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1:54:14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时间:2023-12-06 11:54:14 小编:影墨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用于指导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撰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不要偏颇个人主观意见。掌握总结的写作要领,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一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咱们每个组一棵小树,但是它还没有发芽,想让它枝繁叶茂吗?(想)那么你的出色表现将为它填上一片绿叶,最后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小树长的最茁壮。

【设计意图】利用树木生长分小组评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

2、出示小村庄图片

问:说说这事哪里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4、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课题(强调“村”与“庄“的写法)。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题中的那个词语感兴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课题却也蕴含着许多的知识,而对课题的分析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而这也是正体现了细节成就魅力。

过渡语:那么这到底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翻至课本第七课,有自己喜欢过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和同桌讨论讨论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

1、 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段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相机理解“郁郁葱葱”等词语)

3、当你走进小村庄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看到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

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音乐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回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板书:冲毁)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二

《只有一个儿子》是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则寓言。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对于年纪尚小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寓意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我班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在利用本文的语言,引导学生们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们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出本课揭示的道理。

一、以读代讲。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因此,本堂课,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读课文的机会,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时,我指名学生朗读句子,请学生模仿他人读,齐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走进课文,熟识课文内容,继而感悟出课文揭示的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的方法是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自读、指名读(评价)、模仿读、全班读等四个环节,经过这样反复的揣摩读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充分的朗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感悟母亲对孩子的疼爱。

二、读演结合。本文的语言虽然很简练,容易懂,但要学生深切地感受妈妈手里拎的水桶很重,只通过文字是不够的。在教学妈妈手里拎的那桶水重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上除了让学生从句中找出说明水桶重的词语,说出理由,先从文字上理解外,还设计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身先士卒地表演,体会妈妈拎着这样的一桶水是多么的累,最后通过师生配合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上体会妈妈手里的水桶很重,拎着非常辛苦,此时的她们是多么需要有人帮忙。从而为下文三个儿子见妈妈拎着这样一桶水不同表现的学习打下铺垫,也为最后揭示老爷爷说的那句“只有一个儿子”蕴含的道理埋下伏笔。

三、少讲多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找找句子:三个妈妈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三个儿子看到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有什么表现?分别用“――”、“~~~~~”划下来,通过品词品句,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明白前两个儿子虽然有别人比不过的特点,但他们不关心自己的妈妈,更谈不上孝顺了,不像儿子。只有第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特点,但他关心妈妈,帮助妈妈,是个孝顺的孩子,是真正的儿子的道理。使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了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

任何一堂课,有其成功之处,必然也有其不足之处。本堂课,我觉得我在学生答题时,倾听还不够耐心,有时会抢孩子们的话说。另外我班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不强,这都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查找搜集有关环境保护(或者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导入新课,给课文分段逐段深入学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读来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地球仪,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

二、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

3、讨论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2)地球上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

第二段:(3、4)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第三段:(5—7)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8、9)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指四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读通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理解“遨游”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2)理解“晶莹透亮”“水蓝”。

(3)理解“遥望”。找出它的近义词。

(4)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5)理解“半径”“一叶扁舟”。课文中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活动范围很小?

3、齐读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默读第二段。思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方面?

3、讨论。

(1)理解“地质”,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多长时间?人类又是怎样破坏矿产资源的?

(2)理解“生态”找出这一段中的关联词语,说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指名读句子。

4、小结:第二段主要从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两种:一种是不能再生的,如:矿产资源,它们是经过漫长的时期的地质变化形成的;一种是可以再生的,如:水、森林、生物、大气,这类资源本来可以给人类做贡献,但因为人类随意加以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它们就不能再生了。这样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5、齐读第二段。

六、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理解“枯竭”“基地”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七、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讨论:

(1)理解“目睹”,为什么宇航员说地球既可爱又容易破碎?

(2)理解“别无去处”。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齐读第三段。

八、课外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2、学术交流所查找的资料,提出改革建议,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四

小村庄是我们的童年回忆,那里曾经有我们的欢笑声,也有哭啼声。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搜索整理了以下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浏览学习。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2、小结:惋惜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渺小”“矿物”“恩赐”“慷慨”“滥用”“目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有太容易破碎了”。

2、理解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设计理念: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在活动中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收集和汇报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方法。

4、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口语交际能力上升,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5、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提高写作水平,致力于环保知识的宣传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充分阅读,理解内容。

1、教师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扫清词句障碍,体会文章内容。

2、深入理解文中关于地球的知识,鼓励学生找出文中佳句,反复朗读感悟。

二、设计活动,激趣自学。

1、活动方案:教师转换角色,以报社主管的身份组织“报社创刊暨记者招聘会”,学生以“国务院下属各部委员”的身份作“报告”,整个活动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语言感悟为中心,达到听说读写兼收的效果。

2、活动要求:

水利资源部(小组)、林业部(小组)、矿产资源部(小组):(1)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积极参与对我国乃至世界相关资源状况资料的搜集整理;(2)能采用统计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作具体说明课文内容(作报告)。

宇航局(小组):充分感悟课文内容,(1)根据文中描述搜集有关航天事业发展状况的资料;(2)根据文中描述设想人类飞往外星球所需费用和时间,作出计算;(3)起到使课文更具说服力的作用。

环境保护局(小组)下设水污染与治理办公室、大气污染与治理办公室、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沙尘暴治理办公室:(1)积极收集各类污染状况;(2)能够画出污染前后的对比图片,结合课文语句具体说明;(3)列举近年来发生的生态灾难如洪灾、酸雨、沙尘暴等资料;(4)使课文更具有说服力。

三、抽签分组,开展活动。

用抽签的方法使各小组的人数按教学设想确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转换角色,创造氛围。

(有条件的可在此时播放课件:配有课文的解说词的有关地球知识的录象片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一个浓厚的氛围。)。

师(报社主管身份):大家好!本报创刊暨记者招聘会现在开始!我报即将创刊,可是我作为报社的主管,却一直为本报的刊名而发愁:到底是用《地球报》好呢,还是用《只有一个地球报》好?请大家帮我拿个主意吧!

(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具说服力,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引用书上的语句。)。

二、交流讨论,组内汇总。

师:谢谢大家为本报社提出宝贵的建议。我宣布,我报正式命名为《只有一个地球报》。今天,有幸请到了“国务院各部的委员”参加会议,现在请“委员”们按照各自选定的“部门”,坐在一起“办公”,交流汇总所搜集的资料,并推荐一名“委员”担任“部长”或“局长”代表本部门作“报告”。

三、成果展示,资源共享。

师:现在请各位部长、局长到主席台就坐。

1、首先,请“矿产资源部部长”作“报告”。

2、现在请“林业部部长”作“报告”。

3、下面请“水利资源部部长”作“报告”。

师:听了这几位部长的报告,我为生活在这美丽富饶的国度而骄傲,为生活在这蓝色的星球而自豪。现在欢迎“环境保护局局长”作“报告”!

(1)、环境保护局水污染与治理办公室的资料展示。(举例:学生展示两幅自制图片:一幅是一条宽阔的小河,清清的河水里小鱼在自由地游玩;一幅是同一条河已被污染,河道变窄,河面上漂浮着垂死挣扎的小鱼。图上引用书中语句配上文字说明:人类生活需要的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长期为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不顾后果地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2)、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与治理办公室的资料展示。

(3)、环境保护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的资料展示。

(4)、环境保护局沙尘暴治理办公室的资料展示。

(有条件的可在此时播放从电视上拷贝的关于拍卖地球上最后500克纯净的水、地球上最后一罐没被污染的空气的广告片段。)。

师:地球资源在不断减少,地球环境在不断恶化,地球正在从蓝色星球变为黑色地狱。人类该怎么办呢?是到宇宙中另外一个地球上去吗?还是请宇航局长帮我们计划计划吧!

4、宇航局局长汇报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举例:根据课文内容设想在离地球40万公里处有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假设造出了一艘以光速飞行的飞船,请大家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大约为250年,仅以人类自己的寿命相比,说明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师:(带着低沉的语调,遗悟而悲哀的口吻作情感渲染)如果你就是被污染的河水里那条垂死挣扎的鱼,或是在被污染的空气里飞行的一只小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又将对人类说些什么?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又将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讨论)。

四、活动延伸,价值升华。

师:(引用书中宇航员的话)“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我们来精心地保护地球,这是本报宣传的主题,让我们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本报服务的宗旨。在会议结束之前,我作为报社主管,在此招聘《只有一个地球报》主编、记者和通讯员,请有志于保护地球环境事业的“小作家”踊跃应聘,积极投稿,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保护环境的优秀事迹发扬光大!

(现场招聘,在学生踊跃应聘的同时,可任命各位“部长”担任主编,全体学生为记者或通讯员,并发给聘用证书及标志,课外办好《只有一个地球报》,发行于全校。)。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六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七

读短文后作答。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选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傍晚()增加()。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应有尽有:

奇多:

3.第五自然段已用“||”分成了两层,请写出每层的意思。

4.写出“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都还过得不错”这句话的意思。

5村子里的人们当时在砍树时会怎么想?假如有洪水过后的幸存者,他又会怎么想?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7.大雨倾盆,咆哮的洪水席卷了小村庄时,小村庄会是一片什么情景,请用一、二百字写出你的想象。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识记“歇伶俐赛莺嗓拎桶腰甸”10个生字;认识“包字头”;积累“伶俐、嗓子”等7个词语。书写“甸歇伶俐拎”5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理解只有一个儿子的真正含义,懂得作为子女要关心、孝敬长辈。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目标一: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自主识字,二年级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目标二: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感悟。

目标三:本单元目标“读课文,理解词句”在课堂中进行落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3、听后反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三个儿子。

4、引导学生质疑:听了故事,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课题上说只有一个儿子?)。

(二)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逐节试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生字。

3、学习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1)个人自学。

(2)小组交流。

歇:右边的部首是“欠”。

“沉甸甸”的“甸”读第一声。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1—6节。

过渡: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中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看三个妈妈对儿子的评价。

(1)轻声读,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用“——”划出。

(2)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又伶俐,又有力气。

唱起歌来赛过黄莺。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3)指导读好妈妈们的话。

(4)妈妈觉得她们的儿子怎么样?

过渡:她们的儿子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2、学习课文7—11节。

(1)师生合作读。

(2)体会句子: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

a.读句子。

b.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找出写三位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行为的句子,用“~~~~”划出。

a.出示句子:

第一个孩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像车轮子在转。他看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二个孩子只顾自己唱歌,像只小黄莺。他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b.抓住“只顾、看也不看一眼、也不看一眼”体会第一、第二个孩子的表现。

c.抓住“跑到、接过、提走”这些动词,体会第三个孩子懂得关心、孝敬长辈。

d.指导读句。

e.你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3、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分角色读妈妈们和老爷爷的话。

(2)指导朗读“哦”的语气。

(3)想想:老爷爷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4)小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分角色读全文。

(四)发挥想像,创作表演。

提供语言材料:妈妈指着儿子,生气地说:“”

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

2、与同学合作,演一演。

(1)准备活动。

(2)交流汇报。

(3)评议。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歇”。

3、写字练习。

4、选词填空,区分“什么、怎么”。

板书设计:

第一个儿子伶俐有力气只顾翻跟头。

第二个儿子嗓子好会唱歌只顾唱歌。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特别跑接提——真正的儿子。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

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

2、引入课题。

通过小学生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诗中小作者的生活。让生活贴近课文,把课文拉近生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

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

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是重点,因此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读、拼读、练习等方法来识字、识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板书:踩影子睡觉。

多玩一会儿。

(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22。

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板书:不上学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

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能过边读边悟的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文中的“我”正是跟我们教室里的小朋友一样,贪玩、调皮、任性,但是又活泼、听话、向上。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解题,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体会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阶级友爱。

4、学习战士们事事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重点:从传苹果和吃苹果的过程中体会战士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战士们流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

(一)谈话导入。

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教室,环顾四周,说,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个苹。

果,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红的,你们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苹果。出示苹。

果,说,我这个苹果是肖老师送给我的,你的呢?

学生:积极发言。我的是从家里带来的。

教师:那我们课文里边的苹果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板书:一个苹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苹果。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要求:

认真地小声地读课文。

2、交流:

学生:苹果是捡的。

教师:严肃地对学生说,小明,老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明天给老师捡一个苹。

果来。

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疑惑地说为什么笑呢?

学生:a、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苹果脏。

b、笑的前仰后合,说因为苹果臭。

教师引导:板书又脏又臭。说不定还有点烂呢?

小结:你们都不愿意捡苹果,那书上的战士为何还要捡呢?(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3、学习1—6自然段。

教师: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知道这个苹果是捡来的?

学生:“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教师:我把这个苹果给了谁?

学生:连长。

教师:连长面对这样的苹果有什么反映?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我望着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教师:连长怎样的问?

学生:惊讶地问?

教师:他为何惊讶?请你结合书上的语句来体会?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a、因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字血迹斑斑。

b、结合文章的背景体会,通讯员在炮火的封锁下,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苹果。

教师:我们似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苹果。

学生:很小,水分很少,有点烂。

教师:然而在连长的心目中,它是一个怎样的苹果。

学生: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教师: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因为他们实在太需要水了。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家对苹果的渴望。

“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说一个,就是十几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教师:连长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体会连长很需要水。

教师:那他为何不吃呢?

学生思考。

5、学习吃苹果的过程。

a、学习提示:

自读课文把他们吃苹果的过程罗列出来。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连长—小李又回到连长手中,都没吃。

第二次:连长---小李八个人吃还剩大半个。

b、学生边读边做笔记。

c、交流。

d、在读中感悟,因为他们都想着别人,所以会这样。

6、学习16自然段。

1、在读中感悟。

2、此时他们在想些什么?(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

3、为何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光。

引导要点:

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

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时刻,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自豪。

(三)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的基础上小结。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啊!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长大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节课是我本学期中上的最满意的一堂课。我觉得它将我和学生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激情饱满,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这么说,学生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二

1、观看地球全景图,了解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

2、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活动2: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在课本中画出来。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活动3:品读感悟。

1、感悟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让学生找出表现地球可爱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感悟。

(3)教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学生感悟地球的渺小。

(4)找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

2、仔细阅读第3、4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造成的后果。

(1)指导朗读。

(2)理解“本来”“至少”。

(3)教师出示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

(4)联系生活,我们今后该怎么做。

活动4: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自由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理解“枯竭”。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1、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

2、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

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

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过伙伴各样。

2、认识偏旁部首:单耳旁和走之旁及其写法。

1、读熟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3、书写7个生字。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四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血丝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以情激情,读中传情。

教师小结并引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此时,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动员传递。

关心他人胜于自己。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引导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大家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互学生字、新词。

2、老师检查: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3、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苹果的传递顺序。

4、老师引导小结: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感情朗读,探究文本

同学们,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

1、自由读课文后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1)、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渴:“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渴:“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渴:“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小结: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吃这个苹果。

2、讨论: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

(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想到连长嗓了哑了,应该吃了这个苹果润润喉咙,就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想到步话机员小李声音已“沙哑”,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小李;步话机员小李想到伤员小蓝失血过多,需要苹果,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想到连长要指挥战斗需要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又想到司号员要吹冲锋号,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想到卫生员日夜护理伤员很辛苦,需要苹果,司号员转手递给了卫生员;卫生员想到伤员小蓝更需要苹果,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小蓝又想到连长的责任更重,更需要苹果,所以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

(2)、从战士们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

?(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1~12自然段。

3、指名读13~15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的崇高的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2)、同桌互相朗读14、15自然段体会体会志愿军的这种崇高的精神。

4、齐读最后一段。

(1)、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2)、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2、志愿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困难面前,他们心里想的是别人。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应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谁也没有吃,回到连长的手里。)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剩下大半个)

战友间互相关怀,互相体贴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学会初步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几方面知识。

[教学理念]。

1、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方法进行生字识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运用“情景激趣——课文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不断增强学生善待地球的情感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本文分为2个课时讲授。

[教学媒体]。

1、课文生字学习课件。

2、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3、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4、地球资源课件。

5、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6、音乐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出示谜底,并板书“地球”。

3、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布置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8分钟)。

三、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恩赐:赐是平舌音。

(2)矿物、慷慨、贡献:“矿”、“慷”、“贡”是后鼻音。

(3)滥用:“滥”是前鼻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裹()渺()恩()慨()。

囊()缈()思()概()。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教师出示“词语学习”的课件,并联系上下文引导同学理解词语。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小组讨论(5分钟)。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地球美丽而渺小。

第二段(3~4自然段):地球资源有限。

第三段(5~9自然段):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能移居。

4、齐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五、作业设计。

1、识记字型,写生字。

2、收集“美丽的地球”图片以及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

[第一课时设计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针对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巧设谜语,创设一种神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把谜底“地球”写在黑板上,很自然地拉开本课的帷幕。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为了渗透小学六年级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学习工具,培养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规律,教师有步骤地从字音、字形、组词、词义等方面循循善诱,多层次、多维度,由浅到深、由难到易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第二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作业设计。

通过识记字形、写生字,巩固学到的新词语;

布置同学收集图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有个感性认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布置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美丽的地球”的图片,教师播放“美丽的地球”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美丽的地球,你们还想称它为什么?

生:好朋友/家/母亲……。

生:好!

二、地球美丽而渺小。

1、播放课件“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师:地球——我们的母亲,她美丽吗?

生:美!

师:你们从那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呀?

师:我们的母亲非常美丽而且她的身材也非常苗条,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母亲的娇小呢?

三、地球资源有限。

四、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可移居。

生:我们应该留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

生: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因为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了。

[教师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五、升华情感。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作为伴奏。]。

六、拓展思维。

生:用行动!

七、作业设计。

每位同学回家做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如发出环保倡议、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公益广告、参加植树活动等)。

[第二课时设计思路]:

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

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

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直观、形象的“美丽的地球”课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称呼地球为母亲,拉近学生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下面各个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课文探究。

1、课前教师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让学。

生对课堂的探究有个思维的基点。

其中每部分都安排了相关的课件演示,通过直观、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创设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力求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的结合起来。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善于发现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作业设计。

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和角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体验。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1、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字卡,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2)师: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还要做什么事情?

生:踩影子睡觉

板书: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2)师: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生: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

板书:不上学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上课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一个接一个

踩影子多玩一会儿

睡觉不上学

起床上学

上课没有上课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321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