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是一种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我注重均衡营养的摄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自己的信心,可以克服困难和挑战。以下是专家为大家整理的职场技能提升指南,欢迎大家阅读。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一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1、板书:风筝。(指导:当有竖穿过倒山横要出头)
2、指生读词语:依然垂头丧气水磨坊憧憬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嘣地倏地歇不下来
3、回忆课文内容,思考文章围绕风筝向我们介绍了那些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按课文顺序来概括。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2、理解憧憬依然
1)假如是你们在做风筝,你最想什么?用书上的词这就叫憧憬和希望。
2)给依然换词
3、朗读。指生读体味快乐——齐读
(二)“放风筝”的乐趣
1、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默读第3段,画出描写我们放风筝的动词,(体会妙读文)
3、思考你感受到什么?——带入快乐读
4、村里人看见了,()地说:“放得这么高。”(高兴、惊、慕)读
6、指导朗读。
(三)第四段的学习
1、放风筝多让人开心啊,可是我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天读
2、心情?(着急,伤心)哪词?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这是怎样的呼唤?你会如何呼唤?
(四)5-8段找风筝
1、心爱的风筝丢了,孩子们又做了什么?
2、孩子们那里找的,心情怎样?
3、这时,他们看到什么?读句子
4、木轮可以不停地转,那我们呢————不停地找
5、男女声对读
6、幸福鸟不仅仅是一只风筝,他是孩子的快乐,是孩子的幸福。只要不停地找,总会找到的。
1、观察“丧”等,提醒伙伴
2、范写,临写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同学们折过纸船,做过风筝吗?想知道纸船和风筝会引发怎样的故事吗?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的?
(1)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后课文里用什么词形容他们的心情的?
(2)你能用“乐坏了”造个句子吗?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让你“乐坏了”的事吗?
(3)你能带着这种“乐坏了”的心情读一读课文吗?
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都有和好朋友吵架的时候,那么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松鼠和小熊也不例外,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小组学习,可以自己学习,弄明白已下两个问题。
(1)吵架后,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
(3)学习完后,汇报交流: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三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识字写字。(略)。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四
一份礼物是什么?(出示纸船并板书)折得多漂亮!我把它贴在黑板上。还有一份在这里呢,是一只微型的风筝。(出示风筝并板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谁能来读一读题目?(指名读)读得多准确。“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全班齐读课题)
这纸船和风筝大家喜欢吗?老师将会把它们送给今天最认真上课的同学。看谁能得到它们。其实,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
1、想读吗?那就快打开书本92页,读一读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一圈,想办法记住它。
(学生自由读课文)
我看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看到你们都在想办法记住字音,多会学呀!我们的词宝宝也站出来为大家鼓掌呢!谁会读?先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词中的字宝宝单独请出来,你还能读吗?(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3、同学们认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一个比赛。请同学把你们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边读边摆开在桌面。老师读,你们找出生字,并大声读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4、看来这样难不到同学。老师再换个方法看能不能把你们考住。请看这里有四个句子(出示句子: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你们能把它们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随机对比“扎”与“抓”的异同)
1、同学们,说得很好。连小熊和小松鼠都给你们引出来了。大家看,小熊是什么样的表情啊。这么乐是不是乐坏了。小熊意外地收到了一只纸船,他怎么能不乐坏了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2、我看到xx同学,可真乐坏了,表情都出来了,请他来读读。
3、你们再看看松鼠的表情又怎样?对了,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你看它呀,嘴都合不拢了。该怎样读?(指名读)
4、小朋友,下面咱们把幸福和快乐送给你们的小伙伴吧。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你的同桌听,把祝福送出去。
5、送祝福的小朋友乐坏了,收祝福的小朋友也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最幸福,最快乐!(配乐齐读1——6自然段)
1、就是这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有一天这快乐却没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了?请听老师读。
(配乐朗诵7——11自然段)
2、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好,现在请你们自己去读一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自己的感受,使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次。(自由读)
3、你觉得哪里最使你感到难过呢?
4、当老师读到: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这一句时,真的非常伤心、难过。
(出示: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
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
7、我们难过极了,一起来读一读整一句吧。
放了一只纸船,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就因为松鼠的这种真诚使美丽的风筝又飞起来了。多美啊!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吧。(配乐,师生配合读)
不知不觉大家都被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此时此刻他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下面请你们跟同桌一起交流一下吧。(配乐)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五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过程与方法:
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作者简介三、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1)生交流。
(2)师总结。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
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十、体验反思。
对待早年的鲁迅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老先生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十一、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十二、小结。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六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看了这些风筝想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学习课文中的资料袋,了解风筝的来源。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2、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再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三、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这就是“憧憬”)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给“依然”换换词语。
(3)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
(4)我们把名字写在风筝的翅膀上,有什么意义吗?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丧、磨”。
一、检查。
1、 认读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并用“翩翩飞舞”说话练习。
3、看到风筝飞上天,我们快乐地喊着,会喊些什么?
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3、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4、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总结。
1、 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着急,难过,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七
2.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言语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作出铺垫。】。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
3.老师这有些词请大家读读。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
4.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着风筝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根据回答板书快乐)。
(2)那就带着快乐的感受读一读吧?(3-5人读)。
【设计意图:引入课文,体会课文是以快乐为主线。】。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你的读书声中我听出来了你快乐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去做风筝吧!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知道做风筝是快乐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3)那你能带着快乐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4)谁能把依然换一个词但句意不变?(仍旧、仍然)。
(5)为什么风筝什么也不像,我们却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名字写在上面?
(因为风筝上承载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呀?
(憧憬风筝做好以后飞上天空的样子,希望这只风筝飞得更高。)。
(6)我们在做风筝时就满心欢喜,如今它做好了,虽然什么也不像,但它所代表的快乐没变,憧憬没变,希望也没变!
谁能把快乐的感受读得更好?
(7)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放飞这只满载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吧!末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的那句话使我们感受到了放风筝的乐趣?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过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黙读第三自然段并画出句子。
(2)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大家都画的是这句话吗?
(如读了描写放风筝的句子,则要求他把句子读完整。
这句话写出了我们放风筝的动作,词语用得真好,让我们再去读读它吧!)。
(3)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放风筝的快乐?风筝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快乐的感觉?
(5)文中用一个词描写出了风筝飞舞的样子?(翩翩飞舞)。
(6)什么叫翩翩飞舞?你能做个动作吗?
你平时都用翩翩飞舞来形容什么呀?(翩翩飞舞的蝴蝶,是在形容蝴蝶飞舞时优美的样子)。
现在在空中翩翩飞舞的风筝什么样啊?
(7)那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6)我们手中的风筝越飞越高,村里人看见说了什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夸奖,羡慕的感觉)。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能较好的朗读这段。】。
4.生读第四自然段的第1、2句。(出示课件)。
(2)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你们说发生了什么事?
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3)看到风筝的线断了,我们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5)什么是“大惊失色”?
(是惊讶吗?我们看到风筝倏地没了踪影心里有些恐慌,所以脸色都变了。)。
(6)什么是“千呼万唤”?
(千呼万唤真的是呼唤一千次一万次吗?
千呼万唤是用来形容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心里很着急。
我们在呼唤什么呀?)。
(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能较好的朗读这段。】。
(1)你们找着了吗?都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课文说一说)。
(2)不管找没找到,风筝上都承载着我们的快乐。
(3)让我们再次去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吧!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无论我们找没找到风筝,它都是我们童年的快乐。
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请大家读读。
(2)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孩子们在干什么?
(3)诗中没有说风筝这个词呀?你从哪知道的?
(4)请大家回去再查一查关于风筝的知识。
【设计意图:知识拓展,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储备。】。
这次的评优课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一层更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和教师语言的严谨性。
在备课时我发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师傅和李主任的帮助下我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同时完成了教学设计。在最初理解课文时,我只是根据教参浅显的理解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并把重点句做了朗读处理,很像一节二年级的课。再次备课时,师傅和主任一次又一次的帮我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课文围绕风筝给“我”带来的快乐,着重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场景,紧扣“快乐”一词,沿着作者的心里变化:“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快活的喊叫着,拼命的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来组织全文的。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中都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只风筝有着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感受),就连课文中村里人简单的一句:放得这么高!都可以品味出夸奖、羡慕等复杂的情感,可以想像这篇课文中的用词用句了。
虽然经过两次试讲。但在正式上课时还是有很多的缺点:对教案不够熟悉,课堂上出现了忘词现象,很让人尴尬(可能是由于教案改得太急了,上午第四节可刚定稿),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缺乏自信的问题;在课上没有做到精炼语言,废话太多影响了课堂;还有对于孩子们朗读当什么样才是好的标准不清,在孩子朗读不好时教师可以范读,要注重鼓励的语言,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做了动作,效果不好,那么结合文章理解课文就是一个好选择。当然我的缺点还不止这几处,希望其他老师能多给与指教。我会继续努力!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八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但遇到矛盾是应该学会主动伸出和好之手。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体会松鼠和小熊真挚的友谊。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乐坏了扎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受不了”等词语。认识会写“坏松扎抓祝福句幸”8个字。
(2)、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我会读。
坏扎抓莓幸福吵受。
(生提醒“抓”、“吵”、“受”声母是翘舌音;“幸”韵母是后鼻音——生展示个别读生评价——生展示开火车读生评价——生展示顺序打乱读生评价)。
认读词语。
乐坏了扎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受不了。
(1)学生展示带拼音齐读:
(2)、去掉拼音朗读。
(3)学生展示练习表达。
生展示读课文。
(生评价是否读流利?多字?少字?)。
识字、写字。
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1)识字。
生提醒本课生字中,“坏”的韵母是前鼻音,“松”“幸”的韵母是后鼻音,“福”是唇齿音,“抓”是翘舌音,“扎”是平舌音。
(2)学生展示分析识记生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等)。
(3)写字。
a、生提醒并展示写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b、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表演课文内容(让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和自己的想法把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的事情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九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学生:放一次风筝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7.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书写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
-->
-->
-->
-->
-->
-->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正确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1、对风筝的形状、特征、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一、 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句的起止。
二、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分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三、 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没有见过风筝呀?幼儿学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3、我们来听钢琴是怎么唱歌的,钢琴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哦,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曲。
4、教师出示条形卡纸。比较两种符号的表现方法。(连贯与断顿)
教师出示波浪线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就是我们要一直唱。
教师出示小三角形的卡纸,这在唱歌中会表示什么呢?
哦,这在唱歌中表示要短顿的唱。
5、倾听歌曲伴奏,体会歌曲的什么地方要连贯的唱,什么地方要短顿的唱。
6、边看教师(幼儿)指符号,边唱歌曲。
我们来看着图来唱歌,我来请唱歌好听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指图我们唱歌。
1、讨论:用怎样的歌声表现风筝在天空中飘盈?
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放风筝时的快乐?
2、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练习。(优美连贯;活泼轻巧的)
,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
打击乐《拔跟芦柴花》。
1、在教师与幼儿的指挥下,分别演奏两次,注意演奏时用合适的力度,与同伴合作表演。
2、正确的收拾活动室,整理打击乐器。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
2、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思路。
审视。本课计划从封建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
么教师也要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写结合起来,最后在抒情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2、联系全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走进悲剧事件。
学生讨论,明确本课学习方向。
1、态度对比,奠定悲剧背景。
曾经发生的那么粗暴的事一-一哥哥撕毁弟弟的风筝,这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段的内容:
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2、激烈冲突,酿成悲剧事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四段。考虑一下,如何把这些内容表演出来?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三段的内容,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出示第四段:
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读书偶得,感受悔悟自责。
4、弥补前非,倍增悲哀难过,体会忏悔心情。
5、心育培养。
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我”是否想过要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结果如何?
四、分析景物,感受悲剧氛围。
1、文章的末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还有哪些段落描写了景物?
3、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品评人事景,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1、请同学们试用一句话说说哥哥或弟弟的形象。
2、作为局外人,你有什么话想向哥哥或弟弟说吗?能给他们提点意见或给点忠告吗?
六、创新思维,心理培育,提高能力。
锻炼等角度考虑)。
七、总结全文。
刻地感受了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的高尚人格。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示。
于“风筝”的诗吧,尽情感受一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放飞风筝的乐趣!
设计亮点。
一个心理测试的环节,并且适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专家点评。
入研读和领悟。研读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二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莓”、“吵”等8个生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必须的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读自悟,观察想象,感情朗读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的图画,理解语言文字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2、懂得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3、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课件、纸船
(一)情趣导入:
出示纸船和风筝,把学生带入情景,相机板书。指名读课题。
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个性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
3.谁明白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齐读。
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5、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做的呢?(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
看,小熊拿着松鼠做的纸船,松鼠捧着小熊做的风筝,这是怎样回事呢?同学们必须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要求)
(三)、学习生字词
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说三句话,你觉得老师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摇头。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生鼓掌)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生鼓掌)第三句,咱们班都是很能干很会学习的好孩子!(生鼓掌)是不是很能干,我检查一下就明白了。昨日老师让你们预习了课文,大家预习得好不好呀(出示课件)学习生字词、练习识字方法:加一加。认识课后词语。
(四)学习写生字
选“幸、福”两个字进行练习。(教师板书“幸、福”两字,边写边讲解两个字的占位;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而后练写“扎”“抓”以及“坏”“松”。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自读自悟,观察想象,感情朗读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的图画,理解语言文字的阅读方法。
2、激发学生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3、懂得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4、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二、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把课文中需要认识的生字宝宝都学会了,这节课我们重点看看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
小熊和小松鼠分别住在哪里?指名读第一段。
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
(2)戴头饰,扮演主角。
那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那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孙老师就是一只美丽的小鸟。(教师戴上头饰,走到学生中间,热情地跟小熊、小松鼠打招呼。)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我就住山林里,(教师指图片)明白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样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明白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板书:好朋友)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指板书)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出示课件)教师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情绪。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情绪,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情绪读读。(学生自己读。)(出示课件,指名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情绪?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句)“乐坏了”还能够怎样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他们高兴的情绪,找到了吗?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方案一:(学生没有回答)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课件,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方案二:(学生找到了写草莓和松果的句子)是啊,不但有纸船和风筝,我们还收到了草莓和松果呢,(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能不高兴吗?看!还有什么呢?(教师指祝福的话。)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情绪。)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们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情绪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一:(学生发现了无价值的东西)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仍旧没有发现)我的发此刻这儿。(点击课件,“漂”“飘”变红)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方案二:(学生直接发现了两个飘的区别)指导学生谈。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必须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我这只活泼的小鸟,天天在山林里飞来飞去。每一天清晨,我看见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一天傍晚,我看见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齐。(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但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情绪怎样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情绪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分组读。)
指名说。生:虽然我们吵架了,但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先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情绪必须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透过读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再也受不了了”,就应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个性想和小熊和好的情绪。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就应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忙,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必须比我读得更好!
指名读,齐读。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呢?指名说。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小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他高兴得哭了”说明他再次得到了小熊的友谊很激动。
四.拓展练习。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十分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明白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这只小鸟说吗?
生1:小鸟,你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必须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五、板书
纸船和风筝
好朋友
小熊―――――松鼠友谊需要
吵架宽容理解
和好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三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朗读体悟;圈点评注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细致品味文章语言,领会简洁凝练的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意蕴。
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鲁迅的相关资料。
教师:钻研教材。制作简易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中学了,学习任务更重了,你们平时有没有抽空想过学习和玩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会儿时间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回忆了“我”毁掉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我”的心只得()。
2、文章有几个“我”?
3、“我”分别怎么回答我们刚才探讨的问题的?
三、研读与赏析
1、“精神的虐杀”具体指哪一幕?为什么说这是“精神的虐杀”?变换人称带上感情朗读体会。
2、“我”改过的方法?结果怎么样?朗读品味探究“我”的心理。。
5、“我”是怎样意识到“我”的错误的?为什么说“我”也“不幸”?“我”也是受害者吗?受谁的害?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相机点拨。
6、老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深深的“悲哀”之情。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大师鲁迅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又从他那学到了什么?
2、设计课文副标题并阐述理由。
3、文中弟弟的童年被无知的哥哥以及愚昧的时代虐杀了,你们呢?你们的童年在哪?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可能这样的悲剧在今天仍然在上演,是啊,我们也很无奈,刚才同学都说了,做作业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这个社会不拼命就会被淘汰。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童年被家庭、学校、社会虐杀了,我们不能像“我”的弟弟一样麻木,以为这样是对的,就把这个“恨”给忘记了,只有记得这个“恨”,我们长大才会努力的去改变这个虐杀儿童的社会。鲁迅又何尝不是有着这样的期待呢?他在遗嘱中说:忘掉我。我们又怎能忘记这位有良知的民族脊梁呢?怎能忘记这位关爱儿童和青年的慈爱老人呢?就让我们也怀着一颗民主、善良、宽容的心待人吧,惟其如此,那晴朗的天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六、作业(二选一)
1、假如你是文中的弟弟,你一定会有些新的感受想对哥哥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2、假如请你向父母推荐阅读《风筝》,你会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风筝
——一段往事,一个时代
“我”少年: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悔过——永恒悲哀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四
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六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1. 自制多媒体课件。
2. 纸船、风筝、小熊、松鼠图片。
学生介绍自己或好朋友。
导入本课
1.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教师手持纸船和风筝)你们认真地看老师写这两个词,板写课题。
2.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
2. 检查生词。
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读文。
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贴图:松鼠、小熊),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文2、3自然段。
阅读理解小熊和松鼠建立友谊的过程。
1. 小松鼠是怎样传递自己友谊的?从“漂呀漂”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试着读,体会“漂呀漂”在句中的作用,感悟句子的美。
2. 小熊拿到了什么?是什么表情的?课文是怎么写的?重点指导2、3自然段的读。
3.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想呢?小熊是怎么做的?一生读文4、5自然段。
4. 通过比较字形、理解字义,懂得两个“piao”的不同。
男、女同学比一比读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阅读理解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痕的内容,体会内心感情。
1. 师读6、7自然段。
听老师读完,你们的心情怎样?练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 体会松鼠、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痕后的内心感情。
阅读理解友谊恢复的内容,升华情感。
1. 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通过读第10自然段体会松鼠的心情。
1. 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松鼠对和好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
体会人物内心,读出他在纸条上写的那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1. 师生一起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样呢?课件展示风筝满天、纸船满溪的场面。
2. 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种事情?
写字练习
讲解、多媒体演示“幸福”两个字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
课件: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七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内容,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
【】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教学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有的放矢地渗透识字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细读文本,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通过阅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受“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人生真谛。
【】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坏、祝、幸、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分同音字“漂”与“飘”的用法。
2、能抓住重点词语“乐坏了”,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并积累好词好句。
3、善于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道理。
【】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小熊和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并积累好词好句。
【】
一、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纸船和风筝。教师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词语,进行课前检测。
(1)同桌互相词语读。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相机正音:“扎”,借助字典及图片,明白多音字可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3、出示长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节奏就能将长句读好。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音读准了、句子也会读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课文,这次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将课文读的流利又通顺。让我们坐端正,把书拿起来,自己读自己的!
2、又读了一遍课文,你哪里读得有进步或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3、文中的小熊和小松鼠也是一对好朋友呢!(师板画)找找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学生上黑板贴图。
4、出示文中句子,辨析同音字“漂”和“飘”的不同。并加以运用。
5、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练读两句话,学会读文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1、师生一起合作读读课文。
2、我想采访一下这只小熊,你收到了一份什么礼物?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再读读课文!
(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推荐积累关于高兴的四字好词语。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引读),这就叫——乐坏了(出示词卡)如果你能将四字词语积累下来,那你的语言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会积累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5)“坏”这个字也是我们所要学写的一个生字,指导“坏”字的书写。
(6)指导朗读,感受“乐坏了”。
5、关注三拼音节“抓”,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抓”字,并积累更多的带有提手旁的生字。
6、拓展延伸:联系文中的第二幅插图,试着填一填。
当___时候,小松鼠觉得特别幸福。
当___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
四、规范书写、学写生字
1、小熊把祝福扎到风筝上,松鼠把快乐折进纸船里,,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小松鼠带来了幸福,出示:祝、幸、福。这三个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写的字。
2、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祝、福”。学生在写字纸上自己写一遍。
4、写这个“幸”字你认为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习。
5、连起来读一读,“祝你幸福!”这是一句话。就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个你身边的小伙伴吧。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20xx年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乌市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在活动中陆教授对我所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做了精彩的点评,现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结合陆教授的点评做以下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识字、读文、写字三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教学,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不多,共八个生字,在准确划分课时后,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有效结合,在这一点上,陆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在教学一开始,我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性步骤—通读全文,直接从词语入手,并将课后要求认记的词语也一并出示,并重点教学“扎”字,运用字典中的标注,联系图片渗透多音字的读法可以根据意思来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在处理同音字“漂、飘”的教学中,我采取先区分、后运用的步骤将同音字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明白根据同音字的部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记生字,还能依据部首准确地区分它们的意思,可谓一箭双雕!尤其在帮助学生积累、理解词语意思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创设说话的情境,例如理解词语“乐坏了”,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说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启发学生关注小熊的动作、表情、并展开积极的讨论,给学生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并鼓励孩子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好词,从而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教学“抓”字时因为将拼音教学再现,所以在交流环节中有的老师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陆教授针对识字及拼音教学这两大板块也为我们指名了方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固然要以识字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拼音教学,更应该把拼音当作工具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拼音的实效性、运用性,才能更好地辅助与识字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读文:
这篇文章富有童真、童趣,为了凸显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很多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例如采取简笔画的方式,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富有童话般色彩的图画;采取引导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富有情感的灵动的画面;采取合作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温暖的氛围。但在这些环节的落实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心的真正体验还没有达到高潮,所以陆教授在评课中提到的“整体性把握课文”这一对文本的切入值得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读文的设计中,我对文本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割裂与整合,切实忽略了文本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整体地对文本进行把握,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地做出相应、随机的调整。
三、写字:
本课一共八个生字,我在第一课时要交写四个生字,在教写“坏”字时,采取的是体会“乐坏了”这一词语的意思—积累类似于“乐坏了”这样的词语—学些“坏”字这三步骤,主要让学生以书空的方式练写生字,同时要教写“祝、幸、福”三个字,这三个字我采取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从而归类教写。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课件出示的顺序让学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使“示字旁”归类这一共同点的发现非常之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注点滴、关注学情,关注课堂。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陆教授的点评更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努力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进取,让课堂多一份精彩、少一份遗憾!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八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十九
以第二册课文第九课《圆圆和方方》为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课后练习的四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作文题目是:《铅笔盒自述苦与乐》、《钢笔和铅笔比优劣》、《口、眼、鼻、耳的争论》、《手和足的友谊》。
1、通过想象编写一篇童话故事,能够把在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2、故事要求既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
“想象是诗人的翅膀”,善于想象才能给文章插上动人的翅膀。而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故事,是打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在理想世界里畅游的一种幻想。初中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限制或抹杀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采用童话引路的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个课时
1、回顾童话,圆圆方方
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学过《圆圆和方方》这篇课文,谁还记得讲了什么内容?
生:讲到圆圆和方方之间所发生的一些故事。
生:他们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比对方要强一些。
生:圆圆和方方都在睡梦中梦见自己把对方都变成了自己。
生:很多圆的东西变成了方的,又有很多方的东西变成圆的。
师:对呀,为什么那些东西会发生变化呢?
生:是圆圆和方方变的。
师:这些本领同学们会吗?会的同学举手。
生:不会(齐答)。
师:所以,这些情节都是通过什么来完成的?
生:想象。
师:对,想象是童话的生命线。
2、片断训练,展开想象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开拓同学们的思维。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和一条直线)
师:请大家围绕老师在黑板上所画的这两种图形,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他们分别像什么?越多越好。
生:像一个太阳,像一个十五的月亮。
生:像吃饭用的碗,像煮饭用的锅。
生:像一个苹果,像一个西瓜,像一张嘴。
生:像征着一家人的团圆,象征着祖国的统一。
············
生:像一根棍子,一根甘蔗,像一支笔。
生:像一列火车,像一支火箭,像一本书的横侧面。
············
3、引入正题,展开想象
师:今天我们准备进行一次想象作文训练,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第九课的课后练习。这里有四个题目:《铅笔盒自述苦与乐》、《钢笔和铅笔比优劣》、《口、眼、鼻、耳的一场争论》、《手和足的友谊》。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这几个题目我们都可以写哪些内容。
生:《铅笔盒自述苦与乐》我想可以想象小铅笔盒怎么样受到主人的虐待和善待。
生:《钢笔和铅笔比优劣》我要写钢笔和铅笔这两个形象的打擂比武。
生:口、眼、鼻、耳都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我要写它们之间互相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生:手和足的友谊,我想写手和足之间如何合作,共同进步。
生:我要先写手和足之间发生了争斗,后来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化解矛盾,成为一对真挚的朋友。
············
4、小组合作,展开想象
师:刚刚大家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也都说出了自己大胆的想法。但是,中国的一句古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互相交流看法,并互相评价。
(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当中)
小组1:我们准备写《钢笔和铅笔比优劣》,在童话中我们要设计几个比赛,像比写字、比画画等,能够分别体现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让它们在“比”当中意思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小组2:我们组准备写《口、眼、鼻、耳的一场争论》,我们讨论的结果认为可以想象它们四个在发生争吵之后,互不相让,口、眼、鼻、耳都赌气离开了主人,给主人所造成的伤害。
小组3:我们组要写《手和足的友谊》,让手和足分别在没有对方协助之下单独进行的活动,结果手在没有足的情况下是寸步难行,而足在没有手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最终它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为主人服务,成为一对真挚的朋友。
5、提出要求,编写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都很合理,但这还只是对故事的构思。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展开故事内容,编写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在动笔之前,老师提以下几个要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做到合情合理;故事要讲究完整性和生动性;要做到编写时独立完成。
6、师生互动,点评作文
师:通过刚刚这40分钟,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这篇作文。下面老师准备读一读刚才写的最快的几个同学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来评判这几个故事到底编写的怎么样。(教师朗读了三个学生的作文)
师:刚刚老师给同学们读了三篇故事,下面让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对这三个故事的看法。
生:我认为乙同学编得很好,非常生动。里面的很多情节运用了十分大胆的想象,但细细想来,这些又都是在情理之中。
生:我认为乙同学在有些方面处理得不够好,如前后两个情节之间缺乏过渡,显得比较突然。
生:我也认为乙同学编的的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形象。
生:我认为甲同学在想象的情节里面所写的那些对话很有意思,富有个性化的特点。
············
师:刚刚已经有很多同学对这几篇文章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点评得比较生动精妙。下面我们采取四人小组互动点评得方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点评,并写出评语。
(学生开始四人小组互动点评作文)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必善于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思维呈发散型。因此,多角度思维训练、发散型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延伸性作文是在已有故事结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学以致用,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而这次延伸性作文是童话式的想象作文。这是抓住初中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的特点,用他们纯真善良的童心,来表达他们的愿望。中的所有情节,都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生活认识,想象出情节,然后形成一则则童话故事。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使学生努力寻求不同的结局,培养求异思维的同时进行了多角度的、发散型的思维训练,新奇的设想层出不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在这有趣的延伸性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习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二十
明确:写作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还弄坏了弟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中年时,看到外国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
请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1—2:写了北京和故乡的风筝时节,引出下文。
3—4:写童年往事。
5—11:写中年反省。
12:写“我”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1、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惊异的是北京的风筝时节,悲哀的是童年的往事。
2、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的手法。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的?
明确:神态描写,对比手法。
明确:神态描写,写出了被虐杀者的麻木。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粗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自己?
明确:动作和神态,表达了作者对小兄弟的同情和对自己行为的深深自责。
明确:对比的手法。
1、“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明确:不准游戏,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应该提倡新的教学模式。
2、“精神的虐杀的的一幕”是哪一幕?
明确:第四段,暴虐的毁坏风筝。
3、作者想到了哪些补救的方法?
明确:送风筝,讨宽恕。
4、“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具有剖析自我,自我反省的精神。
5、作者对弟弟不记得童年的往事有什么感触?
明确:因为被虐杀者的麻木,虐杀者会因此而更加的肆无忌惮。
六、研读第四部分
明确:被虐杀者不认为是被虐杀,把兄长的行为视为合理行径,这种麻木是令人悲哀的,所以,只觉得“肃杀”和“寒威”。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二十一
(1) 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乐坏了”等词的意思,《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熊、松鼠图片,大纸船实物。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 课,让我们把课题清楚、响亮地读一遍。
昨天老师要求大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完成得怎么样?自己再讲一讲。
谁能清楚、简洁、完整地讲一讲?抽生讲故事。
瞧,故事中的小松鼠和小熊他们来了,(图)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师:咳,大家好,认识你们非常高兴,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家去玩。
生:我发现美丽的小溪里有好多纸船呢!
师:猜猜!纸船上会有什么呢?
生:小松果。
师:是吗?
生: 草莓。
师:有可能。
生: 放着写满祝福的纸条。
师(神秘状):纸船上究竟有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怎么全是词语呀?恩,只要大家读好了这些词语,松鼠会给你们惊喜!
抓住 松果 草莓
祝愿 幸福 乐坏了
吵架 难受 飘荡 漂流
师:谁来读一、二排?
生:(第一、二排)… …
师:你的表现太棒了,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看!松鼠真的送你一只大大的纸船!读一读。
生读:祝你幸福!
(一、二排一起读一遍)
师:生活中,什么事会让你快乐,会让你乐坏了?
生:… …
师:那就再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乐坏了”表现出来!
生:第三排… …
师:声音真响亮,松鼠也送你一只大大的纸船!祝你快乐!你们想要吗?那好,我们一起来正确、响亮地读第三排。
真棒!松鼠把纸船和风筝送给你们。(课件出示纸船、风筝)
过渡:这只风筝怎么样?… … 就是这只风筝,这只纸船,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自己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
(一)感受成为朋友的快乐:(精读2、3、4、5自然段)
师:现在我来采访一下松鼠,你是怎样成为小熊的朋友的?
生:… …
生:… …
生:… …
师:小熊,你收到礼物了吗?
一只纸船、一个松果、一句祝福,就值得你那么快乐吗?
生:我得到了别人的祝福,所以我乐坏了。
生: 有人在关心我,所以我乐坏了。
师评:多么真诚呀!
被人关心是一种幸福。
读一读,体会小熊的快乐。
师:松鼠呢,你收到礼物了吗?
生:… …
师:读一读,体会松鼠的快乐。
师:谁和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范读,师生对读3、5段——分组对读。)
让我们把祝福再次送给朋友,让我们热情地说——;让我们真诚地说——;让我们大声地说——。(读问候语)
多么真诚祝福啊!松鼠和小熊当然乐坏了。
(2)二段:(课件)快看,这就是小熊收到的纸船,它是
怎么来到小熊身边的?拿出手来演示演示。(你为什么这样演示呢?)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四段:瞧,美丽的风筝又是怎么来到松鼠身边的呢?
(二)理解词语“漂呀漂”和“飘呀飘”。
(出示课件)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飘呀飘 ”右边有一个风字,所以是在空中有风才能飘;第二个“漂呀漂”是三点水,所以是在水中漂。
会用这两个词语吗?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在天空中飘呀飘?第二个呢?
( )在天空中飘呀飘;(树叶)在天空中( )飘呀飘。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二十二
《风筝》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通过家庭生活琐事写亲情,亲情是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这篇《风筝》是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然而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在事过多年后作者仍然悔恨交加、痛苦悲哀,在强烈的自我解剖和自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的批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多角度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并且是鲁迅心灵独语式的富含其生命哲学最难以解读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所以在理解文章的深层情感体验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试图在把握人物刻画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究鲁迅的心灵独语。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质疑、讨论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手足亲情;了解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感悟手足亲情;了解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1、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讨论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创建学习环境,利用提问和反馈促进师生对话,利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强生生交流。
2、利用讨论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利用填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多媒体
时间授课行为应掌握的技能要素学生行为
预设回答教学意图
很好,我们了解到儿时鲁迅先生毁掉了小兄弟的风筝,多年后他意识到自己当年不止是毁掉了小兄弟的风筝更是对他的精神虐杀,要求得小兄弟的宽恕,却因其忘记而不能,心只得沉重着、悲哀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下在鲁迅的记忆中当年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1、找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注意语速、语调,同时要走进文章中读出情感来。
2、由于对待风筝的态度迥然不同,终于激发了我和小兄弟的矛盾。于是便上演了抓获小兄弟偷偷做风筝并将其风筝毁掉的一幕。同学齐读第四自然段。
3、找出刻画小兄弟被发现时反应的词语,看谁先找到。好,很准确,那当时“我”又是怎样的反应呢?很好,两个人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4、拓展延伸:鲁迅当年这样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小兄弟,是不是对小兄弟没有感情?
5、看大家都很投入的样子,有同学想上来再现一下当时的那一幕吗?
这么多同学都想上来表演一下啊,找两位同学一个演少年鲁迅,一个演儿时的小兄弟。大家表演时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啊,尤其是神态,看同学是否能把当时人物的情感演绎出来。
同学们演的是惟妙惟肖啊,看来大家已经很好的把握住了人物的情感。
6、作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相信同学们肯定有很多关于儿时游戏的故事,其中必定融入了浓浓的友情、亲情,请围绕着儿时的游戏,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情感的抒发。
7、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悟到围绕着风筝所展开的冲突中所包含的浓浓手足情,课下了解到咱们同学多数都有兄弟姐妹,虽然日常生活中矛盾在所难免,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更加手足情。
回顾、归纳
指导朗读
总结,归纳
指导、评价朗读
提问
引导
提问
引导
分析
肯定、明确
明确
激发兴趣
肯定、表扬
语言感染
1、鲁迅小时候毁掉了小兄弟的风筝,对小兄弟进行了“精神虐杀”,到了中年想求得原谅却没能如愿。
(1)“我”: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认为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
小兄弟:和“我”相反,虽然多病、瘦的不堪,却最喜欢风筝。
(2)在买不起,哥哥不许放的情形下,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的跳跃。
(3)动作和神态。
(4)天真、活泼、可爱。
(5)很自责。
(6)是笑柄、可鄙的。
1、做好了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糊上纸,有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2、不一样,他做的是蝴蝶风筝,其他孩子放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
3、聪明、有创意、心灵手巧。
小兄弟:惊惶的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我”:破获秘密的满足,很愤怒。
因为小兄弟瞒了我的眼睛,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儿。
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竹骨,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我”傲然走出,小兄弟绝望的站在小屋里。
虽然当年对小兄弟非常粗暴,但是鲁迅是不希望小兄弟成为没出息的孩子,是为了他好,所以才不让他放并愤怒的毁掉了他的风筝。
同学跃跃欲试。
同学表演。
形成新期待
通过回顾所学,锻炼学生总结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德朗读、感悟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准确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过引导、提问,学生生成对事件的概括模式
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强化确认,让学生体悟手足情深。
在对比中体悟人物的情感。
在表演中加深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加深认识。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二十三
1.通过预习和教师强调,学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词。
2.通过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一篇课文主要事件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叙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亲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为父母者虐杀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会使得人们慢慢的忘却的这种可悲,于是这种可悲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把握文中的思想
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你有过类似的父爱经历吗,请你写出来。
一、导入:
对儿时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不过如果因为你的父母曾经粗暴的干涉过你的喜好的时候你的回忆会带些苦涩,你可曾想过许多年后的父母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要字词。
2.教师稍微讲讲重要字词。
说明:因为鲁迅的语言不易理解,因而设计学生分两次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把握故事内容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评价和分析。
方法指导:人物是谁?什么事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2.对这样的错事,作者鲁迅一开始的态度怎样?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说明:从概括文章情节到把握人物情感,难度加大,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方法指导:做错了事,作者有没有感到愧疚,有没有后悔的?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
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分析人物
1.结合上一个问题: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说明: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领学生分析,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个问题。
2.许多年后作者的弟弟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啊?
五、领悟情感
教师总结:作者对儿时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杀”的事,这对小弟弟是一种残忍,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为父母者对子女不合适的期望,但这也是一种亲情,只不过没顾忌儿童的天性;待后来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却,这对作者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眷顾之情,也是亲情的表现。
风筝
鲁迅
人物:我————弟弟严厉的的亲情
事件:毁坏风筝——想补救眷顾之情
风筝的教学设计风筝篇二十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与学法指导:质疑法与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
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感悟、体验、讨论、交流。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二)教学思路: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利用已学知识,理清线索,了解记叙文六要素。这篇散文思想深刻,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在情境剧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一)教法: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再现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表达。
(二)教学流程及学法
一导入:
听歌激情:播放歌曲《三月三》。
作者简介。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学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字词的注解,然后抢答竞赛。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
学法:合作讨论,交流。
四播放情境剧一:
思考:(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的态度?
(2)从哪些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小兄弟对待放风筝的态度?
学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播放情境剧二:
思考:(1)本文的记叙要素(出示课后第二大题表格),
学法:对于思考(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然后进行抢答。
对于思考(2),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六情感体验: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边听边思考:
(1)“我”是怎样认识到错误的呢?
“我”错在哪里?
(2)文中讲“我”受到了惩罚,“我”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
(3)读了这篇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
学法:对于思考(1)、(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各抒已见。
对于思考(3),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
(三)板书设计构思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在教学中,小结时展示展翅飞翔状的蝴蝶风筝,风筝上压着“封建思想”这一沉重的枷锁,鲜红的“精神虐杀”,色彩眩目,这承载着童年梦幻的风筝怎堪重负,怎能自由地展翅飞翔?然后教师引入小结语:“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这是一个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虐杀,这只蝴蝶风筝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是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由于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孩子童年的梦想和追求被无情地扼杀了。”
(四)教学探讨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两件事:“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宜讲得过深,而且文章底蕴丰富,语言含义深刻,理解本文主题是难点,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允许学生有独特感受。
本篇文章是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鲁迅的文学作品,因此对于鲁迅应有个简略的了解。本文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应是多向的,但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与课文情节相似的充满童趣的情境剧,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感情。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充分解读,归纳主旨。
本课的重点在内容理解。情感的体验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一点。但本设计提出的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连贯的、紧扣文章内容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才会与教师一道,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表达。
本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标准,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文意蕴丰富,在“情感体验”的教学环节中,重点让学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8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