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使我们的努力更有针对性和效果性。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小编特意为大家找来了几篇精品总结范文,供大家欣赏和鉴赏。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一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习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二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
然后先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4、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磨难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在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但在这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很多细节,教学中资料准备的不够多,孩子们缺乏情深体验,感受不够深刻,导致孩子们的配合也不够高,因而老师讲述多了点。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和美。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激趣导入法、指导阅读法、拓展迁移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我分四个板块来说,下面我分别来说:
板块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板书“奇”字,让学生组词,学生有的组“奇怪”,有的组“奇特”,有的组“奇松”,我就在黑板上又写出松字,并让学生说说奇松的意思,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在作者的带领下来领略黄山的奇松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质疑。梳理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
1.黄山奇松什么样子的?
2.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这样导入课题,质疑课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来扫清文本中的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正音评价,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此时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的思维都在运转,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
4.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交流。
板块三:细读探究,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听后知道了什么?交流。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提出主话题一: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1.让学生试着续写省略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向学生介绍徐霞客游黄山后发出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让学生课下查阅其他三绝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的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四
你们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语文教师孙云。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黄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多媒体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千姿百态”等词语,了解黄山松的“奇”。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问题才会主动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兴趣提上来,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悬崖上争奇的松树、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弥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温泉,将学生进入情境。这时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向往。通过先看再说,学生对黄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直观感知,走进黄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并说出位置。
(三)、过程体验,解决重难点。
接下来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
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导入新课,接着激发学生对名言进行思考,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借助于课件对“五岳”作了提示。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这句话以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徐霞客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从而理解黄山“四绝”及人们对奇松情有独钟。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五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近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姿态。
奇名字由来。
地位。
千姿百态。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六
第1。
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通过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注重积累运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4.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黄山的热爱之情。
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描写黄山奇松的。
说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安排学生搜集黄山图片,了解有关黄山的资料。
完成预习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时间:2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法:以读促讲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
2.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位置奇。
2.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形态奇。
3.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松之千姿、升化情感。
4.感悟文章的写法。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通过观看黄山奇松的视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并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家乡的美景。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七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八
《黄山奇松》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卢南老师合理设计主问“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奇松的关键词语,从哪里感受黄山松之奇呢?边读边写下你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认为本课中卢老师这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以读书为主线。
人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并巧妙运用。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
教学最后,在学生掌握本课作者的写作技巧“详略得当”“总——分”“比喻”之后,老师播放“黄山奇石”,教师设计这样一项作业“介绍黄山奇石。”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人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第一、二环节可以整合为一个环节“品读全文,找出描写奇松的关键词语,从哪里感受黄山松之奇呢?边读边写下你的感受。”这样更整合些。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九
1、教材简析: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2、学生自学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2)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合图片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1、学情分析。
(1)、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预习课文,能通过网络浏览各种信息,搜集资料。
(2)、学生对写景课文缺少感性认识,审美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其它媒体辅助学习。
(3)、学生去过黄山的不多,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认识,对黄山松生长的环境不了解。
2、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教学: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感受黄山奇松的魅力。
(2)引导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
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读中悟情悟境:以“读”为主线,采用“读—感—想—品—演”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引导。
在上课伊始,我采用电教媒体播放一段黄山风景片,并配以优雅的乐曲,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一)名言导入激趣揭题。
引用徐霞客写的千古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和名诗《黄山松》。(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教师利用这一阅读期待,引出下文。)。
(二)合作初读交流反馈。
结合课文预习案和小组交流,理解生字的音、形、义,为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并通过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三)落实基础整体把握。
1、学生在完成对课文的字词学习和初读之后,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而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紧接着通过一组黄山松的优美图片将学生带入文本,入情入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四)走进“迎客”,细读感悟。
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段。重点介绍迎客松,出示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读。结合文中的比喻句读后请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自己对迎客松的感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奇在千姿百态。
二、奇在生命力强。
三、奇在热情好客。
(五)看图激趣、自主学习。
(六)情景渲染深化朗读。
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这时教师出示其它黄山松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对黄山奇松更加情有独钟,也自然理解了文中“千姿百态”的意思。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这时再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填空,“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有的貌似()它们()。”让他们仿照原文的写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不但欣赏了美,感受了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
(七)思维导图个性巩固。
教师在总结完全文后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
学生对黄山奇松缺少感性认识,当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时,视频、图片、文字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而课前布置学生浏览过《黄山奇松》专题学习网站,首先是“预习导案”的交流展示,让学生充分预习,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其次是课文的专题学习资料库,凭借信息技术突破书本这一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知识量,为学生预习新知,课堂交流、拓展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和美。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激趣导入法、指导阅读法、拓展迁移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我分四个板块来说,下面我分别来说:
板块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这样导入课题,质疑课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正音评价,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此时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的思维都在运转,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
4.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交流。
板块三:细读探究,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听后知道了什么?交流。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提出主话题一: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2.提出主话题二: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的回答有的是从到处,有的是从千姿百态,有的是从省略号。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松的奇美。
板块四:课外拓展,积累知识。
1.让学生试着续写省略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向学生介绍徐霞客游黄山后发出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让学生课下查阅其他三绝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的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二
1、教材简析: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3、教学重点: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2)读好第二句。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奇和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和美。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激趣导入法、指导阅读法、拓展迁移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我分四个板块来说,下面我分别来说:
板块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板书“奇”字,让学生组词,学生有的组“奇怪”,有的组“奇特”,有的组“奇松”,我就在黑板上又写出松字,并让学生说说奇松的意思,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在作者的带领下来领略黄山的奇松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质疑。梳理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
这样导入课题,质疑课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来扫清文本中的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正音评价,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此时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的思维都在运转,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
4.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交流。
板块三:细读探究,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听后知道了什么?交流。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提出主话题一: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1.让学生试着续写省略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向学生介绍徐霞客游黄山后发出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让学生课下查阅其他三绝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的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四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大好河山。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语言理解评价能力。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因此根据课标、教材、学情我制定如下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在习作中使用。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在习作中使用。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
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这一板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检查生字词分组分类检查生字词。重点强调“屹”这个字读“yi”,不读“qi”。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然后再出示文中的句子,把字带入句子,要求学生反复朗读。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五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六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片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三、学情教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预习课文,能通过网络浏览各种信息,搜集资料。
(2)、学生对写景课文缺少感性认识,审美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其它媒体辅助学习。
(3)、学生去过黄山的不多,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认识,对黄山松生长的环境不了解。
2、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教学: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感受黄山奇松的魅力。
(2)引导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
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读中悟情悟境:以“读”为主线,采用“读—感—想—品—演”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引导。
四、教学设计。
在上课伊始,我采用电教媒体播放一段黄山风景片,并配以优雅的乐曲,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一)名言导入激趣揭题。
引用徐霞客写的千古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和名诗《黄山松》。(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教师利用这一阅读期待,引出下文。)。
(二)合作初读交流反馈。
结合课文预习案和小组交流,理解生字的音、形、义,为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并通过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三)落实基础整体把握。
1、学生在完成对课文的字词学习和初读之后,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而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紧接着通过一组黄山松的优美图片将学生带入文本,入情入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四)走进“迎客”,细读感悟。
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段。重点介绍迎客松,出示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读。结合文中的比喻句读后请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自己对迎客松的感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奇在千姿百态。
二、奇在生命力强。
三、奇在热情好客。
(五)看图激趣、自主学习。
(六)情景渲染深化朗读。
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这时教师出示其它黄山松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对黄山奇松更加情有独钟,也自然理解了文中“千姿百态”的意思。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这时再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填空,“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有的貌似()它们()。”让他们仿照原文的写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不但欣赏了美,感受了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
(七)思维导图个性巩固。
教师在总结完全文后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
五、整合点分析及解决。
学生对黄山奇松缺少感性认识,当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时,视频、图片、文字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而课前布置学生浏览过《黄山奇松》专题学习网站,首先是“预习导案”的交流展示,让学生充分预习,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其次是课文的专题学习资料库,凭借信息技术突破书本这一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知识量,为学生预习新知,课堂交流、拓展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七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1、导入课文。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小学黄山奇松的说课稿篇十八
1、教材简析: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2、学生自学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8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