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书写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少年官教案篇一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一课时。
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那些了解?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出示课件2。
2.检查预习:这首诗歌共有几节?分别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出示课件3。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智慧无穷,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通过合作学习定会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全班分4大组,每组学习两节诗歌,每个大组分2个小组,一组学习朗读,一组交流诗歌的意思、情感、作者的表达方法。)。
出示课件4。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再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提议,我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一首爱国歌曲,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激情演讲等方式表达我们中华少年对祖国妈妈生日的庆贺。请同学们下去认真准备!
少年官教案篇二
1、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倔强”“奇葩”“滑进”“擎”等词语的意思。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
同学们当你清晨准备坐车上学时,发现身上没有半毛钱,你对售票员说没钱能让我坐车吗?可是被拒绝了。你会怎么办?怎么想呢?(走着去或者不去了等)曾经有一位少年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一条大河摆在他面前,又被船家拒绝了,那这个孩子会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个究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根据自己的预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起因经过结果)。
(一)弄懂事情的起因。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事情的起因。
2浏览课文找出少年与老人的对话,你认为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少年?(生汇报师板书:诚实)。
3、抓住老人当时的两个动作弯腰低头体会老人是无心的拒绝。
4、出示:少年向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体会修辞方法的好处。
(二)分析事情的经过。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和老人面对河中少年的不同反应。画出老人说的话。
2、生补充作者想喊没喊出来的话可能是什么?
3、指导分角色朗读老人说的话体会老人的好心少年的倔强。
4、指导朗读10--12自然段完成填空。
5、配乐朗读。
(三)事情的结果。
1、少年为什么会给老人写信?想一想信中可能会写些什么?
2、课文中少年除了具有诚实、倔强、感恩这三种品质外还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出示填空学生自由补充)。
3、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面对呢?
课堂小练笔。
相信学完这节课大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面对今后的生活也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用简短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少年官教案篇三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一、识字品句,指导朗读。
师:闰土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生:闰土是闰月出生的,五行缺土。
师:“五行缺土”什么意思?
生:好像是算命的说法。
师: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我们的祖先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当然我们也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大概是闰土的父亲听了算命先生说闰土的命里缺土,缺什么名字里就补什么——从这个有点土气的名字,我们也能感受到父亲对闰土的爱。
(依次板书“正月”“忙月”“秕谷”“祭祀”。正音,运用查字典等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这些词虽然不是课后生字表中要求掌握的,但的确是需要老师指导的,所以,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师:文中讲“我”家里要做大的祭祀,请闰土和他的父亲到“我”家来帮忙。“我”是谁?
生:鲁迅。
师:小说是虚构的。《故乡》是以鲁迅的故乡绍兴为背景,以鲁迅自己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文中的“我”是鲁迅虚构的主人公,虽然有很多鲁迅的影子,但不能说主人公就是鲁迅。今后我们阅读小说的时候,不要把作品中的“我”当成作者。鲁迅的文章一向争议很大。有的人说味道很好。有的人说读不懂。鲁迅的文章到底味道如何呢?我们来品一品。
(课件出示:“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生读)。
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下来,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有点深奥。
师:鲁迅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小说的人。什么是白话文?就是我们现在语文书上的这些现代文。在鲁迅之前,我们中国人写的是之乎者也的古文。所以鲁迅的这句话还是留有一点点古文的痕迹。比方说第一句“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我们把“的”和“猹”换一个顺序,读读看。
生: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
师:对鲁迅的文章还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像绕口令。
生:我觉得鲁迅的文章的确跟别人的不一样。总是反复地在说一个意思——不知道。
生:想知道!
师:对呀。这两个破折号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绵绵思念,把三十多年来难以磨灭的好奇和朦朦胧胧的猜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生齐读“我那时并不知道??”)。
(课件出示:“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生读)。
师:闰土的模样的确就是绍兴乡下孩子那种可爱的土气、健壮、害羞!
【设计意图】品评鲁迅文章的味道,这几个句子非常有特色,代表着鲁迅语言的特点。读好这几句,对于读好读懂其他句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师:我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也可以填几点。
【设计意图】开放的填空,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读文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同桌先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因为闰土能在雪地上很巧妙地捕鸟。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一个人敢在海边的沙地上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位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读解。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课文第一节就写这件事,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这两件事在文中写得也就较详细。
三、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设计意图】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用短棒支起竹匾,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也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机灵、勇敢。
生:我研究课文中的四个省略号和两个破折号。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如:“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
(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还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达了“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有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说“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墙上的,这真是这些少爷们生活的地方,与闰土的生活环境一比,他们觉得自己太封闭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
师:请同学们将“啊”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连起来想一想,再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这种感情。(指读——点拨——再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的点拨,解放学生的思路,使教学推向纵深。
四、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当闰土还是当课文中的“我”?想当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讨论一番。老师有几个要求:
(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的过程中,当你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
【设计意图】: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的自由,凸现个性。
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一个同学在讲时其他同学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里,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有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当家作主,尽情发挥,在争辩中明晰内容,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深度拓展,
(生自由想象)。
师:儿时的伙伴是一生的财富。可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却并不像我们所说的这样——。
出示《故乡》的片断:“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阿!闰土哥,——你来了?……’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他们原来是那么好的朋友,为什么现在变得那么陌生?
生:第二次见面应该很兴奋的,可怎么不想说话了?
生:这次见面为什么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激情和热情?
师:今天时间有限,建议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合情合理地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注重文本与原著的结合,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学了一篇课文,延伸的、可挖掘的东西是题中应有之义,课后学生如能认真阅读原著,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少年官教案篇四
董曦曦。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以课文叙述王冕两件事例中的重点语句为抓手,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3.感受文中景色描写的优美,揣摩体会作者景色描写的顺序。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王冕》,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强调“冕”的写法。)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整体感知。
(一)、孝敬母亲。
重点品读: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追问:王冕真的觉得闷得慌吗?生:不是,王冕喜欢读书。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生:因为他想替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不想让母亲难过。师: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对这段对话有了这么深刻的理解,那你能读好吗?请一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刚才这组同学,不仅读出了母亲的无奈和愧疚,又读出了王冕的懂事和孝顺,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王冕的孝敬?
1、“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2、“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3、“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4、“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的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这四句做简要评价)。
王冕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接着请同学来汇报。
(二)、勤奋好学。
1、“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2、“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3、“起初画的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做简要评价,相机指导朗读)。
那我们现在就可以说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人。
三、感受美景,深析人物形象。
汇报:
1、王冕作画的原因。
2、为下文做铺垫。
那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让王冕立下了学画的志向?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景色描写的这么美的?可以从遣词用句、修辞手法、描写顺序等方面入手,然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
1、对仗: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
指导朗读:有层次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2、动词:镶、透、照。使用生动,把景物写活了。
3、颜色:黑、白、绿、红。
4、四字词语:雾气缭绕、岩石掩映、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晶莹透亮。
指导朗读,读出美感。
5、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到近。追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美景当然要美读才好,哪位同学愿意把这美景美美的读给大家听?(两位同学)这样的美景不背下来可惜了,给大家一点时间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把这段文字试着背诵下来。(检查背诵)。
四、小练笔。
小练笔展评。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少年时代的故事,长大之后的王冕更是才华横溢,他画的荷花美,梅花美,写的诗更美,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了解一些王冕的资料,也可以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关于王冕的介绍,相信你们对王冕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少年官教案篇五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了由市妇儿工委、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联合拍摄的微电影《小小少年》,电影讲述了重阳节前夕的周末,老师留的一项社会实践作业,班长张一航和体委苏晓宁一组因为不懂得合作而导致活动夭折,后来在老师家长的关怀指导帮助下,学习“狼族”精神,组织新年联欢会获得圆满成功。该电影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蕴含教育意义,让学生从小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蜕变中实现自我成长!电影虽短,却意味深长,令我感受颇多。
合作在这个世界上是无处不在的。人是需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不过合作不仅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想要卓有成效,还要有互相之间团结、协作和有自我牺牲精神。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我从电影中体会到一个道理是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还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比如说做实验,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有一次,班主任马老师让我们全班四个人一组做实验。同学们每个人都在家准备好几样实验材料。开始做实验了,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大家都一起动手做实验。一开始由于组内有两个人脾气不合闹别扭,我们组就自己做自己的实验,谁也不帮谁,于是过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成功。马老师一看这样不行呀,由于我们组配合得不好,影响了数学课的进度。马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大家,我们这才开始了组内合作。在合作中我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没过多长时间,这个是实验就大获成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小组的同学们欢呼雀跃。
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由此可见,合作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合作是一种美德,合作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让我们好好利用这笔财富,努力学习这种美德,将合作进行到底。
少年官教案篇六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难点突破。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深深感受到文章作者和文中描写的人物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怎能不由衷地为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诗题。
2,我们也曾经接触过现代诗歌,请同学们说说诗歌的特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补充。
语言特点: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特点: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特点: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情感表达特点: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特点: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对于诗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如,雪莲——耐寒植物,生于青藏高原地区,花可入药。山丹丹——生于黄土高原,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
女娲——神话人物,功绩:炼石补天,创造人类。大禹——治水有功,成为夏朝第一个君王。
敖包——蒙古族人作为路标和界碑的用石头,土,草堆成的堆子。哈达——藏族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礼物。
芦笙:苗,侗等少数民族的管乐器。唢呐:管乐器。
(三)再读诗文,体会自豪之情。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古典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诗歌作品: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影视作品:《闪闪的红星》《离开雷锋的日子》等。
3,读第六节,明确我们铭记的是什么,不能忘却的又是什么?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资料:1),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一大”,标志着党的正式创立。2,)春天的故事——1978年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4,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5,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四),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感。
1,自由练读,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读:甲、乙、丙、丁分配朗读或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读或朗诵。(提醒学生标示自己要诵读的地方)。
(五),课外拓展。
请大家去收集一些爱国诗篇,好好朗读,好好背诵,为班级诗歌诵读活动做准备。
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纯洁,勇敢乐观,抱负远大,热烈顽强。
祖国锦绣山川的哺育。
祖国悠久文化的滋润。
祖国特有民族风俗传统的滋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达心愿:建设中华,无比自豪。
少年官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出示】。
王冕 元末明初 耽误年成隔壁贴补。
秦家合抱粗 阴凉牵挂含着眼泪。
腌鱼腊肉 孝敬积攒不知不觉黄梅时节。
阴云密布 青翠欲滴晶莹透亮大有长进。
精神高手春光明媚载着。
2、王冕是元末明初人,是著名的画家、诗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冕的哪几件事?(板书:放牛、学画)。
3、通过第一课的学习,你觉得少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4、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
1、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王冕叫到面前说:
【出示】。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2、指名学生来读读这句话。
3、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大不幸(曰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意思就是人生有三种事让人最痛苦。
4、王冕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其中的一大痛——少年丧父,只剩下孤儿寡母俩相依为命,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填一填:
【出示】。
如果不是因为你爹死得早,如果( ),如果( )如果( ),我怎么会让你小小年纪就离开学堂,去给人家放牛啊!
【出示】。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6、交流。
7、为什么王冕要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而“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8、交流:体会王冕体贴母亲、孝敬母亲、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9、王冕是多么爱读书啊,而王冕的母亲为什么不让他读书呢?难道母亲不爱王冕吗?
9、交流:能体会到母亲当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无奈、无助……)。
10、请你带着你的情感,来体会一下母亲说的这番话的含义。
【出示】。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出示】。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2、也许是王冕的孝心感动了秦家人,也许是秦家人正需要这样一位帮手。
【出示】。
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3、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
14、母亲对善良的秦家人很是感激,但看着自己的儿子毕竟才十岁,心中有万般无奈和舍不得,于是说道:
【出示】。
“你在这里处处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5、母亲牵挂的是什么?
16、王冕一一答应的是什么话?
17、王冕为了让母亲更相信他说的话,可能会把这段话说得更具体一些,只是我们后人没有记录下来。你能帮助课文描述得更加具体些,把话说得更让母亲放心吗?指名学生说说。
【出示】。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19、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21、指名读这一句,谈感受。
22、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王冕!让我们一起胸含敬佩之情读读这一句。
三、学习王冕画荷花。
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越发孝顺、勤奋。
【出示】。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1、他懂得了哪些道理呢?(做人要自信、要积极、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呢?)。
2、有了本事就能更好地孝敬母亲了;是啊,书让王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激发了他深沉的美感。你看,在王冕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五彩缤纷。
【出示】。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镶着白云。阳光偷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3、你觉得文中的这段风景描写美吗?指名学生读读描写景色的句子。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段让王冕入迷的风景的?
5、讨论顺序:从高到低、时间先后、先次后主。
6、正因为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才把景物描写得形象迷人,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7、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因为他善于发现、勤于捕捉、积极表达…………)。
8、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同学们,如此优美的画面,老师特地找来给大家看看!(欣赏美景),让我们谁再来欣赏这幅美丽的画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美景?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镶着白云。阳光偷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9、过渡:如此美景,让王冕产生了“人在画图中”的感觉。你还找到了哪些能体现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
【出示】。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10、王冕“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从中你看出什么?(聪慧、坚持不懈、艰苦努力)。
【出示】。
11、你觉得这段话里,有没有王冕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奥秘?是什么?(师法自然,不畏困难,勤奋刻苦、勤学苦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勇于尝试,对美的感受及表达的愿望等)。
12、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
13、理解“高手”的含义。
14、就是这样的高手,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15、高手就是这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勤学苦练、孜孜不倦成长起来的。就像我们上周学习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人物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好好体会。
【出示】。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16、画荷花给王冕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17、王冕的母亲看到这一切会怎么说?
四、总结全文。
1、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学,竟然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是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成果。同学们,王冕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画家,尤其以画梅花著称:他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其中有一首《墨梅》这样写道:
【出示】。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让我们一起来读、背这首诗。
2、布置作业。
【出示】。
1、背诵第5自然段;
2、欣赏王冕的诗画及墨梅图,背诵《墨梅》诗;
3、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原文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放 牛 学 画。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少年官教案篇八
本课编写了两份教案。教案二是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得比较细致、具体,适合针对一般层次学生的教学。教案一变序安排了教学过程,适合针对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与制作的课件完全一致。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少年官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照样字,用”每当…总会“造句。
3、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5、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知道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能知道聂耳成名成家与少年时代的关系。.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杰出的音乐家-----简介。
在木匠师傅跟前听笛子听、学笛子(邻居家)。
在木匠师傅跟前学吹笛子。
在大青树下吹笛子忘情地吹笛子(龙门西山)。
在雨中吹笛子。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1、读例句”每当(什么时候,谁)……总爱(做什么)作什么内容不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3、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动懂了什么?理解“杰出、谱写”,再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五、完成剩余作业。
少年官教案篇十
出示闰土图像,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海边少年,这少年离我们有些遥远,是大作家鲁迅先生儿时的玩伴。
一起读课题。
请快速浏览课文,按照课文写作顺序进行排序。
相识离别回忆相处。
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师: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再想一想这四个部分当中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仔细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说起这段回忆啊,的确是烙印在作者心中最深刻最神奇的记忆。(出示)。
师朗诵(深情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师:谁来读?(生读第一句)。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生回答。
师: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中同时就出现了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来!就请你来读,读出那些亮丽的色彩!
(生把描写色彩的词汇读出重音,读得很绚丽)。
师:除了这些亮丽的色彩,谁来读出那些美丽的景物!
(生读,读得很有感觉。)。
(生读。)。
师:你读出的,是另外一种海边乡村夜晚恬美宁静的感觉!来!就带着这样的静谧辽远、恬美宁静,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后边两句谁来读?
师:这少年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英勇、机智勇敢。英武不凡)。
师:谁能把少年这种英武不凡、机智勇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下面的话要读得语速稍快点,铿锵有力一些!(师范读,凸显“十一二岁”、“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请你们先读第一句,老师来读后两句。待会咱们再换过来。如果说刚才第一句描写的是景物,那么后两句描写的是——(人物。)。
师:如果说描写景物是静的笔触,那么这里写到少年和猹是——动的笔触!读静的景物需要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需要——紧张的、激越的、快速的语调。景物要读出它丰富的色彩,而人物要读出他——机智勇猛、勇敢生猛。动静相生,所以我们要读出对比和变化来。
(师生合作读,一静一动,舒缓激越,相辅相成)。
(二)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那闰土。
继续交流闰土给你的印象?
师:一起来见见那真实的闰土,让我们走进他们相识的片段,你看到了闰土吗?生读描写闰土的句子。(出示)。
(健康朴素、天真可爱、憨厚老实、淳朴天真)。
师:真好,都能用这样的四字短语。请你选一个词写在句子旁边。老师也选一个写在黑板上(板书:淳朴天真)。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那股子憨劲儿、天真劲儿来!
(眼睛或者头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
(因为他们都是抓住了人物最大的特点来写的。)。
(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最大的特点,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
(三)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那闰土。
生:闰土给我讲述了四件新鲜事。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对我来说,这其中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让我觉得是——新鲜的事、稀奇的事。这些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撩拨着我的心。而且你发现没有,在闰土每一次讲述的最后,总会出现一个标点符号。
生:(马上发现)是省略号。
师:找一找有几处这样的省略号。
(生读一处,师出示一处,并请生说说省略的是什么)。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师:你看,这些省略号也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撩拨着我的心哪。听着闰土娓娓道来、滔滔不绝的讲述,此时在我的心里,闰土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神通广大、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聪明能干)。
师:真会用词,(板书:见多识广)。就是这样的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学生自由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
(很自豪,很骄傲,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师:是啊!你得表现出这种神气和自豪来!
(生再读,很有感觉)。
师:听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不由自主地羡慕(出示)。
生:(齐读)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师:我又情不自禁地感叹——。
生:(齐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我不由自主地羡慕又感叹,感叹又羡慕——。
生:(齐读)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出卖罢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师:“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让你想到一个成语故事——(坐井观天、井底之蛙)。
师:面对这个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的闰土,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生:(齐说)井底之蛙!
师:因为闰土讲述的无论哪一桩、哪一件,对于我,唤起的一再是这样的感觉(出示)。
(一直一直的“不知道”)。
憾的又是什么?作者向往的又是什么?
生回答。
师:你们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人。让我们就带着这种不满,这种深深的遗憾和满怀的向往一起来读!
生:(齐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四)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那闰土。
师:可惜正月过去了,来!捧起课文一起读最后的离别!
师:从此没有再见面,然而在那一年的夏天,当我收到闰土托父亲带给我的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时,我知道闰土并没有忘记我,我的脑中自然就浮现出了那美丽的乡村画面(出示)——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师:而当我有了城里孩子的新鲜玩意,想着我见多识广的农村朋友闰土可能没有,于是托人送去的时候,我的脑中又闪现了那个英武不凡的少年(出示)——男孩子一起来!
男生:(齐读)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后来很长的时间里,我遭遇家道中落、父亲病故,少年时又辗转求学、颠沛流离。孤独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儿时故乡这个亲切的伙伴——闰土,想起他,我就脑中自然就浮现了这样绝美的景象,一起来!
生:(齐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又重新踏上了故乡这片熟悉的土地,当母亲说起闰土就要来看我时,我的脑中又闪出了这幅神异的画面!咱们能背的背,不能背的你就捧着书朗诵!(隐去全文)。
生:(集体激情背诵)。
师:三十年,烙印在我心中的就是这样一幅神异美丽的画面,这样一个英武不凡、淳朴天真、见多识广的少年,这样一段真诚质朴的友谊。就让这位不凡的朋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少年官教案篇十一
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能听出《花儿与少年》的不同乐段,感受音乐的情绪。
多媒体、钢琴。
一、导入欣赏。
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
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过渡语。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笛子独奏)。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
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a,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师表扬。
总结: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我们先来唱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在学生说到有人声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觉得他们唱的怎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学生不会说,老师可以说:我来模仿两句,你再说说师总结:说的真好,好像是在草原放声歌唱,这就是我们说的原生态,歌唱的是生动的真实画面,我可以面对大自然,面对好伙伴,面对我们自己,欢欣鼓舞的来唱,这也就是民歌的魅力。
学生说到动感的时候,或者说到鼓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听听里面鼓的一段音乐:你听,在传统的民乐合奏里加进了流行的架子鼓,乐曲一下子就很很有现代感了。
2、师出示归纳好的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总结。
3、引出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师简单介绍(幻灯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
这个乐团将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4、律动表演: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表演吧,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模仿一下他的演奏动作,比如二胡……b段有歌词的旋律我们也来放声歌唱,最后加上我们的声势伴奏,好,一起来表演吧”
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提问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少年官教案篇十二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性格倔强的圆脸少年到河对岸上中学的头一天,想乘船过河时,撑船的老伯却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于是,男孩每天游泳过河,数年后,居然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少年称老伯是他的启蒙教练。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语言生动优美,特别是对人物传神的肖像、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倔强的渡河少年的形象。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讲的是撑船老伯拒绝圆脸少年乘船过河。第二部分从“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到“……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了倔强的男孩在秋风中踩水过河的经过。第三部分从“后来我听说……”到最后,写的是男孩终于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并称当年的老伯为启蒙教练。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具体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一)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比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下面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强调:“篙”读go,不读ho;“葩”读p,不读b也不读p?啵弧熬蟆倍羓u?椋?欢羓u?瑁弧般丁倍羖?鑞g;“锦”读jn。
其中“渡、滑、锦、倔、启”既是要认的字,也是要写的字,是分析音、形、义的重点。
“启”字的繁体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启”字,像人用手(又)打开一扇门(户)的样子,表示开门、打开的意思,引申为开发、开拓、启发等义。
启发别人要用言辞,金文的“启”字加一个口旁表示说话,所以“启”字又有说话、陈述之义,如“启事”(指陈述的事情)。
“渡”的基本意思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要注意与“度”区分,比如“欢度假日”的“度”是“过(指时间)”的含义,不要混淆。
甲骨文、金文的“眉”字,均像人眼上有眉毛之形,其本义即为眉毛。
甲骨文的“零”字,上从雨,其中的点像大水滴。“零”字的本义是指连续不断地下雨,又指雨滴;引申为凋落、掉落之义,又引申为零碎,即细碎散乱之物。
“零”作为从雨令声的形声字,书写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在指导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摇”字中“缶”,中间的横最长;“裳”先写当字头中间的“竖”。
2.朗读指导。
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的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相应地变化。
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得很美,例如:“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肩膀切割成一条条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句子时,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朗读时要入情入境。
课文还有几处描写生动具体,通过人物连续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课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抓住了“立”“睁”“蹙”“脱”“擎”“滑”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了少年赤身下河时的动作,表现了男孩的倔强性格。在指导朗读这一段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这段细节描写的精彩,同时要把句子读得连贯,语速稍快。
3.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是写事的记叙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且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阅读实践的机会,例如,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很多,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的“讨论交流”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有些词语可以通过做动作表演的方式来体会,本文作者用来刻画少年动作的词语有很多,例如:“蹙”“擎”“蹿”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通过动作表演来体会这些动词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句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这两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奇葩”与上文对少年在水中划动的描写的关系就很紧密,作者把水中少年的“花格子衬衣”比做“五彩的花瓣”,把“黄黄的书包”比做“花瓣中的花蕊”,由此可以想到“奇葩”是指这位饱含意志的少年,作者把这位少年比做了秋风秋水中绽放的花朵,并表达了由衷敬佩之意。而当撑船老汉看到少年赤身踩水过河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钱一分也不要”时,少年“使劲把头扭过去”“不理他,依然向前划”,因此,作者又发自内心地赞叹:“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此外,文中还有一些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例如:“阳光在他的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运用比喻修辞来描写事物,刻画出了一种美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饱含深情,适宜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与烦琐的分析。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基础之上积累词语,也是本课生字的再现与巩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会写的写一写。
(2)“讨论交流。”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做动作、联系上下文、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3)“读一读,想一想,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此练习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很重要。加点的词语都是描写动作的,生动具体地刻画了少年的敏捷与坚强,也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少年的敬佩与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精彩片段进行背诵积累。
(4)“复述。”“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是本练习的设计意图。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可以运用不同方法,变换不同的角度,借此启迪学生的心智。可以变换人称以撑船老人的口吻复述;或者以渡河少年的口吻复述;也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
要注意变换了角度的复述难度增大,在训练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与点拨。
(5)“与文中人物对话。”本活动的设计是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创造性表达的很好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真切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得以升华的过程。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复述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复述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复述时经常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缺乏创造性的复述能力。教师们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以下办法仅供参考:
1.引导学生改变人称创造性地复述。
本课的主要人物是渡河少年和撑船老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以这两个人物的口吻来复述。复述过程中要学习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学习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增强故事的可读性,提高复述的质量。
2.引导学生补充情节创造性地复述。
课文中有很多情节是空白的,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充空白情节。少年是如何每天坚持游泳过河的,少年给撑船老伯写的那封信都说了哪些心里话,课文并没有描述,学生当然可以对这些情节进行合理设想。
引导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复述,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相关资料。
奇葩:珍奇的花朵;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
倔强:性情刚强而又固执。
启蒙:向初学者传授入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蹙:皱(眉头)。
黝黑:黑,与白皙相对。
擎:往上托,举。
少年官教案篇十三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
少年官教案篇十四
1、让学生知道闰土给我讲了那四件事。
2、通过闰土的动作、语言,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3、体会与闰土交往后“我”的感受。
4、模仿课文的写法,剪画写自己的一个朋友。
一、古诗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复习提问:
1、听写生字词: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扭、胯、套、窜。
2、复习写作思路:
本文通过(),表达()。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课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其中重点写了(),因为()。
3、背诵第一自然段;回顾闰土的外貌特点。(板书)
三、导入新课,交代重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少年闰土》。
2、本节课的重点是抓住闰土的动作、语言,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四、阅读理解: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一找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汇报并板书:
(1)雪天捕鸟;
(2)夏日拾贝;
(3)月夜刺猹;
(4)潮汛看鱼。
2、细读这四件事,第6到16自然段,想一想: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些地方主要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要点。
3、体会与闰土交往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并进行造句练习。
4、回读全文,整体感悟。
五、剪画写:
2、检查、展示课前布置的剪画作品。
3、结合自己的剪画作品,想一想:这个朋友的什么特点?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人物描写来突出他(她)的这一特点?然后动笔写一写。
4、展示读文,注意点评。
5、课后作业:修改剪画写作文,并誊抄到作文本上。
少年官教案篇十五
同学们你们都穿上了羽绒服,这说明现在已经进入隆冬季节了,那么在这么一个寒冷的季节里,你知道哪一种花又将迎风吐蕊了?(梅花)那你积累过写梅花的诗词吗?谁来背一背?(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身对人生的态度以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毛泽东、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是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好少年。(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送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课文
少年官教案篇十六
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一、导入
鲁迅(1881―1936)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二、相识闰土
1.我与闰土结识的原因?
三、相见闰土
1.我和闰土第一次相见,闰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什么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外貌描写重点讲解)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2.“我”喜欢这个真实的闰土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相处润土
1.“我”和闰土相处时,润土给“我”讲述了那几件好玩的事情?
2.“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重点赏析)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从这几件事当中你可以看出润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五、相别润土
1.当闰土要回家,“我”和他各有什么表现?想想他们话别的场面,写出来并进行表演。
“我”:嗯,我一定去!
六、回忆润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七、总结
少年官教案篇十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赵丽宏。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杂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你看了吗?还记得其中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吗?让我们再来回顾那精彩的一幕。
你想说什么?
是啊,杂技表演已经作为一项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场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上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出示):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作者说他看过的一次演出,二十年来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那到底是一次怎样的演出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翻到第11页。
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板书:一次——失败。
二次——失败。
三次——成功。
同桌之间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的杂技表演。(出示)。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小结:小结: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他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惊心动魄观众。
侧面。
碗
失败乃成功之母。
少年官教案篇十八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
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制作多媒体课件。
自我介绍,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猜学生的年龄,出示图片引出课题: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以“趣”导入,通过互相猜年龄,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出示课件:介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
2.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稀奇事?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能力。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
3.师:在这四件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雪地捕鸟)。
(1)指名读文。
(2)用横线画出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扫、支、撒、拉)做动作。
(3)课件展示闰土捕鸟过程。
(4)完成动词词填空。
(5)有感情的齐读。
师: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聪明能干)。
【设计意图:根据这些动词做出动作,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师: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生:看瓜刺猹)。
(1)自由读文,找出表现闰土勇敢的句子。
(2)课件。
出示(“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师:月亮底下,猹来了,请同学们轻轻的读,不要把猹吓跑了。(练习朗读)师:还从哪可以看出闰土很勇敢?(生读13段)。
师: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虽然三十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的画面,(课件出示:“看瓜刺猹”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同时多媒体展。
示画面并配乐朗读,体会文章意境的美。】。
5.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1)课件展示海边贝壳图全班齐读。
潮汛来时看跳鱼儿,看大屏幕展示跳鱼儿指名读。
师: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多识广。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啊!
【设计意图:自由填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体会鲁迅心中的感叹。】。
交流讨论:令你难忘、羡慕、佩服的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设计意图: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凸现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
少年官教案篇十九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1 、(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描述画面后,要求学生找出闰土讲的四件事。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这四件事。
1 、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以组为单位谈理解,说感受,练习把选出的段落读出感情。
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内容的学习,实际顺序以课堂上学生的选择为主)
捕鸟:
1 、引导学生想象闰土捕鸟时的情景,不仅把这件事情读出趣味来,还要能演示出来。
2 、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3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捡贝壳、看跳鱼儿:
指导朗读。
2 、重点理解“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这句话,想象“鬼见怕、观音手”的样子,指导朗读。
3 、出示图片感受贝壳色彩的鲜艳丰富。
看瓜刺猹:
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和“看见猹了,你便刺,这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体会闰土的感想。
板书设计:
捕鸟
20。少年闰土 拾贝
刺猹
看跳鱼儿
少年官教案篇二十
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电脑、小黑板、图片、投影仪等。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
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
3、分析理解
(1)指名回答
(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教师指导
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b教师归纳分析
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
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
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
(4)举例分析
a外貌描写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
“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
“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
b看瓜刺查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
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
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
三、质疑延伸
1、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问
3、师生解答
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
四、教师.总结
点明板书
五、板书设计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勤劳朴实
颈套银项圈 约莫十一二
雪天捕鸟 捡取贝壳 机智勇敢
闰土 聪明能干
看瓜刺鸟 潮汛观鱼 知识丰富
舍不得 送礼物 真诚友善
少年官教案篇二十一
学会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2从渡河少年的成功做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技术平台: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河少年》。(板书课题)。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
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
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3、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b、说说词语的意思:渡船、艄公、竹蒿、缆绳、错动、漫、蹿、哀求、奇吧、倔强、启蒙。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孩子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孩子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点评:组织学生两次阅读有关文章内容,读的形式不同,读的目标明确。速读时求直觉,精读时重理解,训练了学生围绕一个要点划找词句的能力。)。
5、刚才我们是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内心活动感受到孩子的倔强的,这倔强从孩子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a.出示一组句子。b.你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孩子的内心活动,你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孩子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组织学生交流。c.秋风秋水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真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了这一课的感受。。
2、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官教案篇二十二
能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个人生活阅读经验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能感受到闰土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我”对他的羡慕及称赞,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积累。
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个性特征的表达方法。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一段。题目是编者加的,课文中的“闰土”,是小说中“我”少年时代的朋友。闰土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农村凋敝,农民生活非常困苦。课文节选的是“我”回忆闰土少年时代和“我”相处的几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海边农村少年可爱的形象。
课文所表现的人物与学生是同龄人,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喜爱,为较好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生命性和人文性,学习本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语段,并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语言积累,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两课时。
一、谈论课题入课
在文中找一找:
闰土这名字有什么来历?
二、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语段
1、出示幻灯片“与闰土初识”,学生读一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说一说:
你从这些描写中获得哪些信息?
2、指导朗读:
把闰土作为你的好朋友来介绍介绍。
3、引导背诵:
根据提示,对闰土的外貌做介绍。
三、概括课文所写的四件事
1、出示幻灯片“与闰土熟识”:
学生快读课文,找一找:
四、导读“瓜地刺猹”的两个语段
1、同桌分角色朗读闰土与“我”关于“瓜地刺猹”的对话,揣摩人物各自的内心感受。
2、分“闰土”和“我”两个方面做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体会难理解的语段“我那时并不知道……”和重点语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事……”的意思。
3、品读“我”想象闰土月夜刺猹的语段:
听读后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并指导朗读。自由读,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通过与闰土的结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心里话?请写一写。
少年官教案篇二十三
教材分析:
1、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2、本文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写,恳求认师的语言描写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写,都非常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写又注重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准确传神,侧面描写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教材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2、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少年官教案篇二十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56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