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概括性的写作方式,它帮助人们系统化地整理和理解所学和所思。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一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的意识。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还让学生观看了影片《鸦片战争》。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我下面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让你受感动”这个问题,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写写,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课文描述的销烟场面的具体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使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刘勰也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本节课不论是理解课文,还是感受人物精神,都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等不同形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语言。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兴奋心情和销烟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体会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的英雄气节,学生自然产生了愤怒、激动、崇敬等强烈的情感体验。老师此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把书读好。
教学时,在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播放“销烟的壮观场面”和“人们欢庆的热闹场面”视频录像,把课文中对观看人群、销烟过程的描绘转化成活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跨越了时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场面的宏大,更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欣喜若狂的心情。让学生身处其中,情处其中,心处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升华融为一体。
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所以在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后,我把林则徐正襟危坐在高台上的图像和课文插图中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又列举林则徐销烟时内外上下的重重阻力。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使这样的典范人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
总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熏陶。力求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林则徐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三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等人将在虎门寨销毁毒品。当时,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中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毒品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硝烟池内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旁观的群众看见害人的毒品被销毁了,个个高兴的蹦啊、跳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目光转向现在,虽然吸食毒品的人少之又少,也不可能将一定范围内的毒品全部销毁,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专门用来惩罚那些吸食毒品、贩卖毒品的人!以此来告诫他们吸毒、贩毒是不对的!过去,毒品以毒品为主,可现在,毒品数不胜数。这些毒品的威力比以往更胜一筹,看到人们吸食毒品后那萎靡不振的样子真令人心痛!并且一旦沾上毒品,就很难戒掉。如果,一段时间不吸食,就会全身痛痒、寝食难安!有时,毒品甚至能害得人家破人亡!就如福建省有一户人家,生活美满,虽谈不上富裕,可小日子却也过得幸福之极!不过,一场飞来横祸,却将这一切都变了!原来,这家的女主人,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去世了!全家人悲痛之极,而她的丈夫却因万分悲痛而沾上了毒品,不能自拔!很快,家里仅有的的积蓄都用来买毒品,把家中开的小店卖了买毒品!小儿子独自在家,没得吃,没得喝。最终,竟饿死家中!因此,爸爸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进了看守所!
这个真实的故事,似乎让我明白了什么:很多吸毒的人都是曾遇到了一些十分残酷的`事后,才沾上的!可是,悲痛、残酷的事谁没遇过呢?“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曾一度身患绝症,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并没有放弃与病魔作斗争,也没有消沉,而是勇敢的活下去!这样大的灾难使他拥有了更多勇气,让他在宇宙学上有着巨大的贡献!是啊,面对残酷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正是人生的岔道口,正确的选择会让你走向成功,而错误的选择则会毁了你一生!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文章,不禁被林则徐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动了,心里一直都不能平静下了。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将收缴来的洋人的鸦片当众硝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帮可恶的外国人把大量的毒品鸦片输入我们中国,使老百姓因毒品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面对外国人的行为我感到很愤怒,同时我也很敬佩林则徐,他是一个有民族气节在敌人面前没有一丝惧怕的人,要不是林则徐销毁了鸦片,那么多老百姓还会这次陷入外国侵入者的阴谋。
不论是林则徐还是赵一曼,他们都爱自己的国家,让我们把那些英雄的爱国精神铭记在心吧!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历史虎门寨水泄不通赤着双脚盐巴欺侮。
林则徐短斤缺两。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一担石灰收缴烟渣嚣张(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闻讯应邀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脊梁咆哮健步。
一声令下伟大壮举(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4.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四、朗读课文分清脉络。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2.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一类生词)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四、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五、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六
文章摘要:虎门销烟读后感作文太多的奇迹在他们的引领和奋斗中产生;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事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和一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以后不准这样,不许再欺负她。今却特下凡间入宝玉梦来,一来可解相思之苦,二则权作游历之数罢了;现代文阅读它首先是一种信息阅读,明确地说,就是利用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以这个为依托,通过现场的解读,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或者校正自己的知识积累的过程。
这篇文章讲的是英国用烟片这种特殊武器攻打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许多中国人都开始吸烟。为了让烟片不再祸害老百姓,林则徐下令没收烟片并销毁。林则徐等爱国人士的行为,惹怒了英国,烟片战争正式开始。腐败的清政府被一次又一次地打败,割让了大片土地,使老百九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那些勇敢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有许多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他们背弃了曾经哺育了自己的祖**亲,在敌人面前卑躬曲膝。对付这种人,我们绝不会手软的。林则徐也碰到过两个卖烟片的中国人,他义正辞严地说:“你们帮助敌人,祸害自己的同胞!”他当场下令将这两人吊死,反映出的爱国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内鬼绝不手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最好的成绩回报祖国!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还让学生观看了影片《鸦片战争》。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我下面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切入点,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首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让你受感动”这个问题,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写写,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课文描述的销烟场面的具体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使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二、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刘勰也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本节课不论是理解课文,还是感受人物精神,都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等不同形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语言。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兴奋心情和销烟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体会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的英雄气节,学生自然产生了愤怒、激动、崇敬等强烈的情感体验。老师此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把书读好。
二、以多媒体为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学时,在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播放“销烟的壮观场面”和“人们欢庆的热闹场面”视频录像,把课文中对观看人群、销烟过程的描绘转化成活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跨越了时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场面的宏大,更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欣喜若狂的心情。让学生身处其中,情处其中,心处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升华融为一体。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所以在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后,我把林则徐正襟危坐在高台上的图像和课文插图中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又列举林则徐销烟时内外上下的重重阻力。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使这样的典范人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
总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熏陶。力求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林则徐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八
最近,我读了一篇课文,是《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主要讲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故事。
课文后有一副林则徐雕像的照片。看着他,1839年6月3日的情景似乎又浮现在我眼前:虎门前的沙滩上,有一口大大的硝烟池。硝烟池的四周全是围观的老百姓、举着鸦片的农民工和从国外邀请来的贵宾。只听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便开始了!一群群赤膊的农民工先向硝烟池内撒入大把大把的盐巴,然后再把缴来的所有鸦片抛入池内,最后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硝烟池里立刻沸腾起来,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老百姓们看见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都高兴的拍手称快。突然,一个老人跑出来,流着泪给林则徐跪下了,还大声喊“林大人英明!”看来他的家肯定饱受鸦片之苦。接着,所有老百姓都一齐跪下,高声喊“林大人英明!”那些外国人看了,也不禁摘下帽子向林则徐鞠躬。
销烟持续了23天,二百多斤鸦片化为烟渣,卷进了咆哮的大海。
我的心中骄傲地说,林则徐,好样的!是您,用虎门销烟的壮举,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是您用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形象。
林则徐,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还那么坚决的销鸦片。您心系人民,心系国家。任何困难吓不倒您!任何诱惑都迷不了您!这精神不正跟党那永不屈服的精神一样吗?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要向您学习时刻维护民族的尊严,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让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中华民族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九
19世纪初,英帝国主义的大批虞美人毒害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清朝道光皇帝特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禁烟一事,遭到反对派头目穆彰阿和琦善的阻挠,他们暗中破坏。林则徐依靠广州官兵和群众,一面整顿残破不堪的海防,一面迫使英商交出全部虞美人。取得了虎门销烟二万多箱的胜利。1840年,英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林则徐在人民支持下打败侵略者,但却遭到国内反动派迫害,被革职发配新疆。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在查禁虞美人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都激动不已,我崇敬您,我感谢您,因为您我们才快乐,因为您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美好。在这里我要衷心的向您说一句话----谢谢您!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
一、字词教学扎实。
针对这种现状,我没有继续往下走教案,而是立刻用了一点时间专门就字音问题进行了讲解,让孩子学会区分多音字,理解不同的音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并记录在书上,容易读错的.字音,在字上标上音节,进行强化。虽然所花时间不多,但孩子们对多音字的理解和运用都加强了。
这样根据孩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了自己教学的过程,孩子们对字词掌握就更扎实了。
二、有效训练孩子概括能力。
进入四年级后,每篇文章读完后,我都要学生说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在前几课训练的基础上,孩子们很快就概括出: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寨销毁xx的故事。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一个月以来的训练没有白费。
三、及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本片课文描写虎门销烟过程用了“先……再……然后……”,教学完这一部分后,我立刻让学生想一想做什么事情我们也需要分几个步骤完成,可以用上这几个表示顺序的连接词,让学生试着造句,然后立刻写下来。经过口头训练,不一会儿学生就都写好了,除个别学生语句略有不通顺外,都表达的很好。
我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课颗都能这样牢固的抓好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愁得不到提高。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的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危害,理解“销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指名领读。
师生提醒注意:
寨 渣 (翘舌音)。
轰 (后鼻音)。
讯 盐 斤 (前鼻音)。
2、出示讨论:
(1)“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的“着”读“ ”,“朝”读“ ”
“倒下去”的“倒”读“ ”
“分外”的“分”读“ ”
“一担担”的“担”读“ ”;“应邀”的“应”读“ ”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四、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均匀,笔画要紧凑,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讯”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第五画是_______。
“轰”共_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
“顿”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___”
身( )着。
三、组词。
寨( ) 汛( ) 销( ) 壮( ) 侮( )。
赛( ) 讯( ) 消( ) 状( ) 海( )。
塞( ) 迅( ) 稍( ) 装( ) 梅(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说训练。
1、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二、精读课文。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应该记住的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伟大的举动。嚣张:邪恶势力上涨。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
(3)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4)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的?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的文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3)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场面。
(4)讨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1)学习第一层(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2)学习第二层(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
用笔画出这句话,读一读。再对照文中的插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硝烟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步:撒盐、抛、倒生石灰。再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硝烟的。)。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的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硝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硝烟持续了23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说明销烟的时间长,数量多,销烟的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暗示中国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5、返读全文,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中大,而它又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
3、指名复述。
四、指导写话(要求:课后题5)。
1、指导。先指名读文中带有“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顺序做的事。
2、学生练写。
3、交流。
作业设计: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林则徐一声令下,_______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背、赤着双脚的工人,_____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_______下盐巴,_______把收缴来的_______入池内,_______又把一担担生石灰_______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板书: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伟大壮举 销烟后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先撒盐 再抛 然后倒生石灰。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二
暑假时,我有空去了一趟虎门销烟博物馆,在虎门销烟博物馆看到了鸦片战争留下了古战场。
来到了海边,我们看到了两个大池,经了解,这是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对鸦片进行集中销毁的两个销烟销池,历时了23天的虎门销烟,销毁了许多的英美鸦片,当时销烟场面非常壮观,有许多的老百姓过来虎门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赞,叫好声不觉于耳。林则徐禁绝和销毁了鸦片,帮助了老百姓,戒除了恶习。
我们往上走,来到了威远炮台,看到了一排排建设整齐的炮台,它的底座非常坚固,厚实,我兴高采烈的照了几张照片,做为留念。炮台是有巨大的石块做成的,从炮台口往外眺,可以看见美丽的大海。
在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的相片,视频,我印象最深的是英国侵略者的武器先进,远远就发挥威力,而清兵的武器非常落后,告诉了我们国家落后就被挨打,我应该要好好学习,把我们国家建设的强大。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三
坪坦中心校 陈立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10个生字并组词。
3.通过学习课文场面描写,了解课文内容。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场面描写,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道具视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进入。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并组词。
3.模拟课文场面描写,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中四个场景,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准备:鸦片的知识等。
学习过程:
预习课文。
在清朝,有很多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当时的人们喜欢把这群人称“洋人”,喜欢把他们所卖的东西名称前加个“洋”字,如他们卖的货物为“洋货”。如:怀表称“西洋表”,火柴称为“洋火”,铁钉称为“洋钉”。。。。。当时,有些不法外国商人在中国倒卖“洋烟”,也叫“大烟”。大家知道什么吗?(鸦片)。
大家知道关于鸦片的知识吗?它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
鸦片的危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
(课文后的学习链接)。
当时清政府见到鸦片危害巨大,国力衰退,财富外流,所以发起了禁烟事件。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负责收缴鸦片,并在虎门集中销毁。这就是《虎门销烟》事件。
学生回忆鸦片的知识并发言。
翻到课本的“学习链接”学习鸦片的危害,对鸦片有进一步的了解。
认识林则徐销烟事件的起因。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组和四字成语。(生字卡)。
生字:遵 呵 锣 聋泄 搭 监 督恭畏。
组词:遵照笑呵呵锣鼓震耳欲聋水泄不通搭台监督 恭敬 敬畏。
分组读、指名学生带读、
学生齐读。
开火车、伸出手指听写。
2、再读课文,分组找出《虎门销烟》事件的开始、过程、结。
果的句子,画上横线。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复习生字词。朗读、听写生字。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看看哪组同学读的最好。
自由朗读课文,分组按提示找出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指名学生代表回答。
第一大组:事件开始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大组:事件的过程:销烟过程。
第三大组:事件的结果:销烟数量。
指名学生代表发言、补充。
3、按照上面的事件提示,偿试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指名学生代表回答。
第二部分:(3--4)销烟过程。
第三部分:(5--6)销烟结果。
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三、才华展示。
当时的销烟盛况我们是无缘目睹了,但是我们可以来偿试一。
下那个销烟过程的。
分组朗读课文。
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与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代表发言。
根据提示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学生代表发言。
模拟课文中的四个场景。(根据教师的提示表演)。
大家想不想呀!(表演)。
演出场景一:林则徐接旨、人们看布告的情形。
演出场景三:林则徐接见外国商人。
(教师准备:圣旨一份、鸦片一箱、石灰等)。
四、感情升华。
刚才我们一起简单重温了虎门销烟的过程。同学们的表演真是精彩纷呈。经过虎门销烟,把洋人的鸦片销毁了,真是痛快。下面我们再次体会一下中国人不可欺的感受。把人们看布告的样子和林则徐的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四小结。
在想一想,这一事件有什么重要。
学生表演。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精彩的句子,体会大快人心的感情。
意义?这事件之后,林则徐又会怎么样了?由这一事件引起了什么更大的事件呢?大家课后再去找找。
五作业。
练习和巩固。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四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
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集体评议纠正。生领读,指名检查。
出示其他词语,方法同上。(“分外,身着”的多音字要注意)。
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
(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回头再读第六节。再读第一节。
(2)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现在应该很容易找出来了)。
先自己在课文后描红。然后说说哪个字特别要注意,回答者用小黑板写,然后向全班学生讲解。在表格下面再临写这几个提醒的字。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伟大壮举)。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先再然后。”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句外侮的精神。
了解销烟的过程。
懂得销烟的意义。
投影片、配乐录音。
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2、质疑课题。
二、带问题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标出自然段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生字。
2、指名读生字,难读的纠正、强调。[“寨”(zhai)、“渣”(zha)]。
3、齐读生字。
四、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用“水泄不通”说一句话。
五、检查课文自读情况。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错误:身着(zhuo)朝(chao)服;应(ying)邀;
倒(dao)下去。
2、自由读课文,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谈谈是一件怎样的事?(指名回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练读。
2、重点指导:
“讯”、“泄”、“侮”注意这三个字的笔顺。
“讯”的第四、五笔是“十”;“泄”的第五。
笔是“1”;“侮”的第八笔是“一”。
3、描红。
4、个别评析。
5、临写。
七、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两遍。2、熟读课文。
教学内容:
1、读讲课文,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理解销烟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默读课文想一想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历史事件?
伟大壮举。
二、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是壮举。
学生自学先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
1、第二节。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其中的句子。(指名回答)。
2、练读,读出不同寻常的感觉。
3、指名读。
四、学习三——五节。
(一)1、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说主要讲什么?
2、轻声读第三节,思考:销烟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
3、指名回答,改革概括:撒盐、抛烟、倒石灰。
4、提问:课文是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顺序。
5、练习用顺序词复述销烟过程。
6、师述:“群情愤腾”反映人们禁烟的强烈愿望,民族英雄的“一声令下”代表中国人们禁烟的坚定决心,正是这激昂的“群情”和坚定的“决心”震惊中外。
7、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8、指名读。
〈二》过渡: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人们表现怎样?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练读、指名读。
〈三》过渡:人们这样高兴,那销烟一定非常成功。
1、自由读第五节,画出体现成果之大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3、指名读。
五、小节过渡:
虎门销烟这样大得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
“伟大的壮举”,1839年6月3日确实是个值得留念的日。
子,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齐读第六节。
2、练读、指名读。
六、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七、布置作业。
1、课后词语抄两遍2、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内容:复述课文,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默写生字:讯、抛、寨。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结构。
1、轻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出示投影:
销烟时间销烟地点销烟开始。
百姓欢呼销烟结果销烟意义。
3、提问:哪几节是写销烟经过的?(指名回答)。
三、复述课文。
1、练习复述课文,先逐节复述,再连贯复述。
2、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析。
四、写话指导。
1、出示投影。
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2、自由读投影上的文字。
3、同位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分三步以上做的事,练说。
4、指名说说。(师生评析)。
五、布置作业。
你认为有哪些词语比较好,把它抄下来。
板书设计。
撒盐。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七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些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过于拘束,没有能很好的表达。今天布置了小练笔,不知写得如何?有待明天继续!
在预习课文时,我补充资料:清朝末期,清政府贪腐无能,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肆意欺侮。但中国人中也有一股爱国的力量,他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它说明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这次行动狠狠地教训了外国列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
1、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x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x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以此为中心点,找出相关的段落来学习体会。
2、抓住文本,落实文字的训练。读通课文,抓住关键词、段来走进文本。指导朗读。让学生真真切切回到当时的历史年代。
3、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展望。了解历史是责任和义务,那么做好现在和以后更是大有必要。
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雕像,你想说些什么?”
虎门销烟说课稿篇十八
最近,我学习了《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使我很受教育。
刚听得“虎门销烟”时,我还以为那是讲述发生在虎门的战火硝烟。细读了课文我才知道,原来是讲述销毁洋鬼子的大烟的故事。
大烟就是鸦片,是一种毒品,人一旦吸了就会上瘾,骨瘦如柴,不久就会死去。可恶的洋人竟然明目张胆地贩毒给清朝的民众,不仅掠夺了我们国家的钱财,还损害了我们同胞的身体。清朝政府当然不能容忍这样。1839年6月的一天,两广总督林则徐强硬地查扣了洋人的烟土,并当众销毁。
销毁鸦片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用火烧毁,而是在海边挖个大池子,用海水、海盐和生石灰,一起把大烟浸泡销毁,最后冲到大海里去。
在销烟的当场,群众们欢呼雀跃,洋人们垂头丧气。虎门销烟是顺应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护国行动。
鸦片就是毒品,一旦接触就很难戒掉,我们一定要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也一定不能忘记洋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的过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1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