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8:14:06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12篇)
时间:2023-12-05 08:14:06 小编:LZ文人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是编写教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教学设计不够自信的教师,以下教案可以帮助你提升教学能力。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

西瓜是幼儿所熟知的夏天的一种水果,孩子们关于么吃西瓜都知道是大人帮助切开吃的,为了帮助幼儿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怎么吃西瓜为主题的活动幼儿一定非常感兴趣。而且《蛤蟆吃西瓜》故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的孩子。《蛤蟆吃西瓜》这一活动改编自南师大出版《幼儿园动整合课程》中班下册中“顽皮一夏”这一主题,重点涉及到语言和社会、健康三大领域。《纲要》中提出,要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所我保留了原活动设计的三大目标。将探究吃到西瓜方法放在第一步,步骤调整为:自主探究吃到西瓜的方法—故事前半部分、帮蛤蟆想办法——听故事后半部分,体蛤蟆方法的巧妙——一起品尝西瓜。

这样调整的好处是:

1、让孩子操作在前,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激发了幼儿兴趣,还为后来体会蛤蟆吃西瓜的心情做好铺垫。

2、幼儿听故事在后,让幼儿能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发散、创新思维。

3、最后一个环节我将原设计的“评一评”改成了在教师帮助下用刀切开西瓜,“再次品尝西瓜”。既承接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又让幼儿在再次品尝西瓜的同时更深刻的记忆吃西瓜方法的多样性和巧妙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方法。

3、体会故事乐观积极的情感。

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探索各种吃西瓜的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方法。

1、视频故事:《蛤蟆吃西瓜》;2、小西瓜5个;3、辅助工具每组一套(塑料刀、石头、勺子、吸管、剪刀);4、果盘5个;5、毛巾幼儿人手一条;6、西瓜刀2把。

一、导入活动:幼儿自由探究吃西瓜的方法,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大胆运用工具。

1、教师:孩子们,今天汪老师要给你们出一道难题,请你和你的组员们一起想办法,看哪一组最先将我们桌上的西瓜打开。在使用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小朋友。

2、幼儿分组探究打开西瓜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活动实录

1)在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情况良好时,我没有过多介入,让幼儿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3)对于探究到方法的孩子,分别问一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看到自己打开的西瓜心情怎么样?吃了有什么好处?西瓜子你放哪儿的呢?”等等。孩子们的思维逐渐被打开。

3、教师小结:孩子们,刚才你们非常棒,都在动小脑筋积极想办法,虽然有些小组打开了西瓜,有些小组没有打开,但是,都没有关系,因为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有一只蛤蟆它也想吃西瓜,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听《蛤蟆吃西瓜》的故事吧。

二、幼儿听故事《蛤蟆吃西瓜》前半部分,听完后讨论帮助蛤蟆吃到西瓜的方法。

1、播放故事课件前半部分,幼儿安静听故事。

2、听完后提问:

故事听到这,汪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1)谁种的西瓜成熟了?

2)蛤蟆想吃西瓜又吃不到,心里会怎样呢?(不开心、很伤心、很着急)

3)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4)它们俩都吃不到西瓜心情怎么样?刚才有的小朋友也没吃到西瓜你们心情怎样呢?(很着急、不开心)

5)我们一起来帮助蛤蟆想办法好吗?

3、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帮助蛤蟆的办法,以个别回答的方式。(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听故事《蛤蟆吃西瓜》后半部分,引导幼儿体验蛤蟆吃西瓜方法的巧妙之处,体会故事乐观积极的情感。

提问:

1、最后,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他在西瓜上面插了根吸管)

2、你觉得蛤蟆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为什么要装个水龙头?

3、蛤蟆想到办法吃西瓜后,那甜甜的西瓜汁它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4、小蛤蟆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做的?它有没有灰心、气馁?

5、你喜欢故事里的.蛤蟆吗?为什么?

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回答非常的积极,非常多样化,各种天马行空的回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幼儿都充分参与到了活动中,也体现了《纲要》中幼儿为主体的主旨。

四、结束活动:幼儿品尝西瓜。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尝试了自己打开西瓜,还认识了积极乐观的小蛤蟆,了解了它是怎样通过想办法吃到西瓜的。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没有打开西瓜,可是没有关系,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西瓜刀)猜猜它能打开西瓜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吃西瓜吧!但是,我们在品尝西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文明、安静地进餐,好吗?(辅导教师一起帮助幼儿切西瓜)

幼儿品尝西瓜时,我进行随机引导“吃了西瓜有什么好处?想一想,我们吃了西瓜剩下的西瓜仔怎么处理?瓜皮和瓜子还有其他用途吗?希望小朋友回家将蛤蟆吃西瓜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如果你还想到更多的吃西瓜的方法,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五、延伸活动:

1、区域活动:

美工区:

1、将西瓜籽收集起来,洗净晒干后,放在美工区当做拼贴画的材料。

2、提供纸笔,幼儿画大西瓜

益智区:

1、展示两个大西瓜,请幼儿比一比哪一个西瓜比较大,抱抱看哪一个比较重,摸摸看有什么感觉,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声音,猜猜看里面的瓤是什么颜色的,是否有籽,瓜的籽能不能吃,籽可以用来做什么。

2、日常活动:购买不同品种的西瓜幼儿在点心时间品尝。

3、亲子活动:请家长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单第45夜《圆圆国》,并找不同的水果来切一切,看看切出来是什么形状。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二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产生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能用绘画表征等方法记录。

3.能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同伴协商合作,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一)谈论西瓜虫。

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得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三

1、知道蛙的种类有很多,乐于了解不同蛙类之间的区别。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课件ppt,蝌蚪变青蛙成长视频,小蝌蚪变青蛙舞蹈音乐。

(一)图片对比,了解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的不同。

1、指导语: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谁啊?幼儿表述蝌蚪外形特征。师小结: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

2、引导幼儿对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不同。幼儿表述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不同点。师小结:蝌蚪和青蛙的颜色、外形都不一样,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绿色的。蝌蚪有尾巴,没有腿,但是青蛙没有尾巴,有四条腿。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过渡语: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长的一点都不像,那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啊?你们见过其他样子的蝌蚪吗?出示不同阶段蝌蚪照片,请幼儿观察并口述不同点。师幼小结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

(三)观看视频,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1、幼儿根据对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规则:那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呐?请你们二个人一组,从红色的圆点开始,根据自己的猜想往后摆一摆。幼儿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

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你们有这么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大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蝌蚪变青蛙》视频。

3、调整排序,加深对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指导语:你们刚才看到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幼儿自主修改并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师幼小结:首先它是一个小小卵,然后它长出了小小的尾巴变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接着又长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变成了大青蛙。

(四)舞蹈表演,巩固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原来小蝌蚪就是这样变成大青蛙的,咱们也来表演一下《小蝌蚪变青蛙》!引导幼儿表演蝌蚪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

(五)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不同蛙类的区别。提问:小青娃们,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蛙类朋友吗?师小结:其实世界上蛙的种类有很多,有生长在树上的树蛙,有因为叫声像牛而得名的牛蛙,还有生长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虽然它们的名字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由卵宝宝变成小蝌蚪,然后一步一步变成蛙类的。

(六)课后搜集资料,自然结束活动。指导语:那世界上还有哪些蛙类呐?就由你们自己去搜集资料,明天带到幼儿园来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四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产生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能用绘画表征等方法记录。

3、能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同伴协商合作,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得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教学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五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产生对捉西瓜虫的探索兴趣。

【教案准备】。

小铲子、盛西瓜的器物、放大镜。

【教案流程】。

活动第一阶段:

活动第二阶段:

1、幼儿分组自由在院内寻找西瓜虫。

2、半小时后请幼儿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你是怎样发现西瓜虫的?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4、请幼儿模仿西瓜虫的样子、尤其是遇到危险后缩起来的样子。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六

1.喜爱鸟,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2.感知鸟的多种多样,认识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录音机、鸟叫的磁带。

2.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内。

3.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1.出示小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它来和我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猜猜它是谁?

2.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教师:你听到小鸟在唱些什么吗?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教师:你喜欢鸟吗?为什么?你认识哪些鸟?

2.幼儿自由观察室内鸟及其相应活动的教学挂图,认认自己熟悉或喜爱的鸟。

教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1.观察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对人类的用处。

教师: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2.介绍"爱鸟周"鸟类中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3.小结。

教师: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七

1、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的图形。

2、通过画对称,学习验证对称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小猫,小狗图卡一张,一半猫脸和一半狐狸脸拼成的怪物图卡一张

2、左右对称的手掌印一张,两个相同左手手掌印的图卡一张。

3、夹克上衣一件,幼儿用书。

1、观察小动物的图卡。

——教师把小猫的图卡从中间折叠,那其中的一半给幼儿看,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小狗正面的图卡的一半,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故意将一半熊猫图卡和一半狐狸图卡拼在一起,折叠后请幼儿一半一半的欣赏。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个怪物?它哪里比较奇怪?

——出示完整的小猫和小狗的图片。

——介绍对称这一名词:我们把这样左右两边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情况叫做对称。

2、学习检验物体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师出示一件夹克:你们觉得这件衣服是对称的吗?衣服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呢?

——学习区分对称与相同:

(1) 这俩个手印掌是对称的吗?为什么?

(2) 请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教师:我们如何判断物品是不是对称呢?

3、找一找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教室里有什么物品是对称的?

4、打开幼儿用书,找一找,画一画。

——引导幼儿找找图中两个小朋友的身上有哪些对称的地方。

——引导幼儿把对称的部分画出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八

二、实施策略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幼儿园的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归纳总结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创设情境--活力引趣(从经验入手)第二环:问题引路--猜想设疑(从问题入手)第三环:操作实践--探究发现(从操作入手)第四环: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生活入手)本次活动,经过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杯子出来了》《吹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空气压力这一科学现象,运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解释生活中的趣味现象,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经过猜想-尝试-分享-再尝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了解空气压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探究合理利用空气压力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了解由空气压力产生的趣味现象。

2.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对科学游戏产生兴趣,简单了解空气压力对生活的帮忙。

四、教学重难点主动探究空气压力的趣味现象,了解其和生活的关系五、教学准备纸杯、塑料杯各19个,大饮料瓶、吸管、气球各19个,记录表1张、即时贴若干,磁铁10块,课件及视频,六、教学过程(一)由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导入,引发幼儿对空气压力的兴趣,明白空气有力量。

1.课件:邀请幼儿进入米奇科学之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游戏《压不扁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压不扁?瓶子里面充满了什么?

小结:盖上瓶盖后,里面的空气出不来,顶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劲也压不扁。得出结论:空气是有力量的。

2.经过吹气球-猜想放到瓶子里的情景---尝试操作---得出结论:放到瓶子里的气球是吹不起来了,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真是个大力士。

(三)经过游戏《杯子出来了》,让幼儿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忙。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讨论:杯子为什么飞出来了?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不仅仅能够让我们呼吸,空气的压力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忙。

(四)经过分享交流、观看视频,了解空气压力和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1.交流:你明白生活中空气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帮忙?

2.观看视频,教师总结:空气的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能够利用空气的压力的原理,创造出更多帮忙人们生活的物品。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

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

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

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4.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

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

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

1.出示西瓜,以猜想活动引入活动。

师:昨天,我们从西瓜地里买回了许多西瓜,怎么吃法呢?

幼:切成一块一块吃。

切成两半,用调羹舀着吃。

榨西瓜汁吧。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取西瓜汁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调羹舀出西瓜肉,用筷子插插插。

用调羹压压压。

用榨汁机。

倒点水,使劲搅拌。

用手挤。……。

请幼儿在记录表上把自己的设想和方法记录下来。

2.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到实验中去,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验证设想。

师: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试过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询问幼儿的操作方式,帮助幼儿用比较准确的动词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方法。

让幼儿用正确的动词来表述自己的操作。

最后幼儿发现,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为西瓜的瓤比较松,西瓜的汁水比较多,所以,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数孩子都用了三种以上的工具进行了操作实验。

在操作中,孩子们还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发现,昕宏发现,用不锈钢调羹取汁比用瓷做的调羹取汁方便、省力多了;丁丁在一开始取汁时,是先把瓜籽取出来,但后来觉得太麻烦了,他就干脆拿出工具来捣西瓜汁,最后,他把西瓜汁倒入另外一只杯子中,发现西瓜籽都留在杯底了;史淋尹想出了用手挤的办法,我让他把手洗干净进行尝试,结果他发现这个办法是最快的。

4.一起品尝西瓜汁,并且把西瓜汁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一

1.回忆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主要情节及绘本中蚂蚁的各种表情和动作,感受绘本色彩简约、情趣生动的美。

2.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西瓜,大胆想象,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3.体验用不同的绘画方式作画以及创意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一、谈话导入。

(评析:《蚂蚁和西瓜》是一本幼儿喜欢的绘本,画面蚂蚁的形象生动,可爱,通过阅读幼儿熟悉蚂蚁的动态特征,以及西瓜被蚂蚁啃过后的样子,为幼儿作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作好了铺垫。)。

二、故事回忆,欣赏幻灯片。

1.师: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吧!

2.集体阅读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又热又渴,出门找水喝,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我们把它搬回家吧!”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瞧,连小触角也来帮忙了,可还是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你们瞧,大家忙开了,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绳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两人抬……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大西瓜终于被顺利的搬回了家。

(评析:通过欣赏幻灯片,集体再次回忆故事的情景,帮助幼儿加深对蚂蚁和西瓜的印象很有帮助,但在活动后发现此环节不宜时间过长,应有选择地看几个画面即可。)。

3.师:可没想到啊,小蚂蚁把剩下的大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瞧!大家玩得多开心啊!

三、动态形象,添画示范。

这么有趣的故事,我都忍不住画下来了!我呀,最喜欢那几只发现了大西瓜的小蚂蚁,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小蚂蚁发现西瓜时多开心啊!

(一)分析动态,添画肢体(单图一)。

1.师:你能从哪里看出来他们很开心?

(评析:幼儿能积极地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蚂蚁动态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为绘画伏笔。)。

2.师:我也来变只跳起来的小蚂蚁吧,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触角翘一翘,我的蚂蚁跳起来。(或变跑出来的小蚂蚁)。

(评析:教师边讲解边画蚂蚁相关动作姿态,这种借助于语言的提示,动作表演,及时绘画的方法,给了幼儿很新颖的示范,加深了幼儿对蚂蚁动态的印象。

(二)观察表情,添画局部(单图二)。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关键让幼儿仔细观察蚂蚁的不同表情,能为幼儿绘画蚂蚁的面部动态提供很好的帮助,在实际得学习活动中,发现此环节很重要。)。

1.师:赶紧尝尝吧,小蚂蚁吃得多开心啊!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2.师:我们的小蚂蚁:张开大嘴巴,眼睛眯成线,伸出小舌头,趴下身子吃得欢。

(三)观察线条符号添加的作用(单图三)。

1.师:我们发现,冒出小汗滴,两脚颤巍巍,蚂蚁用力推,嗨哟嗨哟嗨!

2.师:如果我想让西瓜看起来更加好吃,可添加小汗滴(请幼儿尝试添加)。

3.小结:原来只要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可爱的小蚂蚁就画出来了,如果再加上几滴小汗珠或几滴西瓜汁,或是几条波浪线,可爱的小蚂蚁就更加有趣了。

(评析:在幼儿绘画之前提示幼儿观察画面的添加线条符号的作用,鼓励幼儿在绘画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蚂蚁的动态形象很生动。)。

四、示范西瓜做法。

1.师:如果还有一块西瓜,我们把这块西瓜放到草地上,一定又会引来一大群的蚂蚁!

2.师:那我们再来变块大西瓜吧,西瓜怎么变呢?看我的!(教师示范做法)如果你需要,可以把西瓜用剪刀修剪掉一些。

3.师:现在就把大西瓜放到空地上吧!(放到作业纸上)。

(评析:在教学活动后发现,这个操作环节可以放在活动前期准备中,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绘画蚂蚁的不同姿态。)。

五、绘画创作。

(评析:这句导入语很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给幼儿创造的空间,鼓励幼儿绘画出与画面不同的蚂蚁姿态。)。

2.师:想不想也把它们画下来呢?想一想先做什么,再画什么?当你听到音乐开始播放,你的工作就开始,当听到音乐停止就请你放下你手中的笔,搬好椅子快快回到座位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编的故事。

(评析:在绘画结束后,尝试编的故事,然后与同伴分享,可以让幼儿大胆地想象自己画面的内容,为介绍作品作准备。)。

六、评价。

1.教师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注意评价幼儿作品中好的动态,表情和辅助线添加。

师:你画的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评析:提供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机会,重点说说蚂蚁的动态,)。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

师:老师很喜欢这幅画里的小蚂蚁!它……(神态、表情)所以我最喜欢这幅小蚂蚁。

(评析:教师从蚂蚁的神态、表情进行点评,如果在注意一下添加线条符号的作用就更好了。)。

师:我知道你们的故事一定还有更精彩的,那就回班后告诉更多的朋友吧。

西瓜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二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师:

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

(1)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3687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