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5:49:17
细胞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时间:2023-12-05 05:49:17     小编:QJ墨客

奖状是对个人或团体在某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或贡献的一种正式表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整体把握能力,将过去的经验进行全面梳理。"收集整理的写作范文集。

细胞教学设计篇一

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并能与外界环境区分开。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以及成分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能够与健康联系起来,注意日常生活的防范。

【重点】。

内环境的概念,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难点】。

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环节一、导入新课。

引导得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可以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并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再次提问,血细胞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明白了。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内环境概念以及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大家回忆生活中的实例,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思考水泡中的液体是什么?

其实水泡中的液体是体液中的一种。那么体液是什么?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思考血液是否为体液?

血液并不全是体液,体液包括细胞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现在请大家在5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细胞外液三者的存在部位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刚才的问题,对于正确与否,一起来先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观看多媒体上播放的动态图,图中血液在不断流动,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以及淋巴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根据自己刚才看课本的理解并结合视频,尝试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的外界环境人们将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三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点有2个:都是液体环境,成分相似。

不同点有3个:其中生活的细胞不同,三者所处环境不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其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余两种细胞外液)。

环节三: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回顾导入的问题,手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

接着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由发挥。总结并解释: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症状称为水肿。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针对其中一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进行分析。正常毛细血管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na+、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例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已经学习完成了,请一位同学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作业。内环境究竟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课后思考,下节课进行交流。

细胞教学设计篇二

1.知识目标:

1.1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条件及其应用;

1.2简述克隆动物的概念含义和基本原理

1.3简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以及应用前景

1.4简述细胞融合的方法过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

1.5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2.能力目标:

2.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2.3通过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3.1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

3.2明确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举例说出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刻、透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

(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

(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中要注意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这两个概念。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打好基础。

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一样吗?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的主题。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多利羊”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对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本节教材“积极思维”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讨论。

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教师要讲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以便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上来。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教学,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突出从问题入手的思路,先介绍医疗实践中仅靠细胞培养难以获得大量抗体,然后,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要把科学家在研制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过大胆的想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和亮点,使学生在获得单克隆抗体知识的同时,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克隆羊“多利”的复制品

克隆羊多利重生

这4只克隆羊在遗传上与多莉毫无差异。多莉诞生于14年前,是第一个使用成熟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

克隆羊多莉(dolly)已经获得“重生”。最初进行此项克隆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又培育出4只克隆羊,被形象地称之为“dollies”(多莉的复数)。它们是多莉的复制品,在遗传上与多莉丝毫不差,多莉在7年前离开这个世界。

细胞教学设计篇三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名人,成为伟人。同学们有没有这个愿望?(生齐:有)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伟人呢?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人细胞》,看看文中是怎样说的。(板书:伟人细胞)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作者的姓名。

生1:(板书作者姓名)。

师:他写对了吗?

生:对。

师:大家了解作者吗?谁能介绍一下?

生1:(介绍作者,但不全面)。

师:(出示投影片1)如果想了解得更多,请看投影幕。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生1:(朗读)。

师: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下作者,而课本上又未作介绍或介绍得不多,那我们怎么办?

生:查资料。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示投影片2)首先,请同学们围绕投影幕上的三个问题分组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

师:(行间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讨论好了。

师: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首先谈谈第一个问题。

生1:要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

师:那你说说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1: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

师:好,请坐。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生2:要了解几个故事的情节。

师:好。请把“故事”二字板书在黑板上。

生2:(板书)。

生3:要了解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生4:要先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师:掌握文中的词语。请把“词语”二字写在黑板上。

生4:(板书)。

生5: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生6:要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师:说得好。请把“道理”二字写在黑板上。

生6:(板书)。

生1:要了解故事情节,就要熟读课文。

师:对。那怎样让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呢?

生1:可以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对,复述故事。

生2:我认为可以通过查字典掌握文中的词语。

生3:还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生4:还可以看书下的注释。

师:怎样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呢?

生5:结合故事内容去体会。

师:如果体会不出来呢?

生6:和同学讨论。

生:词语。

师:好。那剩下的两项,我们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生:先复述故事,后体会道理。

师:我们推荐一位同学主持复述故事这一个环节,好不好?(生齐:好。)大家推荐谁呢?(生齐:陈瑶)掌声有请陈瑶。

生:(鼓掌)。

陈:(走上讲台)同学们,这篇文章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它主要讲了几个故事啊?(生齐:四个)那么,我们就来复述一下这四个故事吧!我们是分组复述呢,还是大家一起复述?(生齐:分组复述)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手指点)每组复述一个故事。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一下。

生:(分组准备,先在小组内复述故事。)。

生1:(复述第一个故事)。

陈:第二组呢?

生1:(复述第二个故事)。

陈:第三组呢?

生1:(复述第三个故事)。

陈:第四组?

生1:(复述第四个故事)。

陈:故事复述完了,你认为哪个同学复述得最好?

生1:我认为吴珊同学复述得最好,因为她语言流畅,复述时抓住重点。

生2:我认为王健同学复述得最好。因为她声音响亮,复述得很生动。

陈:看来几个同学的复述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我的任务完成了。

师:刚才几个同学复述故事的确很精彩,看来大家课前的预习非常充分。最令我高兴的是几个同学能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希望大家都能像他们一样,上课发言积极主动,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下面,能不能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四个故事的内容?首先考虑概括本小组复述的故事内容。

生1:第一个故事主要讲了贾里和邱士力由仇人变成了朋友。

师:再简洁一点,同一个词语概括。

生1:化敌为友。

师:好!请板书在黑板的中间。(生1:板书)。

生2:第二个故事可概括为“矮个风度”。

师:好!也板书在黑板上。(生2:板书)。

生3:第三个故事是“打工风波”。

师:大家觉得概括得好不好?(生齐:好)也请你板书在黑板上。(生3:板书)。

生4:第四个故事概括为“一举成名”。

师:因为什么事情一举成名?

生5:领取破书。

师: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

生6:领书成名。

师:好!写在黑板上。(生6:板书)说了半天,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呀?请一个同学把主人公姓名板书在故事内容的左边。(生7:板书)讲完了故事,我们该干什么了?(点名)吴蕴骁,你说!

吴:我们该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了。

师:好!就请你上讲台带领同学一起来体会一下道理。

吴:(走上讲台)下面,哪个同学说说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生1: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是:做大事必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操之过急,一步登天。

生2:要成为伟人,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生3: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

吴:好!请你写在黑板上。

生3:(板书)。

吴: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需要提出来讨论的?

生1:打工面试的时候,贾里为什么 “不等对方开口”,“就夺路而去”?

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2:因为这家服装厂需要一个“既要快手又要高度集中”的人,而贾里把西装羽纱夹里剪开了一个小口子,经理肯定不会收这样的员工,所以贾里“不等对方开口”,“就夺路而去”。

吴:还有问题吗?

生4:我认为他说得不对!因为他认为只有普通人才做小事,其实伟人也是从小事做起的。

吴:我的任务完成了。(回到座位)。

生1:正文之前引用了一段贾里日记,有什么作用?

生2:日记的主要内容是贾里关于自我的“伟人素质”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矛盾。

生3:起了点题的作用。

师:日记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为日记反映了他的思想,正因为有这种思想,才有下面的行为,行为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好,老师也准备了几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回答。(出示投影片3)回答的时候,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也可以不按题目的顺序,想回答哪个问题就回答哪个问题。

生1:我回答第3个问题。文中这句话揭示了主旨:“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如果我是贾里的朋友,我会和贾里的爸爸说同样的话。

生2:如果我是贾里的朋友,我会说:“要干大事,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生3:我回答第1个问题。我认为贾里身上有“伟人细胞”,体现在:“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士力的车胎,这虽然解气,但缺乏大师风度,贾里懒得去做。”

生4:我想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补充,贾里的“伟人细胞”还体现在:他自愿领取破书,有不怕吃亏的品质。

师:同学们有的回答了第1个问题,有的回答了第3个问题,第2个问题没有人回答。看来,第2个问题有点难噢。

生5:贾里的“伟人计划”成功了,因为他最后一举成名了。

生6:我认为贾里的“伟人计划”成功了一半,因为第二件事、第三件事,他失败了。

师:领书成名是在他的计划中还是意外的成功?

生7:领书成名是意外的成功。

师:跟邱士力化敌为友是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生8:不是,他当初是想成为一个敢爱敢恨的“伟人”。

生:失败了。

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9:是因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他不懂得要从小事做起。

师:对,是因为他动机不当,不切实际,充满个人主义色彩;加上年龄小,缺乏人生阅历。好,最后我们同学来当一回小教师。每个同学围绕这篇课文出一道练习题考考别的同学,题目的内容形式不限,但自己心中要有答案。大家思考一下,我把纸片发下去。同学们把题目写在纸片上,并写上自己的学号,然后把纸片折叠起来。(发放纸片)。

生:(出题,折纸片)。

师:(行间巡视)。

师:请每组最后一个靠走道的同学把纸片收上来。请课代表吴腾飞为大家服务一下,让同学们抽签答题,出题的同学判断一下回答得对不对。

吴:(端起装纸片的盒子,走到同学们中间让同学抽签)。

生1:(抽签、读题)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贾里是个个性特征十分鲜明的人物。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答:他不怕吃亏,自领破书;他不愿拿小刀划邱士力的车胎,有大师风度。

师:他答得对吗?请出题者判断。

生2:不完整。他强烈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而缺少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上进心,但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生3:……。

生4:……。

生5:……。

生6:……。

师:好,没有抽到签的同学下课后每人抽一张签,然后就题目的答案和出题的同学进行交流。课后请同学们别忘了词语的学习,并抽空阅读《男生贾里》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贾里。

附:

(一)板书。

1.故事。

词语。

2.道理。

秦文君。

贾里 (二)投影片资料:

投影片1:小资料(作者简介,略)。

投影片2:想一想     议一议。

1.学习本文,学什么(掌握哪些内容)?

2.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掌握这些内容)?

3.先学什么内容,后学什么内容?

投影片3。

探究学习。

1.你认为贾里身上有没有“伟人细胞”?如果有,体现在哪里?

2.贾里的“伟人计划”成功了吗?为什么失败?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如果你是贾里的朋友,你会对贾里说些什么?

细胞教学设计篇四

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

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什么是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4、细胞分裂的意义

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

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会。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

(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本节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性、生动性,借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细胞教学设计篇五

师:他写对了吗? 。

生:对 。

师:大家了解作者吗?谁能介绍一下? 。

生1:(介绍作者,但不全面) 。

师:(出示投影片1)如果想了解得更多,请看投影幕。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

生1:(朗读) 。

师: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下作者,而课本上又未作介绍或介绍得不多,那我们怎么办? 。

生:查资料。 。

生:(分组讨论) 。

师:(行间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

生:讨论好了。 。

师: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首先谈谈第一个问题。 。

生1:要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 。

师:那你说说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

生1: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 。

师:好,请坐。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

生2:要了解几个故事的情节。 。

师:好。请把“故事”二字板书在黑板上。 。

生2:(板书) 。

生3:要了解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生4:要先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

师:掌握文中的词语。请把“词语”二字写在黑板上。 。

生4:(板书) 。

生5: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生6:要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

师:说得好。请把“道理”二字写在黑板上。 。

生6:(板书) 。

生1:要了解故事情节,就要熟读课文。 。

师:对。那怎样让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呢? 。

生1:可以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

师:对,复述故事。 。

生2:我认为可以通过查字典掌握文中的词语。 。

生3:还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

生4:还可以看书下的注释。 。

师:怎样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呢? 。

生5:结合故事内容去体会。 。

师:如果体会不出来呢? 。

生6:和同学讨论。 。

生:词语 。

师:好。那剩下的两项,我们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

生:先复述故事,后体会道理。 。

生:(鼓掌) 。

生:(分组准备,先在小组内复述故事。) 。

生1:(复述第一个故事) 。

陈:第二组呢? 。

生1:(复述第二个故事) 。

陈:第三组呢? 。

生1:(复述第三个故事) 。

陈:第四组? 。

生1:(复述第四个故事) 。

陈:故事复述完了,你认为哪个同学复述得最好? 。

生1:我认为吴珊同学复述得最好,因为她语言流畅,复述时抓住重点。 。

生2:我认为王健同学复述得最好。因为她声音响亮,复述得很生动。 。

生1:第一个故事主要讲了贾里和邱士力由仇人变成了朋友。 。

师:再简洁一点,同一个词语概括。 。

生1:化敌为友 。

师:好!请板书在黑板的中间。(生1:板书) 。

生2:第二个故事可概括为“矮个风度”。 。

师:好!也板书在黑板上。(生2:板书) 。

生3:第三个故事是“打工风波”。 。

师:大家觉得概括得好不好?(生齐:好)也请你板书在黑板上。(生3:板书) 。

生4:第四个故事概括为“一举成名”。 。

师:因为什么事情一举成名? 。

生5:领取破书。 。

师: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 。

生6:领书成名 。

吴:我们该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了。 。

师:好!就请你上讲台带领同学一起来体会一下道理。 。

吴:(走上讲台)下面,哪个同学说说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

生2:要成为伟人,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

生3: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 。

吴:好!请你写在黑板上。 。

生3:(板书) 。

吴: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需要提出来讨论的? 。

生1:打工面试的时候,贾里为什么 “不等对方开口”,“就夺路而去”? 。

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

吴:还有问题吗? 。

吴:我的任务完成了。(回到座位) 。

生1:正文之前引用了一段贾里日记,有什么作用? 。

生2:日记的主要内容是贾里关于自我的“伟人素质”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矛盾。 。

生3:起了点题的作用。 。

生2:如果我是贾里的朋友,我会说:“要干大事,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

生5:贾里的“伟人计划”成功了,因为他最后一举成名了。 。

师:领书成名是在他的计划中还是意外的成功? 。

生7:领书成名是意外的成功。 。

师:跟邱士力化敌为友是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

生8:不是,他当初是想成为一个敢爱敢恨的“伟人”。 。

生:失败了。 。

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

生9:是因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他不懂得要从小事做起。 。

生:(出题,折纸片) 。

师:(行间巡视) 。

吴:(端起装纸片的盒子,走到同学们中间让同学抽签) 。

师:他答得对吗?请出题者判断。 。

生3:…… 。

生4:…… 。

生5:…… 。

生6:…… 。

附: 。

(一)板书 。

1.故事 。

词语 。

2.道理 。

秦文君 。

贾里 (二)投影片资料: 。

投影片1:小资料(作者简介,略) 。

投影片2:想一想 议一议 。

1.学习本文,学什么(掌握哪些内容)? 。

2.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掌握这些内容)? 。

3.先学什么内容,后学什么内容? 。

投影片3 。

探究学习 。

1.你认为贾里身上有没有“伟人细胞”?如果有,体现在哪里? 。

2.贾里的“伟人计划”成功了吗?为什么失败?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 。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如果你是贾里的朋友,你会对贾里说些什么?

细胞教学设计篇六

2、分析贾里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1、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田小菲少年时的理想是能进北大学习,并在她13岁时实现了这个梦想。是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所有的人都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个故事。

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并把注释中的拼音标到文中相应位置,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3、合作学习:

把自己共同有疑问的字、词举手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强调重点:自诩荟萃茅塞顿开。

5、读课文:思考: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概括故事大概内容(用一两句话)。

(3)故事共写了几件事,分别给它们加一个简短的小标题。

(a.化敌为友b.矮个风度c.打工计划d.意外成功)。

6、试着给“打工计划”编一个剧本。

提示:地点——某服装厂劳资科。

人物——贾里劳资科接待者。

要求:模拟当时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

7、总结:

8、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造句:

细胞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和”字说话。

2、自主朗读课文。

3、从有趣的故事中体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习。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学会用“和”说话。

教学难点:

理解小猫说的话。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式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读文。

1、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

2、同桌合作,互相纠错。读通课文。

3、师生以高低音合作读,扫清朗读障碍。

4、生听录音轻声跟读,体会语感。

5、交流收获,师生共同释疑。

6、检查实读情况。分小组自愿读,课内评议;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理解课文。

1、出示图。

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麻雀、兔子、青蛙的样子看,你认为它们在干什么?

说话商量比赛的事情。

2、它们是怎样商量的?听师读课文,同学们想。按课文开头的话各说一句话。

学生用“和”说话。

比:飞跑游。

分组讨论,分别提问。

4、师小结:正因为如此,它们都想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短处,这样才能自己获胜。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时候吗?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学生讨论回答。

5、它们的意见得到了别人的同意吗?(没有)所以它们怎么办?要求用原句子回答。它们争得没完没了。

6、“没完没了”是什么意思?试用几个类似的词语来回答。

争个不停飞来飞去游来游去。

7、这时小猫来了,(出示图)它帮它们出了个什么主意?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小猫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男生读小猫说的话,边读边想,讨论回答。

启发:小猫为什么叫麻雀去找大雁比飞?兔子去找羚羊比跑?青蛙去找小鱼比游?

小结:因为它们的力量相当。在比赛时就要找力量相当的去比,这样才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四、总结。

读了这课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五、延伸。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11比赛。

羚羊兔子。

(飞)(跑)(游)。

大雁麻雀青蛙小鱼。

四、作业:照样子写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弄清楚了课文内容,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读文识字。

1、生点读课文,画出生字拼读。

2、同桌合作读准音节。

3、小组合作识记字形。

组长组织识字、组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字形。

交流汇报识字方法。怎样记住不认识的字?师引导学生用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字。归纳识记方法。

识字比赛。师举生字卡片,学生分小组抢答比赛,看谁认得准,认得多。

4、生提出自己感觉难记的字,大家交流讨论识记方法。

三、写字。

1、出示生字卡:“比”、“兔”、“棵”、“咱”、“完”、“这”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比”字的笔顺。

“兔”的第二笔。

“咱”在田字格中的左右上下位置。

3、师范写,学生跟着数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5、在文中给下列字找朋友。

如:比―――――比赛兔―――――――棵――――――――。

咱―――――完―――――――这――――――――。

五、作业。

1、加偏旁组字。

果______元______()。

文______()召______()。

2、按笔顺书写。

比兔棵。

咱完这。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细胞教学设计篇八

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就通过日常有趣的现象发问:菠菜放在清水泡,清水不会变绿,而被煮熟后清水变绿,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立马被吸引了,认真思考。

学生学习的热情上来了,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于是我让他们大声地朗读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学课本5分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更加有目的了。

由于备课时间比较匆忙,制作的课件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借鉴他人的课件。其中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得不是清晰,但是练习部分比较好。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学生容易理解,在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上,及时给学生鼓励评价,学生更积极大声回答问题了。

对于细胞膜的作用,我采取了先读后提问,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细胞膜的作用,并能利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原理来设计实验来判断细胞的死活和种子的死活。踊跃地回答许多问题。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比较抽象难懂。我化难为易,在讲明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并举例后,询问能量转换器有哪两个?植物有而动物没有的是哪一个?引出叶绿体,再诱导他们讲出叶绿体和线粒体。不断地反复个别提问,总体提问,连环提问,并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满了欢乐。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我先简单介绍了克隆羊多利。然后让他们辨别abc羊,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讲出克隆过程,再让它们总结出这使用了什么技术,然后再问,它是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拓展了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生聚精会神。

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情趣比较浓厚,设计的问题跟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容易发动脑子去寻找答案,也能独立思考问题。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深难度的题型,也设计简单题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细胞教学设计篇九

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课件。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

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

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等水果时,你有什么感觉?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

(3)从花生中可提炼出花生油,从大豆中可提炼出大豆油。

与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糖类(包括淀粉)、脂类、蛋白质等,此外还有无机盐和核酸等。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有一个发生在水中的现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演示实验:糖在水中溶解。请学生尝试分析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

结合课件的图片解释溶解的分子机制,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物质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演示实验:燃烧小麦种子,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而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则属于有机物。

【设计意图】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为理解有机物中贮存化学能做铺垫。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请同学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会怎样?

(2)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周围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海带中的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的浓度高很多?

3.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为了进一步认识能量,我们做个技能训练,你能说出各项中的能量形式吗?

电能转变为光能、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动能。

2.食物中有能量吗?属于哪种形式呢?

将一粒花生种子点燃,花生种子中含有有机物,点燃后,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释放出来了。由此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有机物确实储存着能量。

3.食物中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变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呢?说到底,这些有机物是来自于这些生物体内的细胞,答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展示图片,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化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则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分解,并将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生活。绿色植物中多数细胞是没有叶绿体只有线粒体,它们释放能量所需的有机物是从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获得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深入浅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线粒体、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细胞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并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

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3、指导学生唱准歌曲《清晨》第四段中的大跳音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创设宁静的氛围,学生安静地进教室。(背景音乐:《清晨》)。

2、出示两幅日出图片。

3、给学生聆听两段不同情绪的音乐,选择哪段音乐与画面更相配。

二、师生互动,体验情感。

1、聆听清晨音乐。

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为歌曲配入打击乐器。(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创编)。

3、学唱清晨歌曲。

(1)复听清晨音乐,跟老师做一些简单而又轻松的律动。

(2)跟音乐用“绿”哼唱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

(3)学生用竖笛自学歌曲的第一部分16个小节的曲调,也可以通过自己视唱来自学。

(4)教师通过范唱和范奏的方法教学歌曲第二部分的曲调,重点指导好第一乐句的大跳音程的音准。

(5)省略第二段,直接将1、3、4段曲调连起来唱。

(6)学唱歌词一、三两段。

三、歌曲处理、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

细胞教学设计篇十一

(1)会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知道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

2、教学难点。

(1)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尝试构建细胞模型。

(2)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自主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1课时。

1、导入。

(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

(2)介绍亚显微结构,提示细胞内有很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细胞器。

(3)提示学生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45-47,了解书本的细胞器种类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3、“你我来抢答,猜猜我是谁”

(1)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投影出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让学生猜测所描述的是哪种细胞器,并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将加分。

(2)每一种细胞器猜测完成后,教师均对每种细胞器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并且对具有相似结构的细胞器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细胞器。

4、细胞器特点的分类和归纳。

(1)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完成后,教师再对细胞器的.分类进行巩固,重温双层膜、单层膜和非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

(2)通过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细胞当中特有的细胞器,并能根据图对细胞的种类进行辨别。

5、尝试组装特定的细胞模型。

(1)教师介绍不同功能的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有所不同。

(2)教师提出需要组装合成胰岛素的细胞。

(3)学生上台,从八种细胞器中选取需要的细胞器,粘贴到相应的细胞中,

细胞教学设计篇十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学习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学习准备。

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配乐展示各种鲜花,交流:你认识哪些鲜花,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出示“花钟”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联想)。

3.出示课题:读题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注意“燥”是平舌音,“致”是翘舌音。

3.再读全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一些枝节问题,留下主干问题,作为引导体会感悟课文的主要线索。

三、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

1.自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发现:你觉得这些花儿最奇特的是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

2.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

学生读句子,比较,讨论。(上下旬都是写“花开了”,但是第二句直接说,显得单调、干巴、无趣)。

(2)课文中写“花开”的句子还有哪些?请在书上找出来,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4小练笔: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改写“午时花开花了”和“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再人情地朗读全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准确。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3.练习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体会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左右、往往”等词语的准确。

5.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6.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五、学习最后一段。体会课文中“花钟”做法的奇妙。

1.朗读课文最后―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3.学生、师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

4.展示作品,共同评价欣赏。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推荐阅读相关科普文童。

评析。

本课时设计的重点和特点在于通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它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一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我们的中段教学,教师往往重课文内容轻语言表达形式,这种倾向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重视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又不能孤立地进行,最好的方式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的语言材料随文学习,及时实践运用,这样效果比较好。

二是对文本的感悟应该重视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而体会关键词句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形式。本教学设计的两次比较都恰当地引导了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句式表达的特殊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细胞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

种学习方式的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

曾记得,一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面对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严峻形势,早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口号,这在当时引发了一次颠覆性的教育革命。但是,现实生活中考、高考的压力,又使我们有些教师不得不仍然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来对付。因而,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也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素质教育喊得热热闹闹,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其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就在于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强,则动力足;兴趣弱,则动力少。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为,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主学习的酸甜苦辣,这应该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伟人细胞》的案例来谈谈。

一、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这是一次面对北京通县七十多位校长来通考察的公开课。在上课之前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就采取和同学们共同商讨的办法,问他们最想学习哪篇课文,结果80%的学生都选择了《伟人细胞》。这其实也难怪,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贴近中学生生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有趣,自然受到学生们的大力“追捧”。我于是顺势和同学们共同确定了教学内容。也正因为这篇课文是同学们自己挑选的,所以他们对老师布置的有关预习、搜集资料的作业显得热情空前的高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激发。这就为下面上好这一堂课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以往,教学目标大都由教师确定。这样做往往有两个弊端:一是由于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教学存在差距:一是由于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教学存在差距,许多教师设想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实现,这就使得教学目标的设置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种“形式”。二是由于教学目标由教师单独确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因而也就削弱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学《伟人细胞》时,我从体裁入手,由于学生平常都比较喜欢看小说,故而请他们自己说说看完一篇小说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方面。小说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小说吸引读者主要靠的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等等。比如说《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面目不同”,《项链》中的情节曲折,尤其是结尾出人意料,发人深省。在学生纷纷畅谈自己独特的体验后,教师因势利导,和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共同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学生感到十分困惑的是如何自主地阅读、理解文章。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想要了解作者,可以通过教辅资料、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查询有关资料。尤其是在现在科技发达、网络盛行的社会中,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这种方法是必须的。再比如说,怎样才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呢?那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复述故事、概括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再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来明确要点。

四、主动质疑,合作探究。

实际上,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能不能提出问题,问题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进入文本”的程度。所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伟人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我设置了“质疑与探究”的过程。首先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简单的问题由学生互答,稍有困难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教师再提出几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讨论。(因为这两种问题带有互补性,所以如果这两个步骤中有相同的问题,也就更节省了时间)我提出的四个问题大都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既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有利于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更多的应该以一个平等的发言者的身份出现。如果学生敢说敢议,教师就应该把自己完全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共同探索、喜忧与共。这种愉快、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觉得是自己主动要学,从而也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五、自主创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本课设计上,我设置了一个随堂练习和一个拓展活动。一是请学生假设作为贾里的好朋友送给他一句安慰的话,一是想象像贾里这样一个人在今后将会遇到怎样的生活,要完成好这两个练习,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文本,要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要必须有较强的创造与想象能力。而且,这样的练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课程资源作了更深的开发。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高涨,他们的天空才会越来越广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33105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