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2:45:12
国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
时间:2023-12-06 12:45:12     小编:影墨

总结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也提醒了我们仍需努力。怎样运用逻辑思维,使总结更加连贯、严谨?对于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借鉴。

国学教学设计篇一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1课时。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教学设计篇二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试着读读课文吧!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三、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懂得谦让。

国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引出《新三字经》朗读理解。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教学过程:

一、国学热身操。

嗨,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趣味国学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我们还是来做一做我们的国学热身操吧!

二、听一听。

看一看(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黄香和孔融(出示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的故事啊!

2、指名讲《孔融让梨》。

3、《三字经》中的哪句是写孔融让梨的呢?

a出示《三字经》原文: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看来呀,同学们课下都喜欢看三字经,也喜欢看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b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黄香的故事大家知道吗?都不知道啊,那么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5、课件播放《黄香温席》的故事。

6、你们知道《三字经》中哪一句是在写黄香温席吗?

7、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a、指名读。

b齐读。

三、读一读背一背。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流利地读出来,指名读。

3、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你们给我打拍子好不好?

4、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5、啊,这么同学都想读一读,那么我们一起来读吧!(打拍子读)。

小朋友》齐读),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新三字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出示《新三字经》,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8、师小结: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做的事情,晨起的一声问候,睡前的一句晚安;一杯茶,一个微笑,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四、课间操。

下面,让我们在儿歌《三字经》中轻松一下。播放《三字经》歌曲。

五、讲一讲。

想一想。

1、前半节课,我们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也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好孩子。

2、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故事呢?

3、小组内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5、师范讲故事:你们讲的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师也想讲一个故事,可以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徐老师是哪里人吗?(湖北孝感),那你们知道“孝感”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师讲“卖身葬父”的故事)。

7、谁来说一说,你从这则广告中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8、你在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10、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李传梅的故事)。

小节: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涌泉之爱吧!

六、唱一唱。

乐一乐。

上个星期学校的《每周一歌》节目我们学唱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这首歌曲,还记得吗?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国学课吧!

附:《新三字经》。

小朋友。

正年少。

尊长辈。

懂礼貌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即改正长辈错。

要提醒。

态度好。

心意诚家务事。

愿承担。

洗碗筷。

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

好孩子。

人人夸。

我开心。

国学教学设计篇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

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

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2.使学生了解算盘。

教师准备课件。

1.复习古训。

2.复习古语。

3.复习古文。背诵《千字文》。

4.复习古联。

二学习新知。

(一)古语。

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

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二)《千字文》(节选六)。

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

5.教师讲解意思。

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

(三)古谜。

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

2.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国粹天地。

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国学教学设计篇五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教学难点:

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课前放音乐。

互相敬礼(塑造国学氛围)一复习

学生拍手背诵《弟子规》的总论部分。(拍出节奏和韵律)二导入:

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经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学生自行通读经文。(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互读,纠正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

师:从这一篇的题目中,你觉得,孔子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生:要孝敬父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读的美而平和。(教师与同学一起来读)师:大家读得真棒!可是,仅仅通过读,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经文的含义,没关系,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2、《汉文帝尝药》。

课件出示:动画“汉文帝尝药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1:汉文帝真孝顺。生2:汉文帝爱自己的母亲)。

指名1-2人读,再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当父母生病了,我们就要昼夜侍奉,不离开床边。如果父母去世了呢?

生: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师:我们齐读这一部分。

课件出示:动画《黄香温席》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1:黄香真孝顺。生2:黄香用自己的体温来为父母温席,都不怕自己生病)。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弟子规中的那段话就是说这个小故事呢?生: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齐读)4、身边的故事找找谁的错。

看了这么多古代小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吧!(1)课件出示图片:一、父母叫小明,他不但不答应也不按父母的要求做。(讨论: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帮助、告诫他吗?)。

生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父亲昼夜打麻将,小明与他大吵大闹。

(讨论:这次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帮助、告诫他吗?)。

生答: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评价:你们不仅读得好,理解了(入则孝)它的意思,还能运用了。5、生命起源:

四、巩固。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唱一唱《弟子规》呢?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播放音乐。

五、读书声中结束。

国学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2、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

3、使学生通过晨诵一起感受诗歌的优美。

4、仿写小诗。

1、运用不同形式朗诵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激发对文字的热爱。

2、能将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多媒体课件。

一、开启诗。

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孩子们呀,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这美好的一天吧!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一天,孩子们,就用美妙的小诗陪我们度过这崭新的一天吧!

面带微笑、放松心情、调整坐姿,准备好了么?

师: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生:早安,亲爱的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优美的晨诵嚼出书本的芬芳。

生:怎样把每一寸温馨的晨光化作粉笔的舞蹈嚼出知识的果香。

合: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词语,最动听的声音与黎明共舞。

二、复习诗。

出示诗歌,齐读,说感受。

三、新授诗。

(一)指导朗读。

1、导入诗情画意的我们总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新诗《信》。

2、出示小诗。

3、孩子们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4、请班里的小朗诵家读这首诗。

5、评评他的朗读。(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意识到怎么去朗读这首诗。)。

6、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么?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读完推荐一名同学继续读。

7、老师配乐朗读。

8、试着带着音乐读一读。

9、读书比赛。

四个小组轮流读,但不能读重复哦。

(二)感悟内涵。

我们的同学真棒,这么快就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如果能读得有诗意、有韵味就更美了。

1、我们就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请大家再次自由地读读小诗。

2、诗中的小作者都替谁写信?为什么替他写信?信中都写了什么?

3、读书汇报(关爱他人、心甘情愿的付出)。

4、把你的理解带到诗中,通过尽情的朗读展示出来。

5、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刚才的小诗。

(三)作诗。

1、如果你是小作者的话,你还会替谁写信呢?

2、其实当诗人也很简单,把刚才的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你的作品。试试看吧!(开头、结尾不变,把你的心里话写在纸上吧!)。

3、读自己做的诗。

国学教学设计篇八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3、学习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xxxxxxx。亲师友,xxxxxx。香九龄,xxxxxx。孝于亲,xxxxxx。融四岁,xxxxxx。弟于长,xxxxxxx。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国学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1课时。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内容,熟能成诵。

2、比较学习有关“学习”的论述,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激发养成好读书、好学习的习惯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能成诵《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

难点: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通读《论语》,在摘抄本上整理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一、温故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诵读《论语》,你们还记得论语开篇的内容吗?

[课件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生齐诵。

3孔子在学而篇第一则中,表明了他的'哪些态度?

预设:对学习的态度、对朋友的态度、对做人的态度。

4孔子被尊为圣人,他不但具有贤明的美德,还在于他善于学习。那么《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的论述有哪些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快速回忆预习内容,自己稍加整理。

二、归纳整理。

1学生把预习摘抄本拿出来,整理一下自己摘抄的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2集体交流,归纳出以下内容:

[课件出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课前放音乐。

互相敬礼(塑造国学氛围)

课件播放《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动画版)。

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

经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学生自行通读经文。(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互读,纠正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

师:从这一篇的题目中,你觉得,孔子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生:要孝敬父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读的美而平和。(教师与同学一起来读)。

师:大家读得真棒!可是,仅仅通过读,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经文的含义,没关系,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课件出示:动画“汉文帝尝药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1:汉文帝真孝顺。生2:汉文帝爱自己的母亲)。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你能在弟子规中找到描述这个故事的原文吗?

生: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评价:有感情读,体会意思,指名1—2人读,再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当父母生病了,我们就要昼夜侍奉,不离开床边。如果父母去世了呢?

生: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师:我们齐读这一部分。

课件出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课件出示:动画《黄香温席》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1:黄香真孝顺。生2:黄香用自己的体温来为父母温席,都不怕自己生病)。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弟子规中的那段话就是说这个小故事呢?

生: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齐读)。

看了这么多古代小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吧!

(1)课件出示图片:一、父母叫小明,他不但不答应也不按父母的要求做。(讨论: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帮助、告诫他吗?)。

生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父亲昼夜打麻将,小明与他大吵大闹。

(讨论:这次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帮助、告诫他吗?)。

生答: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评价:你们不仅读得好,理解了(入则孝)它的意思,还能运用了。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唱一唱《弟子规》呢?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播放音乐。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二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熟读这七句《论语》,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论语》选句。学习第一课古诗《望岳》、第二课古诗《无题》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望岳》、《无题》。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岳》、《无题》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重点理解泰山4.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背诵两首古诗。

四、小结。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四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三、四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六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五、六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三、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

1.熟读《天净沙秋思》。

一、复习。

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背诵《天净沙秋思》。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教学目标。

1.熟读《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一、复习三至六课《论语》选句及《天净沙》。

三、背诵、小结。

教学内容。

第七课、第八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七、八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第十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九、十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七、八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如梦令》教学目标。

1.熟读《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大意,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

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三、背诵《如梦令》。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竹石》《题临安邸》教学目标。

1.熟读《竹石》《题临安邸》。

2.理解《竹石》《题临安邸》大意,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七至十课《论语》选句及《如梦令》。

二、学习《竹石》《题临安邸》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三、背诵、小结。

教学内容。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熟读十一、十二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一、十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虞美人》教学目标。

1.熟读《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

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三、背诵《虞美人》。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

1.熟读《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一、复习十一至十四课《论语》选句及《虞美人》。

二、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三、背诵、小结。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

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1.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五、十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望洞庭》大意,感受这首诗比喻的巧妙。3.背诵《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至十六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洞庭》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体会比喻的巧妙、洞庭湖的美丽。4.配乐朗诵。

三、自由背诵《望洞庭》、《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小结。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1、对所教学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

2、让自己完全掌握教流程和内容。

1、深入浅出的解释所教内容的意思。

2、可适当加入一些知识性的内容。

3、只做学员思考的引导,不可实行错误的思想诱导。

1、协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培养对国学的热爱。

2、让学生诵读教学内容,完成当日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3、协助学生树立符合国学传统观点的价值观。

4、协助学生培养、形成尊师重教、礼待他人的行为规范。

5、重视国学、弘扬传统积极文化。

1、保持教学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的兴奋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将当日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使易于理解和记忆。

1、课前准备:总计时间35分钟以内。

2、课堂教学:总计时间50分钟。

3、课后总结:总计时间25分钟。

《大学》。

背诵相对应段落、列举身边类似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

1、开课前将当天上课的.新内容打印出来,做好开课充分的物资准备。

2、确保教室内桌椅的整齐,地面的清洁卫生。

3、课程结束后打扫教室的清洁卫生,摆放好桌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理解、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通读—通读所要教学内容(1—2遍),掌握课文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校对—准确核对并修正教学内容的词字,标注其不常见字,做到没有不理解的字,教学中没有障碍点,无死角。

细读—细读教学内容并清楚其句义,逐字逐句解释、内化掌握。解义—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古代结合现代),最好使用现代例子来解释古代故事中的道理。

撰写教案,撰写教案方案,教案方案流程细化、量化。

1、导入课文——提问。

2、进入课文——字词解释,文意解释。

3、留时间给同学读书,不过找自愿来领读的学生开始读书。

4、布置作业。

5、结束课程。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

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如:为矣罔殆。

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

27、《论语》二则。

温故知新为师。

学不思罔思不学殆。

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学生能够基本上了解论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1、默写课文。

2、培养学生背诵、默写、书写等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

一、复习导入。

谁愿意把论语二则给大家背一背?

二、听写本课的几个字。

(巩固对新字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1、按照正确的书写姿势,写一写。

2、比一比,争取一个比一个漂亮。

四、指导默写。

1、齐背这两则论语。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写错别字。

3、默写。

五、扩展延伸。

1、把论语二则改写成白话文,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写完后和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书下注解能够解释古文的含义,学完后也能够默写古文,学习效果较好。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周易》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里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种蒙稚的状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险阻,他遇到险阻后就止步了,这就是一种蒙稚的状态。蒙稚期是很关键的教育时机。因此,对于蒙稚阶段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关键的,不容错过。

二、情况分析。

我园在去年开始开展国学课程,并且在上学期期末,每个年级以主题的形式进行了国学主题环境的创设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小班开展了《十二生肖》的主题,中班开展了《四大发明》的主题,大班开展了《民簇汇聚》的主题,使小朋友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也以主题故事的形式去开展国学教学,各年级统一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进行国学主题教学。例如:小班开展的是《爱妈妈》主题;中班开展了《国学百事通》主题;大班开展了《梅花三弄》主题。这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组织国学课程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建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2、创设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通过学习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小班能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班能讲述一到二个简单的故事,大班能讲述两个简单的故事,大大班能讲述三个故事。

4、通过学习能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将中国文明礼仪贯穿于国学课程中。

四、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根据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1、传统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部国学经典著作集中体现该领域的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不是指单纯技能的培养,而是为各种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即是它不直接培养某种技能,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幼儿平时生活中的文明礼仪,通过学习国学而运用于日常生活,让幼儿国学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具体措施:

1、申请课题立项。

2、每班每周对国学进行两个课程的学习。

3、定期开展国学教研活动。教研内容以平时教师遇到的难题,及通过观摩课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4、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利用快乐中国娃培训资源,联系快乐中国娃教研组,定期对教师做指导,对家长做宣传。

5、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文字及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国学,争取期末能有成果展。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八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1、流利朗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预设目标:

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可以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并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指导自己的行为。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段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你做到了哪些?(指名回答)看来同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板书:谨)。

二、学习第一组句子: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一)学习:缓揭帘,勿有声。

1、问:你在哪见过门帘?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进门出门时是怎样掀开门帘的?

2、到底怎样掀开门帘才是有修养的行为呢?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出示:缓揭帘,勿有声。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缓m揭帘,勿m有声。

4、自主探究:句中的“缓”和“揭”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5、结合你每天掀门帘的经验,探讨一下:为什么古人要求孩子要“缓揭帘,不要发出声响”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6、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就要记住,把它背下来。(齐背,指背。)。

7、根据句中“小心用物,不发声响”的涵义,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上课时,小刚开文具盒拿笔,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

b、小明在家拉窗帘时,动作总是很轻柔。

c、王叔叔开出租车,他半夜回来从不乱按喇叭,进入。

楼道拿钥匙开门也是轻手轻脚。

d、小兰打扫卫生,挪动桌椅时,在地上拉,发出吱吱的叫声。

8、小结:我们无论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场所,言语动作都要放轻放缓,要沉稳,不可急躁、粗鲁,更不能妨碍别人。(板书:沉稳)。

(二)学习:宽转弯,勿触棱。

1、出示“棱”字,让学生认读。用手摸摸桌子上的棱,问:教室、走廊哪里还有“棱”?出示“触棱”,问:什么叫“触棱”?你有过“触棱”的经历吗?结果怎样?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碰到棱角上。出示“勿触棱”。

出示:宽转弯,勿触棱。

3、指导朗读,并背诵下来。

4、引申到人:这句话也有引申的意思。不仅是“物”有棱角,人也有棱角。如脾气暴躁,爱与人发生争执的人,就是有棱角的人,我们不要跟他起冲突就是“勿触棱”。说话委婉一点,让他几分,对人要“宽转弯”宽以待人,不要跟人家结怨。不揭人家的痛处和隐私也是“勿触棱”。这是我们应懂的道理。

5、齐读,男女对读,尝试背诵。

6、总结:做事情既不要妨碍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要处处小心(板书:小心)、注意的话,有很多灾祸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学习第二组句子: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一)学习:执虚器,如执盈。

1、师生互动表演小品:

吃完晚饭后,小刚说:“妈妈,我来帮你收拾桌子。”他拿起一个空盘子,没走几步就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妈妈说:“你做事怎么毛手毛脚,以后拿空盘子也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盘子一样,才不会打破。”

2、讨论交流:小刚的妈妈说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3、拿空的器具会大意,不在乎。所以要“执虚器,如执盈”。(出示)。

4、根据刚才的表演,同桌探究“执”“虚”“盈”的词意及这句话的意思。

5、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6、小结:不仅是拿空的器具要小心专注,拿一些昂贵的物品更要小心谨慎。如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等。(板书:专注)。

(二)学习:入虚室,如有人。

1、出示原文:入虚室,如有人。指读,齐读。

2、小组合作探究:刚才我们了解了“虚器”,那什么是“虚室”?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3、案例分析:

4、男女对读,做动作读,小组比赛读,尝试背诵。

5、小结:这组句子告诉我们从小要养成细心,专注的行为习惯,对待自己要谨慎,才能防范过失的发生。

四、吟诵经文,背诵经文。

1、出示全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熟练诵读:拍手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

3、背诵练习:带动作背。

4、展示背诵成果。

五、全文总结。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

国学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重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今已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4、《弟子规》所涉及的故事。

李准倒背《弟子规》:

5、《弟子规》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思考:这种不管什么人都要爱护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鉴意义外,有没有消极的地方?如“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启示:少说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启示:肯定和赞美别人的优点,且虚心学习,勿嫉妒贬损。

原文: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启示:做人真诚,勿阿谀奉承,喜新厌旧。

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启示: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扰。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启示:闲谈莫论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启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赞。

原文: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启示:过犹不及。

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启示:鼓励行善,互相勉励改过自新。

原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启示:乐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启示:报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启示:行为端正庄重,勿轻浮随便。

原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启示:以理服人不以势服人。

6、《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弟子规》编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使其广为流传。

启示有三:

(一)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部日常行为守则,只有要求明确,具体,才可使他们有据可依,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等。这样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灌输传授给青少年学生,就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会更有成效。

(三)《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总之,《弟子规》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资今天借鉴的地方,应重视对这份文化教育遗产的研究、消化,继承。

7、思考与练习。

国学教学设计篇二十

1、能够流利地诵读课文,有节奏的诵读课文。

2、学生简单理解长幼有序、尊敬长者的道理和一些做法。

老师以一个长胡子、长发飘飘的长者去演示长字。然后引申到如何对待长者,开始学习。

1、让学生自由朗读,开嗓子读出声音来。

2、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老师亲自范读,为学生解决他们朗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都、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应该读出韵律和停顿。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朗读第二遍时,老师读一遍,让学生跟着读两遍,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上句和下句相互对读几分钟,直至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3、在熟读的基础上,老师对课文简单讲解。例如:第1句可以处理为吃饭走路,都要长幼有序。

第2句理解为帮长者但是要有始有终;

第3句讲对长者不能直呼其名;

第4、5句讲路上遇到长者应该恭敬地招呼;

第6、7、8句讲在长者面前要得到允许才能就坐说话,声音要恰当,要看着对方说话;最后一句是说对待同族的叔伯兄弟要向对待自己父亲和兄弟一样。

4、在初步了大意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对读、点读、齐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1、讲故事《信陵君敬老》加深同学们敬老意识。

2、思考,怎么做才能算是敬老。

3、讲故事《杜环代人养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时时紧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444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