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具,使教学更活跃、更具趣味性。教案中的教学评价应当客观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了解一些教案的实际操作和编写流程,请阅读以下范文,掌握编写教案的技巧和要点。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一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出示题目。
1、238×4208×4280×4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65÷2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练习指导。
1、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p109.4、6、7。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二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研究平移距离时,课件上动态演示了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验证之前的探究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时,动态呈现了富有情趣的练习,提高了练习的乐趣。
周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本节课按照教材安排还有一个环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个部分周老师把它作为了课后练习,没来得及讲。讲授,踊跃交流的结果必然导致课堂时间不足,不知道在教学时该如何把握?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很想看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本节课中似乎没有呈现。在课的结尾,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平移的实际问题去解决,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或者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平移的花边等,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观点还比较肤浅,我将把握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三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五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周老师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师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练习。其中周老师选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在此环节中充分体现了“独立探究、讲授、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孩子们及时内化了新知。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六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七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为大家分享的3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2、小组摸球。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可能性》这一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现实情境,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红乒乓球和一个白乒乓球放入黑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摸扑克牌活动,学生感受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反思: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不够,得出的结论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说出来,而是教师说的多。
改善:
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从情景图导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九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271271。
+122+31+903。
———————————。
393302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107+385542+175。
2、电饭锅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
里程表(二)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二、达标训练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一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cm长纸板。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预习作业: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三、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四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47+33=。
36+20=23+69=。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3、估算。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教案篇十五
课本第33页。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因为__×20=200所以200÷20=。
490÷70=?因为__×70=490所以490÷70=。
300÷50=?因为__×50=300所以300÷50=。
240÷30=?因为__×30=240所以240÷30=。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a、24除以3b、24被3除c、3除24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160÷40=。
270÷30=400÷8=。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540÷9=500÷50=。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55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