象的样子,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fn.&gsbb。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字,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生字书写。
1、认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把认为难一点儿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出现问题班内交流。
4、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生字。
(二)理解课文。
(1)再次仔细读课文,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
教师随机板书:
摸到了身子:像一堵墙。
摸到了牙齿:像棍子。
摸到了腿:像柱子。
摸到了尾巴:像绳子。
(3)小组讨论解决:
(1)“你认为四个盲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他们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就下了结论了。
(2)我们来一起看看最后一段,他们四个谁都不服输,最后牵象人说了什么。大家读一读吧。
(3)他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象的样子呢?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的方法多,方法好。
仔仔细细的摸全了。
把他们四个的意见合到一起就对了。
老师觉得他们太可笑了,刚摸到一点,就说(就大叫)……太着急了,很不认真,我们同学们做事不会这么不认真、不全面吧!
(4)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今后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法写在小本本上。
(三)拓展延伸:
依据四个盲人的描述,想象大象的样子作画儿:画大象。然后用—象—的句型来描绘自己所画的大象,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通过细读课文和在文中勾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大意。
激发孩子表现自己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回答问题是很光荣的,并找到四个盲人错误的原因,从中感悟道理。
老师总结性的话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了。
布置小本本,让学生善于积累。
通过画大象和描述自己所画的大象,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渗透了比喻句。
盲人摸象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1、主动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2、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大胆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2、《盲人摸象》故事动画3、ppt课件活动过程:
(在幼儿猜测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反馈,激发幼儿参与性、积极性。)再出示尾巴,请幼儿进行猜测。
集体小结操作获得的直观经验:刚才出现的是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后来把各个部分拼起来,我们看到了大象完整的样子,就清楚了。
2、播放ppt(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2)幼儿学着盲人的样子摸一摸,说一说。
3、播放ppt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并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1)、看,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哪里?他又会认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会说什么?
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
(2)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内容。
(3)提问:故事里的盲人是怎么说的?
(幼儿学着盲人的样子一起摸一摸,说一说。)4、播放ppt4,引导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讨论。
(1)提问:第三个盲人摸了大象的哪里?他会认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会怎么说呢?
先请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
(2)幼儿猜测后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
(3)、幼儿集体学一学、说一说。
(2)、直接请幼儿猜测并讲述盲人说的话。
(3)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集体讲述。
6、播放ppt6,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看,盲人们还在争执呢,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怎么告诉他们呢?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假装盲人,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大象的主要特征)。
1、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复述故事,教师讲旁白,幼儿讲故事对白。
2、提问:看完《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结合幼儿的讲述,帮助提升成语寓意: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5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