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新闻报道,提高信息获取和辨析能力。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相信会有所收获。
让座为话题篇一
中国有一个美德就是让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让座.
星期五,我回家,刚上车,我大吃一惊:“啊!好多人啊,真受不了.”我也特别气愤,因为那些人都不知道让座,我被挤在了司机旁边,我被挤得无可奈何,我是多么想说出来啊,就是叫他们让座,可是我难已开口.我已经被挤得汗流浃背,满头是汗......
过了一会,一个人牵着自己的刚放学的小孩走上车了,现在车上好多人啊,我们呆在车上就好象在蒸笼里一样的热.可是还是没人给那位小孩让座.
我该下车了,我往后面挤,可是车门已经关了,我下不了车了,只能在下一站下车,我那时好想哭啊!可是忍住了.
做为中国人,就应该学习中国的文化,就应该学会让座,这只是基础罢了.让座是人人都做得到的,难道让座就有这么难吗?有的人说:”给别人让座,也是为别人开了一朵绚丽的花”
希望下次能给别人让座,别人就会夸奖你的哦~。
学会让座。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碰撞”。比如在家里要与自己的亲人接触;在学校要和同学打交道;在社会上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互相往来;在工交车上要与一个个座位接触,甚至是“妇女儿童”专座……下面的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个抱的妇女费力地挤上公交车,在乘务员的话语促使下,一位年迈的来人先起身让了座,抱孩子的妇女连连推辞。这时,坐在老人后面的同志也起身让了座。没想到,车厢的另一端传来了一席话:‘在才让座,早干什么了?’于是有人反驳道:‘人家终归是让了座,总比那些坐着的人强多了。’由此,一车厢的人沸沸扬扬起来……”
人贵能及时醒悟。不管怎么说,中年男子的为人还是值得去赞赏的,因为他有那种及时醒悟的本性,他能够及时让座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要,同时让座在某些时候对接受让座的人来说是一种帮助。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向年迈的老人学习,就学习她那种帮助别人、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让座也是帮助别人的一种表现,我们正是缺少这一种美德。就让我们去学会让座,那位中年男子一样,醒悟吧。
记得星期六的时候,我们想了很久,就决定去吃肠粉。
我们那天早上,很早就起了床。穿好衣服刷完牙,就坐中巴去笋岗区吃。
我们正在坐车的时候。有一个站有一位孕妇和他的老公上车。
我在想:如果车上挤满了人,那那位孕妇走在那里,有人会让座吗???
我又在想:如果我让座,有人会夸我吗???
我想这是多余的,肯定有人会让座。
其实让座也是一种美德,我们可以把让座的美德多一点啊。
无人让座与老人让座---读新闻报道有感。
今天我从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报道了绍兴公交车上一名老人上车,无人让座。我又看到了另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71岁的老人给79岁的老人让座。读了这两则新闻我感慨万分。
首先,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居然在我们绍兴的公交车上没人老人让座,真是为那些人感到难过。如果是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会主动让座的。想想倒也是,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着我们转,有什么要求立刻满足。不用做饭,不用洗衣服,不用整理床铺,更不用为老人做任何事情。尊老爱幼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孩子身上将得不到发扬光大。
其次,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71岁老人给79岁老人让座,感动了车上所有的人。从这篇报道中平时我们的长辈应为我们一代作好榜样,因为71岁老人为车上的年青人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给车上所有的人上了一节尊老爱幼的课。
作为一绍兴人,我应该积极地向这两人老人学习,让我们的绍兴更加美好。
让座为话题篇二
这件事发生在我小时候,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也是第一次过暑假和妈妈一起去外地玩。
我和妈妈提了许多行李,手都快被拿行李的带子弄破了,还没有等上车。我真想坐在地上好好的休息一下,但妈妈怕我把新衣服弄脏了,说什么都不允许。我只好皱着眉头继续等车,车来了,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地狱翻上了天堂。但上车后,我彻底失望了,因为车上不但座位没有了,就是站的人也快挤满了。这时我也火冒三丈,好不容易等上一辆车,还挤满了人。不知为什么,我脑子里一片混乱,挤到一位坐椅子的'阿姨面前,把阿姨拉开,自己坐在椅子上大口喘气。妈妈又开始批评起我来,我不但没有坐好,耳朵里还塞满了妈妈批评我的话。于是,我用手捂住耳朵,还大声乱叫。妈妈真想给我一个耳光,教训我一顿,但看到车上这么多人,又不好意思打我,就一个劲地用可怕的眼神盯着我。但是那被我拉开的阿姨却微笑着对妈妈说:“没事儿,小孩子吗,想坐就让她坐会儿,反正我也快下车啦,正好,让她坐会吧。”
我听了以后,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抬头偷看了一眼那位阿姨,她正用柔和的目光看着我,并冲我微微一笑,还点了点头,我后悔极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件事以后,我每看到有行动不便的老爷爷、老奶奶,都会主动让座,因为我是在报答那位阿姨。我还要像雷锋叔叔那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张家口市桥东区东风小学四(1)班四年级:班玉丰。
让座为话题篇三
“幸福是什么?”——这或许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提问。古往今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幸福大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上的幸福,而是精神上的幸福。
纵观历史,追名逐利的人有人在,直至今日,这依旧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小五渴望富贵,老四渴望别墅,老大为升官险惹官司,老二的财富一瞬蒸发。仔细剖析这四人的境界,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金钱名利的漩涡中挣扎,没有体会到幸福。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电视剧中的情节应当升起人们的思索。他们四人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追逐物质上的幸福。这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追逐“物质幸福”的弊端。诚然,物质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但过度的物欲膨胀只会让一个人变得庸俗甚至无情,官场商界的污浊之流便是强有力的证据。当一个人怀揣着勃勃野心,变得贪婪自私时,他必定不会满足于所拥有的,于是陷入名利的深渊,万劫不复。他会忽视爱的存在,,这样,不仅不会知足于物质上的幸福,精神上的幸福更是无法企及。
因而,单一地追逐物质上的幸福是不可取的。并不要求人人都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并不要求人人都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并不要求人人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因为超然物外的高远在当今社会不一定适用,所以我们要追逐的应该是处于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点上的幸福。
何为精神上的幸福?它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求学求知;它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相识相知;它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殷殷期盼;它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铮铮誓言;它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天下大爱;它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只要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它不需要金钱来支付,它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价值。精神上的幸福,是一种淡然生香的快乐,它无处不在却隐匿得很深,或许是两人一床棉被的温暖安心,或许是一人一杯香茗的悠然宁静,或许是与熟知的人之间的一件琐事,或许是与陌生人之间的一个举动。精神上的幸福总以不同的姿态在你的生命中来来往往,稍纵即逝。因而很难定义追逐精神上的幸福的难易程度,只要你怀着一颗发现爱的心,觅得幸福便很容易,反之便寻不到幸福的轨迹,赶不上幸福的脚步。当我们置身浮华时,不要忘却了——心灵的栖息地需要幸福来充盈。生命的声息不灭,追逐幸福的步履不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座为话题篇四
放学了,小明和小红要做公共汽车才能到家。他们坐上了车,找个座位坐了下来。车开了一会,上来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车上的座位已经坐满了,老爷爷和老奶奶只好站着。这时,小明和小红看见了,说:“爷爷奶奶你们坐吧!”爷爷奶奶笑着说:“你们真是好孩子!”小明和小红听了心里很高兴。他们回家把这件事说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听了也夸他们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座为话题篇五
经常与电脑对弈,大多以失败结束。好在电脑不像人,它既没有嫌弃对手水平差,也不会因为我屡屡悔棋而大动肝火,还是不厌其烦地和我“玩”。
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也如此吗?我们常常埋怨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感叹学生不可教,其实,学生们每天或多或少都有着进步。是一种操之过急的心理,使得我们看不到他们的优点,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缺点上来。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如人与电脑对弈一样允许学生犯错,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学生前进的步子会更扎实;如果教师能像电脑一样不厌其烦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用“放大镜”放大他们的优点,就会觉得每个学生都在“长大”,都有着令人欣赏的地方。
教师应该学学电脑软件的设计,让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学生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是他在哪些地方巳经有了进步,而不是认为他不可救药;不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上作横向比较,而是把他们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客观全面地进行分析,我们当教师的要记住:允许学生有失败,让他们在失败后总结教训摸索前进;要呵护学生细微的进步,让他们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继续努力。学生每一次微不足道的进步就如同一丝涓涓细流,但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必将汇成滔滔江河。
让座为话题篇六
有一次,我做公交车去上兴趣班,在车上发生了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
当时车上人比较少,每人都有位子,可偏偏到位子刚坐满时,上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看上去病恹恹的。苍白的面颊,不红润的嘴唇以及那瘦弱的身子,让人觉得她有点弱不经风。可没有位子了,她只好站着。车颠了一下,她没站稳,差点摔倒。这时一个中学生样子的人往里靠了靠,想让点地方给她。可他旁边的胖子开口了:“喂,我说,这地方坐两个人够受的了,还坐三?”学生只好站起身,对她说:“阿姨,您坐吧。”于是,中年妇女小心的坐了下来,她没有说话,只是用感激的眼神望着他。这时,胖子脸红了起来。
我希望大家能在车上为老幼病残让座!
让座为话题篇七
让座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在公交车上,我们应该给老人小孩让座,发扬我们的传统美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我和妈妈坐上了10路公交车,去水源山公园玩。
刚一上车,发现车上有很多座位,我和妈妈选择了两个座位坐了下来,不一会儿,座就满了。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上车了,司机在老奶奶还没站稳的时候就开车了,只见老奶奶身体向后倾,手急忙抓住把手才站稳,她一摇一晃地在车厢站着,有一次差一点就摔倒了。
我想给老奶奶让座,可一想这儿离公园还有很远,如果让座了,我就要站很长时间。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只听见旁边有人说:“大娘,坐我这儿吧!”我顺着声音望去,发现是一位解放军叔叔,更让我诧异的是,叔叔的脚受伤了,还拄着拐杖。老奶奶不好意思地说:“不用,我一会儿就下车了。你腿脚不好,赶快坐下吧!”听到这些话,我心里羞愧万分。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想到这里,我急忙站起来说:“奶奶,您坐我这儿吧!”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孩子。”妈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非常开心。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多帮助别人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让座为话题篇八
像往常一样,又挤上了公交车,车像以前一样挤得寸步难行,就只是,上来一个老人,煮着拐杖,瘦弱的样子弱不禁风,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去。
又想起那次,我和姐姐坐公车时,车上人很多,公交车一摇一晃,大家也在“随风摇摆”着,车上却上来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车子摇晃中她差点摔倒好几次,可是,坐在她旁的一位年轻女子,却丝毫没看见一样,和同伴聊着天,有时还不耐烦地看看这对母女。周围的人开始小声议论,最后干脆生气的说:“你怎么不给他们让座呀?”
这位女子这才假惺惺地站起来,客气地说:“阿姨请坐。”眼神中明显带着不满,那位妇女尴尬地点点头,不好意思坐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难道就这样被遗忘了吗?不,从今天起,让我闻从身边的小事,从让座开始,让这种好的风气,在我们身上散发无限光辉!
让座,虽说只是一件小事,却令人深思……。
让座为话题篇九
虽是菊花飘香的日子,但夏天的热情似乎不愿就此褪去,透过宽厚的法桐叶子,阳光仍是灿烂的不可思议,让人忍不住怀疑到底有没有“秋高气爽”这个词。心情也跟着有点急躁的我,不时向三路车来的方向张望。等车的人真多啊,果然城里比不得乡下,城里就是人挤人,车挨车。
正想着,像蜗牛一样的三路车“吱呀”一声停在了前面不远处,人们涌向车门,挤成一团。不是说城里坐车要排队的吗?原来只是说说而已。顾不得许多,赶紧的冲向车门,抢座位去,幸好,让我抢到了最后一个座位。司机师傅关上车门正要开车,远处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向着车招手,司机师傅赶紧的又把车门打开,老人上来了,有些气喘吁吁的擦着汗。司机师傅喊道:“有没有人给这位大娘让个座?”我向四周望望,咦,奇怪?怎么没人让座?哈哈,表现我中学生风范的时候到了,我连忙站起来微笑地对老奶奶说:“奶奶,您请坐!”话音未落,突然有道蓝色身影一闪,把我挤开坐在了我的座位上。原来是一个比我略大、穿着蓝色校服的中学生,他的行为立即引来了周围人的一片白眼和议论。
一位老大爷看不过去了,气愤的说:“什么素质啊?还中学生呢,看看这位比你小的同学,你也不嫌害臊?”抢座的中学生脸上像是打翻了颜料盒,表情那个丰富啊!
“你才是个老不羞呢!”忽然一声激烈的呵斥传来,“不就是一个座位吗?有什么了不起?谁要是再敢说我宝贝孙子我跟他没完!”老奶奶面带怒容的说道。
人们纷纷看向车窗外,仿佛车窗外有什么好看的风景一样。
我也看着车窗外依旧灿烂的阳光和有些泛黄的法桐叶子,心里有些好笑的说: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让座为话题篇十
一个大雪纷飞的星期天,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回家,那时已经4点半了。当公交车到一所中学周围的站点停车时,突然有一大群初中生上车,我和妈妈被挤得五官都要变模样了。
一个初中生脸上带着疲倦,手里拿着巴掌般大小的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单词。车里灯光较暗,他只好无奈的把本子放到衣服兜里。他紧紧的抓住把手,眼睛闭着。这时,一位30多岁的叔叔拉了他一把,随后向这位初中生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那个初中生向叔叔礼貌了说的声:“谢谢。”叔叔站起身,向车后门走去。
公交车继续向前走,车子里的中学生都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车上的窗花使乘客看不清自己身在何处,我们只能通过喇叭声知道自己在哪。
那个初中生也许很累,脑袋隔着帽子靠在车窗上,不一会儿他竟睡着了。随着车子的颠簸,初中生下意识的睁开眼睛,他四处张望,起身向后门走去。这时,他突然怔住了,脸上写满了惊讶,微张着嘴,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见那个给他让座的叔叔竟然还站在车门旁。初中生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红着脸对叔叔说:“真是不好意思,让您站这么长时间?”“没事,”叔叔笑着说,“你们初中生也不容易,我也有孩子,我很理解。”“谢谢您。”这时初中生向叔叔深深的鞠了一个90度的躬。
如果说社会的冷淡是冰,那么好心人的心肠就是火。俗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相信: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要拥有一颗社会公德心与爱心,这个大家庭才会越来越好。
让座为话题篇十一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到处都有好心人给老人让座,然而,总有些想占小便宜的人在趁好心人让座时动歪脑筋。
一天中午,正是烈日炎炎的时候,我坐在闷热的公交车上,时不时刮来的风也不能使我感到一丝的凉意,在这干燥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都变得浮躁起来。
这时,车停了,送走又迎来一批乘客。这回上来了一位老人与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上车后开始四处张望,发现没有位子时,就独自站在车厢后。而后面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车门,无力地抓着吊杆,老人脸上的.皱纹深刻地映射出岁月的痕迹。
此时,一位年轻的姐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老人旁边,轻声对老人说了两句话就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走向自己的座位。
然而就在这时,那位年轻人看到有空的位置就立刻快步走上前去,一屁股坐下把位置占了,动作一气呵成,然后便心安理得地看起了手机。
那位姐姐有些生气,说道:“喂!你怎么这样啊,我给老人让座,你怎么能抢呢?”那位姐姐的言辞吸引了许多人,附近的人也出声责怪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样啊,这么没道德!”一位大妈说道。“兄弟,站一会儿,又何妨呢?是吧,顶多累些。”另一名年轻人说道。
开始时年轻人还满不在乎,可是后来人越来越多,指责的话也越来越激烈。终于,年轻人觉得脸面挂不住时,激动地说:“我为什么要让座!我工作了一上午,想休息一下都不行?”“可是,你年轻,身强力壮,老人身体不好,你辛苦一点,老人却会安全许多啊!”一位大叔语重心长地说着,年轻人也低下了头。
车再次停住,再次送走又迎来一个又一个乘客,这次年轻人也下车了。
每个人都应当有“让”之心,礼让的美德,尊老爱幼的品质。所以,我相信下次年轻人将不会如此,经过这次风波他一定会主动让座。
让座为话题篇十二
让座女子因孕妇的漠然而愤然收回座位,叫好声质疑声纷纷而起。在道德标准难以统一的当下,行善乃至所有正能量行为的目的成了争议的中心,当善举不一定有感恩作应答,当热忱的心遭遇冷硬的结果,我想,我们应该在意的也许不是外界的回报,而是我们的心是否因善举而臻于高贵,我们的行为是否为世界带来温暖。
正如助人行为的根源是同情心,此类善事义举,乃至人类所有的高尚行为都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便是人性所共有的最本质的良知和趋善性。修养作为善举的另一出发点,究其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产物。在行善念头诞生的瞬间,它是再纯粹不过的,没有复杂的欲求,只怀着帮助他人、慰藉内心的原始目的。行善原应为此,因此在善举做出之时,它的目的已然达成。
可人性对于赞美、感恩、报答的渴望和依赖是如此强烈,以至这些脱离了行善原本目的的附属产品便渐渐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众人把得到回报作为了高尚举动的目的——为了感谢而行善、为了外界评价而举义、为了成功后的.名利而奋斗这种寻求报酬式的举动似乎脱离了高尚和良知,变成了纯粹的交易,再也无心灵之美可言。
而对于受助者——如材料中的孕妇一般,认为自己有被帮助的需要而漠然受之的情况下——不平衡感自然会随之而生。对外界回报的欲求越大,不平衡感越会变得强烈。我不敢说让座女子起身的瞬间是出于良知的驱动还是感恩的索取,但在她收回善举以示抗议的时刻,道德的芳香一定悄无声息地变了质。当行善不一定得到感恩,当付出不一定有正向的回报,那又怎么样呢?正如特雷莎修女所答:“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非你和他人之间的事。”既然善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世界多带来一丝美好,又何必去计较我们是得是失?毕竟我们已在行善之时守住了内心的道德律,享有了付出的快乐,收获了高尚的德操。而怀有了如此纯粹而热忱的善念,又怎会融化不了那冷漠的坚冰,感化不了那无动于衷的外界呢?于是,我选择相信正能量的力量。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让我们谨记特雷莎修女的箴言,怀着最纯粹的良知出发吧!收获一颗日臻高贵的心,创造一个日益温暖的世界,这便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让座为话题篇十三
今天,我在《读者》上看到一段话:“在西方人们坚信人类确实是上帝造出来的。在上帝造人时,有个小失误——让人类带着七宗罪就来到世界上,分别是色s欲、饕餮、贪婪、懒惰、愤怒、妒忌、傲慢,反之,也带有其中美德,分别是贞洁、节制、慷慨、热心、温和、宽容、谦逊。”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德在渐渐地消失,七宗罪在一旁虎视眈眈,难道最后七宗罪将取代美德?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我们去外婆家,必须乘坐1路公交车,因为现在天气冷了,所以车上的人就更多了。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虽然我们早早就上车了,到还是没有了座位。车开始走了,又上来几个人,都是一个大人抱一个小孩。后来陆续下了几个人,大部分人有了座位,但有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子还在走廊上站着。
这时,车厢内的标语:“请给老幼病残、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被人们冷落到一边,渐渐地,车厢内的人声沸腾起来,埋没了她俩。
就在这时,一位大概年过古稀的老人走到那母女后面,轻轻地拍了一下妇女的肩膀,妇女转过头,问:“请问有什么事吗,大爷?”老人用颤抖的声音说:“过来坐吧,刚才人多,我没看到你们。”
尽管这句话说得很轻,声音很小,但我认为整个车里的人都听见了。(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3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