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所经历和学习的一种检验和评估,有助于我们持续进步。找准总结的重点和关键,避免过于笼统或局限。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这些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秀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
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计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需要知道每个地球仪的价钱。
学生:求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
讨论:56里面有几个8?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算式是:56÷8=。
追问: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说: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56除以8就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发现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微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检查解答正确吗。
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做的正确吗?
生:正确!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孩子,看来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了。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学生小组讨论。
生:24元钱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师: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用除法计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师:那我们做的对吗?
生:正确,一辆车4元,6辆就是4×6=24(元)。
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27元可以买几个球?
(2)42元可以买几个玩具熊?
(3)买8个地球仪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些问题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掌握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答案:4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6×5=30(元)。
36÷9=4(个)。
答案:(1)30元(2)4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4.
40÷8=5(张)。
答案:5张。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再找一找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列出相应的算式,再利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1、出示口算练习:
2、提问:指出150×370×8400×5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生活情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80÷20=4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20÷30=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3、想一想:122÷30≈120÷28≈。
1、要求口算:
90÷30=150÷30360÷40=143÷70≈632÷90≈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3、练习十三第5题: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中共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
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探讨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7<60()×4<10。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知识目标:
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分析的出结论。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1)出示教材27页“分一分”的第(1)、(2)题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代表饼,动手分一分。
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2=2(份)。
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1=4(份)。
师: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把每个圆都平均分成2份,一共可以分成8份。4÷1/2=8(份)。
师: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对那个手操作,把每个圆片都平均分成4份,一共可以分成16份。
4÷1/4=16(份)。
(1)出示教材27页“画一画”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生: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1、学生独立完成28页的“试一试”。
集体反馈,同桌之间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书本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聪明的小朋友们,八戒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饼,也有了新的收获,你们知道它的收获是什么吗?(学生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真分数商大于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整数。
除以1商等于整数。
六、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二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1、基于经验,动手操作。
谈话:这儿有10枝铅笔,如果要把这些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摆法:
(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组织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直观图:
2、突破定势,感受新知。
谈话: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动手分一分,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完成操作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分别进行如下引导:
第一种: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枝。)。
第二种:
提问:你是这样分的?
再问:其他小朋友对这种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还可以再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3、比较交流,感受不同。
比较:请同学们把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三种分法的直观图)。
小结: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遇到了分不完的情况,也就是有剩余。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2、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蛋糕,接着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通过小组互助、展示,纠正错误,能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运算。
自主学习知识反馈
表扬网络作业完成好的小组、同学。
反映网上一些做作业时的问题。
自主学习知识问题反馈。
展示自主学习知识中学生总结的问题。
根据自主学习中学生总结的问题制定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目标,网上核心概念反馈,如图所示:
1.抢答题。
2.完成学案第一小题(教师提前印发纸质学案)。
3.提高题4道,小组展示讲解。
学生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总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条规律。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不能根据乘法口诀直接找到商,因而试商是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准备题第1题,问: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教学例1。
1、把6只苹果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
分完了。)。
2、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
只,但没分完,还有余。)。
3、平均分后的余下的1,我们把这个数叫做余数。
三、教学例2。
1、写出算式。
2、这个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们想:5*38,()。
里最大能填的数就是商。所以商是7,余数是38-7*5=3。
3、“试一试”让学生字动手做,并说出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可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加深对余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4题,把被6除没有余数的数、被8除没有余数的`数分别挑。
出来,写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2、第5题,把被5除余1的数、被7除余3的数分别挑出来,写。
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3、第6题。要帮助学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体要求。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
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能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是正确使用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通过摆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加深理解。
二、教学例3。
1、先审题,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算出得商6余1。
3、联系算式说说6是什么意思,在它后面要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说说余数1的意思,它的单位名称是什么;被除数19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三、教学例4。
1、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计算得商7余1。
3、然后针对结果说说7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
称?1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4、“试一试”重点是单位名称的处理,要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思。
考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
1、第1、2题加强单位名称的处理。
2、第3-6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要求竖式计算。
2、第2题,让学生口算判别类属,填入适当的集合圈。
3、第3题,可以允许学生用口算求结果。
4、第6题,要帮助学生明确第二问里借出的故事书仍旧是48本。
5、第7题。编好应用题可以口头列式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第二步计算,关键是抓好第一步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计算后由教师指出:加和减是同一级运算,所以加减混。
合式题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1。
1、先研究运算顺序。
2、这是道连乘题,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3、读一读这个算式:2乘3,再乘9。
4、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还可以读做:2乘3的积再乘9。
三、教学例2。
1、加减混合式题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
2、例2是一个乘除混合式题,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读法为:“54除以9,再乘7”或“54除以9的商,乘7”,
但第一步不能读做“54与9的商”因为这样分不清哪个为被。
除数。
4、“试一试”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3题,应根据课本要求,逐步地从扶到放。第。
4、5题,可以根据习题形式做适当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六、七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掌握乘除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3题。先复习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再做练习。
2、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查。
3、第2题,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练。
4、第4题。可以采用同桌轮流回答的方式进行。
5、第5题。应该先列式计算第一个问题,再列式计算第二个问题,而不能用一个算式去解答两个问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6、7题。要先复习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和乘法两步计算式题。
的运算顺序,概括得出:加减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是同一级运。
算。
2、第8题。也可以采用1人提问、全班抢答的方式进行。
3、第9题。先出示第一问的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然后提出“如果每行种8棵”,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八、九、十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3个课时的重点分别是:乘法计算;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
应用题;
乘除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可先对口令,再计算。
2、第2题,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3、第4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算式和意义之间的联。
系。
4、第5、6题,要注意比较。
5、第7题,首先要理解图意。编完后,可让学生把一道乘法应用。
题和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8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第9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
解答方法。
4、第13题,可以补的问题有两种补法,分析比较两种补法。
5、第14题,可以补的条件有四种,先让学生说说,再进行补充。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三)。
一、教学建议。
1、第15、16题。前两课时中已经复习过,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
成。
2、第17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8。
3、第18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个9是多少。
4、第19题的两个小题,都是把63平均分成7份,求1份是多少。
5、第20题,集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于一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课件,学具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5
被除数除数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七)八五十六。
56÷7=(8)七(八)五十六。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交流,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口算,并能从口算方法中类推出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估算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从而获得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18÷3=48÷4=36÷3=26÷2=。
200÷5=900÷3=270÷9=180÷2=。
2、教师组织学生以2人小组交流口算方法,并随机抽查,强调其方法。
学生以2人小组进行复述:“36÷3”和“48÷2”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3、教师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学生阅读例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80÷20=。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例1的算式和复习的算式中除数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观察80÷20的除数与复习题当中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以及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练习十一第7~12题)
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口算卡片。
1.口算
老师拿着许多口算卡片,由学生抽签答题。
2.听算
老师说题,学生直接说得数。
3.一支钢笔6元钱,田老师拿了54元钱,可以买几支钢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作业,将得数直接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做后小组评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练习十一第10题.
1.练习十一第7题。
(1)电脑显示第7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
(2)让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
问题一: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讨论)
问题二:如果现在有6台,你打算怎样安排?
第二个问题中的总人数没有变,仍然是24人,有6台电脑,问题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讨论,互相学习。
2.练习十一第11题。
(1)电脑显示第11题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十一第9、12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一第9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寻找信息数据,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再解决问题.第12题:可以让学生将得数直接填在书上,要求学生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
补充习题及解答
被除数36 63 1614
除数96 38 9
商898 25
(1)如果只买帽子,可以买几顶?
(2)如果只买鞋,可以买几双?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要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摘苹果”“拨萝卜”“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例1与“做一做”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例1安排了两个小题。例1(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教材呈现分气球的情境,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即想20×4=80,算80÷40=2),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想8÷2=4算80÷20=4)。为给试商做准备,口算之后,教材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如83÷20,80÷19。教学时,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分气球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口算。口算方法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要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了解。可先在组内交流,再向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对于估算,由于有前面加减法估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试着估一估,然后教师简单地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例1(1)“做一做”编排了3组式题,每组上下两题是有联系的口算、估算式题,意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例1(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编排同例1(1),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安排相应的估算。如,122÷30,120÷28。教学请参考例1(1)。
关于练习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及相应的乘法口算练习,用于巩固“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时,在学生独立完成每组口算的基础上,观察“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熟悉用乘算除的口算过程,掌握“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第2~3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捆书、乘船),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第4题,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第5题,需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又巩固相应的口算。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一下,要解决“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使学生明确:需要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每个月看多少页。其中每个月看多少页没有直接给出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寻找。由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八
早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过,这堂课不太好上,学生们接受的要慢一些,今天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来教学设计就有点生硬、过程无趣,学生迟迟找不到感觉和好的方法,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引导。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就是试商。
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孩子们能够说出要先从最高位开始除起,最高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
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时,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在试商时,学生按老师要求先把想的内容写下来,例如:245÷60=?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试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话,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试6。接着还需理解两位数除法中,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而当前两位够除时,就要先除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这样。通过多次巩固商书写的位置和除的顺序的基本问题学生基本解决。之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
课上,特别针对试商、调商进行了大量练习,尤其是对于除数是24、25、26等的题进行了强调,例如:195÷26=?把26想成25,25×8=200,所以商试7。之后巩固记忆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等。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另外,在做完题后,让学生加上了验算,使其能够自我验证,自我检查,反而出错的几率小了很多。然后还让学生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
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九
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养成计算后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小木偶挂图。
题板。
教学过程:
课前:指小木偶挂图。
同学们它是谁?生答。想必大家对它的故事一定很了解!可今天的小木偶不同以往,它需要你们的帮助它学到知识成为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小男孩,你们愿意帮它吗?生答。真有爱心,现在我们随它一起走进课堂好吗?上课!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小木偶为了确保同学们能够帮他成为真正的男孩要考考你们的能力,有信心吗?
请听题:1,任意说一个三位数除以16的商是两位数(师做相应板书),生说,说说你的理由,生说,不错,请坐。
2,再说一个三位数除以31的商是两位数(师做相应板书)生说。说说你的理由,生说。如果前两位等于31呢?生答。很好,请坐。
3,如果除以63的商是两位数,这个三位数可以是?(师做相应板书)生答。为什么?生答。同意吗?请坐。
同学们的反映很快,说的也很正确。小木偶成为真正男孩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接下来就随它一起温习“商上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小木偶首先学习什么?请看题板:判断对错。
三道除法竖式(第一道是余数大于了除数。第二道是竖式过程中数位没对齐。第三道商的位置写错。)。
请思考第一题,生判断。错在哪里?如何订正?生说。由于你的正确判断,使小木偶有了真的眼睛。(师画)。
请思考第二题,生判断。错在哪里?请订正,生说。鉴于你的精彩发言使小木偶有了真的嘴巴!(师画)。
最后一题请思考,生判断。同意吗?
哪位同学能够结合本题为小木偶及同学们说说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什么?(生:余数要小于除数。数位要对齐,试商时要细心。商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说的真好,小木偶和你们一样听得很认真,所以它有了真的耳朵(师画)看到小木偶在你们的帮助下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高兴吗?有什么想法?(继续帮它)。
2,那么请看小木偶的第二个学习任务:笔算(四道)。
笔算前,哪位提个建议?(生:验算。认真。细心等)。
同学们愿意采纳他的建议吗?下面请四人小组组长安排每人一题。指四生上台板演。并说明笔算过程及试商的方法(两道即可)。余生交换批改,奖励笑脸。
(白鹤16只,白天鹅176只,白天鹅的只数是白鹤的几倍?)师读。请思考、、、、、、有信心吗?请独立解答。指生说。(注:答要完整,说怎样试商)余生批改。
小木偶爸爸带700元买面粉做面包,买了16袋,剩余60元,每袋面粉多少钱?)生读。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再解答。指生扮演,说解题思路,试商过程,答。余生批改,奖励。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请快速进入“智慧大闯关”
第一关,快速写出商是几位数。
第二关,笔算。
第三关,第四关,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
生独立解答,汇报,批改。
闯关游戏通过了,这充分证明小木偶及同学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孩子。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小男孩的学习旅程在同学们的协助下结束了。
2,谁想对他说些什么?生说。
3,谁为他本次的学习做个总结?生:笔算除法重要的是试商,试商时一定认真、细心。
4,通过小木偶变成真男孩你有什么启发?
6,完善课前的四道除法计算。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8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