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反思经验的重要方式,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猫教学设计篇一
1.情感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1、组织学生写出对同桌的评价,只写优点。
2、收集有关自信的名言或广告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最近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位学生向老师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疑惑――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经常会越帮越忙,受到训斥;在学校,由于成绩不理想,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故意疏远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独。结尾他向老师询问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没有希望。
教师: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同学请举手(借此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
出示心理测试题,请同学自测:
1、我觉得自己有不少优点。()。
2、我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与陌生人相处,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欢和我一起玩。
5、无论学什么,我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会。
6、我常常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7、我比较容易成为别人的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担忧。
9、每次坐在考场上,我总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会同在场的人一起大笑,不觉得有多难堪。
11、我心理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12、尽管我还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师统计结果:有这么多的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板书课题:做一个最好的你。
师:这是一篇议论文,与我们以往不同的是开始说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师:作者列举了容貌美丽却依然“灰心丧气”的这一怪现象,引出自信对人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2、罗森塔尔的试验是怎么做的?快速读2—3自然段,说一说。
师:大家注意罗森塔尔说的这句话“其实,我对这些学生一无所知,完全是随意挑选的。”进一步印证了自信心的神奇作用。
师:用事实开头,运用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设悬念,引人入胜。
(二)学习第二部分。
师:我们看第5自然段的调查结果,哪些句子采有了修辞手法,什么手法?
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情况的测试题。
(三)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心呢?我们看第三部分。《做一个最好的你》教学设计。
1、指名个人读,有几种方法?
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为记住这些方法,老师编了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自己喜欢自己哩。
你拍二,我拍二,做好小事很重要。
你拍三,我拍三,自己喝彩勇向前。
你拍四,我拍四,坚持一下敢冲刺。
3、在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做的?
(姚明的故事、高红的故事……)。
(四)结尾的部分。
1、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结尾,谁愿意读一下?注意诗的韵律。
2、这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生试着仿写。
范例1:
如果不能成为鲜花,那就当一片绿叶。
如果不能成为诗人,那就当一个爱好者。
如果不能成为伟人,那就当一个平凡者。
范例2:
如果不能成为大厦,那就当一个基石。
如果不能成为大雁,那就当一个小鸟。
如果不能展翅飞翔,那就默默行走。
三、总结:
送同学们一句话:
“自信是风,能带我们飞翔,自信是浪,能诠释我们的胸怀”。
我们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可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我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四、教学资源:
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第二课时。
一、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联系身边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深化认识。
1、你知道哪些有关自信的广告词,分析一下它们好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的相关名言警句,并谈谈你的认识。
三、互找优点,激发自信。
1、拿出课前写好的同桌的优点,交给同桌,并真诚的告诉他(她),他(她)其实很优秀,可举例说明。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拿起笔,写在“我的视角”里。
四、别出心裁――发散思维。
自信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须条件。可是,不加分析,盲目自信,就会变成自负、自满,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害处。
讨论:过分自信――自满、自负,带来的害处。
(可借鉴“望洋兴叹”、“龟兔赛跑”、“马谡失街亭”等故事来说明。)。
五、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猫教学设计篇二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么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结合读好几个生字:
悉鳞肉稀。
5、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6、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现在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特别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2、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请你查一查。
猫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1、投影图片,齐读课题。
2、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插图,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句子。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过一头鲸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句子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齐读句子。
(6)学生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写课文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二)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1、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告诉大家哪些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2、学生练笔。
3、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五、作业。
1、《同步》22课练习。
2、
板书设计。
22、鲸。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鲸齿鲸。
吃食。
生活呼吸肺。
习性睡觉哺乳动物。
生长胎生哺乳。
猫教学设计篇四
2.出示鲸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板书课题:鲸)。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字音重点:哺乳、肺(强调肺字的书写)。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部分字词的讲解。}。
词语理解难点:通过结合人体部位学习。
3.思考一下:鲸和鱼的区别是什么?并看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4.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2.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
3.课件出示: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完成下表:
说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教师进行总结。
四。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组合作学习研究,为自己选择适当的角色进行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入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预习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9.鲸。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猫教学设计篇五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1.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感到。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猫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分析: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设计理念: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感到。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猫教学设计篇七
2.聪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发现了,这三行词分别描写什么?(板书:森林、鹿、狼)
3.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阅读文本做了适当的铺垫。
1.自然切入,拎出主线
(1)课文是怎么评价狼和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板书:“功臣”“祸首”)鹿是怎么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默读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看来鹿群对于凯巴伯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许多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时你置身于凯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哀鸣)
(5)看着眼前枯黄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祸首”呢?请学生们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而鹿为“祸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当鹿发展得太快时,就会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护了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等于保护了鹿,三者构成了生态平衡。当人类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杀掉了狼,打破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祸首”上加了双引号。
【设计意图】紧扣三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领悟文章要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鹿群被称为“祸首”,觉得很委屈,它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它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人类)。那人类与自然的失衡还造成了哪些祸患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导致地球变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空气污染,脆弱的大气层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水资源缺乏,久旱的农民仰天长叹。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有许多话要说,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听、说、读、思、写,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猫教学设计篇八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翔翔和小伙伴们为什么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等。
2~3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学,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细听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只要大致说清楚就给予肯定,说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
3、归纳:课文讲的是翔翔的帽子丢在草地上,结果被松鼠带到了松树上,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的事。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其他同学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
2、学生自由学习生字,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字。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区别“蓝”和“篮”、“耍”和“要”的字形。
“帽”字右上不要写成“日”或“曰”字,它的中间一横和最后一横都与左右竖画相离。
“慌”字不要多写一点,“竿”字第二横比第一横长。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各段课文。
2、师生评议。
5、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为鸟儿做一件好事。
猫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一、课前轻松:
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
都有数)。
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
1.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
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xx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等。
(4)师小结: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方便,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和别人交流和谈话。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点了几支蜡烛?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7岁了。)。
第二位小朋友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在一年级4班)。
那么你们呢?(我们在一年级3班)。
最后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在302)。
请问:你们知道302指的是什么?(门牌号码)。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思德教育(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都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
和陌生人说话。
(6)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也能说一句带数的话吗?
如果学生在说一句话中出现有几个数师作肯定,还要表扬。
(7)学生答后,师再问:今年是几年?明年是几年?明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
行!同时出现5个福娃图一起庆贺。
(8)我们有信心过了第一关,那么你们有勇气过下一关吗?(有)。
3.我们开心地过第二关:我能摆。
(1)课件演示有某个地方着火,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帮它们走离危险。请问:
你们有什么办法?(拨打火警电话)。师再问:你们会打电话吗?师随着举起电话,(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如何打电话)你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请问:谁知道火警电话,学生答后再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摆出来。摆后再演示图消防员赶到,火扑灭。在交谈中渗透思德教育,小朋友们一定要切记:不要玩火,玩火很危险。除了火警电话,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等。师注意提醒学生这些求助电话号码是不能随便乱拨打,如果乱拨打就会影响警察叔叔工作。
(3)师小结:我们麻涌镇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8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掉。
(4)你们想知道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吗?(想)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
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接着提问:小灵通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8位。而手机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11位。用数字组成的号码除了电话号码,还有什么?(门牌号码)等。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
(5)轻松一下齐唱《数字歌》。
同学门勇气可佳,福娃和“数字娃娃”都为我们打气!
4.下面我们勇过第三关:我能猜。
(1)课件演示:小动物去旅游,它们坐在不同的车厢,其中几只小动物车厢号知道,其余的让学生猜。此时进行安全教育。
(2)课件演示赛跑场面动画片:一年级小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第一。请问小亮跑第几?跑在小亮前面的女同学跑第几?一共有几人参赛?提醒学生要注意运动。
(3)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他们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猜一猜小红和小刚分别在哪一层?提醒学生坐电梯要注意安全。
师:生活中的数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关我们都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再过一关吗?(有)。
5.我们有信心过第四关:我能算。
(1)开火车口算:8-7=8+2=等题目。
牌。
(3)看谁是计算小能手。限定时间。
我们能轻松快乐地过了四关,5个福娃和“数字娃娃”都替我们开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说,师再小结。这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生活中的数,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也可以成为小数学家。
五.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表扬鼓励自己!谁学得最棒!谁是今节课的数学之星!
1.我能说。
2.我能摆。
3.我能猜。
4.我能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猫教学设计篇十
1、通过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理清理清文章的结构。
2、能运用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对成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认识勤奋在成功中的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成功》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掼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讲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育者必须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教者还要结合作者季羡林的经历来讲成功的公式。要引导学生结全中自身的体会来感悟、体会文章所阐明的道理。只有大家立在大量事实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本文语言平易,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学民产起来还是易懂的,可以教的给学生质疑的思想、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出示图片)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在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
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1、请轻声,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观点的句子。
2、请几位同学概括作者的观点。
课件显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勤奋最为重要。
三、研读课文探究文本。
围绕“成功”的公式,作者是怎样逐层展开论述的呢?请跳读文章,思考并讨论:(先自主思考,后合作解决疑难)。
1、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各持什么态度?(波浪线划出)又是怎样论证的?(做批注)。
2、成功的三个条件用“+”连接,论证时是否可以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3、有人认为,第9节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呢?能否从内容和结构上作分析呢?
4、作者在第10节对“境界说”的引用有什么作用?
引论()——本论()——结论()。
四、拓展延伸佐证观点。
九十岁高龄的季老先生,不傲慢,不教训人,把自己的心得告诉读者时语重心长,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亲切自然。对于季老先生的谆谆教诲,我们频频点头,那么我们的运用能力如何呢?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有胆量吗?(通过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三个条件和主次关系问题的论述,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请同学们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台。
材料二: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同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地球赤道行11圈。
材料三: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在地板上积水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四: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五: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除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之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五、拓展观点情感教育。
以上我们重点讨论了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但什么是成功,其实也值得我们思考。
不同的人、事、物、境,会有不同的成功,所以“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和机遇,还需要……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补充完整自己的成功之道。
成功=天资+勤奋+机遇+……。
我的看法:
六、教学小结。
看来获得成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归根到底,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看着伟人的成功,我们会觉得遥不可及,其实学习名人吧,勤奋勤奋再勤奋,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成功便会触手可及,天道酬勤!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季老先生的仰慕和敬佩之情,再来朗读一下文章的9、10段,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勤奋,因为天道酬勤!
猫教学设计篇十一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体会优化的思想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猫教学设计篇十二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吹糖人师傅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热望。几响锣声就带来了激动与快乐。“飞起的忙乱的脚步”“脚步下生风”“不一会就把小小的糖摊围起来”,可以一下子看出他们的急迫和热切。
第2自然段写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他的嘴”。对过程的好奇最终化成对结果的企盼,面对着甜蜜蜜的“生灵”,没有谁能禁得住诱惑,于是“有钢蹦的”买了,“举着跑回家去。”没钢蹦的也“羡慕地跟随在后边”。就那样跟着,而且“说说笑笑,走出老远老远。”他们不会把羡慕隐藏在脸后。对这些天真烂漫、童趣无限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大家的,糖人也是大家的。谁也不会拒绝快乐。这就是让人珍惜与怀念的童真、童趣啊!
第3自然段写了吃糖人的乐趣。糖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首先是形象的,“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趣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这糖人、这故事都把孩子们带入愉悦的境界中,这是一种纯精神世界的享受。
快乐还体现在品尝糖人的过程中。“这才想起应该吃掉”看得出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一种精神世界,其次才是物质的享受。用猜拳的方法决定吃的先后,多么原始,而又多么平等。课文还着重描写了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的动作,“端详”“用舌尖舔舔”“郑重地让给别人”“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这些语言平实却那么传神,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一段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结束全篇,意味悠长。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吹糖人的回忆,不仅有童年的快乐,还有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深切怀念之情。
1、认识本课“瞪、羡”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巧、稀、捏”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了解糖人,搜集吹糖人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或实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糖人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吹糖人”,问:吃过糖人吗?什么样?什么味?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吹糖人的了解。
2、教师出示糖人实物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人图片
3、师: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糖人,让我们快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清脆”、“糖稀”等词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
如:“羡慕”、“惊奇”、“宁静”“郑重”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思考、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
a: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飞起”、“生风”、“不一会儿”、“围”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追看“糖人”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当时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b:汇报交流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糖人师傅手中还可以变出什么?”并引导他们抓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c: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你有这个时候吗?买了形象的糖人后,会马上就吃吗?”最后引导他们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4、整体回顾全文,引导理解最后一段“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这句话的含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作业
回家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
猫教学设计篇十三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借助图画认读词串,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认识一个新笔画“横撇”,学写生字“水”。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有个地方真美丽,绿草红花遍地是.
还有木马和滑梯,小朋友们最爱它.(公园)。
2.去过公园的小朋友举手,能告诉老师你在公园里最喜欢玩什么吗?
二、学习词串。
(一)三、四两行。
1.星期天,小丁丁也跟着妈妈去公园了,我们来看看他在公园里玩了些什么呢?
(出示三四两行词串,不加拼音)。
2.谁来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一听?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爸爸妈妈教的,课前读拼音的,向哥哥姐姐请教的……)。
3.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看拼音读,问问同学,向老师请教……)。
4.现在老师给这些字加上拼音,让拼音来帮助你们认识它们,好吗?
5.指名读,正音。(提醒:荡洞是后鼻音,转车山船是翘舌音,转火滑船是三拼音节.)。
6.开火车读六个词语.
7.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这些玩具、设施吗?(出示挂图)。
8.公园里除了转椅、滑梯……,还有好多玩具,我们可以说:公园里的玩具(生:真多!)。
9.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生:想)那让我们一起和小丁丁尽情地玩吧!(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跟老师对说.)。
师:转、转,转什么?生:转转转转椅.
师:开、开,开什么?生:开、开,开火车。
师:钻、钻,钻什么?生:钻、钻,钻山洞。
师:滑、滑,滑什么?生:滑、滑,滑滑梯。
师:荡、荡,荡什么?生:荡、荡,荡荡船。
师:骑、骑,骑什么?生:骑、骑,骑木马。
10.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那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这六个词。
过渡:小丁丁也很玩得开心,可是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一边玩,还能一边欣赏公园的美景呢!
(二)一、二两行。
2.(出示一二两行注音词串)漂亮的景物都在这儿呢!赶快读读吧!
3.指名读,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多让几名学生相互补充)。
4.男女生分读一二两行词串。
5.公园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有____,有_____,有_____,有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_。
6.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六个词吧!
7.公园真是人们闲暇时间游玩的好地方,老师也很想读读这些词,希望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在头脑中过电影,看看哪些景物哪些玩具在你脑海中出现了。
8.学生读。
三、巩固识字。
1.这一课12个词语中有12个生字要求小朋友们能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哪些小朋友已经真的会读这一课的生字了。
(出示12个生字,不注音)。
2.在六人小组内轮流读,读不出的其他小朋友可以帮助他,要是谁读得又快又准,那你就是你们小组的识字大王了。(6人小组内轮读)。
3.师:刚才哪些小朋友自己读对了?(真棒!)哪些小朋友在同学的帮助下读对了?(也很棒!)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5.由刚才的优胜者带领小朋友们读12个生字。
7.学生摘卡片,读词语,送词语“回家”。
8.学生一起和这12个词语打招呼,齐读它们。
四、指导写字。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还要来学写一个字,它是谁呢?
2.介绍水的演变过程,学生猜出是“水”。
3.说说“水”字中已学过的笔画:竖钩、撇、捺。
4.学习新笔画横撇,拼音标出。
5.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6.课件演示“水“的笔顺,生书空。(师点拨:先写中间,后写两边。)。
7.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
8.评议学生作业。
五、课堂总结。
《识字3》所在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采取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开始时我设计一个猜谜的情境,让学生们跟着小丁丁一起去公园看看他在公园里都玩了些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学老师说完整的话,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看图说话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学习句子、段落打下基础。同时我又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识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既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3.活动中学习巩固识字。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活动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时我设计了“与小丁丁一起尽情玩玩具”的活动及时复习巩固课所学的词语。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在本课时的生字巩固中,只是请学生认一认本课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先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不带拼音的生字,接着让学生在蘑菇迷宫中找出它们,并把它们送回家。从形式上来看是比较好的,但操作起来有些乱,学生识字消化过程短,收效不大。
猫教学设计篇十四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n、l 的发音及 n、l 与韵母的拼读。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声母 d、t、n、l 的形状及 d、t、n、l 与韵母的拼读。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1、 d、t、n、l 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1、学会 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t、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1、复习声母:b、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 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 d、t、n、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 d d d;鱼儿跳舞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 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独木桥 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 l、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 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猫教学设计篇十五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猫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4课《火山与地震》,用1课时完成教学。这一单元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面学习地表的迁移做铺垫的。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建模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研究、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好处,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掌握地震来临时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猜想、讨论、交流、推理的能力。而且小学生对做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两种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灾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知道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掌握预防地震的措施。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能简单的介绍火山和地震两种自然现象。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
1、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2、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以及正确运用语言描述两种自然现象。
1、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图片,火山和地震示意图。
2、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等)。
3、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境实验器材(纸箱、木块、记号笔等)。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引言: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的?我国地形特点有哪些?(结合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板书课题:火山与地震。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播放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
现象。
火山喷发图
地震示意图
首先,出示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以自由议一议,说一说(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其次,播放一小段火山喷发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用视觉和听觉来认识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最后,提问:从刚才的图片展示、观看录像,你认识了这两种自然现象了吗?它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大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火山喷发与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想知道)
2、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板书: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解决提出的问题:
(1)、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火山喷发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火山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2页内容。自己说出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b、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首先,分2人一组,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其次,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c、实验要求学生知道每件物品代表什么?注重提醒学生观察再给土豆泥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过程,解释每一步的实验现象,教师时刻巡视指导)。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爆发。
d、师生共同小结: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地震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地震图片,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3页内容。自己说出地震形成的原因。
震的中心和强弱。
震的中心和强弱并找出震中。
d、师生共同小结:地壳的岩石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3)、通过探究火山喷发及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解决遗留下的问题:
a、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b、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c、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d、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e、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特别解释不清的问题可以同桌讨论,集体订正(重点强调避震的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谈话:假如现在我们正在上课,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诉周围的同学,相互说说。
小结:如果现在突然发生地震,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然后再采取自我保护的方法。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地震发生时怎么保护自己一段内容。 同时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了解有哪些地震前兆?要求学生自由
说说。
科学结论: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编写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4)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地球内部的变化。
b、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候风地动仪、机械地震仪,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4页内容。了解科学家张衡。
(三)、总结巩固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四)、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试着解决一下问题: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现代还有哪些地震的预测仪器?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2、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
本节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使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互相评价、师生交流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以写小日记交流评价、口头反馈评价等。
在内容上,学生是否知道火山、地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能否从火山、地震现象中知道,是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否知道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等。
因为本节课是以观察、实验、猜想为主要活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较远,但学生感兴趣。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应该是我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操作实验上,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与加强。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录像的播放,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但是,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火山与地震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 地形发生变化
(缓慢 剧烈)地震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8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