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教案是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书面教学计划,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方法的思考和规划。教案是教学中系统化和有序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编写教案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下面是一份精选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 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 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同志生产红军会师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臬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此时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还要翻山越岭,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怎么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这时心里又会怎么想?
可他们哪里想到,读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呢?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引读:大家见了----。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四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朱德的扁担 板书 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朱德 扁担 担子 队伍 部队 抽出 抽查 茅坪 山高路陡 敬爱 尊敬
会师 研究 心疼 不料 料事如神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 扁 担 队 伍 敌 抽 敬
朱( )( )扁( )( )担( )( )队( )( )伍( )( )敌( )( )抽( )( )敬( )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六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生字卡片。
两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七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复习生字。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八
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会师挑粮藏敬重。
山下不藏。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九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一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第二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同志井冈山敌人。
(2)领读生字词:“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粉碎围攻必须生产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围攻: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主,做到正确流利。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三
1928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其中,发生在朱德爷爷身上的一个小插曲,正是我刚学的《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了。井冈山粮食不多,朱德和战士们去茅坪挑粮。当时挑粮的路是陡峭的山路。尖尖的石块很容易就会穿进草鞋,扎进脚掌。路边杂草丛生,很有可能划到手。晴天挑粮都困难重重,就更别说雨天了。满路的泥泞让鞋底打滑,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滚下去。可是朱德爷爷不怕困难,还常常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朱德不仅白天挑粮爬山,还日以继夜地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看到这样的朱德,大家心疼,就藏了他的扁担。想不到,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战士,看到这样一位愿意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首长,我也会越发敬爱他。因为他的两个肩膀,不仅能挑起担子,还能挑起中国走进胜利的大门。虽然我不在那个年代,但现在我依然要学习朱爷爷这些美好品德,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像朱爷爷一样的人。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四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战 士 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 赶做――――写上“朱德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 同志 井冈山 敌人。
(2)领读生字词。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 粉碎 围攻 必须 生产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 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山,与毛主席的队伍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怎样准备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帽,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5)此情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和睦相处以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6)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战士们心里又会怎么想?
(7)可他们哪里想到,引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要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8)引读:大家见了―――。
(9)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在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0)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的( )。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2、其他要描红的字。
怎么记字形‘。
生字开花。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六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七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八
我今天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主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文章,所涉及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志”。
3、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识记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所带来的乐趣,初步体会朱德与战士。
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志”。
3、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初步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
意。
(三)课前准备:
引领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语文课标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情境教学法、随文识字”进行教学。体现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识字。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让学生使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发现、识记、积累。
1、导入:
这节课,我以扁担图片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机引导学生认识“扁担”两字。在播放存放在博物馆的朱德的扁担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朱德,学生初识“朱德”二字,并在补充课题和介绍朱德资料时,引导学生在复现中巩固认字、在资料中认识“泽”。资料中“中国十大元帅之首”为后面帮助学生了解朱德作为一代领袖还与战士一起挑粮这一故事中所折射出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做好铺垫。
2、识字环节,不再是单调的逐一讲解。学生在词中、句中、段中利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体现识字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再现。
首先,我让学生4个词语“同志、敌人、队伍、打仗”利用加一加、形声字来认识“志、敌、伍、仗”,并指导书写“志”,相机拓展心字底的字,以一个字来学习一类字,渗透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再把词语连城一句话,在句子中复现生字,起到巩固识字的作用。
其次,我又出示了第二自然段中两句话,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读准字音。借用图片理解“陡”的意思,并通过把音节送到合适的括号这个小活动,区分多音字“难”不同读音的用法,做到音、形、义的巧妙结合。
然后,通过一个小表演让学生记住“争”,并体会字的意思,同时积累与“争”有关的四字词语“争先恐后”,丰富学生词汇量、积累语言。
最后,让学生读三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认识“疼、料、敬”,初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从而让学生对伟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检测环节:
革命题材的文章本就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距甚远,而且这又是第一课时,大量的认字让学生学起来不免枯燥,所以我设定了一个认字放飞气球的环节,增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学得快乐一些,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作业的布置,我让学生通过搜集并阅读故事《朱德挖泉水》,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并为进一步了解朱德做好渗透。
朱德的扁担教案篇十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朱德的扁担评课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想必大家都知道,红军的胜利靠的是人和。如果说,红军在战斗中人人都想着为共产党出一份力的话,那么在抗战生活中,他们也是处处为大众着想的。《朱德的扁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粮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队的一项经常工作。
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实在难走。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够呛,肩上挑着担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运粮,总是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当时,朱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总是跟大家一同去运粮,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满满的。大家看到朱军长晚上要计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参加劳动,生怕累坏了他,便劝他不要挑粮,可是朱军长却风趣地说:“吃饭有我的份,挑粮也有我的份!光吃饭不挑粮,那不成了剥削阶级了吗?”
怎么办呢?有位红军想了一条“妙计”。有一天,队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粮。天没亮,大家都起床了。吃过饭,有的挑着箩筐,有的背着麻包,有的提着布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朱军长也准备动身,便去拿放在墙角里的扁担。奇怪?扁担突然失踪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军长的扁担哪去了呢?原来是红军战士们为了让朱军长在家里多休息一会,故意把扁担藏了起来。谁知大家刚走上黄洋界,朱军长又挑着箩筐,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等他坐下来休息时,人们才发现朱军长削了一根新扁担。过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军长又削了一根新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
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
朱军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红军战士还编了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粮爬山累了的时候,红军战士就用这首歌谣互相鼓励。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更激励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敌人的信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34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