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哲学如何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见识?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一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作为从教界出发的一名老师,我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投入了很多的心血进行教改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也获取了很多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段:教改是必须的选择。
教育改革是必须的选择,是适应时代潮流和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关注其具体发展的需求,包括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性、实践性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为此,教育改革需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吸收国外的优秀教育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经验、加大教师培训和素质的提升等方面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第二段: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她的具体目标与实现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我们可以逐步的了解到学生与学校发展的具体需求,如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实用性、教育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可以寻求改进,从而增加其对学生效益的加强。因此,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具有基本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创新型人才,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性的需求。我们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进行适当改进,如增加新的教育科技、实施在线教育等等。
第三段:教改论文研究与怎样撰写一篇教改论文。
撰写一篇教改论文是我们能够把我们研究与思考的结果反映出来,让改革时教师们有一个公平的发言机会,进行心得交流与互相学习。教改论文的撰写和研究必须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可操作性。撰写教改论文时,需要先要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包括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份好的教改论文,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所助益。
第四段:教育改革的推行与认识与关注。
教育改革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泛的认识和关注。其推行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和资源的支持。目前,教育改革正在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但这并不代表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可逆转的胜利。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更加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以达到更多的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匹配。
第五段:总结。
教育改革是多层面的一项工作,需要涉及教育模式、教师培训、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教育改革的推行需要广泛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教育工作者、政府、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合作。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我们应毫不松懈地去推进教育改革的实现,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更好的基础。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二
其实一堂课总少不了这么几个重要的对象,一个是学生,另一个就是教师,教学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的双边活动。在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里,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着眼于课本教材的教学就显得“不灵活”,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就必然会产生教学与课程的改革,倡导课堂的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人”,为学生提供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资源和有利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课前认真地备学生、研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怎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讲解新课内容,怎样选讲例题,怎样选择学生练习题,怎样进行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怎样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师要使课上得深入浅出,就得精讲多练,让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教师对教材研究得透不透,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上课好坏的“量尺”,教师如何根据这把“量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无疑是要仔细琢磨的。
俗话说“熟能生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现代实用性科学,其中技能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步调,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将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步骤、有条理的进行温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疑惑”,这其实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学生在课前开始产生了“恐惧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消极情绪,这很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时教师就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教他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或者笔记本上进行有目的地标注,有“惑”的学生在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更加聚精会神的听教师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可见,教师在学生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调整心态的方法,又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堂需井然有序,教学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的过程大部分体现在课堂上,这就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教师才有可能有条不紊地教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有纪律做后盾是教师正常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单凭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学生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显然教师在做“无用功”。课堂的氛围跟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从问题的解决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最大限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与班级的管理有联系,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可见教师上课的思路就要十分清晰,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做好课堂记录,为课后知识的巩固与消化做好铺垫。教师在讲完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清题目的本质,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可见,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从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课堂笔记分析问题,最后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有可能做到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这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中心环节。
3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复习、调整学习步调。
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就不去复习,一旦再做同样类型的题目时,忘记做题目的要领,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应遵循学生记忆发展的规律,学生在课后要及时复习,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战演习”,有助于学生巩固与消化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师可以从习题的完成情况点评,采用互评、自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为主,提出可行性建议,还可展示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师鼓励学生登陆专题学习网站,通过在线测试得到反馈。系统随机出题,对每个学生来说产生不同的试卷,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比如在教学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能够对测试时间进行控制,时间一到系统自动提交试卷,学生测试完后,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答题的学生作出过程性评价,对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提出建议,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步调。
4结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相辅相成。这对于一个教师传道、学生受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和“任务”互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加强学习者的责任心和实践创新的品质,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三
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对学生而言,听力往往又是难度最大的。
传统的教学长期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心理状态也影响了他们听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听力能力相对薄弱。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国学生告别“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p.格里说过:“初学者更需要天才教师的技巧。
”教师在英语的启蒙阶段的作用是巨大的。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获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语言学研究表明: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先听得懂,然后才能表达得清。
这一点可从幼儿语言学习中看得更清楚。
幼儿牙牙学语首先是认真地听,然后才能模仿着说。
即使是最简单的“妈妈”,也是在听了父母多次反复训练,才最终开口说的。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它是主动的解释,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更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在瞬间就完成了,但对连续语流(speechflow)从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听者不断地进行辨别、比较、记忆和判断。
要较好地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技巧。
学生需要对内容情节、对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测;找内容的大意;抓关键的细节等。
这些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对听力练习有兴趣,克服恐惧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
”根据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一个人听力理解能力的好坏与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
学生在生活中时刻处于汉语的语言环境中。
小学生不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要听清、听懂稍纵即逝的语言材料,明确语言的含义,与此同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回答问题。
一旦出现不会回答的题目,学生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变得手忙脚乱,结果往往连最简单的词句都听不懂。
因此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避免使其产生厌恶甚至抵触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听懂一段文章,必须具备听的动机、自信心和自然放松的状态。
所以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教学,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来学习而不是进行机械的操练;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活动,设计合理的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牛津教材中,每单元都是有情节的故事图片,我就请学生们组对进行模仿、配音的听说游戏。
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潜移默化地练习了听力。
有了兴趣,学生听的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
当然,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一定要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重视常规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坚持用英语授课,从而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
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掌握地道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置身于英语的海洋,逐步掌握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进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输入量越大,语言的输出才会相应提高。
当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产生质的变化。
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小学生来说,平时的课堂教育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坚持用英语授课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
同时勤朗读也是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
听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自身正确、娴熟的发音。
英语语音的正确、语调的优美流畅、节奏的把握都要靠平时的勤学苦练。
朗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模仿正确优美的语言材料,多听录音,努力创造听的环境,多模仿,多复读,体会说话人的情感。
其次,在朗读的基础上,多背诵。
最后,能够流利应答日常用语,精彩对话脱口而出,说得出才能听得懂,听力水平才会有相应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课文朗读的练习,常常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重音、弱读等标志,要求学生根据标志,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中的朗读。
当学生熟练掌握对话后,可以让他们自编对话,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人物身份,表演对话,最终达到能够自如运用语言的要求。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除了在课堂上坚持用英语授课,在课后我也鼓励师生相互之间随时随地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形成浓厚的课外英语氛围。
开始可以简单地说“hello./hi./nicetoseeyou./howdoyoudo?”等。
随着学习的深入变成了“whatareyoudoing?comeandhelpme,please.”。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更经常提出不同的topic,让他们进行freespeech。
渐渐地,学生对说英语不再害羞,而是能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最后,适当的听力练习能起到强化训练、提高听力能力的作用。
配套的英语听力练习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必要措施。
每单元的练习应该和课文教学同步进行。
教师应该在完成练习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攻克听力难点。
通常在听力训练开始前,我会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练习,和学生一起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的重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善于捕捉那些有用的时间、地点、人名、动作等信息。
对于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切不可作长时间停顿。
在这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逐步提高,兴趣不断加强。
以前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愿意举手了,原来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得更流利了,听力练习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课前或者课后行为,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课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速教师的角色转化;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使教师群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大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的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教师发展也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特指教师在智能、经验以及教学态度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学科知识的丰富、教学理念的更新、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将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说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根据说课的要求,说课教师首先要“说教材”,就是要阐述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具体包括说明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说明本节课内容在单元、章节、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具体、明确地说明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即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另外要说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评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应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人理解教材,弄清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的要求、本节课内容在单元、章节、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还要具有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的能力,具有开发新教材的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加强,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完成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对“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在说课过程中,说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人理解,而且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课程理论基础,不是把教材作为必须忠实传递的官方文本,而是作为可以灵活取舍的范例;说学生不仅要求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而且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说教法不仅要求教师能说明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教师能说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论理论基础;说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深人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说教学程序不仅要求教师介绍教学步骤,而且要求教师反思设计这些教学程序的理论依据,而其理论依据来自教师对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促使自己完成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三、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在说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说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人研究学生,说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即认知风格、成就动机、学习归因、焦虑水平、学习坚持性等;说明学生的起点能力,即认知、技能、态度起点等;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即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智能及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等。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要想实现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自主的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者”的成功转变,教师必须对学生情况有正确的把握,这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四、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自我完善。
从本质上讲,说课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把自我或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没有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说课,特别是授课之后的说课,就是教师进行有效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说课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的得失,反思自己对教学程序设计的成败,反思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旧我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是一种自我超越。通过这些反思,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
五、教学改革促进说课与教师的合作发展。
教师发展可分为自我发展与合作发展。自我发展指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自身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合作发展则需要教师进一步开放自己,即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互助和合作,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这就需要在学校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以滋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说课过程是一个说者、听者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说课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过程。而在听取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的评议以及进行答辩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不管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为自己的教学辩护,都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对于听者来说,不仅通过听授课教师说课,可以吸取说课教师的长处,而且要对说课教师的教学及其理论依据进行评议。而要评议别人,首先自己就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功底,这就促使听者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从而得到发展。因此,说课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目前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说课”是加快高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说课”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说课”活动的不断深人,必将为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也将受益其中,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上都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五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对中国经济发展电力功不可没。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层面的,也有管理层面的;既有运行层面的,也有经营层面的;既有数量方面的,也有质量层面的。从用户的角度看,较为突出地表现在运营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低劣、电价高昂、垄断现象严重。例如,根据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电力公司对以来的电力价格进行检查,从2637个单位查出价格违法金额27.4亿元,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垄断现象又是其他现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与电信、民航一样,中国电力部门的垄断近年来广受非议,如案例所说的催款单的问题。
但是可以彻底取消一切垄断吗?
首先我们应该先区分两个概念:垄断行为和垄断结构。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没有必然联系,即垄断行为既可以由垄断结构产生,也可以由竞争结构产生。垄断行为自古以来就有,而垄断结构只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反垄断不是针对垄断结构。垄断行为是指厂商通过控制市场供给而控制价格进而损害客户和消费者利益的一系列活动,这种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导致资源误配。所以世界各国的反垄断一般都是针对垄断行为而言的。因此,垄断结构本身不是过错,垄断经营体制与反垄断行为不是一回事。至于电力工业中的大量垄断行为,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垄断结构的结果,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政企不分。我国电力垄断结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经济集中型垄断,而是行政割据型垄断,即仰赖行政的力量,对市场进行条块分割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一些垄断行业的性质或特点等不甚了解以及日常接触的垄断行业普遍存在着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下、服务态度差、员工工资福利水平高等问题,不少人出于“高尚的义愤”,认为垄断行业“腐朽透顶”,必须彻底取消一切垄断行业。其实无论竞争还是垄断都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在这些客观条件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企图凭借人为的力量取消它,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令不少民众义愤填膺的垄断行业的种种弊病,并不是仅仅由垄断结构引起的,涉及到垄断企业产权制度、政府监管能力、收入分配制度等方方面面,单凭取消垄断行业并不能取消这些弊病,反而他们会在“竞争行业”中顽强地表现出来。
如上所述,电力工业的特性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垄断经营体制仍将是电力工业的主导产业组织形式。从经济学角度看,电力工业具有非常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规模经济来源于生产要素的不可任意分割性,要求厂商的产出规模必需足够大,才能把由于巨额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的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大的产出上,从而降低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进而降低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从而具备价格竞争优势。范围经济来源于成本的次可加性,要求厂商将密切关联的上中下游业务整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分散行业风险,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正是由于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工业化阶段的电力工业都采取了垄断经营体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因此,垄断经营体制仍将是电力工业的主导产业组织形式。
怎样破除垄断行为?
1、引入竞争机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垄断最怕的就是竞争。因为在竞争条件下,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小心翼翼,改善服务,降低价格,防止客户被竞争对手挖走。所以,对付垄断的重要办法之一是通过替代性产品引入竞争机制。
2、实行价格管制。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并不是一反垄断就能解决垄断问题的,因为很多行业是“自然垄断”,比如电力的问题上,供电网就是“自然垄断”,一个地区不可能有太多的供电网。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这些行业在高额利润的掩盖下,也很有可能看不到或不愿看到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思改革,不思进取。对这些行业来说,正确的做法是要进一步加强规制的有效性,另外还应增加消费者知情权,广泛实行价格听证制度。
3、分开厂网。在电力经营里,有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大环节。过去人们把整个电力工业统称为自然垄断行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早期被认为属于自然垄断的电源(即发电)部分,今天已经被公认不在自然垄断之列,可以进行自由竞争。而作为电网特别是输电网,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国中仍然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因为它对国家经济安全意义非常重大。
正因为如此,破除电力行业的垄断应该是分离国家电力公司网厂不分的垄断状态,也就是采取“纵向分切”的方式,先把厂网彻底分开,并组建新的售电公司,今后待时机成熟时,再把输电和配电分开,放开配电,仅留下输电网由国家电网公司实行自然垄断经营,同时开拓其相当强大的电力电讯能力参与其它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国家电力公司实现全国联网,事实上是构造一个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而各个独立发电商正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竞价上网。这个市场平台本身是自然垄断的,这也是被世界各发达国家所公认的事实。
我国怎样破除这种垄断?
1、厂网分开。“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明确方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说通俗点,中国电力管理体制就是要“两头放开、中间垄断”——放开发电和用电的竞争;送配电全国联网、集中管理。
实际上,电力是中国较早向垄断开刀的行业,从早年电力部独家办电,到如今集资办电、多家办电,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猛增,现已超过三亿千瓦,居世界第二。
脱胎于电力部的国家电力公司经过两年多双轨运行,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按公司化运作。去年名列世界五百强之列。
国家电力公司决心推进厂网分开,准备将其掌握的一点四亿千瓦的电厂组成几个发电公司,推向市场,与独资、合资、地方电厂公平竞争;国家电力公司控股的龙电、大唐等上市公司,下一步将考虑减持国有股。另外还将试行向用电大户直接供电。
竞价上网试点已先在上海、浙江、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六省市展开。这些省每年有百分之十的用电实行竞价上网,电网调度看谁家电厂电价便宜就上谁的'电。电价形成机制也要改变,变目前一地一价、一厂一价为分省统一电价,最终实现随行就市。
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前提是全国联网,特别是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形成全国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电网已迫在眉睫。
2、加强监管机制。,以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为标志,中国全面启动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改变原来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多头、分级、分散管理的状况,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由国务院授权电监会统一履行全国电力监管职责,使原来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审批和行政协调力量实施行业管理转变为主要依据公开透明的法律、法规实施专业化的行业监管,最终形成“政府部门适时调控,监管机构独立监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中介机构自律服务”的新的电力管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确立“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应由市场解决”的观念和依法监管、文明监管的理念,通过建立许可证监管和规则监管相结合的新的监管制度,增强监管的可预见性和透明度,使投资者在建立合理稳定预期的基础上衡量和规避风险;要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各方面加快电力发展的积极性,处理好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不干预企业正当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代替企业决策和经营;要适应新要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存在问题:
1、现在来看,电。
监会所具备的职责已经基本具备了的成功管制框架的重要因素——与政府职责分离,在这一情况下,电监会将在政府政策的框架内进行管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有效的监管是解决市场失灵、保护消费利益、维护广义的国家目标的手段。这一过程必须要遵循公正、透明、专业、独立、诚信的原则,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2、由于中国电力企业大多国有独资,领导人更多是任命制,而电监会管理和监管的职责更多的可能是利用政治影响力,在电力领域里,只要有了行政管理的权限,就可以更好的行使它本来的市场职责。深层次的考虑,在未来的几年内,这种行政管理多于市场职责的相互交叉影响和使用的情况,可能会继续存在,而这不免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六
大家都知道,要上好上“活”口语交际课,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其次要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进行交际;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
日前,我欣赏了一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说说广告》。本次口语训练,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想说、爱说、会说,“说”出精彩。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由于传媒的普及,广告以其精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简洁明了的语言,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一些制作精良的优质广告也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田。老师选择了“广告”这一孩子们青睐的话题,一下就激发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情趣。为进入交际训练,创设了愉快和谐的浓厚气氛。架起了沟通心灵的桥梁,使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情境,双向互动交流。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课堂上,老师首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从而,真实地表达自己因“广告”而产生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师生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个性与创造力均得到了发展。
接着,老师又用一道美味的“广告大餐”吸引住孩子的目光,营造出了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大家表达得更准确,也更生动。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避免单调的口语交流,小组又进行了双向互动,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只是课堂的设计者,而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进入到孩子们中。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愿意同你倾心交谈。巧妙组织,灵活引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了双向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话会说。老师还用示范、启发等方法帮助表达有困难的同学学会表达,用赏识、激励等手段激励有想法的学生敢于表达。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调控和引导着说的、听的、看的学生。使大家在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三、在情境中拓展创新,活动延伸。
在良好积极的情绪感染下,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听、说、问、议的交流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话有理有据,表达清楚明白。老师还精心安排了“为校刊《新苗习作》设计广告”这一拓展环节,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便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得到发展。同学们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处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学以致用,让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
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不仅详细了解了“商业广告”,领略了广告语言的精妙,还对“公益广告”进行初步的涉猎,提升了广告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相信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孩子们一定能做到“认真做人,细心做事”。
四、依托情境,培养综合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语文其他能力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本次口语训练,就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依托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听说读写的联系。听的能力越强,不仅能够摄取更广泛、更丰富的说话材料,而且能加深在口语交际中传达意思的理解,使口语表达更准确,更丰富。读既能够积累语言,又可以利用获得的语法等知识使语言表达更规范。而写的严密性与条理性,能够矫正说话过程中常出现的语病,提高说话质量。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促进的。
本次口语训练,老师让同学们充分地朗读各类广告,感受广告语言的精炼、美妙。同时,在读、议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在创作广告语言时,出现了“一次不买《新苗作文》是我的错,两次不买是你的错。《新苗作文》,不买后悔。”这样既幽默、又充满想象力的语言。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落实,在情境的创设,动态的交流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不断的归纳、体验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日常生活是学生运用口语最广泛、最频繁的领域,新大纲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七
贴近生活,潜心教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是每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和神秘感,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一单元中的平移现象时,教师首先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这四种物体的运动学生在生活中都比较常见,通过动态演示,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比较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而在深化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平移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必须到生活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及其归宿,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数学,情趣得以激发。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要求学生测量教室里一些物体的面积,如黑板、门窗、桌面、教科书等等,学生积极性很高,真正体会了学习的乐趣。而课后,则鼓励学生做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回到家里测量并计算出客厅、餐厅或卧室的面积,看大约需要铺多少砖等等,即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融化于生活实践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样,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和其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例创设情境、通过实物(挂图)创设情境、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模拟生活创设情境等等,结合自己的校园、家庭、社会周边生活环境等,有目的地寻找、搜集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如,学过“用比例解决问题”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悟出了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了简便运算后,走进市场,了解商人的口算技能……通过让学生走出去的方法,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
总之,数学教学应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充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更加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大雁镇第一小学)。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八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里程碑,要求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气?教师该怎样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鼓舞者呢?我认为,以“情”感化学生心灵,是上好语文课,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才能和学生共同成长,和谐相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练就一身好本领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充电。
教师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展示自己的魅力,得到学生的尊重。我们要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网络,不断补充各类“维生素营养液”。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提高自身修养,读书是关键。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多。”假如我们每天多读一小时书,那么一年下来该是多么长的时间啊,课堂上的一些尴尬场面出现的机会是多么少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该是多么神圣啊!
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让魅力绽放讲台。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胜任教学工作,除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怎样进一步地使学生领悟、理解、掌握重点内容;一篇课文,怎样布局和检查预习,怎样启发学生读、写、说等,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上要更新。在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还应注意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教案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整。那么,如何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呢?我认为必须对学生和教材进行深入了解,随时随地观察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否则,你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
作为一名教师,语言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教师是通过口头语言来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我们必须口齿清楚,富有感情。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多观摩名师讲座,多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语言,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三、加强师德修养,既教书又育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语文教学,才能教好语文。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熏陶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学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小学生单纯、幼稚、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精心培育,他们都会有所发展;只要我们给孩子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重视,一切不可能的事都将成为可能,还怕我们的学生不会进步吗?教师用一颗爱心感染孩子,孩子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家庭,那将是教师无尚的光荣。
进入二十一世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业精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学生,热爱学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九
所谓语文素质,是指学生听说读写、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基础之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大量数据表明,当前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差,语文素质较低。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教不得法。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认为语文认真学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学也差不了多少,没必要在语文上下功夫,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其次是不了解学生,只管教不管学。如作文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命题作文过多,作文要求统一模式,甚至统一内容。久而久之,抄袭现象普遍。文章的意思虽然符合题目要求,但对学生自己来说却都是假话或套话,这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弊端,也是教不好语文的重要原因。二是学生厌学。学生讨厌学语文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的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法宝,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学生处在高压的环境中,扼杀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考试仅是片面地反映教学质量,只是考查学生某一部分的能力,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这是导致学生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
制约小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因素很多,这里重点谈学生学好语文的策略问题。
1.建立语文教学档案。首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建立语文学习档案。比如,训练学生普通话素质,可以在新学期伊始,要求每个学生对着录音机说一段话,制成录音带,作为学生发音的原始档案。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常讲话中,要求学生讲普通话,并做到口齿清楚,态度自然。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要求说话时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能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用语得体。
学期末,指导每个学生再说一段话,录制成录音带,通过比较,检测学生讲话素质的提高状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还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学中,如果只凭教师讲,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而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创造出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感目、感耳、感心的气氛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如教《燕子》一课时,运用制作的课件,表现出燕子的活泼可爱,配合幽雅悦耳的乐曲,让学生陶醉在光彩夺目的春天之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制订学习语文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学期开始,逐个找学生谈心,根据个体的差异,帮助他们制订近期学习目标和远期学习目标。近期目标要制订得具体可操作,做到梯度渐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如对于作文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和差的原因,指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他知道为什么而写。要求他们写短文,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树立写好文章的信心,慢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远期目标可适当增加难度。如对作文好的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出不足,防止他们骄傲自满,要求他们写出精品,向校报、市报投稿,争取发表。对于差生来说,教师不应该厚此薄彼,应认识到差生也存在着优点和特长。有的学生朗诵虽然不好,但字写得不错,组织他们参加学校或市里的书法比赛,展现他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坚持正面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粗暴地对待学生。对差生不能缺乏信心,要和风细雨地教育。对考试成绩差的同学,不要讽刺、挖苦、训斥或体罚,应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坚持正面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学好语文极为重要。
素质教育是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语文教师应以正确的观念,摆正小学生语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运用恰当的策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认知一个过程,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沟通与交流过程,它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互动模式,关键在互动。教学期间,学生、教师、课本完成积极三方互动。同样,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学生和教材、环境之间都是相互影响。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实现自主创新学习。在承认学生和老师是教学模式中双主体前提下,改变应试教学和传统教学中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学理念,创建师生平等互助教学氛围。使师生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达成多次参与,形成基本美术观念。
1、教学理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美术课堂中,很多老师主要是以学生作业画得像不像为准,没有将学生想象力和个性联系起来,忽略了学生个体意识。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仍然在封闭空间中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学生完全失去学习美术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2、形式化问题严重。
小学美术教学期间,教师基本都是在讲课,学生动手机会很少,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课内外作业,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并不多。另外,小学美术教师也没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基本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思考,过于追求良好课堂纪律,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实际经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
3、师资力量不足。
统计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美术老师并非专业老师,老师也不是很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由于老师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不足,阻碍了师生之间交流,没能构建良好互动式教学模式。另外,有些小学美术教师是其他课程代课教师,导致教师专业性很差,教给学生知识也非常有限。
1、构建互动式教学环境。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社会常识和各自性格特点,积极地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优化。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加强对信息技术利用,采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加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在学习外国美术作品时,通过播放与艺术相关音频和视频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理解,领会美术作品艺术性和蕴含思想。
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老师尽量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观察物,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探讨;尽可能为美术教学提供多条线索,没有固定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学生思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了良好教学氛围。
1、激发了学生兴趣。
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最好老师,互动式教学模式走进学生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激发了学生想象力。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答一个问题困难得多,尤其是在美术这种需要创造力学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自己心目中作品,不断激发学生活跃思维。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想象力,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提高学生素质。
总体来看,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后,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教学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美术这门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拥有独特教学特点,互动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反映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师生交流模式一种创新。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一
摘要: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加强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一、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又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方面,也一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什么当前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学校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只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由政治课教师上上课就行了,等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再去学习怎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迟。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自然就不会落到实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
2.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波及校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市场自身的缺陷和不平等不断暴露。比如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导致了人们交往行为的工具化,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与矛盾、道德裂变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极大地腐蚀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这些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传入校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内容。像其他的德育课一样,学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且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有很大的出入,他们总是能举出很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反面事例,这样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很难被学生接受。
二、加强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除了要提高重视程度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渗透到德育的第一课堂。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要合理设置德育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切实有效地发挥这一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应该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以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打破以学期为期限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还应该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职业特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系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关注就业前景,从形成职业概念,具有职业意识,到培养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掌握职业技能,从而规划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除课堂讲授外,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剖析就业方而的热点、疑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努力成才的意识,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通过举办模拟招聘、简历制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还可以采取德育系列讲座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总之,要把德育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并在实践中锻炼巩固。
此外,其他学科教学也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等等。
2.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我们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要注意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学校可以借鉴某些高校的做法,开展学生诚信宣誓,签署主题为“倡导诚信风气,塑造信用形象”的学生信用档案联名书,为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等教育活动,搭建一条校园与社会之间信息通道。还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二要把诚信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针对中职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所遇到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以诚实守信为学习、生活、交友的准绳。这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开展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社会实践即是在社会活动中去锻炼、陶冶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诚信行为习惯。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诚信、体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信得过”商店、“讲信誉”种子店,以及讲诚信促发展的企业,访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中学习讲诚信的好思想、好作风;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不守信用害人不利己的案例,从中借鉴不守信用给他人、企业、社会与个人带来的危害,等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践履诚信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给我国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方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开发青少年的潜能,训练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是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传播和创造为手段,实施德、智、体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开展的和谐教育改革实验是比较典型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通过实验,他们提出了以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的和谐发展的操作体系,即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两个过程的和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关系的和谐。三者的协同发展,培养、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湖南怀化市实验小学正在进行“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实验。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2)加强学科间的渗透;(3)因材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4)建立活动体系,把相关的活动列入课表。这些措施的提出,对探索学科素质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结各地开展“素质教育”实验的情况,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会不断提高;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鼓舞;重视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实施“素质教育”后,小学数学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功欲;(2)循循善诱,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学习;(3)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4)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5)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和习惯。
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东北师大教科院马云鹏在《数学教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福建教育》1994年第10期)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要提倡活动式、后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趋势之二:强调学生参与。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过去说学生是教师教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论。如果学生不愿参与,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
基于此,上海市进行了“学会参与”与“参与教学法”实验,摸索总结出了“参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素。基本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操作要素有四点,即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采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他们还尝试构建了“参与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
广东饶平师范附小进行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以“主体参与”为突破口,设计了教与学的四自式框架与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新形式:自看课本——自想问题——小组学习——自练习题——自我小结。
他们的这些实验成果,无疑能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趋势之三:注重整体优化。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它不光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还涉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决策等诸多方面。各种要素和各个方面的局部优化问题,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已作了较多的探索。然而,教学不能单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哪种要素或某一方面上,更重要的是使各要素、方面形成一个最优整体。
华中师大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实验,就是一种寻求教学整体优化的实验。其改革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以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即‘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的启发式教学体系。”华中师大教科所何雄智副教授正在进行“小学数学——目标、教学、评价与管理一体化”的实验。不少专家指出:这是一项着眼整体、注重优化、充满活力的教改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主持指导的“系统化教学”实验,是比较典型的整体优化实验。他们拟定了“系统化教学”四阶段19个环节的操作程序。
至于是否实现了整体优化,总结近几年的实验研究成果,可用这样3个标准来衡量,即是否体现了“五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思想;是否做到了“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实现了“八个和谐统一”(教与学关系的和谐统一、师与生关系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讲与练的和谐统一、课堂上动与静的和谐统一、讲授内容与所花时间的和谐统一)。
趋势之四:突出思维训练。
突出思维训练,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时代需要知识广博、善于思考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学就远不止是传授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数学知识伴随着相关的数学思维,这必将使数学教学为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是数学教学自身的需要。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为特征的封闭的演绎体系,人们获取或发现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需要数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所以说,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
注入式教学,往往忽视结论所产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认识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所以,数学教改响亮地提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的口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为此,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突出思维训练的实验与讨论。
广西玉林市古定小学的“导思——点拨教学法”实验,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环节:(1)激学导思。激学,就是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导思,就是启发学生思考。(2)引议释疑。引议,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所“思”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释疑,就是通过讨论,使疑问得到解决。(3)点拨提高。点,是指点醒、点破;拨,是挑明、拨通、拨引。(4)精练强化。教师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思考性、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的习题。这四个环节强调以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思”为核心,组成一个“思”的交流、“思”的反馈、“思”的深化、“思”的发展的多维结构。
江苏省海门县实验小学,在小学数学中进行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改实验。实验班按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分项采取了实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有的实验是从改编教材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静和编写的《现代小学数学》实验课本、华中师大姜乐仁编写的《实验数学》课本,就都有这个特点:教学内容的编排反映教学过程、思维过程,从按步思维逐步过渡到灵活思维、辩证思维。
关于思维训练的意义、数学思维的含义与结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等,实验总结文章相对较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三
论文提要: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全体性应该说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果只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多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发生素质方面的某种变化,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算成功的。在基础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豪无生气美术教学中要把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因材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鼓励激发兴趣。
美术教学中要把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豪无生气,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注意方法的应用使他们的美术课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好。当然在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创新,去发现。
着名美籍华人科学家xxx宁曾说过:“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指在学习中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心理倾向,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极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这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在学校的众多学科中,美术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要使美术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引导学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并使兴趣上升到了志趣阶段。那么怎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把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位。因材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
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
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2、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
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野外写生课),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我在《色彩基础》这节课便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为自然色彩的烂灿而惊叹,为人造色彩的绚丽而感叹,从而为学生对色彩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四
各位同事:
大家好!承蒙领导厚爱,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课堂教学的感受。有句话叫受宠若惊,在激动之余我也有许多惶惑,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这条路上的寻路者,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绩,更谈不上总结经验自成一家。我曾经在我所讲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开始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体验与感受在去年的教改交流活动中已经向大家做过汇报,所以接到这个交流任务后,我搜肠刮肚地想,我还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幸好这样的思考还算是有收获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年做过的一些工作,看起来互不相关,而在思考中我突然发现了中间的联系,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线索,那就是原来我们一直在单纯从讲课者的角度,围绕课堂来说教学质量,根据大纲来衡量教学水平,此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让我们去听一听讲台下的声音,去猜测一下讲台下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我这一次的交流题目是--从接受者角度反思课堂教学。
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几件事吧,一个是面试辅导,我办过几次面试讲座,当过面试考官,也辅导了一些毕业生的面试技巧;一个当然是老本行课堂教学;还有一件事是参加学校的讲课大赛;今年又被学校点选为第三届教学技能奖文科组的评委。
听起来有点杂,是吧,这几件事有什么关联呢?我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面试成绩会高?让你的考官喜欢!怎么讲课在比赛中可以拿高分,也是让你的评委喜欢。引申开来,什么样的日常授课可以叫做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呢,还是让你的学生喜欢。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已经理出来了,教师这一行,课不是讲给自己,而是讲给台下的人。不是讲到自己满意,而是讲成台下的人满意。
在更多的时候,学生比评委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讲课的价值最终体现,是我们的权威评审。他们可能很少有打分的机会,但是他们有走神的自由和权力。现有一句话炒得很火:“教师的课堂讲课质量决定学生手机的流量”。
我们先从面试谈起。我当面试考官的时候,感觉到许多考生不明白如何顾及考官的感受,而忙于去研究那道考题。考试前可以买许多书,看各种解题方式和得分要点。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面无表情念完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会得到什么样的面试成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十分钟的回答时间,她用了7分钟去准备和写提纲,评委都多次提醒可以作答了。最后她迅速念完她的答案,虽然有条有理,但是得分很低。面试毕竟不是笔试,不是你答得对就可以的,还要你表现出来。所以我给面试考生的一个忠告是,你不是来答题的,你是来全面表现自己的。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也是面试考核的分数。第二,面试不只是用嘴的,你带进考场的.全身器官都有用,你不注意它们,考官却在注意。
我用面试这个例子,实际要说明我们的讲课。如果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案讲稿的理论完善,资料搜集,章节划分上,可能会让你的授课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准确,但是全力以赴去研究和琢磨内容,那是写论文的状态,还不是讲课的状态。因为我们少了一个关键的研究,那就是接受者研究。
如果课程讲授内容是正确的,深刻的,体系完整的,就可以代表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我们所有的课程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课程质量高了,因为那些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在学生口中,这些课程的口碑未必都那么好。
再打一个更俗气的比方吧,我们吃饭的目的是摄取营养,但是并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够了,要不然我们的学校食堂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年学生埋怨了。听听学生的吐槽,没有谁会说我们的饭菜没营养吧?大家说的是色、香、味、花样这些方面。吃饭不一定就是治疗饥饿的,不只是一种生理满足,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会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吃饭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那是同样重要的心理上的满足。如果让我们每天早中晚,都吃一把营养药丸,可以保证你一天的营养所需,这样的生活,我们恐怕也过不下去吧?吃饭,虽然是以摄取营养为目的,但是我们更在意通往这个目的的方式方法,更在意这个收获过程中的喜闻乐见和心甘情愿,这是另一种满足感。
我们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在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必要补充,治疗他们知识的饥饿感。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提供知识营养时的方式,是喂营养药丸,还是精美菜系。我始终坚信,没有那个学生来到课堂上,内心里就不想学任何知识,就像没有谁会拒绝吃饭一样。在座的诸位都有过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没有食欲的经历吧?小时候我一不爱吃饭,我妈就教育我,等你饿的时候,看你吃不吃。要真是饿急了,什么饭菜也都吃了,这叫饥不择食。问题是,我们平时不那么饿,我们的学生也缺少知识匮乏的饥饿感,所以他们很挑食。
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认真学。就好像有的家长感叹,孩子怎么了,这么有营养的食物却不吃。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感冒,口腔溃疡了,因为疼,什么都不肯吃。医生说要补维生素,除了吃药片,我们还可以食补。给他买来橙子,维生素很丰富的,掰成瓣,说什么都不吃。撕成小碎片,不用嚼,还不吃。用勺子捣成泥,还不吃。最后我们把橙子压成汁,拌上蜂蜜水,他一喝就一大碗。我当时的心理就是,这东西对你好,你一定要吃下去。大不了我换法子,就不信逗不开你的小嘴。
我相信这个道理可以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没那么伟大,可以真正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儿子,怎么哄都要让他听下去。我们的对象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研究把握,是众口难调。但是至少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改变,来尝试,这个改变可能就消除更多人的逆反心理,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
我们一直致力的教学改革,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层面的生理满足感同时,还要加入更多的心理满足感来配合。
前面说了这么多,还都是感性的,是自己的生活比喻,下面我们回归理性,从学理上来看接受者角度的课堂评价。
这次有幸担任教学技能奖的评委,我是去学习的,偷师的。我在看别的评委怎么判断,在听他们怎么分析怎么交流。在我当技能奖选手的时候,站在台上,我也分析过评委的心态,但那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还是努力在做让自己满意,而不了解别人怎么才能满意。我专门搜集了本次教学技能奖中各评委的逐项打分情况,尤其是某一位选手为什么被减分,为什么有加分,下面我结合本次评选的评分细则向大家逐条汇报一下,希望对大家未来参赛拿奖有所帮助。
第一项:教态自然,衣着整洁,举止得体,8分。这一项是多数选手都被减分的一项。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要给人家减分呢?我举例子来说。一个选手手拿胸麦紧凑在嘴边,一个选手拉黑板很用力,咣当一下子,一个选手不停掰粉笔,一个选手不停甩头,一个选手站不稳总晃,一个选手讲着讲着就走下讲台,再倒退上去,一个选手讲课时手插兜,还有手撑着黑板,挠头。至少有5名选手写错字而且马上用手擦,一个选手一边讲课一边调手表。这些都是不得体的,还有至少4名选手被减分,是因为面无表情,这种平淡也是不自然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不这样。下场后我偷摸看了那几个小姑娘,又吐舌头又说笑的,表情很丰富的嘛。
第二项: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富有感染力。10分。这一项,也是多数选手被减分的。有口头语,是不是啊,我们知道等等。这还好改一些,难就难在感染力这个话题上,你讲得没有节奏,没有起伏,很平淡,就要被扣分,评委觉得你讲得自己就不高兴。而且赛后评委组讨论,许多专家建议学校下次比赛要加大这一条的减分力度。在本院几次期中期末听课过程中,我感觉这一条是许多老师可以注意并且改变的地方。前一条说的是不要脸上无表情,这一条是要大家不要“嘴里没有表情”。抑扬顿挫,轻重舒缓都是结合着来的。
第三项:板书美观工整,布局合理,内容精炼恰当,无错别字。10分。又是一个丢分大项。许多教师板书基本功不足,我们学院一直举办教师板书大赛,很有意义。这一项还有一些考核细则,包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20分钟还擦黑板重写,也不要不经设计随便写,内容还要精炼一些,写关键词句,太多太少都不好。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减2分的。
第四项: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系统性强,讲授准确无误。10分。这一项基本减分的不多,讲课的至少在本课程还是有研究的,不是明显错误估计评委也不能轻易下判断。减分多数也就是系统性和信息量这两方面。
第五项: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12分。这部分减分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上,如果你平均用力的讲授,就容易被减分。当然如果你讲课很随意,想到什么就突然说什么,联系和逻辑上也会被减分。
第六项:备课充分,脱稿讲授,内容娴熟,思路清晰。12分。比赛中考核标准主要看你是否脱稿,我个人觉得可以看教案,但是不能总看,不能给台下的人一种你不熟悉的感觉就可以。当然比赛有比赛的要求,另当别论,日常讲课不一定这么严格。
第七项是教学方法,12分,第八项是讲授内容扩展,8分。这两部分我的想法很多,先放一下,把后几条说完。
第九项是各环节实践分配合理,不能超时。主要减分在一头一尾,开头的课程导入不能太长,我记得我参赛那年青龙老师就提醒我这一点,再次致谢。尤其是不能超时,铃声一响,即使你马上说下课,评委也听得出你这个话题是否说完,一超时就要减2-3分的。
第十项叫总体教学效果,12分,实际就是一个主观分了,在前面细则加减分的基础上,评委可以再次减分,这就又说到了接受者感觉这个话题。即使老师都讲对了,也不一定都是高分。
前面八项,大家注意到了吗?都是减分项。大多数评委在打分时候,都是减分原则的,也就是开始你带着100分进来,有一点错误或者让人不满意的,就要减分,好像一个沙漏,一直到你下讲台,还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了。我前面说过,学生是另一种权威评审,虽然他不知道上面这些细则,但是如果他感觉到某种不适应,也会凭感觉在心里对教师做出减分。所以这些比赛要求,我觉得也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我当过选手,也一直在课堂讲课,这些经历给了我自己一个小小的提醒和忠告,我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在平时讲课,把学生当成评委。在比赛的时候,把评委当成学生。前者让你更认真,后者让你更自如。
所以在比赛中和日常上课时,关键还是在表现。刚才我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对于课程本身内容的分值不是特别多的,只有第4项的10分。其他的都是表现分。还有一点很关键,我总结成无功既是过。就算你这些毛病都没犯,但是没有亮点,还是得不到高分。
什么是亮点呢?这是加分项,就是我刚才没有具体说的第七八项。现在具体说一说。
第七项:教学方法得当,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互动性强,具有一定示范性,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选择恰当,制作精美。12分。
第八项:理论联系实际,能对讲授内容相关知识做一定的扩展,深度和广度恰到好处,善于归纳总结学科知识,引导促进学生思维。8分。
什么叫方法不当呢?不好说。但是我们很容易把握的是这几个词,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一些老师认为互动就是带学生去,搞搞问答,其实不然。那些安排好的托儿,说的比老师都准确明白,还讲什么呢?怎么看出启发了呢?这一部分许多参赛老师都莫名其妙被减了分,你可能没错什么,但是你也没做对什么,那么评委就可以认为你启发互动不够或者趣味性引导性不强。
由于几次比赛的经验,我对这部分关注度多了一些,在课堂上做的实践教学其实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开展的。本学期我三门课程,都在做一些靠近这些原则的尝试,《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搞新闻播报,现场模拟,比如记者的调度能力,课堂点人练习;课堂评稿会,拿出几张近期报纸,让学生运用课堂的价值评判方法来打分;包括新闻的概念,列举出中外十余种代表性定义,逐个分析优缺点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定义,并且写在黑板上互相评。后面进入采写部分的练习会更多的。还有《广播电视学》,讲到电视采访写作实务这部分,除了练笔之外,我还会找机会用一些电视片来强化学生记忆,看片子他们就兴奋多了,然后给他问题,发言讨论或者当堂提交作业,来保证他思考的认真程度。13新闻的《基础写作》,我让学生写作文,然后相互点评,加上我的点评后,再发回去,大家继续相互看,每个人的作文本后面都和论坛似得,跟帖回帖,自己再总结。然后第二篇交上来,还可以对照第一篇继续交流感受。我感觉效果也不错,大家不但写作更认真了,交流也多了,发言也不怯场了,因为我提问发言时候太多,谁都知道跑不掉,就习惯了。还有一门选修课,叫《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是研究新闻作品的,但是也可以搞变化。比如学习《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先给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然后让他们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延安人,怎么庆祝,写出一黑板的庆祝方式,然后再对照文章来看,记者如何捕捉有价值的庆祝画面,课上也发言挺积极的。
在我这学期的教学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在加入实践、练习、提问、交流、互动等环节,我自己觉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大家溜号不容易了,下课还有人继续交流,找我交流,兴趣似乎也提高了。还有一点,教师上课灵活了,也不那么累的,让学生发言自己能歇歇嘴,当然这时候要更累脑子,对学生的发言要随时引导,总结和点评,否则他们的兴趣也会下降的,他们既然表达了自己的参与,就希望得到关注或者认同。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可能一开始有的同学不喜欢,但是参与其中的人会感觉到参与的乐趣。这正是出于对接受者的尊重和承认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你一直在听课,是听别人讲,你参与进来,是你和老师一起在交流研究,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学质量年和教育质量年强调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这个主人翁的参与感觉和机会。
我这个人,在理论研究上一向不够深入,所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摸索的感受,也没有去教育理论中找理论支撑,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对的错的都有可能,也就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而已。最后,我想用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断章》来做一个总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改几个字,也许就适合我们教师的职业了,你站在台上讲知识,学知识的人在台下看你。我们装饰了自己的课程,可能无形中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装饰了他们的梦。在此祝愿我们所有同行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大步前行,让我们的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幕幕不同的风景。
423。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五
摘要:手工应用课程是一门注重动手动脑、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学科,对于全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手工应用课程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手工应用课程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开设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内容。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授课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选取及教学组织安排、考核方法几大方面详细地梳理并阐述了《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注重创意思维及操作技巧的练习,操作性及实践性较强。
关键词:手工应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手工应用》是学前方向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注重设计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使w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本课程是一门偏重创意思维、操作技巧、实际应用的学科,包含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应用、舞台美术与化妆、平面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理念。
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本课程以创意和制作课程为主,主要学习设计创意的方法,体会各种手工材料的特点等。《幼儿手工应用》课程的内容依据幼儿园教学所涉及到的手工和设计内容进行选择,课程特点涵盖面广,内容由浅入深,从手工基础这样技巧性的、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慢慢加入提高的内容,如综合材料、现代媒体艺术等,逐步加入知识的拓展。尤其在后期的设计专业方面,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由单纯的美术手工学习上升到“设计理念”层面。比如说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包括平面、视频、产品等各种具有设计意识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概念,再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去探索,去创造。
三、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六
审美理想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属于民族特色的、易于凸显个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普及。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当前,无数城市音乐、广场、社区俱乐部、戏曲票友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看来,学会表演也是新世纪新公民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
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n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个纷繁而严峻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不失为一种新的“理解哲学”的体现。
一、文化认识的统合。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增加了“互动”因素。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
1、演课本剧的语言学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思维工具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源于社会生活又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在人类语言生活的历程中有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即由以声音为材料的语言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使听觉活动扩大为听觉和视觉的联合活动(这是课本剧的基本特点)。第二次飞跃,即由单语言生活发展为双语言生活(将方言转化为民族共同语言是演练课本剧的重要要求)。第三次飞跃,即语言留传和转换技术的突飞猛进(是编、演课本剧丰富多样的信息源)。因此,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大而言之,是体验语言生活飞跃的趋势,掌握和运用语言生活飞跃的成果。小而言之,对提高学生内在语言和人体语言的`成熟度,也是一帖上好的催化剂。这对实现“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演课本剧的文化学意义。戏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活动,是既具有时间艺术特性又具有空间艺术特性的综合性艺术。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这种艺术活动来反映认识的文化、规范的文化、艺术的文化和社会的文化。借戏剧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内心意愿。课本剧的演出,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不仅使他们同时拥有审美的共占空间,而且拥有共享空间。这就是说,使学生在人们最向往的精神活动中,不但磨炼了他们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社会已有精神财富的享受能力,切实掌握文化,走社会生活之道,迈向人的全面发展。
再从改编课本剧的可利用资源来看,有成语故事、民间传说、古典诗词、中外名人轶事、童话寓言、文艺名著名篇,乃至科普小品。这表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有利于“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的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演课本剧的心理学意义。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活动的投影,而对于戏剧来说,这种生命活动的投影就是一种生命仪式。人类通过这种仪式而获得成长。这是因为它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开发功能,即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信息源。二是促进功能,即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演课本剧正是让学生认识生命仪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产生艺术冲动、吸纳艺术信息、进入艺术状态、获得艺术体验、形成艺术意识、发展艺术能力,从而完善艺术心理结构。由模仿走向创造,由审美走向创美,由审美期待转化为成就美感。
二、教学策略的优化。
[1][2][3][4]。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七
虽然我国已经在不断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整体还没有落实到位,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之处仍然是存在的。如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学科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来,甚至进行创业教育的理念也是很淡漠。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制约,并未在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而只把职业教育作为单纯的就业教育来对待。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富有弹性的工作制度环境来支撑,只有充分接触社会,把握住市场需求动向,才能打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而现在的中职院校大多是“关起门来办学”,学生除了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以外,很少接触社会,这也就丧失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土壤。中职院校的教师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从内心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往往从事第二职业,这直接导致创业教育失去了“领头羊”。
二、创业教育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深入改革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对初级、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培养和输出。多以“从业教育”为出发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创造思维上有所束缚。而创业教育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维,改革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制度,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灌输和培育,提升和鼓励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中职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更容易使那些强烈渴望实现自身价的学生,领悟到这是一个通过努力有望达成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自主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勇敢的竞争精神。进而有利于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国家为社会输出具有积极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改革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当今的教育质量,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中职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大多数的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是较为模糊,或者干脆是盲点,基本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为了使创业教育能顺利进行,组建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该团队可以专门为创业教育搜集相关等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并总结对教育工作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该团队还可以做一些详细的市场调研,使创业教育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积累,进而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开设创业教育培训班。
举办创业教育培训班,不但可以验证教师团队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劳动成果,还为今后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做好扎实的铺垫。学生可以通过培训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按照创业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加以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短期培训,还可聘请企业专技人才或名企成功人士等授课,进行专题讲座、专技培训,又能增强创业教育可信度。
(三)完善创业教育课程。
1.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按教学任务、目标等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实施教学,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学科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
2.以专业课为依托,让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学专业理论、练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创业理念。
(四)组建学生创业社团。
学生社团能够将志同道合的学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来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以创业社团为基本单位,组织成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搜集市场信息,集思广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
(五)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八
高职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人,而不仅仅是技术的生命载体。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缺失,就是一个不完善的“半人”。而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层次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相应层次的人文素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同时顾及“职业人”和“社会人”,才能真正合乎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
目前,高职语文课的主干课程一般为“应用文写作”,笔者在校内外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研,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需求,并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症下药。为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形成以应用文写作为主干课程,以选修课程―――文学鉴赏、中华古诗词鉴赏、与人交流能力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培养、硬笔书法等为辅助课程的高职语文课程群,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对高职语文的主干课程“应用文写作”课,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我校目前采用的是“打包”教学的方式。“打包”教学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重新进行整合,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培养,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打包教学”围绕培养现代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总目标来考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课时的分配、教学模式的采用、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特长的.发挥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问题,统筹安排,打成一个“教学包”来进行实施、检查、评估和考核,它也能合理的把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能及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重建应用写作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行教考分离,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命题、考试、组织阅卷,及格率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并制定针对相关任课教师的奖惩措施。
同时,结合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情况,考虑高职学生实际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实训教材,内容上应注重面向企业和实用,强化范文分析和写作训练,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加大实训内容的量,既要有单项训练,也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训练,突出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除了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写”外,还应通过编入“病文诊断”和“病文修改”训练题,让学生明确“不应该怎样写”,从而更好的掌握“应该怎样写”,这样就会更有针对性。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写作知识、写作方法,而应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打破常规,努力寻求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来讲授文体写作,比如模拟公关协会活动来应用礼仪类文书,以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巩固行政公文常识,主办就业求职演练活动来实践求职文书等等。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能将动口与动手,实战与实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外,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如,结合各专业特点虚拟筹备成立相关公司、企业、集团等,学生在组织中虚拟担任不同职务,根据工作需要,为完成工作任务设置情景来分别拟写各应用文体,教学效果突出。整合的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大幅提高,开展的学生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参加校外竞赛也连连获奖,参加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大赛分获省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在全省高职高专组中名列前茅。
教改论文教改论文篇十九
——南川区举行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教学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12月23日,南川中学、南川一中承担的市级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开题会在南川中学举行。
市教科院中教所所长万礼修、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昌弋等专家莅临开题会指导,区教委、区教科所、质量监测中心、两所课题学校的校长、业务副校长及课题组成员共30人参会。
会上,两校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代表本校课题组从课题选题背景依据、课题目标、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织管理和课题成果等方面作了开题报告。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学校的领导重视、选题意义等工作,并从选点更精准、理解更到位、背景更宽泛、目标更科学、过程更扎实、文献更充实、成果更丰富、文本更规范等方面作了细致指导。专家组指出,课题学校要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区项目研究有机结合,争取多方智力支持、形成共研机制,捆绑推进,力争通过项目研究来进一步深化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教学改革,突破课改瓶颈,解决课改难题,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加快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20,南川区选送的南川中学《国家课程资源校本化转化研究》和南川一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研究》、精品课程《我爱科技》成功获市教委批准,两校分获市区两级经费补助。
【课改行动】。
以校本特色推动课程改革。
——全区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研究。
年秋期以来,全区学校积极修订课程方案,并认真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扎实推进我区课改工作,努力培育学校特色。
合理布局隆化一小在108个课程辅助活动小组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将每个相类似或有关联的项目整合,一至六年级贯通,分为15个大组,组织研讨活动,每个研讨组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各抒己见,紧紧围绕“一至六年级如何做到有序规划,更有连贯性?”“相应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规划与教学方法的研讨,遇到的困惑”等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书院中学以拓展型课程为依托,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四大品质(知书达礼、学识渊博、身体健康、一技之长)的提升,开设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超市。以“国学经典”、“书法”、“体健”、“艺术”为方向,调研学生需求,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教科室审定的程序开设了“书法”、“阅读”、“社团”与“体健”等四类24门课程。实施“走班制”和“选班制”,学生自主选择,在“课程超市”中,每期选定2门课程进行学习。宁江小学丰富艺术体育课程内容,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合唱、书法、科技小制作等课程。根据师资和学生需求,打造滚铁环、象棋、刺绣等特色项目。开发实施好《水江美》、《过去历史,永恒的精神》等特色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活动助推隆化四小认真实施《学校课程方案》,落实校本课程,打造以球润德、以球健身、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足球特色学校,在1-6年级中开设了足球课程,3-6年级中开设了口风琴课程,组建了足球、口风琴俱乐部、篮球兴趣小组。本期举办了“国旗下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班级足球联赛活动、班级篮球联赛以及口风琴比赛活动”等一系列的特色展示活动。木凉镇中心校全校师生进行了“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暨少年宫展示活动。电子琴、象棋、校园足球、七彩阅读、篮球、葫芦丝、趣味英语、鼓号队、车船航建模、趣味数学、机器人等14个活动小组进行了现场展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美术、少儿绘画、七彩阅读、手工剪纸等6个小组进行了成果展示。区特教中心认真开展康复训练,“生活小能手”培养以及举办残障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纵深推进隆化三小积极打造书法特色,认真审定校本教材,将《好习惯好人生》《山石果林赋》《水果初识》和《果林护理》等校本教材,从细微处入手修改,校本教材更加规范、准确。民主中心校形成了以“粘出精彩,贴出人生,怡情益智”为主旨的校本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1-2年级彩纸粘贴画,3-4年级树叶粘贴画,5-6年级蛋壳、种子粘贴画,7-9年级毛线粘贴画、竹蔑粘贴画。在教材形式的编排上分为“材料的收集”(体验),“看同龄人作品”(欣赏)、“谁的本领大”(动手)、“说说我的画”(表达、评价)。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风景类、卡通类等。南川三中的美术课程,金山小学的.陶笛课程,冷水关乡中心校的楹联课程,马嘴小学的小小李时珍课程等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课改佳音]。
我区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喜获佳绩。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2015年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审,经过网上公示,检索查新,最终审核,南川中学周子淇《激发班级家委会效能四策略》和隆化二小雷祥华《城郊小学生成长的特点、现状及家庭教育指导对策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获得一等奖;教科所唐道全和隆化四小赵正兰《故事——架起共育之桥》,石溪乡中心小学校皮祖奎和周小梅《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获二等奖;教科所卓野《陪你长大——谈谈父母对子女的爱》,北固初级中学皮道义和郑小娟《浅谈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马嘴小学校杨应希《留住山水乡愁,充实精神家园——浅谈留守儿童的家校教育》,冷水小学陈永红《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获三等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28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