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一
本单元的主题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
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二
我班幼儿在年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前面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了数的合成,建立了数名、数量、数字统一的概念,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的要求,结合蒙台梭利遵循儿童成长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依据是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加强对10以内数的合成练习,激发幼儿对加、减运算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人民币中元、角之间的单位换算。
《逛超市》
(直接):
1、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兴趣。
2、认识人民币中的元、角;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心算或利用数学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
(间接):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创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人民币若干张;存折若干张。
2、创设小超市,超市分三个区:生活用品区、玩具区,食品区商品上分别贴上不同价格的标签,收银台。
3、辅助材料—蒙氏数学教具:加法板、减法板、邮票游戏、计算架、数棒。
4、幼儿计算纸若干张、笔若干支。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师:超市里的商品种类真多呀!你们准备买些什么呢?
※可是买东西需要钱,我们没钱怎么办?(去银行取钱)
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并请幼儿拿着自己的存折到银行取出需要的钱数。(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相互谦让,知道遵守规则。)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买东西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的商品,每样商品是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有十元。请选好商品后,自觉的在收银台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注意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
※引导幼儿利用蒙氏教具,进行物品价格统计。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1、你们都买到了什么东西?
2、买这些东西你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师:今天我们自己去超市买了东西,知道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会用加减运算的方法计算自己购物的价格,真棒!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三
1.复习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四
1、理解故事逛超市,知道在超市中如何文明购物。
2、尝试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五
我们班的孩子们语言发展比较好,家长也比较重视,为了本次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准备了一个多月了,因此,我们班每一个孩子们都参加,而且故事内容健康、长短适宜,有一些孩子们在语调、语速以及动作上特别加工过,所以,故事比赛开展的很成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讲故事的积极性。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六
1.探索型活动的主题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幼儿关注的事物人手,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经验的积累,随时调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3.教师在活动中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对幼儿施加影响,帮助幼儿完成活动。
4.探索型主题活动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开展,关键要抓住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探索等不同形式。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七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逐步的加强游戏的集体性。
3、能够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1、继续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冰淇淋盒子、珍珠奶茶杯子,海绵,各种瓶子,罐子等)
2、继续布置冷饮店,添加各种杯子。
一、以回忆上次的游戏情况引入活动。
1、师:上次,你在玩什么游戏?你扮演了谁?
2、师;你最爱玩什么?你在冷饮店里扮演谁?冷饮店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冷饮店的老板,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八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购物清单的用途和一般格式,学习根据购物清单和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知道超市的特点,超市里的物品生活分类摆放的,同一类物品摆放在一起。
3.能够想象人物对话,补充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超市特点,想象人物对话。
1.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知道超市购物基本流程。
2.大书、小书,配套光盘。
1.导入活动
讨论上周去超市购物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引出今天的阅读内容《去超市》。
2.阅读图画
第一页:观察图画,说说这是超市的.什么位置。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说除了三个主人公外,在超市入口处还看到了什么,教师记录。
第九页:说说这本书的结尾。购物结束后,他们要去哪里?
3、总结分享:
逐页翻看大书,回忆故事内容。要求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再次去超市,看看超市哪些区域,有什么是书里没有提到的,在超市里还有什么新发现。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九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游戏中改进。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
超市购物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且热衷的游戏活动,为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快乐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超市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逛超市》。通过让幼儿参与超市购物的真实情景,体验在超市购买物品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从而体现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化、生活化的理念。
1、初步了解超市的作用,物品摆放的规则,超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尝试去超市购物,体验生活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
2、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小超市。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一、带领幼儿参观超市。
在参观超市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摆放、购物的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分工等。
二、购买流程
回活动室后出示商品,引导幼儿回忆超市购买流程。
1、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从哪里买来的吗?超市中人们是如何买东西的?
2、幼儿讲述、交流自己在超市购买东西的经验。
三、购物流程图
结合幼儿用书及超市购物流程图,讨论超市购物要领。
1、师:超市有哪些物品?(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一般用品,超市里都有)。
2、师:这些物品是如何摆放的?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便于人们寻找物品和超市自身检查货物是否齐全)。
3、师:商品上的标签有什么用处?(让幼儿知道标签可以让顾客看到价格以及收银员用仪器将价格输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可以将总价格显现出来)。
4、师:去超市购物的顺序是什么?(让幼儿知道流程是:进入超市——取购物篓/购物车——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到收银台等待结账——提着购买的物品回家)。
四、游戏:“超市购物”。
1、师:我们班今天也开了一家小超市,大家来购物吧。
2、教师当收银员,幼儿当顾客,进行游戏。
五、谈话:超市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可开展“娃娃超市”的游戏,让幼儿自由购物,进一步了解超市的购物过程,体验超市的方便和社会的乐趣。
2、家园共育:家长去超市购物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的环境,认识超市的各种设施及购买程序。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发现了标价,知道了爸爸、妈妈是根据这上面的价格来付账的。即幼儿取相应价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银员,由于担心中班的幼儿在计算方面较弱,不能找出幼儿们购物后付账时的是否正确。于是我请了2位老师来做收银员,来检查幼儿在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把他们有关超市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语言还有待进一步概括与提炼。
2、教学中虽然在“动而有序”做了很大努力,但是还存在着对个别无序的现象,从中将促进我在课堂组织调控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
3、教学中,对班中孩子出现的一些情况教学应变机智不够到位,教学应变能力将是我今后工作中一个需努力提高的方面。
在准备这节课中,我虽然感到有距离,有压力。不过,有压力就有动力,得到了中班段各位老师的辛勤指导。今后,我将不懈努力,不断地锤炼,勇于实践中的教学活动中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一
近阶段,常常听孩子们谈论在游戏时去小超市购物遇到的问题:如物品摆放混乱、自己需要的物品买不到、超市营业员不会为顾客服务等等。而且在活动中我还发现有的孩子把自己吃过的包装盒、袋带来,并主动地在活动室内寻找可以制作或替代的东西,同时还把自己去超市购物的经验告诉同伴,这说明幼儿已有了自己想尝试和探索的迫切愿望,因此我们的“办超市”探索活动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适时展开,力求通过幼儿自己调查、收集、制作及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对各种生活用品的认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的兴趣与经验。
第一次活动:幼儿利用休息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农工商大卖场”,他们边看边记录,家长在一旁也帮着一起记。当他们把调查的资料带来给大家看时,却发现物品实在太多了,孩子们马上就提出问题:“我们的超市不大,这么多的东西放得下吗?”确实这点在让孩子们去调查时我也没想到。所以我马上也提出疑问:“那你们觉得超市里应该放些什么东西呢?”这下幼儿可来劲了,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从他们的议论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吃的、用的和玩的物品比较热衷,于是我再次提议幼儿重新去调查一次,而调查的重点也比上一次更明确。
第二次活动:幼儿这次去调查后带来的资料就比上一次有了侧重点,我事先为他们提供了三个公布栏,并分别贴上了吃的、玩的和用的标志,幼儿随时可以把带来的资料进行公布,在公布过程中又隐含了归类、对应等逻辑概念,真可谓一举两得。
1.幼儿的兴趣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与环境的互动已显露无疑。
2.教师设置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主题的进一步深入。
由于有了办超市的明确目标,孩子们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超市尽快办起来。但看到空空的货架时又没了办法。几个女孩子悄悄地在美工区里动手用废旧的盒子做小冰箱、煤气灶,我都一一看在眼里,觉得到了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探索的时候了。
第一次活动:在孩子们分组之前,我把分组的要点用图示画出来,如分几组,每组的人数,各组在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等,幼儿一看便知。所以当正式分组时幼儿基本上能完成,而我的任务就是观察孩子在找同伴时的情绪表现,并及时给孩子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平时不善于主动和别人交往的孩子。由于活动所需的物品较多,在幼儿分成三个大组后我又提议各组一分为二,这样幼儿合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小组分好后,幼儿便围在一起讨论可以找哪些材料和工具,由于是第一次讨论,孩子们之间的意见总是不统一,还有的甚至吵了起来。当时我也感到比较棘手,所以这次活动在矛盾的情景中草草收场。
第二次活动:这次活动要完成的任务仍和上一次一样,但在事先我为幼儿准备了可以公布每组收集材料和活动情况的专栏,告诉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要把今天活动的情况记录下来,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其实我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暗示幼儿在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友好合作,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活动中积累相互合作的经验,体验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应该说,这次活动给了幼儿很大的启示,从各组箱子中琳琅满目的材料和公布栏中丰富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活动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逐步发展。
1.在探索活动中及时把孩子的探索过程展示出来,使孩子成为环境中的主体,有利于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信心。
2.探索型活动适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而相对与中班幼儿来说每组人数更不宜过多。
3.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暗示、激励、帮助等方法引发幼儿思考,推动主题的开展。
这一阶段活动共分三次进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积极,对于自己完成的物品爱不释手。但在前几次活动过程中仍发现不少问题:如不能在小组中协调好与同伴的关系;制作时对于较复杂的东西不愿完成;个别幼儿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甚至有破坏行为。
针对出现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原因:
1.由于高估了幼儿的制作水平,导致他们产生制作困难而不愿完成。
2.缺乏解决矛盾和与人合作的经验,因此协调不好与同伴的关系。
3.没有考虑到为个别幼儿创设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我马上在活动环境上做了调整,专门留出一个桌子给几个爱个别探索的孩子在此活动;另外我还积极发动家长一起来参与活动,解决了幼儿在制作方面的困惑;而对于幼儿的破坏行为用平等的'语气和他们对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和他们一起参与同伴的活动。渐渐地,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不断升温,超市需要的物品也逐渐增多,当孩子们制作的物品在集体中进行展示时,他们欢呼雀跃,高喊着:“我们的超市要开张喽!”
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及时调整活动策略,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参与程度。
2.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参与教育的有利条件,使家长也来支持孩子的活动,增添孩子完成活动的信心。
3.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些低结构的材料,给幼儿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
在孩子们和家长的努力下,我们的小超市终于要开张了。这天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和老师一起把货架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一半幼儿扮营业员往货架上放物品,另一半幼儿则动手制作商品标签,我的任务是列一张超市里的物品清单。当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我把幼儿召集到身边,把今天去购物的要求明确的告之他们:
根据清单上的商品和自己购买的需要画一张购物单。
2.购物时必须按购物单上的内容进行购物,遵守超市的规则。
3.购物之后相互进行验证,并在小组公布栏中进行记录。购物活动正式开始了,只见幼儿不慌不忙的在纸上画了今天要购买的东西,我观察下来觉得他们基本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购物单,目的比较明确。我在幼儿购物时扮演营业员为他们服务,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做了示范。孩子们在我的热情招呼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当他们把自己买到的商品给同伴看时,脸上流露着得意的笑容。从此以后,每逢孩子们做游戏时,他们不再为买不到商品而烦恼,取而代之的是“超市里的商品真多、真好”等的赞叹,而营业员的热情和周到也令大家满意。
1.探索型活动的主题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幼儿关注的事物人手,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经验的积累,随时调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3.教师在活动中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对幼儿施加影响,帮助幼儿完成活动。
4.探索型主题活动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开展,关键要抓住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探索等不同形式。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二
1、了解超市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知道超市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2、尝试购物,并尝试解决在购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逛超市。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教师事先与附近的超市取得联系,商量好参观购物事宜。
2、幼儿用书:《超市真方便》。
3、把摆放整齐的物品以及各类别标志拍成照片。
4、每个幼儿准备2~5元零钱。
1、引出超市。
师:我要买一袋盐,可以去哪里买?
你去过哪些超市,它们叫什么名字?超市里有些什么?
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超市真方便》。
2、了解商品的分类。
师:怎样在超市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出示照片):看这里的照片,商品是怎样分类的?有哪些记号?
引导幼儿讨论相应的区可以放哪些物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知道这样摆放是为了方便人们查找物品,为人们的购物节省时间、提供方便。
3、了解超市购物的程序。
组织幼儿交谈,了解购物的环节。
师:你去过超市吗?在超市里,人们是如何买东西的?
师幼共同总结。
4、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
交代购物的要求。
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的标志,向超市的营业员问好。
幼儿观察其他顾客在超市购物的程序。
幼儿自由购买2~5元的物品,了解购物的过程以及超市营业员的工作。
围绕“我去购物”谈话,共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刚才你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在超市购物要注意什么?
超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
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三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一、开始部分。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为爷爷买帽子。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2、为奶奶买杯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3、逛超市。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三、结束部分。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四
1、了解超市的货架分类和货架上的物品及其摆放。
2、知道营业员工作很辛苦,懂得尊敬他们。
集体学习。
1、与附近超市联系,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2、请家长为幼儿准备1—5元钱。
1、激发参观超市的兴趣。我们的社区里有一个为大家提供食品、日常用品的地方,猜猜是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就去超市看看。教师介绍参观地点和要求。
2、实地参观,了解超市的货架分类和物品名称。
(1)引导幼儿参观超市,感受超市里有很多丰富的`商品。
(2)引导幼儿观察物品摆放在哪里,是怎样摆放的。
(3)引导幼儿观察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活动。
3、实践活动。
不错的请幼儿选购食品,提醒不奔跑,要轻拿轻放。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五
今天是第一次带孩子们去参观超市,由于孩子们对超市是非常熟悉的,并且,超市中的各种美食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所以一听说要去参观超市,购买东西,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在活动之前就将要求交代得很清楚,所以孩子们在参观时就非常守秩序,能认真观察,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介绍,对购物的整个过程也观察得相当仔细。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超市的认识,了解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不同的工作分类,知道了超市内物品的分类和购物的过程,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回来后我们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孩子们讨论非常激烈,并互相分享了购买的食品。
活动目标: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准备:请每位幼儿学习一个完整的故事。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六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活动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七
了解超市内工作项目,观察超市内工作人员服务过程,让孩子学会怎样购物。
材料准备:事先与有关超市联系好,让超市里有关人员配合孩子购物;每个孩子准备十元钱。
2、在参观时不在超市内跑动,不随便拿超市里的东西;
3、带孩子步行至超市;
4、请孩子在超市内进行参观;
5、请一个工作人员向孩子简单介绍,并回答孩子的提问;
6、请孩子重点观察购物的总过程;
7、请孩子进行购物;
8、回来后交流、分享。
今天是第一次带孩子们去参观超市,由于孩子们对超市是非常熟悉的,并且,超市中的各种美食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所以一听说要去参观超市,购买东西,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在活动之前就将要求交代得很清楚,所以孩子们在参观时就非常守秩序,能认真观察,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介绍,对购物的整个过程也观察得相当仔细。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超市的认识,了解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不同的工作分类,知道了超市内物品的分类和购物的过程,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回来后我们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孩子们讨论非常激烈,并互相分享了购买的食品。
活动目标: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准备:请每位幼儿学习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提出要求:能够声音宏亮、故事情节完整,有动作、有表情。
二、幼儿讲故事:
1、请准备好的幼儿上来讲故事。
2、请幼儿共同评价同伴所讲的故事。
三、评出结果
我们班的孩子们语言发展比较好,家长也比较重视,为了本次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准备了一个多月了,因此,我们班每一个孩子们都参加,而且故事内容健康、长短适宜,有一些孩子们在语调、语速以及动作上特别加工过,所以,故事比赛开展的很成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讲故事的积极性。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八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超市售货员”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超市售货员(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超市售货员”的活动。
3、活动评价。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十九
近阶段,常常听孩子们谈论在游戏时去小超市购物遇到的问题:如物品摆放混乱、自己 需要的物品买不到、超市营业员不会为顾客服务等等。而且在活动中我还发现有的孩子 把自己吃过的包装盒、袋带来,并主动地在活动室内寻找可以制作或替代的东西,同时 还把自己去超市购物的经验告诉同伴,这说明幼儿已有了自己想尝试和探索的迫切愿望 ,因此我们的“办超市”探索活动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适时展开,力求通过幼儿自己调 查、收集、制作及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丰富幼儿的日常 生活经验和对各种生活用品的认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的兴趣与经验。
第一次活动:幼儿利用休息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农工商大卖场”,他们边看边记 录,家长在一旁也帮着一起记。当他们把调查的资料带来给大家看时,却发现物品实在 太多了,孩子们马上就提出问题:“我们的超市不大,这么多的东西放得下吗?”确实 这点在让孩子们去调查时我也没想到。所以我马上也提出疑问:“那你们觉得超市里应 该放些什么东西呢?”这下幼儿可来劲了,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从他们的议论中我发 现孩子们对吃的、用的和玩的物品比较热衷,于是我再次提议幼儿重新去调查一次,而 调查的重点也比上一次更明确。
第二次活动:幼儿这次去调查后带来的资料就比上一次有了侧重点,我事先为他们提供 了三个公布栏,并分别贴上了吃的、玩的和用的标志,幼儿随时可以把带来的资料进行 公布,在公布过程中又隐含了归类、对应等逻辑概念,真可谓一举两得。
1.幼儿的兴趣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与环境的互动已显露无疑。
2. 教师设置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主题的进一步深入。
由于有了办超市的明确目标,孩子们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超市 尽快办起来。但看到空空的货架时又没了办法。几个女孩子悄悄地在美工区里动手用废 旧的盒子做小冰箱、煤气灶,我都一一看在眼里,觉得到了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探索的时 候了。
第一次活动:在孩子们分组之前,我把分组的要点用图示画出来,如分几组,每组的人 数,各组在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等,幼儿一看便知。所以当正式分组时幼儿基本上能完 成,而我的任务就是观察孩子在找同伴时的情绪表现,并及时给孩子以积极的支持和鼓 励,特别是平时不善于主动和别人交往的孩子。由于活动所需的物品较多,在幼儿分成 三个大组后我又提议各组一分为二,这样幼儿合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小组分好后,幼儿便围在一起讨论可以找哪些材料和工具,由于是第一次讨论,孩子们 之间的意见总是不统一,还有的甚至吵了起来。当时我也感到比较棘手,所以这次活动 在矛盾的情景中草草收场。
第二次活动:这次活动要完成的任务仍和上一次一样,但在事先我为幼儿准备了可以公 布每组收集材料和活动情况的专栏,告诉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要把今天活动的情况记录 下来,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其实我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暗示幼儿在活动中要积 极参与,友好合作,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活动中积累相互合作的经验,体验活 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应该说,这次活动给了幼儿很大的启示,从各组箱子中琳琅满目 的材料和公布栏中丰富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活动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逐步发展。
1.在探索活动中及时把孩子的探索过程展示出来,使孩子成为环境中的主体,有利于提 高孩子完成任务的信心。
2.探索型活动适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而相对与中班幼儿来说每组人数更不宜过多。
3.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暗示、激励、帮助等方法引发幼儿思考,推动主题的开展。
这一阶段活动共分三次进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积极,对于自己完成的物品爱不释 手。但在前几次活动过程中仍发现不少问题:如不能在小组中协调好与同伴的关系;制 作时对于较复杂的东西不愿完成;个别幼儿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甚至有破坏行为。
针对出现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原因:
1.由于高估了幼儿的制作水平,导致他们 产生制作困难而不愿完成。
2.缺乏解决矛盾和与人合作的经验,因此协调不好与同伴 的关系。
3.没有考虑到为个别幼儿创设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我马上在活动 环境上做了调整,专门留出一个桌子给几个爱个别探索的孩子在此活动;另外我还积极 发动家长一起来参与活动,解决了幼儿在制作方面的困惑;而对于幼儿的破坏行为用平 等的`语气和他们对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和他们一起参与同伴的活动。 渐渐地,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不断升温,超市需要的物品也逐渐增多,当孩子们制 作的物品在集体中进行展示时,他们欢呼雀跃,高喊着:“我们的超市要开张喽!”
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及时调整活动策略,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探索活 动的参与程度。
2.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参与教育的有利条件,使家长也来支 持孩子的活动,增添孩子完成活动的信心。
3.在活动中尽量提供些低结构的材料,给 幼儿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
在孩子 们和家长的努力下,我们的小超市终于要开张了。这天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和老 师一起把货架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一半幼儿扮营业员往货架上放物品,另一半幼儿则动 手制作商品标签,我的任务是列一张超市里的物品清单。当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我 把幼儿召集到身边,把今天去购物的要求明确的告之他们:
根据清单上的商品和自 己购买的需要画一张购物单
2.购物时必须按购物单上的内容进行购物,遵守超市的规 则。
3.购物之后相互进行验证,并在小组公布栏中进行记录。 购物活动正式开始 了,只见幼儿不慌不忙的在纸上画了今天要购买的东西,我观察下来觉得他们基本上能 按老师的要求制作购物单,目的比较明确。我在幼儿购物时扮演营业员为他们服务,实 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做了示范。孩子们在我的热情招呼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当他们把自己买到的商品给同伴看时,脸上流露着得意的笑容。 从此以后,每逢 孩子们做游戏时,他们不再为买不到商品而烦恼,取而代之的是“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真好”等的赞叹,而营业员的热情和周到也令大家满意。
1. 探索型活动的主题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幼儿关注的事物人手,才能激发幼 儿的探索欲望。
2. 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经验的积累,随时调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在活动中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对幼儿施加影响,帮助幼儿完成活动。
4. 探索型主题活动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开展,关键要抓住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采用 个别、小组、集体探索等不同形式。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二十
现在市面上悄悄兴起了许多“水果超市”,里面的水果琳琅满目。中班的幼儿已能说出许多水果名称,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有关超市的知识及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超市逛逛或购物。通过“水果超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及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他们最为乐意的。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并有规律点数,丰富点数经验。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1、6—9的数字卡片两套;装不同水果的果盘图五幅,水果数量各为6、7、8;三箱水果图片,数量都为9。
2、人手操作材料:水果卡片若干,上有数字的塑料袋若干;装好水果卡片的塑料袋、数字卡6、7、8、9若干;上有数字并装好水果卡但数与量不符的塑料袋若干。
3、布置小超市:设置四个货贺,各贴数字6—9。人手一张券,上有一个数字6或7、8、9。
一、数水果。
1、水果超市里有好多水果,请幼儿说说会有什么水果。
超市里会有什么水果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一盘盘水果图片(盘子上有一圆圈),并请幼儿帮忙按数量在圆圈内贴上相应数字卡:请小朋友帮营业员贴上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如一盘苹果8个,请幼儿帮忙在圆圈里贴上数字卡8。同上方法复习感知6、7的数、量关系。)请幼儿个别或集体点数检验,(引导幼儿可2468点数,可目测数群)。
2、水果超市里又新进了三箱水果(出示三箱水果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水果。请幼儿说出水果名称和数量(继续引导幼儿有规律地点数)。
这些水果都是9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9除表示9个水果外,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装水果。
水果超市的营业员请小朋友们帮忙将“水果”装进袋里或给袋子上贴数字。
介绍每组的材料和要求,请幼儿按自己意愿操作。分组活动:
1、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2、请小朋友在装好“水果”的袋子上贴上数字。
3、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同组小朋友互换检查,看看是否正确。(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充分些)。
三、请幼儿陆续将装好的水果袋按数量分别放在贴有数字6、7、8、9的货架上,集体检查一遍。
四、水果超市营业。
教师和三名幼儿分别站在“超市”出口处当收银员(两人一组),其余幼儿当顾客,玩“水果超市”的。
幼儿凭手里的“钱”(上面各有6、7、8、9的数字)去购买货架上相应数量的“水果”。如钱上有数字6,就去取有6样“水果”的袋子并说:“我要买6个xx。”“收银员”检查顾客的操作结果。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二十一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 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49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