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火山教案(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4:40:11
地震和火山教案(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6 14:40:11     小编:纸韵

教案的编写应当精炼明了、条理清晰,内容真实有效、适应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教案的改进和更新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培养教师的教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一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板书】第五节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地震。

【讲授新课】。

【提问】初一时我们学过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市,有谁还记得?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article/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板书】三、泥石流。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二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三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国家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四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板书】三、泥石流。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五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掌握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知道我国的火山及其分布。

2.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分布。

3.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具准备]。

2.“地动仪”图片。

3.地球仪。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地震”,后半个课时讲完“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章最后一节。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六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七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节典型的解暗箱课,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而我们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把这两课单独分开来的,所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价值不大。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不管是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都有这样的设计意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

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是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精选】】。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八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与火山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与火山监测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以及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与火山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公安、测绘地理信息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地震与火山监测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与火山监测的体系建设,建立地震与火山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灾情和地震烈度速报、现场流动监测等系统,并支持地震与火山监测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地震与火山监测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活动。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和火山所在地设区市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火山监测台网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火山灾害监控防御能力。

第六条本省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由省级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和设区的市及县级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组成。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是本省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的补充。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设区的市及县级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八条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选址、建设应当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履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保护区等区域建设的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应当采用景观化的建设方案。

第九条建设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和软件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备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入网条件。

第十条下列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一)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诱发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油田、矿山、石油化工等重大建设工程;。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程。

第十一条下列重大建设工程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一)核电站;。

(二)水库大坝;。

(三)特大桥梁;。

(四)发射塔;。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程。

第十二条应当建立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将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情况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向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新建、改建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的,应当在正式投入运行前,将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建设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本省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正式运行后,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终止;确需中止或者终止省级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的,应当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确需中止或终止设区的市或县级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的,应当提前6个月向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注明理由、时限、相应措施等内容,经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同时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中止或者终止运行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予以指导,并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库地震、矿山地震的监测,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相关信息,并通报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省地震与火山监测数据备份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震与火山监测资料质量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监测资料质量检查,及时将地震与火山监测相关信息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并保证监测数据以及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删除、篡改或者损毁原始监测资料。

第十九条本省地震、火山灾害预警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火山灾害预警信息。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举报危害、破坏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规定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标志的样式,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在地震与火山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事先征求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征求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反馈意见。

第二十三条禁止占用、拆除、损坏下列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

(一)地震与火山监测仪器、设备和装置;。

(二)供地震与火山监测使用的山洞、观测井(泉);。

(三)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中心、中继站、遥测点的用房;。

(五)地震与火山监测专用无线通信频段、信道和通信设施;。

(六)用于地震与火山监测的供电、供水设施。

第二十四条除法律、法规允许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与火山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

(二)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四)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五)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六)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与火山观测标志。

第二十五条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需要委托所在地单位或者个人负责保护的,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地震与火山监测设施委托保护协议。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建设的;。

(二)未按照规定采用地震与火山监测设备和软件的;。

(三)擅自中止或者终止地震与火山监测台网运行的;。

(四)伪造、删除、篡改或者损毁原始监测资料的。

第二十七条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九

我想,大家都会对科学感兴趣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会碰到科学。自然现象也是哦。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便知道,它是一本严肃肃的科学书。也许,里面的内容有些幽默,但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于是,我调整心态,翻开了第一页。

让我不再为科学烦恼,是它让我在欢乐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需要你去掌握它,而掌握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我的办法,试试别笑,这就是科学!!这本书。它,让我深有感触。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

[教师归纳]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

[过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书]。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

[讨论]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

复习巩固。

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

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二

1.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地震及地震的危害。

2.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初步掌握在幼儿园、家庭、户外避震的应急方法。

3.体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掌握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ppt 视频 音乐 书包 枕头

一、观看地震视频引入。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吧。

2.师: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底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观察照片,幼儿交流。

三、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

1.园内地震逃生演练经验交流。

与幼儿一起回忆参加园内避震逃生演练的经历。

小结:在幼儿园发生地震时,保持镇定,双手抱头或取物保护好头部,蹲在课桌、钢琴等下面,不靠近窗户或悬挂物;等余震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顺着安全疏散通道往大操场等宽敞的地方避震。

2.在家里发生地震时注意事项。

师:“平时在家中可以准备什么,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避震应急包等)

3.生活经验迁移之户外避震。

“发生地震时,你在户外,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小结:赶紧往宽敞的公园、草坪、空地撤离,不靠近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建筑物。

四、地震应急演练。(放音乐)

1.游戏《地震来了》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地震演练,就地避震。

2.互相交流避震想法。

“现在参加地震模拟演练,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样避震的?谁的避震方法正确?谁的方法还需改进?怎么做会更安全?”

3.观看《地震逃生篇》,梳理小结正确避震的自救方法。

整个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活动组织形式多样,有现场避震模拟演练、有自由分散交流地震前后对比照片、有家庭避震录像的分享……特别是在观看幼儿在园模拟地震逃生演练的真实照片时,帮助幼儿马上回忆起避震的正确方法;在观看、互动、交流、演练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地震的危害,懂得说出幼儿园、家庭、户外三个不同场所避震的应急方法。串珠式的组织环节,循序渐进,幼儿学以致用,提高了自救自护能力。

活动中,自身能够以情感人,以语动人,影响着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互动中幼儿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的此起彼伏不断地变化着。他们切身地体验和感受着就地避震、自救自护的真实性,体验到了在灾难面前,只要镇定不慌张,只要自我安全防护的方法得当,危害系数也会随之减少;帮助幼儿消除对地震等灾难的心理恐惧,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但是,在幼儿就地避震,交流避震想法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及时观察、捕捉幼儿就地避震的现状,进行点评和引导。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三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幼儿的安全。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破坏性大,给人们的伤痛是无法忘记的。而我们的幼儿年龄小,只有通过各种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

1、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地震哪里藏课件。

2、家庭,影院,超市,户外,野外五个模拟场地。

3、地震怪头饰一个。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听声音,看图片,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

2、简单介绍地震是。

3、在场景中选择安全的地方。

十秒钟帮明明找个安全的藏身之处,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就会出现好听的音乐,还会说“祝贺你,找到了正确的藏身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就会“哐”敲头音乐,还会说你的选择的地方很危险,重新找。

4、游戏:地震来了哪里藏。

玩法和规则:

听到地震的声音表示地震来了,赶快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身,等音乐停了就不要动,老师戴上怪人头饰当地震怪,我只捉躲在危险的地方的孩子,然后吃掉。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四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一、地震。

【讲授新课】。

【提问】初一时我们学过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市,有谁还记得?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1996年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中国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一、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小资料。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8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1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7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7.2级。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6.8级。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渤海地震,震级7.4级。

1970年1月5日1时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级7.7级。

1972年1月25日10时06分台湾省东边海中地震,震级8.0级。

1973年2月6日18时37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7.9级。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级7.1级。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地震,震级7.3级。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5级。

1976年5月29日22时00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6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级7.8级。

1976年7月28日18时45分河北省滦县地震,震级7.1级。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76年8月23日11时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级6.9级。

1985年8月23日12时4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地震,震级7.4级。

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云南省耿马、澜沧地震,震级7.6级。(摘自《地震问答》)。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五

参观火山地震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旅行。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敬畏,参观火山地震正是一个深入了解、感受自然力量的机会。

第二段:火山。

我们首先来到了活火山的脚下,感受到了它的熔岩流和火山灰。站在火山口旁边,看着滚烫的岩浆翻滚,我倍感震撼和恐惧。火山的破坏力是如此强大,让人不得不对它的力量感到敬畏。

第三段:地震。

参观火山地震不仅了解到了火山,还了解了地震。我们参观了地震博物馆,发现地震的危害和影响比火山还要广泛和深远。从地震模拟器中感受到地震的震感,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对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应该加强对地震的科普和防范。

第四段:自然灾害的防范。

参观后,我发现在自然灾害的防范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面对火山和地震,我们需要提前预防和准备,规避灾难的发生。我们应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自救和互救的能力,以减轻伤害和损失。

第五段:结尾。

参观火山地震,是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旅行。在这里,我不仅了解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影响,更认识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和无穷。同时我也发现,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稳定。这次旅行让我受益良多,让我更珍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

[过渡] 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

[教师归纳] 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

[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书]。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

[教师小结] 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中国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

[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

复习巩固。

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

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

地震和火山教案篇十七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板书)第四节。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

第四节。

二、主要地震带:1、2、3、4。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748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