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说课稿(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7:50:10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优秀20篇)
时间:2023-12-06 07:50:10     小编:琴心月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好好总结。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些范文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一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文具价格为契机,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解决方法,很自然的把小数加减法的各种形式穿插其中。通过请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请学生来举例说明。把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就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学生完全有能力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各种类型。那么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教师只需在旁边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教学完例题后,让学生思考“任意选两种文具,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计算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计算练习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课学习内容简单,所以教师力求在练习设计上有所突破,在计算练习中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

教师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渗透加减计算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又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三

十月十日,王艳老师在七年级一班给我们上了一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公开课。《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新授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对小数、分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它又是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听完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教师上课的教态自然亲切,手语清晰。

2、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

3、多媒体的教学比较直观易懂。

4、通过类比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较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5、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1、在教学过程中,新授内容应逐步进行讲解,依次板书,速度不能过快。如在例4的教学中,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把小数化成分数时,需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通过通分、计算这几个步骤完成。而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时,不需要通分和约分,只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选择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更快、更准确选择方法并计算。

2、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应以课件为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以课件为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而在讲解时一带而过,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就不能理解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哪一种更简便。

3、板书要规范。在黑板上书写的数学任何符号等都要规范、整齐,切不可以随意,潦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学生吸收成自己的知识,不规范,不正确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书写的随意、潦草和混乱。

4、教学手语和教学术语的规范。手语应跟口语同步,在数学课堂上应使用正规的数学语言,分数能化成小数,而不应该是分数能转化成小数。

总之,王艳老师这节课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孩子的鼓励和启发,对全体学生的关注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借鉴的。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四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

1、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2)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五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六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购物情境,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并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真理。第二个问题是组织学生继续探索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在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能正确列出竖式来进行计算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按如下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采用媒体出示一副小明、小丽和小芳三位同学买文具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说说各种文具的价格。接着我引导学生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交流。可能提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最后我适当选择一些问题,采用媒体出示,引导列式: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列式:4.75+3.4=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计算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小数加减法。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产生买卖商品的欲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加减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尝试计算,探索新知。

以去掉,这是小数的性质。最后引导比较,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要数位对齐,都是满十进一。小数在计算时应小数点对齐,计算的结果要进行化简。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一练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计算的结果应化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特色是:

(1)通过创设了一个买卖物品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体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小数加减法应小数点对齐,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练习的分层设计,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八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

1、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2)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九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

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关注。关注学生,也就是关注了课堂实效,更是关注了课的价值。通过xx老师的课,我读到了学生的自信与分享,探究与成功......

尊重学生意味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把握学生的需求,懂得学生的困境,悦纳学生的差异。xx老师的课就是在学生的身上做足了文章,课堂走得从容。一是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有所认识,他们都知道怎么算。所以,xx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自己表达怎么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二是把握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这节课中xx老师就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同伴之意进行互评:“他这种做法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做得怎样?”一节课中就是在学生这样评价中认识新知,学生学得积极、有趣。

数学思考,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让数学思考充盈整个课堂,这也恰是学导课堂的核心点。

xx老师这节课小数加减法虽然简单,但金老师还是围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点对齐”进行了深度推进。第一个层次,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与沟通,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对齐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从数学的特殊化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真正内涵。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一

今天我所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

2.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近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地基础。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选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备课前我对学生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于小数学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能将已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完全迁移过来进行计算,学生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尤其是小数部分位数少减位数多的小数加减法出错率较高,由学生本节课需要“学什么”,决定了本节课我应该“教什么”.对比众多版本教材中对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呈现,我采用了苏教版中购买文具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学习,“元、角、分”知识不论是其实际意义还是小数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理解,这一主题情境中还蕴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其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到学生小数部分位数相同、小数部分位数不同、整数与小数加减来解决。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于学生认知的把握与自己对教材的取舍及处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营造自主探究空间,使学生在尝试与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并从中感受迁移、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寻小数加减的“新情况”,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创新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知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再次回归主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新收获解决课首提出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尝试,探索中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独立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探寻小数加减法的多种情况,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法让学生探究;

(3)疑难让学生交流;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课直点课题,明确探索问题。

课首直接点题,以“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又为什么这么算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迁移旧知,探寻新知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2.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3.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

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导入新知,激活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情境中文具单价及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以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一问题,引入新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我没有急于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体验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3.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

放手让学生编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的机会,生成探究问题,通过探究交流过程,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末位对齐”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并从小数的意义及结合具体含义来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列竖式,便于计算。通过学生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一些数学规则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检测。

1.口算对比,以竖式呈现一个数加上不同的计算单位其结果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与算理。

2.查一查、改一改中,让学生独立进行订正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改错,让学生体会在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归纳出计算小数加法减的规则。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计算下面各题并集体交流,特别注意列竖式的方法,小数点对齐,当位数少减位数多时,先给位数少的末尾添0再算。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

4.解决问题。回归主题图让学生应用收获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总结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五、反思与重建:

今天随同巴彦淖尔市教研室一行送教下校到乌拉特后旗二完小,执教了《小数加减法》,教学生成与课前的精心预设完全吻合,这也是我近两年来,师生配合默契,教学与预设同样精彩的又一次难忘的课堂。

教学中虽有不少不足: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编出不同类型的小数加减法题用时较长,挤占了训练时间,其中的原因有以往教师从未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有关,也与我的要求不够明确有一些关系;课后反馈的信息中,我发现有3名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如果计算结果末尾有“0”时将“0”擦掉现象,反思这一情况因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准,将“去掉”改为“划掉”,并强调将结果写到横式的后面并去掉0,教学新知结束应该给学生改错交流的时间,因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学生存在错误没能及时改正。

教学中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成功而感动,我没有想到借班上课学生生成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为学生的尝试成功而激动,因此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成处理及评价处理的很巧妙。课后市教研专家对本节课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重探究、精练习”、“放手让学生探究,把机会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巧妙的引导”、“有活力、有生命、饱满的、扎实的”数学课堂。

做为教师不是我们每天都能拥有这样的课堂,能上出一节让自己激动同时感动他人的课堂,着实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三

听了诸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如其人,诸老师的课朴实且扎实,从不矫揉造作,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诸老师借助练习题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问题,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四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1)、回忆。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五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3)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程序。

1、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六

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关注。关注学生,也就是关注了课堂实效,更是关注了课的价值。通过x老师的课,我读到了学生的自信与分享,探究与成功。

尊重学生意味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把握学生的需求,懂得学生的困境,悦纳学生的差异。x老师的课就是在学生的身上做足了文章,课堂走得从容。一是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有所认识,他们都知道怎么算。所以,x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自己表达怎么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二是把握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这节课中x老师就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同伴之意进行互评:“他这种做法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做得怎样?”一节课中就是在学生这样评价中认识新知,学生学得积极、有趣。

数学思考,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让数学思考充盈整个课堂,这也恰是学导课堂的核心点。

x老师这节课小数加减法虽然简单,但金老师还是围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点对齐”进行了深度推进。第一个层次,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与沟通,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对齐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从数学的特殊化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真正内涵。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七

我是小学数学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对于这节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完成课件ppt展示的争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拓展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八

起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第一、在学生进行了交流反馈环节时,李老师通过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通过学生板演,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3、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正是随着不断的追问、补充、完善,得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第二、整节课中,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主要表现在分组讨论和参与展示环节。

建议:

1、在计算教学中,应对学生强调用通过多种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缺少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结,检测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小结一下:这一课我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弄懂,我课堂上表现如何,发言几次,质疑几次。学生通过自我小结,将整节课在脑海中再现一次,起到回顾的作用,还可体会到参与的喜悦和成功的幸福。

3、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缺少自学成果的展示,本节课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旧知基础上通过自学、组内交流,多数学生是能够学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展示的话,教师只要加以追问、补充、完善,就可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九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通过探索思考,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创设了与学生相距最近、学生最感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体情境。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页—第48页。

【教材分析】。

为了配合本节课的主体情境迎接奥运,我把教材适当调整,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试一试”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练习主要用来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立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全情投入,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二)探究比较,掌握算理;

(三)加深情感,巩固提高;

(四)拓展思维,课后延伸。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教师激情引入:2008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时中国人民欢腾喜悦的画面。

“同学们,在2001年的7月13日22:15分,我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资格,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当全世界的中国人为之欢腾流泪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

引导学生围绕“奥运”充分抒发自己的所见所感。(这里预计课堂的气氛会热烈起来。)。

2、作为中国小主人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国承办2008奥运会的一些情况介绍给来我国参观旅游的外国同学,(出示几位外国同学的图片和一些奥运活动图片。)重点介绍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奥运五环也代表北京欢迎你的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今天,就请大家做导游带领外国同学一起去游览福娃乐园。

(多媒体出示)先到第一站“贝贝园”。里面设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出示一些特许商品价格:福娃提花方巾8元,学生荧光笔3.4元,挂绳十色圆珠笔4.75元,福娃头饰2.65元等。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挂绳十色圆珠笔和学生荧光笔一共用了多少元?75+3.4。

(2)挂绳十色圆珠笔比学生荧光笔多多少元?75-3.4。

(3)挂绳十色圆珠笔和福娃头饰一共多少元?75+2.65。

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怎样来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迎接2008奥运会情境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比较,掌握算理。

1、出示第(1)问,挂绳十色圆珠笔和学生荧光笔一共用了多少元?75+3.4。

学生试做,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调度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两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

展示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自己解释思考过程。在这里,用竖式计算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1.把小数点对齐。

2.把末位对齐。请同学讨论:,两种情况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4.75元、3.4元分别化成复名数或根据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去说明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也可能用估算发现末位对齐的错误)。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4.75+3.4的竖式应该把表示“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断。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再进行小组评价,对能准确理解为什么“小数点对齐”算理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

2、出示第(2)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计算“4.75-3.4”这道题。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3、如果求挂绳十色圆珠笔和福娃头饰一共多少元?这里可以要求学生应用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指名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然后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让学生说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归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从低位算起。整数加、减的竖式中,末位对齐了,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就能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而小数加、减则不然,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所以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加深情感,巩固提高;

1、让我们来到第2站“迎迎园”。这里有一组练习:

9.3+6.98=24+9.9=13.8-8.6=7.56-4.56=。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里的巩固计算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

2、第3站“欢欢园”。当好裁判员:

53.39.861.76。

+2.47-4.26-0.85。

7.805.6091。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提问:在进行小数加、减计算时,可能出现哪些错误,怎样防止?

3、第4站“妮妮园”。先组织完成书练习八第3题。并分别评讲(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拓展思维,课后延伸。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第5站“晶晶园”。拓展思维:一群小动物在渡口过江。现有一大一小两只渡船,大船限载重2000千克,小船限载重600千克。5只动物同时过渡口,该怎样乘船?(先估计,再计算)。

老虎408.26千克狮子530.5千克。

大象1588.29千克猴子9.76千克猪58.74千克。

【设计意图】思维题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为小数加减法的进一步学习埋下了伏笔。如果学生在课堂思考的时候有困难,鼓励他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来补充学习,获得答案。

最后可以请我们的同学和外国同学进行简单地告别。欢迎外国友人在2008年的8月8日来我国观看奥运会。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中国文化。同时促进双方的共同学习。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二十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一段:学什么。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5673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