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案(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0:59:19
苗岭的早晨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6 10:59:19     小编:温柔雨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资源利用率。通过阅读以下教案范例,可以开拓我们的教学视野,拓宽我们的教学思维。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一

二、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变的。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三、教学目标:

2、初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3、体验乐曲的情绪特点并能随着音乐动一动。

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5、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五、教学难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六、教学具准备:

1、地图、录象资料、多媒体、音响。

2、学生准备彩笔、白纸。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言。

(出示地图)。

生1: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知道的民族有新疆维吾尔族、藏族、傣族……。

生2:……。

生3:….

(在说这些民族的时候,可对照地图找一找这些民族在祖国的具体位置。这样做,学生觉得直观、亲切、易接受,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你听过这些民族的音乐吗?你会唱这些民族的歌曲吗?

指名说一说。(学生若说不出,老师可以放一些学生熟知的歌曲如:《娃哈哈》、《爱我中华》、《北京的金山上》等,鼓励学生随音乐舞蹈、律动。)。

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一个小结,并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

(二)新课教学。

1、师:我们班有小朋友认识或学习小提琴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小提琴吗?

生答:…….

(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乐器的很多,所以此环节的教学可以发现人才,也同时可以让孩子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1)完整听赏乐曲一遍。

先自己体会乐曲的意境。

(2)师简要介绍苗族的相关知识。

苗族是我们祖国56个民族组成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聚居在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音乐和服饰,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歌舞节――芦笙节。过节时,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围聚在山坡或广场上,吹起了芦笙,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苗族舞蹈。我们刚刚听到的音乐就是描写苗岭春晨以及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

(这一节的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苗族的了解。在没有同学知道的情况下,老师再做讲解,并配以相关的录象资料片放给学生看。)。

师:你能试着为乐曲分一分段吗?

当你觉得是一段的时候,你就举手示意一下。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还小,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分准、分对。)。

(4)分段带学生欣赏。

欣赏第一段:

师提出欣赏要求:把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联想到景象用线条、色彩或绘画等方式描绘出来。

指名说一说你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鼓励学生用故事一样的语言,并让他们配以音乐来叙述,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其他表现音乐形象的作品。

教师加以评价并配乐讲解(或请学生试着配乐描述):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苗岭的早晨空的鸟儿也醒了,它们自由尽情地歌唱着。苗岭的早晨真美啊!

欣赏第二段:

师:在美丽的苗寨生活的人们,这时会在干什么呢?音乐的速度有没有变化?请同学们欣赏第二段。

听完后让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评价并做小结:好象是苗族人民在愉快的劳动,速度渐快。

师: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将刚才看的苗族短片配上《苗岭的早晨》第二段音乐),请同学们与苗族人民一起劳动、一起欢歌齐舞。

欣赏第三段:

请学生仔细听赏,听完后问学生,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这一段好象听过了;这好象和第一段有点像……。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指名说一说。

教师做简要补充讲解。

(分段听的这一环节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音乐的意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大胆地表现音乐的情绪。)。

(5)整曲再听:(用音乐配上画面,媒体播放。)。

让学生可以随音乐舞蹈;可以继续用线条、色彩、图画表示乐曲。

1、听一段芦笙演奏的乐曲。

2、听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

(乐曲都要短小精悍,如果我们老师自己会演奏,现场演奏效果更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你觉得音乐美吗?你喜欢听音乐吗?

(总结要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说出各种收获,如:我知道了我们国家还有一个苗族;我知道了苗族有个芦笙节;我认识了芦笙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我觉得音乐真好听等等。学生有任何收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摘自《教之初》。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二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乐曲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时间:1分10秒)开始部分用口笛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名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1—3)(1—b3),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接着,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描绘出:林间布谷鸟清脆、婉转的呜唱,百鸟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勃勃生气。

第二段(47秒)是乐曲主体部分又以明快、热烈的节奏描绘出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场面。尤其是其间不断出现的鸟叫声,使音乐气氛显得更加活跃。

乐曲的尾声(33秒)再现了开始部分的音乐,让人们再次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这种再现三段式的结构形式,使音乐显得更为完整,好似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

1、说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说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3、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4、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2)将音乐教室布置成“民族展览馆”的“苗族展示厅”。如:在墙壁挂上一些苗族风景、人物画和特色手工艺品等,使整个教室都洋溢着鲜明的苗族氛围。

5、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我将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

上课前,我将扮演“解说员”带领学生参观已布置成“苗族展示厅”的音乐教室,当他们沉浸到苗族氛围中时,开始上课。

一、导课:(时间安排:2分半钟)。

播放课件,结合“展示厅”的布置,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板书)。

二、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8分钟)。

1、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2、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三、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4分钟)。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板书)。

2、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3、欣赏第三段。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总结。

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4分钟)。

五、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最后,师生手拉手,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板书是一堂课的总结、概括,所以我尽量做到少而精炼。

第一段:速度慢节奏舒展。

表现了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气氛。

第二段:速度快节奏活泼。

表现了苗族人民歌舞与劳动的热烈场面。

第三段:速度慢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描绘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总之,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情感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这首口笛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想象力。欣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一、区分乐段。

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笛、画笔、白纸和打击乐器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教学。

1、导入:播放《爱我中华》。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流传着几千年的文化,其中民族音乐是我国的瑰宝之一。民族音乐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族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苗族音乐。

提问:乐曲中有什么乐器演奏?(口笛)。

4、出示口笛乐器,简单介绍口笛的'构造、音色和表现力。

(这首乐曲是笛子演奏家于孙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以苗族“飞歌“的音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能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

5、(出示民间笛子)请一名学生用口笛试吹。

试吹后提问:它能模仿出什么声音?

6、复听乐曲,乐曲可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乐段)。

聆听乐曲感受速度的变化。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进行。

7、分段欣赏。

(仔细听听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节奏、气氛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画面。)。

第一乐段:从缓慢自由的速度中感受乐曲舒展轻柔的情绪,从中想象到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气氛。

(用“口笛”把我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布谷鸟在欢鸣,百鸟在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了勃勃生气。)。

第二乐段:乐曲的主体部分节奏活泼、旋律欢快,描绘了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不断出现的鸟声是音乐气氛更为活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再次把我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美丽恬静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

提问:a、此乐曲最欢快的乐段是哪一段?(第二乐段)。

b、第三乐段是哪一段乐段的再现?(第一乐段)。

8、列表。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

速度。

力度。

节奏。

气氛缓慢自由快速弱缓慢自由强弱宽松紧凑宽松宁静热烈宁静。

9、(出示课件)。

a、请学生聆听音乐用不同色彩表现这三段乐段。

提示:气氛热烈可以采用鲜艳的颜色。气氛宁静可考虑黯淡的色彩。

b、加入模仿鸟声的笛子、用报纸模仿自然声源、并加上打击乐器创作出另一个苗族音乐。

10、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苗族的风土人情、服饰。

苗族人民主要居住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贵州省最多。这个民族历史悠久、忠厚朴实、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每逢节日、聚会,都以歌唱来表达祝贺、友情、和对下一代的传统教育。

11、选择喜欢的乐段进行绘画。请三位同学找同伴上台合作苗岭的图画。各组进行评价。谁画的好?为什么?其余的同学一起作画,并选择代表性图画进行展示。

三、扩展。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悠扬起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是民族乐曲。我国还有许多很好听的民族音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悦耳的民族音乐《瑶族舞曲》。

四、小结。

回顾乐曲带来的美丽晨景。想想我们聆听了三首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我们的民族团结友好,手拉手一心向着党,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四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听赏法、引导法。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 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

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五

早晨,苗岭的雾还没散,像在下雪一样。过了一会儿,晨雾散去,带来了阵阵清香。太阳从东边出来了,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到金黄色的麦田,像一个金色的地毯。绿油油的茶田,像一个绿色的地毯。忽然一声鸟叫,让还在睡觉的人们起了床。

大家吃了早饭,小姑娘们拿起篮子向茶田走去。有的小姑娘帮在家里干活,小伙子们有的拿起镰刀向麦田跑去,还有的小伙上身飞马,赶着羊群向山上奔去。小姑娘来到茶田里,把茶叶摘下向身后的竹筐中扔去,在空中飞起的茶叶不计其数,飞起来的茶叶好像一只只的小蝴蝶在空中飞舞。不一会儿就采了非常多的茶叶,多得连数都数不过来,不一会儿第一筐就满了,小姑娘高兴的看着自己的收获,高高兴兴走回家了。

在田中耕种的小伙子的镰刀起落的非常快,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的小麦。他看天还早,便来到萝卜田中,拔了一大堆的红萝卜,红色和黄色在一起的样子非常美丽,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小伙子一看筐满了,便回家去了。

中午到了,一位老人坐在大树下的一个躺椅上喝着茶,看着满园的葡萄,一脸高兴的样子。一只二哈沉浸在这美丽的茶园中。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六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乐曲可分为三段。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课件: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1、完整的欣赏音乐。(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

设问:你认为乐曲可分几段?

2、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3、分析作品。

(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意境、乐曲的风格特点)。

三、赏析作品情感体验。

师: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设问: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

意图: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欣赏第二段。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设问: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起什么作用?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板书)。

3、欣赏第三段。与前二段对比,找出乐曲的特点。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扩展延伸体验升华。

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结束: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教学方法:

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播放《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师跟音乐律动。)。

3介绍苗族。

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出示图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出示图片)。

二、欣赏。

1、简介乐器: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出示:小提琴图片)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出示:口笛图片)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播放两遍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主旋)。

2、完整欣赏:

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鸟鸣,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互相邀请吧。

用“啊”随音乐演唱开头部分。

(2)第二段。

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重复、对比)。

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

再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师生共同分析)。

多么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参与音乐?(小组准备并练习)。

唱歌:为学生准备好部分歌词,请学生填写并演唱。

伴奏: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跳舞:为音乐编一个舞蹈动作。

劳动:用道具锄头表现苗族人辛勤劳动的场面。

小组展示。

(3)第三段。

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

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4、再次完整体验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苗岭的风光,体验了苗族人的快乐生活,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苗岭的早晨》,请你将在这节课的收获、感想或问题,用一句话写在纸上。

三、拓展: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阿幼朵就是苗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阿幼朵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八

妈妈总说在音乐中能得到宁静,能让人心情变得舒缓。我一开始不懂是什么意思,今天聆听了轻音乐《苗岭的早晨》,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先是在我耳边响起了汩汩的流水声,又偶尔响起了几声清脆的鸟叫声,顿时山间云雾缭绕的情境浮现眼前。我想起了开学前一天的早晨,那时正下着点点细雨,沙啦啦,沙啦啦……此时我觉得这声音像一首离别的小曲,好像在告诉我暑假快结束了。对面的山慢慢被云雾环绕了起来,像仙境一般,又是几声鸟叫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为这里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那些鸟在哪,哪里又会再传来鸟叫声。我回过神来,发现音乐已经到了第一节的末端。响起了几声布谷的叫声,我又仿佛看见了布谷鸟站在枝头上高歌,歌声婉转动听,一位来到河边捣衣的小女孩,听见布谷鸟的歌唱,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太阳慢慢升上了天空,鸟儿们多了起来,百鸟齐鸣,像一个大合唱团,声音时而清脆,时而欢快。人们陆陆续续地醒来,到田间劳作,干得热火朝天,丝毫没有了清晨的宁静。乐曲变得欢悦起来,我偷偷地瞟了一眼周围的人,只见他们都是沉浸在这动听的音乐之中,仔细聆听,第二节的音乐也在此时接近尾声。

太阳悄悄爬到了头顶,快接近中午了,在田间劳作的人们渐渐散去了,他们一定回家歇息去了。小鸟们唱了一个早晨,它们也一定累了,都飞回到巢里去了,只剩下河水潺潺流动的声音。

音乐停了下来,而我还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之中,无法自拔。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九

在听赏《苗岭的早晨》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

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但在教学中,有一个学生竟然根据音乐讲出了一段发生在苗家山寨的故事,从苗岭的早晨一直讲到苗岭人们白天的生活,他们的名俗等,这些虽与我要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音乐背景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而我也觉得很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总结经验:我觉得,在欣赏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和见解,要引导学生勇敢地说“不”——不同意教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老师要抛弃那种“惟师是从、惟书是从”的传统教育思想,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像力的过程。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曲,反映的是苗家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在听赏中我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题,重在欣赏。

先从导入新课说起,运用苗族特有的舞蹈“芦笙舞”引入主题,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思考,这样的舞蹈属于哪个民族,学生们通过电视等媒介肯定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苗族的风俗、文化,让他们谈谈对苗族的了解。再有教师简单讲解,很自然的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导“苗族”,一边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导入课题以后,就趁热打铁,介绍乐曲作者,完整的欣赏乐曲,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乐曲划分段落。接着就分段聆听,在分段聆听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律动。最后,再一次欣赏全曲,让同学们再一次置身于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中,融入美丽的劳动人民中去。

通过教学,感触颇深:

1、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不要去刻意的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2、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能过多,以防打乱学生的思维。

3、教师的口头语不能太多。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一

三年级下册欣赏课《苗岭的早晨》,以欣赏课课程标准要求为准,我对这节课做了以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聆听”的特点,从开课的律动设计,优美的'旋律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的氛围,接着通过苗族风光、风土人情课件欣赏的形式导入了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师生对唱,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中感受学习音乐的主旋律;再次聆听时,我趁着学生学习情绪兴奋,播放短片,采取视听结合体验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进一步推向高潮。在欣赏完短片的同时让学生注意聆听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主旋律的印象。在学生完全融入到音乐中后,进行“分解欣赏”,学生自己把整个乐曲分成三部分,进行了更加细致地体验。在分解欣赏的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兴趣,我还设计了“画旋律”、“找相同句”、“乐句对比”的形式以实现本节欣赏课音乐知识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相应的音乐知识后,再次聆听整首歌曲,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欢快的音乐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地调动起来————编排、表演,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在课的结尾部分再次突现主题,我设计了游戏实践环节,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在学生愉快的歌声与表演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音乐欣赏课比较难把握,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能使自己在“欣赏课”课型上能有一点进步。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是外校学生,学生状态、学情把握不是很准确,刚一开课把学生的状态没有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活力就能充分体现,我想会为这节课添彩不少。

2、分解欣赏部分,环节太多,听得太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

1、上课之前和学生做一些放松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表扬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分解部分,有些环节可以合并,知识教学的难度也可再降低些。

3、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形体、语言、绘画等形式去感受音乐。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二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曲,反映的是苗家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在听赏中我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题,重在欣赏。第一次我先从导入新课说起,运用苗族特有的舞蹈“芦笙舞”引入主题,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思考,这样的舞蹈属于哪个民族,学生们通过电视等媒介肯定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苗族的风俗、文化,让他们谈谈对苗族的了解。再有教师简单讲解,很自然的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导“苗族”,一边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导入课题以后,就趁热打铁,介绍乐曲作者,完整的欣赏乐曲,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乐曲划分段落。接着就分段聆听,在分段聆听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律动。最后,再一次欣赏全曲,让同学们再一次置身于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中,融入美丽。通过教学,感触颇深1、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不要去刻意的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2、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能过多,以防打乱思维。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三

清晨,在苗岭的村庄里传来“布谷”的声音,原来是布谷鸟和百灵鸟在叫醒还在睡梦中的人们。烟雾朦胧中闪耀着初升太阳的金色光芒,太阳用自己的阳光告诉人们天亮了,可以起床去干活了。在瓦蓝的天空中,一大群排着整齐划一的“人”字形的大雁,正在天空中练习飞翔,树梢上一窝刚刚破壳而出的毛绒绒的小麻雀正“叽叽喳喳”的大叫,等待爸爸妈妈觅食回来。小姑娘们背着竹篮上山采茶,用灵巧的手把一棵棵茶树上的茶叶放进出来,一边跳着铃铛舞,一边兴高采烈的往家走,一路上都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山下的田野里,几个顽皮的小孩子在玩游戏,在稻田上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几个有力壮实的小伙子正在卖力的干着农活。还有的正骑着马,拿着一根鞭子大声喊着号子,把那些贪吃的山羊赶回羊圈。

到了中午大家都回家了,大街小巷一个人都没有,这时一户人家的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奶奶,正坐在摇椅上,悠闲的晒着太阳。一只手拿着茶杯喝着茶,一只手扇着扇子,旁边一只哈士奇正吐着舌头在向主人要吃的东西,可是主人一点也不理会它。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四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听赏法、引导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4)听全曲二、小结倾听多种版本的演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3)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谈对苗族的了解。1、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2、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板书设计。

笛子、小提琴。

课后反思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但在教学中,有一个学生竟然根据音乐讲出了一段发生在苗家山寨的故事,从苗岭的早晨一直讲到苗岭人们白天的生活,他们的名俗等,这些虽与我要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音乐背景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而我也觉得很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五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一、导入。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播放《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师跟音乐律动。)。

3介绍苗族。

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出示图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出示图片)。

二、欣赏。

1、简介乐器: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出示:小提琴图片)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出示:口笛图片)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播放两遍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主旋)。

2、完整欣赏:

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鸟鸣,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互相邀请吧。

用“啊”随音乐演唱开头部分。

(2)第二段。

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重复、对比)。

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

再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师生共同分析)。

多么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参与音乐?(小组准备并练习)。

唱歌:为学生准备好部分歌词,请学生填写并演唱。

伴奏: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跳舞:为音乐编一个舞蹈动作。

劳动:用道具锄头表现苗族人辛勤劳动的场面。

小组展示。

(3)第三段。

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

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4、再次完整体验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苗岭的风光,体验了苗族人的快乐生活,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苗岭的早晨》,请你将在这节课的收获、感想或问题,用一句话写在纸上。

三、拓展: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阿幼朵就是苗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阿幼朵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六

清晨,苗岭一片安静,烟雾朦胧,整个苗岭好像变成了一片仙境一样。山间的溪水慢慢的流着,河水干净得像玻璃一样,都看见底部了。从远处看,就像一条又长又细的带子一样,在苗岭的山谷里流动着,平静的山谷里传来布谷鸟和百灵鸟等等鸟儿的声音,它们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火红的太阳升了起来,整个山谷被太阳给照成黄色的了。

这时,苗岭的人起来要上山去采茶了,小姑娘穿上花花绿绿的裙子,背上竹篮,开心的走在山路上,从远处看那些小姑娘像是在山路里走来走去的小花朵。来到种茶树的茶树园里,轻轻的用手把茶叶一片一片的摘了下来,又向后轻轻的一扔,茶叶像在空中跳舞一样,落进后面背的竹篮里面。这时,小孩子在山间里玩游戏,嘻嘻哈哈一片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采完了茶,又回到了家里,开始休息了。老人在椅子上坐着,听布谷鸟和百灵鸟的歌声。他们家的二哈也在那里边吃狗粮,边听歌声,其他人也在听着歌声,听着这音乐,我好像来到了音乐厅。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七

银子是苗家可爱的女儿,她带着自然与泥土的芳香从湘西大山深处走来,她朴实善良,热情而奔放,全身上下融合着唯美的古典与现代的气息,她穿着艺术而另类,总让人感觉目不暇接,流连往返,尤其是她明净的双眼浸透着智慧的光芒,灵动而清澈,深邃而悠远,我很想全身心地去欣赏她,可她在我的视线里就象流动的风景,来去匆匆,我知道她是在追求人生的文学艺术,我知道她是在追求着人间的真爱,我知道她是想融合陌生的人海,我知道她是想寻找自我的清新与自然,把更多的快乐留存在她撒满鲜花的原野。

在苗岭的山寨,银子从小就深深喜欢这片让她神往的土地,她会时常眺望由近渐远的美景,象一副美丽的山水画静静地铺洒在蓝天白云之间,叫人美不胜收,只见前方山水相连,绿叶环抱,层林浸染,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忽隐忽现,在美丽的诗情画意的长廊里,沱江之水从山的两侧缓缓地流过,如同一条长长的五彩斑斓的飘带,蜿蜒曲折地仿佛从自己的心上流过,在这里,她不断地感受自然最真实的美,在这里,她不断陶冶自我的性情,更多地与大自然亲近与融合,在这里,她不断地开阔自我的胸襟,让美丽的山水尽情浓缩在心灵的足迹,在这里,她追求着生活的纯净与超然,纯洁着自身,纯美着她人性的宁静与高贵的气质。

时光浸染在山水间,永不回头地向前走去,走向更加广漠的空间,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后,银子因为家境贫困,无心再去高校升造,她又回到了可爱的大山深处的山寨,她时常会想起熟悉的同学还有尊敬的老师,他们是否还记得渺小的可怜复可叹的我呢?她记得毕业离开校园的时候,她在静心品味着校园的周围的每一人,每一物,欣赏着,留恋着,她知道,就将离别,也许以后再来,早已物是人非,正如沱江的流水,昨日与今日还有将来,我还是停留在这里,然岁月的冲刷已经使我变换着模样,使我改变着心情,使我找不回曾经的过往,那曾经岁月的流水,已经随着我心潮的涌动走向更加遥远的陌生。

在一次举办苗族歌舞晚会的时候,我遇见了楚楚动人,清纯亮丽的'银子,她窈窕的身材,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银光闪烁中,在耀眼灯光的照射下,银子激情地跳着苗族传统舞蹈的步履,在人海里,在欢歌笑语中,我能从中感受到她迷人的气质,还有那从自然深处走来的反璞归真的情怀,都融合在这心灵的旋律里,她曾对我说:美是自然的,也是真实的,更是流动的,在不断变迁的风景里,只有勇敢地走出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试想山水虽美,但走不到天空的另一头,伊人再俊俏,也只能隐逸在山水之间。任凭岁月的洗礼,在日复一日的平淡岁月中消失着往日的容颜,我就是坠落,也要心生希望的翅膀,我就是卑微,也要走向更加广漠的空间,融合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去。

在人世沉淀与升华的瞬间,银子对苗岭内心深处是难以割舍的,这里是可爱的家乡,这里有令人心弛向往的山水美景,这里有朝夕相伴的父母,还有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山间小路,都是那么亲切与熟悉,银子在离开家乡的前一天,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大山里,深情地对着大山呼唤,我是银子,我是苗岭的女儿,我爱你们,在悠远的山林,回音在山的那一头回旋,是那样的低沉,是那么的轻轻地响起,好象无数次在轻敲到她的灵魂,银子的过往已经深情地融化在这片神气的土地,她在回望,她在沉沉地思索,泪水从她心上流过,洒向沱江清澈的湖里。

融合在茫茫的沧海,银子是渺小的,她时常感到孤独,感到自我的身心不能彻底地释放,她也很难被世人所关注,她时常想,要是固守在苗岭,也许心灵愈加纯净,思想更加单纯,生活的欲望也不至于如此强烈地渴望生活的美好,在自然与生活的碰撞里使银子矛盾而困惑,然外面的诱惑也促使银子有了更多的向往与追求。

岁月无痕地飞向远方,在人生的期许与渴望中,银子也有过短暂的婚姻,而更多是与孤独为伴,在心灵的影子里,她时常嘴嚼着寂寞,品味着茶香的余味,感味苦涩的咖啡里是浓还是淡然好呢?是需要简单地浓缩,还是需要复杂地添加更多的调味品呢?在一个人的日子里,银子会在寂寞的黄昏游走在寂寞的雨巷,在悠长的小巷中,她打着心爱的花雨伞,看雨水的滑落,看熙熙攘攘的人流从她的身边轻轻地消散,她潮湿的心灵和着淋漓的雨水在轻盈地融合,流向生活的纵身。

夜是充满无限神秘的梦幻,在华灯初上的夜晚,银子学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沉思,开始学会用手中的笔尖去书写心灵的故事,她很想留驻青春的脚步,很想在岁月沉寂里,学会与生命的另一个我去真心地交流,很想在有限与心灵无限的世界,有一个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会悄然地走近,给她如春风的温暖,给她人性般真心的关怀,用心去聆听,真心地相融,默默地凝望,心与心交流,她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会真实地来到,来填满她内心的空洞。

偶然中我会给她真诚的祝福!因为我知道走过岁月的风雨,她似乎越来越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会问银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如往昔般的青纯与美丽,银子呵呵地笑了!风淡云轻地对我说:走出苗岭20多年了,我感受到岁月的年轮丰盈着我的生活,其中参杂着情感的缘聚缘散,事业上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人生的困境与生命的困惑都一步一步地使我走了出来,人不管流落在哪里,都要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学会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迂回曲折只是暂时的,总会有那么一天会峰回路转了,那是大山的呼唤,那是人性的执着与坚守,还有一颗完整的心去融合在沧海,融合在拼搏与奋斗的人生征途上。

银子在红尘里依然漫步于心地向前走去,她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省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成功事业的路上,相信她会走向事业的更高峰,获得人生更大的收获。

银子永远是苗岭的女儿,我仿佛看到她穿着苗族美丽的服饰,从高山峡谷中走来,走向更加成功的舞台,银子带着她心中的向往,在人生的残缺与真实中,追求着她完美与不完美的情结,追求人生中最纯洁的美好的情感,追求她真爱的天空,追求在有限的生命里融化在充满无限的心灵世界,银子永远是成功的,因为她从大山的自然中走来,最后又将走向更加宽阔的大自然。

苗岭的早晨教案篇十八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曲,反映的是苗家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在听赏中我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题,重在欣赏。

先从导入新课说起,运用苗族特有的舞蹈“芦笙舞”引入主题,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思考,这样的舞蹈属于哪个民族,学生们通过电视等媒介肯定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苗族的风俗、文化,让他们谈谈对苗族的了解。再有教师简单讲解,很自然的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导“苗族”,一边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导入课题以后,就趁热打铁,介绍乐曲作者,完整的欣赏乐曲,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乐曲划分段落。接着就分段聆听,在分段聆听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律动。最后,再一次欣赏全曲,让同学们再一次置身于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中,融入美丽的劳动人民中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167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