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组织和安排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案应该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案设计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蚂蚁的家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文中五个生字:静莲闭萤坛。学会文中出现的二会字。
2、理解课文故事,理解互相帮助能使世界更美好。
3、能帮助小蚂蚁说一两句表示感谢的话。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小游戏:拷贝不走样。师念儿歌,学生跟着念,从一次一句到一次两句再到一次三句。
儿歌:太阳当空照,知了树上叫,荷花水中开,青蛙叶上跳,蜻蜓展翅飞,蝴蝶花间绕。
2.儿歌里提到那些生物?
儿歌说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情形?
在公开课堂之初使用游戏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应该让游戏为学生更好学习该课内容服务。本篇课文讲述的是夏夜发生的故事,而儿歌内容是夏日内容,起到了自然引入课文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重复儿歌中提到的生物是为下一步说话练习准备内容的。
3.儿歌中写的是夏日的情形,那么夏夜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一起读。
用朗读来回答:什么时候,公园里静悄悄的?
夏夜,哪里静悄悄的?
夏夜,公园里怎么样?
顺利引入课文,并让学生体验同一个句子朗读方法不同的话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会有区别。
4.随文识字:静,组词。
朗读词语“静悄悄”。
再读句子。
用为“静”组的其他词语代替“静悄悄”来说句子,意思不变。
“静悄悄”的朗读形式采用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一声比一声“静”。学生通过对“静”字的理解和对“静悄悄”这个词语的朗读体会之后,再回过头来朗读句子并进行说话联系,初步体验夏夜的宁静,为最终体验文章“夏夜的美好”做准备。本文的核心是“美好的夏夜”,而“美好”又分为“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互相帮助的美德”两个层次。本处就是对第一个层次的理解,通过一个“静”字来完成。
5.出示后一句: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
随文识字:闭。
一起做“闭上眼睛”的动作。
这句话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表示“睡觉”?
读句子。
6.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还有哪些生物也开始进入梦乡了呢?模仿说句。
出示: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说好这句话有两个难点,难点一是学生必须知道夏夜一般有哪些生物,这是自然科学的内容,但是学生没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话说话练习将无法进行。该难点已经在课堂伊始的儿歌游戏中化解。难点二是如果不作引导,学生说出来的无论哪种生物都将是“闭上了眼睛”。“闭上了眼睛”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睡觉”,而“睡觉”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此处操练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同时,通过这个说句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宁静的夏夜,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进入了梦乡。为下文体会小蚂蚁碰到困难时的无助,其他小生物帮助小蚂蚁而不睡觉的精神之可贵作好情绪铺垫。
二、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1.静静的夏夜,所有的生物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突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师读课文2-12自然段。
2.故事里提到了谁?
出示词语卡片:睡莲蜻蜓萤火虫小蚂蚁。
小集中识字:莲萤。
3.排列词语卡片,完成课文板书。
4.分角色读课文2-12自然段。
师问:小蚂蚁,这么晚了你在哭,你碰到什么困难?
小蚂蚁,从水里上来了你还是不高兴,又碰到什么问题?
小蚂蚁,蜻蜓答应送你回家,你怎么还没有高兴起来?
睡莲,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
蜻蜓,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
萤火虫,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
该环节完成三项内容。一是学习生字“莲”和“萤”,这两个生字正好都是草字头的,而且又都是学生比较容易犯书写错误的。“莲”字学生容易写成半包围结构,“萤”字学生容易在中间多加一点。两个字一起学强化了草字头,“莲”字的错误学生不容易犯了。对这两个字我还进行了书写训练:写给桌子看、写给椅子看。实现了低年级语文课堂字词教学的实效性。第二项内容就是熟悉课文情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分角色朗读来完成。分角色读完课文之后的师生对话有两个作用,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不着痕迹的说话训练。后者也就是本环节的第三项内容。其实师生对话的第二部分是有难度的,教师问的是:睡莲,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而学生却不能回答成:我帮助小蚂蚁做了救他上岸。这样就非常生硬和僵化。学生必须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回答成:我让小蚂蚁爬上岸来。该句话还是文中现成有的,而后两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文中现成就有答案的,需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第一句回答举一反三的运用。
三、体验主题,练习说话。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终于可以回家了。请生读课文第13、14自然段?
自己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在自己读得好的句子前面画一个五角星,在自己读得非常好的句子前面画两个五角星!
2.展示一下你读得的句子。
出示:三句话。
(1)这个“飞机”是——蜻蜓。
(2)灯笼又轻巧又明亮!
(3)第三句引读:蜻蜓飞呀飞,飞过——小蚂蚁不哭了,飞过——小蚂蚁微笑了,飞到——小蚂蚁可高兴了。因为它到家了。
3.配乐齐读13、14自然段。
13、14自然段是本文文字美最精彩的段落。对这两小节我采取的方式就是读。教师只不过就是在读的形式上进行了适当变化,在读的情绪上作了适当点拨,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体验。
4.出示:第15自然段。
夜深了,小蚂蚁躺在软软的被窝里,看着天空中闪闪的星星,有点睡不着。他想请星星带一句话给睡莲姑姑,给蜻蜓哥哥,给萤火虫弟弟。
小朋友,现在你就是小蚂蚁,选一个小伙伴说一句话吧。先说给自己听!
出示:睡莲姑姑,。
蜻蜓哥哥,。
萤火虫弟弟,。
根据学生说话师生对话。
5.出示:啊!多美的夏夜呀!
齐读。
因为有小动物们的互相帮助才使夏夜那么美丽,这个道理不是由教师说给学生听的,也不是由教师请学生回答出来的,而是需要学生披文入境之后变成他自己的感同身受。师生对话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睡莲、蜻蜓和萤火虫之口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在完成对话的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得了解课文的意义。无论是说话练习还是师生对话,都是在试图达到这样一个深入理解感同身受的境界。让最后“啊!多美的夏夜啊!”如水到而渠自成!
附板书:
睡莲静。
萤火虫萤。
蚂蚁的家教案篇二
1、了解《蚂蚁搬家》的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2、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加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3、学会发挥蚂蚁勤奋、团结,协助的精神,培养集荣誉感。
仔细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合作完成蚂蚁搬家的绘画。
蚂蚁搬家时的场景及蚂蚁的各种不同动态的表现。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那么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生:见过,喜欢)。
2、你们知道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吗?让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电闪雷鸣快要下雨的画面),哦,小蚂蚁们要搬家了,为什么呀?(生:因为要下雨了,它们要赶快躲起来)。
3、两位同学正商量去看蚂蚁搬家。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与小京、小红一块去看蚂蚁搬家吗?(生:愿意),太好了,老师也愿意与你们一道走进蚂蚁搬家的有趣世界。
二、民主导学。
1、认识蚂蚁的外形。
师:“你能能说说蚂蚁长的什么样子吗?”哪位小朋友来回答,(生:圆圆的头,尖尖的嘴,三对脚),他说的对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回答得真不错。(教师版画蚂蚁搬家)。
2、蚂蚁小知识。
3、蚂蚁的各种动态。
我们都知道蚂蚁搬家时肯定有许多漂亮的姿势,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蚂蚁搬运食物的各种动态,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观察,看看蚂蚁的头、身子、脚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布置作业:1、把蚂蚁搬家的情景大胆的绘画出来。2注意蚂蚁的动态,画面整洁,颜色鲜艳。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三、检测导结。
教师小结。评价、欣赏、交流、儿歌激趣、大胆评议蚂蚁精神。同学们:你从这些小蚂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大胆的告诉老师。
生:勤劳、朴实、团结协助。
今天我们通过对《蚂蚁搬家》的学习,小朋友们收获不少吧?你们画得非常棒。因为你们互相合作、团结配合,才会有如此好的作品出现,大家生活中也要继续坚持哦。
蚂蚁的家教案篇三
1、在与蚂蚁的共同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2、感受蚂蚁勤劳、团结、守纪及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陶冶性情。
3、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蚂蚁的家教案篇四
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阅读活动。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蚂蚁的家教案篇五
此活动设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教师也发现了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发展幼儿能力,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收集材料,设计活动,孩子们本身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活动中的图片,为了解决问题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探索,寻找答案。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参与和引导使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整理了已有的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蚂蚁知识网。
蚂蚁的家教案篇六
本月我班正在开展“火辣辣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这是分主题“雷雨哗啦啦”里的一个语言小活动。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在雨天赶路过程中不断遇到热心的朋友帮助他的事,活动通过欣赏、理解、讨论故事情节,尝试表演角色,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蚂蚁的家教案篇七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语言设计。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2、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4、在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四、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五、布置任务,交代要求。
六、幼儿练习,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鼓励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绘画色彩的美感。
2、表扬鼓励画面布局合理,动态不一的作品。
蚂蚁的家教案篇八
1、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
3、渗透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及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关于蚂蚁多媒体课件、《蚂蚁搬豆》的音乐。
1、出示蚂蚁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特征。
“今天老师请小蚂蚁来做客,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小蚂蚁长的什么样子?”(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小蚂蚁有几只脚?”(幼儿一起点数:6只细细的脚)。
“蚂蚁头上有什么?(眼睛、口、触角)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幼儿猜测,最后教师小结: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2、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蚂蚁?”(草丛里、地上、树上、活动室里等。)。
“都见过什么样的.蚂蚁?”(会飞的蚂蚁、会爬的蚂蚁;黑蚂蚁、白蚂蚁、黄蚂蚁和红蚂蚁)。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3、利用谈话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蚂蚁喜欢生活在外面的草地里,那么为什么会在咱们的活动室里看见小蚂蚁呢?它们来干什么呢?”(吃小朋友撒下的点心渣、饭粒。)。
“怎样吃点心、吃饭,才能不撒渣子呢?”(幼儿相互说一说,并用动作模仿一下正确的进餐姿势)。
4、结合故事《蚂蚁搬豆》,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你会经常看到一只蚂蚁还是许多蚂蚁?为什么蚂蚁喜欢群聚在一起呢?听一听故事《蚂蚁搬豆》你就会明白了。”
5、在音乐游戏《蚂蚁搬豆》中愉快的结束。
组织幼儿到户外喂蚂蚁,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各种动态,以便于进行绘画活动《有趣的小蚂蚁》。
蚂蚁的家教案篇九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抄正、上交。
蚂蚁的家教案篇十
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玩耍去探索,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得到锻炼。
粗细、长短不一的`软性水管;质地、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在管子口贴上小蚂蚁;“小蚂蚁的家”背静图一幅。
1、婴幼儿自己选择珠子,放入认为合适的管子口,观察珠子从哪里滚出来。
2、熟悉后,可引导婴幼儿比一比同样的珠子从哪一个管子滚出来的速度快。
3、掉出来的珠子自己捡起,再重新投放。
蚂蚁的家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的家教案篇十二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的家教案篇十三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习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习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习第6、7页时,在学习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蚂蚁的家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画面背景,讲述小蚂蚁飞上天以及在天上看见的事物。
2、在讲述画面的基础上,能大胆想象出各种让小蚂蚁上天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经验连贯地讲述。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活动过程: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教学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语言引出话题。
教师,在花丛中,住着一只小蚂蚁,她非常想上天去旅行,可是她不会飞怎么办呢?
2、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看图自己讲述画面。
教师:图上有谁?小蚂蚁是怎样上天的?小蚂蚁在天上能看见什么?
3、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建议教师这样提问:
(1)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小蚂蚁有什么想法?
(2)是谁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
(3)小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
(4)小蚂蚁飞上了天,心里感觉怎样?
4、教师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对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完整地认识,然后带领全班幼儿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等待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5、帮助幼儿理解讲述内容,丰富幼儿相应的词汇。提问:“小蚂蚁飞上天,它心里很高兴,除了用‘高兴’这一词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呢?”启发幼儿说出:快乐、幸福、兴奋等词语。
6、采用提问方式,指导幼儿仿编故事情节。
教师: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它呢?
启发幼儿想出各种能帮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例如:飞机、蝴蝶、蜻蜓、气球、树叶……)教师提醒幼儿运用原有的讲述思路,连贯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
活动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又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孩子们想到了许多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也说得很好。由此我开始让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故事当中谁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由此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蒲公英叶能在空中随风飘舞,是蒲公英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故事讲述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仿编故事,孩子们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把刚开始给蚂蚁项的办法用到了自己的故事里面。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故事的后半部分,蚂蚁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故事后半部分就大同小异了。
活动后我想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与幼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当时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孩子们提示:春天来了,小草、小花怎样了?太阳公公怎样?风儿怎样?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5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