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产物。编写教案前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一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毛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认识折、点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1、出示笔画挂图,要想把折、点写美观,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才可以把折、点写漂亮。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横和竖的形态特点,师板书。
3、归纳总结折、点的形态特点,齐读说明。
4、讲解分析基本知识。
5、归纳总结折、点的书写口诀。
6、组织学生按照口诀进行书空练习。
7、反馈评议学生练习。
8、小结(引导:头方就是用什么方法起笔?尾尖是用什么方法收笔?)。
9、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10、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11、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对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辅助。
七年级起步阶段,我详细指导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我都要笔笔指导到位。
我觉得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次写字,我都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并且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二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觉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1、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3、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品尝月饼,中秋节是一个大家团圆的节日。
4、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讲述故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综p35)。
1、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没有办法赶回家过中秋节,他们真想家呀,思念亲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第一遍):
提问: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有几句话?
(2)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帮助孩子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举——抬;
诗的大意: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层秋霜铺在地上。抬起头,仰望挂在遥远天空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我那可爱的故乡。
3、孩子吟诵古诗。
4、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1、介绍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来由。
2、教师演唱歌曲,孩子听赏。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三
1.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2.喜欢学习古诗。
3.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佳节,幼儿知道中秋节佳节有团圆的意思。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佳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佳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佳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佳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四
1、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2、喜欢学习古诗。
3、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老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五
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含义,清晰地发好“光”、“霜”、“乡”的音。
能够背诵古诗,同时感受古诗美的韵律。
“举”、“霜”、“故乡”。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介绍古诗的名字是:静夜思。
师:小朋友,画面上有什么?画上的人怎么样?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让幼儿了解他是唐代诗人,写了很多好听的古诗。
教师小结:《静夜思》就是讲了李白在宁静的夜晚思念自己家乡的事情。
教师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师:在古诗中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逐句理解古诗的含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是一层寒霜。抬起来望着天空中那圆圆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让幼儿感受到古诗中美的意境。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朗诵古诗。
教师逐句教幼儿朗诵,提示幼儿发清楚“光”、“霜”、“乡”的字音,感受诗歌中的韵律。
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受欣赏和感知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4、启发幼儿为古诗创编动作,并进行朗诵表演。
幼儿园中秋节语言活动教案就可以采用静夜思做主题是不是很不错啊?你家的宝宝会背静夜思吗?不妨按照托班教案静夜思向宝宝教授这首诗吧。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六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听了诗后有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回家,都很想念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七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知景、悟情,积累语言。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词语解释】。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文学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九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念奴娇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唐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十
好久没有这么早就安静下来。遐想,在此刻不期而遇。
静空里,微微的风,橘黄的灯,忍不住指尖的舒痒,在这昏黄微然墨色的夜里,怀念着,那曾经的过往。
独坐,思想的漫游,不知始不知止。寂寞如是,莫品如我。明白所有,却执执不放,仿若一无所知。
叹一声,杯酒晏笑。人沉醉,何奈心醒。此心怎记?此情何忘?
忘记。是忘了记?还是记了忘?忘了何必记住?记住了又怎堪忘却?
静夜随笔【第二篇】:夜思随笔。
我喜欢在静静地夜里回忆,喜欢在静静地夜里独处,喜欢一个人;一杯茶;一首歌;细细地品味人生,品味着酸甜苦辣。回忆过去,过去的人和事。
当岁月的条幅在你的脑海里慢慢的展开,一幕幕一桩桩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才懂得珍惜过去的所有,人也许就是这样,过去了,才开始懂得珍惜。想起过去的欢笑,想起过去的忧伤,也许人生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只有真正的体会后才能懂得它的味道。感受到这些味道,才能懂得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一个人存在的感觉,懂得一个人活在这个人类,存在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上还有自己的影子;还有自己的足迹……!
想着我曾经遇到的人和事,曾经走过的路……!
啪……啪……啪……!
静夜随笔【第三篇】:静夜。
抬头看昊空点点繁星,任思绪飘飞,推窗凭栏,我看到园中的花朵在静溢的月光放下悄悄吐露着心事,夜的笼罩下,平伏了白天多少浮躁的心,此刻,一杯菊花茶,细嗅她的优雅,翻卷细读,品味人生的繁华。
仿佛看到大江东去,赤壁传来的厮杀,多少英雄怒发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场东风成就了周郎一世英名,更是成就了一段爱情,殊不知苏轼说得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看到,乌江水波涛汹涌,见证江东男儿一世豪情,一代霸王,叱咤风云,最后为了心爱的虞姬,甘心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有人说霸王气数已尽,命该如此,殊不知可以这样认为,霸王铁骨柔情,自己爱妻在生命最后一刻陪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霸王岂能独自偷生?霎时乌江水呜咽,见证了一代英雄为情自刎!想到这我不禁想到爱江山更爱美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啊!
回首近代,一代才女林徽因让三个分度翩翩的男子为其倾心,一个为其写下了毓秀的文张,那首再别康桥让我感觉到在江南烟雨蒙蒙的小巷,一把油纸伞,徐志摩缓步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心上也许和我此时此刻一样,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波澜,而是很平静,因为他的爱犹如江南细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金岳霖这位逻辑大师,一辈子也没说清楚什么是爱情的逻辑,也许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一辈子不娶,甘愿为伊人相守一生。梁思成,伟大的建筑师,也是爱情的幸运儿,他得以和林徽因相守一生,期间夫妇二人走遍中国400多个地方,走访无数古建筑,一路走来二人相濡以沫,同扶持,共患难,为后人留下了不但是精神财富,更是对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情有时真的很伟大!
月光如水,倾了一地,流进了我的茶杯,沾唇已凉,忽觉寒来袖间,举首望月,已是月到中天,转身进屋,看见睡熟的妻子,秀美的脸庞,在月光下白皙如霜,曾经我们风雨同舟,一起走过了三年的时光,任劳任怨,在我无助的时候开导我,在我事业迷茫的时候安慰我,她的爱就像这月光一样缓缓流进我的茶杯,淌进我的心扉!她便是我的虞姬,我的小乔,我的林徽因!
静夜随笔【第四篇】:静夜回忆。
乡村的静夜是城里人无法想象的,这话有些绝对,但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认可。
漫步在山城的大街上,总是被嘈杂喧泄得心情浮躁。多想找一片静地却始终没有,只好又回到属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关上房门试图尽情享受久违了的“静”,却依然有“突突”的车鸣和喇叭声,还有各种各样的叫卖叫买声从门缝钻进来,直击我的耳鼓,叫人平静不得。躺在床上蒙上被子仍然是想安静一会儿,虽然没有成功,但终究让我想起了乡村的寂静来,或多或少也算是一种安慰。
想起的那个夜晚,那一片寂静。那时候,我正站在吊脚楼上的窗前,那一个夜晚,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窗外的风正凉,一如心境,打开窗户,只见夜晚退去了白天的浮躁,呈现出一种浓郁幽深的情景。对面山坡上,同样是吊脚楼里的窗户透射出一缕灯光来,给这夜凭添了许多色彩。
我久久地注视着这黑夜,感受着乡村的夜的宁静,似乎就有了不同寻常的禅味。
正想着,琴声嘎然而止,象断了铉。这悴不及防的琴声让我怔呆了,这静夜的琴声让人误入了一种恍惚的状态。我想,对面山坡上拉琴的人想必是一个纯情的少女,或者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吧,他(她)们一定是胸有集愿而对远方亲人报以无尽的思念,可远在他乡异地的亲人们知道这乡村的静夜里还有人在苦苦眷念着他(她)们么。
不难想象,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走出大山的人是难免有时改变山里人的淳朴而变得冷面无情的。
这样宁静的夜是睡不着了,我又一次站在吊脚楼的窗前,凝望着对面山坡上的那缕灯光,那光显得暗淡。我的心在变冷,陡然感觉到这个夜晚缺少点什么,我苦思冥想,究竟缺少些什么呢?我就这样无数遍考问自己的灵魂,仿佛就有一种答案,那是一种飘渺而悠久的记忆,无法有具体的想象。
这婉转悠扬的琴声;这嘎然而止的琴声,无论其音符如何跳动,总该让人聆听体味这声响里包涵的内容吧。
这原始的琴声在静夜的上空弥漫,领我回归久违的从前。
大概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就被乡村少女的悲惨遭遇深深地打动,至今仍难以忘怀。少女姓吴,从小就失去母爱,和父亲相依为命苦苦撑持着只能勉强度日的家。就在父女两把一个衰败的家经营得象一个家的时候,父亲突然抱病身亡,少女哭得天昏地暗,没有钱安埋父亲,邻村的小伙子慷慨解囊,帮助少女把父亲送上山安埋。
从那以后,少男少女相爱了,依依恋情难舍难分,由于家庭贫寒,两人商议婚事从简。过后的几年,少男少女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小两口勤俭持家,一个破败的家庭渐渐富裕起来了,小两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后来,小伙子说是出去挣钱一走就是两年,两年时间,少女带着女儿一锄拜天一锄拜地,白天辛勤劳作,夜晚就坐在吊脚楼的窗户前,对着黛色的山峦注视着远方,可小伙子没有回来,后来有消息传来,说是小伙子在远方的煤窑里挖煤,被跨塌的山体压在了下面,最后连尸骨也未能挖出。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心在滴血,小伙子如果是不求上进而安于现状也未尝不可,何必要跑到远方挖煤挣钱,最后连尸骨也未曾回归故土,想必他的灵魂总该要回归的吧,何况在这大山沟里有日夜思恋他的少女和天真、活泼、可爱的女儿呢。
这故事太残忍、太悲剧,让人一想起来就后怕。我由衷地钦佩那少女,竟能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仅仅只是在静夜的窗前以泪洗面,期盼小伙子能早点归来,可这愿望却是永远也不能如愿了。
这寂静的夜晚,这嘎然而止的琴声让人产生一种预感,谁能说这不是又一个悲壮的故事?我终究以为这山村的静夜太静,有时侯静得有些不协调,我害怕这寂静的夜晚里发生的悲伤。不管怎样,每发生的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结局。不去想它。试图寻找一种意境,却永远的寻它不着。
今夜怕是睡不着了,我极力克制住自己,不去过多地想山村的那个静夜,然而,象是被魔缠住了,让人静心不得。
该起床了,新的一天有新一天的工作。
静夜随笔【第五篇】:静夜随感。
月亮照在头顶上,有一层浅浅的云浮来浮去,虽有星星满天,可一眼望去,依然让人觉得空旷辽远。望着深不可测的天空,想着想着,眼泪便开闸般,止不住向下落。好长时间没有见你了。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象喝一杯冰冷的水,然后在很长很长的夜里,告诉自己坚强面对。对你可能就是这样。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感觉好象已经失去了你。当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得不到你的信息时,我明白,也许我们的美丽只属于过去。虽然有时间默默相对,但是对方都明白,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尝到了痛苦,分开时,同样痛苦,我们彼此牵挂,彼此思念。彼此让对方盈满自己情感的天空,容不得任何旁人插足其间。
现在,猛然收到你的短信,重新听着你焦急地一声声叫着“雪儿”,竟然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打开窗子,看着柳枝将月光分割成无数神秘的不规则的图案,在风中又幻化出许多不可破译的密码。顿时呆呆地……直到风凉凉地吹入房间,才明白这毕竟已是现实。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你,眼里顿时溢满了泪花,因为一切都是模糊的、颤动的、发亮的,这是梦境里才有的景观,是甜蜜而心痛的幻象。
夜,有一种令人凝神的幽静,更有一种催人遐想的缠绵。静静地望着窗外,听着你温柔的话语,思绪却又飘得很远很远,无端里生出一种幸福,还有那么一丝怅然。一直到你的手机停电,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电话,把我和你隔在了网络的两边。
外面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象我激动的心,象心的思念。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十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十二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觉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觉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感觉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床、光、望、乡”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觉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六、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十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古诗静夜思教案篇十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39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