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和企业中,汇报工作和撰写报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报告中,我们需要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词语。借鉴范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提升我们撰写报告的能力。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一
城市饮水安全关系全州147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现状,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全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州政协人资环委在马景峰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开展了调研,形成该报告。
(一)城市饮水安全工作体制机制相对健全。
早在20xx年我州就出台了《****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为城市饮水水源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水利、住建、环保等部门编制了城市饮用水发展规划,制订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管理制度和城镇饮用水水源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城市饮水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各县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饮水安全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水利、住建、卫计、环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城市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及《管理细则》,编制了《水源保护区环境和水体污染应急处理预案》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升、强化了对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城市饮水水量基本满足需求,水源地保护较好。
我州城市供水水源以水库供水为主,辅以地下水。全州现有城市饮用水水源水库10座,净水厂13座,总设计日供水能力48.6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了我州城市居民饮用水供水需求。目前,各县市都在建或计划建设备用水源水库,并已纳入州或县市“十三五”规划。州及各县市政府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建立了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实施了源头防治。明确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等硬性指标并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相继启动了**江、**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基本达标排放。20xx年全州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全部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比20xx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达标率100%。
(三)供水设施集中改造成效显著,管廊建设艰难起步。
20xx年以来,全州累计投资5.12亿元改造供水管网89.19公里;取消、撤并二次供水设施308座,新建64座,改造72座;改造二次供水管网38.6公里、楼内管线65.8公里;安装升级水表近17万个。基本理顺二次供水管网管理体制,全州二次供水设施纳入供水部门统一管理。编制研究了《**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已累计投入资金3.82亿元,开工建设2.09公里,形成廊体1.4公里。
(四)城市饮水检验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州及各县市疾控中心均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专门从事水质检验监测的“水质检测中心”,设有城市水质检验监测业务科室和实验室,配备了工作人员,规范了各项统计报表,设立了全州水质监测qq群,制定了年度《全州卫生监测工作计划》,基本理顺了全州城市饮水检验监测程序,建立健全了城市饮水检验监测工作机制。目前,除安图、**外,全州8县市疾控中心都已经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要求的42项常规指标和部分非常规指标水质检验监测能力。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目前,我州8县市城市供水企业管理部门尚不统一。**市、**市成立了水务集团,在管理权限上直接隶属于市人民政府,是政府主管的国有独资企业;**县自来水公司归口于**县水利局;**市自来水公司承包给民营企业市场化运营;**、和龙、龙井、安图县自来水公司隶属于县市住建局。管理部门不统一极易导致城市饮水管理出现“中梗阻”,部分扶持政策无法及时到位或出现重此轻彼现象。高层建筑供水管理混乱,“死角”较多。目前,全州共有高层建筑三次加压用户24229户,加压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产权归属供水企业16002户,归属开发商、物业8227户,基本上“谁拥有产权谁供水谁收费”。部分自建自用水厂处于监管盲区,安全问题突出。据州疾控部门监测,全州现有12家以施工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地自建供水单位(小区),其20xx年检测的16件水样合格率仅为25%。
(二)水源总量堪忧,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突出。
总体看,我州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但是水资源总量下降较快,尤其是季节性缺水十分严重。目前,我州**江、嘎牙河、布尔哈通河等7条河流的径流量约为70亿立方米,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了50%。地下水开采处于监管不力,不但部分企业开采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甚至存在部分开发商将施工开采的地下水直接转为饮用水现象,水资源浪费严重。现有水源水库安全隐患突出,不同程度存在毗邻村庄、农田、矿区、林场或靠近公路、铁路问题,水污染累积性风险逐渐增加、污染事故突发性增强,其中尤以**老龙口水库、和龙松月水库、**明月沟水库和安图明月水库较为严重。拟建或在建备用水源水库缺乏全州统筹、流域规划,水生态平衡破坏风险增加。按照目前各县市编制或报批的备用水源水库建设计划,全州新增水源水库总投资70.75亿元,新增日供水能力74.16万立方米,可满足超过2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这与我州人口增长趋势严重背离。节水意识淡薄,时常发生城市园林、绿化用水使用自来水现象;智能水表安装率仅15.5%,居民日常生活偷水问题仍很突出。
(三)供水管网破损严重,地下管廊推进缓慢。
目前,全州供水管网1336.3公里,其中70%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已经基本达到使用年限。个别县市,如**市甚至有日伪时期铺设的14公里管网仍在使用。虽然20xx年以来各县市政府对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但是改造比例不超过10%,城市老管网所占比重仍十分巨大,尤其是城市主干供水管线老化直接导致供水管网漏失严重。目前我州供水管网漏失率约为30-40%,城市用水损耗率约为35-59%,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20%之间)标准。从管材材质看,目前我州使用的供水管网管材80%为铁管、老式铸铁管、水泥管,材质较差,结垢锈蚀严重,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地下管廊建设推进困难。我州地下管廊建设造价约1亿元/公里,远超州及各县市财政承受能力。
(四)城市饮水水质安全仍需提升。
在水质检验监测管理方面,由于疾控、住建、环保、水利、净水厂等部门、单位检验监管侧重点不同,往往存在一定的检验监管盲区,没有形成水质检验监测合力。从供水企业看,我州净水厂普遍存在运行年限长、设备陈旧、老化、配备不齐等问题。在净水工艺方面,现有的净水厂艺普遍采取加药与混凝、沉淀与澄清、过滤、消毒等常规工艺,技术陈旧、落后,难以满足供水处理需求,导致出厂水水质阶段性色度、有机物超标。从各县市疾控部门检验监测人员配置方面看,全州51名实验室人员担负着城市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验监测及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监测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严重不足。另外,部分高层建筑供水、自用水源、**矿区、和龙林区、果树农场、铁路职工等人群日常饮用水检验监测工作难以定期开展,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构建我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法律体系。
研究出台《****城市饮水安全条例》。在严格执行《吉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1998年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和《****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由住建局牵头,协调水利、卫计、环保等部门研究制定《****城市饮水安全条例》。《****城市饮水安全条例》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水源保护、供水企业管理、管网建设、检验监测、二次供水、高层建筑供水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理顺、规范水源地、水输送、水生产、水消费等环节,确保城市饮用水水量充足、管网安全、水质达标。
编制《****城乡饮用水总体发展规划》。建议州政府组成由水利、住建、环保、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专项做好我州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普查、摸底工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日常检测监测薄弱、工程管理落后、管理资金短缺、水质合格率低等问题,在全州形成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统抓共建的共识和氛围。认真研究国家环保部、水利部、住建部等部委有关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三五”规划,依托各县市正在使用和在建或拟建水源水库,研究编制《****城乡饮用水总体发展规划》,超前统筹部署我州城乡饮水安全工作,明确城乡用水安全原则、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逐步将城市周边乡镇村供水管网并入城市管网,有效解决我州农村饮水安全隐患,形成城乡无缝对接的一体化供水体系,促进全州饮水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城市饮水安全工作机制。借鉴北京等城市管理经验,整合发改、商务、电力、园林绿化、水利等部门煤、电、油、气、热、水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管理职能,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理顺现存的“九龙治水”等“多头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由“水源、供水、用水、排水”等基本单元构成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立污染源来源预警、水污染事故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置、水厂应急处理“四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及饮用水源风险评估等级机制。
(二)加强水源水库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城市饮水水源安全。
优化城市饮用水源水库空间布局。由州水利局牵头,住建、环保、发改、财政等部门配合,统筹分析各县市人口发展趋势、河流上下游县市用水需求、备用水源地水库建设资金筹集、水生态平衡发展等因素,对我州在建或拟建城市饮用水源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测算、评估。探讨**、**共用老龙口水库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的可行性,并依据地势确定管线铺设及泵站选址。研究和龙、龙井共用和龙松月水库,并根据两市人口规模、农业灌溉等实际情况确定水库分段供水量。尽快选址、重建**市布尔哈通河水站,作为**五道水库、烟集水库的应急备用水源。
清除城市饮水水源水库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国家环保部、卫生部、水利部等部委下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组织环保、水利、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和龙松月水库、**明月沟水库和安图明月水库临近铁路、公路水库道路的硬隔离,并在库区路段设立醒目的环保标志、限速标志和禁停标志,安装监控设施。聘请专业人员对正在使用的水源地水库进行评估,通过扩建、加固等方式清除安全隐患,扩充水库蓄水容积,提高供水能力。
强化饮用水水源区域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格控制水源地保护区人口,有计划开展村屯合并或搬迁移民。严控散养或圈养畜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治理面源污染。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扩大或修建人工湿地,截留有机污染物,净化水体。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定期或不定期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
(三)推进管廊建设和现有管网升级改造,确保城市饮水网管安全。
调整、出台《**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要求,我州将于20xx年前投资140亿元建设地下管廊120公里。但是,按照我州每年12亿元左右的城建资金规模,此计划很难如期完成。建议各县市结合本县市实际,尽快充实、调整《**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在建设时序上采取先易后难,先新城区后老城区;在建设重点上应考虑放在高密度开发区、管线接入接出密集区及未来城市扩容区。在资金来源上,继续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探讨3p模式,试行综合管廊有偿使用管理与收费制度。
建立全州主干管网、二次供水管网动态档案。在前期开展的全州地下管网普查的基础上,按照主干管网、二次供水管网、高层建筑供水管网、泵站及使用年限等进行分类,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并根据地下管廊建设规划进度、现有管网材质、漏损情况及使用年限,有计划、有针对性启动老旧网管,特别是主干管网改造。推广使用钢管、pe管和塑料复合管,坚决淘汰灰口铸铁管和水泥管。
科学建设备用水源水库主干管网,升级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和应急管网。贯彻实施州政府《关于印发**州20xx年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竞赛方案等11个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州及各县市财政能力、备用水源水库建设、净水厂选址及现有供水管网漏损情况,继续撤并改造老旧二次供水设施,科学铺设备用水源水库主干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在有条件的县市,应在供水集中区域另行铺设应急供水管网。
(四)升级改造相关软硬件设施,确保城市饮水水质检验监测安全。
加快各县市净水厂升级改造。学习、推广**净水厂检测监测、水资源调度网络化网格化管理经验,建立设施完备、管理科学、监测全面的城市供水动态管理体系。探讨、研究**市净水厂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充实完善后在符合条件的县市进行试点、推广。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加强现有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对老旧净水厂设备进行更新及技术改造。重点推动**市净水厂三期工程改扩建工程和设备采购安装,力争早日投入运营;推动**净水厂二期工程建设;推动龙井市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前期手续;加快**、**、和龙、安图、**新建净水厂前期可研。
加快信息公开,提高检验监测能力。州及各县市政府、供水单位应定期检验、监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城市饮用水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加快水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各县市政府应按照省政府关于设立水质检测中心的规定和要求,增加全州饮用水水质检验监测人员编制,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购买先进水质检测设备,提高化验室水质检验监测能力。加强水质检验监测人员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早日达到国家要求的检验监测标准和项目。开展全州高层建筑供水、自用水源、矿区、林区、农场、铁路等自用水厂(站)普查,尽早纳入市政统一供水管网。对短期内确实存在并网障碍的区域或水源地,要增设消杀设施,增强检验监测频率,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五)建立健全节水工作制度,提高我州节水工作实效。
加强节水工作制度建设。深入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细化分解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做好“三条红线”各项制度的细化和实施,确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制度。积极开展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平台,进一步提高取用水计量管理水平。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最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等工作经费,建立水资源费用与水资源节约保护长效机制。利用各种媒介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水情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出台举措促进全州水资源集约利用。在合理开发地表水、地下水等传统水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进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作为作物的灌溉用水、工业冷却水、城市绿化用水、环境用水和地面冲洗水等。在全州推广**市节水经验,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重点企业水平衡测试制度,加强节水型城市、社区、校园和企业评比,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对非居民生活用水实施计划和定额管理,对宾馆、洗浴等特殊行业加强监管,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加快推进实施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方案,不断提高智能水表安装比例,尽快在全州启动实施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了推动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饮水工作水平,按照xx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于10月10日至17日,先后深入夜村、腰市等6个镇办13个村、5个移民安置点和1个供水公司进行了前期调研;10月22日,又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大荆镇集中供水点,夜村镇建芳利民供水站和何家塬供水点,通过现场查看、入户走访、听取汇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挥部,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配合。明确了组织领导、主体责任和部门协作职责,夯实了工作任务,划定了时间节点,强化了推进措施,为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坚持有利于利用水源、节约成本、建后管理和向饮水困难区、旅游景区、移民开发区、城镇规划区倾斜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镇办村布局规划、移民开发区建设等规划的协调衔接,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三是注重质量,规范建设。为了建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区政府及水务部门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明制度,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和质量监管,设备采购及施工单位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质量监督站监管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保证质量稳步推进。
文件,狠抓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目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单村供水工程由村民自主管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供水站管理的模式,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解决供水相关成本费用。同时,强化对饮用水的抽样检测,最大限度确保饮水安全,在将清水引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完成了百姓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愿望,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部门和镇办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宣传贯彻《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广大群众对现行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投资机制等政策知晓率低,缺乏节约用水、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源保护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少,政策法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提高慢,不利于工作有效开展;部分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对水费收缴有抵触情绪,水费收缴工作难度大,严重影响供水设施正常利用。
抗灾能力差,工程水质检测费用无法落实。特别是一些移民集中安置点,因供水管道冻裂、损坏,无资金修复,导致住户无法正常用水,如松云和松沟两个移民搬迁安置点,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都由当地政府买单,管护资金缺口大。
(三)水质安全无保障。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是以村或以组为单位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供水的模式相对较少,水源点多面广,管护能力差,水质保障压力大。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和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饮用水源环境差;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范围、设施、制度建立不到位。“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保障体系不健全,水质检测设备、人员配备不到位,检测业务水平低,水质检测不经常、检测数据未公开,饮用水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四)建后管理滞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水厂只由1至2名周边村民管理,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运营管理中,除集中供水外基本实行村组干部义务代管,自流饮水不收费、打井抽水只收取用电费用,没有建立健全管理人员选聘、培训持证上岗、绩效考核,初期运营维护风险化解,合理水价补偿机制,导致饮水工程后期管理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及时,停水、无水现象时常发生,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意见和建议。
报刊、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xx区镇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xx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农村安全饮水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饮水安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科普宣传,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加大区级财政预算和资金整合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费收缴制度,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护中存在的前期规划设计经费、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后期维修养护资金拨付不到位,水质监测经费无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源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坚持水质定期取样检测,公开检测数据,建立农村水质状况档案,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安全达标,让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区水务局及相关部门要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上下功夫,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风险化解、水价补偿等管理机制,抓点带面,着力解决重建轻管的突出问题,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和分类管理制度,探索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设立公益岗位等形式,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对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实现维修、管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对分散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水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逐步建立农村安全饮水长效管理机制。
一、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状。
全县农村多达120余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停用,其中:xx年冬天冻层深度达到2.6米,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未用11处;水质铁锰超标停用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用自家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205处工程能够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14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3%。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截止到目前全县农村还有162个自然屯、4.72万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居民对安全卫生水的认识存在误区。现如今,由于部分农村居民健康观念滞后,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维护、管理、运营等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深刻等。
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和简单化,没有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扶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使已经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状态。
(三)其他方面。一是xx年以前工程由于设计、施工或土质问题,有的地方村屯供水管道深埋不够,不能完全抵御严寒,致使部分村屯供水管网经常冰冻损坏,半年无法供水。增大了运转和维修成本,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二是现阶段大部分村屯实现不了全天供水,只能是定时段供水。农民在农忙时节往往错过供水时段或需要留专人在家蓄水,不方便生产、生活。三是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三、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依照xx政发xx6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尽快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宣传,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到位。让农村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安全饮水是国家重视、投入较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民及子孙后代健康的民生大事,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
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可以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从水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造项目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规范、着实、可持续性强,也便于群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四是要深入调研,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县政府应责成水利局和各乡镇政府,调查掌握全县安全饮水工程现状,特别是已经停止运营的120余处自来水厂的恢复运营的可行性评估及维修方案。通过调研,形成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期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办法,使正常运营的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可维修恢复使用的自来水厂尽快运营。
总之,农村安全饮用水关乎全县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一项产业去管理和经营,是农村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要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不反复。
数超过800万之多。可见,饮水安全对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何等重要。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群众饮用水现状,促进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推进,我们深入乡(镇)、村(屯),实地视察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利局和乡(镇)关于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的说明,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好今后的工程建设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我县农村常驻人口2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农村常驻人口的身体健康。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较为充足。在我县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中,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村屯水质铁锰招标、水源污染。
xx年至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5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1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9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5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7处,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9处。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为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水,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屯水质铁锰超标。
截止到xx年底,我县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村屯325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
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停用。现有x0处饮水安全工程已停用,其中:xx年冻层深度达到2.6米,使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x处;水质铁锰超标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自家有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2x处工程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x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2.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饮水、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工程效益,以点带面,广泛宣传,加大安全饮水工作宣传力度,推动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利用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三是做好工程建设规划。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充分考虑建设地的环境、气候和土质等条件,既要满足当地农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以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使用率。
四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工。
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户的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水源的选择及供水形式应因地制宜,工程施工要确保工程工期及质量,建后管理保征良性循环。在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安排必要的经费,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只从收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进项目由镇村两级协助承担。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群众监督,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三
自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范围等情况。
(一)责任制落实情况。
各级政府签订责任书,各级水利部门签订责任书等情况。
(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20xx年以来已安排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省级配套建设资金落实及到位情况,地市级、县级配套建设资金拨付等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工程建设情况。
20xx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审查、审批情况;已建成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以及建成工程的效益发挥情况;在建工程建设管理等情况,待建工程前期工作情况。
(四)运行管理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建立情况,包括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建设状况、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出台情况、县级维修养护基金设立及其经费数量、应急预案制定等情况。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或规划建设、千吨万人以上工程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情况,水价及水费收取和供水水质检测等情况。
(五)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用地、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说明历年稽察、审计、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媒体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
结合工程建设管理,总结本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自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已整改到位的请说明处理结果;未整改到位的要说明原因,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并落实责任,明确整改时间。
针对自查发现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四
城市饮水
安全
关系全州147万城市居民生活
质量和生命安全,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现状,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全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州政协人资环委在马景峰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开展了调研,形成该报告。(一)城市饮水安全工作体制机制相对健全
早在2005年我州就出台了《****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为城市饮水水源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水利、住建、环保等部门编制了城市饮用水发展规划,制订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管理制度和城镇饮用水水源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城市饮水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各县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饮水安全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水利、住建、卫计、环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城市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及《管理细则》,编制了《水源保护区环境和水体污染应急处理预案》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升、强化了对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城市饮水水量基本满足需求,水源地保护较好
我州城市供水水源以水库供水为主,辅以地下水。全州现有城市饮用水水源水库10座,净水厂13座,总设计日供水能力48.6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了我州城市居民饮用水供水需求。目前,各县市都在建或计划建设备用水源水库,并已纳入州或县市“十三五”规划。州及各县市政府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建立了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实施了源头防治。明确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等硬性指标并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相继启动了**江、**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基本达标排放。2015年全州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全部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比2010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达标率100%。
(三)供水设施集中改造成效显著,管廊建设艰难起步
2014年以来,全州累计投资5.12亿元改造供水管网89.19公里;取消、撤并二次供水设施308座,新建64座,改造72座;改造二次供水管网38.6公里、楼内管线65.8公里;安装升级水表近17万个。基本理顺二次供水管网管理体制,全州二次供水设施纳入供水部门统一管理。编制研究了《**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已累计投入资金3.82亿元,开工建设2.09公里,形成廊体1.4公里。
(四)城市饮水检验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州及各县市疾控中心均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专门从事水质检验监测的“水质检测中心”,设有城市水质检验监测业务科室和实验室,配备了工作人员,规范了各项统计报表,设立了全州水质监测qq群,制定了年度《全州卫生监测工作计划》,基本理顺了全州城市饮水检验监测程序,建立健全了城市饮水检验监测工作机制。目前,除安图、**外,全州8县市疾控中心都已经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要求的42项常规指标和部分非常规指标水质检验监测能力。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目前,我州8县市城市供水企业管理部门尚不统一。**市、**市成立了水务集团,在管理权限上直接隶属于市人民政府,是政府主管的国有独资企业;**县自来水公司归口于**县水利局;**市自来水公司承包给民营企业市场化运营;**、和龙、龙井、安图县自来水公司隶属于县市住建局。管理部门不统一极易导致城市饮水管理出现“中梗阻”,部分扶持政策无法及时到位或出现重此轻彼现象。高层建筑供水管理混乱,“死角”较多。目前,全州共有高层建筑三次加压用户24229户,加压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产权归属供水企业16002户,归属开发商、物业8227户,基本上“谁拥有产权谁供水谁收费”。部分自建自用水厂处于监管盲区,安全问题突出。据州疾控部门监测,全州现有12家以施工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地自建供水单位(小区),其2015年检测的16件水样合格率仅为25%。
(二)水源总量堪忧,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突出
总体看,我州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但是水资源总量下降较快,尤其是季节性缺水十分严重。目前,我州**江、嘎牙河、布尔哈通河等7条河流的径流量约为70亿立方米,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了50%。地下水开采处于监管不力,不但部分企业开采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甚至存在部分开发商将施工开采的地下水直接转为饮用水现象,水资源浪费严重。现有水源水库安全隐患突出,不同程度存在毗邻村庄、农田、矿区、林场或靠近公路、铁路问题,水污染累积性风险逐渐增加、污染事故突发性增强,其中尤以**老龙口水库、和龙松月水库、**明月沟水库和安图明月水库较为严重。拟建或在建备用水源水库缺乏全州统筹、流域规划,水生态平衡破坏风险增加。按照目前各县市编制或报批的备用水源水库建设计划,全州新增水源水库总投资70.75亿元,新增日供水能力74.16万立方米,可满足超过2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这与我州人口增长趋势严重背离。节水意识淡薄,时常发生城市园林、绿化用水使用自来水现象;智能水表安装率仅15.5%,居民日常生活偷水问题仍很突出。
(三)供水管网破损严重,地下管廊推进缓慢
目前,全州供水管网1336.3公里,其中70%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已经基本达到使用年限。个别县市,如**市甚至有日伪时期铺设的14公里管网仍在使用。虽然2014年以来各县市政府对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但是改造比例不超过10%,城市老管网所占比重仍十分巨大,尤其是城市主干供水管线老化直接导致供水管网漏失严重。目前我州供水管网漏失率约为30-40%,城市用水损耗率约为35-59%,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20%之间)标准。从管材材质看,目前我州使用的供水管网管材80%为铁管、老式铸铁管、水泥管,材质较差,结垢锈蚀严重,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地下管廊建设推进困难。我州地下管廊建设造价约1亿元/公里,远超州及各县市财政承受能力。
(四)城市饮水水质安全仍需提升
在水质检验监测管理方面,由于疾控、住建、环保、水利、净水厂等部门、单位检验监管侧重点不同,往往存在一定的检验监管盲区,没有形成水质检验监测合力。从供水企业看,我州净水厂普遍存在运行年限长、设备陈旧、老化、配备不齐等问题。在净水工艺方面,现有的净水厂艺普遍采取加药与混凝、沉淀与澄清、过滤、消毒等常规工艺,技术陈旧、落后,难以满足供水处理需求,导致出厂水水质阶段性色度、有机物超标。从各县市疾控部门检验监测人员配置方面看,全州51名实验室人员担负着城市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验监测及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监测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严重不足。另外,部分高层建筑供水、自用水源、**矿区、和龙林区、果树农场、铁路职工等人群日常饮用水检验监测工作难以定期开展,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构建我州城市饮水安全工作法律体系
研究出台《****城市饮水安全条例》。在严格执行《吉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1998年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和《****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由住建局牵头,协调水利、卫计、环保等部门研究制定《****城市饮水安全条例》。《****城市饮水安全条例》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水源保护、供水企业管理、管网建设、检验监测、二次供水、高层建筑供水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理顺、规范水源地、水输送、水生产、水消费等环节,确保城市饮用水水量充足、管网安全、水质达标。
编制《****城乡饮用水总体发展规划》。建议州政府组成由水利、住建、环保、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专项做好我州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普查、摸底工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日常检测监测薄弱、工程管理落后、管理资金短缺、水质合格率低等问题,在全州形成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统抓共建的共识和氛围。认真研究国家环保部、水利部、住建部等部委有关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三五”规划,依托各县市正在使用和在建或拟建水源水库,研究编制《****城乡饮用水总体发展规划》,超前统筹部署我州城乡饮水安全工作,明确城乡用水安全原则、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逐步将城市周边乡镇村供水管网并入城市管网,有效解决我州农村饮水安全隐患,形成城乡无缝对接的一体化供水体系,促进全州饮水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城市饮水安全工作机制。借鉴北京等城市管理经验,整合发改、商务、电力、园林绿化、水利等部门煤、电、油、气、热、水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管理职能,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理顺现存的“九龙治水”等“多头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由“水源、供水、用水、排水”等基本单元构成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立污染源来源预警、水污染事故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置、水厂应急处理“四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及饮用水源风险评估等级机制。
(二)加强水源水库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城市饮水水源安全
优化城市饮用水源水库空间布局。由州水利局牵头,住建、环保、发改、财政等部门配合,统筹分析各县市人口发展趋势、河流上下游县市用水需求、备用水源地水库建设资金筹集、水生态平衡发展等因素,对我州在建或拟建城市饮用水源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测算、评估。探讨**、**共用老龙口水库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的可行性,并依据地势确定管线铺设及泵站选址。研究和龙、龙井共用和龙松月水库,并根据两市人口规模、农业灌溉等实际情况确定水库分段供水量。尽快选址、重建**市布尔哈通河水站,作为**五道水库、烟集水库的应急备用水源。
清除城市饮水水源水库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国家环保部、卫生部、水利部等部委下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组织环保、水利、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和龙松月水库、**明月沟水库和安图明月水库临近铁路、公路水库道路的硬隔离,并在库区路段设立醒目的环保标志、限速标志和禁停标志,安装监控设施。聘请
专业
人员对正在使用的水源地水库进行评估,通过扩建、加固等方式清除安全隐患,扩充水库蓄水容积,提高供水能力。强化饮用水水源区域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格控制水源地保护区人口,有计划开展村屯合并或搬迁移民。严控散养或圈养畜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治理面源污染。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扩大或修建人工湿地,截留有机污染物,净化水体。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定期或不定期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
(三)推进管廊建设和现有管网升级改造,确保城市饮水网管安全
调整、出台《**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要求,我州将于2020年前投资140亿元建设地下管廊120公里。但是,按照我州每年12亿元左右的城建资金规模,此计划很难如期完成。建议各县市结合本县市实际,尽快充实、调整《**州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在建设时序上采取先易后难,先新城区后老城区;在建设重点上应考虑放在高密度开发区、管线接入接出密集区及未来城市扩容区。在资金来源上,继续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探讨3p模式,试行综合管廊有偿使用管理与收费制度。
建立全州主干管网、二次供水管网动态档案。在前期开展的全州地下管网普查的基础上,按照主干管网、二次供水管网、高层建筑供水管网、泵站及使用年限等进行分类,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并根据地下管廊建设规划进度、现有管网材质、漏损情况及使用年限,有计划、有针对性启动老旧网管,特别是主干管网改造。推广使用钢管、pe管和塑料复合管,坚决淘汰灰口铸铁管和水泥管。
科学建设备用水源水库主干管网,升级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和应急管网。贯彻实施州政府《
关于
印发**州2015年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竞赛方案等11个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州及各县市财政能力、备用水源水库建设、净水厂选址及现有供水管网漏损情况,继续撤并改造老旧二次供水设施,科学铺设备用水源水库主干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在有条件的县市,应在供水集中区域另行铺设应急供水管网。(四)升级改造相关软硬件设施,确保城市饮水水质检验监测安全
加快各县市净水厂升级改造。
学习
、推广**净水厂检测监测、水资源调度网络化网格化管理经验,建立设施完备、管理科学、监测全面的城市供水动态管理体系。探讨、研究**市净水厂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充实完善后在符合条件的县市进行试点、推广。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加强现有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对老旧净水厂设备进行更新及技术改造。重点推动**市净水厂三期工程改扩建工程和设备采购安装,力争早日投入运营;推动**净水厂二期工程建设;推动龙井市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前期手续;加快**、**、和龙、安图、**新建净水厂前期可研。加快信息公开,提高检验监测能力。州及各县市政府、供水单位应定期检验、监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城市饮用水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加快水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各县市政府应按照省政府关于设立水质检测中心的规定和要求,增加全州饮用水水质检验监测人员编制,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购买先进水质检测设备,提高化验室水质检验监测能力。加强水质检验监测人员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早日达到国家要求的检验监测标准和项目。开展全州高层建筑供水、自用水源、矿区、林区、农场、铁路等自用水厂(站)普查,尽早纳入市政统一供水管网。对短期内确实存在并网障碍的区域或水源地,要增设消杀设施,增强检验监测频率,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五)建立健全节水工作制度,提高我州节水工作实效
加强节水工作制度建设。深入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细化分解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做好“三条红线”各项制度的细化和实施,确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制度。积极开展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平台,进一步提高取用水计量管理水平。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最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等工作经费,建立水资源费用与水资源节约保护长效机制。利用各种媒介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水情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出台举措促进全州水资源集约利用。在合理开发地表水、地下水等传统水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进再生水、
雨
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作为作物的灌溉用水、工业冷却水、城市绿化用水、环境用水和地面冲洗水等。在全州推广**市节水经验,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重点企业水平衡测试制度,加强节水型城市、社区、校园
和企业评比,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对非居民生活用水实施计划和定额管理,对宾馆、洗浴等特殊行业加强监管,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加快推进实施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方案,不断提高智能水表安装比例,尽快在全州启动实施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推动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饮水工作水平,按照2018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于10月10日至17日,先后深入夜村、腰市等6个镇办13个村、5个移民安置点和1个供水公司进行了前期调研;10月22日,又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大荆镇集中供水点,夜村镇建芳利民供水站和何家塬供水点,通过现场查看、入户走访、听取汇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16年以来,我区共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资xx万元,建成各类供水工程xx处。其中地下水源xx处,地表水源xx处,设计供水能力xx万m3/天,供水范围覆盖全区xx个镇办,解决了xx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xx%,供水保证率达xx%。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区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区长为副总指挥,发改、财政、水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配合。明确了组织领导、主体责任和部门协作职责,夯实了工作任务,划定了时间节点,强化了推进措施,为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坚持有利于利用水源、节约成本、建后管理和向饮水困难区、旅游景区、移民开发区、城镇规划区倾斜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镇办村布局规划、移民开发区建设等规划的协调衔接,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三是注重质量,规范建设。为了建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区政府及水务部门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明制度,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和质量监管,设备采购及施工单位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质量监督站监管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保证质量稳步推进。
四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了加强全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保障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区政府先后出台了《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xx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两个政策性文件,狠抓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目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单村供水工程由村民自主管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供水站管理的模式,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效解决供水相关成本费用。同时,强化对饮用水的抽样检测,最大限度确保饮水安全,在将清水引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完成了百姓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愿望,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部门和镇办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宣传贯彻《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广大群众对现行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投资机制等政策知晓率低,缺乏节约用水、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源保护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少,政策法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提高慢,不利于工作有效开展;部分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对水费收缴有抵触情绪,水费收缴工作难度大,严重影响供水设施正常利用。
(二)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涉及量大面广,加之脱贫攻坚时间要求严格、任务不断加大,工程规划、设计前期经费缺乏。受客观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村级经济普遍薄弱,饮水工程建设中的管床开挖回填以及工程占地等自筹部分难以落实。区财政对工程维修养护基金预算落实不到位,饮水工程抗灾能力差,工程水质检测费用无法落实。特别是一些移民集中安置点,因供水管道冻裂、损坏,无资金修复,导致住户无法正常用水,如松云和松沟两个移民搬迁安置点,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都由当地政府买单,管护资金缺口大。
(三)水质安全无保障。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是以村或以组为单位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供水的模式相对较少,水源点多面广,管护能力差,水质保障压力大。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和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饮用水源环境差;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范围、设施、制度建立不到位。“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保障体系不健全,水质检测设备、人员配备不到位,检测业务水平低,水质检测不经常、检测数据未公开,饮用水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四)建后管理滞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水厂只由1至2名周边村民管理,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运营管理中,除集中供水外基本实行村组干部义务代管,自流饮水不收费、打井抽水只收取用电费用,没有建立健全管理人员选聘、培训持证上岗、绩效考核,初期运营维护风险化解,合理水价补偿机制,导致饮水工程后期管理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及时,停水、无水现象时常发生,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xx区镇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xx区镇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xx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农村安全饮水政策,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饮水安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科普宣传,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加大区级财政预算和资金整合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费收缴制度,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护中存在的前期规划设计经费、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后期维修养护资金拨付不到位,水质监测经费无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三)多措并举,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源头保护,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尽快成立我区水质监测中心,探索建立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系统,努力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全覆盖,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水源地巡查制度,通过定期巡查、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管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消除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坚持水质定期取样检测,公开检测数据,建立农村水质状况档案,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安全达标,让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区水务局及相关部门要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上下功夫,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风险化解、水价补偿等管理机制,抓点带面,着力解决重建轻管的突出问题,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和分类管理制度,探索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设立公益岗位等形式,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对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实现维修、管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对分散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水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逐步建立农村安全饮水长效管理机制。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六
自“十一五”以来20xx年开始至今,全县累计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15510.3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372.83万元,建设了374处农饮安全工程。所有农饮工程若是全部正常运转起来,将可以解决全县80.8632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从20xx年起,我县大力实施了一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简称农饮工程)。累计投入11724.4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379.6万元,省市配套1091.84万元,建设了南塘、王母渡、阳埠、韩坊、江口、清溪、田村、吉埠、湖江、沙地、五云等20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县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建设中在全县集中建设了三溪、石芫、水坌、储潭、长洛、大埠、白石、官田、大田等9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
我县严格按照水利建设工程“四制”的要求,对农饮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实行了水利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和建设质量的监督监理制。结合全县实际情况,依照轻重缓急,安排立项投资计划,对全县所有大小农饮安全工程项目建设都由项目乡镇做业主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工程施工中建设用地等纠纷矛盾。
目前,除了“千吨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全县乡镇还有三种农村饮水方式。一是全县建设了多处“百吨千人”规模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大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点配套饮水工程,为村落居住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中供水;二是居住在乡村边角山区村落的单户型居民,采用自挖水井的方式或者使用抽水设备取水饮用,这种饮水方式在全县各乡镇使用最广;三是承包给私人老板,由私人老板建设水厂供水、管理。
1、建设问题。
一是施工环境不理想。主要是“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饮工程施工环境不理想,严重影响项目工程如期完工验收。如往年大埠、长洛、官田等农饮工程存在工程建设用地、管道铺设、水源选点的矛盾,协调难度大等问题;有的饮水工程项目施工偷工减料,验收工作人员没有监督到位。如石芫乡的几位村民反应,施工方在圩镇铺设管道的时候,主水管埋的深度不够,容易被通行的大货车压扁。
二是配套资金压力大。通过调研,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充满强烈的愿望,但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村庄往往都是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还是依靠国家投资来解决,而我县地理环境特殊,工程施工地形复杂,供水管网线长,仅靠国家投资无法完成整体工程,工程建设成本高,上级在工程预算补助标准上未作相应调整,与工程建设实际资金需求量有较大差距。
三是工程技术不完善。全县20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饮工程是分批次建设,第一批建设的是王母渡、韩坊、阳埠、南塘四个乡镇,由于规划不完善,自动排污技术不健全,排污能力不强,在少雨的季节,水厂供水的水质达标,但是在暴雨季节,水质非常混浊,无法饮用,使用的村民意见非常大。
2、管理问题。
为顺应改革创新要求,切实加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确保农饮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我县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组建了县级农村自来水公司,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多龙治水”的现象。但是,乡镇的实际情况是统一承包给了个体老板管理供水工程,开源自来水公司无法经常管理监督,而当地乡镇府也没有时效性的管理权利,是“一方独大”的模式。在我们走访的几个乡镇中,村民反应的问题得不到个体老板的重视,当地乡政府也只有从中协调,很难实际解决问题。
3、运行问题。
一是农村饮水工程覆盖率低。由于乡镇村民安全饮水意识谈薄,愿意选择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的农村居民较少,工程覆盖面小,在我们走访的三个乡镇中,王母渡镇饮水工程覆盖率只有20%、江口镇0%、石芫乡0%;二是用水户用水率低。虽然有一部分村民家中已安装了自来水,但部分农户已将水龙头自行拆除,只留下一个水表,用水量非常低,他们使用的是自己开挖的井水。王母渡镇水厂站长告诉我们已安装自来水农户用水平均每人每月1吨;三是用水户缴费率低。有的用水户缴纳水费不及时,甚至故意拖延或者直接拒绝缴纳,水厂工作人员无法收到水费,导致影响了工程的效益发挥。四是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经走访,除承包饮水工程的老板有一定的水利基础知识和相关资质,其他水厂工作人员均是其家属或亲戚,没有相关资质,也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操作经验,存在很大隐患。
针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应该及早动手着力研究和解决问题,从现在起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全方位考虑,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运行。
1、提高农民安全饮水意识。
广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一方面普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可以通过张贴宣传画、组织通俗易懂的饮水安全科普讲座、饮水安全的文艺展演和电视台滚动播出饮水安全视频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饮水忧患和水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积极开展节水型农村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切实提高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到每个乡镇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家中检测水质,现场为农民讲解用水安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乡镇饮水工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参与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2、建立应急机制,启动应急预案。
建立供水应急机制,各乡镇供水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确实有效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寻找备用水源,当现有水源供水水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或遇到干旱造成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启动应急措施,启用备用水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3、多方筹集资金,强化资金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做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关键,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县财政要有适当的配套投入,整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4、加强工程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常言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饮水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工程的使用效果,规定。一是落实管理主体,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应成立责管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也要设臵专人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二是有条件的农村,合理确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这样也能控制农村饮用水浪费,确保工程长期受益。
5、搞好水质检测,狠抓水源保护。
要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防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发生污染水域水质活动,供水单位要设臵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同时定期对水源地、蓄水池及管网末梢进行监测,特别是加大对沿河乡镇的监管,督促人口集中的沿河乡镇做好本地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6、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力量。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做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县、乡、村三级水务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县级水利队伍,加强技术力量建设,通过外出深造、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水利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配备相关测量仪器设备,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二是加强乡镇水利站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引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同时加大力度培训现有的乡镇水利站队伍,不断优化水利员队伍结构。三是建立村级水管员队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具备做好农村饮水工作的能力。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七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饮水不安全造成的,每年因饮水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因此,保障饮水安全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更是切实解决当前民生突出问题的具体行动。本次选取关于包联乡镇xx镇饮水安全问题作为调研课题,通过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与xx镇班子调研座谈,走访入户等实地考察、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其中存在饮水困难的人口有人。易地扶贫搬迁万户万人。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安饮”的指导思想,20xx年以来,全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于巩固提升17个乡镇集镇水厂,解决了269个村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困难问题。通过建设饮水工程,使农村群众饮水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
xx镇辖18个村240个组,截止20xx年底全镇年报农业人口8319户人,其中贫困户2759户6968人,全镇共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4处,搬迁贫困户1558户3641人。
跨村连村水厂或整村覆盖单村水厂8座;
集中供水工程21处;
为分散居住的农户发放管材4万多米。
截止目前,全镇99%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国家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供水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精准扶贫安置点和非易地搬迁贫困户供水保证率到达100%,全镇村村选配了管水员对已建成通水工程进行管理,xx镇饮水工程建设规模数量、工程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都位居全县前列。
同时,农村公路提档建设对沿公路边铺设的管网破坏很大,需要县一级层面整体协调。
xx镇大部分存属于山区,普通水表防冻效果较差,安装防冻型智能水表费用较高,增加了全镇水表安装普及工作难度。
3.用水管理队伍问题。目前,管水员虽然配齐了,但业务能力还比较低,且由于计划安排的公益岗还没有到位,水费也没有征收,工作积极性也参差不齐。
4.节约用水意识问题。根据了解,农村群众习惯免费用水,节水意识还没有养成,浪费用水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水较偏远的村,对安装水表和计量收费有抵触情绪。
5.政策法规保障问题。缺乏法规授权的处罚措施,造成监管难度大;
同时难以在公共资源经营上保障“以水养水”的正常运营。
在经费保障上,县政府及水利部门把饮水补助经费纳入预算草案和按预算划拨到乡镇,由乡镇统一考核、统一发放,让管水员村村有,收入稳,管长远。同时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水费征收按照“群众可负担、以水能养水”原则,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实施阶梯式水价。事实上,只要农户安装水表、用水计量收费,都能够达到供求平衡、人水和谐。
(三)建立长效机制,饮水安全“有效管”。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从政策、资金层面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法律授权方面明确具体处罚措施,保护和管理好饮水安全工程,确保长效运营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明确的监管责任机制。
县政府负责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
乡镇(场、区)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管,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协助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村委会配合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等工作。
二是建立价格管理制度。县物价部门制定水费指导价,各地根据维护成本、管水人员工资等因素,合理制定水费征收标准,强化信息公开,让群众“交明白费,用放心水”。
三是建立维护专项经费制度。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维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补助重大维修、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等,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八
2018年,是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的开局之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注重实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18年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今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下达了我县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计划345万元(鄂发改投资〔2018〕475号),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38万元,地方配套207万元。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解决我县345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0月份,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达了我县2018年脱贫攻坚饮水安全专项补助资金计划619万元(远扶组办〔2018〕41号),计划对今年10个脱贫出列村饮水安全进行整村推进,解决4841户13125人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0户1529人;县财政局下达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省级补助资金138万元(远财农2018〕155号),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解决17个非贫困村200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县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际到位资金757万,主要任务是新建和整修各类饮水安全工程374处,解决27个村(含10个贫困村)5838户15125人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7户3525人。
我县迅速完成了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7个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于10月份开工建设,2018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757万元,完成工程374处。所有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按照“四制”管理,水源充足,质量安全,工艺完备,水质合格,有效地解决了10个贫困村和17个非贫困村1512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3525人)。
(二)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根据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统一安排,我局自2015年6月开始进行县级区域水质检测中心能力建设,以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能进行常规检测,检测范围县域内全覆盖。我县水质检测中心于2018年2月底已建成验收并开始运行,由远安县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落实检测中心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职人员2人(系统内调剂在职人员),兼职人员7人(从事水质采样工作),所有人员均为全额财政供给。全年落实了检测费用20万元,并安排了2人参加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水质检测培训。目前日常可进行16项常规指标检测。
(三)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目标完成情况。2018年我局强化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保障工作。从责任体系、水质管理、净化和消毒、水源保护、宣传督导五个方面进行了加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扎实开展自检自纠;积极协助配合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对水源卫生防护状况和供水水质的检测与监督,对水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配合农业部门对农村供水水源污染状况的卫生调查;及时处理危及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事故,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今年远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县农村饮用水进行了监测,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了85.42%。10月份,宜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对我县刘青村、柏家村、木瓜铺村三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水质抽检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达到100%。
(四)运行管理情况。远安县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供水的规划、建设、监督。制定并出台了《远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上建立起农村水厂维修基金管理制度。维修养护基金按照“公积金”缴存方式,由县财政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工程管理单位缴纳的维修养护资金及其它维修资金三部分组成。我县农村总人口16.41万人,按照每人2.1元标准应落实34.5万元,我县2018年落实维修养护基金84万,基金到位率100%。在县财政设立专户,专款专用。
全县已组织开展了水功能区划,已将重点水源地纳入保护区范围。水源保护的永久警示牌已树立,水源保护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
两部制水价已经在全县进行了推行,它包含基本用水量的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的两者结合。通过实施两部制水价,按月基本安全用水量收取基本水费,能够维持工程正常运转。
2018年4月我县采购安装了46台消毒设备,涉及水厂46个,受益人口4.6万人,采用次氯酸钙和二氧化氯进行水质消毒处理,暂未安装消毒设备的水厂采用投放漂白剂进行消毒。12月份我县落实了74万元资金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119套消毒设备,对余下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安装消毒设备,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施全覆盖,对分散供水贫困人口安装邓净饮水机,保证水质达标。
远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管机制不够完善,重建轻管现象有待解决;二是两部制水价执行还不够到位,应进一步落实;三是管护人员的素质不高,应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
2017年我县饮水安全工作主要任务是:完成5个脱贫出列贫困村饮水安全整村推进工作和解决全县剩余35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切实抓紧抓早抓好,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确保2017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任务高标准完成。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要把“两学和一做”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饮水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精准扶贫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工作机制,奖优罚劣,实行一票否决。
(三)进一步强化督办。时间就是生命,精准扶贫工作刻不容缓,要倒排工期,限期完成。县政府督办室和领导小组要建立督办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办检查和抽查,并将情况通报。对进展迟缓单位和责任人,要通报批评。
(四)进一步加大投资。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确实加大县级财政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水利投入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全力支援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管护。要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责任人,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素质,工程达到运行正常,长久使用。还要进一步探索工程管理先进模式。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文/公共事业管理7班专题调研组。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08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二、以金华市为例。
45个乡镇322个村20.7万人存在饮用水含氟超标问题。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农村水传染病的诱因,成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1.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
3.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厂,在有些地方,农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弃的场所。
4.从农民饮用水主渠道乡、村水厂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乡、村水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规模小、工艺差、设备简陋。农村居住分布较散,水管铺设较难,同样给集中供水带来了巨大困难。
5.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元资金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7.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8.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9.人为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增加gdp数量,开采矿产。主要体现在开煤矿上,因为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里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没水了,无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11.用水价格太贵。在有些已经建好水厂的地方,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不用自来水。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用水供给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四)法律、体制建设。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五)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对供水公司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
(六)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七)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大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二是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金介入改水项目,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力量。
(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附注:因时间较紧,无法进行更详细的调研,本组成员通过面谈和问卷调研就近走访了学院附近的几个村子,同时通过网上发放问卷进行了调研。其中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公共事业管理7班专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颜定坤(b07050713)张佳林(b07050715)张思嘉(b07050716)王君(b07050710)王向敏(bo7050711)。
席璐(b07050712)周喜华(b07050718)。
刘丹青(b07050705)尹亚军(b07050714)。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6日到17日,我们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乡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科学以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获得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我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及《2007—2011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县共有24.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血吸虫疫区为13.75万人,苦咸水4万人,水量、用水方便、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为6.45万人,计划用5年时间加以解决,2007年解决3.19万人,2008年解决4.2万人,2009年解决4.62万人,2010年解决6万人,2011年解决6.19万人。我县2007年、2008年共解决了7.3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随着该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确保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的实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一)、供水方式。
我县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通过现有自来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全县22个乡镇中,只有陈汉、北浴、柳坪、趾凤没有自来水厂,复兴、洲头一个乡镇有2—3个水厂,通过现有水厂进行管网延伸进行集式中供水是我们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主要方式;二种是山丘区水厂不能覆盖的地方,通过打大口井的方式,兴建水塔式、无塔供水设备,让农民吃上自来水;三是山区通过引泉,修建高位蓄水池的方式,让农民吃上自来水。
(二)、供水水源。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水源主要是长江、湖水、水库、两大河流等,从长江取水的主要为洲区3个乡镇,从后湖取水的主要为沿湖的7个乡镇。
(一)、饮用水水源超标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水源受污染,饮用水水部分指标超标。根据县病控中心对我县2007年实施的两批人饮工程检测发现,存在水质问题的水厂主要是沿湖、沿江地区,占被测水厂的60%以上,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沿湖地区水质存在问题尤为明显。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超标、水质硬度偏高及含有肉眼可见物等。水质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水源地受污染外,一方面是水厂片面追求利润,在消毒、净化上舍不得长成本,另一面是水厂制水设备老化,制水工艺落后。
(二)、水源地缺乏保护。
根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取水口的上下游应设一定的保护范围,防止水源污染。可是,我县乡镇许多自来水厂的水源地根本没有设立保护区,有的即使设立了保护牌也是形同虚设,乡镇政府也很少在水源保护上进行投入,企业更是舍不得投资。
(三)、水厂建设规模小,原设计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我县乡镇自来水厂大多在2000年前后兴建的,大多是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制企业,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设计供水能力小,对后期发展估计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管材的质量和行不能满足要求,导致我县一些农村生活饮用水严重不足,时常发生间断性供水。
(四)入户费、水价上涨无序。
我县各乡镇自来水厂的入户费,因各自来水而异,最低乡镇与最高乡镇相差近千元,近两年,各水厂利用国家农饮安全工程实施的契机,相继抬高入户费,你涨我也涨,相互攀比,现大多水厂的入户费在1600元左右,比原来上涨400—500元。供水水价也由原来的1—1.2元/吨上升到1.5—2元/吨,而且有的水厂还规定月最低消费额度。无序的增长,间接加大了农饮安全工程的投资,增加了农民负担。
为确保我县农饮安全工程今后的顺利实施,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带来的实惠,必须彻底解决我县各水厂存在的问题。
(一)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水质的保护。
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根据我县水环境重要条件及水源保护要求,合理依法划定各水厂取水口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实保护好我县的水环境和饮用源。
(二)、完善水质净化措施,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工作。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滞后,水质净化措施、检测。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一
今年,县政协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调研课题,纳入工作要点。从6月1日以来,调查组按调查方案要求,认真听取了水利、环保、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汇报,先后深入全县9个乡镇,到水厂、入村屯、访农户,实地察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水源水质情况,随机询问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并召开乡镇、村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详细了解了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10镇1乡,有145个行政村,462个自然屯,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05万人。
近年来,县政府非常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加强水源保护工作的同时,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主要做法是:
和《辉南县三统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由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牵头,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三统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工作统一调度和指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县政府紧紧抓住近年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在2015—2015年5年中,共争取上级投资2694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500万元,省配套资金1194万元,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政府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组织、水利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几年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964万元,完成了8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6.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5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9.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2.36%,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
责任制》中,进一步提高了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水源地保护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各乡(镇)政府也设臵了专(兼)职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对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加强监管。
县乡两级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进行河道清淤、清理垃圾,设臵防护网、防护墙,建立沿河标准化石砌边沟和水源护岸堤,划界立标、绿化、改厕等,加快治污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硬件水平。沿河乡镇还采取新建沿河标准化卫生箱、配备垃圾专用清运车、设立警示牌等一些保护设施。
县政府加强了河道两岸护岸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管理。对一级保护区内的耕地,在土地规划修编和水源保护工程中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为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在三统河两岸进行8.7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减少施肥量239.8吨,从而降低了农田对水源的污染。
在加强对保护区水源进行管理工作外,县政府还对散落在各乡镇、村、屯的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卫星定位、自然情况和供水人口调查、环境分析等工作,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地随机抽查,及时处理水源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了存档备案,逐步纳入水源保护工作中,拓宽了水源保护工作范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尽管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我县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9.65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67.64%,任务依然很重。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存在以下问题:
1、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仍然较差。我县自来水普及率低,农村饮用水多为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饮水多为自取水。一些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净化设施简易,无卫生防护设施,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卫生部门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饮用水总体来看存在铁、锰超标现象的村屯比较多,庆阳镇15个村、53个自然屯经县疾控中心20项农村饮用水指标检测,结果8个村、22个自然屯水质不合格,大多数为铁、锰超标。朝阳镇至团林镇一带有的村屯氟超标,如朝阳镇文家屯、团林镇西宁屯属于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已在2015年率先进行了改水。庆阳镇、石道河镇一带含碱高。疾控中心在全县范围对涉及饮水人口达3万余人的64处水源进行了抽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合格率53%。不合格指标主要为铁超标20处,占31.3%;锰超标22处,占34.4%;色度超标8处,占12.5%;浊度超标14处占21.9%。
法是就地打深井取地下水,经必要的处理后饮用。但有的地方打深井也找不到水源,石道河镇大场院村打了三口井,三岔村打了两口井都没有找到水源。石道河每年出现季节性缺水时间都在6个月左右,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使部分水井出现干枯缺水等现象。杉松岗镇岗后屯,由于煤矿采煤,人为将该村地下水抽降至地面300米以下,导致该村断水,多年来饮用三井供的井下水,遇有三井停产,该屯500多口人就只好买水吃。
3、水源污染还比较严重。有的农民随意设取水点打手压机井,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无井裙、井台、井盖等),周边环境较差,有的与厕所、禽畜圈舍、垃圾堆较近,没有超出渗透范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还很严重,河流沿岸农田在生产期投放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被带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严重污染水源。
作无法开展,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致使农村饮用水水质缺乏相关部门的水质评估,对是否达到饮用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总体情况无法掌握。给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不够完善。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一般由受益乡镇水利所或村屯进行管理,收取的水费也只是当年的运行成本费用,没有计提设备维修、折旧等费用,设备出了问题,没有维修资金,将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近年安装的供水设施,里面有一些精密设备,我县又缺乏专业维修人员,一旦损坏维修困难。辉南镇反映供水没有享受到农村自来水电价政策,电价过高,运行成本高,而水费相对较低,经营困难。
工程量巨大,给供水改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7、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供水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这一主渠道。由于我县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多数村集体又无资金积累,县乡财力极为有限,不但无力进行自主改造,甚至连改水配套资金都无法到位。2015至2015年,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县、乡镇及农民自筹资金270万元,而实际配套资金121.8万元,尚有148.2万元资金没有配套到位。其中县里配套资金100万元,乡镇仅配套资金21.8万元。2015年项目县、乡配套资金没有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步伐。
8、有些村屯农民改水的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不进行供水改造无所谓。甚至有的农民觉得花钱改水没必要,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存在部分农民不配合、入户不及时、接电不及时等情况,影响施工进度。更有甚者还阻挠施工,如2015年在团林镇潘家街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时,村民把已打完的水源井用土和石头进行填埋,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展程度。
三、几点建议
确保水质达标。对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扩容改建已有水厂,辐射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对人口较多,水源水量充沛,条件适宜的地方,可新建适度规模的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有良好的山泉水、浅层地下水,农户居住分散的地方,在保证饮水环境和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采取一村一井或一户一井的灵活方式,建造分散式供水设施。
2、保护环境,管好水源。一是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除三统河外,争取将我县其他规模较大、服务人口较多的水源(比如辉南镇水源)划为保护区,加强监管。二是大力防治产业污染。要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发展有污染的产业,杜绝产业废水直接排放。三是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进畜禽粪便处理和村庄河塘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治理。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四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集中建设一批乡村垃圾处理中心和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推进农村改厕和沼气池的建设,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确保饮水安全。
责任制,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要不断提高供水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要兼顾农民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由物价部门合理确定农村水价标准。
4、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要紧紧抓住确定我县2015—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机遇,争取重新填报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将我县饮水安全改造工作纳入国家投资规划中。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县乡财政要有适当的投入,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步伐。三是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建设饮水工程。对农民自建的饮水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可实行以奖代补,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议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宣传,要使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普及节水和卫生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概论
水是生命之源,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在农村地区,安全的水意味着家庭成员不必为取水而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足够数量安全的水是指能够满足新陈代谢、卫生和家庭需要的量,通常为每人每天20l。
根据我国水利部、卫生部于2004年11月24日颁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具体为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是指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及保证率符合一定的标准及规定。
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15)要求的为饮水安全,符合《农村实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饮水基本安全。
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不低于20~40l为基本安全。
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为基本安全。
在保证率方面,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上述的4项指标作为饮水安全评价的标准,只要其中有一项低于
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即为饮水不安全。
二、饮用水目前的现状
目前中国农村的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去年卫生部和水利部的初步调查,全国共有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成为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三大的隐患。
三、危及饮水安全的因素
(一)认识不到位。有的只看重眼前利益,单方面强调发展经济,淡化了饮水安全意识,放松并削弱了相关部门的责任。有的对原建的改水工程因资金、技术、运行、维修等问题没有解决,畏难情绪严重,有等、靠、要的思想,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更缺少攻坚克难的精神。有的对农民群众饮水安全知识宣传不够,一些村民的卫生观念较差,对污水、泉水与自来水程度的认识不够。
(二)水源缺乏保护措施。一是有很多村人畜共用水源,临近的厕所和牲畜粪便离水源太近,周边农田中的农药、化肥、除草剂过量使用,加重了饮用水质的化学污染。二是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户没有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70%的垃圾直接排放,造成第二次污染。三是乡镇小企业粗放经营,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少排污措施,严重污染地表水。四是乡镇集镇配套建设不完善,没有污染处理设施,导致水源污染。
(三)供水系统工程建设滞后。一些乡镇人口居住分散,地形高低差异大,又加上区域内没有合适的水源或水源水量不足,集中统一供水难度大。同时部分乡镇财政与村集体经济比较困难,要实行联片统一供水和相对集中供水,都需要兴建一定的水源工程或者供水工程,且后期对这些工程的运行维护也需要相应的资金,乡镇财政和村集体资金无力承担,导致建设区域性供水工程滞后,集中供水程度不高,自来水普及率较低。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体制未理顺,水务、卫生、环保、建设等行政部门只能对照其职能行使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责,管理服务的整体效应难以发挥。二是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人为造成饮水不安全。例如,有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加上管水人员的待遇没有保障,在处理和净化消毒等环节中,为节约成本,偷工减料,不加或少加消毒剂,致使饮水难以达标。三是管护不力。一些已建的供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蓄水池水泥面脱落,水管破裂,无资金维修,丧失了供水功能。
1 . 3 % 。长期饮用高砷水会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砷及砷化物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等诸多权威机构所公认的人类已确定的'致癌物。
(六)干旱缺水问题。干旱缺水也是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较易发生。主要原因是过去的供水工程标准太低,水源保证率低,不具备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水源保证率低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分散供水方式下。分散供水的形式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干旱季节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缺水的情况;遇有大旱年或连续干旱年,甚至会出现常年无水的情况。干旱季节,降雨量不足,灌溉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造成一家一户或联户使用的浅井供水不足或干枯。由于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干旱有加重趋势,加之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此类问题今后相当长时间仍然存在,甚至会发生饮水困难现象。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加强政府对农村安全用水的管制,政府引导改善农村用水,帮助农民建设一个好的用水环境。对建在农村的污染大、规模小、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用水供给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四)法律、体制建设 。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五)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六)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七)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大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二是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金介入改水项目,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力量。
(八)加强农药化肥施用控制。针对水源上游及周围地区的农村进行农药使用的控制,包括对农药种类与数量的使用,特别是个别剧毒性农药,应严格进行监控以便改善饮用水源周围的水环境,并保护使其免受污染。
(九)注重储备,建立预案。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干旱导致的饥荒和因水致病引起的惨痛教训应该给今天一个启示:即我们应该在灾难和不幸来临之前尽可能把这种风险降低到底线。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建立饮水安全的储备体系,加快建设水源工程,建立片区应急预案。各乡镇要根据对水资源的配置,做好防旱饮水的供水储备,建立片区性的联合抵御干旱风险协作机制,加强片区间供水资源的调配与供给。同时,制定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储备物资,落实预警与应急救援机制。
五.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指导,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证农村人口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一、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状
镇赉县所辖11个乡(镇)、场,487个自然屯。农村常住总人口 22.23万人。截止到2015年底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村屯325个,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以来,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全县农村多达120余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停用,其中:2015年冬天冻层深度达到2.6米,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未用11处;水质铁锰超标停用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用自家小深井等停用18处, 仅205处工程能够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14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3%。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截止到目前全县农村还有162个自然屯、4.72万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居民对安全卫生水的认识存在误区。现如今,由于部分农村居民健康观念滞后,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维护、管理、运营等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深刻等。
(二)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都是由乡镇政府协调申报、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成后,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一般都认为任务完成了,对后期自来水厂的运营没有进行研究指导,缺乏有效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和简单化,没有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扶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使已经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状态。
水,不方便生产、生活。三是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三、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依照**政发**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尽快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到位。让农村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安全饮水是国家重视、投入较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民及子孙后代健康的民生大事,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
二是要明确主体责任。工程建设依然采取水利部门组织实施,乡(镇)、场配合的建设模式;管理责任主体为乡、镇政府及其水管部门,负责《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设备维修、设施维护、运营监督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可以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从水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造项目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规范、着实、可持续性强,也便于群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四是要深入调研,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县政府应责成水利局和各乡镇政府,调查掌握全县安全饮水工程现状,特别是已经停止运营的120余处自来水厂的恢复运营的可行性评估及维修方案。通过调研,形成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期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办法,使正常运营的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可维修恢复使用的自来水厂尽快运营。
总之,农村安全饮用水关乎全县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一项产业去管理和经营,是农村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要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不反复。)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二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饮水不安全造成的,每年因饮水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因此,保障饮水安全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更是切实解决当前民生突出问题的具体行动。本次选取关于包联乡镇xx镇饮水安全问题作为调研课题,通过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与xx镇班子调研座谈,走访入户等实地考察、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074户148705人,其中存在饮水困难的人口有xx人。易地扶贫搬迁2.6万户7.09万人。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安饮”的指导思想,2016年以来,全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04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于巩固提升xx个乡镇集镇水厂,解决了269个村24.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困难问题。通过建设饮水工程,使农村群众饮水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
xx镇辖18个村240个组,截止2018年底全镇年报农业人口xx户27999人,其中贫困户2759户6968人,全镇共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4处,搬迁贫困户1558户3641人。
20xx年-20xx年,xx镇以水源稳定为前提,整合利用境内和周边水资源,按照“大水源、大水厂、大覆盖”思路规划,抓住了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利用精准扶贫安全饮水专项资金3500多万元,其中土建资金2500多万元,各类型号管材40多万米1000万元。目前,已建成千吨万人水厂1座;跨村连村水厂或整村覆盖单村水厂8座;集中供水工程21处;为分散居住的农户发放管材4万多米。
截止目前,全镇99%以上的农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国家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供水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精准扶贫安置点和非易地搬迁贫困户供水保证率到达100%,全镇村村选配了管水员对已建成通水工程进行管理,xx镇饮水工程建设规模数量、工程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都位居全县前列。
1.用水管网运营问题。由于用水管网开挖配套资金不足,普遍存在管槽开挖深度不够的现象,管网运行容易收到破坏;同时,农村公路提档建设对沿公路边铺设的管网破坏很大,需要县一级层面整体协调。
2.水表安装普及问题。大部分安置房建筑商做的供水管网不是一个入户口,给水表安装带来难度;xx镇大部分存属于山区,普通水表防冻效果较差,安装防冻型智能水表费用较高,增加了全镇水表安装普及工作难度。
3.用水管理队伍问题。目前,管水员虽然配齐了,但业务能力还比较低,且由于计划安排的公益岗还没有到位,水费也没有征收,工作积极性也参差不齐。
4.节约用水意识问题。根据了解,农村群众习惯免费用水,节水意识还没有养成,浪费用水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水较偏远的村,对安装水表和计量收费有抵触情绪。
5.政策法规保障问题。缺乏法规授权的处罚措施,造成监管难度大;同时难以在公共资源经营上保障“以水养水”的正常运营。
(一)强化运行管理,饮水安全“有人管”。
交由水利部门管理的xx镇,饮水安全运行基本正常,用水矛盾并不突出。农村饮水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管理跟不上,群众饮水安全就难以保障。县政府从县公益岗中按照“一村一名”管水员的标准配置,负责全村的饮水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应尽快到位;在经费保障上,县政府及水利部门把饮水补助经费纳入预算草案和按预算划拨到乡镇,由乡镇统一考核、统一发放,让管水员村村有,收入稳,管长远。同时加强对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合理征收水费,饮水安全“有钱管”。
管理缺失成为农村供水工程短板,缺少经费直接制约着供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在群众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改“福利水”为“商品水”,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
另一方面以公共资源商品价格进行杠杆调节,引导群众养成节约用水良好习惯。在管理实施中,实行一户一表,开户报装费用统一标准;水费征收按照“群众可负担、以水能养水”原则,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实施阶梯式水价。
事实上,只要农户安装水表、用水计量收费,都能够达到供求平衡、人水和谐。
(三)建立长效机制,饮水安全“有效管”。
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从政策、资金层面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法律授权方面明确具体处罚措施,保护和管理好饮水安全工程,确保长效运营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明确的监管责任机制。县政府负责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乡镇(场、区)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管,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协助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村委会配合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等工作。
二是建立价格管理制度。县物价部门制定水费指导价,各地根据维护成本、管水人员工资等因素,合理制定水费征收标准,强化信息公开,让群众“交明白费,用放心水”。
三是建立维护专项经费制度。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维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补助重大维修、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等,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高效运行。
(四)宣传节水意识,饮水安全“自觉管”。
广泛开展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普及节水和卫生知识。
一方面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水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三
北地区包括**省**市、**市、**市、自治州,面积7.1万平方公里。二十世纪末原有合法煤矿近300对,每年生产原煤300多万吨,死亡70人左右,百万吨死亡率高达20以上。经过几年来的整顿关闭,现有煤矿138对,去年生产原煤近500万吨,死亡34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6;今年前十个月,生产原煤约350万吨,死亡18人,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5左右。尽管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矿点减少,产量增加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死亡人保持了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是,煤矿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重大事故事故时有发生,顶板事故多发,同当前的煤矿安全生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与实现安全发展的要求相比较,与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地方国有煤矿积重难返。
北地区现有地方国有和国有改制煤矿36对,目前仍有5对矿井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这些地方国有矿井积重难返,存在诸多问题:
1、包袱沉重,身份扭曲。**地区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在上个世纪末,一些国有煤矿因为市场低迷、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亏损严重,寅吃卯粮导致采掘极度失调,生产无以为继,相继停产或下马,甚至破产,煤矿职工生活相当困难。目前,自治州卡棚、龙家寨煤矿2矿3对州属矿井仍处于停产状态,**市辰溪县孝坪煤矿的2对井正融入民间资本整顿改制,**市桑植县3家县属国有矿的3对矿井整体承包给私人经营管理。地方国有煤矿过去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现在职工多,安置困难大,实现破产买断的难度更大,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部分国有煤矿为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大量融入民间资本,恢复矿井生产,形成国有煤矿牌子、乡镇企业管理水平,私人租赁承包经营的局面,煤矿身份扭曲。
2、关系复杂,管理失控。部分国有煤矿处于边远山区,监管难度大。自治州卡棚煤矿由当地人强行承包租赁,实行掠夺式开采,既不服从煤矿的管理,也不服从煤炭管理等部门的监管,多井口出煤,井下无风作业。面对严重的安全隐患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20xx年下半年,政府不得不组织公安等多个部门干预,强行终止合同,停止生产,对煤矿实行公开拍卖改制。
3、证照难办,违法生产。国有煤矿范围广、储量大,需交纳巨额资源价款和环境治理备用金,才能办理采矿许可证。去年,有些国有煤矿为了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临时办理了有效期不到半年的采矿许可证。自治州洛塔、向阳2对州属国有煤矿的采矿许可证,年初就已经到期,因包袱重、成本高、效益差,无力交纳巨额费用,延期申请一直未被批准。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职工为了生存,继续组织生产,地方政府为保稳定,防止矛盾激发,对煤矿的生产行为,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有煤矿因其资金积累有限,资源市场不完善,未来办理采矿许可证(延期)的困难会越来越大。
二、煤矿安全技术人才极度匮乏。
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为止的20xx年间,北地区煤矿新增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不足10人,而煤矿原有安全生产技术骨干因退休、转行等原因流失达60%以上,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力量包括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在内,具有技术职称的不足100人,平均不足0.5人/矿,现有的技术人员绝大部分在40岁以上,年龄老化,青黄不接,而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包括3年专门学校学习和3-4年实践锻炼时间,至少需要6-7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煤矿安全技术人员的匮乏程度将会更严重,因技术力量不足带来的严重问题会进一步显现。
1、煤矿企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北地区在矿井一线直接服务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不足60人,平均每4对矿井配备1人,按照煤矿生产情况估算,至少需要技术人员250人以上,现有技术人员配备率不到25%,技术人才缺口巨大,绝大部分乡镇煤矿没有技术人员可供配备,导致煤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千篇一律,与煤矿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煤矿工程技术图纸填绘不及时或根本无人填绘,安装的瓦斯监控系统无人使用,形同虚设,经常因无法预见、识别、有效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导致重大事故。
2、煤矿监管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辖区4市州、9个采煤县、55个产煤乡镇的煤矿安全管理部门中,配备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0名,全部配备在市州、县区一级,甚至个别重点产煤县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重点产煤乡镇在内的所有产煤乡镇都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太少,无法有效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指导煤矿安全生产,个别县区的煤矿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处于失控的境地。
三、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相对而言,煤矿作业环境复杂,各种灾害危险程度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职工队伍,但现实情况是:近2万名煤矿从业人员,从矿长,到一般现场管理人员,到采掘一线从业人员,离高素质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
1、煤矿企业管理水平与严峻的安全现状极不相称。224对矿井中,矿长具备中专(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上学历的不足80人,大部分仅具有初中学历,部分仅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矿长不具备安全生产管理必要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2、井下现场安全管理与急需的实际要求极不适应。北地区现有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3000多名,实际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0%,必要的煤矿现场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凭经验管理,凭经验操作,是导致煤矿现场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3、煤矿职工素质与恶劣的作业环境极不适应。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始终是吸引农村青年打工的最佳场所,留下的井下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50%以上达不到小学毕业文化,有的为养家糊口,甚至身体有缺陷也下井工作。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不具备必备的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不了解瓦斯等严重煤矿隐患的危害程度,甚至带烟火下井,违章蛮干,冒险瞎干,是导致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几年来的事故调查表明,没有一起的主要原因不是职工严重违章作业造成的。
四、煤矿生产经营环境恶化。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和煤炭市场的好转,煤矿的效益有了一定起色,煤矿企业成了“唐僧肉”。一些部门以各种借口,通过各种途径向企业索、拿、卡、要;一些个人看到煤矿有利可图,故意设置障碍,搞权钱交易;一些黑恶势力看到煤矿效益较好,蓄意染指寻衅滋事。一些煤矿老板说:现在办煤矿太难了,政策压力大,婆婆多,眼红的多,卡脖子的多,收费和罚款的多。生产经营经营环境恶化,消耗了矿主大量精力,无法专心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减少,延缓了隐患整改进度。
五、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有的地方监管体制不顺,不能有效地开展监管工作。如分局辖区三市一州就有**市在今年十月前未成立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九个主要采煤县中有六个没有成立相对独立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由煤炭行业管理局或行业管理办公室行使,导致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和监管执法主题不合法。因此,大多数地方监管部门都还停留在安全检查阶段。二是地方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据调查统计,分局辖区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人数有近400人,但从事煤矿安全和技术的只有不到60人,发现不了隐患,解决不了问题是常态。三是监管队伍素质普遍徧低,执法难以到位。除了专业技能差外,对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也知之甚少,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欠缺。四是监管部门经费不落实,收费、罚款成了监管部门的中心工作。五是有的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将地方监管和国家监察对立起来。
对策和建议:
2、加强煤矿技术人才培养。加大扶持大专院校煤矿专业的力度,国家应采取经济政策鼓励农村青年和学生报考煤矿急需的采矿、地质、机电专业,扶持煤矿企业特别是乡镇煤矿大力培养技术人才,促使煤矿落实技术负责人制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待遇。
3、加大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实行煤矿矿长职业经理人制度,矿长、法人(投资人)分离。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落实资格准入制度。加强煤矿从业人员培训监管,逐步推行煤矿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4、改善煤矿生产经营环境。规范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投资环境,打击黑恶势力。
5、理顺煤矿监管关系。调整行业管理与日常监管关系,进一步理顺监察监管职能,强化对地方监管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攻坚战;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落到实处。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四
为认真做好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地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要求,我区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各环节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食品安全信息分布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试点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局基本情况。
**区始建于1965年,1970年设区建制,从而形成政企合一体制。区政府辖五个镇(林场)区(局)机关设在小扬气镇内,总面积459048公顷,人口49611人,其中镇内23397人,形成面广、人疏、线长的自然情况。
**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大事常抓不懈,积极推行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和综合评价,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为保证全区人民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区食品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38户,其中,豆制品加工19户,面食类加工8户,熟食加工8户,冷饮加工3户,已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占总数的36%。这些企业,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较好,加工设备较落后,产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5人以下家庭式作坊居多。各类食品经营企业有280家,年销售额五十万元的有6家。餐饮业(包括食堂)有37家,其中饭店32家。食堂5家,全区共37户学校食堂和餐饮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共分为、b、c、d四个等级,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我区评为b级的餐饮单位共有3家,其余34家均为c级单位。
以上反映出我区的食品加工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生产加工能力差,种类偏少,是外地生产加工食品的销售区;食品流通业处于一般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
三、近年来我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区借助“食品放心工程”这一有效载体,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了不同种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无证照生产小作坊的取缔力度,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对提高全区食品质量的总体好转起到了明显效果。
四、我区部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我区肉制品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突出表现在:牛、羊肉定点屠宰尚未实行,没有检验、检疫设备,肉类品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等于没有开展,导致我区鲜肉的安全质量没有保证;少数城乡结合部定点屠宰操作尚不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整顿规范。
2、豆制品行业。我区豆制品生产企业有19余家,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规定。而且都未办理生产许可证,虽进行多次清理整顿,但仍难以改变。
3、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甚忧。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增多,尤其是夏季夜市开始,绝大多数小吃摊点也随之开张,他们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和病从口入的隐患。
4、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依然存在。我区经济欠发达,为了生存,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由于牵涉到社会稳定,使查处取缔的力度大打折扣。
五、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情况。
我区于20xx年6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分析、部署安排工作。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使区政府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个“抓手”。这个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等活动的开展,集中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
在该机构运转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协调委员会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感到这是一个议事的、协调的机构,统一性、权威性特别是高效性难以得到真正树立,如果要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需要有一个更有力的机构具体进行实施。
2、检测监测情况。
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在规范食品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食品的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我区目前还没有检测监测设备,要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很难达到的。
3、人员、经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责任大。目前,我局仅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而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经费。给食品综合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六、有关思考建议。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发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大综合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力度,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事件的发生。
3、加大食品检测监测资金的投入。
4、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我区食品现状调查,我们选择了3家企业作为食品信用体系试点单位,(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试点单位:**区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为我区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金额为五十万元,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好,加工设备先进,主要产品为加工提取华青素,生产前景好。(2)**区南味饭店:在我区餐饮业中为规模较大酒店,此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被评为b级餐饮单位,为**区最高等级评分。(3)**区东兴商店:此企业为批发兼零售食品超市,为**区信誉好的一家企业。
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委、质监、工商、卫生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我区已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建立了诚信档案。
5、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全社会对信用的价值还缺乏深刻的认知,加之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失信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防范和严格的惩戒,违规失信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面对突出的信用供需矛盾,只有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才能促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的形成,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对我区食品现状调研情况看,我区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势在必行,通过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对我区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五
我县是一个产煤大县,全县现有煤矿60个,其中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的20个,常年产量在120万吨左右,上缴税费近1000万元,煤矿行业安排就业人员近8000人,煤炭行业对全县的经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县煤矿开采条件差,难度大、成本高,煤炭安全生产压力大。从20__年以来,我县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25起,死亡31人,百万吨死亡率达8.86%,直接经济损失138.45万元。特别是20__年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17人,百万吨死亡率达14.16%,百万吨死亡率超过了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给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县煤矿近三年来安全生产发生的事故,找出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20__年—20__年全县煤矿事故情况。
20__年至20__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31人,百万吨死亡率达8.86%,直接经济损失138.45万元。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故类别分析,3年中国共产党发生顶板事故23起,死亡了24人,分别占3年事故总数的92%和77.4%;其中瓦斯事故是自1994年我县官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0年后又一起重大的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突出,瓦斯事故再次发生,说明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没有抓到位,预防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措施没有到位。
2、从事故的性质分析,3年25起事故均是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人员“三违”造成的,说明我县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滞后,安全素质普遍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强。
3、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客观上由于全县煤矿基础条件差,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主观上是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煤矿树枝状开采还未根本杜绝,通风状况还不是非常良好,瓦斯很容易产生突然集聚,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从分析来看,事故归根到底均是由于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详细的、科学的操作规程,致使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或无章不循,企业的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负责,加之本身基础条件差,致使事故多发。
4、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分析,25起事故当中,在上午10:30(含10:30)以前发生的仅有3起,而10:30以后发生的占22起,也就是说在企业现场管理人员要下班、或者已经下班、或者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跟班作业致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说明了企业的现场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工人乘机违章操作。这也是我们总结、分析事故以前所忽视的。
5、从事故发生的年度分析,3年中以20__年发生的事故最多,也就是在煤矿行业效益明显、抢生产、争利益的时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说明了企业老板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老问题。
三、对策措施。
1、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克服厌战、麻痹、侥幸心理,从全面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从全面贯彻落实县的党的十一次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特别是各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安全生产的投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坚决贯彻国家安监局5号令,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国家安监局5号令对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做了明确的规定。我县煤矿由于大多开采的是极薄的煤层,井巷布局多数不合理,提升运输、开采、通风设备设施较为落后,虽通过去年停产整顿,但企业改变不大。为此,县煤炭、安监部门和产煤乡镇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促进煤矿企业按照国家安监局5号令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全面改善企业的软、硬件设施,特别是在提升运输、通风、排水设备设施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关停,从而努力改变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
3、狠抓安全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县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4、严格各项制度的落实,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全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严格管理。我们既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上取得成功经验,更要看到我们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制度的落实上还存在着差距,为此要抓好(1)企业要进一步针对煤矿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并且按照规程要求切实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真正按照规程操作。(2)每一个生产企业都要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即“日监测”:每天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对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时段生产过程都要做到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同时保证做到工人不出井、管理人员不下班。改变以前管理人员只上半天班,或者不跟班作业的问题。同时对每天的工作情况都要做到有书面记载,并报告有关矿领导。“周报告”: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要将每一周的工作情况及时梳理、总结,并报告给矿长以及有关的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月分析”:就是企业矿长每月要召集有关的人员对当月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并安排下月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胸中有数。(3)建立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全力整改安全隐患。一方面企业自身要重视安全生产,不仅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备投入,更要抓好日常安全生产的检查,特别是对井下采掘碛头、盲巷、废巷的通风瓦斯管理,对井下运输大巷、工作面的支护管理危岩的处理对水灾的预兆等都要严格的进行检查,制定好严密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另一方面县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煤炭局片区负责人和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煤矿的日常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采掘作业规程是否合理、通风设备设施是否完善、井下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是否配齐配足、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案是否制定、井下的开采布局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隐患制定专人负责的预案,确保隐患整改及时,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5、针对重点,解决难点,全面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当前,我县煤矿安全生产上伤亡事故发生的重点是顶板和通风瓦斯两个方面,但工作上的难点还包括水患的治理。因此如何防范以上三个方面的伤亡事故,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顶板管理上,一是必须督促企业配齐配足专职顶板管理员,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分片分段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企业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做到敲帮问顶,支护到位,成排成行,充填必须足实接顶,杜绝工作面现场空顶作业,冒险作业,在处理危岩时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挥,制定科学的方案措施方可进行,切实防止顶板事故;三是煤矿井下负责技术的矿长,必须对专职顶板员的工作和工人的支护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及时解决顶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四是煤矿企业要逐步推行“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确保支护到位。
在通风瓦斯管理上,一是企业必须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全面制定企业的瓦斯管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二是全县所有的高瓦斯矿井必须配备瓦斯监控系统,其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必须按规程进行,并实行专人负责;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严禁井下无风、微风作业,特别是要抓好碛头掘进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突然集聚;四是企业必须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并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真正做到“一班三检”、“一炮三检”,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五是必须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严禁井下电器失爆;六是严格井下掘进作业放炮作业瓦斯检查员的跟班作业,防止掘进过程中瓦斯事故的发生。
在水患治理上,煤矿企业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制定水患治理方案,特别是有水患威胁的矿井,必须对采空区,含水层的水汶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探放水措施、方案。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按方案进行,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在洪期要加强井上下值班管理,防止洪水对矿井的威胁。
我县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我们只有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采取强硬措施,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才能确保省、市所下目标任务的完成。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六
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逐渐提高,饮水机已经成为现当代人们的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对当前的饮水机市场做一个调查,不仅能够正确的为后面的饮水机设计做指导。也可以为后面的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与信息。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收集资料。主要询问了售货员,购买选择饮水机时考虑的因素,主要的选购对象,以及所能接受的价格等。
经调查:如今,饮水机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群雄混战的局面,尤其是“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兵团。我国的饮水机生产发源并扬名于长三角的浙江,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台饮水机就在此诞生,为今天“长三角”饮水机行业打拼天下奠定了深厚的根基。以美的、安吉尔等品牌为代表的“珠三角”饮水机兵团也逐渐形成。尽管“珠三角”水兵团有着先发优势,但“长三角”水兵团却凭借区域竞争优势厚积薄发、后发制人,大有赶超“珠三角”水兵团之势。资料显示,“珠三角”水兵团已占据了行业68%的市场份额,其主要产品和产值,更是以年20%的速度飞速增长,已大大超过了“长三角”水兵团。
能上的更新换代,节能、环保等概念被赋予到饮水机产品上,代表企业有美的、安吉尔等。
广东品牌明显占据上风。在品牌竞争中,浙江企业的劣势相当的明显。广东的美的、科龙等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虽非“科班”出身。然而其在空调、冰箱等家电领域的品牌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了。他们一旦进入其他家电行业,相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品牌优势就相当的明显了。传统的浙江企业品牌建设对弱些除沁园、浪木等品牌外大都知名度较低。
据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广东的饮水机产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70%左右,而美的等企业以44.86%的市场占有率,又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目前,我国水家电产品的市场营销,特别是浙江一些饮水机企业受到资金和竞争力的局限,大多采取的是代理商模式,厂家基本上没有建立直营办事处或者销售队伍,直接将产品卖给代理商,由代理商操作终端市场。这种模式虽节省销售费用,却使得厂家在市场营销上出现真空,由于无法及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动态信息,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制定贴近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可以说,如今的饮水机行业广东企业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品牌和市场营销上均占据优势,然而,浙江企业的实力却也不容忽视。广东饮水机企业如果想继续引领市场,就必须认真学习浙江企业对产品制造工艺质量的重视。一旦浙江企业加强了自身的品牌营销,广东企业就有可能逐渐丧失现有的市场份额。
另外,从市场消费情况来看,调研结果显示,中低档价格的饮水机最具吸引力,75%的潜在购买者未来打算购买的饮水机的价格在101元~300元之间,而500元以上的产品吸引的是一小部分高端用户。不打算购买饮水机的消费者中,有将近一半的消费者是因为消费观念的原因而不购买饮水机,饮水机本身的质量、价格等客观原因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不起主导作用。目前,国内消费者的强势群体还未明显呈现出来,消费者对于饮水机的价格取向仍以中低端为主。
饮水机已经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及消费者对饮水机消费观念的转变,饮水机行业已经进入价格、外观造型、质量、性能、功能、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但社会上有关节能方面的宣传少之又少,消费者不了解也不关注饮水机的耗电情况。节能饮水机比一般的饮水机价格高,而节能产品对消费者的回报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体现的,这一回馈过程比较漫长。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看中的是眼前的购买费用,对于使用费用则考虑得较少。由于市场没有对节能产品的需求,生产厂家的研发动力就不会很大,使得行业的节能意识也非常薄弱,仅有几家知名品牌推出了节能产品,节能饮水机在整个行业里还是比较少的。
企业提高产品售价的办法是为饮水机增加附加功能,使饮水机不仅具有普通的加热功能,更通过增加装置改进技术为饮水机增加了水处理、杀菌消毒、抗菌免洗等健康饮水功能,此外,还增加了外加热、温开水等人性化设计。
在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健康危机事件”,消费者意识到饮水健康的重要性,也让企业在饮水健康方面下足了功夫,美的“沸腾胆”技术,安吉尔新推出的“袋装水”系列饮水机产品,以及奇贵推出的反渗透取水原理,都在从饮水技术和饮水操作环节进行着改善水质的努力。目前慈溪诸多饮水机企业推广的“麦饭石”技术,引领饮水机向更天然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商家在饮水机上所花的这些心思和创新,有些消费者觉得很实用,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类似的新功能看着新鲜,是否实用关键还要看市场的检验。也有饮水机经销商表示,增加附加功能是不少厂家都喜欢采用的策略,有些新功能增加的研发费用不一定高,但价格确可以提高不少。
到,其余大部分售价在500元上下。但卖场中的饮水机一般售价大多在八九百块钱,千万以上产品更是不乏其列。
冷热型的饮水机中,立式占90.4%,台式9.5%;单冷型的饮水机中,立式占据全部份额;单热型的饮水机中,立式占74.2%,台式占25.8%;电子制冷型的饮水机中,立式占88.2%,台式占11.8%。总体来说,在各类型的饮水机中,以立式产品为主,超过了86%的市场份额,台式产品所占份额相对较少。
(1)、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对家用的饮水机要求是:()。
a、冷热双用b、温热双用c、冷温热三用。
3、您觉得您的饮水机只安放一个接水位置,冷、热、温水共用一个出水口方便吗?()。
a、很合适b、不合适c、无所谓。
4、您喜欢这样()的饮水机吗?
a、传统无门式b、有门样式c、无所谓。
5、您喜欢什么风格的饮水机:()。
a、现代时尚b、简洁大方c、豪华气派d、精致小巧。
6、您觉得饮水机的颜色这样()更适合您?
a、冷色(绿、蓝、紫)b、暖色(红、橙、黄)。
c、黑白d、其他。
7、您能接受的饮水机的价格在:()。
a、100元以下b、100—300元c、300—800元d、800元以上。
8、您家中的饮水机平时怎么放置的?()。
a、平放于桌面b、立于客厅墙角c、立于卧室床头d、其他。
9、您觉得饮水机的接水按钮怎么更合适您的使用习惯:()。
a、可向下压并弹起b、带弧度用杯子顶开即可接水。
c、隐藏式的和机身融为一体d、其他想法。
10、您觉得饮水机用于杯子存放和消毒的消毒柜对您来说用处大吗?()。
a、很大b、一般c、没必要浪费地方。
11、您觉得饮水机安装杯底溢水槽有没有必要,溢水槽清洗方便吗?()。
a、有必要,方便清理b、有必要,不方便清理c、没必要。
12、您在对饮水机的使用过程中最想解决的问题是?()。
a、清洗问题b、放置问题c、安全问题d、其他。
13、假如您家中有10岁以下的小孩,您会担心小孩触碰热水开关而被烫到吗?()。
a、不会,因为现有开关涉及很好。
b、会,小孩可能摆弄开关把它当玩具。
14、假如您的饮水机需要加水或换桶是有什么想法:()。
a、饮水机太高,水桶很难装上去。
b、水桶太重,很难装上。
c、这桶装水太少,更换太勤,能不能换种大的。
d、其他。
(2)、调查结果。
(时间有限,仍在统计中)。
以沁园、美的、安吉尔等企业为代表的饮水机企业占据了国内饮水机市场主要份额。目前,市场上的饮水机大品牌主要是安吉尔、美的、沁园三家。虽然饮水机市场前景广阔,但现有大品牌不多,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前三品牌同其他品牌之间的竞争。
根据数据显示,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饮水机市场上安吉尔占据第一的位置,拥有43.2%的占有率,美的以33.4%的占有率位居第二位,沁园的品牌占有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以7.6%的占有量位居第三,浪木以6.1%的占有率排在第四位,格力、奔腾、耐德、华裕、康宝、奇迪紧随其后。
安吉尔。
为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把新的利润增长点定位于“创新”,细分市场并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消费者、场合的饮水机产品。安吉尔在华南、华东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华南基地设在西丽、石岩,围绕基地,那里已经形成了包括塑胶模具企业在内的产业集群;宁波的基地附近也形成了由上百家供应商组成的产业链。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七
通过调查,全县校园普遍注意学生的安全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措施:
四是学校允许学生家长接送,提倡路途近的学生步行回家。
公安机关为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也落实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
三是各派出所周末派出民警到校园周边执勤,对非法载客进行纠正;四是交警大队、各派出所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培训教育,提高司机安全行车事项。
通过检查和调查,校园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有:一是有的学校地处公路,过往车辆多、校门口坡陡、无校园警示标志或减速带,对放学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如县三中、官田小学、下渠中小学、开善中小学、新桥中小学、大龙学校等;二是部分学校周末放学,仍存在着非营运车辆载客或超载现象,如梅口中小学至吊桥方向的廖元、茜元、大田中小学至城关、开善中小学至岩坑、龙湖中小学至神下黄厝、龙安学校至角溪,上述线路路程都在20公里左右,学生虽提前放学,但要在天黑前赶到家,不搭乘车辆,要做到是不容易的,虽然学校校门口有教师值日,乡镇所在地有民警执勤,道路上有交警和派出所查处,但仍有很大死角,即便查到制止非法载客行为,但疏散下来的学生却无法送回家,以上隐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旦发生车祸,后果十分严重。
1、增加校园及周边的交通安全标志。
由县局交警大队对全县需要安装标志、减速带的校园进行调查摸底,作出预算,由县财政拨款予以解决。
2、开通符合安全管理的校园周末班车。
目前从调查情况看,梅口学校、龙湖学校、龙安学校学生超载现象较为突出,要求开通学生周末班车的愿望较为迫切,上述学校学生乘车路段偏僻,县交警大队和派出所巡查存在死角,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县交通运管所等有关交通职能部门对全县运输车辆进行调整,切实解决全县校园尤其是乡镇学校学生周末安全乘车回家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八
近年来,市按照“标准化生产创品牌、产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全面加强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和安全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测能力逐步增强、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市位于西南部,辖2乡7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3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地理概貌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市耕地面积33.65万亩,基本农田23.37万亩。xx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8.15亿元,农业增加值35.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15元。全市粮食面积37.75万亩,总产量11.03万吨;柑桔面积31.07万为亩,总产量55.2万吨;茶叶面积9.58万亩,总产量1.22万吨;蔬菜面积7.1万亩,总产量19.7万吨。农产品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6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较高。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xx年本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9.3%;xx年1-8月已抽检农产品样品1000个,合格率为99.6%。全省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采访团在我市参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农安监测点。
(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在编8人,负责对全市农安工作协调及监测监管;成立了市农业执法大队,在编9人,负责全市农业投入品管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仪器设备113台套,负责全市农产品检测工作。全局农安工作专职人员17人,拥有农残监测车、执法车各一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的牌子,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专职开展工作。
(三)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被列为全国柑桔标准化示范县市,xx年被农业部纳入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稳步实施。制定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现及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按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严格查验农产品入市材料,主要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农安检测室,每日检测,在显著位置挂农产品公示牌。
(一)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我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下发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府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市农业局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安检测培训会,与各乡镇农安监管站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质量承诺书。
(二)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活动载体,利用新闻媒体、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网络平台、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田间、社区等地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以“实施主推技术、推广主导品种、农民主体培训和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一化”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到户,管理手册到户,生产技术培训到户。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8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份,对1.24万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使用投入品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蜜柑”和“天然富锌茶”地方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柑桔、茶叶、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内容的“三品一标”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强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认证申报,全市有效使用的农业“三品”已达到4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7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形成了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工夫茶、土老憨食品、天峡鲟等一批精品名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全市建立柑桔标准园30万亩、茶叶标准园10万亩。
(四)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等18家农产品生产单位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生产的农产品做到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农产品自检合格证明、有包装、有标识,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品”生产基地为重点,推行建立以标准化生产记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证明以及包装、标识为门槛的产地准出制度。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立了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组织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等四大体系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对种植户严格执行编码追溯责任制,实现了柑桔精品果追溯到户。
(五)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全市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质量检测室,逐步健全检测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各农产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初步建立以建购销台账、查证验票、自律性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今年来已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27期,抽取样品1000个,在电视台发布农产品监测公告27期。督促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自检样品13900个。制定了农业投入品台账及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全市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重点加强对国家禁限用农药排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高毒农药及农药中违法添加成分监管力度。对全市380家农资经营门店、25家渔药、渔饲料经营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重点抽查,今年已抽检农药样品18个、种子样63个、肥料品种7个、水样4个、鱼样5个、渔饲料样20个,责令改正违法行为24起,立案查处12起。全市农业投入品监测合格率99.5%,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农产品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均达到100%。
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由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存在一些农产品生产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生产投入随意性、无记录、质量无法溯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
(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不够。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殖大户的生产记录不够规范,多数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检测室,无检测人员。合作社对社员的'管理、服务不到位,生产过程完全由社员自行管理,社员自行购买投入品、无发票、据、记录,无统防统治制度,无统一的技术服务或生产模式,收购农产品未检测,大多上市销售的农产品无包装和标识。农贸市场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残检测方面缺乏主动性,人员、经费、设备无保障。
(三)监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农产品检测中心缺经费、缺专业检测人员,市场监管人员缺装备、缺少办案经费的制度性保障。目前检测中心运行经费还未纳入财政预算,现有人员年龄老化,难以操作大型精密仪器,造成部分设备闲置,迫切需引进年青的专业检测人员;农业执法人员执法装备差、执法经费无保障、没有参公管理职称评定又无解决途径,造成工作不安心,影响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监管体系建设需完善。乡镇监管站的人员编制及经费未落实,各村及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网格化管理要完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三是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检测人员;。
四是解决执法人员的参公管理、执法着装、执法装备等问题;。
五是解决乡镇农安监管人员编制及经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监管,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作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监管机制;建设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监测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学生公寓早已不再单纯是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而已经成为集教育、管理、服务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机制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学生公寓必须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质量。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要求和学生自身需求,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满足学校和学生要求,公寓管理者必须寻求先进的管理方法。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十九
xx年至xx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31人,百万吨死亡率达8.86%,直接经济损失138.45万元。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故类别分析,3年中共发生顶板事故23起,死亡了24人,分别占3年事故总数的92%和77.4%;其中瓦斯事故是自19xx年我县官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xx年后又一起重大的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突出,瓦斯事故再次发生,说明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没有抓到位,预防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措施没有到位。
2、从事故的性质分析,3年25起事故均是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人员“三违”造成的,说明我县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滞后,安全素质普遍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强。
3、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客观上由于全县煤矿基础条件差,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主观上是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煤矿树枝状开采还未根本杜绝,通风状况还不是非常良好,瓦斯很容易产生突然集聚,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从分析来看,事故归根到底均是由于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详细的、科学的操作规程,致使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或无章不循,企业的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负责,加之本身基础条件差,致使事故多发。
4、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分析,25起事故当中,在上午10:30(含10:30)以前发生的仅有3起,而10:30以后发生的占22起,也就是说在企业现场管理人员要下班、或者已经下班、或者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跟班作业致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说明了企业的现场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工人乘机违章操作。这也是我们总结、分析事故以前所忽视的。
5、从事故发生的年度分析,3年中以xx年发生的事故最多,也就是在煤矿行业效益明显、抢生产、争利益的时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说明了企业老板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老问题。
1、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克服厌战、麻痹、侥幸心理,从全面贯彻落实“xx”重要xx,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从全面贯彻落实县的党的十一次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特别是各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安全生产的投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二十
20xx年,xxx、xxx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xxx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xx公里。20xx年我省高速公路计划新开工14条,同时确保长株、邵永、衡炎3条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预计到20xx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700公里。形成从省会城市到任何市州四小时的经济圈。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xxx省边远、落后地区逐步纳入到高速公路的辐射网中来。而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位于xxx的湘西山区地带,在xxx高速公路开通前,该地区相对于湘中、湘北、湘南地区是比较落后和闭塞的,延线又以少数民族的山区居民为多数,以及新加入到xxx高速公路警察队伍中不满一年的警员占了现在xxx大队总共民警数量的一半以上,新进民警执法水平和能力高低有别,这些特点使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警察在交通安全管理中遇到了一些在前面开通的高速公路经过的经济发达地区不太容易出现的现象和难题也必将更加普遍和突出,一些新问题也将不断出现。
(一)沿线群众对高速公路的功能和特点缺乏认识,不听劝阻,易引发事故。
主要体现在行人上高速的问题上。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路段两侧均设置禁入栅,交叉口全立交,避免横向穿越,使车速的提高和安全有了保证。xxx高速公路沿线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山区居民,根据民警沿线走访的情况了解到,沿线村民大部分是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大部分在外务工和就学,在高速警察进村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之前,受到的交通安全教育几乎为零,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高速公路,对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功能不了解,高速公路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物,认为是:路就可以走,不然怎么叫路呢?因而行人经常置高速公路管理民警的劝告和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的提示于不顾,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进行赶集、走亲访友、上学、搭车等其他行为,易使松弛的驾驶员突然反应,在毫秒之间,躲闪不及,轻则影响驾驶员驾驶,重则车毁人亡。
在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所发现的行人中,以下几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高速公路延线的居民。
2、在高速公路上下车的乘客。
3、部分拾荒、流浪人员。
4、观光采风人员。
(二)高速公路沿线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差,几种典型交通违法行为较突出。
由于高速公路管理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专门列出第四章第五节对高速公路行车进行了特别规定。新开通高速公路配套设施较新,也较全。全程对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诸如“不系安全带”、“超速”、“酒后驾驶”等,都设有警示标志。各涵洞、桥梁上的禁止、取消禁止,提示标志也较为明显,然而民警在执勤执法的时候发现,沿线驾驶员违反以下几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多。
1、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的违法行为多。许多沿线居民,因为离高速公路近,不去车站买票坐车,而是直接和驾驶员电话联系,或者干脆就在高速公路的路肩上邀手,示意坐车,驾驶员为了营利,不顾危险,而突然刹车,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上下客。
2、超速行驶、遮挡号码、套用其他机动车号牌、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多。在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上,由于路况复杂,限速较低,初期超速车辆甚至能达到50%以上。处罚的普遍性,使得许多沿线司机养成了上高速挡号牌、挂套牌、不挂牌的习惯,上高速公路后,经常把车开在超车道上一路狂飙,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驾驶车辆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没有手续的、走私的、报废的、拼装的车辆违法行为多。这种交通违法行为在沿线的驾驶员违法情况中比较突出,自认为,自己在本县跑,不带驾驶证、行驶证应该不会有人查车,查了车,有关系打个电话就可以放;有的沿线驾驶员驾驶已经报废的、走私的、拼装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况很差,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于是新建成的高速公路,出现诸多问题是难免的。由于规划设计经验的缺乏使得桥梁、涵洞等方便通行的道路设置存在某些不合理性,以及居民对新事物、新交通方式还存在的不了解,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新建成的xxx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新老问题。
(一)行人上高速,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高速公路沿线居民出行需要。xxx高速公路多穿越山区、贫地。年青人外出打工较多,留守的多为孤老病残,人员素质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相对较低。为了出行的需要,他们常破坏高速两旁的防护网而进入高速。高速公路的修建满足了城镇间的沟通,但因为设计与成本的原因,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考虑得面面具到,便不会是全程天桥与地下通道,使一部分沿线居民的出行绕了远路。而新建成的xxx高速公路,远离省会城市之地,车流量相较老高速而言较少,少数生活于高速旁的人,麻痹大意,敢于横穿高速。再则新建的xxx高速大多穿山越涧,特别是跨河大桥、高山涵洞的建成,缩短河两岸、山两边的距离。沿高速走将减少行程,从而不必翻山越岭,节约出行时间,这也是少数人敢于以身涉险的原因所在。以xxx大队沅陵中队辖区数百米长的樱桃湾隧道为例。该隧道大大缩短了往来沅陵县凉水井镇何家村、白合村、王家岭村、云从洞村、凉水井集镇等地间的距离,节省了翻山越岭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每天在早中晚均有人穿隧道而过。
2、在高速公路上等车的现象并非新开通的xxx高速所独有,却以新开通的xxx高速较为突出。新建高速公路直接连接上了周边的市州中心城市,而城乡差距的明显,周边车站车辆班次规划的不健全,使一些小的出口附近乡镇的居民不再愿意到县区车站去转车,而直接选择了上高速招拦过路的客运货运车辆。大多高速出口没有配备车站站点,部分司机,为了利益的需要,也敢于在高速公路上停车载客,不顾事故隐患,严重违反高速行车规定。
3、在拾荒、流浪人员中,尤以精神病人最为典型。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大多车流量较少,但还是有部分拾荒者,为了一时经济利益的驱动,对高速公路上车辆制造的生活垃圾感兴趣,少数不文明的司乘人员抛洒到高速公路的生活垃圾成为拾荒者所青睐的财富。而沿高速流浪的人员中,以精神病人最为典型。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流浪人员上高速公路。20xx年3月10日晚上,一名痴呆老人进入xxx高速公路,被沅陵中队巡逻民警刘念、向胜及时发现,并联系其家人送回。像这样的例子,在xxx高速沅陵中队日常的执勤执法中,经常能够碰到,而且经常能碰到的,就是家住高速沿线的一两个精神病人。
4、观光采风人员偶尔有之。新建的xxx高速两旁大多山川迤逦,溪涧潺潺,春有油菜花遍野;夏有青山蝉鸣;秋有漫山红叶;冬有银装素裹。不少采风、摄影人员偏就喜欢另辟蹊径,或乘汽车而下,或由路口而上,以独特的视角,“观赏自然,感悟人生”。20xx年3月上旬之后,天气变暖,阳光明媚之时,在xxx高速沅陵出口附近,常能够看到三两手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对高速公路两旁的金灿灿的油菜花颇感兴趣,在沅陵中队执勤民警的多次劝阻下,才从xxx高速沅陵收费站下高速。
(二)针对沿线驾驶员驾驶机动车上高速行驶出现的许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新开通的xxx高速大多每小时限速一百公里以下。这是针对高速涵洞桥梁多的整体而言,在某些路况较好的路段,因为是新建高速,路面条件甚至优于某些平原旧高速。驾驶员便会放松警惕,加速行驶。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居民购买能力的增强,普通小轿车的最高时速都能达到每小时160公里以上。而走遍全国,没有一条高速会允许你跑到每小时120公里以上。以xxx高速沅陵段为例,该路段全程限速每小时80公里,但实际上,查处的超速驾驶员经常抱怨,以每小时80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跑,“感觉就像是爬一样”。
许多驾驶员对高速公路行车规定不够重视,把平时驾车随意行驶的习惯带上高速,占超车道、骑线、随意停靠的比较多。特别是新开通的xxx高速车辆较少的情况下,前后没有车辆时,便把两个车道当成一个车道开。极易在超车前后造成其他驾驶员的心理紧张,易酿事故。
2、一些短途驾驶员,习惯性的不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出行。一些新车,临时牌照过期一两个月,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也照常上路行驶。对张贴检验保险标志的问题,普遍的.不够重视,怕影响车辆美观,难以清洗,放在车上也不想去贴。认为万一被交警查到了一个电话也可以解决问题;一些车况不好的报废、拼装、走私车辆,驾驶员为了贪图便宜,坏了再修,只要能发动,能行驶就开着上路,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与不顾,这些虽都与驾驶人员日常的习惯有关,但也与当地地方交警部门管理的松懈不无关系。
正因为新开通的高速有着这样那样的新老问题,这就对我们高速公路管理支队的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省高速公路民警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形之下,新民警、新面孔不断的充实到高速公路管理队伍中来,必然会在管理中出现经验不足,协调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这就对新开通的高速公路的民警执勤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问题不是没有发现,没有处理,而是发现的不够及时,处理的不够完善到位。初步应做到“加强学习,做好宣传,有效管理,搞好沟通。”
(一)认真学好交通法规,善于向老同志学习,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民警自身执法水平和能力。
法律是执法者的武器,高速公路警察在执勤执法之余,应当积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只有学好用好法律法规,民警在执勤执法工作中,才能够在处罚当事人时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才能够对违法违章人员产生威慑能力;才能够在执勤执法中受到侵害时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熟悉沿线执勤执法环境,开展执法宣传。
1、对高速沿线的情况进行摸底,掌握民情社情,了解治安状况。对沿线的学校,居民集中聚居区进行走访,充分利用老师、村镇干部、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对群众进行教育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2、针对客车超员、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的情况,要找准原因,对车站的驾驶员,重点对私营的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让其了解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了解我们高速警察的管理意图,对于屡次违反的驾驶员要列入“黑名单”,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
3、在醒目和重要的路段悬挂标语条幅,用手将安全知识贴在群众的心里,要走村窜户,用口将章程规定送到老百姓的耳中。只有沿线居民真正意识到你的认真,你的不遗余力,他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才会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树立高速警察良好形象。
1、对行人上高速等问题,以规劝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七条之规定,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可以提出警告,纠正违法后放行。通过教育宣传的手段,逐步使居民习惯于不再走上高速。对规劝不听的,影响通行的也要尝试着进行处罚,毕竟对行人上高速的处罚是有法可依。
2、对驾驶员的处罚,不仅仅是使其交钱接受惩罚,还应当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在对驾驶员进行罚款、扣分等处罚的同时,要使驾驶员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确是违了法的,以后不能再犯,而不仅仅只是当面的唯唯诺诺;从心底里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仅是针对驾驶员个人的规定,而是对整个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规定;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仅仅置自己于险境,还有可能会侵害到他人利益。
(四)与相关部门联动,共同抓好高速管理工作。
1、对护栏被破坏的地方,及时通知路政部门进行维护修理。护栏破损而得不到修复,使得许多本不上高速的人也跟风走上了高速,形成行人上高速的习惯。
2、对超员、在高速公路上下客等违法行为,通报车站、运管等部门。可尝试配合车站、运管,建立营运车辆的违法违规准入机制,对经常超载超员,视法律如无物的进行严厉打击,直至取消其载客资格。
3、与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
当然,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管理需要xxx管理处等其他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作。高速公路配套设施的破坏,路标、路牌等标志摆放的不合理,天桥、涵洞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导致诸多问题的原因。如何能把新开通的xxx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碰到的问题管理到位,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司乘、行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依然是一个需要深度探讨的话题。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我支队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为此,支队各级领导一定要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做好信息安全是支队官兵忠实履行使命的一个前提要求。
要把信息安全保密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谁占据信息的主动权,谁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支队党委、机关必须走在最前沿。信息的安全与保密,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军事斗争的大局。应该看到,网络的攻击要比昔日的“坚船利炮”更厉害。要做好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必须按照我军保密工作指导思想实行“三个转变”的要求,在信息安全保密的建设上加大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其次要搞好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教育。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保密宣传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人。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大众媒体宣传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网络人员的警惕性和安全保密意识,自觉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抵御破坏性的信息侵袭。
一要提高信息技术发展的自主程度。
二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三要整体设防,网络的安全保密并不是说安装防火墙、安全服务器、路由器、加密设备、身份验证系统和保密网等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就可以解决的,必须是整体设防,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人以可乘之机,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管理是落实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根本保证。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技术防范和人员管理的综合治理。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党委机关必须负全责。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近年来,国家和军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信息安全保密的法规制度,规范了信息安全的建设和管理,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某些法规已显得滞后。如除了恶性和重大泄密事件外,一般性问题存在查处难,追究责任难,板子打不到具体人的问题。应加强前瞻性研究,不断完善原有的法规制度,并依据形势的发展,制定出新的法规制定,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明确责任。
对上网信息的审批程序和承办人员要做出明确规定,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信息网络日常管理和安全审计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对信息安全保密核心部位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三是技术防范和行政管理相结合。
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特别是在防范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对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到位可依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如将支队局域网与因特网实行物理隔断,对涉密网络的信息存储、访问权限、使用、传递、复制和销毁,在制度和技术手段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严格管理。
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篇二十二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频发生,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并非发生在充满危险的户外,却发生在被认为是安全港湾的家中。国际非营利性组织——全球儿童安全网络3日在南京发布《儿童家居用品安全专题调研报告》称,有61.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
基于这份结果,该机构又进一步对家居用品危险因素进行了家长认知调查,结果发现,跌倒或坠落、烧烫伤及触电、割伤、夹伤或动物咬伤、中毒、窒息等,成为家长们所担心的由家居用品引发的主要伤害,但有近80%家长并不清楚如何对家居用品进行安全检查。《儿童家居用品安全专题调研报告》向中国的家长们介绍了国际常用的家居用品安全“5s”检查原则,呼吁家长们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检查家居用品的布置与摆放。
据介绍,5s原则包括五个关键词:第一,“看see”,习惯于“大人国”的父母们常常忘了孩子是用“小人国”的方式使用家中的物品,所以要学习用儿童的眼光审视物品摆放;第二,“绳带strings”,小孩子的好奇心会令其用长绳带做游戏,从而引发绳带绕颈,因此应避免儿童接触到过长的绳带;第三,“尺寸size”,孩子们喜欢用口来探索世界,过小的物品容易被放入口中而引发窒息,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家长们要给予越大的物品;第四,“表面surface”,一些棱角尖锐、边缘粗糙的家居用品表面容易引发伤害,因此应尽量确保物品表面平滑柔软。第五,“标准standard”,在购买家居用品时,应仔细检查与儿童用品相关的安全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预防专家段蕾蕾表示:“儿童健康一直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但是,可预防的伤害却是中国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发生在家中的伤害占据了儿童伤害发生率的一半以上。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和幼教老师无疑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伤害预防认知,直接帮助孩子避免伤害的发生。”
据了解,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将在全国开展“全国幼儿园老师家居用品安全专题培训项目”,在各级卫生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向全国近5000所幼儿园提供家居用品安全专题培训。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59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