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倍数教案(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3:33:05
二的倍数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5 13:33:05     小编:字海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教案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安排。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的倍数教案篇一

回来一次,你知道它们最快什么时候相遇吗?(完成书上60页的试一试)。

师:50以内6的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36、42、48。

师:50以内9的倍数又有哪些?

生:9、18、27、36、45。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18和36。

生:18。

师:我们的两组蜜蜂最快在18分钟的时候相遇了。

生:列举法。

师:那现在还有一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短除法。

21824。

912。

34。

3和610和89和4。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看看,这是什么?

生:跑道。

师:同学们平时爱跑步吗?,在学校的跑道上跑一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看看他们三个人的。

(1)我跑一圈用6分钟。

(2)我跑一圈用4分钟。

(3)我跑一圈用8分钟。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1: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2: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老师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3:他们同时出发老师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独立完成)。

二的倍数教案篇二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二的倍数教案篇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90页内容。

数学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在本堂课的教学,我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一些能够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真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三个情景片断)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多样化,简洁化,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日历。

二的倍数教案篇四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的倍数教案篇五

2、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20和2436和5428和1413和40。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是不。

是对所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都要用短除法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电脑出示下面几组数,让学生判断每组数成什么关系?

7和218和912和3614和19。

生:7和21,12和36,成倍数关系;8和9,14和19成互质关系。

师:那么成互质关系或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不用短。

除法大家能很快求出来吗?

生:能。

生:不能。

生:能。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看哪些同学说的对。

师:请分别找出8,9的约数和倍数。韩晓斌严春花。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81……。

师:请同学们先找出8和9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1。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8,9,72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8和9都是72的约数。

生:72是8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生:8×9=72,即:72是8和9的乘积。

师:又因为8和9成互质关系,那么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呢?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

师:写出几组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师边巡视边低声指导)。

例如:7和94和53和5。

最后讨论得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同样让学生自己验证,最后讨论得出: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2、请同学们分别找出7、21的约数和倍数。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7的约数:1,7。

21的约数:1,3,7,21。

7的倍数:7,14,21,28,35,42……。

21的倍数:21,42,63……。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7。

师:请同学们观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再和原数进行对照,

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这两个数当中的一个。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关系,即: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7,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21。

生:因为7和21成倍数关系,所以,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生:求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大小,

小大。

这样,经过学生们的分组讨论,轻而易举的就得出了结论: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完书上的结论后进行比较,看与自己总结的是否一样,进而分享由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9和367和1329和3013和5236和725和17。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测、推理、交流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被理解,也最容易被掌握。因此,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我只是适当点拨、引导而已。显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启示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

教学需改进之处———进一步处理好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彻底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观念,为培养出数量多、素质高、能力强的跨世纪人才拼搏奋进!

二的倍数教案篇六

(非零自然数中)。

1×36=3636÷1=3636÷36=1。

2×18=3636÷2=1836÷18=2。

3×12=3636÷3=1236÷12=3。

4×9=3636÷4=936÷9=4。

6×6=3636÷6=6。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二的倍数教案篇七

生:蜜蜂。

师:蜜蜂在干嘛呀?

生:在采蜜。

(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

2.师:现在呢,有只小蜜蜂呢提出了这么一计策,把这些蜜蜂分成两个组,一组四分钟回来一次,一组六分钟回来一次,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吗?同学们想一想。

(片刻之后)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十页,在这个表中把4的倍数用标出来,用把6的倍数标出来。

两分钟之后展示一位同学所标出来的。

3.师:那4的倍数有哪些?

生: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那6的倍数又有哪些呢?

生:6、12、18、24、30、36、42、48。

又标了的有哪些?

生:12、24、36、48。

师: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它们就叫做4和6的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的两组蜜蜂在这些时候又会碰上一起回家。那它们最快是在什么时候相遇呢?

生:12分钟。

生:有,有无数个。

师:你能找出最大的一个吗?

生:不能。

师:4和6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但有最小的公倍数,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

二的倍数教案篇八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备 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 注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二的倍数教案篇九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4和69和18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

:p70~72的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中的1—3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3、议一议:你发现找3的倍数有什么小窍门?

明确: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4、试一试:你能用学会的窍门很快地写出2和5的倍数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注意用……表示结果。

5、观察上面的3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会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再来研究求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小组合作,把36的所有因数一个不漏的写出来,看看哪个组挑战成功。并尽可能把找的方法写出来。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找法。

3、出示一份作业:对照自己找出的36的因数,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交流整理找36因数的方法,明确: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36,那么这两个数就是36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找,又要按次序排列)。

板书:(有序、全面)。正因为思考的有序,才会有答案的全面。

5、试一试:请你用有序的思考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指名写在黑板上。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7、“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填写,交流。观察表格,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有怎样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学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

五、游戏:“看谁反应快”。

规则:学号符合下面要求的请站起来,并举起学号纸。

(1、)学号是5的倍数的。

(2、)谁的学号是24的因数。

(4、)谁的学号是1的倍数。

2、在得出这些乘法算式以后,先根据4×3=12说明12是3和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举一反三,结合另两道乘法算式说一说。在这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练习。即“根据下面的算式,同桌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第一个是20×3=60,根据学生回答后质疑“能不能说3是因数,60是倍数”,从而强调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第二个是36÷4=9,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把它转化为乘法算式去说。

在学生有了倍数、因数的初步感受后,再向学生说明: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明确了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

3、p71例一:找3的倍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还能再写出几个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什么样的数就是3的倍数?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吗?使学生明确:找3的倍数时,可以按从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而每次乘得的积都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能把3的倍数全都说完吗?从而使学生学会规范地表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并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随后,让学生试着找出2和5的倍数,并正确表达2和5的所有倍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3、2和5的所有倍数,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即: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例二:找36的所有因数,准备让学生独立尝试,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在找36的因数时,无论想乘法算式还是想除法算式,学生一般都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所以,我在教学时允许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顺序就什么顺序。然后在交流中互相评价,让他们知道一组一组地找比较方便,可以利用乘法算式,按一个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同时又让他们掌握按次序地书写。此外,结合例题和试一试,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5、教材p72第2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表里填数,把4依次乘1、2、3、……得出“应付元数”,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把4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进一步理解找倍数的方法。第3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填写表里的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因数,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安排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找一个数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一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加深认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二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2、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2)学会与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1、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难点是灵活运用方法。

2、借助图形,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设计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

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说发现。

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米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

师: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班内反馈

请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肯定。

学生的答案也许有:

(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2)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3)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4)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4、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课本第19页练一练)

1、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2题

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3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 面积的一半。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纸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效的概念。

质数、台数、济数、偶数的区别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_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数和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约数。(同时板演)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约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约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新数阳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 28 31 53 77 89 1ll

学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1、坚持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略)。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四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你能找出6的因数吗?(板书因数)6的倍数呢?(板书倍数)

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吗?

说明: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到中间两个因数之间没有因数为止;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依次乘1、2、3……这样的方法找,注意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用省略号。

(2)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可以分成哪几类?

你能举出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的一些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类数的例子)

说明: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是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和质数、合数三类,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6有哪些质因数?怎样把6分解质因数?(板书式子,并说明其中的质因数)

(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

结合交流内容,逐步板书成:

l

质数质因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互相依存)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奇数

(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三、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每组里因数和倍数关系。

提问:3和7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为什么没有?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写出前四个数的所有因数,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你是怎样找它们的因数的?(检查板演题)

(2)口答后三个数的因数。

引导:能说出后面每个数的全部因数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581217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交流:题里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填数时怎样想的?

提问: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和3的倍数?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

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

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出两张卡片,按各题的要求分别组成两位数,把能组成的数记录下来。

交流:同时是5和3的倍数的数有哪些?(板书:30)如果是三位数呢?

(板书:180810)

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板书:80)最小的奇数呢?(板书:13)

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让学生把质数圈出来,在合数下面画线。

交流: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板书成两类)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分的?

说明: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

交流、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表里选出的质数和偶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

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指出:如果要说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的说法是错的,只要举出质数2是偶数这个例子。这里质数2是偶数就是一个反例。要判断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也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合数9就是奇数。

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

提问:这里填写的质数都叫积的什么数?为什么称它是积的质因数?

说明:这里把合数写成这种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

(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五

1.让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5、6、14、18、25、27、36、41、90,问学生:谁能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数,估计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能判断出来)。

教师再写出几个数:1540、2856、3075,再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说:我能很快地说出这几个数当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

学生报数,教师很快地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一定在想: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有啊!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猜测的结果,讨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如:84、51、27、90、123、2856、3075,它们用的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2+8+5+6—21;3+o+7+5—15。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5.提问:这些数所用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6.进一步验证。(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系。

7.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归纳: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运用结论。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67不是3的倍数,84是3的倍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一题有没有余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谈话:在没有余数的算式下边画横线,看谁做得快。指名报结果,共同评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交流: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填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涂完后,指名回答: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组数,并把组成的数记下来。

指名报答案,全班学生评议。

6.补充题。

提问:你今年几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是3的倍数?

四、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六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二的倍数教案篇十八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462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