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3:59:13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24篇)
时间:2023-12-05 03:59:13     小编:文锋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编写教案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优秀的教案应当具备启发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一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以三矢(shi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b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指祭品)告庙()。

c请其矢,盛(sheng丰盛)以锦囊()。

d方其系(xi捆缚)燕父子以组()。

e及仇雠(cou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f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衣襟)()。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负:背负。

8、及凯旋而纳之及:等到。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知。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与。

a与其所以失之者。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无乃尔是过与。

d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3、以。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可以知之矣。

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而皆背晋以归梁。

e请其矢,盛以锦囊。

4、乃。

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e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请其矢,盛以锦囊。

6、夫晋,何厌之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自读一二段,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赏读。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后问讨论)。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3、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4、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段议论,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六、自读并背诵一二段。

七、作业(略)。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背诵并复述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分析阅读三四段。

(一)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5、举天下豪杰。

举:全。

6、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方。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

c

2、盛。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

c太后盛气而揖之。

d请其矢,盛以锦囊。

3、告。

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困。

a数十伶人困之。

b天下诸侯已困矣。

c牛困人饥日已高。

d困兽犹斗,而况国相乎。

5、于。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而皆自于人欤。

d智勇多困于所溺。

e霜叶红于二月花。

6、其。

a与其所以失之者。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后用兵。

d何其衰也。

e其真无马耶。

7、之。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莫能与之争。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之二虫又何知。

f吾欲之南海,何如。

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与其所以失之者。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5、其后用兵。

6、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自然之理也。

13、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负而前驱。

4、函梁君臣之首。

5、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6、仓皇东出。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六)朗读三四段,边读边翻译。

三、分析与赏鉴。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只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答: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4、(讨论)本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

四、自读并背诵三四段。

五、作业:课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二

郸城一高赵新立。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3、掌握“非……则……”、“见……于……”两个特殊句式;

4、理解本文寓意,5、分析其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本文寓意进一步分析庄子的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

主要是字词和朗读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庄子及其基本思想导入,主要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老庄”;(二)、基本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故事分析-“庄子钓于濮水”);2、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逍遥游》);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养生主》)。

详细解说: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寓言很多。

3、听录音:

正音,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

(2)、古今异义词:

百川灌河。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至于北海。

(3)、特殊句式(并在课文中找出例句,译成现代汉语):

非……则……。

见……于……。

(4)、解释以下词语(并举一个例子):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4、集体朗读,思考: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以上三问结合课文回答)。

(5)、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篇文章通过寓言设喻,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5、分析特殊句式:

(1)、闻道百……………………(定语后置)。

(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6)(7)为省略句。]。

三.语法总结--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3、省略宾语: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4、省略介词“于”、“以”等:

例: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聊斋志异促织》。

**同学们,你还能找到相应的例子吗?

四、延伸阅读:

惠子相梁。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gr,子知之乎?夫gr,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gr过之,仰而视之曰:‘’!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

读文回答:

〈一〉、借助工具书,翻译这则短文。

〈二〉、小组讨论:这则短文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读后感。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三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补充介绍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4、作家作品:

孙犁(1913――),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5、创作背景: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提示:

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小组讨论: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部分内容。

(1)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明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用了主谓倒装的句式。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l)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课内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点拨: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点拨: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点拨:a、机智伶俐b、爽朗直率c、稳重谨慎d、性急冒失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带下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点拨: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点拨: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点拨: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3、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点拨: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六、拓展研讨:

思考练习三:水生嫂与祥林嫂、翠翠的比较,谈谈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七、课后作业:

1、情景作文: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

2、选读读本上的二篇小说,写一篇读后感。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四

1、紧扣单元导读,“童年生活中的浪花”,结合上文《和时间赛跑》导课:林清玄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领悟到时间宝贵,时时处处和时间赛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童年里的这朵浪花奠定了他一生的幸福,今天,我们带大家再去摘取一朵小浪花---板书课题检阅。

2、理解“检阅”,结合祖国六十年大庆盛大场景认识检阅的隆重。汇报各自了解的关于波兰华沙国庆的相关资料。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一名摄影记者,你将拍摄哪些场景?激趣整体感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自学情况,认读生字,初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理解词语。

(采用小组合作小组评价方式,努力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借助根据发言质量计分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质量逐步提高。)。

示例一:理解词语”商定“,生:商量决定。师:你说的很准确,怎么做到了?生:我课前差了词典,把意思记在心里了。师: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孩子,得10分。其他孩子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报以热烈的掌声,心里也想着下次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时一定借助词典,多查词典,理解准确也能得到最佳发言分啦。

实例二:指名朗读课文。生读“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结果读了两遍都没读好,不等老师帮忙,他红着脸读到第三遍终于读顺了,老师带头鼓掌,孩子们也跟着鼓起掌来,那个孩子脸更红了,不过全然没有刚才因为没有读好的羞涩,显然是激动的,师大声地说:好,10分。掌声再次响起,师:为什么读得结结巴巴,还能得10分呢?请了刚才读书的孩子来说,生:因为我开始没读好,我自己努力第三遍终于读顺了。师:精彩的发言不仅仅是你的发言精彩,也包括你展示出的的信心和努力。这样的评价关乎于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整体感知课文。

继续结合上文创设的情境,这位记者拍摄了几个场景?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写的两件事---儿童队员准备检阅;检阅时的情景。

4、指导写字。

三、提出研读:这群儿童队员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要选取他们来拍摄呢?

第二课时。

一、研读场景一。

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队员们为检阅做了什么准备?

2、交流引导扣住“开会讨论商定”初步认识这些儿童队员对检阅的重视,感受儿童队员们的团结向上。

4、研读队员们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件事很棘手?引导学生从队员们的表现去感受他们内心的顾虑、矛盾、犹豫和问题解决后的激动自豪,深切体会这些孩子们以仁爱尊重呵护平等相待博莱克的美好心灵。

5、引导领悟文本内涵。

引导孩子们领悟文本内涵,如何真正平等的对待残疾人,如何真正的关心身边需要呵护的同伴,如何学会合作,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

二、研读场景二。

1、图文对照感受检阅场面与隆重,创设情景,这些孩子带着博莱克这样盛大的检阅,能成功吗?残疾的博莱克能坚持下来。

2、研读博莱克和同伴们接受检阅的场景。

试着用博莱克的口吻改写“在队伍的第一排,我拄着拐紧跟在队伍的后面走着,那一刻,我忘记了i帧及在拄拐,我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切身体会博莱克的心情。创设情景,为了这样的时刻,为了这次的成功博莱克和同伴们怎样训练的,请把你拍摄的感人瞬间和大家一起分享。试着写一写。

3、此情此景,观众们发出怎样的赞叹,结合上文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体会文本内涵,学习博莱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学习其他队员们尊重仁爱。结合班级实际,鼓励各小组同学互帮互助,懂得尊重和善待有不足、落后类同学,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和不足,发回文本育人功能。

三、总结延伸,整体感悟“检阅”内涵。

1、创设情景,这样盛大的检阅,可是为什么却选取了检阅前队员们的商议和检阅时博莱克的表现来写,为什么没写队员们和博莱克怎样刻苦训练呢?引导孩子们学习作者根据写作目的取材,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明确单元训练点---童年生活的浪花,感悟孩子纯真的心灵。

2、拓展内涵,对博莱克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对残疾人的关爱源于社会好风尚的熏陶,品析词句“视线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长时间的掌声”“淹没”“议论声”感受人们对博莱克和儿童队的赞赏态度,感受儿童队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帮助残疾人呵护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是社会风尚,是得到全社会认可的好品质。

3、再读课题“检阅”,理解课题内涵,懂得课题不仅是写一次庆祝国庆的检验仪式,也是对孩子纯真心灵和社会风尚的一次“检阅”,我们该如何用实际行动,接受祖国妈妈的“检阅”呢?鼓励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到实处。

教学后记:这篇课文上了好几几课,从今天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效果是明显的。我们的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善待那些群体中的“弱势”同伴,是个难题。对一些“双有”生,他们往往采取嘲讽,轻视或者回避,孤立的态度,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那些“弱势”孩子因为家庭或自身原因导致在学习表现中“状况”不断,如何懂得自尊自强自爱呢?我想通过《检阅》一文的学习,让孩子们从队员们对待博莱克和残疾儿童博莱克的自强中受到启发,得到启迪,让他们受到教育,都能用纯真的心灵培育出一个和谐合作的集体,让我们的北极星更团结更有凝聚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童年更充盈风幸福!

本学期,我开始划分小组,尝试小组合作,不光是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是借助小组这个组织形式,让孩子们懂得小组成员间携手并进,学会团结学会关爱学会合作。昨天改到快乐组组长吴依凡的日记。

4月8日星期五晴转阴吴依凡。

这一学期,池老师把每个大组划分成了两个学习小组,我成为了“快乐组”的组长,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组长,带领好大家。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组的张**表现的非常不好,老师让他抄写《小学生守则》加强学习,可是他一直没抄。放学后,我在路上等他,准备和他谈一谈,叫他好好抄认真学。可是,我跟他说了一句话不到,他就掉头走了。不理我。我回到家,认真抄写了一遍《小学生守则》,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下午,到学校,他说一遍都没抄,我很生气,还是把我抄写的一遍给了他,希望他能感受我在帮助他,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好好表现。

这个学期,老师把我们每周小练笔成绩放在博客上,每次看到许**和尹**的练笔不喝要求,我很着急。为了她俩的练笔合格,我买了两本作文书送给了她们,鼓励她们好好写。

经过这些事,我相信我们这个集体肯定会成为一个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

读到这些我很欣慰。愿我们的星星们能在人生这个大舞台“检阅”中有更出色更精彩的表现!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五

上课教师:李益华。

【教学目的】。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记)2翻译全诗(写)。

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以及他的优良品质。

2、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团结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七

师:同学们,每到国庆节,很多家、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国家领导人,部队首长,甚至许多外国贵宾都会来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在**年国庆节,我们国家也举行了场面恢弘、气氛隆重的检阅仪式,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整齐走过天安门广场,快乐的小朋友们也整齐地举着鲜花接受检阅。

师:在七月的波兰首都华沙,也有这样隆重而盛大的国庆节检阅,在众多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特别引人注目,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打开书56页。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3-4分钟)。

(二)走入文本,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

师: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博莱克(师板书)师:为什么?

生:他腿截肢了,还走得很好。师:现场的观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观众称赞他说――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还有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生:队长。师:为什么?

生:他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了第一排。师:这是队长一个人的决定吗?

生:不是,其他队员也同意。

师:老师可以理解为儿童队员们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吗?(板书:儿童队员们)。

师:观众是不是也像你一样欣赏这些小伙子?(是)观众称赞他们说――。

生: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看到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提问)。

师:是呀,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找找问题的答案。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第10至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检阅隆重的语句。

2、把博莱克的表现用“―”画出,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注。(时间:3-4分钟)。

指生答。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博莱克【出示课文插图】。

师:图上哪位队员是博莱克?(师手挡住拐杖)大家看如果除去拐杖,你能看出他与其他队员有什么不同吗?(不能) 读(课文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课文第12自然段)。 (紧张,骄傲,自信,庄严、光荣……)。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谁再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队伍中的博莱克。生读。

师: 请大家看着画面,读读文字,从他高昂着头,挺起胸膛,迈出的步伐,想一想,这觉得是一位什么样的小伙子?(达到了忘我,忘记了自己在拄拐,对自己有信心)生:很坚强。自信 师板书。

博莱克棒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他并不因为自已是个拄拐的少年而自卑,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受慨。

再看看这个镜头,想想博莱克是一位拄着拐的孩子,他要想和其他队员走得同样整齐,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通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博莱克训练时的哪些镜头?(生想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生:我看到他的头声流出了很多汗。

生: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师:是啊,正因为他这么坚持,不怕辛苦不怕疼的练习,才有了今天这么出色的表现,生4:我仿佛听见人们在说,博莱克,你能坚持下来,刻苦锻炼,真好!

师:是的,我们有许多话想对博莱克说,但都化作一句最为简单而又蕴含深刻的话,那就是――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是啊,多么坚强、神气的博莱克,不管是他的动作,还是他的神采,深深地感动了观众。观众不由自主地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体会“这些小伙子真棒!”)。

别着急,先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听听,想想就明白了。

出示:1、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用“―”画出能说明他们很为难的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时间:3-4分钟)。

师:这里一连用了5个问号,多为难呀,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生读。

师:劝他不去,博莱克会――生说。师:把他放在队尾他会――生说。

师: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他会――生说。师:跟他怎么说呢?师:谁去跟他说呢?

生:放在队尾,如果摔倒,不会影响到整个队伍;藏在中间,可以让大家看不到;放在开始,显示我们对残疾人非常尊重,没有歧视他。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矛盾过,犹豫过,但最后大家用最好的办法,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应得的权利尊重了博莱克,送上关爱。(板书)难怪,检阅上的人们由衷地赞叹――“这小伙子真棒!”

师:是的,我们感受到博莱克的自信和坚强,更感受到了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与尊重。

任选一个,写写心里话。

1、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博莱克说:“。”

2、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儿童队员说:“。”

3、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说:“。”

(时间:2-3分钟)。

三、拓展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博莱克这样身残志坚的人,同时也有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像:失去右臂的女孩马丽和失去左腿的男孩翟孝伟在春晚上的这个节目震惊了全场。这是大家熟悉的邰丽华,两岁因高烧失去听觉能力,但她没有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也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当然也离不开教练、舞蹈老师的教导。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残缺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指课题)再看看课题,你对检阅两个字是不是有了新的感受呢?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他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齐读:学会关心残疾人,让世界沐浴爱的阳光。只要全社会都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社会就会和谐美好。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八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资料,体会队员们完美的心灵。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课文插图一样的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查字典初步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检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资料。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事。

4、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截”。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我国建国五十周年或是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或军队游行队伍的场面吗?是什么样貌呢?播放录相。出示课文教学挂图。同学们,这天我们看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理解国家领导和外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一队正经过主席台前的少年儿童。

二、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读第2—6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样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这么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2、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指名读这两句话。

3、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1)自读课文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他并不因为自已是个拄拐的少年而自卑,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受慨。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体会博莱克当时的情绪。(课文第12自然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地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敢于充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扩拐的儿童队员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取: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也赞扬了儿童队员完美善良的心灵。指导读课文第7、8、9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完美的心灵。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2?任选一个资料,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情绪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九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三.做“思考与练习三”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

1、通过了解鱼类动物中一些大鱼照顾小鱼的不同方式,感知动物世界的关爱。

2、激发幼儿有兴趣去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鱼儿头饰一个。

2、多媒体制作图片三幅。

3、调查表人手一份。

4、找找大鱼照顾小鱼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鱼和小鱼》。

二、问题讨论:

当遇到敌人来欺负小鱼,鱼爸爸和鱼妈妈会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

你觉得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三、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大鱼和小鱼。

四、观看多媒体:

向幼儿介绍几种鱼的照顾方式。

如:罗非鱼会将孩子含在嘴里、鲨鱼会将敌人赶开等。

五、游戏体验:幼儿扮演鱼爸爸、鱼妈妈做保护小鱼的游戏。

活动延伸:

提出问题:那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象鱼爸爸、鱼妈妈那样爱我们呢?

鼓励每个孩子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并要求爸爸妈妈将关心照顾你的事情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感人的故事。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一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

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诗五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五首中的前两首。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后三首诗。

春望。

1、作者介绍。

2、题解: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春望,是作者亿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3、课文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即写春望所见:京都沦落,长安一残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长安城内又是春天了,草木满地苍苍。此间包藏着诗人沉重的慨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事,国都残破,与亲人分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之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值万金啊!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写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于长安,白发更见稀少。用手去搔,越来越短,短的几乎连发簪都插不住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愁,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支又叹年老力衰,则更增一层悲哀。

4、小结。

这首五律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而生动,爱国、思家、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不愧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登飞来峰。

1、作者简介。

2、题解。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表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远大抱负。

3、课文分析。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第一句点明了登高的地点,是在杭州灵隐山飞来峰的千寻塔。第二句中的“鸡鸣”、“日升”一方面是写实,一方面也是作者对变法改革前景的向往,用“闻说”二字轻轻托出,表现了作者对前途满怀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作者的抒怀言志。是根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这里表示,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最高层。他坚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是正确的,利国利民的,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和反对是不足畏惧的。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从而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4、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诗只有句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论诗。

1、作者简介。

2、题解。

论诗是作者以诗歌形式写了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课文分析。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具有时代特点,应该有诗人自己的独创。即使像千古流传的李白、杜甫的诗篇,也不能代替后人的创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认为每个朝代都应有才能的人出现,成为数百年后的诗坛领袖人物。

4、小结。

作者运用诗歌形式阐述了诗歌应有时代感、创造性的看法。

总结:

这几首诗都是唐以来的名篇。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形式上看《使至塞上》《春望》是五言律诗。律诗分首、颔、颈、尾四联8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论诗》是七言绝句。

作业: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的: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课型:讲读。

主要教法:讨论法。

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第三周星期日。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一。

教学要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也是本期学习的第二个小说单元。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

“药”是用来干什么的?(医治人们病苦,疗救社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留下悬念,待学完本文后讨论)。

指导预习。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

研习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三、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学。

生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求准备:

(1)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以上讲述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订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图。

板书依次出现的顺序应是:

1.华家的故事情节;

2.夏家的故事情节;

3.两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明、暗线;5.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合的地点。

(主题暂不板书,待分析完人物后再归纳。)。

《药》的双线结构。

(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当天早上)(当天上午)(第二年清明)。

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药线索刑场(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

暗线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第三周星期日。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二。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具体步骤:

分析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关系。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华老栓:

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明确: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

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

(如,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

感到“幸福”(如,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

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

小说开端部分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瑾慎,这些都联系着他内心活动显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夏瑜:

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

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

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参见高潮和结局部分)。

康大叔。

1、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可用关于对他的语言、装束、动作描写,尤其是那些动词的使用来分析,如: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闯、披、散、捆、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凶暴。)。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至于对一帮茶客的分析,这里从略。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第三周星期日。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三。

教学要点:归纳《药》的主题。

具体步骤:

分析小说主题:

联系《药》的情节初步理解阅读小说时要注意的情节设计的后两个“是否”。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两节课的授课内容后,布置学生讨论以下四个讨论题。

1.提问:《药》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在分析小说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在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见解,教师也不妨将教参“补充资料”的五种提法出示,以引起学生讨论。我们的意思是赞成课文“预习提示”的见解,因为其中注意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

讨论明确:《药》的主题可作以下概括:

小说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品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3、《药》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主题。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应照应起始课释题时留下的悬念来作结。

4、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联系《药》的情节发展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说明:这些问题的回答应当说都是肯定的。第一个“是否”由于在分析人物时学生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里讨论可着重讨论后两个“是否”。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课文第四部分(结局)为例来研究,一方面易于达到目的,另方面也可加深这部分思想内容的理解。

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可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由于小栓的病未能对症下药,死是必然的。两位母亲在“这一年的清明”要去上坟,正是母亲对亲子之爱驱使;至于坟头上要出现花环,不但是为了展示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不理解,更重要的是革命者夏瑜的思想行为并非毫无影响的必然显现。因此说华大妈、夏四奶奶上坟以及夏瑜坟头上的花环这一情节和细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学生只要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可说对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因为,一方面她不理解她儿子的行为是革命的,另方面她又怀念被清政府杀害的儿子,但又怕人发现,她的表情,正是她这种内心隐秘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学生只要能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就是对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有了初步理解。

二、布置作业。

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中。

的一段对话,二百字左右。

教后感:对本文的主题的把握是个难点,学生很容易理解为歌颂革命者,或寻找革命的教训,对于这一点,应该让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背景资料,否则上课有点困难。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三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备课,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务处于20xx年5月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是面向一至六年级全体专任教师的一次征集评选活动,参与面很广。

一、评选情况。本次评选分别上交了32篇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32篇教学设计和反思涉及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体育、音乐、写字、思品等几个学科。按照计划,本次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教学反思2篇,二等奖教学反思20篇,三等奖教学反思4篇。5月29日下午,四位评委评出结果。

20xx—5获教学反思一等奖的老师:陈荣莉、朱小美;获教学反思二等奖的老师:黄静、朱丽敏;获教学反思三等奖的老师:孙曼丽、张玲、谢小慧、鹿启玲。三、活动优点:此次活动参与面广,教师们对此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教师书写认真、格式基本规范,上交教案及时。具体表现在:

1、教案格式规范,各教学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3、教学过程比较详细,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适,关注师生互动(有相关活动的安排或说明),注重能力培养;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课堂容量合适,课堂例题、习题设计合理、典型、切合学生实际;作业布置适当。

(二)教学反思:

1、反思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2、反思了教学中存在哪些失误,哪些不足。

3、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本上想出了更好的策略,对教学环节的改进有更好的设想。

四、存在不足。

通过对上交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的认真查看与研读,发现此次评选活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这是我们今后组织评选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没做规定。有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表格,有的没有设计。

2、对教案的字体和字号也没有做统一规定。

3、对教学设计中要不要设计出板书没有做规定,有的教案设计了板书,有的没有设计。

4、已经设计好的格式,有些教师没有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去设计教案和课堂反思。

此次活动,存在的优点我们今后组织活动会继续发扬;对于存在的不足,我们会马上改正,下次组织活动的时候会把方案写的更详细、具体。

鹿楼镇中心小学教务处。

20xx年5月30日。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四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

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

“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

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

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四、检测初学,理清脉络。

1、出示幻灯片(词语),指名读(纠正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齐读。

2、出示词语含义,学生说出词语。

3、谁能用上这里面的一些词语并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然后具体叙述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最后概括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幻灯出示要求)总分总结构是小学阅读课文常见的结构,我们的作文也常常使用这样的构段方式。

无论是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还是它千姿百态,它都离不开一个字“奇”,来齐读课题。

五、深入研读,体会奇特。

齐读好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齐读第一自然段。

(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

1、齐读第一段:黄山松树奇在哪?

“这一段话中那句话直接写松树?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吗?”(引出板书:数量多、位置悬)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黄山松树除了数量多、位置悬外还奇在哪?指名读第三段。

这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们介绍呢?课文就是选择了这三棵典型的松树来写,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选择典型”。

(二)研读重点,体会奇特。

默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三棵松树分别叫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把相关句段划出来后看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读书去思考。

1、说话训练:指名说(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幻灯片出示三棵松树的句子欣赏写法:

作者再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在表达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法叫:抓特点。另外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黄山松更具有人的情态,这也就突出了松树的奇特之处。

3、研读重点句,体会迎客松奇特的外形、顽强的精神。

(1)“迎客松”(出示幻灯片、句子)。

师:先来看看第一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词有哪些?”(“遒劲”,读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查理解: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郁郁苍苍:反义词“草木凋零”“枯枝败叶”)这三个词中哪个词背后的含义更深?(饱经风霜)。

想象一下,这棵迎客松有可能经历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斗争?(结合你充满感情的理解,咱们一起把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仍然生机勃勃读出来)(注意:读好转折点“却”)。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烈日炎炎,隆冬飘雪,迎客松虽然——。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迎客松虽然——。

饱经风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顽强、坚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吗?来,同学们读好这句话,让迎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在我们心中。

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又因为它外形的独特,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让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幻灯片)。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请以同样的情感,读读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奇松的赞叹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4、想象力训练(审美情趣渗透):出示松树图片,学生想象给松树取名字。

引起:黄山松真是——(预备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总结提升。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五

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增加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爱上数学。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问,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巩固位置与方向知识,认识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2、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掌握方法:利用数的组成口算,利用表内除法口算,想乘法算除法。

(一)一些结合当时场景的数学计算,假设:

1、以自身站的点为原点,看手机地图,辨别方向。

2、经过有阶梯的地方,数一下一共走了多少级台阶,有几层,那么每层有多少级台阶。

3、经过商店,最贵的单价是最便宜的单价的几倍,买一个最贵的东东可以买几个最便宜的东东。

4、老师的年龄30岁,学生年龄10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年龄的`几倍?

(二)中途休息时可以做题。

60÷2=42÷7=55÷5=。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

352÷2=432÷5=878÷6=。

(三)趣味小游戏: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有趣又好记的顺口溜):

高位除起要记住;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是姐,余数是妹。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六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获(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组词:

鲸()肢()滤()肺()。

鱼()枝()虑()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呼吸的,又因为鲸是,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2)文章分别以鲸的、、、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

1、外形:大列数字。

2、是哺乳动物:胎生做比较。

鲸3、种类:(1)须鲸(2)齿鲸说明方法:举例子。

4、吃食:虾小鱼大鱼海兽打比方。

5、呼吸:垂直倾斜分类别。

6、睡觉: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七

4、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5、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6、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八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评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业评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作业评语的重要性应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被认识。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作业中的评语的设计。

“无声胜有声”——打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二十

教师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形式,引申拓展,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只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针对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调设有层次、有坡度的,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习)题。学生在讨论归纳中,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在不断探索解题捷径的过程中,使思维主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并渐入佳境。

3.克服思维的保守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保守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

4.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教学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1.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度,即是变式设计不能过繁荣适量,即是变式内容设计不宜过多。要求过繁,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卡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我解决,降低学习效率,长期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内空过多,不但会再次造成是题海,还会增加无效劳动,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持续的兴奋强度降低。过繁过多的变式设计不仅对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没有帮助,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为此变式题要精选,要以不太难、不太繁但要学生动脑筋思考为度,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

2.充分有效的原则。

抽象的知识不仅要通过熟悉的、广泛的、众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而且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维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常态的标准材料,还要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即提供充分的事物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否则,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是容易造成知识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1.概念课中的变式教学。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不仅学生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教师应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西为乐趣。

2.例题课中的变式教学。

有的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例题变式教学这中,所选用的“源题”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它。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它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中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联题成片。

1.变式数量的确定。

数学变式的数量确定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原因是:第一,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客观条件促使我们必须考虑问题变式的数量;第二,即使将数学学习时间拓展到课堂以外,我们也不可能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变式,我们也没必要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所以,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体验有限变异这样一个过程学会面对未来变异的本领,其实这种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早有体现,如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解有限道题的练习获得解无限道题的能力就是这种理念的早期提法和朴素表达。

2.变式问题的合理性。

由于变式数量的有限性,因此必须选择好的问题进行变式,这里所说的好的问题主要是指:一是问题必须包含合理的变异,所谓的合理,既指形式上的,又指内容上的,还指变异数量上的,形式应是有所变化的,内容应是能够接受的,数量应是恰如其分的;二是问题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再重复的变异,只有这样,有限的问题才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变异,从而就构成有效的问题变式。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变式训练,起到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应该是一名数学教师努力和不断的追求的远大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二十一

2.出示鲸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板书课题:鲸)。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字音重点:哺乳、肺(强调肺字的书写)。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部分字词的讲解。}。

词语理解难点:通过结合人体部位学习。

3.思考一下:鲸和鱼的区别是什么?并看看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4.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2.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

3.课件出示: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完成下表:

说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教师进行总结。

四。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组合作学习研究,为自己选择适当的角色进行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入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预习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9.鲸。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二十二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本次习作是编写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交流,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

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得生动有趣。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评价:你们说得好多童话老师都没看过,老师要向你们学习多看课外书。)(为他的精彩发言喝彩。咱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啊。这个同学真聪明,不仅读明白了童话内容,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的奥秘都能发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地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出示)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的事物当人来写,让他们有魔力。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并且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发现小木偶会哭会笑,陶罐铁罐会争论,小溪还会流泪,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这些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靠的是什么?(想象)你会想象吗?你敢想象吗?(很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一位童话作家梅子涵伯伯,说了这样一番很有意思的话(打出投影——)童话,就像一个太阳,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话了。——梅子涵(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原来童话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童话大王,编写童话。(师生板书)。指导写“编”

二、创设情境,共编童话(10分钟)。

师:孩子们的字写得好,相信你们的童话变得会更好。

1、老师也想编一个童话,你们愿意与我共编童话吗?

2、师生共编童话。(师:看!我的童话人物出场了。)。

预设:我是一只美丽迷人的蝴蝶,穿着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裙子,快乐地飞来飞去,好不自在。

孩子们,我美吗?羡慕我吗?我就知道我美丽的外表可以迷死人,谁都没有我漂亮!不过,现在我要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了,不和你们聊了,拜拜!来点掌声欢送我好吗?(看着你们还依依不舍呢,没关系咱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它一起飞呀。)。

3、指名说(5名)(咱们可以想得更远些吗?比如它飞到大海边看到海豚在比跳高呢!)(师评价:你的想象真神奇啊!孩子,你的想象太美妙了!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啊!你把我们带到那奇妙的地方了!)。

师: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多丰富呀!(板书:想象丰富)(引导一名学生展开来说,师:你的想法多不寻常啊,可以展开来说嘛?)(我想蝴蝶肯定飞过很多地方,碰见了许多新鲜事。)也许它飞呀飞呀,飞到了花丛里,在花丛里翩翩起舞。它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谁呀?(生补充)她兴高采烈地(飞过来)说:“蝴蝶姐姐,你真漂亮!我们一起跳个舞吧!”蝴蝶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傲慢地说:——(生补充)她只好垂头丧气地飞走了。蝴蝶那五彩的翅膀又吸引了谁呢?(它嗡嗡地飞来了,羡慕地说:“蝴蝶姐姐,你简直就是美的化身,我能和你做朋友嘛?”蝴蝶撇了它一眼,冷冷地说:“你也不瞧瞧你那土样,怎么敢跟我做朋友,真是自不量力!”它也难过地飞走了。(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师:蝴蝶看着他们一个个灰溜溜的样子,直感到浑身轻飘飘的,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便不分东西南北地狂舞起来。

突然,她的翅膀扇不动了。孩子们猜猜怎么了?(她睁大眼睛一看,自己竟然被粘在一张蜘蛛网上,一只面目狰狞的蜘蛛正向她爬来。)这时,她好后悔呀——(这就是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童话故事就是要人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从中受到启发的。)。

4、谈谈感受。

生交流(你真会思考!)(你真会发现!)。

师:看来,咱们让童话中的人物说起来了,动起来了,故事就会变得有趣了。(板书:故事有趣)而且一个个童话人物就仿佛从纸上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一样。

三、确定主题,构思童话。(3分钟)。

1、谈话:原来编童话可以这么有趣。你们想试试吗?那么,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哪些事物能成为我们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主人公)呢?(图片)(可能是天天陪伴着我们勤奋耕耘的学习用具,文具盒、钢笔、铅笔之间的故事;可能是郁郁苍苍的森林王国里,兔子与老虎之间的故事;可能是五彩斑斓的海洋世界里,金鱼、虾、螃蟹之间的故事;还可能是湛蓝深远的天空中,小鸟、云儿之间的故事)。

师:是呀!万事万物都可成为我们童话中的主角。

3、指名说。(用简洁的几句话,把故事情节介绍出来。)(看时间,可机动)。

四、轻快音乐,编写童话(17分钟)。

孩子们,你们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新奇有趣的童话王国,(孩子们,我被你们带到了神秘新奇的童话王国,我听到了充满爱心的月亮姐姐帮助星星妹妹寻找快乐的故事,有机智的大雁勇救天鹅的故事,有善良的安妮用魔法帮助小动物的故事,还有松树和小柳树和睦相处的故事。让老师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精彩的情节了。)下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你心中的童话吧!在编之前老师还想送你们个创编小锦囊,帮助你们把童话编得更具吸引力。

出示创编小锦囊: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赋予你童话中的人物超常的魔力,让他们会说、会动、会想、有表情,让情节生动起来。

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赶紧动笔吧,我相信美丽的童话就在你们每个人的笔下。配乐,学生编写,师巡视指导。(师读出写得好的名字和开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以主人公为题,以事件为题,以环境为题,以内容为题,以语言为题)。

五、尽情体验,享受童话(8分钟)(2名学生)。

1、谈话:童话的世界真精彩。你们的笔下,有在哭泣的小树、小河,有淘气的小兔,有英勇的豌豆小王子,有充满正义的太阳公公??一个个故事就像吸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老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自己写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看故事中的童话人物说起来没有,动起来没有。(优美的朗读会让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2、请学生朗读展示习作,师圈画好词好句。评价:这篇童话“奇”在哪里?有趣在哪里?(你们的故事编完了吗?没写好也别着急,听听别人编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3、学生评价(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在哪里?你最欣赏哪里?)。

4、师: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课后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多修改,相信你的故事会更精彩的。改好后,收录在咱们的《班级童话集》中。

六、畅谈感受、鼓励想象(1分钟)。

让整个人类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童话牵着日子的手,

生命就很像童话了。

——梅子涵。

板书: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二十三

以“教育局20xx年教研工作安排意见”为指导,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创建有效课堂”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技能比武为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含课件)现场撰写(制作)”评比活动,促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理论学习、训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扎实开展,成立“教学设计(含课件)现场撰写”评比活动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安排。

评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4个学科组进行。学校层面进行校内分学科组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形式评比,选拔推荐优胜者参加辅导站决赛。辅导站层面以“分学科组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形式开展镇级决赛活动,并评出一、二等奖进行表彰奖励,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共奖励8名。

第一阶段:学校选拔赛(6月13日---6月17日)。

各学校在本校层面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藏语文组心小学)四个学科组,在本学科组内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现场抽签决定授课内容,限时(在90分钟内)完成对指定授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含课件),设计完成后参赛教师现场展示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学校组织评委现进行场评比选拔出优胜者。

各校选拔上报优胜者的具体名额为:

心小学: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各选送1名优胜者参加辅导站决赛;藏语文组在本学校组织评比后将优胜者名单直接报辅导站奖励。

各村学:采取自愿在各自片区完校参加选拔赛。

各校选拔推荐优胜者参加辅导站决赛的名单及参赛学科情况务必于6月17日下午2点前报辅导站。

第二阶段:辅导站决赛(6月21日8:00开始)。

辅导站在小学按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分组进行现场抽签决定授课内容,限时(在90分钟内)完成对指定授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含课件),设计完成后参赛教师现场展示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辅导站组织评委进行现场评比,评选出获奖者。

评分规则及奖励措施:分组对各组参赛选手全体评委现场打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的合计得分的平均值为最终得分,按最终得分的高低排名,各参赛学科组第1名设为一等奖,第2名为二等奖。获奖教学设计将刊登在辅导站出版的教研论坛上,奖励按《教育辅导站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奖惩实施办法》的有关条款执行,并颁发荣誉证书。

1、评委组成:共6人,其中小学三校教导主任3名,辅导站3名。如若评委有自己的教学设计且遇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打分时回避。

2、要求:各评委于6月21日早上7:30分到辅导站报到并准时参加评委会议,有事需请假者提前向辅导站打招呼,无故不准缺席。

3、评分参考标准:

(1)教学设计(80%):目标定位是否正确,教学过程层次是否清楚,教学手段是否合理,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体现教学创新,是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

(2)课件制作(20%):是否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是否紧密结合教学设计,是否有助于教学,媒体运用是否合理,界面是否美观大方,操作使用是否便捷明了等。

1、教学设计(含课件)必须是自己设计、制作,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严禁直接抄袭、下载(不做自己加工处理)或他人替代,如若照搬照抄,一经查实,将取消评比资格。

2、现场教学设计期间将禁止使用通讯工具(手机、在线qq等),以防他人替代。

3、参赛选手教学设计完成后立即打印或复印设计稿一式2份交评委组,供评委交换评审。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案篇二十四

通过看图说话,懂得查字典是自我学习的好方法。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明白一段话。

仔细观察每幅图,把意思连起来写清楚、写明白。

文中插图的课件。

1.激趣,引出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学会了部首查字法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自然引出本次写话的题目。

2.读图,说清大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观察四幅图,说清楚事件大意。

3.观察,说准确。弄清大致事件之后,指导学生逐幅图认真观察,把图中内容说准确。

4.联想,说具体。第三和第四幅图应作为重点,结合学习查字典的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回忆当时情景,说具体。可以说说人物的表情、心情,想象一下人物可能做的事,可能说的话,等等。

5.练说,师生评议。请同学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什么地方说得好,要懂得欣赏,自己可以学习;什么地方说得不对,要给同学指出来,并且告诉大家不要犯相同的毛病。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对学生说得合乎情理又与众不同之处加以肯定,避免千文一面的情况发生。

6.动笔,教师巡视并具体指导。

字典也是老师。

刘明和赵红是同桌还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学习上经常互相帮助。

有一天上自习课,同学们正在津津有味地读课文。突然,刘明发现一个不认识的字,他悄悄问赵红:“赵红,这个字太难了,我不认识,它念什么呀?”“嗯——我也不会。”刘明失望地说:“那我只好去问老师了。”

刘明刚要起身就被赵红拉了回来,赵红说:“不用麻烦老师了,老师就在这儿。”说着就拿出了一本字典。刘明说:“你别和我开玩笑,字典怎么可以当老师呢?”赵红说:“我没和你开玩笑,不信你看!”说着就按部首查字法查到了这个字。刘明惊讶地说:“啊!原来字典也是老师呀!”

从此以后,刘明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老师还常常表扬他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3055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