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论文(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6:04:13
生活的意义论文(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6 16:04:13     小编:梦幻泡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并避免再次犯错。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任务。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一

今年寒假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纷纷待在了家里,难得出一次门也要戴上口罩。

对于我来说,寒假期间不能出门,很多的辅导课也停了,在完成了寒假作业后,没了诸多的学习任务,我也就自然放纵了许多,自由娱乐的时间也自然多了。直到交作业的这一天,我才豁然意识到了假期的结束,而这段日子是无意义的。

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我随手翻阅着我的朋友圈,快速地浏览着。没什么特别的内容,也就是每天几位同学打卡、积累单词、阅读。这已经不是偶尔几天的坚持了,那可是连续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当我点开链接,里面显示的天数令我不禁咂舌——725天,他竟然把这个习惯坚持了这么多天。这就是坚持,更是一种自律,总有人在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努力,找到每一天意义。

之后的几天,新闻里也报道出高三学长们疫情期间仍在努力备战,迎接高考。画面中他们的眼神里透露着些许疲倦,但更多的是收获,他们还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他们的每一秒都有意义。

这一刹那,我忽然意识到了,我总得主动地去做点什么,才能让生活充满意义。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再流连网络、电视和无事仰望天空长叹“无聊”了。我开始制定作息计划表:背单词,做锻炼,预习新课,翻阅《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等读物,闲暇之时削几个梨或在外婆的指导下炒个菜……在这同样特殊的日子里,我发现其实有很多事可以做,值得做,我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律,也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快乐。

就是在这段戴口罩的日子里,我领悟了生活的意义:越是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集中精神去寻找光明,丰富滋养我们的灵魂,赋予心灵以力量!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二

紧张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们迎来了轻松愉快的寒假。

放假几天后,住在我家附近的表姐、表妹来我家玩,教了我几种新的体育运动。跳长绳是其中之一,这种运动至少需要3个人或3个人以上才能完成这项运动。我先找来一根3米长的的跳绳,表姐和表妹各拉着跳绳的一头,绳子要落地,我按照表姐的指导,站在绳子的一侧,表姐和表妹把绳子向左甩起来,绳子落地的声音响起来时,我就必须跳起,否则就会被绳子打到。

“啪!啪”“哎呀!”我的手被绳子狠狠地打了一下,我的手被打得红通通的。这时,表姐严肃地对我说:“薛雨佳,你要听好,当绳子落地的声音响起时,你不要犹豫,要果断地跳起来,才不会被绳子打到。”说完,表姐叫我来甩绳,然后她自己来做示范给我看。我学着表姐的样子甩动绳子,当绳子落地的声音响起时,表姐“嗖”地一下跳了起来,轻松地跃过了绳子,我学着表姐的样子,总结了表姐的话,试了几次以后,我终于学会了跳长绳中的一半。

之后,我又学会跳长绳中的跳活绳。跳长绳分为跳死绳和跳活绳,和跳死绳相比,跳活绳相对要难一些,跳死绳是在绳子甩动前进去的;而跳活绳是在绳子甩动中进去的。

表姐教了我一些跑活绳的方法,有了表姐的指点,还有了跳死绳的经验,我学跳活绳时就没有学跳死绳时那么困难了。我只是被绳子轻轻打了几下,然后总结失败的教训,重新练了几次就学会了跳活绳。

后来几天,我又学会了“跨大步”、“写大字”等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小游戏。这几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三

丛林,又称僧堂、禅堂、道场,即教育禅宗僧侣的场所。佛教其它宗派也有各自不同的僧侣教育机构,但是,它们都是以仪式修习、知识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象丛林那样,有组织且直接以体验禅旨为实际目的的宗派尚不多见。作为丛林教育特点之一,即是俗人亦可参加丛林生活。因此,丛林不仅仅为禅徒所专门使用,而且,社会一般人亦可参与丛林生活,从中受到禅的教益。随着这一教化的不断深入,丛林生活被广大人们所普遍接受。因而,禅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着直接影响。

尤其在日本,自古以来,禅与日本文化有着很深的关系,对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积极影响。因此,丛林教育的指导原理,必然会直接感化到我们日本人精神修养的诸方面。一般认为,禅与现代科学文明、工业机械文明和经济发达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据我认为,正因以其无任何联系,才应努力考察禅教育的问题,使一般人都能知道禅究竟是什么。

科学文明,的确伟大。但正如科学家自言,科学并非万能。科学是在人的智能所及的有限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但是,人类的生活所接触的并非是一些有限的东西,它还接触无限的层面,而且,人的智能,并非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所以,对于令人震惊的科学成果。人们仍然感到颇为不足。因此,不利用科学文明,向超越科学之上的另一世界作某种探索是不行的。向人们指示丛林生活,提供这方面的知识,我想是可以的吧!

在机械文明、工业化万能的现代生活中,多生产、高消费似乎成了人们的主要目的。那些需要时间、需要精心设计的手工操作技术职业,却被人们所轻视,报之以“冷笑”。这样下去的结果,人类将成为机械的一部分,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役。这不仅限于思维方面,技术方面亦然。哲学家常被自己想象出来的概念所束缚,自己丧失了自由,而且对其它事物,亦试图使其不能自由,在技术方面,科学家发明一项巧妙的工具,制作成功后,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新的方便,新的价值。但是,使用此工具的人,自始至终不把自己看成是独立自由的人,却往往依赖工具。这种人,虽说是使用工具,其实是“被工具所使用”,如同一部机器。就象完全失去自由立场的生物,不过是一种“存在物”而已。

人类被科学和哲学所拘束,被机械和经济剥夺了独创的本能,结果,人类沉湎于饮酒、吸烟、吸、看电影、驱车兜风等活动。这些以追求感觉刺激的表面性享受,都是一种神经衰弱的表现。自己不能使唤自己的手足;自己的意志、智能,失去了作为自己主宰的责任。这是现代人的真相。这样下去的结果,不难而知,即自我毁灭、文化破坏。

近代的经济结构,虽不能尽知其详,但是勿庸置疑,它是与机械文明的进步有密切关系的。多生产,是一件好事,但它有浪费天然资源的倾向,而且,对已生产出来的东西无爱惜之心。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宇宙的自然资源将被任意利用、虐使、浪费。普遍认为,这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隐忧。

二、丛林的确立。

丛林组织,始成立于中国唐代。创始者为百丈禅师。百丈寂于距今一千一百余年前的唐元和九年(814),相当日本嵯峨弘仁五年,百丈在世时,禅宗在中国极为兴盛。但称为禅寺的寺庙,尚未出现。只是作为律寺的一部分。另建“别院”,进行禅宗独特的教育。禅宗僧侣的要求与律寺的风格往往不能一致,为此,百丈另外创建了禅寺。

当时,禅宗的风格与印度派系的律寺的风格,截然不同。原来,印度的佛教徒的实际生活,不知应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性格。在印度,今天的宗教职业人士仍然不是行动主义者。他们不是专心坐禅,就是埋头思维三昧,从不顾及实际生活。在生活上,由在家信徒供给,接受他们的供养。僧侣自己,不做任何体力劳动和实际工作。将生活的全部倾注于与身体分离的精神活动之中。这是印度风格。中国并不满足这种单一生活,他们不倾向于与大地分开、与身体分离的生活。他们有脚不踏实地则不为知的僻性。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日本人相同。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的“法难”,大都皆因佛教脱离了现实性。百丈,作为中国人,感到了这方面的遗憾。尽管是僧侣,如不活动手足,生活则无起色,也就是说,宗教信仰生活看不到活力。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兴起的原因,其实就是在于这一点。因此,不能不创立禅院和丛林,不得不建立中国化的佛寺。

丛林就是顺应这一东方民族心理而兴建起来的。“气候”对于这一制度的促成,给予了一定的力量。

比百丈早一百多年前,即约公元八世纪,唐代有位名叫慧能的人。相当于日本天智末年,有位名叫弘忍的人,世称禅宗五祖。慧能在弘忍身边修禅时,每天舂米砍柴,与曾通僧侣相异。对慧能来说,日常生活即是修禅,并不游离于传统佛教的概念。因为,即使有思维,它仍然是通过筋骨上的活动的,并非离开了生命的活动。如果有绝对者,则应从相对的角度去把握。这是慧能的生存方式。进行沉默思考,在思想上作结论或论断,是哲学家的常套,这并非禅者所能为。因此,慧能埋头苦干,甚至将石头缠在腰上做活。他认为,与筋骨无关的“悟”,即是“游戏”。

慧能实为东方禅之始祖。慧能主张定慧不二。这可看做是由行动主义派生出来的产物。这里暂不作详细说明。

三、丛林生活的风格。

站在行动主义传统立场上的百丈,在丛林规制中,要求“行普请法,上下均力”。这是很自然的事。在日本,人们至今称建立房屋为“普请”。本来是禅堂的语言。所谓“普请”,顾名思义,即“普遍请求”之意,即召集大众(称丛林的禅僧为“大众”)从事某件事情。相当于今天的“总动员”。“上下均力”一语,颇有意义。上方,并非袖手旁观、指挥、监督。百丈和尚所谓的上下,即与大众弟子一起握锄耕作的意思。今天,在日本禅宗的僧侣中,就有“云水僧”与“大众僧”一起出门托钵乞化的现象。并且还能看到“云水僧”弯着腰在庭院打扫卫生的情景。这是一行二百多年以前流传下来的传统。

因为是这种风格,所以修禅并非仅依赖于坐禅,而在于日常生活起居。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一件事情。马祖道一是百丈的师父,马祖还有一位弟子叫邓隐峰。有一天,大家都在田中做活,邓氏推着装有土的车路过狭小山道,马祖在路旁伸着腿休息,也许马祖干累了。邓氏见马祖的腿伸在狭小的山路中,对马祖说:“师父,请您把腿收回去”。但是马祖仍将腿伸着,并说:“伸出的腿再也收不回来了”。马祖想看一看邓氏是如何行动的。这是作为师父的慈悲。即使牺牲了一只腿,如能教育弟子,马祖也感到满足。这是马祖当时的心情。邓氏说:“既已推出车了,就不能再退回来”。于是,推着车从师父的腿上嘎啦嘎啦地走过去了。师父还是师父,弟子还是弟子。禅的修行,不是概念性的东西,而是重现实,脚踏实地。与在教室里上课完全不同。

果然,车轮碾伤了马祖的脚。劳动完后,马祖召集大众于法堂。所谓的法堂,即说法场所,相当于学校的课堂。大家原以为是对一天的劳动进行说法开示。可是,禅宗的说法,有其独自特点。马祖手握斧头,出现在说法坛上,说:“刚才伤我脚的是谁?请给我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禅堂与学校的讲堂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学校,一定有各种讲解。而且,教师如果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讲台上,学生们必然认为今天一定有什么惩罚。修禅的特点是,一举一动皆为禅。退车、推车、伸腿、收腿,其中就充满着禅机。因此,马祖的“挑战”,应视之为“禅的挑战”。

站在大众之中的邓隐峰,无话可说,急忙走到马祖的面前,接着伸出颈。传说,“两刃交锋不须避”之句,使山冈铁舟居士悟出了剑道的奥妙。马祖与邓隐峰之间的接触,亦具有这种意味。大家原以为马祖将利斧一挥,邓氏的头会落到地上。可是马祖却提着锋利的斧头回到了自己的寮房。

如果是历史事实,这也许可称为一场戏剧。但是,作为一种时机,它是不断地刹那运转的。所谓“永远”,是被“时间”所迫使的,在时间的转移过程中,如果没有某种“决意”或“飞跃”,就不能演出翻身的奥妙。仅仅是辩证法,不能说明人生的活动。马祖与邓隐峰之间的一进一退,并非理论上的行为。这种“说法”——活泼泼的说法,才能开拓大众的心境。

四、丛林生活的精神。

关于修禅,我想作为另一问题去探讨。这里,我想说的是,丛林生活的基础是日常生活;手足劳动不是知识阶层里讥嫌的工作;现实与理念并非截然分离。这是百丈创建的丛林精神。

有人说劳动是神圣的,我赞成;近来所谓勤劳服务,我亦赞成。从某一方面来解释,劳动能使筋骨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化。丛林修行,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人类在本能上,不大活动,当然有其本来的阶值。可是,与此相反,饿了,吃饭;渴了,饮水。其中亦有宗教上的乐趣。这样说,也许会弄糊涂,不易理解。总之,丛林修行规制中的“普请”或“作务”,具有更深的含义。

人类的意识,是建立在“二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而这“二元”之中,存在着众多矛盾。出许在生命或者说在存在之中,没有什么矛盾。但是,我们一旦反省一下,便会发现处处有矛盾和冲突。身体与精神,肉与灵等,都包含有矛盾性。心灵进步,但肉体衰退:或者身体强壮,但心灵却衰弱。心理学家对身心相关问题,持不同意见。近来,大多皆倾向于唯物论。宗教徒则注重心的方面,有时甚至轻视肉体的存在。总之,心身、灵肉,在根本上,它始终是作为二元相对立的。然而,当我们看一看实际的生命活动,如果把两者分开说明,也许好理解一些,但是,从人类的宗教修养方面来看,如果区分两者,那么,很难知晓在思想上是何等的烦恼。身心两者,纯属概念上的事情,事实上,它们两者并不对立,总之,如果看作是不对立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修禅的第一步,就是认为身心两者本不存在,首先应站在这种立场去看它们。传说,道元禅师以身心脱落、脱落身心而得以安心。如果将身心相对立,那么,手的活动是身体的作用,我”想吃美味佳肴“,则是心神的活动。“想吃”而不能吃,这是一种矛盾,便产生烦恼,说“讨厌”,于是就动手动脚;这样会带来很烦。总之,将身心两者分开,这本身就包含着矛盾,从宗教角度来说,这不能“安心”。不仅要身心脱落,还要成为脱落身心,必须彻底地达到消除身心两者对立的境地。至于此外的一切存在,杂彩纷呈的世界,是以后的事。

丛林的作务生活,就是以这种体验为背景成立的。我们撇开“精神生活”来看“作务”这件事,这里并不存在什么宗教价值。本来,“作务生活”,一方面有伦理上的意思,一方面又有经济上的意义。但是,丛林的作务生活所强调的是,最终必须从“无功用”处走出来。

看来还应该解释一下“无功用”的含义。不过,这太专业化了,不易被一般人所理解,这里就不作解释。大体说来,禅的修行,注重事物在未生起以前,然后开始行动。我们这样理解就可以了。不过,所谓“未生起前”的“以前”二字,并非时间上的概念,亦非认识上的先验论。如此理解,才能符合“无功用”的原意。

五、丛林生活的中心思想。

佛教有“四恩”之说,即国恩、亲恩、师恩和众生恩四种,前三恩,是道德伦理,这易理解。可是,后一个“众生恩”,在社会上则不被人所常说。然而,倘若没有“众生恩”的思想,那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类。

我认为,报恩思想是东方思想的特色。至于“众生恩”之说,除佛教之外,尚不多见。丛林生活尤其以此作实践的目标。

“众生”一词,属佛教术语,其原意并非专指一切生灵。“生”在梵语中,本是“本在”(sattug)的意思,即指一切“存在物”。因此,应该把“众生”理解为“一切存在”。所谓报众生恩,通俗地说,即是对一切环境表示感恩的意思。这从思想史角度来说,相当于华严教义中的“事事无碍法界”。也就是说,不要残害自然物、浪费自然物。

在古希腊思想中,有征服自然的思想,后来渗透到欧洲人之中。这种思想,在很早以前,也渗透到了日本,在今天几乎成了一般常识。因为,新闻报纸经常说“征服自然”,不明真情的人民大众就随声附和,多被这种思想所毒害。颇为遗憾!在东方,尤其在日本,本来没有这种思想。自然,对于我们并不给予压迫的敌对力量,而是最亲密的“朋友”。不应克服自然而应亲昵自然。登富士山,并非征服山,而是亲近山。对大自然的山,我们只得爱护,或者说,应该加深对山的尊崇之心。日本人崇拜太阳,就是从亲近自然而来的。太阳并非仅是科学的对象,也不只是所谓热、光的发生原因的一种无情物。夏天,人们畏惧太阳;冬天,人们渴爱太阳。它是人类感情的对象。崇拜太阳,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也并不是所谓原始愚昧的行为。对人来说,感谢太阳的恩,并行之以礼,这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对一切众生感恩,并亲之以友,这是日本人的自然温情。而把这一性格进行理论化、体系化,则是佛教。而将其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则是丛林修行。其表现之一,即是爱惜自然。无论是水火还是食物,只受用可能受用的部分,不超出此范围。就水来说,我们认为,到处都有水,于是就滥用,这是我们一般人常有的毛病。可是,在丛林,只使用一杓水。水道的水,尽管丰富,但尽可能地节约,或使用于适当处。使用过一次的水,从不倒掉,用来浇灌花木,或洗杂巾。需要火时,便如烧洗澡水,则拾取庭园的枯枝落叶。需要扫地时,则用枯竹枝编制扫帚,用得不能再用时,则烧于灶下。诸如此类,自然给予的东西,尽可能地活用。这是对自然表示感激的一种方式。这可以说是从印度传来的思想。释迦说,穿粪扫衣。所谓粪扫衣,即收集世俗人丢弃的破布做成的衣服。丛林生活,就是继承这一传统精神的。和尚穿金yidong袈裟,有违佛教本来精神。

珍惜一切物品,是丛林生活的基本。我记得,在某一本经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和尚听说山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僧,便上山造访。途中,看到河流中漂来一片菜叶,一和尚说:“如此不珍惜东西的人,不是高僧,我们不去求教了,回去吧”!另一和尚正准备回答时,看到河的上流有一位缠着破衣的和尚,手拿竹竿,跑来追这片菜叶。二人见此情景,不禁双腿跪拜在那位和尚跟前乞教。

以下的引文,是从拙著《丛林的修行与生活》中摘录的。原来是用英文写成的,后译成日文,因此,在语言措词方面,可能多少有点生硬。

“活用”的意义,在机械文明的今天,也许不太理解。此“活用”一词,表现了禅所特有的风格,不是“使物死”,而是“使物活”。这从经济角度来说,即是根据产品所具有的效力,尽可能地使之向最高价值方面发展。不过,禅并不从经济角度、力学家角度去看待事物,而是从“活用性”、“创造性”方面去看待的。善根、功德、利益以及凡是属于这一范畴的`词汇,都是承袭宗教的。禅对待真理的方法,最新鲜,最激烈。与此同时,对自然及其资源,还表现出一种尊敬的态度。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衷心希望,要恢复我们对自然的这种感情;爱惜物品,“活用”物品,应为一般人所理解。

对自然的这种尊敬态度,与为了自己的所属团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观念结合起来,构成了丛林生活的基本指导原理。禅徒们在解释公案时,或多或少地以知解去领会,这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心神引向抽象的领域,有不太注意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倾向。“空”的教义,旨在把个别佛教徒的思想从相对的世界中扭转过来。对于真正体会空的教义的人来说,“空”是用不着的。佛教生活的两翼,就是这样,在力与活动之间,巧妙地保持均衡的。禅僧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参禅者,必须发挥他的社会生活一面,不能停滞在对空与行动的考察。

现代生活,渐渐与自然疏远。我们对自然的尊敬之情渐渐消失,与这一事实有密切关系。科学与机械,资本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携并进的当今人类生活,轻视自然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诚然,科学与科学研究,给人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在我们有关实践精神幸福方面,我们仍未超出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一切。事实上,我们现在是困惑在弥漫世界的动荡不安之中。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体会“不可思议”,使我们复生。这个问题,无疑是困惑现代人的诸多问题最大、最根本的问题。

在丛林,早晨很早起床。凌晨三时,晨钟即鸣,五时即开始参禅。如此天还未明就开始工作,其意义何在呢?即节约日光。太阳从东方升起,为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此,禅林早起,是要求人们不应贪眠,不应无止境地睡觉。应不负于太阳,比太阳起得更早,开始工作。这是其意义之所在。

从科学道理来说,任何东西比不上太阳、草木、山川等自然赋予人类的价值。清晨日出,是太阳的特点;夜晚星明,是星的特点;春天草木丛生;冬天草木枯落,呈现出白皑皑的世界。雨并非是为了人类而降的;富士山并非是为日本人而高高屹立的。这些都是“自然”。而对这些说“感谢”,则是对无情物所表现的“情”,因此,说它是愚昧的原始民族干的事。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其实这是因为现代人觉得科学才是万能的,并以此引为自豪的缘故。

然而,丛林生活则不然。它与科学观点和唯物主义正好相反。东方日出,光照人间,诚然值得感谢,但不能浪费日光。连一滴水也不能随便乱倒。春天,茶叶茂生,他们取其新叶奉献佛陀,表示感谢。看到原野上生长的那些不知名称的花草,他们感到这些都是佛的恩惠。可是,现代人,发明制造了机械,把自己弄成了机械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不知道“物的可贵”。幸亏在日本还保侍着丛林生活。

传说,仙崖和尚摘草并为草作诗;明惠上人对横卧路中的犬行礼。这些都是感谢众生恩的行为。日本经常举行“供养”,这也是报众生恩的感情的表现。为使用秃了的笔立供养塔;为捕捉的鱼类在石头上刻经文,埋入地下;为被解剖的尸体,诵经超度,等等,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这些都是对众生恩的怀念。

综上所述,丛林所谓的众生恩,不仅仅是指人类,其中包括草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众生的含意,极其深广,泛指一切环境。就连宇宙间的一颗小星,哪怕只给我们照来一丝光线,我们也应感谢其恩。

六、丛林生活的出发点。

丛林生活,十分重视提高自尊心,所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是这个道理。但真正的修行,就象《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一样,决不轻视他人。即使是三尺童子或不知世事的婴儿,我们也不能以轻慢之心相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丛林生活是如何忍受屈辱的。这就是丛林修行的出发点。

道元禅师从中国回来时,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禅师说:“别无所获,只得柔软心。”此柔软心,即是忍辱行。忍辱,属六波罗蜜行之一。非柔软心不修,大凡我们的心中有一种坚硬的东西,这坚硬的东西即是我慢心,是“我”在其中支撑着的。外界一旦触及了它,一定会爆发起来,似乎它就是最伟大的东西。然而,从禅的角度讲,我们必须修柔软心,没有柔软心就不能到达正道。

从学知识方面来说,柔软心即是不耻下问,虚心坦怀,四方求教。丛林生活中有“行脚”;这也影响了日本的武士修行。今天的行脚,似乎不太注意它本来的意义。行脚时,大体上应有几种心境。可是,近来却是一种徒步旅行式的行脚。在英国,妇女中的这种行脚热,屡见不鲜。但是,禅者的行脚,除行脚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目的。行脚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

我曾经解释过禅僧行脚的意义,其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行脚是两足的运动,身躯的使动,心神活动的外现。将拥有五六尺高、一百多斤重的身体不停地随心所欲地推动,这就是行脚的原理。此走动的方向,一旦向一定的方向前进,就形成了旅行,也许有人认为这毫无意义。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心与身一致的自由活动。也许有人要说“这又怎么样呢”?其实,这种“自由”是很难统一的。举手投足,似乎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但是,在“行脚”之外,我们人类何时能既心动、又举手投足,使其完美统一呢?他力宗派的人说“唯听”,可是,古往今来,“已听”的人究竟有多少呢?禅宗的人说,“看!看!”或者说:“道!道!”可是,古往今来,“已看到的”和“道得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使唤手足,活动耳目,都是筋骨上的事。比起手足来说,口、耳更容易活动。殊不知,我们并不是筋骨在活动,而是心在活动。行脚,也非脚在活动,实为运动。因此所谓行脚生活,并非脚的行走,而是心在自由自主的活动,老子说,圣人不出门,乃知天下事。如果想通过行脚去知晓天下事,那么,行脚一辈子,也是徒劳的。心的行脚,就是老子所言之意。

七、丛林生活的基调。

丛林生活中有所谓积阴德的说法,它是丛林生活的基调。所谓阴德者,通俗地说,即是行不被人知之德。现代,广告宣传已成为一种时髦,有了这些,商品才能卖出,新闻报纸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宣传欲”的发露。可是,新闻报纸一旦出来,则加快了本来的“宣传欲”的活动。当今世界,是一个新闻全能的时代。阴德却销声匿迹,不被提倡。然而,丛林生活在这一点上,却与时代相逆行,退居于无新闻的世界、不作广告的暗黑之中,只是“默默地行动”。

这样解释,也许还不能明白阴德的意思。上面,我说过“爱惜自然物”,这“爱惜自然物”,就是积阴德的行为。主动去做普通人不愿做的事,如扫厕所等,都是阴德。主动去做一些不给人添麻烦的事,也是一种阴德行为。有人也许说这些都是日常琐事,不值一提。的确不错,是一些琐事。可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目标,不都是沿流在这些琐事深层的心理作用吗?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就可推测此人的器量如何。大到治理国家、从事科学研究、与周围人的交际等,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能积阴德。积阴德干什么呢?儒者说“必有阳报”,可是,禅者则说:“无功用”,或者说“立无缝塔”,不知从何处着手。“鸳鸯绣出任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如是积阴德才算真阴德。并非大小的问题,而是潜伏在其中活动的心的方向问题。

因为,它走在与现代生活完全相反的方向,所以,通常不被人所注意。从前如此,至今亦然。但是我们不是任何时候都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世界之中的,不是仅以“giveandtake”为生活原则生存的。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居住在比这更广阔的世界之中的。这广阔是无限的,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周围世界,就象在流水中写字一样,无迹无踪。佛教的“空”,难被一般人理解。阴德的世界,是“无功用”的世界;“无功用”的世界即是担雪填井的世界,所谓“空”的世界。历史上的梁武帝向达摩说:“我建寺度僧,为佛法尽力不少,有无功德”?达摩答道:“无功德”。这一公案,人所熟知。这里所谓无功德,究竟是什么呢?行善事,而且意识到自己是行善事,这从道德上、政治上来说,并无可非议,值得肯定。可是,从宗教上来说,它并不究竟。宗教是从超越善恶处而行动的。这样的行动,才能成为善事,成为功德,法尔自然的功德。这种功德,不仅仅是潜在于行动者的身上,而且潜在于一切众生身上。无功德的价值,就在于此。佛教称之为“回向”。从因果律的角度来看,应该向着自己,可是,却要变更方向,向着一般人。揭开如此不可思议的世界,即是丛林生活“微妙”之所在。

下面,我揭举几个问答,供读者参考。

问:一念不生时如何?

答:须弥山。

问:思念不起时如何?

答:木人登机织,石人夜抛梭。

问:自己贫乏,不识一字,如何依教奉行?

答:开门一看,不见一物。然来者却无一人空手而归。

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答。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四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课堂,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观,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作为新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初探,对于它的研究,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此类活动,及至对新世纪的体育改革的推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现状分析。

2.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分为两个层面的目标,包括5个领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在确定了目标之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包括: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野外基本技能学习、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基本体能训练、特殊技能训练、心理训练、野外综合训练、野外险情的处置、野外伤病的自救与互救、野外应急措施、野外求救信号的发放与接收。

2.2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身心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目前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提高体育素质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2.2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学习压力过大、营养不良或过剩、生活无规律等,但与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2.3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正值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变化激烈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尚不够强,在处理学习、就业、爱情等复杂问题时,常常会引起矛盾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2.2.4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原因分析。

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在学业上,主要表现为过分紧张、不安,可能是自身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在生活上,主要表现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而引起的各种如抑郁、焦躁、神经衰落等心理问题。

2.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2.3.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2.4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分析。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4.1增强体质。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知限于表面,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个全新内容,大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2.4.2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千周,在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除了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调节、疏通和治疗外,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各种体育运动也是心理健康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2.4.3增强应变和适应能力。

野外是一个变化多端复杂的环境,有很多事先预料不到的意外情况可能发生。如何面对并处理这些意外是对线一位学生的严峻考验。

2.4.4野外生存生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每个参加过野外生存生活的大学生都知道团队精神在这项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给同伴适当的`鼓励,分担其随身行李等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由于运动兴趣的趋同,大学生在新的运动团体中建立以运动项目为纽带的新型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大大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对日后大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设能刺激大学生的锻炼欲望,增强体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形成经历正确的体育意识。

(2)“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能够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朝一个良性状态发展,从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需要全体同学通力协作,互助互需,从而达到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团结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建议。

(1)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和尝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学校行政部门的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体育课程资源,使这一全新内容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2)为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增强,应该从提高体能和身体素质为切入点,掌握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对一些实验效应进行科学的论证。

参考文献:

[1]姜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五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课堂,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观,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作为新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初探,对于它的研究,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此类活动,及至对新世纪的体育改革的推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现状分析。

2.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分为两个层面的目标,包括5个领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在确定了目标之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包括: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野外基本技能学习、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基本体能训练、特殊技能训练、心理训练、野外综合训练、野外险情的处置、野外伤病的自救与互救、野外应急措施、野外求救信号的发放与接收。

2.2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身心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目前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提高体育素质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2.2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学习压力过大、营养不良或过剩、生活无规律等,但与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2.3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正值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变化激烈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尚不够强,在处理学习、就业、爱情等复杂问题时,常常会引起矛盾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2.2.4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原因分析。

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在学业上,主要表现为过分紧张、不安,可能是自身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在生活上,主要表现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而引起的各种如抑郁、焦躁、神经衰落等心理问题。

2.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2.3.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2.4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分析。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4.1增强体质。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知限于表面,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个全新内容,大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2.4.2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千周,在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除了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调节、疏通和治疗外,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各种体育运动也是心理健康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2.4.3增强应变和适应能力。

野外是一个变化多端复杂的环境,有很多事先预料不到的意外情况可能发生。如何面对并处理这些意外是对线一位学生的严峻考验。

2.4.4野外生存生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每个参加过野外生存生活的大学生都知道团队精神在这项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给同伴适当的`鼓励,分担其随身行李等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由于运动兴趣的趋同,大学生在新的运动团体中建立以运动项目为纽带的新型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大大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对日后大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设能刺激大学生的锻炼欲望,增强体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形成经历正确的体育意识。

(2)“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能够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朝一个良性状态发展,从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需要全体同学通力协作,互助互需,从而达到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团结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建议。

(1)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和尝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学校行政部门的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体育课程资源,使这一全新内容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2)为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增强,应该从提高体能和身体素质为切入点,掌握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对一些实验效应进行科学的论证。

参考文献:

[1]姜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六

内容摘要:瓦尔德斯的《诗意的诠释学》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诠释学和实验物理学审视当代文论中的核心问题,其鲜明的特点是强调理解与诠释与时俱进的品性,以及对文学历史的再概念化。作者在书中对艺术、科学与想象力的精彩阐释,对哲学、人文社科专业工作者和一般读者都会有思维的启迪和教益。

关键词:马里奥・j・瓦尔德斯《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

马里奥・j・瓦尔德斯(marioj。vald6s)是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荣誉教授,是20世纪法国、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比较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其研究领域包括文学文本的本体论,比较文学历史以及诗学诠释学,出版的著作有:《文学文本的身份》(1985),《世界创造:文学的真理假设与文学研究》(1992),《诗意的诠释学》,《走近保罗・利科:诠释学研究》()以及三卷本的《牛津拉丁美洲文学文化比较史》()等24部。他1983年人选加拿大皇家学会(rsc)会员,1988年起担任现代语言协会(mla)副主席、主席等职。

《诗意的诠释学》是马里奥j,瓦尔德斯的诠释学系列著述中的一部力作。该书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诠释学和实验物理学来审视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当代文论中的核心问题,其鲜明的特点是强调理解与诠释与时俱进的品性,以及对文学历史的再概念化。瓦尔德斯在书中旁征博引,使用大量文化文本(电影、小说、诗歌)论证了他所称之为“世界的想象建构创造生活的意义”的主题。他提出,美学形式的创造性要求读者处于一种非线性的思维过程之中,想象力的发挥能够引向新知识。而文学文本使读者进入一种互为作用的过程之中,世界在其中被再呈现、再建构和再想象,世界创造在文学文本中的丰富意蕴激发读者预想新的可能性。正是在这种发生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于世界创造的创造性艺术中,瓦尔德斯定位了他的书名“诗意的”诠释学。全书分为四章:1。后现代语境下的诠释学;2。文本与自我:记忆,他者,团体;3。文本与文本语境:模仿与小说游戏;4。时期与过程:后现代性与文学的历史过程。

瓦尔德斯在首章开宗明义,点明后现代语境下诠释学的研究主题。为此,他回顾了西方诠释学经典的意义问题,但他没有因循盲信或泛泛介绍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概念,而是将论述主要建立在利科的理论之上,借助哲学与实验物理学,对意义问题展开了别具生面的讨论。瓦尔德斯观点鲜明,论述中充满个人的独立见解。他认为,意义问题是“一种集合生成的、个体认识的生活方式的更具普遍意义的语言问题的一部分”(5)。对于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以及诠释学关于所指与能指、无序与有序的争执,作者探究的思路是:“在我们居住的世界上关于有序和无序,关于与必然相对的偶然与随意以及最后关于自由与宿命的哲学问题距实验科学只有一步之遥”(17)。瓦尔德斯特别强调后结构主义理论与当代理论物理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为阐述秩序与无序的辩证关系,作者详细论述了他与法国实验物理学家艾蒂安・盖恩(etienneguyon)会话的经历,以及物理学实验的研究例证,给我们展示了一次发生在两个学科之间的迷人的对话;另一方面,作者紧扣所归纳出的理论,通过从物理学中引出的“奇异吸引子”的科学概念逐行分析了帕斯的两首诗歌“强制”(compulsion)和“返回”(retum),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诗歌的具体策略。作者由此证明:文本在不同的理解背景中表现出的不同类型的知识的混杂性与多样性,而读者只能按照他们能够把文本情景化的程度去理解和诠释文本,“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符号学、诠释学和实验物理学是非常接近的”(15)。

对于文本与自我的关系,作者展开的探究也是“诗意的”诠释。因为阅读某个文学文本的结果就是要生成数量繁多的关系,文学文本会从这次相遇中激发出某种再描述的力量源泉。瓦尔德斯对文本诠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着深刻的洞见,他说“如果伟大的艺术品要继续辉煌下去而不仅仅是过去和过去情感的纪念碑,过去的意义正如它必须成为的那样,正在不停地被今天的读者再次创造成现今的意义”(25)。然而,这一过程的发生应当是这样的:“诠释者总是以信心和自满开始……然而,诠释者愈是深入研究他或她对先前理解的解释,文本就会越多地暴露先前未被想到的方面,结果到了最后,最初的理解会在寻求令人满意的和有效的解释过程中大为改观。当解释过程结束时,诠释者得到的是全新的理解;然而,这个新得到的理解如同最初的理解一样不堪一击”(64)。在“文本与文本语境:模仿与小说游戏”中,作者指出符号学与解构主义缺乏对诗歌文本的主观回应,故而对此作了重点讨论并指出:“诗歌意义的意义是一个非线性的方程式,它是一个动态系统的描述,它解读的目标不是寻求文本意义的终结,而是寻求在美学目的的观念中的开放性、成长和变化”(75)。艺术欣赏需要高度发展的想象力,并且在不断地接受人类创造力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过程中获得经验与深度。于是,我们读得越多,展示的想象力就越丰富,我们就会越加努力去回应文本,从而在这个重要和根本的经验层次上获得的酬报就越大。

在最后一章,作者重点讨论了西班牙与拉丁美洲的后现代性以及文学的历史过程。作者从1963年起任教于多伦多大学,讲授比较文学与西班牙语,并在该校主持拉丁美洲研究讲座。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担任过加拿大、西班牙以及美国的多个学术团体要职,学养深厚,通晓多种语言,对西班牙和拉美文学尤其熟稔。而上个世纪的后半叶正是所谓拉美“文学爆炸”和后现代文学风靡全球的时代。关注人类重大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后现代小说家及其作品开始显示出重要性。因此,了解拉美的后现代主义的运动对于我们全面细致的考察与重新思考传统、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链接是必不可少的。作者的学术背景在本书中显示出令人惊叹的知识学养与批评视野,他在本书中细评的对象包括了这个时期主要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如帕斯、马尔克斯、乌纳穆诺、卡洛斯・富恩特斯、米歇尔・巴特、科塔萨尔等。在他切中肯綮的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瓦尔德斯对待拉美后现代性的态度,作者发人深省地提出:“谁扮演了潘多拉,向西方的秩序观念打开了批判反思的盒子?”(113)他给出的回答就是被边缘化的文化对主流文化中心的反抗,拉丁美洲的文学由此首次显示了真正的非中心主义的叙事。作者最后对这一时期的'后现代性以及文学的历史进程作了展望,他充满激情地写道:“这是一个未确定的和不能确定的时期,但它还是一个人类进行非凡创造的时期”(124)。历史学家的真正任务必须被重新思考,历史真实性的关键问题也是文学历史的问题,目的就是开展对重写历史的阐释。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七

自19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一词开始,到90多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经渗透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服务、军事作战等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科幻电影中,各式各样的智能科技机器人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增添了无穷可能性。当机器人从科幻走入现实,人们的生活到底会是什么样?11月23日至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12个机器人国际组织、58家国内科研机构齐聚一堂。

本次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分为论坛、博览会、邀请赛三个部分,为全球机器人研究者以及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决策者、投资者、从业者等带来科学、前沿的价值参考,也让更多喜爱机器人的朋友在这里,能与科幻电影中才能得见的“智能明星”面对面交流,充分感受到未来智能化生活的新体验、新感觉。

高峰论坛展望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不变。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让机器生产从无到有,从蒸汽驱动到电力驱动,从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人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11月23日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中,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机器人的战略与趋势、技术与创新、产业与应用展开探讨。会上,“机器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正式上线。11月24日,专家们还就“机器人团体标准”“机器人检测认证”“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人工智能”“金融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等议题以及工业、医用、海洋、服务机器人等类型展开了12场专题论坛研讨。虽然是炎炎冬日,但现场专家和自发来的听众却热情不减,各会场精彩不断,听众们久久不愿离去。

在大会主论坛上,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阿图罗·贝伦赛丽发表了《全球机器人调研:正在征服世界的机器人》的主题汇报。他表示,人们在很多领域已经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它们可以替代人类在复杂、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可以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从工业机器人的数据看,全球销售的工业机器人达到23万台,今年将有15%的增长。总体来讲,世界上现有1200万台机器人属于家政服务型的机器人。在未来的三年,他还预测,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解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主席顾问中村道治(michiharunakamura)在报告会上做了题为《机器人的现在与未来》的报告。他表示,“机器人革命”的新战略,包括现代化的机器人技术,要求重新进行机器人的定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在主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机器人和人的关系发生改变。人和机器人合在一起的混合自动化,将是合理、高效的生产方式,这就要求机器人和人融合。所谓的与人共融,就是能在同一自然空间里工作,能够紧密地协调,能够自主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够自然的交互,同时要保证安全。与人共融是下一代机器人的本质特征,各个学科的`交叉结合,将为机器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体验智能生活的乐趣。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出面积高达17000平方米,网罗了全球各行各业的机器人,集中展示了世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应用产品,包括服务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款机器人,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震撼,还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未来智能生活的乐趣。

服务机器人展现智能生活。

走进博览会,智慧生活馆展出的各种服务机器人,令人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家庭生活:回到家,迎宾机器人会站在门口迎接你;炒菜机器人可以为你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送餐机器人将为你端上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饭后,清洁机器人可以帮你打扫卫生。此外,年轻的父母可以使用幼教机器人为孩子讲故事、唱儿歌,解决许多上班族父母的烦恼;家里的老年人可以在助老机器人的陪伴下,乐享晚年生活。而这一切,并非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已经真实出现在博览会中。

工业机器人赢得专业关注。

在全球技术创新展区,几款最新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凭借自身的高科技含量,吸引了很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观众前来参观。

rethinkrobotics公司研发的一款机器人一身红黑设计,在触摸屏上有个友好的笑脸,手臂的运转自然灵活。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机器人相比,这款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独特的柔顺控制技术。他解释说,这款机器人设置了7个轴,每个轴都设有传感器,每个轴都能够实现力度感应,使它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定位,对操作动作轻松自如地调整,许多高精度工业任务都难不倒它,精准、智能是这款机器人最大的卖点。

此外,还有abb集团的折纸机器人yumi、广州数控绘制龙纹图案的“赤金龙”系列机器人、国内首台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新松柔性多关节机器人等各具特色的工业机器人,它们在博览会现场纷纷“献技”,将最炫目的科技成果拿出来比拼。

特种机器人展现尖端科技成果。

当走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区时,笔者便听到工作人员在向观众强烈推荐的一款管道检测机器人,它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此外还可调节车速,定位精度能达到0。1米。据了解,该产品可针对排水处理系统和管道进行检测和维修,避免管道事故的发生。

展区现场,由高校研发的机器人产品为数众多。如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章鱼侠”六足机器人正稳步前进,据该校高峰教授介绍:“它主要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物资转移。”相比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步行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崎岖地形,实施有效的救援。鉴于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作业任务是各国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参展的六足步行机器人通过巧妙精准的设计,成功解决了重载作业和灾害环境防护方面的难题,将救援步行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情感机器人与观众互动热烈。

在探知未来区,有美女机器人之誉的“石黑浩情感机器人”geminoidf拥有超高人气,她拥有细腻的仿真皮肤和曼妙的体态,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时候,身体、眼睛和头都会移动。“太像真人了!”场边的观众连连赞叹,纷纷尝试与机器人对话。

对机器人来说,情感模拟非常难。据大阪大学石黑浩研究室的孙雨庭介绍,现在可以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能力,让机器人和人进行一些日常对话,通过机械学习来增强它的判断力,而且它有一定的语言功能,可陪伴老人和小孩,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让青少年梦想起航。

同期举行的,还有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埃及、德国、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巴林、蒙古这1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40多支参赛队、500多名青少年和170多名教练员汇聚一堂,同台竞技,以赛会友。

本次邀请赛联合国际竞赛平台,联手各赛事协会、组委会,将wro(worldrobotolympiad,简称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ftc(firsttechchallenge,简称ftc)机器人科技挑战赛、frc(firstroboticscompetition,简称frc)机器人竞赛及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等多个赛项引入到赛事当中。

与传统赛事紧张而严肃的气氛不同,机器人竞赛现场气氛十分欢乐,参赛队员及教练沉浸在展示自我和交流炫技的热情中。不论是中国选手还是外国团队,在面对挑战时,都体现出机智无畏的一面,当遇到问题时,也能斗志昂扬,不断拼搏。

11月24日,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来自国内外的各个代表队在比赛中进行了高水平的机器人教育学术交流,以机器人竞赛展示教学成果,通过竞技联络感情。借助国际邀请赛这个大舞台,他们正向全世界展示“机器人创客”的无限可能。

“世界互联网之父”凯文·凯利曾这样预测:“人工智能会是下一个20年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它的力量将堪比电与互联网。”他的预测会实现吗?相信每一位参加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观众都会从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八

低碳生活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职责,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能够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有人主张从节电节气和循环利用`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能尽可能接近低碳生活。

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不少低碳网站开始流行一种趣味的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如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的低碳计算器,以生动趣味的动画形式,不但能够计算出日常生活的碳排放量,还能显示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住房结构以及新型科技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可是我们应当进取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趣味,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能够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景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齐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职责,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很多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

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

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第四:外来传染博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很多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

第五:夏季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玻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二氧化碳会使温室效应加剧,所以算作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在通常条件下空气质量预报中不报二氧化碳的浓度。此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50%的时候会引起窒息,所以应当避免到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地方去(例如储藏蔬菜的地窖),在去这些地方前要先通风。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保护地球——低碳生活。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掉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最好26°以上),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也能够盛放一些豆类)。

12、食物废料、残渣,能够用作肥料用。

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步行,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多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开车节能: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避免突然变速,选择适宜挡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莫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多用电邮,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多植树。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电动自行车或者即将来临的电动汽车,最大的优点是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节能环保。根据欧洲电动自行车安全标准en15194《电力助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定义是:配有辅助电机带脚踏的自行车,但不能由该辅助电机单独驱动。标准涵盖的电动自行车范围限定在:电压不超过48vdc,最大连续额定功率为0、25kw,车速到达25公里时或者停止蹬踏后,输出功率逐渐减少至零。而中国的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增加了有争议的条款电动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空调开启后立刻开电风扇。晚上能够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90%。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此时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6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用笔记本计算机要异常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掉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掉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vista下,经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涡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千克为宜,最好切成小块,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尽可能使用高火。为减少解冻食品时开关微波炉的次数,可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冻,并充分利用冷冻食品中的冷能。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能够减少热量散失。但也不宜让火超出锅底,以免浪费燃气。夏季气温高,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比空气温度低的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等自然升温至空气温度时再加盖烧水,可省燃气。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能够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不易煮烂的食品用高压锅或无油烟不锈钢锅烧煮、加热熟食用微波炉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节省燃气。开短会也是一种节俭,照明、空调、扩音用电都能省下来。即过期的香水,可喷洒在塞入枕头的干燥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过的地板上。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九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有一个人,晚上正在他的小屋里睡觉,突然房间里充满了光,神向他显现。主跟他说,要交给他一个任务。主带他到屋门口的一块大岩石前,让他要用尽全力去推那块大岩石。于是,日复一日,他遵命而行。从日出到日落。每一天,他就用肩膀顶着那粗糙的大岩石,用尽全力地推啊推。就这样,过了好多年。

每天晚上,他满带疲乏,全身酸痛地回到他的小屋里,觉得又是徒劳无获的一天。因为他有些气馁,恶者决定在他软弱的心里播下怀疑的种子:“你已经推这块岩石很久了,可它还是纹丝不动啊。”这样,恶者让他感到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一个失败者。这些的想法使得他更加气馁和沮丧。

撒旦又进一步建议:“何必在这件事上全力以赴呢?反正已经在花时间做的,只需要做做样子,小力一点去推就足够了。”

这疲乏的人计划就照此而行,但还是决定先向神祷告,把他的疑问带到主面前弄清楚。“主啊,”他说:“我已经在你的事工上劳力很长时间了,我全力以赴来做你所要求我做的事。但是,尽管如此,那个岩石还是纹丝不动,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我会这样失败呢?”主满怀同情的回答说:“我告诉你,你的任务是尽你的全力去推那岩石,你照此而行了。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期望你会推动那块岩石,你的任务只是推。现在你来到我面前,尽了全力却感到一无所获。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看看你自己吧,你的双臂健壮而有力,你的背晒成古铜色,何等强壮;你的手因为长期的推压而起了老茧,你的大腿已经变得非常结实。因着这一切,你已经成熟许多,你的能力已经远超当初的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努力在每时每刻发生的体验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乐趣的时候,真正的幸福才能够来到。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十

真正珍惜生活。

他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往往变得清晰钱进入图片。你可能有一个美好的友谊,你有人认为你是非常好的朋友。但你会知道他只有当你问他借钱给你一些钱。如果他这样做,它带来的东西向的关系,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或者,它可以突然减弱的关系,如果他不同意。这个人可能会说,他有一定的感觉,但如果不进行金钱的世界,有一些不那么真实。

人们只是有一个想法使越来越多的钱,但究竟是什么呢?多少钱我在我的life7任何特定用途的需要在他的书中,发现这位教授在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需要:带回的想法,钱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结束。金钱所起的物质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作用,但预期钱给幸福可能会丢失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十一

有些人认为,生活只有在很充实的时候,才有意义。但也有人认为,恰恰只有当生活不那么充实的时候,它才更有意义。

假如我们在这里对“充实”的理解为丰衣足食,生活高枕无忧。很明显的,对生活的意义,以充实衡量,已经映出这些人的生活是多么清淡,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相反,以不那么充实来怀念曾经,曾经的生活才算是有意义,折射出生活在富裕里的人,每天无所事事,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已经厌倦,倒怀念为充实的生活打拼的日子,是多么有意义。

不难看出,两者都对生活不满,前者则是攀比的心很重,以后者的生活标准对自己的生活对比,向往却达不到欲望,生活的意义在他的心里显得淡淡无光。后者对生活的意义没有太高的要求,对已经达到的标准止步不前,甚至厌倦。我们都知道攀登无止境,永不止步,每一次幸运的降临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得更远,每一次辛酸的回首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更有意义!

有些人认为,我们很忙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的时候,生活才有意义。但也有的人认为,只有在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的时候,我们能够静静地欣赏时光流逝的时候,生活才更有意义。

生活是忙碌的,但不是没有间歇的忙碌。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农民,是工人,还是……都在为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忙碌着。忙碌了一天的学生,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在静静欣赏时光流逝的瞬间,理出今天的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吗,还有哪些没有完成呢?为明天的事情做充分的打算,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感叹生活的意义是多么美好!

生活的意义是来自忙碌的工作,源于静静地欣赏流逝的时光,两者相依相存,丢弃其中一样,生活的意义距离美好只会愈走愈远。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十二

出们或者不需要用电的时候随手关灯,并且关掉电源,拔掉插头,不是必要时尽量少开灯,这是第一步,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方法,尽量少坐电梯多走楼梯,不仅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省下大家的电,为环保做贡献,也能够换回自己的健康。

相比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更是一个好的选取,既不用担心油价上涨,也不用担心坐太久身体不舒服,还能够起到锻炼的作用。如果开车时堵车的队伍太长,能够先熄火等候,静下心来休闲一会,听听歌,并且需要定期检查轮胎的气压,气量过低或者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有些人心理作用的认为把水龙头开得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这是不正确的,我们提倡用小水清洗。完美的浴室不必须要有浴缸,已经安了则未必每次都要使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有些女性在洗澡时可能用掉四五十升水,能够节约的地方很多。

我们要少用纸巾,多用手帕等能够回收再利用的物品,保护森林,低碳生活。一只塑料袋虽然只需要几毛钱,但时它造成的污染却是五毛钱的几十倍,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和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十三

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思索。

本来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家吃饭上网聊天睡觉的,可是,就是因为那些人办事不利,导致大半夜的,我们还在高速公路上堵车,居然还没有出济南的范围。

跟着出来有什么意义?除了受罪,还是受罪。

夜色,朦朦胧胧。身边经过的,都是陌生人。夜风,吹起来也没有柔情了,很生硬,很痛苦。

什么叫有钱?

我的那个堂姐,嫁给了一个军官,在市区买一万块钱一平米的房子,居然还开口向我们家借钱。 今天,跟着亲戚去看那套房子,豪华不言而喻。好几百万的房子啊,爸妈说他们一辈子也挣不了那么多钱的。他们的依靠,却只有我。

高速公路上,经过的车川流不息,永不停息地汽鸣声充斥着我的耳膜。

我坐在车上,身边挤的满满的人。憋的喘不过气来,有一种绝望而透彻的快感。

我想杀人。

就是这一瞬间。

我感觉我的肺不断被人充气,不断膨胀,马上就要爆炸了。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十四

生活是什么?生活本就应该是一个完完美美的东西,但是在某些人的'身上仍是不幸运的,生活就是一团散沙,杂乱不堪……就像:上帝赋于了这个世界,但是却没有把它赋于完美,不管人们怎么去努力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总是有缺憾。

可是这个世界大概就是因为有了残缺才使这个世界变得接于近完美,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残缺,人们也就无法知道这件事完美是怎样的,人们也就不会再有进步,不会有希望与追求,更不会有发展而言,因此残缺也是完美的奠基石。

就像做人一样,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做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一点的错与后悔。

生活中总是不尽完美的,它只给我们美的一半,而把另一半隐藏起来,总赋于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往往给我们留下的是怅然。人们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同时也会失去某些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像有时候我想到奶奶家吃饭,但书却在家里,就只能回家而不能到奶奶家。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或许生活正是有了残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荡起伏。人生是一条悠远的长河,如果没有樵石,没有落差,没有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河床,那么也就没有美丽的浪花和响彻云霄的涛声。如果生命没有残缺,那么就像徘徊在一潭沉寂的死水中,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生活出现许多磕磕碰碰。这样才有美的感觉,残缺的美更耐人寻味。那是一个小学寒假的中午。我去学校买东西,发现在学校大门口,围了许多的人,我上去一问才知道:有一个初三的学生,学习很好,可是在路上被汽车撞断了腿,由于家里穷,只的在学校举行一个募捐活动。谁知,天底下的好人还真多,一下就来了许多许多的人来募捐。他们很感谢这些募捐的人。这时,我也忍不住捐了一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生活的意义论文篇十五

真正的生活,不分高低贵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东晋陶渊明远离官场,隐居在深山里,“悠然”足以见他生活的乐趣。又再或是庐陵欧阳修,被朝廷贬谪到偏远地区,不也是与民同乐。

保尔·柯察金曾说过“我不会后悔现在做的一切,也不会为此感到惭愧反而是骄傲,因为我把我的生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司马迁因为朝廷功臣求情而被打入地牢,用了十年时间在地牢完成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后人作出了贡献。

真正的生活,不要多伟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出门在外,互相帮助、相互扶持。随手拾起身边的垃圾还地球的整洁,遵守交通规则,不给他人添麻烦。这些都是精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处不同地境,都尽忠职守。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奉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76968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