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案是教学的计划和组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出的一份书面指导。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一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习题板。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二
3、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多媒体课件。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使孩子在一个充满鼓励,充满肯定,充满分享,充满赞美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都做些什么?生:看电视、补课等。
2、师:出去玩同样会学到知识,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上周日小明和妈妈去公园玩就遇到了好多数学问题。(课件显示)小明最喜欢坐飞机了,于是妈妈给了他一些钱,让他自己去买票。(课件显示)他花了5元钱,还剩15元,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你们知道吗?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列式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含未知数x的方法进行汇报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教学例题(课件显示)玩下一项游乐项目,先去买票,票价6元,买两张,还剩38元,你知道这次妈妈又给了小明多少钱吗?想一想,这组信息中蕴含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汇报。师肯定学生发言。下面,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猜想。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吧?。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归纳步骤。师:学到这,请同学们回顾并讨论一下,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时经过了哪些步骤?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师:看看数学专家是怎么归纳的呢?(出示投影)肯定学生,赞扬学生。
1、师:小明玩了半天,他和妈妈都感到口渴了,不知买什么饮料好。谁愿意帮小明出出主意?师:现在我们虚拟购买饮料的场景。我当售货员,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买饮料。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求每瓶水的价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请其他同学针对他们的思考方法和解答过程提出意见。
2、(课件演示)小明选择了买酸奶。(出示小票)看了小明的购物小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数量)学生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互评,并给有困难的同学帮助。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最后,妈妈还剩下38元钱,要买些水果回去,看到苹果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6元;桔子每千克4元,可还要剩下20元钱买生日蛋糕。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卖哪种水果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算一算,看看能买几斤?学生可讨论,可试做。做后汇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各方面回答。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课后让我们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三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简易方程解决问题教案,请参考!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能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一个书包进价为60元,打八折销售后仍获利20元,这个书包原定价为_______元。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某商品的进价为80元,销售价为100元,则该商品的利润为元,利润率为;。
3.一种商品的买入单价为1500元,如果出售一件商品要获得利润是卖出单价的15%,那么这种商品的卖出单价应定多少元?(精确到1元)。
四、反思设计,分组活动。
五、发展能力,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觉得怎样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课后作业】。
2.某种家具的标价为132元,按9折出售,可获利10%(相对于进货价).求这种家具的进货价.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四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五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一个书包进价为60元,打八折销售后仍获利20元,这个书包原定价为_______元。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某商品的进价为80元,销售价为100元,则该商品的利润为元,利润率为;。
3.一种商品的买入单价为1500元,如果出售一件商品要获得利润是卖出单价的.15%,那么这种商品的卖出单价应定多少元?(精确到1元)。
四、反思设计,分组活动。
五、发展能力,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觉得怎样如何利用线形示意图和柱状示意图分析问题?
2.某种家具的标价为132元,按9折出售,可获利10%(相对于进货价).求这种家具的进货价.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六
一、填空:
1、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求方程()叫做解方程。
2、王师傅第一天做m个零件,接下来的两天做了3m个零件,平均每天做()个零件。
3、一桶“森林泉”天然饮用水连桶重9千克,喝掉一半水后,还剩下a千克,桶重()千克。
4、甲仓库有大米x袋,乙仓库所有大米是甲仓库的3x,那么3x表示(),x+3x表示()。
5、比x多12.5的数,在扩大4倍是()。
6、老王a岁,小李a-18岁,再过c年后他们相差()岁。
二、解方程或用方程解。
1、5与10的积比一个数的一半少8.4,求这个数。
2、78除以一个数得8余6,求这个数是多少。
3、7x+0.3=0.12+2x4、0.27×3-6x=0.51。
三、列方程解题:
延伸阅读:浅议如何教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
摘要:解方程在小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因此,提升小学生在解方程方面的知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学数学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学习能力。就教师如何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好解方程的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程。
一、解方程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把解方程方面的知识编排在第九册的教科书上,给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讲授方程,让学生更能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改变教授方程知识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尝试通过自己的研究来理解解未知方程的学习过程,对于解未知方程有一个具体的理解思路,找出解方程的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解方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解方程的方式方法。
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更好、更有效率地学习到小学数学解方程的知识点。而由于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教育中都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1.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授内容。
科学地安排教授学习任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教师想要在解方程方面给学生打下学习的基础,就必须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教授的学习任务,这样能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解方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能够理解方程中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一般规律。
2.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
一个方程必定有两种及以上的解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方程的性质引领学生的思维,把复杂的方程逐渐的简单化,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更多数学方程的新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定关于方程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地了解小学数学解方程的知识;加强小学生自主探索小学数学解方程的能力。例如,小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中,“2x+10=22”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移项得到2x=22-10,合并方程等式的右边得到2x=12,两边再同时除以一个2,就可以得到答案x=6。但是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解方程运算,就能够找出另外一种解题的方法:先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5=11,再通过移项得到x=6。从方程的解法中,就能够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法比第一种解法较之简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沟通。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解方程知识交流的一座桥梁。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启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思想,使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思考事物本身的性质,慢慢地尝试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相互讨论、总结,得出方程的解决方案来。所以,教师应该更加倾向于对于学生来说更为有利的交流式教学。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解方程在数学知识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整理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和学习知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凤莲.对小学阶段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冷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11.
[3]沈梓建.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n].学知,2010.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七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八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制幻灯片课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9。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九
数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一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三种基本情况的联系。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老师要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师: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相邻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师:排得不错。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
师讲解: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全长(总长);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强调间的读音是四声);现在3名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2个)这三名同学也可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
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平面图(师板书平面图),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间隔。
师:间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再数一数在平面图上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下,四个同学排成一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试着像老师这样用线段图来表示。(生试画、展示)。
师:如果是5名同学、6名同学以至于更多的同学站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小棒来演示验证一下,摆的越多越好。(老师叫停)。
师:数一数,5个同学是几个点,几个间隔?6个呢……。
师:在刚才同学的站队及你的整个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师:请同学们把学具整理一下。
师: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这样点与间隔的现象存在,请同学们用你智慧的眼睛找一找。
生1:四个桌子间有4个点,3个间隔。
生2:三个窗户间有3个点,2个间隔。
生3:棚上有两盏灯,所以就有2个点,1个间隔。
师:大家都抬头来仔细观察、并且认真数一下,两盏灯之间到底有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1个间隔)。
师:你认为什么是间隔?(灯与灯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
师:间隔就是距离,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灯与灯之间有距离吗?(有)这就是间隔。灯与墙之间有距离吗?(有)那也是间隔。现在请同学们再数一数现在你看到的是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3个间隔)。
二、引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默读两遍,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信息)。
师:这里说的种树和刚才的排队活动有什么联系?(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讲解)。
师: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小棒摆一摆,看100米的小路上到底可以栽多少棵树苗?然后将你摆的抽象成平面图在练习本上画出来。(生试摆、试画)(找一生上黑板画线段图,生说是如何想的,可能出现的答案:我是这样表示的。先画一条长的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再画出第一个间隔,标出这个间隔的长是20米。)。
师:我们可以直接算出什么?列式100÷20=5。
师:这个5表示什么呢?(有5个间隔,这条小路可以分成20米长的5段)所以5的单位是什么?(个)完成这道题了吗?(没有)为什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师:通过摆一摆和画线段图,你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吗?(生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能用一个公式的形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呢?(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两端都不植树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得出在两端都植树的情况下。(板书:两端都植树)。
过渡小结:刚才,同学们把植树和排队活动联系起来,发现了当两端植树时棵数=间隔数+1。是不是说只有植树才是植树问题呢?(不是的)对,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也有植树问题,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植树问题。(生说现象)。
四、如果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园里也存在植树问题,请看: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准备多少棵树苗合适,汇报。(60÷12+1=6)。
有不同看法吗?
师:公园里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师贴图(先贴大象馆和猩猩馆,再从大象馆开始每隔12米贴一棵树)。
师:是不是有上当的感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不再上这样的当呢?怎样把题目改严谨呢?讨论改题。
生重新做题。讨论一下此时棵数与间隔有什么关系。(板书:棵数=间隔数-1)什么情况下?(两端都不植树)。
汇报。(在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五、解决实际问题。
你能运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试一试吧。
1、口答。
(1)如果一排树两头都种,有5个间隔,能种()棵树。
(2)从头至尾栽了10棵树,那么间隔数是()。
2、在一条30米的小路一侧摆花盆(两端都不摆),间隔长度是3米,需要多少盆花?
3、彩旗队插旗,每隔6米插一面,共插36面,从第一面到最后一面的距离有多远?
六、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一
教师要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二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三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热情,引出新知。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
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五
说课稿。
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简易方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构建“鲜活、灵动、高效”的生态课堂、魅力课堂,夯实人才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心动、有所行动,更多是激动。今天我就以《简易方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首先,我以奥运健儿的夺金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学生,使他们有所心动,以奥运为主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2019年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比2019年多12枚”为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引出“等式”,这个过程尊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120克的方便面,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右边再加多少天平就平衡,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120=10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10克砝码,右边放上20克砝码,再次请学生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10+10=2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又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情景3:在前两个情景的基础上,演示出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砝码和右盘放50克的砝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不平衡,继续演示,再增加x克砝码,又得到20+x=50的等式。(板书:20+x=50)。
情景4:让学生看天平,试写出两个等式,加深学生对通过天平表示等式的印象。
情景5:学生在模拟天平上表示出x+300=400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来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意义,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我又出示了:“在2019年奥运会上,中国女运动员共得20枚金牌,是日本女运动员的5倍”、“2019年,中国共夺得51枚金牌,比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得金牌的3倍还多6枚。”让学生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经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学生自主选择挑战”的原则,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选择不同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方程;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3、感受到生活中方程的存在;4、收获快乐。逐一问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自已回味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达到学前的心动,学中的行动,学后的激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六
今天早上在库沟小学听了张福华老师的《简易方程的整理和复习》这节复习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复习课,以往只是从教学策略上了解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当今天真真正正的倾听了一节复习课后,感受颇深,所学甚多,只奈何有言吐不出,下面就简单说一些听完这节课的体会。
首先,张老师的语言简练干脆,善于利用名言名句。
在课的开始,大屏幕上就展示出了俄国乌申斯基的一句话:“装着一些片段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这句话的展示,让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整理的重要性,也了解了这节课的目的所在。在回顾整理,构建网络这一环节,张老师在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例题的知识点时又说了一句“不动笔墨不读书”,提醒了学生看例题时可以适时的进行批画,将遗忘的知识点突出显示出来。在课的最后又课件展示了韦达和爱因斯坦的名言警句。
其次,目录归纳知识点,清楚明了。
我想所有的老师都会头疼复习某一单元或某一册课本时知识点的归纳,只奈何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知识点系统的展现给学生。本节课张老师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目录展示法,让所有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清楚的摆了出来,方便了学生的回顾和整理。
最后,练习充实有趣,层次分明。
闯关形式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在一,二,三的闯关中,依次将基础知识点,重难点进行了练习,稳固。学生在回答闯关的答案时,张老师经常会问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再回顾。例如,在一名学生回答bx8等于8b时,问为什么不是b8?在学生回答axa=a的平方时,问为什么不是2a?看似不经意的询问,却巩固了细微处的知识点。
当然,张老师的课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例如,创设了有效地复习情景,亲和力强,能及时唤起回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等等。通过这节课,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对以后上好复习课有了更多的信心。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七
本节课例题的教学注意利用三个等量关系列出三个不同的方程,让学生自主讨论、列出,并利用学过的解方程知识尝试解方程。注意让学生比较选择,让学生明了顺着题意列方程更简洁。注意让学生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总结出五大步骤后,进一步引导出每一个步骤取一个字,进而总结为“设、找、列、解、验”,比数学课本上总结的步骤更加简洁容易记忆。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分析条件、问题,让学生首先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讨论等活动,找出等量关系,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需要的数量关系式或等量关系式。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学生的方法如何多,因为解决办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意总结回顾方法,让学生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总结出五大步骤后,进一步引导出每一个步骤取一个字,进而总结为“设、找、列、解、验”,比数学课本上总结的步骤更加简洁容易记忆。
在小组合作方面,本节课主要在分析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两个环节给孩子们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时间。纵观本节课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展的是基于导学案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三分之一的学生基本不做、做的很少、干脆不做。导学案的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加快上课的节奏,加大练习量,但对于不预习、不做导学案的学生上课效果大打折扣。基于导学案学习出现的现象是“优者更优”,“弱者被动挨打”“积弱者更弱”。关键是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怎样让家长配合老师,让学生做好提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好导学案。这样才能目的效果兼收。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八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学习中,我以多媒体中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方程=2324÷方程=6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方程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方程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方程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方程,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方程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方程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十九
北京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是孩子们熟悉的,也是遥远的、陌生的。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它国际化、现代化的气息,是缺少生活阅历,生活在小城市的学生所难以体会的。课文的第2段介绍的是北京的古迹——天安门,而3、4段则介绍北京的交通、绿化等比较现代化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在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北京的美景视频短片,让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美,然后再以旅游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去感知天安门、柏油马路、立交桥和其他的名胜古迹的美,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二十
本节课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简易方程的解法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与代数的解法。这部分内容是在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淡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从不同角度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简单方程解法,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简单方程,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简单方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为之后学习一般方程的解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用字母简易的表示数,并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快速列出简易方程,体会到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能判断出等式的变量,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简易方程。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简易方程的意义,并进行求解。我所面对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抽象字母的'理解应用能力正在提升中。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简易方程解法,能够准确解出简易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与天平常识的运用,自主得到求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加强交流合作能力。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快速求解建议方程。
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才能有起伏,课堂才不至于沉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如下:情景设置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
(一)导入部分。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导入部分我运用设置情景法,展示一张画有小学生喜爱的金丝猴馆的卡通画,图片上在进行称量金丝猴的活动,并请学生根据图片自由提出问题,学生们会提出金丝猴有多重这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简易方程的解法。
(二)生成新知。
新课展开时,我将方程与生活中的天平相联系,用准备好的天平给学生进行增加砝码与减少砝码的演示,并保证天平两端的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与自己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
再设置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天平两端的增减砝码从直观到抽象,进行交流得出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该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但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碰撞,学生自己可以尝试着找到其中的结论,同时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以锻炼提高。
(三)巩固提升。
在巩固深化过程中,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进行巩固提升,并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注意联系生活,只有将学习内容融合到生活中,回归到生活中才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模式。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时,我牢记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请学生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将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总结,我将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升华。并请学生课后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简易方程的问题。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二十一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学习中,我以多媒体中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24÷x=6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x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二十二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1、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抛砖引玉)。
2、学生亲自动手反复不断的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3、教师: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列出几个这样的方程吗?(学生同桌之间通过充分地交流,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得知,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当天平平衡时)的话,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通过引导,学生能完全得出了等式的性质。最后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和总结,把以上发现的性质合二为一。得出: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告诉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熟练以后特别快。同时强调书写格式。通过教学,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学生能解决简单的方程,但我认为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单一化,内容虽少问题很多。其表现在: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66—2x=30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x在后面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吗?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在后面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x在后面这样方程的出现等等。因此,我干脆就又把原来的老方法交给同学们,以便备用或请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3、我个人认为:现行教材的某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解简易方程教案篇二十三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喜欢用方程来解题,这固然是因为到了中学大量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方程,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等等,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方程对解题思路的解放,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解题思路常常迂回曲折,而他从根本上让学生脱离了繁琐的思路分析,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如:原来有100元,用掉x元,一样的要用减法求还剩下多少钱,买了3个练习本,每个a元,一样的用乘法来求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和强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所用的符号不一样,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字母是一种符号,数字也是一种符号。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我想,每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应该都会有答案。
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不过,到了稍微复杂的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许是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因为总是考虑到学生不喜欢列方程(以往的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觉得方程的格式繁琐,好像步骤也不少,学生总不喜欢),所以,我就想怎么让学生少写点字,所以,在具体的书写格式和步骤上,和教材稍微有点不同,我没有象教材那样写出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的那一步,而是让学生直接写出这一步的结果,以至于到了后面,有部分学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象5(x+3)=55这样的方程,学生掌握得比较差,也可能是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这样的一个式子是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数量这样的概念,尽管也进行了一些强调。另一个方面就是具体的步骤可能也对学生有影响,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能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来写尽管麻烦一点,但对于学生理清思路可能更有帮助。
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问题,毕竟,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5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