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反映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借鉴吧。
西湖名堤教案篇一
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拓展。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西湖名堤教案篇二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西湖名堤教案篇三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西湖名堤教案篇四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西湖名堤教案篇五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西湖名堤教案篇六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西湖名堤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西湖名堤教案篇八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西湖名堤教案篇九
人间天堂是杭州,最美莫过于西湖,那么美的景色,靠老师讲是讲不出来的。如何处理这一课呢?这一课有许多句子也特别难理解,怎样让孩子尽快走进去呢?想了又想,还是要依靠课文和文中的插图。如果有去过的小朋友,也可以让他们做个介绍。对,就这样讲这一课。
在揭示课题后,我便范读课文,学生也都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中了,程度好一些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去,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对生字词还没有掌握。面对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我准备分层进行教学,先让一些程度比较好的进行读词练习,再让一些程度差的来读,再开火车认读,每个学生都不能放过。在生字词过关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先是总述西湖美景,然后远眺西湖,再具体到几个景点,最后写了月光下的西湖的美丽。我感到整体感知,对学生以后怎样写景物也有好处,必须在日常的课中就要引导。第一课时,虽然还没有读得很好,但没有关系,学生最起码有了最初的感受,已经调动了他们想走进的积极性。在第二课时,品读中着重引导学生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理解倒是好理解,就是运用有了困难。说明孩子平时还是读的书少,积累的也少。“犹如,像,仿佛,宛如”都是比喻词,可放在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好处。先让孩子慢慢模仿吧,估计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就会准确应用。孩子们在品读中都能进一步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便趁机告诉他们,还有许多美景呢,可以课下收集一下,和同伴互相交流。那么美的地方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又趁机告诉他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更有资格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虽然感到自己有点说教的意思,但我感到必要的思想教育还是要讲的。毕竟老师给孩子一个示范作用。
教完这一课,我都被西湖吸引住了,有机会,真想,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期待着有这么一天。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
1毖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本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二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三
1、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习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四
素有明净镶嵌轻拂山峦硕大掠过绸带阮公墩仿佛。
(1)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容易读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州、硕是翘舌音,净是后鼻音,峦、掠是边音)。
(4)齐读。
我的十分钟。
你觉得哪些词最难写?容易写错?
在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谁能帮助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5)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能读好这篇优美的文章吗?自由读一读。
(6)指名读: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2、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在书上画出来,指名回答)。
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素来”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五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六
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中念第二声是装饰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犹如”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八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书写堤、淡、掠、苏、犯,积累词语10个。
4、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展开想象。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互动参与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选用参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信息大搜索。
2、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3、齐读第一节。
4、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5、出示课题:14、西湖名题齐读课题。
6、学习生字“堤“。
7、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节。
1、小朋友真聪明!生字、词语都学会了,你能把它放入课文中读一读吗?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相信你会更加喜欢西湖的。
2、小朋友读得可真美啊!我仿佛也来到了西湖边,瞧,这纤纤细柳,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鸟儿,多美!请你再读一读第二小节,把读懂的在组里交流一下,不懂的在旁边打上小问号。
3、交流(读懂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浓谈质疑(不懂的)。
4、小朋友真聪明,读懂的可真多呀!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吗?自己在底下试试,指名读,还有谁也想试试,这么多小手都举起来了,喜欢读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
5、指导背育。
小朋友读得太美了,老师也陶醉在这美景中,那你能看着画面试背给大家听吗?自己在组内试试,齐背。
(二)学习4、5小节。
1、这西湖美景令人如痴如醉,可别忘了,这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一道是(白堤),一道是(苏堤),这两道堤与古代的两位文学家dd-(白居易和苏东坡)有关,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2、自由读读课文4、5小节,找找白堤和苏堤贩景色有什么不一样,用“-”划出描写白堤景色的句子。
3、指名交流,媒示句子。
4、指导朗读。
小朋友真聪明,都划对了,白堤和苏堤景色各不相同,你能读出各自的韵味吗?读给前后的小伙伴听听。
5、谁愿试试,不如我们来个小组比赛,每组各选一句读,好吗?
小组赛读。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
1、除了苏堤和白堤同,你还认识那些西湖景点,听说过哪些传说呢?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可以用上你自己搜索的资料)先在组里说说。
要求:
1、每家旅行社派一名导游。
2、详细介绍杭州风景,名胜古迹评出最佳旅行社。
教案说明。
西湖名堤教案篇十九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西湖名堤教案篇二十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我们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课题:西湖。
西湖名堤教案篇二十一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西湖名堤教案篇二十二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2)苏堤。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拓展阅读: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
西湖名堤教案篇二十三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5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