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模板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4:50:22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模板24篇)
时间:2023-12-05 04:50:22     小编:XY字客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情感的共鸣,也可以是对书中观点的拓展和补充。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提出自己对书中事件发展的看法和疑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每篇读后感都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有些触动人心,有些令人深思,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启发和灵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个性的表达,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写出精彩纷呈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读后感,并从中汲取灵感,开展美好的读书之旅。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一

近日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专著《教育就是唤醒》,如获至宝,感慨良多。书中讲到: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是的,教育应当是幸福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xx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即使我们通过不懈努力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可我们坚信:我们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效果,可是只要不灰心,就会不断走向成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印证了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唤醒孩子,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正如文化是体现为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追求。

新教育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确定“每月一事”,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种棵树开始学会公益、从写日记开始学会自省。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节俭、守规则……这正是孩子们成长的需要。

新教育十大主题活动每一项都主张让孩子参与和体验,这正是秉承了对生命的尊重。缔造完美教室是让每个生命创造奇迹、魅力社团课程是让孩子的生命自由生长。原来,参与过、体验过才会留下痕迹,丰富的课程和生活,才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点亮孩子们的笑脸。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幸福的教育而努力,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二

按照要求,我利用寒假仔细阅读了彭兴顺教授的《教育就是唤醒》,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民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通读下来,我认为不光是唤醒教师,同时还要唤醒家长。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

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为教师,唤醒是教育的手段。面对学生我们要有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尤其是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唤醒也是教育的艺术。面对学生,教师要有一双赏识的眼睛,这样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时时、事事贴近学生,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关调查发现: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因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孩子朝着某个目标奋斗时,还需要我们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而不是冷嘲热讽、指手画脚的旁观。告诉孩子:当一个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梦想,无论做什么,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都能把人生的每一个乐章奏得响亮,这就是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负责,对国家发展、个人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责任感是支持孩子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人格的保证和动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互相沟通,肯定进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可逐渐形成。所有这些,都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而家长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育人育心,浇树浇根。唤醒教师、唤醒家长都是为了唤醒孩子,唤醒他们的责任和良知、唤醒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成就美好的明天,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三

从事护理工作近三十年,在忙碌的工作中,经常会扪心自问,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可为什么现在的病人却越来越难“伺候”?医患矛盾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在感叹,医护工作不好做。

经医院护理部推荐,有幸拜读了张中南教授所著《唤醒护理》一书,读后让我感觉豁然开朗,犹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的护理事业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唤醒护理》这本书主要给了我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秉承人本位护理思想,用心去面对岗位。

作为一名称职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心与体贴都体现在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病人的额头、帮病人掖一下被角、倒杯热水等都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我们和患者的每一次沟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导的作用,而看似平常的聊家常也可以拉近医患关系,也是了解病情心理的有效时机。我们常常抱怨治疗处置工作占用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没有精力去做心理护理,教育指导,生活护理。其实这些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在治疗处置的过程中,为患者减少痛苦和烦恼,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就是我们每一个护理工作的使命。

二.谨记南丁格尔誓言,提供优质服务。

南丁格尔誓言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们要纯洁自爱,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谋病者之福利。

例如:工作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温柔的感谢,一句体贴的问候,都是优质服务的体现。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惫,但再苦再累也不会改变我们服务的志向,因为我们有优秀楷模,有坚定的信念,有南丁格尔精神。我们作为护士能够继承南丁格尔的事业,心中充满着前所未有的豪情!

三.学会相互尊重,和谐医患关系。

还记得,一位年轻护士为病人挂水时候闻到异味,想掀开被子为她清理分泌物,她却大声制止。这时,护士意识到病房门没关。虽然门外没有男性病人,但是老太太依旧要求必须关门。护士离开时,老人家微笑着说:谢谢你。这让护士既内疚,又感动。尊重是相互的,每一位患者心理都是脆弱的,这都需要我们去关怀。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静静地倾听,都可能让病患心有所动。

护士姐妹们,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我们能够通过日常的工作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痛,理应为之自豪和骄傲!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四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成长,教师快乐。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三是有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

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

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

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

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五

谈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而要避免不学无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诚哉斯言!

目今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者寡矣!浮躁的社会,物欲的大比拼。果有潜心读书钻研者,却大多会被视为另类,不为他人所容。尝记访学英伦之时,借住一当地人家,进门首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依墙而立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厚薄不一,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而房主人——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英国老兵,仍每天坚持阅读,认真做批注,在我归国之前,还赠我一本有关中世纪历史的典籍作为纪念。我每天出门上课坐公交,发现车上乘客都是"低头一族",但是大家不是在玩手机看视频,而多是在读书看报纸。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观之,此言不虚也。

我们生活中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淘汰更新速度一日千里。如果不能坚持每天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不断摄取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知识养分,何谈教书育人?恐怕自己先要被大浪淘沙了。

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中华教育的千秋伟业添砖加瓦!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六

利用寒假和开学两周的时间看完《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下面结合我在书中看到的经典的话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着每一句话: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看到这句话,我就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做到这些?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班内往往一天都会有多次违纪,几乎天天被通报,天天看着这些违纪刚开始还自我安慰:没事,孩子么终归是孩子,如果不说不闹天天闷在教师宿舍里那还叫孩子么?会原谅他们,细心地问问为什么违纪啊,以后不能在违纪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往往一个宿舍每天都有违纪,长期这样在好脾气的人也会急了。或许还有第二种可能,违纪就违纪,虱子多了不咬人,随他去吧。想想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可取,不过我们能怎么办呢?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想得开了,分和钱都没学生们的成长重要,还是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2、在把孩子当孩子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还有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们也常说:小时不蹭,长大了没用。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烧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时自己垒的土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垒出来。春天,自己扎风筝,用废旧的塑料布扎八角风筝;夏天,扛着梯子到处掏鸟窝;秋天,那是收获的季节,掰棒子,烧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鞭炮是放不起,我们自制洋火枪。虽然时时都伴随着危险,但童年却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童年,他们成长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成熟,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错过了动手操作的好时机,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电脑和作业。

3、把自己当孩子部分,陶行知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儿,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老师和学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是朋友,是玩伴。看完书现在想想有时我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到操场上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和他们一块儿跑步,一块儿做操,一块儿做游戏。累了会躺在塑胶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这是会有许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用假草皮叶子挠我的鼻子,我不会生气,因为那时我感觉我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军训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唱歌,拔河比赛时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努力,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多和孩子们玩玩儿,我感觉有一颗童心不会变老。

4、在赏识孩子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很久,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会刺痛他的心,或许他会记你很久。我有这样的记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我因为一道物理题不会,满怀期望的去问物理老师,可是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说:刚讲过的题还不会,你刚才在干嘛了?就是这一巴掌和这一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没有了兴趣,物理成为我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习的最大短板。

5、关注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记得与学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往往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亲近老师。

许广瑞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她的存在影响到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上一学期我们斗了很久,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考试前的一周,因为他的一次错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们谈了整整一节课。谈完以后我写了一篇博文《我努力,我改变,我优秀》下面分享一下:

班级内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困惑我一个学期了,他的名字叫许广瑞。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在新疆建立了一个工厂,这样,父亲常年在外很少有回家照顾孩子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爱,父爱是严肃、刚强、博大精深的。缺少了父爱孩子就会缺少责任心,缺少担当。许广瑞的小学是从贵族学校开始的,那里的学生比较少,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放松,这样学生们就又少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下半年,许广瑞转学到了市实验小学。在那里他生活的也不是很快乐,因为,他回忆说班里一有什么违纪或不好的事情,老师首先要找到他。在这种长期的重复强化下,许广瑞慢慢的也开始认为:我就是一个搞怪的孩子,我应该用这样的方式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现在想想我这一学期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其实我的各种惩罚同样是在对他错误的强化,让他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遵守纪律的调皮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头脑聪明,反应快,特别是数学学习非常优秀;在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的规定好自己的时间,学习、练字、读书,他可以连续两小时沉浸在书中。练字的时候非常认真,这两点我很难做到;可以很耐心的照顾自己的妹妹,虽然有时候也缺乏耐心去教妹妹画画,但还是比较负责的;从小在母亲的督导下已经变得很优秀,我想只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他还没有真正的适应。写到这里我有一种家访的冲动,真想去看看许广瑞的家,看看他生活的环境,或许他更适合在一个独处的环境中学习。

对许广瑞教育的改变是从上周六开始有计划的。周六我去了姑父家,他是一名政治老师同时担任学校的心理辅导师,我认真地请教了一下,大体说明了情况,从中了解到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缺少了责任感,担当的意识,这一个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个目标,慢慢的进行改变。

回想一下,其实许广瑞也不是那么不讨人喜欢,虽然和同学们相处的不是很融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支持他。在以前的教育过程中我对他实行过惩罚,他从来没有和我顶过嘴,都是很认真的去完成没有怨言;我也认真的和他交流过,我们的谈心很愉快,有时候可以交流两节课;我还把他写的字贴到我的办公室,以此来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很在意他;班里的板报我会征求他的意见,所有的大字板书都是由他完成,也给他很大的信心。多种的教育方式下,我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昨天晚上自习课,许广瑞又违纪了我是带着火进的教室,但是见到他脸上、手上的墨水,画得像小猫一样,差点没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我带他到我办公室用香皂和温水亲自给他洗干净,整个过程他都非常老实,任我摆弄。洗完以后让他照照镜子,慢慢的他笑了。或许已经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他的心灵,我想是我的行为打动了他。我们共同练了两节课的字,最后我们认真的制订了寒假和下学期的目标,因为许广瑞写字认真好看,班里写奖状的任务我也交给了他。在写奖状的过程中,许广瑞轻轻地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有奖状?我说:现在不行,这不是施舍的来的,需要你付出努力,相信你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下学期就可以赢得属于自己的奖状了。他肯定的点点头,我想这事成了,相信下学期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许广瑞。

昨天晚上我就和许广瑞说:当你静下来的时候非常可爱。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细心的去观察。当然,班里有这么多的孩子,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细心观察,总有遗漏的,可能更多的爱给了调皮的孩子,忽略了老实听话的孩子。每一级孩子毕业后留在老师印象中的往往是调皮的孩子和表现优秀的孩子,或许我们应该平均去分配我们的爱了,给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七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即唤醒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八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20xx字读后感教育就是唤醒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现在,教育似乎是人人都看得见,人人都懂得的社会现象,对教育,可以说人人都有发言权。但是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要怎样才能获得成果?并不是人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教育以培养人为己任,那就该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服务。教育学实际上涉及的面很广,也很宽泛,当我们在研究教育是什么的时候,亦可以联系上社会学、哲学的范畴。对于我本人而言,更倾向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的科学”,教育作为“育人的活动”,两者建立成教育人类学。而此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研究的范围也很广,有关它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美。

国学。

者认为,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应用人类学知识来研究教育的科学。而哲学教育人类学认为是一门应用从人类学角度来探讨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的关系的科学。罗特在其名著《教育人类学》中下的定义是“教育人类学是探讨由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和精神改变的一门学问。”无论如何定义,它真正体现了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1972年的富尔报告《学会生存》正式确定了原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处长保罗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在经济方面,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的总量急剧增长,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和贸易竞争地区化、集团化不断增强。而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少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如此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挑战,挑战已远远超过了个人、地方和一个国家,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方面,如大气变化,酸雨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必须依靠全球力量共同解决。于是倡导“全球合作精神”,即生态推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负有培养未来一代又一代新人具有面向这些挑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素质和能力的使命。要教育青年一代关心这些全球性问题,培养他们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也“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

2、第三张通行证——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等人提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人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他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见而不总是依赖他人。”

“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都蓄养这种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是“可学而不可教的技能,只能在做中学”。学校的教育可为此打基础,是年轻一代学会学习。

3、人权教育。

被剥削、被遗弃、被折磨......每年国际大赦组织的报告向我们描述了男人、女人,甚至孩子们在精神上以及肉体上受到这种痛苦。他们遭受到非人道的对待,乃至常常被处死。

尽管国际大赦组织在揭露,国际的良知在抗争,暴虐仍然存在。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如《世界人权宣言〉等。但却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教育的缺少也是重要原因致意。例如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所国际人权学院,承担全世界教育者的培训,收集一切必要的文件,提供适应各种文化习俗的教育辅助手段。使懂得尊重、爱护。毕竟人权不是呼吁而来的,而是真正体现的。重视人权教育显然是必要的。

4、发展个性。

自有教育以来,人们世世代代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亦即发展的个性。个性的基本涵意是:个性是声而具有和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次是就广义而言的。如果就狭义来说,则个性仅指稳定的心理特点而言的。即个性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而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需要。它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求性和占有性的倾向,由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三个层次构成。二是兴趣。它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的内在趋向性与内在先则性的表现;从其发展看,可划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三是只了,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是认识活动的“积淀物”。四是能力。它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先天因素在其表现和形成中占主要地位。最后是性格。它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由现实态度、心理特征和活动方式三个层次构成。如此看来,发展个性特征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除了以上4点以外,教育还应时跟时代的步伐,加入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如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等。教育以人为本,应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传统的教育局限与学校教育,而今的的教育应是社会化的,应大力提倡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讲究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如此,新世纪的世界必定是属于我们的,属于中国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

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九

暑假期间,我有幸静心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才乐于接受你的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xxx。

20xx年5月。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一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

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

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

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

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

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

学生成长,教师快乐。

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

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

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

'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

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

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

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

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是有

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

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

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

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

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这段话是彭兴顺老师在《教育就是唤醒》自序中所言,深受感动,唤醒了内心对教育的渴望。

阅读此书,其中对于“如何成为名师“感受最深。

下面从“关于读书、关于从教”两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关于读书

所有成功的人士都离不开读书、学习、反思,这是最近耳濡目染励志个案得出的一个共同点。

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收藏和阅读数量的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书籍,是不可思议的。

新东方合伙人之一王强在《读书改变人生》一文中提到:他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他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第一,一定要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

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

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

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

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

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

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的确!“书到用时方恨少”!最近在写自己的硕士论文时,着实感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可谓则亦此!对于许多问题,不知从何谈起,其内含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挖掘与延伸,故此,虽认真努力,但也无法深钻,并享受到研究的快乐!可悲!

二、关于从教

在书中,作者关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不止一次提到“智慧”和“思维”二字,我想这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必备的,也是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获取的。

要做到这两点,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

(一)变思维

国际公认的教育技术领头人alan认为:在全球经济化时代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的孩子具备以下三种技能:一是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二是需要从幼儿园开始教学生学会全球交流。

三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导向,并懂得如何不断组织自己的学习。

要培养孩子这些技能,我们要改变以往 “不敢、不愿、不会”的“三不”情绪,有冲动没行动的学习态度,敢于尝试,敢于失败。

在日常教学中,我能运用phonic、先学后教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律;对以往单一、有趣游戏进行改造,朝着有趣有效的方向努力,发挥游戏的最大效益;不惜放慢教学进度,提供多种情景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语用功能;调整教材内容,通过文本再构,整合知识,通过语篇输出,建立系统学习体系……对于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自己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尝试,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会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行动背后的理论根源,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如阅读《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明白phonics教学实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和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就能自如的阅读。

又如阅读《为思维而教》,明白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引起学生的思维,再让其有新的创造。

又如百度搜寻相关“文本再构”的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二

《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写的。让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即唤醒读后感,了解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吧!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

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

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

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

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

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

学生成长,教师快乐。

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

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

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

'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

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

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

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

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是有

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

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

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

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

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

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

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划、管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地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可以通过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甚至通过他人进行。

而这个他人不一定是教育者,因为教育者是以改变他人的观念、素质、能力为目的而传递信息的。

凡是接收到其信息,并且是其传递意向的人是其教育对象。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碰到问题学生是每个老师都碰到的问题。

如何让这些问题生不成为问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阅读了《教育即唤醒——走进问题学生》一书。

看了书名,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细细浏览目录页。

因为作为小学任课教师,在将来总会面对一些“问题学生”,多少总会愁眉苦脸,束手无策。

既然有一本针对性的图书在手,那多少也能从中借鉴些方法。

通读全书,让我感触最多的还是作者的第一篇《蒲公英的约定》。

作者用了43页的篇幅详细记叙了自己作为四(5)班的班主任与问题生徐龙之间的相处、相惜之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改变这名孩子身上原来冷谈、漠不关心、爱胡闹的缺点,让他逐渐成为一名有学习欲望、受老师喜欢、让同学爱戴的孩子。

徐龙的变化,离不开杨聪老师的付出与关注。

原本,这是一名让前任班主任头疼不已的“坏”孩子,他处在班级的边缘状态。

由于本身学科成绩的薄弱让他既不能融入课堂的学习,也成为班级同学眼中的“另类”。

可是,杨聪老师并没有放弃这名孩子,他秉持着“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点”的原则用心关注这名特殊孩子,先从情感上让徐龙对自己不畏惧、不敌对,得到孩子的信任。

杨老师又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借书、检查作业、助教等方法让徐龙尽可能地参与班级的活动中,而非游离于集体之外。

这样做,能让这名不受关爱的孩子在班级中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关注,并能在集体中体现自我价值。

如此正面引导与鼓励,孩子渐渐地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

不管徐龙完成的试卷量有多少,正确率有多高,是不是抄袭的……在杨老师心中,这些都是徐龙的进步。

因而,杨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在徐龙的试卷上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字。

这也让我感受到,问题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自己的个性,想法所造成的,所以做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发挥自己老师的一份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去接受那些“问题学生”的缺点,在接受的同时挖掘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造成现在这样的原因,在融入他们耐心情感之后,学着微笑面对他们不是犯得错误,耐心指导他们不会的题目,鼓励他们学会和别人交流,默默支持他的行动,用语言和肢体无声的向他们传递自己对他们的信心和认同,我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根源来源于他们的自卑和害怕与世界接触的抗拒心理。

一旦捅破那一层薄纸,那么他们终将发现世界的美好,学习的快乐,他们中奖成为我们的一份子!……而杨老师也完美的像我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且我应该坚持下去的!正如同杨老师与徐龙间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牢牢植根于彼此心底。

让我羡慕的同时又充满敬佩。

因为现在这样的和谐实在是凤毛麟角!但让我感到可惜的是,徐龙答应杨老师的三个约定只完成了两件:给杨老师打电话,写一封信给杨老师。

唯独《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诗没有背诵给杨老师听。

小县村落中的一场台风刮散了这首诗,让这名孩子永远留存在杨老师的心里……

对于这本书,这篇文章是让我感动如初的,徐龙的样子好似慢慢印入我的脑海中,仿佛我也见证了这名孩子的变化。

特别对于杨老师,在班级里60名学生中,持续不断地给予问题生关注与肯定,是相当不易的。

这源于老师对学生的一份源源不断的坚持不懈的爱。

可是,本书的篇章编纂处理也有让我失望的地方。

除了前两篇以外,其他的8篇文章与“问题生”只有些许联系,更多的是杨聪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宝贵的思考对我今后的教师生涯也提供了不少动力和应对方案!我只能说: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杨聪老师,但是教育界却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出现更多的老师,我们并不能只将杨老师当成英雄一样无时无刻的瞻仰他的耐心,敬佩他那伟大的爱,同时我们也要将他作为竞争对手,学习他的优点,搭配自身的优势,使自己超越他,成为另一个伟大的人民教师!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不是吗?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将能够办成这样的学校:在我们的眼中,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如此重要。

我们顺应每个学生的禀赋,肯定和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

在这个温馨的学习社区里,我们坚持以善良培育善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社会的适应,对生命的珍视。

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总会有一些学生让老师觉得力不从心,也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的问题,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看了杨聪老师的这本书。

杨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自己在面对各种问题学生时的做法和效果。

比如:与老师有敌对心理的徐龙同学,从自卑、冷漠转变为愿意融入班级,能够向老师打开心扉。

又如:让不喜欢作为的彭相栋同学慢慢对作文有兴趣,能够用文字表现真实的生活,并能够做到言之有物,真情实感。

从字里行间中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杨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好老师。

他的教育方式不是用简单的严厉批评或贴标签式的警戒来强制学生改过自新,也不是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被动地被灌输道理。

杨老师把自己的教育融汇乃至隐匿在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使学生产生思想斗争,真切地感受到不良行为给自身带来的难堪和自我价值的贬低,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地受教育变成了自主自觉地自我教育。

这样的方式虽然迂回,不能直接看到效果,但能避免老师与学生正面的冲突,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减少了以暴制暴、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

这样的教育方式长期实施能有效地改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这也给了我不少的启发,而这种教育方式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用心用情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作为老师我自认为也是对学生用心用情,可当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牵制了大部分的精力,而这些精力换来的效果往往短暂的很,学生下节课或下一分钟有变回老样子,这时要有耐心就很不容易了。

书中也算是打开了一个心结让老师释然,杨老师的态度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或愉快感受虽是短暂的,也比无所作为来得积极,因为要改变一个问题学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仍要乐此不疲地捕捉每一个可能影响学生的机会。

作为美术老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始终在寻找其中更多能与美术教学相关的方法。

比如,杨老师提倡用记日记的方式来锻炼作文的能力,我想美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画生活中的故事或心情、景物或人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的方式和材料:漫画或写生的,线描或水彩的,这样既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学生也能从中学会观察生活,不会觉得没东西可画,不知从何画起。

希望学生能从这一次次的习作中学会另一项和可以和写作相媲美的表达方式,画着画着也就会画了。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三

护理职业的不平凡,见于平凡,平凡中,更显不凡!初拿到这本书,一口气读完,感触颇深!如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而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法律意识也大大增强。当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众所周知,护理,在医疗活动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分量。

这本书是出于一位高年资医学专家之手,是一名医生对护理的诠释,我想也更多的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与期望,当然也是广大患者对护士的期望,所以作为一名护士和管理者,我深深意识到,“改变”迫在眉睫!前些年,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更多的是满足患者一些生活的需要和人文关怀。但近几年,各家医院也纷纷效仿,好像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也遇到了瓶颈,虽然也一如既往的在做,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唤醒护理,给了我们许多切实的答案和实施方法,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把优质护理服务顺利的开展下去,我们必须把护理工作聚焦在医疗安全、治疗效果、病人感受和护士的积极性上来,而且要既懂,又做,还要会做。

这本书对我触动很深,我将再一次仔细学习,并要求科室护士人人学习,首先将一些拿来就能用的东西应用起来,如“操作过程中与病人交谈、敲门进入病房、无所不在的教育指导、身心兼治的心理护理”等;再进一步着手从个性化护理、护理流程、护理记录、延伸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进,并争取有较大的突破!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四

真爱是面对妈妈的唠叨,默默承受,因为那里有殷殷期盼;真爱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勇敢承担,因为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爱是面对弱小的深深同情,甚至是伸出援助之手;真爱是对自然的敬畏,甚至细心呵护花草;真爱是面对强盗的一声怒吼,那里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真爱是面对虚伪的一声呐喊,那里蕴含着对真理的呼唤。

学会爱吧,可敬天下父母心;学会爱吧,回报老师的深情;学会爱吧,你的爱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五

寒假的时候读了彭兴顺老师的书《教育就是唤醒》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如何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如何成为名师,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等等。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要让自己成为发展型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创造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文中举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例子,介绍魏老师仅用六年成为特级教师的成功秘诀,就是“边学边研究”。

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重复式就是用同一种方式日复一日的做事情,没有思考和提高,虚度光阴。而科研式则是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好、更巧、劳动效率更高。这句话打动我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干得更好、更巧和劳动效率更高。”,而是“昨天”这一个词。虽然我是读师范的,但是毕业后的两年因为从事别的工作,而脱离了学校的环境氛围和老师的岗位。等我重新回到学校当老师,心里其实没有底气和自信,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我很困惑也茫然失措。迫切地想让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让工作走上正轨,焦急地想要提高自己更方面能力好胜任这份工作。在很多书籍、网络文章或者讲座上面我都听过要努力奋斗要让自己更优秀更强大,当时看完听完的确会有一时的感概想要做点什么,可是总觉得以现在的状态,优秀离我好远,可望不可即,所以通常都是没有多久热情就冷却下来,要让自己变优秀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加上“昨天”这一个词之后瞬间就觉得只要比昨天更好,那我就有进步了,每一个今天比昨天有进步,那我岂不是在一天天一步步地在慢慢靠近优秀?要我一步登天很难,但是一天改变一点东西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可以做到什么?今天讲课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语言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比昨天更自然;板书要比昨天更富启发性;学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我还可以今天比昨天多表扬一个学生,今天比昨天多跟一位家长沟通,今天比昨天我早一点备完课,今天比昨天我多指导一个学生……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的座右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都给我慢慢地淡忘了,现在又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依然被感动了。想起以前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进步了吗?在前进的时候,也需要偶尔回头看。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六

读过此书后,感觉到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一、科学的质量观:

1、追求可持续的质量——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追求整体的质量——面向每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

3、追求和谐的质量——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发展的,但一定要协调发展。

二、多元的人才观:

语言智力、数理智力、节奏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有一首诗写到:骏马能历险,犁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对于学生,不必强求。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三、发展的智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我很喜欢书中写到的这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座小镇,有一个家长、老师和学校几乎都要放弃了的班级里,一个叫菲拉的女老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正是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们的命运。许多孩子后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这个故事适合讲给学生们听一听,特别是那些对自已、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们,也许这个故事真得可以改变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命运。

我们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前途,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金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他闪光;学生是矿石,就将他锻造成钢铁;学生是泥巴,就将他烧制成砖瓦。这样,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就能实现让每一粒种子都破土发芽,让每一株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自由开放,让每一颗果实都吐露芬芳。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七

《教育即唤醒》是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杨聪老师的教育手记。

一位比我还小三岁的老师教育上却比我有思想的多。

他觉得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 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

让我深受感动。

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利用寒假和开学两周的时间看完《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

下面结合我在书中看到的经典的话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着每一句话: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看到这句话,我就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做到这些?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班内往往一天都会有多次违纪,几乎天天被通报,天天看着这些违纪刚开始还自我安慰:没事,孩子么终归是孩子,如果不说不闹天天闷在教师宿舍里那还叫孩子么?会原谅他们,细心地问问为什么违纪啊,以后不能在违纪了。

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往往一个宿舍每天都有违纪,长期这样在好脾气的人也会急了。

或许还有第二种可能,违纪就违纪,虱子多了不咬人,随他去吧。

想想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可取,不过我们能怎么办呢?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想得开了,分和钱都没学生们的成长重要,还是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2、在把孩子当孩子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还有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

丁玲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是啊老人们也常说:小时不蹭,长大了没用。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烧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时自己垒的土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垒出来。

春天,自己扎风筝,用废旧的塑料布扎八角风筝;夏天,扛着梯子到处掏鸟窝;秋天,那是收获的季节,掰棒子,烧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鞭炮是放不起,我们自制洋火枪。

虽然时时都伴随着危险,但童年却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童年,他们成长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

在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成熟,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在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错过了动手操作的好时机,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电脑和作业。

3、把自己当孩子部分,陶行知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儿,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老师和学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是朋友,是玩伴。

看完书现在想想有时我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到操场上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和他们一块儿跑步,一块儿做操,一块儿做游戏。

累了会躺在塑胶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这是会有许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用假草皮叶子挠我的鼻子,我不会生气,因为那时我感觉我也变成了一个孩子。

军训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唱歌,拔河比赛时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努力,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多和孩子们玩玩儿,我感觉有一颗童心不会变老。

4、在赏识孩子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很久,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会刺痛他的心,或许他会记你很久。

我有这样的记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我因为一道物理题不会,满怀期望的去问物理老师,可是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说:刚讲过的题还不会,你刚才在干嘛了?就是这一巴掌和这一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没有了兴趣,物理成为我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习的最大短板。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孩子们。

因为,尊重、信任、理解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而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往往比惩罚更为强烈。

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孩子们的小错误我会报以宽容的态度去进行处理,减少惩罚。

5、关注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记得与学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往往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亲近老师。

许广瑞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她的存在影响到了全班同学的学习。

上一学期我们斗了很久,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考试前的一周,因为他的一次错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们谈了整整一节课。

谈完以后我写了一篇博文《我努力,我改变,我优秀》下面分享一下:

班级内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困惑我一个学期了,他的名字叫许广瑞。

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在新疆建立了一个工厂,这样,父亲常年在外很少有回家照顾孩子的机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爱,父爱是严肃、刚强、博大精深的。

缺少了父爱孩子就会缺少责任心,缺少担当。

许广瑞的小学是从贵族学校开始的,那里的学生比较少,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放松,这样学生们就又少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在小学四年级下半年,许广瑞转学到了市实验小学。

在那里他生活的也不是很快乐,因为,他回忆说班里一有什么违纪或不好的事情,老师首先要找到他。

在这种长期的重复强化下,许广瑞慢慢的也开始认为:我就是一个搞怪的孩子,我应该用这样的方式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现在想想我这一学期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其实我的各种惩罚同样是在对他错误的强化,让他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遵守纪律的调皮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头脑聪明,反应快,特别是数学学习非常优秀;在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的规定好自己的时间,学习、练字、读书,他可以连续两小时沉浸在书中。

练字的时候非常认真,这两点我很难做到;可以很耐心的照顾自己的妹妹,虽然有时候也缺乏耐心去教妹妹画画,但还是比较负责的;从小在母亲的督导下已经变得很优秀,我想只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他还没有真正的适应。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家访的冲动,真想去看看许广瑞的家,看看他生活的环境,或许他更适合在一个独处的环境中学习。

对许广瑞教育的改变是从上周六开始有计划的。

周六我去了姑父家,他是一名政治老师同时担任学校的心理辅导师,我认真地请教了一下,大体说明了情况,从中了解到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缺少了责任感,担当的意识,这一个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个目标,慢慢的进行改变。

回想一下,其实许广瑞也不是那么不讨人喜欢,虽然和同学们相处的不是很融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支持他。

在以前的教育过程中我对他实行过惩罚,他从来没有和我顶过嘴,都是很认真的去完成没有怨言;我也认真的和他交流过,我们的谈心很愉快,有时候可以交流两节课;我还把他写的字贴到我的办公室,以此来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很在意他;班里的板报我会征求他的意见,所有的大字板书都是由他完成,也给他很大的信心。

多种的教育方式下,我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昨天晚上自习课,许广瑞又违纪了我是带着火进的教室,但是见到他脸上、手上的墨水,画得像小猫一样,差点没笑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我带他到我办公室用香皂和温水亲自给他洗干净,整个过程他都非常老实,任我摆弄。

洗完以后让他照照镜子,慢慢的他笑了。

或许已经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他的心灵,我想是我的行为打动了他。

我们共同练了两节课的字,最后我们认真的制订了寒假和下学期的目标,因为许广瑞写字认真好看,班里写奖状的任务我也交给了他。

在写奖状的过程中,许广瑞轻轻地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有奖状?我说:现在不行,这不是施舍的来的,需要你付出努力,相信你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下学期就可以赢得属于自己的奖状了。

他肯定的点点头,我想这事成了,相信下学期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许广瑞。

昨天晚上我就和许广瑞说:当你静下来的时候非常可爱。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细心的去观察。

当然,班里有这么多的孩子,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细心观察,总有遗漏的,可能更多的爱给了调皮的孩子,忽略了老实听话的孩子。

每一级孩子毕业后留在老师印象中的往往是调皮的孩子和表现优秀的孩子,或许我们应该平均去分配我们的爱了,给每一个孩子。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按照要求,我利用寒假仔细阅读了彭兴顺教授的《教育就是唤醒》,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民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

通读下来,我认为不光是唤醒教师,同时还要唤醒家长。

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

一、唤醒教师

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为教师,唤醒是教育的手段。

面对学生我们要有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

尤其是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唤醒也是教育的艺术。

面对学生,教师要有一双赏识的眼睛,这样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时时、事事贴近学生,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二、唤醒家长

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关调查发现: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因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当孩子朝着某个目标奋斗时,还需要我们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而不是冷嘲热讽、指手画脚的旁观。

告诉孩子:当一个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梦想,无论做什么,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都能把人生的每一个乐章奏得响亮,这就是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

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负责,对国家发展、个人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责任感是支持孩子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人格的保证和动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互相沟通,肯定进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可逐渐形成。

所有这些,都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

而家长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育人育心,浇树浇根。

唤醒教师、唤醒家长都是为了唤醒孩子,唤醒他们的责任和良知、唤醒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成就美好的明天,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八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十九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成长,教师快乐。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二十

读完这本书后,细细想来,收获颇多。“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这两句话是第一层次,虽然是第一层次但却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两句话强调了学生首先要相信自己能行,并且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才能达到“我能行”的境界。

由这两句话联想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情况。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那么要求培养的学生也就是各方面都有良好素质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朱永新教授说过,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要摧毁一个人就是摧毁一个人的自信。一个有着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容易成功的,生活也更容易感到幸福。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即使是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也往往会缺乏信心。记得这次考试前,我跟班级里的部分后进生谈话,想让他们定一下期末考试的目标,这些孩子中有几个叫我不用担心他们,他们这次考试肯定会考好的,看起来十分有自信心,但是在考试成绩出来后,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很差。这种现象在现在的学生中也十分普遍,表面看起来十分有信心,有着自己的目标,有所追求,这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光想不练是没有用的,目标只停留在口头上,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的,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必定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当然有些学生有目标,但是不去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我们要给予他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支持他们,尤其对于那些做了之后失败的学生,这种时候不应该去责备他们,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理由,不能让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要鼓励他重新再站起来,不要放弃,应该要相信自己。

那么当学生在受到鼓励之后,部分学生会燃起斗志,奋发图强努力去争取成功,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管你怎么鼓励他,他嘴巴里说自己怎么怎么有信心,但是什么都不干,一点也不努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学生以前也努力过,但是努力了之后还是失败,觉得努力跟不努力对自己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分别,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该鼓励他们,其次应该是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树立自信的观念。不能小看这第一次的成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可能就是通过这次成功而重获新生,给予他们莫大的帮助。

自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饶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带领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二十一

读过此书后,感觉到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1、追求可持续的质量——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追求整体的质量——面向每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

3、追求和谐的质量——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发展的,但一定要协调发展。

语言智力、数理智力、节奏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有一首诗写到:骏马能历险,犁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对于学生,不必强求。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我很喜欢书中写到的这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座小镇,有一个家长、老师和学校几乎都要放弃了的班级里,一个叫菲拉的女老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正是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们的命运。许多孩子后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这个故事适合讲给学生们听一听,特别是那些对自已、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们,也许这个故事真得可以改变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命运。

我们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前途,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金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他闪光;学生是矿石,就将他锻造成钢铁;学生是泥巴,就将他烧制成砖瓦。这样,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就能实现让每一粒种子都破土发芽,让每一株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自由开放,让每一颗果实都吐露芬芳。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二十二

最近我仔细的阅读了《唤醒护理》这本书感触颇深。是的,现在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过度治疗占用时间,专业技能发展不尽人意,护士积极性受挫,医护配合被动机械,护理排班粗放僵化,护理收费远低成本??这就是现在的护理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改善达到理想化的程度或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感慨的同时也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更清楚的看到工作的方向、体会到了辛勤工作的意义、意识到生命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护理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等。记得每一次给学生做岗前教育,我都会给她们说:“别人认为我们只会打针发药,也是我们自身不努力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木偶,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呢?比如说有的时候是不用使用药物只需几句简单的疏导就能解决问题的,可是那几句简单的疏导都非得医生亲自出马才能搞定,你说人家医生和病人又该怎么评价我们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我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需要药物就能解决的问题,医生搞不定的我都能去搞定,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本事,这样的本事源于什么,那就是不断的学习,如果你自己都认为你就会打针输液算了,那还想要别人怎么抬高你?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一个那么简单的打针输液我们做好了吗?我们的技术水平达到了治疗的需要吗?”

虽然现在过度的治疗花费了我们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为病人做些什么。在治疗操作的时候,顺带和病人沟通,细心地观察病人。我常给我的同事们说:“我们护士在病房里要眼观六面,耳听八方,将病房内所有病人的情况尽收眼底,记在心里。跑一趟路解决一病房病人的需要和跑一趟路解决一个病人的需要然后一趟趟的跑,哪一种节约时间和体力?”我们护士既然时间紧迫,就要学会利用时间。

所有读完这本书的人,肯定都有自己的领悟,我觉得作为“白衣天使”的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学好本领,利用好时间。真正的去做一个患者的守护神,让病人及家属放心;做一个病人知心人,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倾听、一个安抚让病人感到亲切,消除紧张焦虑与不安情绪;做一个健康的宣传员,宣教与指导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做一个护理的有心人,用我们敏锐的双眼细心地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病情的变化,防患于未然;更要做一个护理的坚守者,坚守护理事业,潜心专研业务,提高专业技能;关心患者健康,做好各项护理,在平凡的护士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二十三

利用寒假期间我终于有空静下心来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结合自己这一学年的实际,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每一章节传递着教育的伟大,“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篇二十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文中举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例子,介绍魏老师仅用六年成为特级教师的成功秘诀,就是“边学边研究”。

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重复式就是用同一种方式日复一日的做事情,没有思考和提高,虚度光阴。而科研式则是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好、更巧、劳动效率更高。这句话打动我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干得更好、更巧和劳动效率更高。”,而是“昨天”这一个词。虽然我是读师范的,但是毕业后的两年因为从事别的工作,而脱离了学校的环境氛围和老师的岗位。等我重新回到学校当老师,心里其实没有底气和自信,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我很困惑也茫然失措。迫切地想让自己尽快的适应环境,让工作走上正轨,焦急地想要提高自己更方面能力好胜任这份工作。在很多书籍、网络文章或者讲座上面我都听过要努力奋斗要让自己更优秀更强大,当时看完听完的确会有一时的感概想要做点什么,可是总觉得以现在的状态,优秀离我好远,可望不可即,所以通常都是没有多久热情就冷却下来,要让自己变优秀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加上“昨天”这一个词之后瞬间就觉得只要比昨天更好,那我就有进步了,每一个今天比昨天有进步,那我岂不是在一天天一步步地在慢慢靠近优秀?要我一步登天很难,但是一天改变一点东西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可以做到什么?今天讲课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语言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比昨天更自然;板书要比昨天更富启发性;学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我还可以今天比昨天多表扬一个学生,今天比昨天多跟一位家长沟通,今天比昨天我早一点备完课,今天比昨天我多指导一个学生……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的座右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都给我慢慢地淡忘了,现在又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依然被感动了。想起以前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进步了吗?在前进的时候,也需要偶尔回头看。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3178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