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阅读名人传记,可以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好的总结应该具备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特点,方便他人阅读和理解。总结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写作。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一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习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复习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习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习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三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四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五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习,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
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六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造句。
------有的------有的------实践。
3.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八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九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 2、词 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2、 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 教学§3。
(1) 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 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十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走,让我们打好背包,现在就出发吧!
过渡:听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火红的凤凰花)。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觉得傣族人民喜欢泼水节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一年一度点红)。
5、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又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1、过渡:泼水节是多么地欢乐呀,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打开书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朗读以后的想法和收获。
3、
过渡:想参加这么有趣、这么欢乐的泼水节吗?大家快去准备准备,出示第1~2句: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a.学生读1-2句。
c.人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4、过渡:出示3-4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a.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
b.谈话:通过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点红:互相追赶、灌、泼、湿淋淋、乐开了花)。
c.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d.再读:读出体验(一边读这两句一边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e.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课件录象。
5.过渡:指学生,你们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你的脸上笑开了花?
a.生说:
b.出示第五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谁来读读?
c.师:重复“怎能不高兴呢!”一齐读读。
d.师述: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板书:吉祥如意——指导写“吉祥”两个字)。
e、大家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6、指名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7、这么欢乐的情景,你愿意让它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吗?好,让我们来把它背诵出来。(学生先练习一下,随后指名来背诵。)。
(三)利用声像手段,感受泼水节其他活动欢快热烈的场面。
1、学生读课文第三段。
2、出示课件,师读进行环境气氛渲染.(看录象)。
听音乐,唱、跳金孔雀。
3、看:赛龙舟。
4、听、看放烟火。
5、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敲象脚鼓,(指挥学生用手有节奏地敲桌子。)模拟赛龙舟场景,唱歌跳舞放烟火进行狂欢。
6、师生赛读最后一段——评委评价——体悟欢乐。
三、回归全文。
1、配乐师生朗读全文:让我们再次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用我们的朗读让在座的老师感受泼水的欢乐,让在座的老师都想去。
3、课件展示彝族、壮族的节日图片及介绍。
吉祥如意 。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十一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歌曲为单段体,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特点。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3、初步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并进一步产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感受泼水节的气氛,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区分x·x xx和xx x·x,准确把握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的节奏。
钢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请同学们看一看她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2、请学生说说对傣族的了解,引出泼水节
“说起傣族,你都知道些什么?”
3、教师介绍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最隆重也是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经常危害百姓。有十二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机智地杀死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颅。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那里,那里就开始着火。为了使百姓免造灾难,姑娘们便以水泼身,轮流抱住它,直至化为灰烬。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于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人们身着盛装,在芒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此外,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传统娱乐活动。
4、观看泼水节视频资料
“想不想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像我们过年一样的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歌曲,名字叫做《快乐的泼水节》。”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视频),感受歌曲情绪
“你听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再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感知歌曲拍子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听一听,听的时候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感觉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伴奏
“这么快乐的歌,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请同学们轻轻拍手给我伴奏好吗?”
4、学唱歌谱
1)随琴轻声学唱歌谱
2)解决较难唱准的地方
3)完整演唱歌谱
5、学唱歌曲
1)、随录音小声跟唱
2)、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区分“x·x xx”和“xx x·x”节奏的不同)
3)、师生分句演唱歌曲第一段
4)、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和结束句的节奏)
5)、分组演唱第二段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
1、教师跳傣族舞,引发兴趣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泼水节上他们经常载歌载舞,以表达内心喜悦的心情。老师学了一段傣族的舞蹈,下面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2、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3、自由练习并尝试创编动作
4、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1、小结收获
“今天,咱们一起感受了傣族快乐的泼水节,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知识
“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傣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请课后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十二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老爸说:“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刚好我的表格表姐也在,他们听了这消息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吃完了晚饭就去整理东西,表姐还一边整理东西,还一边哼歌这说明她高兴。
在路上我们一直催我老爸说:“什么时候到”?
到了泼水节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好多人在那你泼我,我泼你,我一看我就手痒,我立刻换好了泳裤,我一跳进水就开始泼人家太厉害了,不出一会儿,我就被泼成落汤鸡了。
表哥、表姐也来了,我来了个偷袭,表哥、表姐一来我就立刻往他们身上泼,他们也变成了落汤鸡了,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就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他们听到了我的笑声就知道是我泼的他们。他们立刻来了个大反攻一下子把我泼的恨不得把我头伸进水里躲避。
我们一起泼来泼去,突然一个大水花飞过来把我们仨个人都泼到了,我们回过头来意看,原来是老爸。突然老爸又来了一个大水花,幸好我们及时躲避,要不然,我们又死定了,我们决定反攻,一起攻想老爸。老爸他来了一个大水花,我们一起攻结果是老爸成为落汤鸡了。
哈哈泼水节简直是太好玩了。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十三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习,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十四
1. 读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生读题)。
2. 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谁能比上一节课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连线题: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谁来连?(指名连,齐读)。
二﹑精读。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当火红的凤凰花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出示读片及课文)。
(1):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交流:“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泼水节就像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这个日子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悄悄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定非常的——(高兴,开心,兴奋)。
“迎”:还能从哪儿看出他们很开心?
小结:是啊,傣族人民是多么盼望泼水节快些到来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齐读)。
2.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最有趣的节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1):准备。
首先老师要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的一二两句话,看看傣族人民为欢度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交流:“香水花瓣”:清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有什么好处啊?
小结:这清水是傣族人民精心准备的,在这滴了香水,撒了花瓣的清水里,是他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啊!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特殊的水?(指名读,女生读,很重视泼水节)。
“桶,盆”: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存放清水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去参加泼水节,除了桶和盆,你还会带上哪些工具呀?(……)。
“早早地”:……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从这个早早地,你读出了什么?
谁来读好这个“早早地”?
同样意思的词,第二句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出来吗?
(早已,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指明读,我们班的小伙子们好象特别着急,泼水游戏怎么还没开始啊!男生读。)。
(2):开始。
交流:要说出动作,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多么开心的一群傣族人啊!他们在水中的笑脸比美丽的凤凰花还要鲜艳呢!拍照片的叔叔还在课文里留了一段描写泼水游戏的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们觉得他写出傣族人民的快乐了吗?(不要早下结论,仔仔细细地读)。
交流:“笑开了花”:笑得比花还要美呢!(读好)。
“互相追赶”:玩得多尽兴啊!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泼水节的照片,看过之后,你们肯定能把这两句话读得更快乐的!
(出示图片)(指名读,齐读)。
想象: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在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中间,你们会怎样去玩水呢?
交流:……。
小结:你们玩水的花样可真多呀!洒水,浇水,喷水,可老师觉得用瓢灌水和用盆泼水更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泼到身上的水更多,玩得更快乐呀)一起快乐地来读一读!
(清水是……)(出示句子)。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当然是泼得越多越好了,一起读。(齐读)。
练习:看着漫天飞舞的水花,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祝福要送出去吗?
(出示练习)。
小结:吉祥如意的清水被尽情撒泼,到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整条大街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要请笑得最灿烂的小朋友来演一演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
(出示句子)(指名读,加上动作,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真是一条热闹的大街,真是一群热情的傣族人民,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泼水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回去吧!
原来,你们是没泼够水呀!老师也不想回去,因为我知道在泼水游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节目呢。不信,你们自己读第三小节。(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除了泼水乐,还有什么乐?
“赛龙舟”:多么激烈的比赛啊。
“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多迷人那。
小结:泼水节的快乐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就这么离去呢?让我们跟着热情的傣族人民,在这个热闹的深夜尽情狂欢吧!(齐读)。
三﹑总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快乐的一天,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四﹑作业。
(出示作业及图片)。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篇十五
教材简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全文紧扣"欢乐"来写,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目标预设:。
1.依据学生现在不善于观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当时人们喜悦的心情.
2.依据学生课外知识较贫乏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3.依据课后作业,确立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感受他们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4.依据课后作业要求,确立教学目标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交流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资料,以及说说或写写对傣族人民的祝愿的话.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交流本课的词语.对重点词语,老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词语记得那么好,说明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来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3.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看着这几个词语,出示词(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你回忆起了什么(生……)。
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闹欢快吧!
学习第二小节。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一说你对泼水节的看法.
3.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4.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有很多人在相互泼水)。
5.(1)请学生表演灌和泼.你觉得人们泼得怎么样你从哪些词里体会出人们的欢乐来的(互相追赶,灌,泼)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指导读出欢乐:泼得再用力点!泼得再开心点!)让我们边泼边读,体会一下那欢乐的场面.
(2)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录象中有很多人,那么在课文中你是从哪儿体会出人多的(老人,小孩,姑娘,小伙,个个,人人)哪个词又表现出人们的欢乐(乐开了花)。
6.看谁把这句话读得最开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你找到了吗(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请大家在位置上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比一比谁来得最早.(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将早早,早已要重读);全班齐读.
8.带入情境:小朋友们,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参加了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小组讨论,模拟情境)。
9.师进行采访:。
(1)我是源源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觉怎么样。
(3)小姑娘,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你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11.(在学生的回答时相机出示)出示语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12."怎么能不高兴呢"换句话说就是……那书上用"怎么能不高兴呢"有什么好处呢(用了反问,高兴的语气就更加强烈了)我们再来高兴地读一读.
13.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14.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2.出示,读一读.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人们除了泼水,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你们看(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唱起来,跳起来吧!(孔雀舞)小朋友们,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生……)你们的心情可以用书上的哪句来表达呢(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伴着音乐,来练习朗诵这篇课文!看谁第一个背诵出来.(可结合学生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背诵)自由背诵,再配音乐齐诵.
五,拓展延伸。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你收集的资料.大组交流.
六,练说,练写祝愿的话.
我们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那么在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时候,你想怎么向傣族人民祝贺呢学生交流,再让学生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卡纸上,并在小组内交流.再大组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7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