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活动教案(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3:41:19
蒙古族活动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06 03:41:19     小编:梦幻泡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科知识掌握全面,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清晰。教案中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有效性。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共同进步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二

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

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认识的蒙古族

蒙古族(人) 民居 饮食 乐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三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五

本活动以蒙古族为主线,以蒙古舞“我们是草原小牧民”为中心,结合常识、手工制作,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1.使幼儿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等。

2.学习踏点步、压腕、上下耸肩等基本动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介绍蒙古族的光盘一盒、电视机、vcd。

2.《我们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带一盘、录音机。

3.草原风光图片若干。

4.教师示范鞭子一个,幼儿用皱纹纸纸条若干。

1.听音乐《我们是草原小牧民》,教师带领幼儿做跑马步进活动室。

2.“小朋友,我们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你们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内蒙古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

3.放影碟,请幼儿欣赏草原风光,教师穿插讲解。

4.结合挂图提问。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外形及属性,能用肢体造型来表现软和硬。

2、初步学会念儿谣,尝试用石头堆叠游戏、语词节奏来感应音效次数。

3、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语词并感应音效次数。

活动难点:肢体造型感应柔软与尖硬,并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vcd、故事挂图。

2、大布袋1个,袋子里装一些软、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纱巾、布球、石头、水袖、蛙鸣筒、软垫若干。

四、队形。

幼儿半圆就坐在软垫上。

活动过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导。

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动。

(1)老师:有什么东西不是轻轻的,也不是软软的,不怕小蜜蜂的.针(引出石头)。

(2)你们会用身体做出坚硬的造型吗?

(3)幼儿:做各种坚硬的造型。

(4)老师:推压学生,测试是否如石头坚硬。

二、儿谣《石头》。

(一)软与硬的触感。

1、游戏《摸一摸》::请幼儿逐个闭目老师事先准备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触感。

2、出示石头,请幼儿说说触摸石头的感受。

3、石头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画、游戏……)。

(二)观察外形、练习堆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石头的儿谣,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儿谣里说了是什么?(第一遍音乐)。

1、小朋友们来说说,儿谣里都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学念儿谣)。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教师念谣并随音乐做相应的语词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三颗石头(先随老师念谣练习放石头和捡石头,注意休止符),依语词做动作。

4、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边学念谣边玩石头游戏。

(三)石头乐器。

感应次数:刚才,我们和几个石头玩游戏啦?如果只有两颗石头还能玩游戏吗?怎么玩。

1、幼儿每人两个石头。

(1)语词节奏:念儿谣并走出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步伐停止,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演奏数目。

2、两部合奏。

(1)语词节奏:小石头数颗包入水袖,e奏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鸣筒m刮奏拍子。

(2)语词节奏:小石头放入水袖me奏。

(3)石头数目:两个石头m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四)石头造型,创意想象排图案。

1、分成4人一小组,各组在软垫上模仿老师排出一样的图案。

2、创作:自由创作各式图案,大家欣赏。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动作表现蒙古族人喜欢的活动,如骑马、挤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从网上下载有关蒙古族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演示文稿。

2、教师事先要对蒙古族有较多的了解。

3、音乐磁带《挤奶》《骑马》《小牧民》。

活动过程:

(一)旅行前:看中国地图并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们住在哪里?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2、在地图上找找内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乐,幼儿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发。

(二)旅行中:看课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用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与幼儿对话,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教师介绍后,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为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

4、特产:蒙牛乳业。请幼儿说说它的口味及营养,并且提供牛奶品尝一下。

5、爱好:骑马、赛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三)旅行结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师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随音乐表演。

1、倾听音乐《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欢的动作来表演音乐。

活动延伸:

1、继续在表演区里随音乐表演。

2、幼儿自己搜集更多关于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八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动作表现蒙古族人喜欢的活动,如骑马、挤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1、从网上下载有关蒙古族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演示文稿。

2、教师事先要对蒙古族有较多的了解。

3、音乐磁带《挤奶》《骑马》《小牧民》。

(一)旅行前:看中国地图并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们住在哪里?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2、在地图上找找内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乐,幼儿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发。

(二)旅行中:看课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用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与幼儿对话,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教师介绍后,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为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

4、特产:蒙牛乳业。请幼儿说说它的口味及营养,并且提供牛奶品尝一下。

5、爱好:骑马、赛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三)旅行结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师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随音乐表演。

1、倾听音乐《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欢的动作来表演音乐。

1、继续在表演区里随音乐表演。

2、幼儿自己搜集更多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九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口琴等。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0分钟)。

1、提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3、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展示舞蹈图片)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p47)。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展示《那达慕》盛会图片)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马头琴图片)介绍马头琴。(p45)。

二、新课学习(30分钟)。

1、欣赏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演唱(p48)。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用5550|5550|5555|5550|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

意思是: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拓展学习(4分钟)。

1、欣赏器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教师现场口琴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半分钟)。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半分钟)。

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学会有感情地演唱。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

1.通过闯关游戏初步探索弓箭基本玩法。

2.增强幼儿对肌肉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在游戏中掌握射箭的技能。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增强幼儿对肌肉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在游戏中掌握射箭的技能。

射箭装备5套、毛绒玩具、小马、靶心牌、毛线、奖牌、音乐。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小朋友们我们都是蒙古族的小伙伴,蒙古族的小朋友们喜欢的三大运动是什么?(摔跤、射箭、骑马)

情境导入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围猎”游戏。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吧。(音乐律动操)

二、基本部分,幼儿练习使用弓箭、投准的技能,在游戏活

动中掌握射箭的基本技能。

(一)游戏一“翻大山”。

要去猎场首先我们要翻过一座高山,目的:增强上肢力量,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1.幼儿分组游戏,游戏者背着箭囊翻山。

2.在翻山的过程箭不能掉出来。

(二)游戏二“神射手”。

1.幼儿从高山处骑马到指点射箭位置,调整自己的身体按照正确姿势拿起弓准备拉弓。

2.幼儿利用臂力拉弓,将弓调整到可以射箭的角度,和身体成90度。

3.完成拉弓——摆箭——发射——射中靶心。幼儿必须在线外进行射箭。

4.教师小结:幼儿分享射箭经验。

(三)游戏三“围猎”。

1.幼儿4人一组进行游戏,幼儿从起点开始助跑——翻山——骑马到达指定位置——瞄准射击猎物。

2.规则:

(1)脚不能过线或踩线。

(2)箭击中猎物为获胜者,并将猎物带走。

(3)获得猎物多者为获胜者。

3.注意事项:投箭时握箭于箭身前1/3处,靠前摆小臂和抖腕的力量将箭投出,小臂手腕要用力。

4.开始围猎游戏。

5.为“打猎高手”颁发奖牌。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运动,交流分享射箭乐趣和感受。

(一)放松运动。

(二)游戏回顾。

(三)分享交流。

安全提示:幼儿射箭时一定要看清出自己射箭的靶心位置,不要将箭头射到其他位置伤到同伴。

环保提示:户外活动时不可以随笔扔掉弃物。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射箭技能掌握的不是很好,有部分幼儿孩子不会使用弓箭,应在幼儿开始练习射箭技能时教师给予正确的示范,或者让能力强的幼儿做示范,在幼儿都会射箭的`基础下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

游戏场地的距离有点远,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可以直接让幼儿练习射箭,不用进行爬山骑马,让幼儿在“围猎”游戏中爬山、骑马、射箭,这样会缩短幼儿的等待的时间少一点。

游戏分享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有点草率没有让更多幼儿的幼儿分享自己的射箭技能和经验。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纸

教学过程: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2) 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3、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学重点: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口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0分钟)。

1、提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3、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展示舞蹈图片)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p47)。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展示《那达慕》盛会图片)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马头琴图片)介绍马头琴。(p45)。

二、新课学习(30分钟)。

1、欣赏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演唱(p48)。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用5550|5550|5555|5550|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

意思是: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拓展学习(4分钟)。

1、欣赏器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教师现场口琴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半分钟)。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半分钟)。

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学会有感情地演唱。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认识的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居饮食乐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六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活动教案篇十七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蒙古族》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5040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